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洪荒之万道天尊-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十岁时其兄帝挚为形势所迫让位于他,成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长他践帝个后,复封其兄挚于唐地为唐侯,他也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第一个都城,以后因水患逐渐西迁山西,定都平阳。
因为其母庆都怀孕之时,被紫薇帝星紫气入体,使得尧有大德之相天生懂得一些天文知识。
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
他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肠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鸟星的位置来校正。
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校正。
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
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井参考昂星的位置来校正。
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
帝尧做天下共主,有其过人之处,他性格仁慈,聪慧好学,不因称帝而骄傲,他勤于政事,毫不懈怠。
帝尧治国,以仁治国。
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
帝尧治国,思贤若渴,虽然他属下人才济济,但他也唯恐埋没人才,所以在朝堂前设置了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百姓攻击他的过失。
帝尧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
帝尧在国家治理及思想文化方面,完善了刑律,制定法度,教民修德,提倡礼仪,改婚俗,将人伦,重孝道,谱音乐,制舞蹈,创围棋。
在经济方面,他组织百姓创建手工作坊,作葛衣,泡果酒,制陶器,炼铜锡,组织民众抵御洪水,维护农业生产,修订历法,开创了生产力大展的新时期
平阳北有一条涝河,它发源于浮山东北的牛首山下,这里多黑风,刮得山黑水黑,故牛首山又称为乌岭或黑山,涝河也称为黑水了。
黑水和城西河水马台河汇合以后,到郭行一带峡谷水流湍急,洪水季节,河水猛涨,横溢两岸,常常造成灾害。
这黑水上有个黑风女妖作怪,兴风作浪,满水狂涨,淹没附近的良田村庄女妖走时干旱季节,如地震,地动山摇涝河干涸,滴水不留。
帝尧为了解除百姓疾苦带领一班人马前往治水消除妖灾尧一行来到郭行,女妖已走遍地干旱,人困马乏,连一滴水也找不到。
大家正愁着缺水的事,尧的坐骑一匹大白马被云端降落的一缕霞光缠身,随即仰长嘶,用蹄子在一块方形的岩石上,挞、啮、略,连刨三下石头上火星四溅,崩出一个马蹄形石坑,那马又低下头鼻子冒气低鸣了三声,立即一股子清水从石缝中冒出来哗、哗、哗,一阵儿便成了一个清水泉,大家一见,喜出望外争相品尝这甘甜的清凉水这就是马刨泉尧陵一景的来历。
帝尧一行解了焦渴正往前走忽然黑风刮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大雨倾盆,河谷口一带山崩,堵住了水路郭行口往上,洪水汪洋,眼看村子被淹。尧立即让人在谷口挖土刨石,扒开一个口子,放蓄积的洪水流走,为郭行一带的百姓免除一场大水灾。
洪水泄去以后,河水奔流两岸往来不便,尧决定在河道上架起一座石桥,并要求三日内建成大家只得昼夜不停地干,白天干活还好办,可是夜晚黑咕隆冬实在困难这件事被鹿仙女知道了。
当天夜晚,大家干活正愁着看不见时忽然天空飘来一朵红云红光闪闪,照得河上大桥一带明晃晃的一片有人往上看时,看见鹿仙女站在云端向大家挥手致意,原来是鹿仙女撒开自己的霞帔放出光彩,为修桥出力助战。
大伙奋战三天三夜,第四天凌晨,石桥巍然屹立在黑水河上尧王和大伙一起欢呼胜利突然间,风起云涌,下起瓢泼大雨,顿时洪水奔腾大浪翻滚,猛冲桥,女妖在空中露出狰狞的面孔嘲笑。
尧无奈之际,将母亲出生之时携带的一枚金丹灵珠吐出来赶走女妖,将灵珠安放在桥上镇住石桥从此,不管有多大的洪水,也淹不了冲不垮这座石桥,尧却由于吐出灵珠,大伤元气,病倒在床。
鹿仙因为道行不够,法力低微,不能对敌降妖,只能遍放霞光照明黑夜。
且说黑风女妖未除,帝尧放心不下在郭行村边满河旁边有个山丘,人称姻堆里姻堆下部,有一山洞一直通到霍山脚原来这个洞清风徐徐,沁人心脾,百姓劳动过后,多来这个洞口歇凉,浑身清爽人称清风洞自从这个洞钻进黑风妖以后,时而兴风作浪,毁坏村庄田园时而化为牛头马面口吐黑风,伤害人畜时而化为妖女,深吸一口气,将人吸进肚里弄得附近的人,日夜不宁,四散逃离田园荒芜,阻断交通。
民谣说:“清风洞变成黑风洞,黑风洞里宿妖精倒吸一口气,人畜不见影凉爽地变成吃人坑,弄得路断行人,民不聊生。”
帝尧闻报带病与大家商议降妖除害尧母见儿子积劳成疾,十分心痛,便自告奋勇愿降妖除害,为儿分忧。
这天是六月初十日,尧母手执桃符,面对东海而拜,虔心虔诚叩拜命运天尊。
命运天尊有感,旋即一道光芒向着庆都而来庆都接住,却是一枚金光闪烁的玉符其中一朵金焰摇曳,外表却丝毫觉察不到燥热,一只三足金乌图像围裹玉符全身,神秘瑰丽。
庆都深吸三口气,转向洞口,经玉符贴在洞口,但见丝丝太阳精华被玉符吸引牵制,往山洞里而去庆都不放心,在洞口日夜守候了三个月。
说也奇怪,黑风妖再也没敢出来作怪后来从霍山一带传来消息,说有一股黑风从霍山脚下洞口中冲出去,化为乌有从此黑风洞又恢复清风洞的名称,逃走的人们,又陆续回到家园。11
………………………………
第四百六十三章帝尧退,帝舜继
帝尧老母告别百姓要回平阳,方圆数十里的男女老少都来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老人家留下住些日子,大家也想尽一点报答心意尧母决定留住些天,与百姓同享欢乐百姓们高兴地尊称尧母为尧姑将姻堆里改名为姑德里,修建一座“尧姑庙”。
每年六月初十日,方圆各村百姓献牲歌舞,永世纪念尧母恩德,帝尧也骑马按期来观看歌舞,离庙五里以外就下马步行,后人便称这个村为下马庄,拴过马的石头称拴马桩。
帝尧感觉到自己即将功德圆满,召集诸多大臣开始商量自己的继承人,靠着自己的师父和气运的辅助之下,帝尧的修为已经是金仙之境,等到证得五帝之位的时候,借机突破太乙。所以他对于寻找继承人也是极为热衷。
一人说道:“人皇轩辕陛下之孙名为鲧,生性善良,为人果敢,我觉得可担此位。”
帝尧一听,低头思考一会儿,刚要答应,心中突然一动,只见帝尧眼珠一转,接着抚须说道:“此人的确不错,但尔等还是多举荐几个,莫要错漏。”
众人一听,深觉道理,便又开始讨论,突然,大臣四岳对尧说道:“有一人,名为虞舜的寓在民间,他的德行很好。就是不知其是否能够胜任共主之位。”
帝尧说:“恩,此人我也是听说过,就是不知究竟如何,你仔细说来。”四岳回答说“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瞽叟是个盲人,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象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
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与家人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
尧说:“那我就先试试他吧!”于是帝尧将他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
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舜制作陶器,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
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瞽叟仍然想杀他,与家人合谋,多次谋害于舜,但舜却总是如有天佑一般,能够奇迹还生,即便如此,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
这样,试完舜的品行之后,尧便开始让舜去接触政务,尧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
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经过多方考验,尧见识到了舜不凡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于是帝尧便命人准备,将共主之位传与舜。
而帝尧在位期间,没有少宣传截教,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早在三皇五帝之前,人阐截三教在人族的名声就已经不太好了,虽然有帝尧的宣传,但历史流传下来的东西实在太深刻了,不过好在也还是有一些人信奉开始信奉截教的,认为截教与其余二教不一样。
帝尧将位置交给舜以后,在气运之下证得太乙,而截教所来之人收了功德便离开了,谁都知道人族对于三教并不友好,不过自己慢慢改变这种想法便可。
而舜的师父则是截教的金灵圣母,舜在即位人族共主之位后,金灵圣母自然也是相伴其旁个,为他排忧解难,并且教导他修行之法。
在截教的支持之下,帝舜便开始放手施为,帝舜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诸圣,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
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给他们,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
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
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n、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
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这时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便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舜的所作所为,天下悦服。11
………………………………
第四百六十四章无支祁,劈神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舜在位后期,洪荒之中发生暴雨水灾,而且灾祸越来越严重,这次倒不是龙族在兴风作浪,而是真正的天灾,舜对此道却是不甚精通,不得已之下,便将治水重任交予人族另一位大贤,鲧。
这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鲧当初都是名满人族,是争夺人皇之位的有力人选,可惜后来他们都给挚做了大臣,结果帝尧成为人族共主后,他便被罢黜了。
鲧幼时曾淂神人传授,习得一身本事,自从接到治水之大任以后兢兢业业,劳心劳力,然而鲧即使再强,区区一人之力又岂可拦得住这无匹的洪灾,即使人族聚集在一起群策群力也也扛不住这可怕的天灾。
不过,鲧对此事还是义不容辞,在得到帝舜的授命之后,鲧便收拾行装,会同众人一起前去治水,鲧采取拦堵之法,利用女娲娘娘造人之后留在人族的息壤,制造堤坝、大山迫使黄河大水归位,又拦江蓄水,让百姓农业有了灌溉之源。
虽然短暂地平息了水患,但终究不是长久直接,十年之后,水患再度爆发,而且比之前的还要凶猛,人族一时间,损失惨重,而鲧也因此被帝舜给斩首示众。
鲧死后,尸体中诞生一婴儿,为截教大弟子广成子所救,广成子将禹交由鲧的妻子抚养,而禹在知晓自己父亲之事后,决心为父一雪前耻,平定水患,于是东奔西走,寻找治水良策。
“不瞒师尊,那帝舜却是让弟子在人族之中治理水患,弟子已经有计划了,只是弟子却是知晓黄河有一处,弟子无法打开那里的大堤,那节黄河之中有一个太古妖兽,弟子恐怕不是对手。”大禹当即说道,也顺便将自己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
广成子点了点头,大禹说的那个太古妖兽她知晓,他曾经听自己的老师说过,这是赤尻马猴,别名无支祁,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擅长控水。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
“你自当继续,当你需要的时候,吾会帮助你的。”广成子说道,虽然赤尻马猴是混世四猴,但是广成子已经为准圣,怎么可能会怕他。
大禹欣喜地点了点头,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
大禹相信若是让父亲再来一次,一定会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定能将水患治理好,可是尧去没有给鲧机会,直接砍头定了死罪。
大禹行走了不知道多少万里,逐渐的心中消去了对尧舜父子的憎恨,因为自己父亲的一时治水不利,导致了无数的百姓陷入大洪水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永世隔绝,恐怕就算尧不杀鲧,鲧也会s谢罪。
没有了憎恨,现在大禹只是想将自己父亲没有完成的事情,给圆满的做完,让父亲泉下有知,得以瞑目。
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大禹一路上遇到的洪水几乎都有水妖在作怪,但是无需他说话,几乎每一处都有修士动手将这些水妖击杀,他就是疏通水道便可。
大禹等人来到淮水的地方,这里的洪水最为泛滥,大禹开始不断涌动的河水,肉眼可见的妖气在河水之上弥漫,大禹向身边的修士问道:“尔等可能擒下这妖猴?”
“不能”
感受到那通天的妖气,几乎没有人敢答应下来,大禹拿出了广成子给的玉符,将法力灌入,广成子出现在大禹面前,广成子看着淮水,道:“还需贫道请你出来!”
“可笑,有水的地方就是我的主场,就算你是圣人弟子又如何?”无支祁的身影出现,与自己老师说的一样,广成子手中出现番天印,番天印直接砸下,周围的洪水在无支祁的操控之下化作一个巨大的罩,但是在番天印之下几乎没有反抗的力量。
“可笑,小小妖猴!”广成子冷哼一声,番天印再次砸下,直接将无支祁砸到吐血,再来一下直接就会将其砸成肉饼,突然无支祁的身影消失了,广成子眯着眼,刚才有一股波动直接将无支祁救走了。
广成子将这件事记在心上,但是人族的这些人可感受不到,就知道无支祁被广成子打退了,不断地喝彩,广成子点了点头消失了。
随后大禹不断疏通,就剩下最后一节的时候,一座山挡住了流向,询问了一番知道名为绝龙山,是太古之际龙族搬来镇压水脉的,以免海水倒灌入大陆当中。大禹看见如此,拿出了曾经出生之际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一把斧头,今天终于知道了这斧头的用处。
大禹手持神斧来到了绝龙山的山下,看着只有百丈的绝龙山,却还是挡住了黄河的流向,却是有些无语,太古时期,龙族是为了大陆好,搬来了绝龙山,但是如今却是挡住了人族的生存,真是造化弄人。
此时,人族的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军,都来到了绝龙山之下,就等着大禹的一声令下,破开大堤将黄河之水引入大海。11
………………………………
第四百六十五章治水完,炼九鼎
大禹治水成功,迎来了人族的欢庆,并且大禹的声望也升至了巅峰,人族之中无人不晓大禹之名,大禹就是整个人族的英雄,治水的英雄,让人族免去了洪灾的噩梦。
舜见到大禹治水成功,当即遵守了先前的誓言,退位然后让给了大禹,让大禹坐这人族的共主,而大禹经过了治水之事已经对于尧舜的两任共主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若是自己身处那个位置,定然也会办出此事。
舜让位给大禹之后,功德圆满。
而大禹成为共主之后便开始他的大业,第一件事便是自己的妻子接来,自己治水十三载,路过家门三次,每次都能远远的看到妻子站在石头上,眺望远方的思念,大禹想让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是让大禹大病了一场,妻子已经在十年前死去了,这让大禹心中的愧疚一下子浓郁了起来,整日思念妻子,但是却已经无事于补。
当大禹的病好了之后,听闻妻子给自己留下来一个儿子,当即大禹便将儿子接到了陈都,得知儿子没有名字的时候,大禹变为他起名为:启。
往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不仅如此,因为天降水患之时,有那妖族为祸,大禹便想出了一个办法,接人道气运,凝练九鼎,镇压九州气运,得保人族气运不失。
于是,大禹收集九州之铜,炼制九鼎,九鼎出世之时,无归道人传来祖龙九子,以精血淬炼九鼎,从此之后,人道气运也称龙气,便是如此。
九鼎铸成,大禹在陈都东边七十里处修建了一个巨大的祭坛。在日中之日,献上百兽祭品,用草木扎成千种形态,祭献上天,底下无数人族拜祭。只见大禹更是站在祭坛之上,大声的诵读祭文:
“今我人族大禹,率领洪荒人族,祭拜四方。祝告人教教主老子圣人,圣母女娲娘娘,圣师。今祭炼九鼎,祭之以万民所信。鼎镇人族,镇压九州四野。人族不灭,九鼎不沦;九鼎不破,人族不失。
凡九州之内,一干仙、神、人、鬼,与我人族功过,借以这造化九鼎为引,天地为鉴;以我人族气运为压,当行之赏攻罚过!凡虐我九州之人、神、仙、鬼,必遭天谴。九鼎为凭,气运为压,天地为见。”
说完,只见祭坛的中间,九个古鼎发出玄色的光芒,随后只见那古鼎迅速变大为百丈高下,大放青色毫光。就在古鼎放出豪光的时候,诸天星斗一阵大亮,尽管是在白天,一众人族也发现了都天星斗的异常,紧接着,太阳星发出一道金光,直直的射到了祭坛之上,随后而来的便是诸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