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这几年大清汉化很快,发展也很快。漠北蒙古和辽东汉人及一些逃亡和抢掠过来的朝鲜人,还有很多被他们带出关的汉奸兵将,已经被他们融合得差不多了。
表现在他们招兵买马扩军备战上,现在大清的兵员大大增加。五年前第一次入关时满清的八旗军总共只有十多万人,可是现在连蒙古鞑子和满洲鞑子算上,军队数量上翻了一番,也就是说八旗军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人。
另外他们还从无到有创建一个新兵种“绿营兵”,这些绿营兵大都是汉人,有一部分是当地的辽人,还有一部分是大明的汉奸军将,另外还有一部分朝鲜人,因为现在的李氏王朝是大清的附庸国,绿营兵也达十几万,这些绿营兵训练有素,战斗力仅次八旗铁骑,成为大清赖以生存一支中坚武装力量。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鞑子的高压奴化政策的本质没有变,反对他们的人仍然不少,也就是说大清监牢里的犯人很多。现在多尔衮突然宣布净牢大赦,各种各样的犯人全部无罪释放。
这些人免于牢狱之苦,有的甚至面临砍脑袋、甚至灭门抄族的大罪,突然就被宣布无罪获得自由了,他们真是做楚也不敢想,高兴得差点疯掉。
但是按照孝庄太后的意思,可不是放了他们就完了。而是让他们入伍从军,直接带薪从军,战场杀敌可以立攻,而且根据军功的大小,与“学而优则仕”同等待遇,不管是文官和武将,一视同仁。这一点他们吸取了大明二百年来重文轻武的惨痛教训。
这一招还真有效,短短的一个月,就有一万多赦免犯报名从军,孝庄太后让多尔衮把他们全部编入绿营,进行操练,现在经过半年多的训练,这些赦免犯组成的军队战斗力极强,一点也不仅于训练了几年的绿营兵,已经与以前的绿营兵融为一体。
到了开春以后,除了官府差役和私人养的府兵,大清的正规军总兵力已经突破45万,其中八旗军二十一万,绿营兵二十三万。
另外,大炮粮饷等军需用品业已准备充分,这四五年清军没打什么大仗恶仗,不但没受到战争破坏,经济还得以发展,因此等他们休养生息了好几年,这几年的战争储备当然也是兵精粮足。
阳春三月,北国的冰冻也开始消融。四十多万军队多尔衮当然不能全部拉出去,除了边关守军(不止是明清边关,与西蒙古和朝鲜都有边关),各地还得留有维持大清这个国家机构运转的兵力,如守皇城和京师的人马当然不能少。
因此多尔衮只抽调了二十六万人马,对外号称三十万,这二十六万人全部是精锐之师,包括八旗军十二万,绿营兵十四万,如果按马步军种来分的话,这二十六万人马也不再是单一铁骑,现在的大清也是复合兵种,当然以骑兵为主,其中铁骑八万,这八万铁骑都是八骑军,也是真正的金戈铁马,不但马上的清军是金属甲衣,战马也有甲衣,即战马按上铁蹄,身皮铁甲,带上铁面具。另外普通骑兵还有八万,以绿营兵居多,剩下的十万是步兵,包括两万炮兵营和一万后勤补给兵,这一万人专门押运粮草弹药等军需用品。
随多尔衮出征的大将有洪承畴、索尼、岳乐,以及蒙古儿猛将贴尔木、铁黎等,多尔衮的亲信死党锡翰、巩阿岱留守京师,辅政顺治和太后。
一切就绪后,多尔衮杀马祭天,九声大炮震天动地,二十多万人拔营起寨。孝庄太后和小顺治亲自送出京城,前锋部队是盛京的守备官现在为绿营三营统领的大将岳乐。
数日之后,多尔衮的人马在锦州补给之后,很快来到了宁远城。宁远离大明的山海关只有一百多里,在宁远多尔衮接到战报,说大明增兵山海关,朱由崧的圣驾也到了山海关,据说明军有二三十万。
多尔衮的铜锣大脸挤出一丝冷笑,“又是山海关?朱由崧也来了,来的正好,省得本王到关内找他了,五年前本王就是在那里入关的,这次本王也照样入关!”
多尔衮在城中歇兵两天,也是为了等后面的辎重,两天之后多尔衮督师二十多万出了宁远城,清军铁流滚滚杀奔山海关而来。
………………………………
第851章 再战山海关(一更)
山海关不愧是天下一险关,雄关如铁,坐落在长城末端,南临勃海,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不止是明清时期,隋唐五代,均是争战不休,明清时期更甚。最著名的一次大战莫过1644年,李自军、吴三桂和多尔衮的三方在此一战,这是清军入关的标志性战役,也是清灭大顺军的里程碑,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最高境界。
那一战李自成输了,从此一败涂地,直至朱由崧穿越,才令李自成潼关一战中逆天站稳了脚跟,但李自成对那一战一直是耿耿于怀,渴望能够重来一局。现在山海关又成了大明和大清的火药桶,虽然吴三桂和刘宗敏已经作古,但是多尔衮和李自成这两个主角还在,李自成早就瞄准了多尔衮,上天对李自成不薄,机会终于来了,为了这一天李自成已经期待很久了。
现在山海关内外包手一片石的九门关城,全是大明的远征军大营,朱由崧的御营就扎在山海关的关城中,四千御营兵包括三千御营铁骑和一千火枪营随时守护御营安全。
李自成的人马驻扎在翁城、东罗城和南北翼城,张献忠的人马驻扎在西罗城、一片石的九门城等,特战兵营驻在关外的角山,炮营尚未开到,朱由崧的御营在这里刚驻扎下一天,就接到了多尔衮率大军出宁远杀奔山海关而来的消息。
朱由崧原打算带着远征军出兵山海关直扑宁远城,现在清军既然来了,朱由崧就决定在这里等着他们,与多尔衮再战山海关。
李自成迫不及待地来见朱由崧请缨,“陛下,贼军已经杀过来了,臣不才,请令首战,消灭多尔衮于关外。”
这时张献忠也来了,施礼道:“陛下,这份功劳可不能让某些人独吞,也得有俺老张一份,这是早就说好的。”
“张敬轩,你是成心跟我过不去是不是?”李自成的眼睛就瞪起来了。
张献忠毫不相让,大胡子也撅起来了,“李鸿基,你也太自为是了,跟你过不去,你以为你是谁呀?这么难得的首战立功机会谁不想要,不要以为你的马军多了不起,我的步军照样可以让多尔衮屁滚尿流,你能请旨凭什么我老张就不能?”
眼看两个人又要顶牛,高桂英、慧梅这些劝架的又都不在,随行太监安林及在场的小柳是和柳春红等也不敢乐,心说这二位好歹也算做过帝王,现在又位极人臣,指挥千军万马,而且两位还是一刀斩不断的亲戚,怎么跟小孩儿一样,说争就争呀?
但是他们插不上嘴,只有看他们的陛下朱由崧如何决断。
朱由崧笑着打断他们道:“二位爱卿不要争了,朕的确早就说过此事,但此一时彼一时也。既然我们又在山海关和鞑子遭遇了,看来这是天意,五年前也是在这里,也是多尔犯,那一仗鸿基战败了。如今机会难得,怎么着也得把这个机会让他,敬轩就退让一步吧,朕把宁远城留给你如何?”
“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老张只有遵旨就是。”说着张献忠看了李自成一眼,又对朱由崧道,“不过陛下,请恕微臣直言,要是马军首战失利,别忘了还有十万步军。”
李自成气极,也没理张献忠,对朱由崧道:“多谢陛下,此战自成若不能胜,愿意献出项上人头,以谢天下。”
这等于立下了军令状。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下是只能胜不能败了,否则脑袋就没了。
李自成得到的旨意之后,带着五万远征军的骑兵,就杀出了东罗城,手下大将刘文秀,马万年,陆校等紧紧跟随。
东罗城是山海关的关城之一,出了关城,5万远征军,万马奔腾,像一架巨型战车,很快就驰骋在辽阔的沃野之上。
没有几里便遭遇了多尔衮的人马。李自成立即勒住了战马,这架巨型战车突然刹住。
视线之中,天边的绿野上爬来无数的小黑点,小黑点渐渐变大,变成了马形和人形,也全都有了颜色,但是李自成他们看上去仍然如玩具般大小。
李自成他们站得如刀砍斧剁般整齐,五万战马铺天盖地,马上的军将个个神情漠然,身上的甲衣闪着青光,手执利刃,就像猎人盯着前面的猎物一般,一动不动……
“报告摄政王爷,前面的明军队伍打的是李字大旗,人马大概在5万左右,全是马队,为首的主将是李自成。”
“李自成?”
多尔衮的铜锣大脸微微一怔,对于这个名字,他太不陌生了。这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五年前把崇祯逼得上吊,可是得了天下。没想到现在又为朝廷所驱使。但那又如何?
五年前也是在这里,这个人成就了他的辉煌。那一战是三国的压缩版,他多尔衮是最大的赢家,收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打灭了大顺军的主力精锐。开启了八旗子弟入主中原之旅!
想一想这些,多尔衮就荡气回肠,继而仰面大笑。
“手下败将耳!哈哈哈……”
“王爷,末将不才,愿取李自成首级。”三营统领岳乐主动请缨。
多尔衮一看他首战正合适,他手下的几万绿营兵是前锋。而且对于岳乐之此将多尔衮非常了解,这曾经是豪格一派的人尖子,当年豪格的实力不次于他,在豪格强大的阵营中,要讲排兵布阵,攻杀战守,除了豪格和鳌拜,就在数岳乐了。
因此多尔衮慨然应允,“岳乐,本王命你率本部人马出击,挫李自成兵锋,只许胜,不许败。”
“遵命。王爷放心!”
岳乐答应一声,带着3万绿营骑兵离开了多尔衮的主力,直扑李自成的军阵。
岳乐仍然停留在五年前的思维上,根本没把这些汉人军队放在眼里。野外战场,骑马冲杀,谁能抵得过他们八旗军?而他亲自训练的绿营兵,自认不输八旗军。
清军的滚滚铁流,铺天盖地般而来。
距离他们几百米的时候,李自成命令刘文秀部出击。刘文秀把大刀往空中一举,大喝一声:“杀!”
(本章完)
………………………………
第852章 远征军初战告捷(二更)
刘文秀现在是李自成的副将,5万远征军的骑兵归他们俩统领。独目将军马万年和大将陆校,作为参将随军听用。
刘文秀得令之后,一马当先,和马万年率两万骑兵向清军的绿营兵迎了过来,双方共5万战骑对冲,喊杀声直冲云霄,眨眼间就冲到了一起。
没有弓箭,没有火枪和火炮。上来就是白刃格斗,万马造势,惊天动地。
这种战法,令以岳乐为首三万绿营骑兵自认为这是自己的强项,胜券在握,心里话这些明军敢跟我们这样打,真是自不量力!
在他们的印象中,明军尽管无险可守,也应该找有利地形挑沟挖壕布置阵地,然后用火枪或者大炮坚守阵地拒敌,寻找战机,这是他们的一贯打法。
在这旷野荒原,纵马冲锋,真刀真枪的跟他们干,无异于自取其辱!在岳乐的印象中,大清的骑兵野战,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无敌,难怪他这么自信。
但是双方这一接战,岳乐发现自己错了。首先,明军将士的骑术不次于他们,马快刀急,训练有素。其次,明军将士个个勇猛如虎,悍不畏死。作为骑兵,有这两点就足够了。
这是朱由崧铸造的新军,从各地各军中挑选出来的精英,进行二次训练,李自成,刘文秀,马万年,陆校四个赫赫有名的大教官亲自执教。训练场上这将近一年的血汗不是白流的,远征军的战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绝非以前鱼龙混杂的大明旧军队可比了。
就见这些明军将士,一个个如铁血杀手一般,双眼精芒闪动,刀光剑影之中,一柄柄利刃,或把敌手斩落马下,或刺入对方的体内。人喊马嘶,金铁交鸣,鲜血狂飚,惨叫声声。
在岳乐惊愕的不可思议的目光中,眨眼之间清军的三万绿营被杀了个七荤八素,尸横遍野,混乱不堪,根本顶不住这支明军的冲锋。
岳乐大怒,他怎么能服气?带着亲兵卫队亲自冲锋。主将亲自冲锋,无疑能鼓舞士气,绿营兵的势头又上来了。
但是打仗凭的不只是勇猛和士气,双方士气都在的时候,决定胜负的最关键的决定因素还是实力。
此时的绿营兵,在远征军的骑兵面前,江郎才尽,不过是奔跑的猎物,任凭他们如何张牙舞爪,呲牙咧嘴的叫嚣,也最终难逃,被猎杀的命运。
岳乐亲自冲锋陷阵,仍然改变不了抵挡不住的局面。就像两个拳击手,实力不济的一方拼上性命孤注一掷,也难以支撑下去。
半个小时后,3万绿营被2万远征军的铁骑杀得死伤枕藉,血流成河,染红了脚下的荒坡和野草。
但是岳乐仍不认输,轮动手中的大刀横冲直撞,接连砍翻了四名明军将士,这可能是他最辉煌的战绩了。
混战之中,岳乐遇到了刘文秀,两员大将刀来刀往大战数合,一时难分胜负。直到岳乐看见身边的亲兵卫队一个都没了,岳乐才认识到危机,败阵而逃。
却被独目将军马万年截住,岳乐欺负他是一只眼睛,没想到这位论单挑远比刘文秀还骁勇。当年多铎都不是他的对手,被追得像野兔一样,满大街跑,多铎为了脱身只有放箭,被一箭射中左眼,眼上插着长箭的马万年照样还能杀退多铎。
马万年的这些辉煌岳乐当然不知道,岳乐横刀斩杀,马万年当啷一声,荡开岳乐的刀,二人杀在一处,几合之后,马万年把手腕一翻,使了一个反背刀斩了过来,岳乐躲闪不及大叫一声,被斩落马下。
马万年又一刀,把岳乐的脑袋斩了下来,挂在马脖子上,继续轮刀催马往前冲杀……
数百米之外的欢喜岭上,多尔衮正在这里观战。
刚开始他跟岳乐的想法一样,认为一个冲锋就能把李自成的军队冲垮。但是事实恰恰相反,绿营兵根本就没支撑多久就乱了阵脚,明显抵挡不住这支明军的骑兵。
“怎么可能!”多尔衮愕然,这种野战绝对是他们的强项。
不但多尔衮不敢相信,就连身旁的索尼和洪承畴,也惊讶不已。
正在这时,一匹战马飞了过来,马上这人滚鞍下马,跑到多尔衮近前,跪倒报告:“启禀王爷,贝勒爷岳乐将军阵亡,我军抵挡不住已经溃败下来。”
其实不用他报,多少滚远远的也看到了,他居高临下,只是几万人马的混战场面太大,他没看到越岳乐被马万年斩杀的情景。
上来就折损了一员大将,还是他们爱新觉罗家族中的精英,努尔哈赤的亲孙子,按辈分论,还是他多尔衮的亲侄子。
岳乐的3万绿营竟然没有撑过半柱香的工夫?索尼和洪承畴等皆惊诧不已。
多尔衮顾不得疼侄子,立即派蒙古猛将帖尔木和铁黎和各带一万八旗铁骑从左右两侧冲击,攻击刘文秀的两肋,免得岳乐的3万绿营全军覆没。
这2万铁骑,战马带着铁甲面具,四蹄用铁皮包着,万马奔腾,征尘滚滚,如两条苍龙,从左右两侧插向刘文秀这只队伍。
此时200米开外的李自成带着远征军铁骑的主力正在观战,3万远征军的铁骑,随时待命出击。
李自成和参将陆校你在一棵大松树下,这棵松树长在一个小高坡上,这个小高坡在当地有一个名字叫古堡。
立马在古堡的一颗松树下,李自成和参将陆校对战场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侯爷,要不要末将去增援?”陆校看到鞑子又有两只铁骑冲过来加入战群,对李自成施礼道。
李自成当然看到了,他时刻关注着战场的形势,这一战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刘文秀这支人马首战告捷,眼前的这支绿营军被杀的,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李自成觉得满清鞑子的队伍不过如此,当年自己也是在这里,吃了败仗。如今想来太遗憾了,并非八旗军实力强大,自己的大顺军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和吴三桂杀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让多尔衮这个狗鞑子捡了个便宜,自己败的有点窝囊。
那一场也怪自己没有准备充分,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导致精锐尽失,士气大减,从此一蹶不振。否则……人生如棋,一旦走出去,根本没有悔棋的可能。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我李亲自训练的远征军骑兵,今天一定要把多尔衮消灭掉,报当年之仇。
这次大战对李自成来说,就是旧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今天翻本来了,拜陛下所赐,机会太难得了。今天这一仗,必须沉着镇定,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敌,此时他心潮澎湃,看到鞑子又冲过来两支增援的队伍,像两把尖刀插向刘文秀部队的两翼,但是主力不能轻举妄动。
他的目标是多尔衮,李自成当然知道,多尔衮的主力尚未出动,局部战场不能影响全局,自己还不能把全部的人马都压上去,不见兔子不撒鹰,何况现在刘文秀又打了胜仗?
因此,李自成异常沉稳,听了陆校的话摇头道,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战场:“陆将军不必着急,静观其变,区区这点贼兵,相信副指挥是刘文秀和马万年将军,能够应付得了。”
(本章完)
………………………………
第853章 破甲战阵(三更)
在山海关的关城的西北,大约五六里地处,有一片山岗,这是为角山。
角山海拔不高,大概几百米的样子,但是这一带风景不错,林木葱郁,山顶上非常平整的一片,能容纳好几百人。此时这里成为山海关大战最好的望景台,站在山顶上,远近景观,一览无余。
朱由崧把2万特种兵营安置在这里,李自成把部队拉出去后,朱由崧当然没有待在山海关的关城之中,要是呆在山海关的关城听奏报,还不如呆在北京的皇宫之中舒服,御驾亲征者何来?
四千御营新军护驾,其中包括3000御营铁骑和一千火枪营。智囊宋献策,御马监的太监安林,贺宣娇,高桂英,慧梅,李全,柳春红等文臣武将随行护驾,当然少不了一批锦衣卫,这是朱由崧特殊的军事情报系统,每次御驾亲征,身边都少不了厂卫人员。
朱由崧站在角山顶上,战场上的情况尽收眼底,由于距离有点远,他为了看得更清楚,手里拿着望远镜。
“陛下的远征军真威风,鞑子的军队一触即溃,简直不堪一击。”
“的确很厉害,陛下这兵真是没白练,不过这是清军的绿营兵,清军最厉害的是八旗兵军。”
“八旗军又怎么了,难道还能比陛下的远征军厉害吗?”
小柳是看得兴致勃勃,跟柳春红小声议论着,他们这是第一次目睹远征军接敌。
绿营兵和八旗军,去年柳春红和李全他们都领教过,鞑子的八旗军,和陛下的远征军,究竟哪一个更厉害,此时他们夫妻俩还真不敢枉下结论。
朱由崧透过单管望远镜,看到明军斩杀清军的镜头,有些热血沸腾,特别是看到刘文秀和马万年二将先登陷阵,马万年刀斩岳乐,心中痛快极了。
若非是战场离他有些远,说不定他又不顾及自己的帝王身份,催马下去大杀一阵了。
朱由崧一边看一边心中高兴:李自成,刘文秀他们不负朕望,远征军真是没白练,看来朕的李爱卿今天真的要翻本喽,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也不失英雄本色。此时的多尔衮估计正在惊愕和发抖吧,他的八旗军估计要放出来了。
朱由崧脑子里刚闪过这样的念头,果然远处征尘滚滚,两只铁骑斜插过来,朱由崧赶紧又把单管望远镜支了起来……
刘文秀正在追歼绿营铁骑,忽然看到鞑子的两支铁器,袭击他们的侧翼。
刘文秀当即和马万年停止追击溃退的绿营铁骑,二将各带一支人马,以二龙出水式,一个往左后,一个往右后包抄过来。
贴尔木和铁犁是蒙古的两员猛将,他们率领的这两万人马全都是蒙古骑兵。而且他们的装备良好,不但人穿着金属甲衣,戴着金属面具,连战马也罩上了金属甲衣,马脑袋上也戴着金属面具,只露两个眼睛。
这才是真正的金戈铁马,当然能够避挡弓箭和刀枪。
蒙古骑兵象征草原上的雄鹰,来去如风,此时这2万铁甲骑兵从左右两侧像两股旋风一般杀入刘文秀这支队伍的两翼。
一边往前冲,他们还一边射箭,天空中流矢如雨,远征军的铁骑挥舞着手中的刀枪,拨挡箭矢,但仍然有人不时中箭落马。
短暂的一阵流矢过后,两支蒙古铁骑收起弓箭,便冲进了这支明军的队伍。
双方就展开了白刃格斗,这些蒙古鞑子,个个都拿着牛耳尖刀,有的是双弯刀,寒光闪闪,斩向明军。
明军把手中的刀枪舞动开来,挡开牛耳尖刀的同时,猛砍猛刺敌军的要害,但是却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