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谋士游三国-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是吕布与董卓侍婢有染,恐为董卓觉察,故生杀卓之心。
(侍婢经后世小说家渲染,衍生出王允的“连环计”和美女貂蝉来。)
但两个原因似都流于表面,尚未触及根本。
吕布要杀掉董卓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董吕关系的脆弱性上。
进而可延伸为并凉武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矛盾中,并州军处于被动的态势中,随时都可能被凉州军蚕食,而失去了武装,吕布也就失去了立身之本,为谋求自身及其集团的发展空间,吕布也会反戈相击。
这时王允的介入,想必就是看到了董吕之间这层微妙的关系,加之在一次次密谋诛杀董卓的活动流产,王允引外兵勤王的计划又遭夭折的情况下,出于对武装的渴求,才将视线转向握有兵马的吕布身上,下出了联络吕布的这一着险棋。
(这里的引外兵勤王应该指的是向刘虞求助,《三国志》记载,汉献帝曾经向远在刘虞求援,刘虞也打算率兵前进,而且还派遣自己的儿子刘子和,若是一场意外的话,那么史书就在也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助天子已令诸侯”!而这场意外,就是袁绍,袁术,公孙瓒故意阻拦,公孙越为什么会率骑兵南下,就是为了抓刘子和。)
而吕布能倒向士大夫阵营,除去上面讲到的董吕关系的脆弱性外,还有着其他方面的原因。
一是王允与其有同乡之谊(按:王允系太原郡祁人,吕布系五原郡九原人,二人同为并州人士),无形当中拉近了王吕之间的距离;
二是士大夫政府的合法性仍旧对一介武夫有着约束力;
三是董卓进驻长安前,把凉州军的主力布防于长安以东的陕县一线,用来阻挡关东士大夫武装可能的西进。
这就为吕布敢于同董卓兵戎相见提供了可能。
于是,王吕的结合,终于演成了下面的一幕。
初平三年夏四月辛巳,董卓在重兵护卫之下,前往未央殿赴朝会。
当行至掖门的时候,宫门卫士突然手持长戟向他刺来,猝不及防的董卓慌忙向吕布求援,未成想吕布却从怀中摸出一纸诏书,向他宣布了死刑。
董卓死了,董卓死了。消息传开,长安百姓顿时喜笑颜开,载歌载舞走上街头,喝酒吃肉,把这一天当作了节日。
曹操听后,忙问道:“那王司徒,对剩余的西凉军如何处置呢?或者说对董卓的残党怎么处理?”
“面对董卓死后留下的大量财富,吕布提出“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拉拢人心,但是,王司徒不同意,他认为董卓贪污国家资产,鱼肉百姓,所以他把所有的钱财全部充公!”
曹操听后沉默不语。
“杀了董卓以后,董卓的手下李傕、郭汜、樊稠、李蒙等人并没有死,手上还有部队,他们曾找王允和解,要求赦免他们。可王允给他们的回答却是,却是……哎!”
说道后来,荀彧也忍不住叹气,像是十分气馁失望!
曹操忙问道:“他的答复是什么?文若,快快告诉我!”
这句话可能决定未来局势的走向,让曹操十分的注重!
对于荀彧这种卖关子的行为,曹操也是十分的厌恶。
荀彧叹了口气,失望的说道:“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曹操听后浑身一震,呆若木鸡,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地面,像是失了魂一般。
荀彧见曹操如此,说道:“主公!主公?”
曹操良久才在荀彧的低声呼喊中回过神来,他大骂道:“无知匹夫,既不懂笼络人心,又没有战略眼光!竟做如此错误的判断!可恶,可恶之极啊!……”
之后,曹操用他优秀的语文水平,问候了王允十八代祖宗的所有女性,语言极其粗鲁。
骂了良久,曹操呆坐在席子上,喃喃道:“误国之贼!奸贼误国啊!”
(这章有些水了,好吧作者承认偷懒了,主要是最近真的忙,,咳咳,我相信各位读者姥爷们,是不会怪作者的吧,咳咳,我只有一个要求别打脸,不要刀片。)
(本章完)
………………………………
第153章 骑士又一次通关了
荀彧看着两眼无神的曹操,叹道:“事已至此,望主公早做准备!依臣下之见,只怕这长安城中怕是已经乱了,主公当务之急,宜速速攻打吕布,驱逐吕布出境,随后在做好准备,救援天子!”
曹操点了点头,没有做任何回答。
荀彧沉默了,可能是因为王允的那个极为严重的错误,丧失了大汉帝国一个可以重新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他还是相信这个帝国还是有希望的。
荀彧说道:“如今这事就此过去,若是主公无事,臣下告退!”
曹操还是一言不发的点了点头。
就这样荀彧默默的退出房门外,关上门,无奈的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而曹操则还是在想拯救汉室的方法,他相信汉室一定够再次复兴。
其实他不知道,这次机会已经是上天给这个东汉这个政权最后崛起的机会了,从此之后,再无东汉之说。
而拦住东汉的复兴的,恰恰是以曹操为首的利益集团,当然这一切曹操都不知道。
七天后
程昱自从得到了曹操的批准后,如愿以偿的坐上了管理粮草的职位。
他首先向曹操借了许多忠心耿耿,又上过沙场的老兵,又挪用了部分的死囚。
随后的第二天,没人知道他从何处搞来肉食,反正第二天的时候,每个军士都喝到了一碗热乎乎的肉汤。
军队的凝聚力更加强了,士气高涨,士兵日夜用心操练。
在第七天以后,曹操便率军出征,趁着吕布军粮不足,人心浮动,征讨在兖州东部苟延残喘的吕布。
而此时的王成也终于走到了阳翟城下,而此时的阳翟已经和他当初来的阳翟大有不同了。
由于战乱的影响,颍川作为天下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也免除不了所谓的兵灾之祸,许许多多的人都死在了军队的手中,也不知他们的当初有没有后悔荀彧贴在城门口的告示,或者跟着他前去翼州。
城中的酒馆也大守影响,他大多数都纷纷的关闭,躲在家中。
最后王成无奈,只能住进阳翟荀府的房子中,万幸的是这个老管家还认得这个四年前来过的骑士,非常热情的招待了他。
第二天,清晨,他便出发了。
王成寻找着当年他走过的路,路边非常凄凉,没有任何行人。
当初他走这条路的时候,还能够不时的看到一些行人或者猎人,进城买些物品。
现在呢……
走着走着,他便来到了一座山的山腰上,看着山脚下的村庄中燃起的炊烟,小孩们在田野地里无忧无虑的玩耍。,
看着他们幸福的表情,王成感觉一阵羡慕,不像自己小时,父母长辈不在,留下的无尽的遗憾。
想了片刻,王成叹了叹气,便继续上前,若是他没记错的话,穆先生和郭先生的隐居的地方就在这附近。
他穿过黑色的森林,绕过一片竹林,就这样走着走着,可能是走的久了,甚是有些乏累。
他靠在竹子旁,正准备喝水袋中的水,可谁知水袋早已空空如也。
王成叹了口气,抱怨道:“这穆先生,到底居住在何处啊!”
又坐了一会儿,可能是因为天气比较严热,王成看了看水袋,看来不得不去找水了。
于是便继续往前走去,希望能找到一个水源。
随后他穿过竹林,还是没有找到一条小哥河,就在他准备回去,明天再来时,突然有一阵流水声,若有若无的传入他的耳中。
王成仔细的听了听,发现确实是流水声,于是兴高采烈的在穿过一个小小的树林,找到了一条在树林流淌的小河。
王成将水袋打满了水,正准备在次出发的时候,突然停住了,他忽然想起了当初他第一次来这里见穆良奇先生的时候。
穆良奇先生好像这样说道:“沿着这条山路往下走,遇河在往上行走,便能看到一竹屋,便是我二人居所。”
那么这条河流……
王成好像发现了希望,他就顺着这条河流往上行走,看看,到底能不能找到穆先生和郭先生的隐居地。
在穿过一片森林后,王成无力的靠在树上,他还是没有找到穆先生和郭先生的房子,实在太难找了,森林这么大,这种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希望渺茫,除非有天神的相助。
就在王成准备下山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一个很奇怪的地方。
那是一片森林,但是不知为何,森林中间却没有高耸的树木,好像是突然断掉了一般。
王成有种感觉,他感觉这就是穆先生和郭先生隐居的地方,虽然说希望不大,但是,他还是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前去看看。
再次穿过一片树林,一个竹屋和木屋便出现在了王成的眼前。
而此时的王成真的想狂奔大喊道:“终于找到你,还好我没有放弃!”
王成忍着激动的情绪,轻轻的隔着篱笆喊道:“有人吗?”
在三国时期,就有篱笆的存在了,主要是防备山中野兽的突然袭击,要是人的话,翻过去,直接就行了。
王成见没人回答,又大了点声喊道:“有人吗?”
还是没有人回答,看来穆先生和郭先生不在家中嘛,他有些失望的转过头去,便要离开,准备明天再来。
这时从屋里走出来了一个女子,喊道:“谁啊?”
王成回过头,惊喜的发现出来的女子,不是吴玲又是何人?
他忙行礼道:“见过穆夫人!”
吴玲原本在屋中午睡,没想到有人在外面喊门,她一开始还没放在心上,只是后来觉得这声音有些耳熟,就出门一看。
正好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见来人转过身来,不是王成又是何人?
吴玲笑道:“原来是王成啊!”说着便去打开竹门,请王成进来。
王成好奇的打量着竹院,虽然不如大城中的宅院那般颇有气质奢华,但是却有另一种优美。
他问道:“敢问穆夫人,穆先生还有郭先生在何处?我受曹君所托,有要事找他们!”
“曹君?”吴玲疑惑道。
虽然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应该也是一个大人物,况且,夫君和奉孝也经常提起他,应该比较重要。
她歉意的说道:“今日夫君和奉孝,还有蕊儿下山去猎户家中,研究制酒,不在家中。”
(我感觉有人再说,隔壁老王!)
(作者的时间表乱了,这个吕布实际在王允身死以后,逃到了袁绍那,跟黑山军杜长大战十天,然后跑到张扬那,在然后在陈宫等人支持下,与曹操竞争兖州刺史!乱了乱了,一不小心就写乱了,所以,故事是真的,分析也是真的,但是时间有些乱,大家不要在意,不要在意。)
(本章完)
………………………………
第154章 研制果醋的可能性
却说那日,山下的猎户们拿着以前酿制好的果酒,带到竹屋前,请穆良奇和郭嘉二人品尝。
董蕊也对这种果酒的制作十分的感兴趣,于是在她的威胁下,郭嘉不得不同意,带她去山下看看这果酒怎么酿制的。
恰好,穆良奇也想继续研究下以前猎户们制作的果醋,虽然说机缘巧合之下制作而出,但是若是将它研制出来,想必也是造福一方的好事。
毕竟三国时期的醋还是挺贵的,制作极为麻烦,制作方法也被某些大家族所垄断,只有那些大贵族才能够品尝。
然后,穆良奇每隔一段时间就下山,跟那些猎户们一起讨论。
原本是郭嘉带着董蕊一起下山,但是后来随着下山的次数增多,郭嘉则懒得下山了,干脆躺在家中。
而董蕊只能无奈的跟着穆良奇下山。
这日,山下传来消息,猎户们说酿制的“酒”,有些酸酸的,但是味道并不像以前失败的酒那样难闻。
穆良奇感觉他的研制终于有了一些成果。
就立马带着董蕊和郭嘉跑下山去,至于为什么奇懒无比的郭嘉为什么也会跟着下山。
完全是因为以前穆良奇在跟他吹嘘,醋的好吃。
郭嘉看着穆良奇如此夸张的样子,也毫不犹豫的信了穆良奇的言辞。
以为醋是比酒还好喝的液体,所以一听果醋可能酿制成功了,就立马屁颠屁颠的跟着穆良奇跑下山。
这一反常的行为,让穆良奇和董蕊有些惊讶,毕竟平时郭嘉的表现就是吃了睡,或者躺着,再或者看书,能一步干完的活,绝对不多干一点。
所以干脆,穆良奇决定一起下山,去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但是吴玲还是选择没有去,她一向安静,不怎么喜欢人多。
所以她便留在家中,顺便做好晚饭,等穆良奇他们回来。
王成遗憾的说道:“那请问穆夫人,穆先生和郭先生什么时候回来?”
吴玲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我不知道!”
说着她连忙邀请道:“要不,你先在屋里坐一会儿?”
王成连忙的摇了摇头,果断的拒绝,开玩笑,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被人看到了,那就完蛋了。
就算穆先生宽宏大量,不跟王成计较,怕也是心里有些梗塞。
他说道:“不了,既然先生不在,那么请穆夫人转告先生,就说我来过!我明天再来拜访先生。”
吴玲轻轻的点了点头。
王成转身刚走几步,又回头说道:“穆夫人,我这里有一封书信,请帮我转交给穆先生和郭先生,望郭先生和穆先生仔细考虑一二。”
说着王成便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低头双手递给吴玲。
吴玲拿过竹简,说道:“我知道了。”
王成感谢的说道:“那就麻烦穆夫人了,告辞!”
说着便转身离开,走向树林,沿着刚刚的河流,下山去了,如今太阳西下,时候该回去了。
吴玲看他走进树林后,回到屋中,关上竹门。
此时的山上,穆良奇等人正沿着山间小路回来。
这条小路,颇为平整,没有多少荆棘,倒是两旁有些花朵,甚为美丽动人,让人心旷神怡。
郭嘉问道:“继志,这醋,算是失败了?”
穆良奇点了点头说道:“他们在密封的时候,没有能够完全密封,所以失败了!”
郭嘉又问道:“为什么啊?”
穆良奇有些无语,难道他要跟郭嘉普及一下关于高中的一些化学知识吗?额,这个好像是生物知识。
穆良奇没有回答,将头扭向一边,躲开郭嘉好奇的眼神。
这时,他看到山下行走的一个人,他的背影在斜阳的照样下,颇有几分美感。
但是,这背影就是有些熟悉,好像在哪见过,怎么看都觉得好像是自己认识的人。
“继志,你与我说说……”
穆良奇打断郭嘉的缠问,指着山下行走的那个人,问道:“这个人背影好熟悉啊,奉孝你可能想起这人是谁?”
郭嘉顺着穆良奇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个人在行走,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森林。
郭嘉一脸思考的说道:“这人,确实好熟悉啊!”
想着想着,郭嘉一脸惊恐道:“他不就是邺城那个客栈的酒保吗!?”
郭嘉又自言自语的说道:“没道理啊,我只是欠他三瓶酒钱而已……”
就在郭嘉自言自语的时候,穆良奇一把遮住了自己的脸,心中叹道:我怎么会认识这么一个人!
他哪来的勇气,说这是邺城的酒保啊!(梁静茹给的吗?)
为了三瓶酒就追到这儿,那么那个客栈老板真的是可以的。
而董蕊一阵无语,她也不想在跟郭嘉纠结,他又跑出去偷喝酒了,毕竟实在丢不起这人。
于是穆良奇和董蕊很默契的飞快的往家中走去。
而当郭嘉发现时,他们已经走了很远了,他忙跑着追上去,说道:“你们等等我!”
然而穆良奇和董蕊都没有放慢脚步。
不一会儿
穆良奇等人便回到了家中。
此时家中已经炊烟袅袅升起,一阵香味从房间里飘荡而出,引的三人食指大动。
穆良奇大喊道:“我回来了!”
吴玲从屋中走了出来,看着穆良奇三人回来后,高兴的说道:“回来了啊!我正在煮菜,一会儿便好,你们稍等。”
董蕊说道:“我来帮你。”
说着两人便一起走回屋中。
穆良奇无聊的在屋中晃荡,顺便伸下懒腰,而郭嘉则像条死狗一样躺在地上,显然是累坏了。
去猎户们家的时候,走的比谁都快,一脸兴奋,十分的期待穆良奇口中“醋”的味道。
或许也是去猎户们的家中也是下山,所以并不怎么累。
但是回来的时候不一样了,都是上山的路,要走下来,还真的有些累,连穆良奇都觉得有些累。
穆良奇见郭嘉这么累,幸灾乐祸的说道:“让你平日里不随我出去走动,现在可好,只是走了如此短的山路,竟然累成这样!”
郭嘉没有理会穆良奇的藐视,不想跟他争辩的,躺在地上喘气。
而穆良奇也不想在说郭嘉什么,反正说那么多遍也没用。
他走着走着,便看到这竹桌上居然有一卷竹简。
这竹简正是王成送过来的书信,却说吴玲进屋后,便感觉天色也差不多了,就把这竹简放到竹桌上,去煮菜了。
穆良奇拿着竹简,好奇的打开竹简,但是里面的内容,确实十分震惊。
只见上面写道:
(本章完)
………………………………
第155章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
“穆良奇与郭嘉亲启:
自上次之别,然五年昔,吾甚思二子,特寄书信一封,以便思念之情。
五年前,吾得二位先生之指,因荥阳城外之一战,获莫大之声,吾心深感,及于二先生甚者重。然后,吾又闻二先生之嘱,以南屯兵于大黄,乃有今日之盛兵。
四年前,二位先生又不远千里,送书与吾,劝吾收兵备兖州,今观是一妙计,吾感二位先生在千里,尚能忧我。
去年,吾犯错极为重大,致吾损失惨极,今想来,若二位先生在,吾何犯此下之误,又何至今也?
今已抑逆,然迟不得灭之法,适闻若言,二位先生在山隐,尚未出仕,吾分心喜,以为天意,故吾使成带此封书来。
若二位先生出仕助我,平此乱世,吾必视继志如萧何般,内外事物无论大小皆问,然后施行。必视奉孝如张良般,军中战略悉以资之,然后出动,望二位先生慎虑,吾在濮阳翘首以待。
曹孟德亲书。”
穆良奇看着这竹简,有些感动了,真的,曹操这封书信,真的是诚心诚意,条件太过优厚。
作为后来人,都被曹操这个书信感动了,穆良奇感觉若是郭嘉看到了,还不立马收拾东西,跑去效忠。
话又说回来,到底要不要出山了呢?
从曹操的书信中可以知道,吕布已经在陈宫的配合下,差点把曹操赶出了兖州,现在曹操已经翻盘了,并且把他给压制住了。
据穆良奇从现代了解的历史,从此之后,曹操再无什么太大的危险了,当然袁绍除外,不过那算是有惊无险。
也就是说,他一直期望的出仕时机已经到了,那么该不该出仕,就成为了一个选择题。
要是以前穆良奇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出仕,然后搞个大改革,开创科举制,再征服匈奴,再消灭世家,最后打败还在倭岛的野蛮人,还有在辽东三郡的思密达。
但是近十多年的在三国的生活,这个时代已经用现实证明了,消灭世家是不可能的。
没有消灭世家,那么一切都是浮云,就算建立了一个再庞大的帝国,也会在一日之间崩塌离析。
况且所谓的改革,没有触犯世家的利益还好,若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那么就根本不可能施行。
君不见王安石变法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穆良奇早在学生时期就明白了。
但是不出仕吧,真的要在这深山中草草过完余生吗?
想到这,穆良奇有些不甘了,为什么别的穿越者可以改变历史,各种戏耍世家,为什么我不行?
但是穆良奇脑海中,另一个声音在提醒他,不要妄想了,在这个时代世家力量大盛是主流,不可阻挡。
就在穆良奇左右纠结的时候,郭嘉注意到了穆良奇的怪异,起来问道:“怎么了?”
穆良奇没有说话,把手上的竹简,递给郭嘉后,走到门前,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天空,背影有些沧桑。
若是此时有烟,穆良奇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点一根。
而郭嘉则是好奇的打开看着竹简,看看这竹简到底写了什么,竟然穆良奇如此。
随着慢慢的读下去,郭嘉的脸色也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