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愿浮踪-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我猜测,除了阿红在发改委工作的老公的影响,即使她本人没有插手广投公司的核心业务,广投公司所需要的任何方便,都会获得她的许可。

    广投集团的势力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县城,这一点,我前两天已经完全领会到了。

    阿红一个小小的局长,是无法阻止一些特定势力的特殊要求的,这正是她为官处事的圆滑高明之处,也是当今社会一些地方官场的潜规则。

    想到这些,我隐约看清了采矿场事件,重重迷雾背后的一点点真相。

    我意识到,用不了多久,光头帮派在县城范围内商业运作模式的冰山一角也将慢慢的浮出水面。

    然而,仅仅了解这些,又怎么能足够确保大志富这艘小船,在如此的惊涛骇浪之中不翻船呢?

    我看了一眼大志,通过我们刚才与小伟的交流,他对小伟的商业运作方式充满钦佩。

    他脸色平静,安静的喝着茶。

    似乎还全然不知,我们的大志富公司已经彻底处于危险之中了。
………………………………

第五十二章 广投黑幕

    我和大志在小伟哥俩好采矿场办公室里聊天,获得了很多关键信息。

    结合近段时间在县城的见闻,越来越觉得广投集团不简单。

    既然我们的对手是一个庞大的财团。

    我们的风险意识立刻有了重大转变。

    居安思危。

    大志富公司当前虽然风平浪静,现实情况应该是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履行阿红代表的职能部门要求我们兑现的承诺呢?

    多一个朋友总好过树一个敌人。

    于是,我们加快资金筹措进度,几天后,大志和我一起去县城,兑现了对阿红承诺的三百万。

    奇怪的是,事实还是打破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常规,尽管我们严阵以待,做好了一切打硬仗的准备,交完钱后,采矿场却没有迎来我们设想的惊涛骇浪,反而一直风平浪静。

    一晃两个月过去,已经深秋了。

    天气逐渐转凉,乡下山上红黄相间,乡间公路两旁的白杨随着阵阵秋风,吹落的叶子四处飘散,一派萧杀的景象。

    这段时间里,我和大志一起去了几次县城,多方打探消息。

    原来的很多疑惑在经历了各种渠道的事实的调查后,都有了一定的合理解释。

    我们了解到,小伟的哥俩好采矿场在所有权上的确属于广投集团的独资法人,广投集团很多非法业务的资金全部都是通过哥俩好公司漂白,这也恰好能解释了为什么光头他们要限制哥俩好的采矿业务量了。

    一个生产企业不要产量,却额外支付给小伟的七百万。

    很显然,这是小伟与广投集团私下达成的财务上的妥协,你帮我洗钱,你一个原本可以正常经营的企业不需要放开手脚经营,我给你弥补损失。而七百万也恰好是一个采矿场可以正常经营的盈利数额,小伟什么都不用干,就是按着企业产能坐在家里领钱就行了,这么看来,小伟和光头在这个交易中是各取所需,谁也不吃亏。

    阿红从哥俩好拿走三百万的事件属实,钱也确实是广投公司代为支付,然而实际的操作人却不是阿红,而是阿红的老公。

    这件事的处理,小伟和光头同样各有高明之处。

    小伟的哥俩好和广投合作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傀儡子公司,成为集团洗钱的工具,既然如此,注册乃至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任何费用,小伟肯定不会自掏腰包了。

    然而,从光头的角度,既然没少受了阿红一家的恩惠,却不方便直接行贿,正好借一个自以为精明的下属公司以具体业务名义付诸实施,既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又免除了外界的猜测,甚至可以逃避未来法律的惩罚。

    洗钱,泽惠,逃避制裁,光头利用小伟的哥俩好采矿场的一系列商业行为,从表面上看,可谓一箭三雕。

    然而,如此精明的小伟,选择低调的与广投合作,甚至屈身寄人篱下,他又打着怎样的如意算盘呢?

    广投集团的神秘之处应该还不仅仅业务广泛,实力强大,其集团背后的靠山据县城坊间传闻,同样深不可测。

    广投大厦是一切商业运作、官商勾结的核心活动场地,也是所有县城范围的政商两界,以及与之相关、波及面更广泛到市里及省里一切官商幕后交易的据点。

    如此说来,广投大厦的涉水之深,确实应该让人望而生畏。

    甚至对我们这样的小胳膊细腿的小型民营企业而言,最明智的、更恰当的行为应该是望而止步。

    了解到这些,我们不禁汗颜,大志富的实力还是太弱小了,弱小到甚至可以被人忽略不计的程度。

    我想起阿红曾经在大厦休闲咖啡厅对我忠告:“不许再踏入广投大厦一步!”

    如果广投大厦真的是光头帮派,高官巨贾的藏污纳垢之地,她的建议应该是善意的,凭我和大志的水平和实力,当前对自己公司最好的保护就是脱离这伙人虎视眈眈的视线。

    只有如此,才会保住大志富的小本生意,不至于早早的就被兼并吃掉。

    自古以来,大鱼吃小鱼都是普世的商业规则,企业小鱼游离的远一点,成为商业大鳄嘴下牺牲品的概率会降低,多活一点时间,多喘一会儿气,也能多赚一会儿小钱。

    我也隐约明白了阿红在采矿场业务上的一系列举动的苦心,她明为打击我,实际上却在一直暗中保护大志富。

    她批准了哥俩好采矿公司,并引用广投的名号,这样就成功的威慑了县城内的其他势力,不管是黑道还是白道大佬们,即使他们对采矿场的生意垂涎三尺;也不敢轻举妄动,她利用哥俩好的资源扶持大志富,也是应该从内心里希望我们大志富公司尽快能够强大起来,在别人决定灭了我们之前,有足够的实力能够与之抗衡。

    然而,任何事都有两面性,阿红对我们实施的救治措施,无异于饮鸩止渴。

    广投集团既然参与采矿业务,他们的关注点也肯定会瞄准乡下的采矿场。

    任何赚钱机会都会引来无数商业杀机,很显然,广投是不会轻易放手的,当前他们对大志富是帮衬、扶植的态度,又何尝没有养肥了再杀的心机?

    如此一来,我和大志都是温水里的青蛙了,随时有被广投宰杀的危险,这也是我们一直认为采矿场危机四伏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想到企业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我开始夜不能寐,很多夜晚,即使勉强入睡,也会在噩梦中醒来,梦魇中总是背后站个人,一双冷冰冰的眼睛盯着我,手里握着屠刀,随时要取我的性命。

    在整个利益链条中,阿红的影响有多大,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谜。

    然而,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想到自己原来对她的偏见和误解,还是让人不免惭愧异常。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掏心掏肺对你好,一心一意想保护你,让你远离伤害的人,人这一生中,又能遇到几个呢?

    阿红的各种好,让我汗颜。

    闲时细思量,想到她为保护自己所付出的代价,我心里又何止感激而已呢?

    我们不能辜负阿红的一片苦心。

    大志富公司面临的状况很悲观,我和大志必须要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内自行找到脱困的方案。

    没有任何一种庇护是永恒的。

    生存现实依然残酷,虽然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我们也很清楚,广投集团岂能是我们单凭几条信息就能分析透的呢?

    广投集团对于我们而言,犹如一个蒙着面纱的神秘巨人。

    而我们自己如同仰视巨人的弱小花草,挡在他前进的巨擘之下,随时都有被践踏踩碎,粉身碎骨的风险。

    我和大志费尽周折,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调查广投集团,以不变应万变,随时保持警惕,拓宽采矿场业务的同时,密切关注广投集团的发展动态。

    同时,搞清楚了哥俩好采矿公司当前在广投的地位对我们也很有利。

    很显然,一个空壳公司在短时间内对我们不会形成什么威胁。

    和我们设想的一样,哥俩好在业务竞争上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咄咄逼人。

    鉴于大志富当前的发展速度不足以自保,我们决定开启北京地产项目的商业调查工作,如果一切顺利,尽快启动谋划好的第二步商业规划。

    尽管看上去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我们在县城的做了大量工作,加大了政府及社会两方面的调查力度,正如我们期望的那样,信息源源不断,好的坏的,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消息收集反馈回来。

    我和大志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时刻关注各种对采矿场不利的威胁,县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制我们紧绷的神经。

    一日,大志从县城回来后,急匆匆闯到我的办公室。

    他的情绪慌张,看样子有紧急情况发生。

    “又有什么消息?”,我停下手里的工作问他。

    “给你看一份东西。”,大志说着,从包里里掏出厚厚的一沓资料,递给我。

    资料开头的几页纸上印着一串企业名称,都被清楚的分了类。

    分别标注一类、二类等,同时备注了法人信息。

    “这是什么东西?你哪得来的?有什么用?”,我看了半天,越看越糊涂,没看出什么名堂。

    “兄弟,这份企业名单,可是机密文件,这里面信息量太大了,这是领导决策的依据。”,大志很激动。

    “你的企业名单是从哪里得来的?”

    “发改委。”

    我笑了,看着他,看来他这段时间比我还紧张,有些小题大做了。

    “这是人家发改委的工作啊,发改委就是负责县里项目立项审批的职能部门,他们有企业名录很正常啊。”

    “你再仔细看看。”,大志提醒我。

    我再次拿起那几张纸,看到了一排不太明显的备注,写着“自持”,“外部”,“可控”,“重点”的字样。

    “嗯,这里面的企业信息正常,倒也没什么研究价值,对了,这企业名单最后一列的备注是什么意思?”

    “哥们,你找到关键点了,企业名单的玄机就在这里了,你知道这几张表是我从哪里搞到的吗?”,大志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不是发改委吗?难道你是通过中间人获得的?”

    大志点头,验证了我的猜测。

    “哥们,这是我通过一个县委工作的小同志,转了几个弯,从发改委主任手里得到的信息。”

    “有什么区别?”

    “你知道发改委主任是谁吗?”

    “谁啊?”

    “发改委主任就是原来我对你提过的,他是环保局阿红局长的老公。”

    这个事,我早就知道。

    阿红老公是发改委的一把手,说明这个男人也不一般。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据我所知,发改委主任和广投集团的光头,萱之流每天泡在一起,有扯不清的关系,从他那里获得的企业名单,肯定和广投有关系,和广投扯上关系的企业,对我们大志富的影响都不容小觑。

    想到这里,我开始细心研究这份资料。

    这是全县所有产值在五百万以上的厂矿企业名单,在资料中被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五千万以上,二类为五百万之上五千万以下企业。大志富不属于一类,也不在二类里。

    阿红的拿走了三百万,使得大志富采矿场的报税产值变成了四百万。

    阿红拿走大志富三百万,使得我们采矿场营业额低于五百万,恰好按规则,低于二类,脱离了发改委的重点监管。

    相反,哥俩好公司却在二类一级内,产值标注为四千五百万,如此惊人产值业绩赫然醒目,不过,备注信息为自持,看来广投通过哥俩好采矿洗钱的传言属实。

    大志富虽然不入流,却被列在了哥俩好公司的后面,被标注了重点两个字。

    这张非常简单的表格所透漏出来的信息很明显,广投集团是要把所有县里二类以上的企业全部抓在自己手里,胃口之大,让人咋舌。

    表格也印证了我的推测,发改委主任是完全服务于广投集团的人,也是该企业的幕后成员之一,而且其对于这个集团的作用,相当于广投集团的发展规划幕僚,这也是非常让人担忧的事情。

    我们清楚, 发改委的职权就是可以调动所有的政府资源,就立项审批,城市发展规划决策。

    广投集团选择和发改委完全融为一体,目前来看,就是掌握了地方政府的一切资源。

    如此看来,结合这一张表格,我们不难看出,如此一个小小的县城,官商之间的资本运作存在着多大的黑幕。

    广投集团的确了不得,坊间的传闻是真的。

    如此看来,关头帮派通过地方政府协调和省里领导关系的传闻,也应该完全属实。

    既然这样,整个县城的范围内,广投想吃掉哪个企业就完全是看心情,发改委提供的信息也算是恰如其分,锦上添花了。

    大志富目前安全,是因为产值仅有四百万,相较已经被标注自持和可控的企业,产值都在三千万以上,如此看来,我们甚至连一条小鱼都不算,完全没在人家广投的特别关注目标之内。

    然而,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大志富采矿场竟然被发改委标注“重点”两个字的事情。

    在厚厚的一沓资料中,那两个字的标注,对于我和大志来说,是如此的触目惊心。
………………………………

第五十三章 功名万里

    大志富公司被当做特定目标重点关注,让我和大志寝食难安。

    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对于企业发展来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变通就要被打压,不发展就要被同行兼并,连生存都会堪忧。

    在这种重压之下,我和大志再三谋划,下定决心开辟创业初期原定的商业计划,实施其第二步骤,尽快在北京另辟商业新格局,开展地产业务。

    广投集团和县发改委个别人通同一气,狼狈为奸,企图鲸吞全县实业公司的时间大背景,正是中国商业经济振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发展时代。

    北京马上要召开世界瞩目的奥运盛会,奥运经济对中国城市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京到上海的高铁开建,北京城的面貌也正在悄然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很多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上市。

    大量跨国公司也纷纷加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来。

    不断成熟的互联网经济推动着实业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京的房地产业在寒冬中沐浴着奥运经济的暖阳。

    这种氛围让与地产业务相关的三级服务、二级营销,一级土地储备开发充满生机。

    尤其是全国范围内,房地产交易数据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

    北京整个城市都在密切关注着不断涨起来的房价,房管局交易大厅每天人头攒动。

    北京的房价由原来三环四环的几千元一平米,迅速攀升过万元每平米,且地产开发的战火蔓延到了远郊县。

    很快,京城周边一些开发区荒郊野外的房源,也被炒到了近两万元。

    炒房团从全国各地涌入京城,大街小巷的房产信息贴满大大小小中介的橱窗展柜。

    初冬时分,按着既定计划,我和大志抽时间返回北京,开始着手组建大国志向地产公司。

    大国志向地产公司和采矿场一样,遇到了难得的创业机会和条件。

    同采矿场的运营不同,采矿场我们是占了技术优势的先机。

    地产公司的运作则完全是借了奥运经济下北京地产形势发展一片大好的时局优势。

    大国志向地产公司注册后,采用线上线下同时交易的商业运行方式,线上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实现房产信息实时共享,线下则采用地推军的形势,在人口密集的地铁,商场,社区实行P2P模式推广,同时通过各地驻京商会与蜂拥而至的炒房团形成良好的互动。

    经营方式多样,方法得当,我们很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为公司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繁忙的工作使得时间在不知不觉之间,过得飞快。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我一直留在北京负责处理大国志向地产的事务,大志则在公司步入正轨后,立即返回到县城,管理采矿场的生意。                 由于采矿场生意的资金积累,我们在京开展的地产业务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撑,虽然万事开头难,但由于营商环境相对规范,经营模式虽然老套一些,生意步入正轨后,还算马马虎虎。

    在春天来临之前,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北京地产市场发展的势头更加猛烈。

    北京城内的房价几乎是一天一个价,市场供需发生了断崖式的不均衡。

    不管是市区,还是郊区,不管是普通住宅,还是洋房别墅,都是一房难求。

    如此一来,我们从开业到运营几个月的大量房源数据积累,为公司创造出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大国志向地产业务量因资源充沛而成几何倍的增长。

    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国志向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了顺应公司发展需要,除了纯粹的地产三级市场,我们还与开发商联手,成功的组建了二级开发的营销团队,业务开展非常顺利,公司已经完全在京城站稳了脚跟。

    县城里,大志负责的大志富采矿场在期间被县城业务部门突击检查几次,却一直风平浪静,稳稳当当的正常发展,没有更多的外部干预,更没有什么大的波动。

    春天来了,万物从沉睡中醒来,处处都萌动着新的生命,处处都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由于公司业务需要,我必须往返于京城与县城之间。

    往返奔波,不同视角看不同的地方,深刻的感受到了城市乡村之间的差别。

    我逐渐意识到,很多原来以为在县城里不能破除的规矩,更多的是人为的局限。

    所有人为的局限,又一定会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而现实情况是,不管我们持何种观点。

    环境终归是要变的,时局也会变。

    重回京城,也感受到了北京商业行为规范性与地方的巨大反差。

    规范的商业运作使得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成功机遇。

    这种机遇与成功所带来的财富,源源不断的充实着大国志向地产的资金血脉。

    大国志向地产在短短的几个月经营产值达到了五千万,利润也非常可观。

    大志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财富的增长,培养了他一个新的嗜好,他把所有赚来的钱,全部投资变成了房产,且全部囤积在北京中关村一带。

    大志这个怪异的嗜好和一系列让人瞠目的举动,也只有我,才会理解其中的原委,我知道,他依然没有忘记青梅竹马的小表妹。

    在我们蜗居北京地下室,甚至连地下室都付不起租金,居无定所,一无所有的日子里,他心仪的初恋因为一套中关村的房子,而下嫁北京土著,这样的打击,又有几个人会理解其中的酸楚?

    有钱了,房子算什么?

    没有感情,为了房子而出嫁,这样的女人又算什么?

    买了一堆房子,心仪的人却已远去,人去楼空,大志如此凄凉的境地,又有几个人会懂呢?

    相比大志,我还算幸运的。

    虽然也曾被人无情的羞辱过,被人抛弃过,嫌弃过。

    但是我还是有爱我的人,和我所爱的人。

    如果这些还不够。

    至少到最后,我还有林雪儿。

    林雪儿在北京读大学,闲暇时间总是跑到大国志向地产公司陪着我。

    她来公司帮忙,也算是提前参加社会实践,早一点接触职场。

    林雪儿的孩子气在大学里一点点的退去了。

    她眼光灵动,多了几分聪慧的秀气和参加实践学习后社会回馈的灵气。

    她上大学有了我资金的支持,读书期间不用发愁任何生活费用。

    这是我必须要保证的事情。

    大学时期,四处打工,自己赚学费的种种磨难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我知道一个一贫如洗的大学生通过所谓勤工俭学、社会实践赚生活费的种种艰难。

    这样的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在林雪儿身上了。

    林雪儿上大学也赶上了好时候,现如今的大学里,即使家里条件很差,没钱上学,学校也会有各种政策,资助学生完成学业,上学的同时还要为生计发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周末,我与大志约好,在县城碰面,商议公司事务。

    我们相约在县城的咖啡厅见面。

    大志急匆匆的赶来,一见我,还没坐稳,就迫不及待对我爆料一则新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