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截教之火灵门徒-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老人是有意要晾着孟轲。
儒家门生都自诩为君子,总是吹嘘君子如何如何地在才华和道德上高人一等。
但事实上,沽名钓誉者多,身体力行者少。
君子不仅要观其动,更要观其静。
动则雷厉风行,虽山高九仞,也如履平地,水深千丈亦安之若素;静则波澜不惊,不疾不徐,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一静一动,一张一弛,方显君子本色。
孟轲能处变不惊,确实是心性上佳之人。
但这还不够,还没有达到荀况和这小老儿对孟轲期许的高度。
“何为仁?”
小老儿开口问道,声音响亮如洪钟大吕,与他的外表完全不成正比。
仁?
这可是儒家的根本命题,岂是一言半语就能说的清楚的?
孔夫子的许多弟子都问过孔子这个问题,而孔子针对每个弟子不同的个性,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由此可见,仁无常态,针对不同的人,仁既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完满的状态。
所谓求仁得仁,仁在其中矣。
君子在不断追求仁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自我的完美化。
由己及人,从个人推及到集体,推及到国家,最后实现改变天下的终极使命。
仁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孟轲不敢当场做出答案。
孔子过去的答案是针对弟子而答,而孟轲现在却是要对自己秉持的人生信念做出一个回答。
一个是对人,一个是对己。
孟轲不急着作答,慢慢地闭上了双眼。
过去一幕幕的回忆不断地涌现出来。
孟夫人含辛茹苦,为了孟轲成材,即使家境不佳也不惜三次搬家,只是为了能给孟轲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拜入孔伋门下之后,孟轲犹如游鱼入大海,一头扎入学问的汪洋,从此日日夜夜刻苦钻研学问。是既辛苦又快乐,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再到后来,辞别老母亲出门游历,孟轲见过无数低位平凡的贩夫走卒,也见过诸侯将相,越发感到礼乐之崩塌,世道之混乱。孔子说春秋无义战,果不其然。
那一晚,山洞中遇鬼,这人世间的善善恶恶,人情冷暖,又如何能说得清?
而现在的齐国,国力蒸蒸日上,但未必就能长盛不衰。君子治国不以其道,能一时称雄,恐怕不能长久。
………………
过去种种,历历在目。君子不可安居于室而坐论天下,未曾见过,未曾亲历过,如何能谈得上智慧?
半晌过后,孟轲缓缓睁开双眼,目光灼灼。
那小老儿一挑眉头,居高临下地看着孟轲。
一股火焰从孟轲的身后轰然而起。孟轲浑然不觉,站起身来直视那小老儿。
“仁者,爱人。”
“仁者爱其亲,以及他人之亲。仁者爱人,由己及人,以及天下人。”
孟轲缓步前进,一句一顿,随着他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身后的火焰一寸一寸地增长。
每一个字都好像是一把干柴,一字一句撩起冲天火光,照亮了整个梦境世界!
“仁者无敌!”
“天下人以其为亲,仁者所欲即是天下人所欲,仁者所得即是天下人所得。故而商汤伐夏桀,并非是以臣子之份犯上作乱。夏桀不仁,天怒人怨,以至于《汤誓》中说:‘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百姓宁愿与他同归于尽!其不仁也可见一斑!所以并非是商汤要讨伐夏桀,而是天下人要讨伐夏桀,而授予商汤来施行。”
”仁者与天下人为同道,故而等无敌于天下!“
孟轲讲到这里,稍作停顿,丹田之中生出一柄神剑,其锐利无可阻挡,发出的剑气直冲霄汉!
这道剑气至刚至强,笔直不屈,乃天下间最为刚正不阿的存在!
仿佛茫茫天地间,再无一物可与之匹敌!
”仁为其里,义为其表。仁为君,义为帅。助有道而伐不仁,义气当先!”
天空中火焰熊熊,剑气嚣嚣!
孟轲想起那日荀夫子提及的气,顿时豁然开朗!
“欲行仁义,需养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轰!”
剑气与火光轰然而起!
剑气化龙,火光成虎,龙虎相争而生风云!
二者相辅相成,汇成一气!
此气无形无质,整个梦境被这浩然正气所充盈,沛沛然无边无际!
那小老儿大惊失色,勉强维持住身形不落,只见孟轲一步一步越走越高,甚至走到了他的正前方,平视于他!
“仁义当胸,无所畏惧,岂可轻易被外界所左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第五十一章 异象生四方瞩目 诡计出各家纷扰
月明星稀,万籁俱寂。
劳累了一整天的人们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沉沉地谁去。鸟兽回巢,天地漆黑一片,齐鲁大地一片安静祥和。
帝国国都内,有一大片院落,那是闻名列国的聚贤之地,稷下学宫的所在之处。无论白天里这些书生学者如何刻苦勤奋,此时已是深更,他们也都各自休息了,为第二天的学习养精蓄锐。
其中一座小院中,住着三个年轻人。其中两人已经是鼾声微起,显然是白天国语劳累,此刻正睡得舒服着呢。
而那另外一人,头枕左臂,双目紧闭,眉头紧锁,不知是在做什么噩梦。
若是修道之人或是望气之士,定然能看出古怪。
一道肉眼凡胎未能可见的红光,从他的天灵之上袅袅散出,直冲天穹。这红光在天空中越散越开,吐出一把宝剑。
红光化成万缕红烟,涌动翻腾,裹着宝剑,竟发出金铁之声。当然,凡人之耳也听不得这非凡之器,否则的话,整个齐国的人恐怕都要被吵醒了。
但这凡间也不是没有非凡之人。
学宫之中就有着数位有道之士,原本他们只是静静地旁观着孟轲在梦境之中的一言一行,谁料到这孟轲竟如此不凡,今然能产生这惊人异象。
未免徒生是非,众位夫子也放出各自的文气,或是虬筋髯须的青龙,或是身长无匹的墨龙,或是直通天际的巨树,或是一瞬万里的飞鹏,不一而足。
众多文气凑成一团,他人只道是这稷下学宫人才辈出,谈玄论道直至深夜,故而有此盛况。远远望之而兴叹,百家之兴盛果然非同凡响!
但这只能瞒住凡间修士,却瞒不过有心的大能之人。
“大哥,诸位兄弟!你看,这是不是刘道长的神通?莫不是刘道长已经明悟前世今生了?”
“确实是刘道长的手段!好家伙,这动静真是不得了,看起来更胜从前!”
——
梅山之上,高明高觉兄弟受众位兄弟的委托,正日夜关注着刘衽的转世之身,故而今晚一有动静,他们就立即召集众位兄弟,不敢有所怠慢。
“当日临别之时,金灵圣母曾今说过,刘兄这一世另有使命在身,决计不会这么早就脱劫而出,叫我等兄弟不可擅自插手,免得坏了刘兄的机缘,所以只是暗暗关注不曾有所行动。如今人道大劫尚未显现,恐怕还不是刘兄解脱之日。”
袁洪这些年道法日间高深,已经远远超出众人。
当然,那只惫懒的猪若是不偷懒,也能精进许多。
众人听袁洪如此分说,也点点头,只是盯着孟轲发出的异象,指指点点,满口地夸耀之词。
——
那罗宣正在转轮殿中饮酒,转轮王刚刚饮下一尊酒,忽然心念一动,使出神通在空中虚画一圈,对罗宣笑道:“罗兄勿恼,你看这刘衽不是闻道了?”
罗宣自从在六道轮回之中失了刘衽,自觉无颜面对众位同门兄弟,所以常常来转轮王这里躲避,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转轮王对人道的敏锐暗暗关注刘衽。
刘衽拜入孔伋门下之时,罗宣还暗自懊恼,怪自己做事不慎重,平白把一个优秀的后生晚辈送入了阐教门下。如今看来,这刘衽终究还是回到了截教之义,可喜可贺。罗宣自然是眉开眼笑,举起酒杯与那转轮王痛饮三尊。
——
金鳌岛如今是定光仙做主,无当圣母大多时间在闭关,并不过问教中之事。
定光仙眼见得这刘衽大放异彩,心下不喜。
好不容易看着这刘衽要倒向阐教了,日后就算他有大成就,也无法与自己在教中的地位相媲美。一个入了阐教的弟子,无论是否故意,无论有过多大功绩,起码这岛上的教中弟子是不会认同的。
定光仙眼睛一转,也不知又生出什么诡计,对弟子嘱咐了几句,那弟子领了命令往下界去寻找那墨家门人了。
——
玉虚宫中,赤精子等弟子坐在下首,一个个拿眼睛盯着元始天尊。赤精子现在作为首徒,只能由他第一个开口:”师尊,如今那刘衽终究还是背离了我阐教教义,今后我等应当如何?“
元始天尊那智计在握的脸上倒没有太大的变化:”原本以为,那刘衽是这一次的应劫之人,故而利用孔宣的影响便利,提早将他收入门下。道不同终究不相为谋,今日还是回归了原本。此次乃是人道大劫,只有当世人族之身可以参与其中,你等莫要擅自加入,否则必受天谴!更何况,这刘衽是否是应劫之人,还犹未可知。但只看孔宣如何施为。“
赤精子再问道:”师尊也不知到底谁才是应劫之人吗?“
元始天尊道:”大劫之中,天机不显,便是我等圣人,也未能尽知世事。“
——
说道孔宣,孔宣也自然不会无知无觉。
孔丘正与七十二弟子在尼山之上观望这异象。
子路最是沉不住气,拿起战戈就要下山找那孟轲。
”由,稍安勿躁!“子路名由,孔丘每每教诲子路之时,往往都是直呼其名。
”夫子!那孟轲曲解夫子的学说,偏生又如此怪异,如后恐怕是儒者之祸!仁将不仁,弟子这就去讨个说法!“
子路一脸愤愤,紧紧地攥着战戈,一副就要冲下山去以身卫道的表情。
”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你我只要潜心学问,推行仁道,自然能以正克邪。况且你这样行事,岂不是显得我们理亏么?“
孔丘最清楚孟轲的作为会对儒家产生怎样的作用。
孔丘说仁,是从二从人,是”亲亲尊尊“,仁者爱人不假,但更加重视”尊尊“的上下之别。
孟子说仁,是仁者爱人,只谈”亲亲“,重视亲疏,而淡化尊卑。
这就是阐截之别。
二教同样说亲疏和尊卑,但阐教重尊卑,重上下,重差别;而截教也说尊师重道,但也重视同门友爱,上下亲爱。
故而阐教能用弟子祭阵之法,而截教却为了同门之情敢直言元始天尊的不是。
孟子还说义,以义卫仁,义者无非是自强不息,秉持信念,刚正不屈,这不就是截教中的勇猛精进刚正不阿?
故而此仁已非彼仁!
儒家内乱,对儒家伤害甚至高过他派的攻击。好一招绝户计!
看来,要另行在做些布置了。
孔丘暗道,这莫非就是天意吗?
刘衽还未明悟前世今生,就自发领悟截教之义。截教门徒,终究还是截教门徒!
………………………………
第五十二章 连环计老丈诡辩 南方事孟轲受任
孟轲静静的伫立在半空中,与那小老儿遥遥相对遥遥相对。
此时此刻整个空间都已经被他身后的火光所占据,小溪,杨柳,城池,全都不见了踪影,只剩下红彤彤的一片火海。更妙的是,这片火海竟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汹涌暴烈,反而是一片欢欣雀跃,照在人的身上不觉得难受,反而觉得温暖近人。
那小老儿不慌不忙,一九眯着双眼,微微笑着。她的身材比梦珂,实在爱笑太多。在他面前,实在是没有半分气势。
“荀老儿对我等几个老头子说,这几日干来的梦珂与往日来此的儒生大不相同。小老儿我还不相信,今日一见,果然都如他所说,真真是个妙人。”
孟轲不置可否,开口道:“敢问老者的名讳,孟轲日后也好请教。”
那小老儿背着手缓缓地说道:“小老儿复姓淳于,单名一个髡字。”
淳于髡?孟轲也曾听过这人的名字。重温这人出生卑微,面貌丑陋。但人不可貌相,这淳于髡才高八斗,实在乃是这天下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传说这淳于髡深受齐国国君的信赖,曾经委任他数次出使各国,全都不辱使命。各国国君但其才华高卓,竟无一国因其相貌而轻慢于他。
而这淳于髡也善于推举贤才,为其国输送了不少栋梁之才。
更叫人称奇的是,这淳于髡在齐国有如此了不起的功绩,还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却一生不曾出仕于齐国,只是以一介散人的身份,终日在这稷下学宫之中钻研学问,并不接受任何国君的封赏。
齐国国君只得对他说:“先生教寡人选任贤能要赏罚分明。如今先生功劳如此巨大,而寡人却无一封赏,天下之人只会以为是寡人吝啬,怠慢贤人,只怕从此以后贤能之人再不为寡人所用。”
即便如此,淳于髡也只是接受了上大夫的头衔以及微薄的俸禄,其余一切一概推辞。
真是一位奇人!
孟轲执礼道:“不知老先生前来,是有何道理要教授给孟轲的?”
“指教到倒谈不上。小老儿平日里也接触过一些儒生,荀老头不也学的儒么?所以对这儒家的经典也有所了解。如今小老儿有一个疑问,想问问你。”
“老者请讲,孟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曾经听闻儒家有这么一句话,叫‘男女授受不亲’,可有此事?”
孟轲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确有此事。”
“那么倘若是如今,你的妻子落入水中我小老儿正好在旁边看到,我是救,还是不救?”
孟轲心道,这淳于髡确实厉害,三言两语之间就出了一个难题给他。若是说救吧,又违背了儒家的礼;若是说不救吧,又违背了儒家的仁,果真难缠。
但孟轲也是心思活泛之辈,机会轻易被难住?稍作思索之后回答道:“男女授受不亲,确实是礼。但说是见死不救,又岂能说是仁?此时当伸出援助之手为权宜之计。”
淳于髡狡猾地一笑,配合上他的绿豆眼,说不出的猥琐:“那如今天下百姓正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你却为何不愿伸出这边助之手的呢?”
孟轲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陷阱却在后面。此时若是自己再拒绝,那就真的成了不仁不义无礼之徒了。
孟轲说道:“我的妻子落入水中,足下伸出援助之手相救,这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自然不应该拒绝。但天下百姓水深火热,却不只是我孟轲一人就能解决的。只是若真的到了我孟轲当为天下先之时,孟轲也责无旁贷!”
淳于髡哈哈一笑:“小滑头!倒是倔强的很,死活也不愿意认输。也罢,如今小老儿这里正好有一件大事,眼下也只有你最为合适。到了明日白天的时候,你再来那荀老头的房间里找我吧。”
说完,那淳于髡忽然的消失在孟轲眼前。就好像他来的时候那样,十分突然。
孟轲眼前一黑,猛的踢开被子,却发现自己依然睡在自己的床上,抬头一看窗外还是一片漆黑。
今天晚上遇到的事情太多了,也太诡异了,自出生以来最为困惑的一晚。
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半天,孟轲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那淳于髡不是让他明天早上去找他吗?索性到时候再问个明白。
孟轲索性倒头就睡,刚才的那一些经历十分损耗精力,没过多久他就已经顺利的进入了梦乡。
而在稷下学宫的另外一角,一间宽阔的大堂内,早已点起了数支火把,照亮得整个房间灯火通明。
大堂之上,正坐着几个人。
为首的一人,便是那荀况,荀夫子。
底下还坐着数人,年岁都与荀况一般大小。
其中有一名身材矮小,面貌丑陋的老者,这个站在当中,其他人正围着他拿眼盯着,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个结果。
如果是孟轲现在在这里,一定能一眼认出这站在当中的老者,就是刚才在梦中与他相会的淳于髡。
“淳于,如何?这孟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否真的与荀老儿说的那样,身怀异象,性格刚直?”
淳于髡轻轻地捻着下颌的胡须,眼带笑意慢慢地说着:“确实,与往常遇见的儒生大有不同。这孟轲性格刚直,有礼有节。而且也确实身怀异象。只怕是来头不小。”
“看你这表情,应当是对他十分满意咯?你看他可否与我等同道而行?”
“此事谈之尚早,我对那孔丘门人依然抱持警惕。”另外一名老者还不等淳于髡回答,就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看起来对儒生有十分的敌意。
另外一人马上又打断道:“邹兄慎言!你别忘了荀老儿如今也算是孔丘门人?你莫非也信不过他吗?”
那姓邹的老者脸上别的通红,急忙解释道:“慎兄你莫要乱说!我岂会对荀兄不信任?”
那荀况在一旁听了半天,此时也开口道:“诸位莫要乱了根本。我等反对的只是孔丘其人,而非所有儒生。这儒家学问确实还是有许多的可取之处的,我也曾被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所吸引,才会学得儒。这孟轲确实是青年才俊,我等还是慎重一点,莫要错过贤材。”
“荀兄说的不错。我稷下学宫可容得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又岂会容不得一个儒家?若不是孔丘做得过分了,我等又何必集合百家之力来非难儒家?若是这孟轲确实是正直之人,又何妨一试?”另外一名老者也开口说了一番公道话,转身对淳于髡说道:“淳于,你觉得如何?”
淳于髡耸了耸肩膀,打了一个哈欠,慢悠悠地说道:“我已经决定,将南方之事,交于孟轲处理。”
“什么?淳于,你这决定太突然了!”
“就是,应当与我等商量之后再做决定啊。那南方之事其实非同小可?便是我等也难说能有把握。”
淳于髡忽然沉下脸来:“你们口口声声说要观察,怎么观察?整日看他读书踏青吗?观察个屁!孔老头子说的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要了解一个人究竟怎么样,要听其言观其行。索性就把南方之事交给他,我们从旁观察他的所作所为,岂不是最好的方法?况且南方之事,你我都没有克制的办法。我今晚与孟轲接触,发现他身上的文气至刚至正,正是那南方的克星,此事恐怕非他不可!”
说完淳于髡活动活动腰板,自顾自说道:“今晚老头子我忙活了一宿,你们看热闹的当然不嫌累!我可要去休息了,你们就熬着吧,到时候你们都熬得掉光了牙,说话都不利索,看看谁还能辩论得过我?”
说完,淳于髡就直接走了。
“你!”
“淳于兄。。。”
众人看着这淳于髡如此赖皮,也拿他没有办法,面面相觑。
“咳咳。”荀况这时候出声了:“既然淳于兄已经做了决定,我们也就信他吧。反正这些年他做得决定我们也没有办法改变。而且他做事也果断正确,就由他去吧。大家今晚也散了,有事日后再说,各自休息吧。”
这一屋子的老头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听荀况的劝,各自回去了。
………………………………
第五十三章 传心道荀况授业 论贤者淳于解惑
时间的流逝,从来不为人所左右。
哪怕是这满天仙神都在关注的夜晚,三声鸡鸣之后,也一样要日出东方,开启全新的一天。
或许是昨晚发生的一切,让孟轲感到深为疲倦,故而与往常相比,他起的更晚了一些。等他要去找李斯和韩非的时候,他们两人早就不见了踪影。
孟轲心中微微感到诧异,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也无法找人询问。
孟轲简单地进行洗漱之后,如约前往正中央的堂屋找荀夫子一问究竟。
昨晚的一切是梦境还是真实?他至今都有些迷迷糊糊的,索性来找荀夫子问个清楚。
等他到了荀夫子的房间外,却听见里面传出荀夫子的声音。
“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人之生也固小人。”;
…………
孟轲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荀夫子这等言论,岂不是在说人天性鄙陋?那哪里来的天生圣人?这等言论非是荀夫子现在所学的儒学,也并非是先前所学之黄老,倒是更接近于管仲、李悝的法家之言。
若是从前,孟轲早就出声反驳,引经据典地批判这一番言论。
但如今的他已经有所疑问,在未能解决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