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驸马-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仁贵大为震怒,一口气率军追进云州,发现敌人果然一个不剩全跑光了。同时整个云州城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废墟,百姓和财产全都被一卷而空。薛仁贵只好暂时将军队驻扎在了云州城和长城城关之间的空地,让后方转运粮草前来补给军队。同时他告信于薛绍,请他去往云州面议下一步的军事计划。
收到这个消息,薛绍心中是既惊且怒。没想到突厥人居然玩了这么一出,看来当世流传的关于突厥胡人的评价“无信义多诡诈”,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薛绍猜测,突厥人的爽战撤逃无外乎两个原因:
其一是,他们根本就没想要决战,之所以主动下来战书,目的是转移唐军的注意力、拖延唐军的出兵时机,为自己的安全撤退赢取时间。如果他们真的开到固良小邑来与唐军决战,就算薛绍不出奇兵夺取云州,幽州大都督府方面也有可能行此之举。一但身后的云州被切断,他们就有可能陷入重围之中无法脱身。
其二是,他们确实制定了调虎离山的计划,但却发现朔州有了薛绍的严密防守而无法下手,左右都是没了油水可捞,于是干脆一走了之。无论如何,正面决战决不是突厥人擅长和期待的,云州的城池他们拿了也没什么用。他们从来就不稀罕大唐的城池,他们只要城池里面的财富、粮食和人口。
薛绍给薛仁贵回了一信,将自己的推测和分析先告知了老帅,让他临事多有一个借鉴。随后薛绍就率领跳荡军出城前往云州与薛仁贵汇合,共商下一步军事计划。把守朔州的重任,则是交给了副手唐休璟和二万余朔方军骑兵主力。
三日后,薛绍率部抵达云州。入眼所见,尽是焦土废墟。
薛仁贵的部下正在努力清理城中的余烬,掩埋百姓和将士的尸首。可是几天过去了,城中还有大量的尸体没有掩埋完毕。其中不乏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和孩子,尸体大多缺胳膊少腿很难见到一整副齐全的。很多妇女被剥光了衣服吊在树上,下身尽是血迹,足以看出她们是饱受凌辱之后被突厥人用刀子捅杀下身而致死。其中还有多名孕妇,肚子被剖开了露出了腹中已死的胎儿……
种种惨相,让薛绍和他的部下咬牙切齿,怒火中烧。
负责掩埋尸首的一名将官找到薛绍,将他请到了云州都督府的府衙,请他入内观瞻。薛绍进去之后看到,都督府的正堂里整齐划一的摆着一大片人头,每颗人头之上都用纸条标注了姓名和官职。
这里死的,全是云州的官将。云州都督李文谏的人头已经被烧成了一片焦黑,也摆放在其中。
而正堂的隔壁,还残留着一片酒宴的痕迹。可见突厥人是在这里砍杀了一批大唐的官将之后,又举行了庆功之宴。
都督府的官第主宅的楼匾已经被摘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长达数十米的绢质大横幅,上面写着一行字——
“谨以云州举城之生灵,活祭我突厥汗国阵亡于朔代二州之英烈!今日在此举族盟誓——突厥必杀薛绍,一雪国耻血仇!”
薛绍看着这副字幅,双眼之中杀机四射,牙齿咬得骨骨作响。
“薛少帅,我们的人在城中找到了几位侥幸生还的云州百姓。”领路来的将官对薛绍说道,“他们说,突厥人攻占云州之后就开始在城中大肆搜捕大唐的官员和将士,大肆抢夺财物、奸|淫妇女。不久以后,他们就开始在城中进行大屠杀。除了极个别身怀奇巧的匠人和生得漂亮的年轻女子,其余人等尽被杀害了。而且突厥人杀人的时候还对云州的军民宣称,要怨就怨薛绍在朔代二州杀了他们太多的人,他们这是在为同胞报仇。所有的仇所有的怨,都要归咎于薛绍一人头上!”
这名将官的话刚说完,薛绍身后的将士们全都怒骂起来。
“真是巧言令色,无耻之尤!”张仁愿大声爆喝道,“战场无私仇,彼此各为其主,怎能将仇恨延伸到手无寸铁的百姓身上?突厥如此残暴不仁,纵然人间不除,天亦除之!”
“简直是畜生!”
“下次见到突厥人,管他是什么人,一个不留全杀了!”
“杀!杀光他们!!!”
“一定要为云州的父老乡亲和袍泽们报仇血恨!!”
……
“闭嘴!”薛绍大喝一声,“你们全是市井的泼妇吗,居然在此骂街?”
众皆收声,但个个咬牙切齿,余怒难消。
“我们是军人,手中的兵器才是我们的语言。”薛绍说道,“无论你有多少的仇恨,都给我到战场上去发泄,平日里休说废话少放臭屁!”
“是!!”
“走,随我去见老帅!”
不久后薛绍进到了营地,见到了薛仁贵。
“少帅已经见过城中之情景了么?”薛仁贵的脸色铁青。
“我还去了一趟都督府,看到了横幅。”薛绍说道,“突厥人把仇恨宣泄到平民百姓的身上,薛绍忍无可忍!”
“老夫何尝不是?”薛仁贵咬牙切齿,恨道:“只恨那贼寇甚是油滑,屠城之后马上就逃出了云州。我派了多股斥侯前去打探,得知他们的人马并未完全撤走。”
“哦?”薛绍有点好奇,“并未完全撤走,怎么说?”
薛仁贵答道:“据我查知,突厥人在撤出云州之后,约有一半人马带着裹携的百姓与财富逃进了大漠之中,却有另一半人马停驻在了距离云州约有一百里的北部戈壁滩上,像是别有图谋。”
“这倒是奇了。”薛绍也感觉有些意外,“突厥人竟然都已经屠杀了云州城,就再没有留下的理由。难不成,是他们内部出现了分歧?”
“一时之间,不得而知。”薛仁贵道,“老夫本待率军前去追击,又恐敌况不明落入埋伏中了奸计。恰是少帅来了,老夫倒想听一听少帅之高见——那股敌人,杀是不杀?”
薛绍沉思了片刻,说道:“正如老帅所说,敌况不明不可轻举妄动。为今之计,只能加派斥侯探明敌情,再作定夺。我麾下尚有几名得力的斥侯,老将军若是信得过,我派他们去走一趟。”
“甚好。”薛仁贵微然一笑,“老夫等的就是少帅这句话——少帅麾下的斥侯,早让老夫刮目相看。如今,正是他们用武之时!”
薛绍马上|将郭安叫来,将任务分派了下去。
郭安领诺而去时,薛仁贵连声激赞,“老夫戎马一生,从未见过此等精干的斥侯。少帅练兵有方啊!”
“老将军过奖了!”薛绍笑而不语,心说我用现代的特种作战经验来训练斥侯,自然是独树一帜了。
次日,薛绍派出的斥侯还没有回报敌情,后方并州都督府却来了一名信使。
原来是武承嗣得知了云州“不战而复”极是欢喜,派了人来向薛仁贵与薛绍道喜,同时“拜请二位军帅早拟捷报奏知朝廷。”
武承嗣,这是要急着向朝廷请功了。
薛绍和薛仁贵恨不能将那信使当场打杀算了。
“你赶紧滚回并州,对武承嗣说!”薛仁贵没好气的对他信使怒喝道,“云州是不战而复了,可它已经完全变成一座无人空城,是遍布尸血的人间炼狱,所有军民百姓已被突厥屠杀殆尽!此情此景,我们哪里还有脸去向朝廷请功?请罪还来不及!”
“是、是!……”信使哪里招架得住薛仁贵之虎威,腿都吓软了,仓皇欲逃。
“且慢!”薛绍将他拦住,又将薛仁贵请到一旁,小声道,“老将军且息震怒,现在我们的后勤补给和粮草转运全靠并州支持,我们还用得着武承嗣。云州光复非但不是军功,朝廷一但追查下来,还会是一项天大的罪过。既然武承嗣现在一心想要骗取军功请赏于朝廷,我们何不将计就计,把就收复云州的功劳全部让给他算了?”
薛仁贵顿时会心一笑,“既然狗改不了吃屎,咱们就喂他一坨掺了砒|霜的好粪也罢!”
砒|霜好粪?
薛绍忍俊不禁的笑了,老将军倒是挺有才的!
………………………………
第641章 铁颈神笔
二人计义已定,薛仁贵就开始动手给朝廷写奏章。因为涉及到朔代二州的战事,于是将薛绍请来一同拟奏。
在大唐这个没有即时通讯器材、也没有影相资料传递的时代里,军帅用文字给朝廷上表汇报军情和战况,其实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政治活动。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笔法和语气去说,会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所以,军队里一向就有专人专项负责起草“公|文”。薛绍手下就有三大名笔——苏味道、刘幽求和钟绍京,他们从裴行俭时代|开始就负责秉笔军中。这样的秘书在军队里看着不起眼,但是他们对主帅来说相当的重要。
可是这次远征河北,薛绍没有带其中的任何一人出行。于是薛仁贵叫来了一名他麾下的行军管记负责秉笔,是一名非常年轻的男子,看起来不过是二十岁上下,言谈举止颇为端正儒雅,典型的腹有诗书其气自华,给薛绍的印象还算不错。
“少帅,老夫有必要向你引荐一下。”薛仁贵指着那名行军管记说道,“他名叫宋璟,字广平,邢州南和人,是老夫麾下的行军管记。”
行军管记相当于军队里的首席幕僚、第一军师。余下的行军记室、掌记等等,地位都低于管记。
“宋璟?”薛绍不由得微微一怔,脑海里条件射的就想到了开元贤相“姚崇宋璟”。
“怎么,少帅认得他?”薛仁贵好奇。
“只是耳熟,可能在哪里听到过。”薛绍微然一笑。
“呵呵!”薛仁贵扶髯而笑,说道,“少帅听过他的名字,并不奇怪。别看他年轻,却是早已成名于两京。老夫得闻少帅身边有一位得力干将名唤郭元振,当年十八岁中举惊闻朝野,是也不是?”
“没错。郭元振进士出身投笔从戎,是我的得力臂膀。”薛绍点了点头,时下有一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中了进士还被人称赞“少年得志”,足以见得大唐的进士科是相当之难。郭元振当年十八岁中进士,确实可以算得上是惊才绝艳。
“郭元振十八岁中进士,才名撼动天下。”薛仁贵不为自豪的道,“但是眼前这位宋璟还超越了郭元振,以十七虚岁一举进士及第,授任义昌县令。老夫闻其大名并慕其高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请到老夫的军中拜为管记,秉笔执书参赞军机。”
薛绍微微一惊,看来真是那个“宋璟”——十七岁中进士,这是他的独门标志啊!
“恩帅,谬赞了!”宋璟不卑不亢的拱手一拜,“我们还是快点开始书写奏疏吧?”
“哈哈!”薛仁贵大笑,“好吧,现在就开始!”
薛绍笑了一笑,心说这个宋璟年纪轻轻,倒是一点也不浮夸虚荣。换作是一般人,自己的顶头上司、一个大军|区司|令员在外人面前称赞自己,那是求之不得感激涕零。但是他却一点喜色都没有,只是一心想着奏疏之事。
宋璟端坐下来铺开纸笔,先请薛绍开始口叙朔代两战之经过,他好记下要点,总结归纳之后再行起草文本,待薛绍看过之后提出意见再作修饰与增改,如此一篇军情奏疏才算初步完成。至于最后的成文,还得收集战争的伤亡、杀敌、损耗与战利等等各项详实数据,一同汇总上报。
没有满腹的才华和超强的实干能力,再加上对军队各个细节的了如指掌,是绝对干不来行军管记这个活儿的。大唐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宰相和名将都曾经干过行军管记、行军记室这一类活儿。现如今,朔方军的三大名笔之一刘幽求,就深受薛绍的器重和信任,全权代表薛绍执掌夏州都督府的实权,虽无名分但实如长史,司行一切日常工作。
薛绍从“起兵丰州追击突厥游寇”开始口叙,就用的正常的语速,中间不时的插叙补充。宋璟全神贯注运笔如飞,中间没有片刻停顿或是打断。
在口叙当中,薛绍有意好几次强调“此战之胜,夏州都督府长史韦玄贞厥功甚伟”。薛仁贵在一旁静听没有插话,只是笑而不语。
彼此都是带兵的将军,了解为将之不易。将士们在战场上拼命厮杀,后方连战场都没有见过的文官也要跟着一起领受功劳,这是军中的惯例——美其名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当然,一场战争的胜利确实离不开军队的后勤保障,和谋士的出谋划策。但是薛仁贵深知,韦玄贞远在夏州逍遥快活,他和丰州军队驰援河北一点关系也没有。薛绍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在卖皇帝的面子——这是夏州都督府和朔方军的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薛仁贵当然不会插手多嘴。
薛绍口叙刚刚完毕之时,宋璟马上就将这一部分口叙整理完毕了,当即就递呈给薛绍来看。
薛绍和薛仁贵同时吃了一惊,“如此挥笔而就,莫非你早有腹稿?”
“在下并无腹稿。”宋璟一板一眼的答道。
薛绍惊奇的拿起草文一看,除了自己插嘴的地方有所涂改增删,其余的文字全部一气呵成贯连成章,根本就不像是一本草稿,而像是多次修改与润色之后的成品公|文。
“真是一枝神笔!”薛绍赞声不绝。
“神笔宋璟,名符其实!”薛仁贵呵呵直笑,“少帅,如此人材不可埋没啊!”
薛绍心领神会的微笑点头,心说薛仁贵倒也是个爱材之人,他知道我在朝中的根底较深,有意向我推荐宋璟,是想为他谋得一条更好的出路。毕竟“行军管记”这项差事只能是一块跳板,用来积累经验磨练本领倒是不错,不能当作真正的归宿和舞台。
宋璟仍是不动声色的端坐,好像根本就没把薛绍与薛仁贵的对话放在心中,只道:“恩帅,在下对云州的战况知之甚详,早已私下拟写了一份战报。还请恩帅过目!”
说罢,他就递上了一份书稿。
薛仁贵拿起书稿一看,顿时面露难色,顺手就递给了薛绍。
薛绍拿起来一看,当场苦笑。
宋璟的军情奏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写的是李文谏死守代州的经过,其中细叙了他举家焚自烧化为烽烟示警的经过,文辞异常的凄美悲壮,足以让人义愤膺潸然泪下。
这一部分无疑是写得极好,但后面一部分,可就不太妙了。
宋璟详细的描述了突厥人攻陷云州、使诈约战和屠城撤逃之事,叙说了屠城之后的诸班惨相,并且,还毫不讳言的指出武承嗣该为云州陷落负上全责。
这无疑会打乱二人“砒|霜好粪”的计划。再者,这样的奏疏拿去给武承嗣,非但最终递不到朝廷的手中,还会让武承嗣勃然大怒并最终与前线决裂——前线的后勤保障还着落在他身上,到时可就大不妙了!
“不行,不能这么写。”薛绍说道,“军情奏疏,只需如实上报所见所闻,一切赞赏与批驳都不能出现在行文当中。谁有功谁有过,朝廷自会取证查实,我们不能妄加导引。”
“没错。”薛仁贵点头,“宋璟,按少帅所言,重写一份。”
“二位明鉴,在下确实是据实而报,没有任何的掺假伪报。”宋璟不为所动,拱手而拜道,“前番武承嗣下令将恩帅和代州主力调回并州,一路陪他前往文水县祭祖,除此之外再无作为。主力部队被撤走,朔代二州因此战况紧急并无力驰援云州,最终导致云州陷落。若非薛少帅仗义来救,朔代二州恐怕也要陷落。当然,在下并没有将这一层推测写在行文之中。但是无论如何,武承嗣撤走恩帅和代州主力并放弃云、朔、代三州,退而据守太原——这全都是不争的事实,为何不能上报朝廷?”
一席话,说得薛绍和薛仁贵有些无言以对。
薛仁贵只好婉言道:“宋璟,不是我等非要瞒报,而是这其中颇怀利害,非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你只管按老夫说的来做,不必细究!”
“事非黑白板上钉钉,岂能敷衍塞责?”宋璟半点也不退让,拱手而拜正色说道,“云州陷落,数万军民惨遭屠戮。若不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若不让朝廷追谥忠良、奖掖功勋、惩戒恶吏、处罚罪臣,天理何在公义何存?”
“你……你怎的如此迂腐?”薛仁贵有点哭笑不得了,“莫非你认为,老夫是一个不分是非、不辩忠奸的昏匮之辈?”
“在下并无此意。”宋璟仍是不退不让,满脸的坚定的果决,大声道,“但是在下认为,战争的一切事实与经过,都必须如实向朝廷汇报!其中容不得半点的隐瞒与掺假!”
薛绍在一旁看着他二人争执,一会儿摇头,一会儿又发笑,和薛仁贵一样的哭笑不得。
“不必争了!”薛仁贵终于是有些恼火了,“你退下吧,我另外叫人来写便是!”
“如若恩帅执意曲报军情,在下只有自行上书,向朝廷陈言真相了!”宋璟拜倒在地,拱手而道,“恩帅对在下有知遇提携之恩,有如在下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下没齿难忘!但是在下无法苟同恩帅的做法,只能辞官而去前往京城,向朝廷揭发此事!”
“你!……”薛仁贵这下真是被气乐了,猛然一拂袖,“你要去,没人拦你!”
“宋璟,拜别恩帅!”
宋璟跪在地下,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头,起身就要走。
薛绍突然一拍桌子,大喝一声,“来人,将宋璟拿下!”
薛仁贵顿时一惊,薛绍以眼色示之,薛仁贵这才按捺不动。
几名军士冲了进来,当场就将宋璟按倒在地。
薛绍满面怒容的走到宋璟面前,说道:“宋璟,老帅对你如此厚恩,你却恩仇报,真是令人不耻!军中法令如山,你却抗命行事,岂不知军法无情?”
宋璟冷哼了一声,“恩帅之恩,私也;军情上奏,公也。宋璟岂能公私不分、歪曲事实?”
“你竟如此冥顽不灵?!”薛绍怒喝一声,“推出去,砍了!”
军士们拖着宋璟就往外走。
“要砍便砍!”宋璟大声叫道,“再锋利的刀斧,也斩不去公义天理!”
“可惜了,你却没有铁打的脖颈!”薛绍大喝,“带走!”
“慢!慢!慢!”薛仁贵一见薛绍像是要动真格的,当场急了,“少帅,还是先将他关押起来,待战事完毕之后再行区处吧?”
薛绍板着一张臭脸,眼中却含着一丝笑意,佯怒喝道:“宋璟是老帅的人,当然是老帅说了算!”
薛仁贵领会到了薛绍之意,心中吁了一口气,脸上却也是同样的怒气森森。
“将宋璟关进大牢,严密看守!!”
………………………………
第642章 干掉薛绍
关了宋璟,薛绍自己亲自动笔书写奏疏,完成之后给薛仁贵来看。
薛仁贵一字不漏细细的看了,心说真是文如其人,宋璟文辞华美妙语连珠,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子轩然灵气,通读下来让人感觉如饮美酒。薛绍的文章就是一篇真正的“公|文”,虽平铺直叙但言语谨密,甚合春秋笔法之微言大义,看似简单朴实其中却富有深蕴,典型的大巧不工、内有千秋!
“甚好。”薛仁贵只作此一评,然后就果断在奏疏上签写了自己的姓名,并盖上了官印。
薛绍点头微笑,同样签名画押,再将奏疏交给了武承嗣的使者,命其带回。
“少帅,宋璟是个难得的人才,但是棱角突出锋芒太锐有待雕琢。”薛仁贵道,“老夫已经太老了,带不了他几年。因此老夫就想将他引荐托负于你,不知少帅意下如何?”
薛绍微笑道:“在下岂不知老将军之美意?——今日将他暂且收押,就是为了打下一个铺垫。其实,我偏偏看中的就是宋璟的那一道凌厉的锋芒。如今天下,才子多如过江之鲫,但忠直耿介之仕却是寥寥寡少。老将军,慧眼独灼啊!”
薛仁贵闻言大喜,连声道:“宋璟是一匹千里马,但千里马往往性烈如火极难驯服。老夫只会带兵打仗,御人荐才不是擅长。如今宋璟得遇少帅,真是良才遇伯乐啊!”
薛绍呵呵直笑,“老将军太抬举我了。其实我与宋璟年龄相差并不大,将来若能志同道合结为肝胆兄弟,便是足矣。”
薛仁贵满怀赞许的微笑点头,心中暗道:虽是年龄相若,但薛绍的历练和阅历何止丰富百倍,其眼界与心胸明显比宋璟高出若干境界,居为尊长绰绰有余……大唐人才辈出,老夫该当欣慰!
与此同时,百里之外大戈壁的突厥军营之中。
阿史那•默啜双眼通红的拍案而出,怒声喝道:“元珍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居然连派十道黑衣快使前来催促,命我火速撤军!”
帐篷里的其他人都噤然无声,只有一人站了起来将其他人轰出了帐外,自己走上前来说道:“二哥,我们的兄长对元珍信任有嘉,拜他为谋主、官授阿波达干。元珍的命令,就连兄长自己都从不违备。现在……”
“咄悉匐,你给我闭嘴!”默啜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