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宋-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一惊,只听“叮”的一声,那枚透骨钉在燕飞阙的身后落了下来。离燕飞阙的后背只差一点点的距离。

    随即吴求惨叫一声倒在地上,难以置信的看着门口。有人用暗器打落了他射出的暗器,这种暗器打暗器的功夫实属罕见。而且力道、时机都拿捏的恰到好处。不是江湖上的顶尖暗器高手是没有这份修为的。更令他错愕的是,那人竟是同时发出了两枚暗器,一枚打落了他的透骨钉,而另一枚则钉在了他的咽喉上。

    “寒烟!”燕飞阙回头看着,惊叫出声。

    柳寒烟一身劲装凛然的看着慢慢倒下去的吴求,这才向燕飞阙点点头道:“大哥,我回来了。”

    旁边的浪三刀不自觉的冒出了冷汗,本来就打不过燕飞阙和了凡他们,如今又来了个暗器如神的女子帮忙。就是自己会飞恐怕也会被打下来了。

    燕飞阙盯着浪三刀一步步的向他走去。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沉重,因为他想起了魏矮子临死时的情景。愤怒燃烧在燕飞阙的眼中,恶人,就必须死!

    浪三刀面部僵硬的望着燕飞阙,本能的求生欲让他恐惧。但他却想不出任何能说服燕飞阙让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他也想到了魏矮子,想起了自己一刀刀捅向魏矮子时的狠辣。现在,那一刀刀仿佛都捅在他的身上,让他感到透心的凉。

    “我。。。”浪三刀嘴唇微动,似是想要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燕飞阙突然抬起右手,两道复仇的真气凝聚成剑如闪电般的刺向浪三刀的胸口。

    “啊!”浪三刀痛苦的嚎叫着。气剑深入他的体内,如同剜心般疼痛,脏腑就像被撕裂一样的让他难以承受。

    燕飞阙却平静的向了凡一伸手,“刀!”

    了凡从旁边一个云旗卫的手上拿了一把刀交给燕飞阙。

    燕飞阙接过刀来几乎没有停歇的一刀挥去,浪三刀的人头咕噜噜的便掉在了地上,眼睛还在转动,只是眼神已经恐惧到了极点。

    燕飞阙提起浪三刀的头颅向着屋外苍茫的夜色高喊道:“魏兄弟!你的仇,报了!”再看时,他的眼中已满是晶莹的泪水。
………………………………

第二百零九章 斩蛟(十八)深藏

    白浪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吐出一大口血。他爬到交椅上,那把让他曾经风光无限的交椅,此时却成了他的坟墓。

    他扭动椅子上的机关,一块地板瞬间塌陷露出了底下埋藏着的一根根尖尖的木桩。

    白浪虚弱地指了指那块地板,燕飞阙抬眼看去,只见木桩下藏着一个铁盒。原来白浪将他和闫照相互勾结的书信都藏在这里了。的确,陷阱是藏东西的好地方。因为没有人会想到那里,那是自寻死路。

    燕飞阙使了个眼色,了凡一个纵身跳到陷阱旁,双脚勾住边缘,探身将铁盒拿了上来。

    玄幽收起了手上的火焰,轻轻地叹了口气。为了这些书信,白浪、吴求都把命搭进去了。自己也差点死在这里。

    燕飞阙走到他的面前,面带笑意的拱手道:“多谢真人此前手下留情没有烧死燕某。”

    玄幽这才想起此前吴求曾应白浪的请求让自己施术烧死燕飞阙之事,禁不住摇了摇头说道:“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停了一下又说道:“尊主刚才不是也救了贫道吗?咱们两相不欠。”

    燕飞阙微笑着点点头。

    “贫道。。。现在可以走了吗?”玄幽探寻着问。

    “当然。”

    玄幽如释重负,这次是吴求硬拉着他来找白浪索取书信,加上他一直为王继恩供应玉石,所以不便推辞。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他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从此后云游四海岂不是更加逍遥自在?

    想到这里,他向燕飞阙施礼道:“贫道这就告辞。密室里有一些贫道找寻来的玉石,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就全都送给尊主了。”

    燕飞阙猛然想起前几日夜探时在白浪密室里发现的那些玉石,忍不住问道:“不知真人找寻这些玉石有什么用?”

    玄幽不假思索的回道:“我是为宣抚使王继恩王大人找的。他喜好收藏玉石,所以经友人引荐,贫道就借着云游四方之便为他找寻一些玉石。”

    “哦?他收藏的玉石多吗?”燕飞阙好奇的问。

    “嗯。挺多的,成色都不错。不过他最想得到的和氏璧却总也找不到。”

    “和氏璧?”燕飞阙隐隐的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当年司徒雷临死前在自己手心里画了两个圈,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么长时间他一直找不到答案,现在他突然想到,“王”字草书不就是两个圈吗?难道另一半和氏璧在王继恩的手里?!

    见燕飞阙沉默不语,玄幽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向他拱了拱手翩然离去。

    “咳。。。”白浪又剧烈的咳了一声,惊醒了正在沉思中的燕飞阙。

    “你还没死?”燕飞阙皱着眉看了一眼白浪。

    白浪一怒,立刻喷出一大口鲜血,瘫倒在交椅上。这回是真的死了。

    燕飞阙没有理他,笑吟吟的走到柳寒烟面前。多日不见,柳寒烟明显消瘦了许多,但眼神依旧是那样的神采奕奕。

    “你还好吗?”燕飞阙轻声的问。

    柳寒烟脸红了,埋藏在心底的情愫又像火焰一样熊熊燃烧起来。燕飞阙,这个让她魂牵梦萦的男子,此刻就在她的面前,而她却不知该和他说些什么。也许,一切都不用说,也不必说。

    “好。”柳寒烟微笑着回了一句。

    就在这时,巫沉刚、云飞鹏带着一大队云旗卫冲了进来。

    听着远处的喊杀声渐渐没了动静,一定是蛟龙帮被彻底拿下了。燕飞阙禁不住长舒了一口气。

    他缓缓走向冲进来的人群,众人闪开一条路,面对着燕飞阙的竟是兰若梦。

    一袭蓝衣,怀抱古琴,静静的犹如兰花绽放。虽然脸上还残留着烟尘灰渍,但仍难掩她俏丽的面容。

    “你来了。”燕飞阙凝视着兰若梦温柔的说。

    兰若梦轻轻的“嗯”了一声。四目相对,宛如倾诉着万语千言。

    柳寒烟突然感到一阵心凉。痛,从心里漾了开来。

    兰若梦突然“噗嗤”一笑,指着燕飞阙道:“高僧,现在可以摘去面具了吧?”

    燕飞阙这才想到自己还带着朱轩做的僧人面具,一把便扯了下来。恢复了本来面目立刻让他舒畅了许多。

    门外一阵木轮的响声由远而近,朱轩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李太平走了进来。

    见到燕飞阙,李太平突然从轮椅上扑倒在地,哽咽着说道:“多谢尊主搭救!某真不知该怎样报答!”

    燕飞阙笑着扶起李太平重又坐到轮椅上,“李旗主,云旗卫的水云旗还等着你来筹建呢。说什么报答。”

    李太平一怔,他没想到燕飞阙真得会这样重用自己。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朗声说道:“水云旗李太平参见尊主!一年之内,我一定给你带出一支像样的水云旗!”

    燕飞阙满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就不给我个旗主当当?”屋顶传来一个冷峻的声音。众人抬头看去,却是羽湟正坐在屋顶,旁边站着他的那只鹰。

    燕飞阙歪着头想了想道:“你的那只鹰这次立了大功,吸引开了蛟龙帮的注意力,可以做个鹰云旗的旗主。”

    “那我呢?”

    燕飞阙无奈的笑了笑说:“你就做它的下人吧。旗主好歹也要有人伺候啊。”

    “你!”羽湟恼怒的指着燕飞阙。

    一众的云旗卫禁不住大笑起来,更让羽湟觉得颜面扫地。

    他冷冷的哼了一声,随即嬉皮笑脸的对兰若梦道:“娘子,随郎君我云游去可好?”

    “呸!信不信我这就让你的魂云游去?”兰若梦眉头一皱,将琴横了过来对准羽湟。

    羽湟吓了一跳,知道自己此时讨不到任何便宜。随即双脚一蹬飞身而去,只留下了一句话“我还会回来的!”

    燕飞阙望着浩渺的星空,轻声地笑了起来。。。。。。

    蛟龙帮被剿灭之后,燕飞阙留下云飞鹏、疯火魔帮助李太平建立水云旗,安抚岛上百姓。自己则带着少部分人回到了京城。

    此时已是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汴京的杨柳树绽出了初芽,一抹抹嫩绿装点着繁华的市井,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但一场汹涌的朝堂之争正在暗暗涌动。

    王继恩皱着眉头来回的在庭院里踱着步,他已无暇欣赏初春的景致,而是满怀心事的思考着。

    自己的两条臂膀薛佩和闫照相继被拿下,幸好他拼死抵赖,并力主严惩闫照,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皇上还是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最近皇上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眼看着离大限的日子不远了。倘若驾崩,即位的一定是太子赵恒。这个让他寝食难安的皇子,一定会将新仇旧恨一起了断,那时首当其冲的就是他这个先皇身边的红人了。因为有太多的纠葛已将他和赵恒弄得势不两立。必须想个法子破解,否则自己便是那个为先皇陪葬的罪人。

    这时有下人前来禀报,说是李皇后让他赶快进宫。

    王继恩急忙回屋更换衣装,他有一种不祥之感,皇上的大限——到了。

    皇宫。寝宫。

    外面阴沉的天空让奢华的内殿显得暗淡了许多,华丽的装饰也隐藏不住宫内无尽的寂寞。空气仿佛被肃杀的气氛所凝结,丝毫没有春的气息。

    李皇后忐忑的坐在椅子上,显然已是六神无主。她对着匆匆赶来的王继恩开口就道:“陛下不行了,眼见着就要驾崩啊!”

    王继恩一言不发的垂手站立在一旁,他在等,等着李皇后接下来要说的话。

    李皇后见王继恩沉默不语,急道:“你倒是说话啊!陛下待你不薄,这接下来的事。。。”

    “接下来就是太子登基即位,诏告天下。”王继恩慢慢抬起了头,眼中隐含着一丝狡黠。他知道,李皇后不喜欢赵恒,更愿意让赵元佐登基。只是这话要从李皇后的嘴里说出来才好,若是他抢先说了,便是谋逆。

    果然,李皇后闷闷不乐地摇了摇头。她叹了口气道:“虽说恒儿也是我的骨肉,又是太子,理应由他登基。但我的心里总有个想法,就是元佐才是我满意的皇位继承人。可是眼下又有什么法子呢?”

    看着李皇后怔怔地发呆,王继恩近前一步低声说:“法子还是有的,老臣深知皇后心意,早已暗中联络了一些肱骨之臣,只等皇后懿旨便可行事。”

    李皇后听罢一惊,忙问:“行事?行什么事?”

    “罢黜太子,让元佐即位!”

    “啊?!”李皇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不正是她想要而又做不到的吗?此时,心底里让元佐即位的念头又复活了起来,而且竟像燃烧起来的火焰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她定了定神,问道:“都是些什么人?”

    王继恩不疾不徐的回道:“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皇后以为怎样?”虽然薛佩和闫照被除掉了,但他王继恩的党羽还多着呢,否则如何在这朝中呼风唤雨?薛佩和闫照只不过是明面上的两枚棋子,而一盘棋怎可能只有两枚棋子可用?

    “好好!都是些有用的人。”李皇后听完大喜,心下想“还是老臣知我心啊!”

    得到了李皇后的支持,王继恩觉得离成功又前进了一大步。现在他可以坦率的和李皇后密谋了。

    “臣以为,应该尽速控制太子赵恒,让他不能脱身。然后让知制诰胡旦拟旨就说是陛下的意思,废黜太子由元佐即位。皇后则住持朝堂,召唤百官前来,待宣读遗诏后就由臣和参知政事李昌龄随声附和。再派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带兵守在殿外,有不同意见者就以谋逆治罪。不知皇后意下如何?”

    “嗯,好!就这么办。”李皇后细细地听完王继恩的计划连连点头。
………………………………

第二百一十章 谋逆

    送走了王继恩之后,李皇后喜滋滋的坐下来端了一杯茶品着。心底的忧虑有了结果之后自然是一番轻松,甚至昏暗的寝宫也不那么萧索了。

    就在这时,有人来报说是宰相吕端求见。

    “哦?他来干什么?”李皇后心里想着,随口吩咐道:“请他来吧。”

    吕端,字易直,至道元年(995年)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为政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太宗称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他走进宫来向李皇后施礼之后便关切地问:“不知陛下龙体如何?”

    李皇后轻轻地叹了口气道:“不好。怕是时日无多了。”说到此,原本放松的心情又暗淡起来。

    吕端听罢,禁不住老泪横流。想起皇上曾经是多么的英姿勃发,如今却也逃不过大去之日。越想越觉得悲从心中来,竟放声大哭。

    看着泣不成声的吕端,李皇后也暗暗垂泪,忍不住劝道:“吕相不必太过悲痛,现在还是想想陛下驾崩之后的事吧。”

    吕端止住了哭泣,点头道:“皇后说得极是,应该早作准备才好。”

    李皇后想了想试探着问道:“关于即位之事不知吕相有何安排?”

    吕端接道:“当按照朝廷祖制及礼制办理。”

    “如果说换个人呢?”

    “换个人?”吕端听得有些糊涂了,他用困惑的眼神看着李皇后。

    李皇后咬了下嘴唇,心道“吕相忠心耿耿,位列宰相,如果元佐即位之事能得到他的支持那可就太好了!”

    “吕相,你是朝中重臣,我也就不瞒你了。依本宫的意思是想让元佐即位。”

    “啊?!”吕端惊得几乎喊了起来。

    “为什么?”他急急地问。

    李皇后平静了一下,将自己对赵恒和赵元佐的看法一一讲述出来。说到最后,已是明显的偏袒着元佐了。

    吕端静静地听着,没有说一句话。他知道,虽然都是李皇后的儿子,但总有个亲疏厚薄之分。当娘的有这心思也是正常,只不过赵恒是太子,即位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他只当是李皇后唠叨唠叨罢了,翻不了天。

    李皇后见吕端沉默不语,反倒认为吕端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心里一阵高兴。她要再烧一把火,让吕端彻底下决心。

    “吕相,我可以告诉你,朝中已经有人在谋划此事了。如果吕相也加入进来,元佐登基之事可就没什么问题了。”李皇后有些得意的说。

    人,往往会在劝说别人的时候加大筹码。只是,这筹码别用错了地方。

    吕端听完李皇后的话心中暗自一惊,如果说李皇后自己想想也就罢了,若是有人已经开始运作了,那就是谋反啊!

    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之后,吕端当然知道如何把握分寸。他要从李皇后的嘴里探听到究竟是什么人在搞鬼。

    “皇后,不知都有谁参与呢?分量不够可不行啊。”吕端故意有些瞧不起的说。

    “宣抚使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等,吕相认为这些人分量够不够呢?”李皇后明显用显摆的语气回答着。在她看来,吕端一听这些人的名头一定会大吃一惊,然后连连称道。

    她在等着吕端的表现。在等着吕端急于加入到这些人中间的姿态。

    吕端确实大吃一惊,愣愣地站在那里。突然,他倒头跪倒在地。

    “吕相是不是也想为元佐登基出一份力?”李皇后满意的看着匍匐在地的吕端。

    吕端苍老坚定的声音在殿内响起,“皇后,恕臣不能苟同。这些要元佐登基的都是乱臣贼子!”

    “什么?!”李皇后懵了,她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吕端继续沉稳地说道:“寿王是陛下钦定的太子,废掉太子而另立新君就是抗旨;不以太子登基就是罔顾祖制;臣子间相互暗通罢黜太子,更是谋逆!按律当诛九族!这和谋朝篡位有什么区别?”

    “你!。。。”李皇后有些恼羞成怒了。

    吕端索性站了起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李皇后,那目光坦诚而又坚定,没有丝毫的怯懦和闪避。

    “皇后想想,寿王天资聪颖,在民间颇有威望。当百姓得知寿王被立为太子时奔走相告,喜不自胜。这都是一代明君即将问世的前兆啊!而元佐整日精神恍惚,病情时好时坏,如何能处理国家大事?又怎能有寿王在百姓中那样良好的口碑?如果元佐即位,百姓和朝中拥戴寿王的人揭竿而起,国家岂不是要经历内乱?民众岂不是要遭战火之殃?那时国将不国,这些是皇后乐于见到的吗?”

    “这个。。。”李皇后语塞了,再蠢她也不会将好端端的大宋朝断送掉,那样还让元佐做谁的皇帝?

    吕端向李皇后面前走了几步,语气也和缓了下来。

    “那些鼓动皇后另立新君的人都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们怕寿王登基后会对他们不利,所以便顺应着皇后的心意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今日能废黜太子立元佐为帝,他日就能废掉元佐另立他人。皇后和元佐不过是他们玩弄于股掌中的物件罢了。当年蔡瑁逼走公子刘琦,立刘琮为主,后来刘琮母子都被杀了的事,皇后难道要亲自体验一下吗?”

    吕端的这番话着实让李皇后心惊肉跳,她可以不考虑朝臣和百姓的感受,但她不能不考虑自己和元佐的未来。本来是要做皇帝的,不要最后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吕端的话不无道理,谁能保证王继恩一直死心塌地的效忠元佐呢?

    她突然想起王继恩说早就已经开始谋划废掉赵恒了。这句话现在想来让她不寒而栗,看来吕端说的没错,王继恩确实是为一己之私在谋逆!

    吕端观察着李皇后的反应,见李皇后的额头上冒出了密密的汗珠,两眼直勾勾的盯着地面,便知道他的话奏效了。

    “皇后,一切还都来得及。这些乱臣贼子谋逆本就是出于私心,根本不是为江山社稷考虑,也和皇后没有半点关系。但这些人必须根除,否则我大宋不保啊!”吕端巧妙的将李皇后和谋逆这件事撇了开去。

    “对对!和本宫没有任何关系。”李皇后急忙表白着。

    “不知这些人有什么计划?”吕端单刀直入的问到了正题。

    “他们。。。”李皇后犹豫了一下,把心一横终于将王继恩的计划都讲了出来。不管怎么说,赵恒也是自己的骨肉,他若登基不会对自己和元佐怎样,但要是她们母子俩被王继恩利用了,那就太可怕了!所以供出王继恩势在必行。

    这回轮到吕端脑门上沁出汗珠了。王继恩着实狠辣,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如果让他们实施下去,赵恒必死无疑!看来自己应该立刻去找赵恒商议一下对策。

    “皇后莫急,一切都由老臣来安排。只是皇后切莫声张,不要让王继恩看出任何破绽才好。”吕端叮嘱着。

    “这个本宫知道。”李皇后此时已经平静了下来,缓缓的点着头。

    寿王府。

    当吕端把从李皇后那里得来的消息告诉赵恒后,赵恒瞬间就懵了。愣愣的坐着,手里正在拿着的书慢慢的滑落到地上。

    他没想到王继恩竟然部署的如此周密,如果不是吕端探听出消息,恐怕到被拿下的那一天他还都被蒙在鼓里。

    赵恒抿了抿嘴唇,他感到咽喉发涩,看来是心火太旺了。

    “呃。。。燕官人,你看这事怎么办?”赵恒焦急地看着旁边泰然自若的燕飞阙问道。

    燕飞阙笑了笑对赵恒说:“寿王,既然王继恩已经出手了,那我们就接招吧。”

    “如何接招?”吕端不解的问。

    燕飞阙走到窗前,看着外面若有所思的回道:“将计就计。”

    “这。。。能行吗?”赵恒还是有些担心。虽然他对燕飞阙的办事能力很放心,但此次毕竟是关乎他的生死存亡。燕飞阙是否还能像以前一样妙计连连救他于危难?

    燕飞阙颇为自信的转过头来看着赵恒,从他的眼神中,赵恒能看到的是果敢和坚毅。

    赵恒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笑着对吕端说:“吕相,咱们都听他的吧。”

    三月二十九日。阴。

    汴京的天空中浓云密布,似乎预示着一场暴风骤雨的来临。

    皇宫内已经乱做了一团。因为,皇上驾崩了。

    勤政殿上站满了被通知而来的各级官员,他们彼此小声的议论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显出紧张的神情,习惯了平日的节奏和规律,此时随着先皇的离去可能都要被打破了。未知,才是最让人提心吊胆的。

    “皇后驾到。”宫人尖细的声音让所有大殿内的官员都是一惊。

    李皇后缓步走上殿来,坐在龙椅旁的一把椅子上。她扫视了一眼群臣,开口说道:“陛下驾崩,国之痛事。但陛下生前立下遗诏,还望各位遵从。”

    “臣遵旨。”百官急忙跪倒在地准备听旨。

    她向知制诰胡旦点了点头,胡旦随手从旁边的宫人手中接过早已按王继恩的意思拟好的遗诏朗声宣读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