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先驻扎的地点显然已经不再合格。因为能够适宜十余万大军驻扎的地点,不一定适宜一半人驻扎。

    地点选定后,营地要重新修建,人员编制也需要改动。那些原本属于各郡的骑兵们要被分离出来,重新编组,人与人之间也需要熟悉磨合……这些可都是大工程。

    若是几千人的小部队,那倒简单,不用半天就能弄完。

    部队成功调遣完毕后,张温下令自己和袁滂分别坐镇左营和右营,两营具体指挥者则为周慎和鲍鸿。至于那支最为关键的骑兵,虽然十分不情愿,但还是交给了董卓指挥。

    这也是没办法的安排。张温、袁滂不善指挥,鲍鸿资格不够,孙坚、陶谦、赵二他们只是参军指挥军队属于越权。周慎虽然够格,但是骑兵指挥能力又明显不如董卓。

    张温是要顾全大局的,不能因为不喜欢董卓而坏了大事……万一因为这个而打了败仗,罪责首先就会落到他这个主帅身上!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敌人的部队也到了。

    赵二站在营寨的望楼上,看着远方烟尘滚滚地敌人大军,颇觉震撼。

    毕竟敌人骑兵众多,赵二之前可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骑兵。

    “啧啧,能分我点就好了!”赵二羡慕不已。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已,真给他了,他也养不起。

    而敌人那边也是故意炫耀,本来大队伍都停了,还特意安排一部分骑兵在周围跑来跑去,制造烟尘和声势。

    按照惯例,正式开战之前,双方首领出来搭话。

    敌军那边出来的自然是边章和韩遂,这边官军则是张温和袁滂。

    赵二远远地观察了下敌军的两位首领……

    离得太远,看不清楚。

    没办法,赵二这等贪生怕死之辈,怎么可能会离敌人太近,他不去缩在后勤队伍里就不错了!

    既然看不清,就算了。那边章又不是名人,韩遂虽然在演义里有这么一号人物,但……也就是个小角色,看不看无所谓!

    敌我两边的主帅都是有文化的人,所以战前对骂也是文绉绉的。什么“反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逆贼”什么“不识时务”,半文半白的,赵二都听不大懂。

    赵二感觉这种对骂毫无意义。若是小部队之间交战还好说,双方加起来二十万的部队,其士气又岂是首领间骂两句话能影响到的?绝大多数士兵压根都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终于,双方都骂痛快了之后,两军开打了。

    双方首领先行退入己方军阵。而后在各自传令兵的喊声中,两支大军发生了这场战争的第一次碰撞。

    “杀――”

    “啊――”

    砍杀声、惨叫声此起彼伏,在很短的时间内,双方都瞬间产生了巨量的减员。

    啧啧,真是壮观!

    不过壮观归壮观,赵二来这可不是为了看戏的。他需要观察战场上的情况,来得出有用的讯息,从而制定接下来的方略。

    然而他站在望楼上,看了一天打仗,感觉……也没看出什么花来。

    只得感叹,这种数万级别的大战役,想在现场看出什么实在是难。

    毕竟人的视野是有限的,即使站在高处也没好太多,满眼望去,不是人头就是人头,人挤人的一眼望不到边际。能看出什么来才有鬼哩!赵二甚至连哪一方占优都看不出。

    之后几天,赵二又去了其他战线,看了几天之后,得到的结果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最后只得回到中军营地里,对照地图,用沙土在地上简单堆了一个地形图,然后找一些两种不同颜色的小旗插在上面,再根据传令兵的报告作出相应的调整变动。

    不知什么时候,有个人来到赵二身边,对他称赞道:“双飞真是大才,居然懂得推演沙盘!”

    “哦,文台啊!”赵二抬头一看是孙坚,随即无奈道:“嗨,这不是没办法嘛!几十万人的大战,去现场根本看不出什么来,只能靠沙盘了。”

    孙坚点点头,询问道:“双飞不必过谦。现在可看出什么门道了?”

    赵二摇摇头,直言道:“还没有。”

    于是孙坚也蹲下来,陪着赵二一起推演沙盘。

    “这里应该这样摆……对,那边应该放个代表栅栏的……”孙坚在推演沙盘方面远比赵二这个业余爱好者专业得多,经他一指点,沙盘果然变得更加直观了。

    沙盘这玩意,自古有之。现代的沙盘仅仅是因为测绘技术的提升,而变得更加精准了而已,其原理一直以来从未变过。

    不过即使有孙坚加入,也没能分析出太多东西。毕竟这几天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交战,双方都只是试探性的进攻,很多问题尚未曝露出来。

    又过了几天,双方停止了试探,开始放开手脚正式作战后,问题便显现了出来:

    官军这边果然是乌合之众。

    按理说,官军这边的步兵,纵使野战不行,只让你守个寨总应该没问题吧?而且这寨门寨墙都是老早就搭建好的,坚固性没问题。你步兵凭寨结守,只求自保应该是完全不该有问题的。

    可是事实呢,不断有寨墙被攻破,每天都有大量士兵被歼灭或溃逃。简直狼狈不堪!

    赵二也在前线观察过,只要敌军的骑兵部队一发动冲锋,官军的步兵们看到对面烟尘滚滚地过来后,居然吓得像一群老鼠一样四处逃跑,督战队都止不住他们。而这时候往往敌军还没冲锋到一半路程!

    喵了个咪的,骑兵有这么可怕吗?

    都是一鼻子俩眼,俩胳膊一脑袋,就因为骑了匹马就能吃人了怎地?你怎么不看看你周围人数是对方好几倍!

    最关键的是你身前还有道寨墙!对方的马还能跨过围墙飞进来不成?

    唉,亏得现在只是命他们防守。要是指望他们进攻,大军早崩溃了!

    现在两个营地别说相互支援了,能自保就不错了!

    也就是现在官军人数够多,才能勉强支持。但是时间长了也不是办法啊!

    唯一利好的消息就是董卓的部队表现还算勤勉,每天都能给敌人造成大量伤亡。双方的消耗算是持平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既然官军数量比叛军多,那么消耗持平的话,时间长了不就胜了吗?

    其实不然,因为军队打仗,很多时候不是拼的人数,而是拼的士气。一旦一方的士气掉光了,那么即使剩余部队数再多,也无济于事了,等待他们的只有溃逃被追杀一途。

    现在官军表现拙劣,士气自然一落再落,说不准哪天士气落到一定程度,就崩溃了。

    为此赵二向孙坚和陶谦请教办法,然而他俩对此也束手无策。士兵质量低劣,再优秀的计策也很难得到执行。他俩也没办法短时间内提升士兵的素质。

    张温和袁滂不通军略,自然指望不上。周慎表示我只能尽力,但办法我想不出。鲍鸿说我自己的郡兵倒是用得还算顺手,但数量太少,不足以维持整个战线。

    不过鲍鸿的话倒是给了赵二一点启发。

    于是赵二偷偷找到张温,向他提了一个要求:

    “大人,在下有一事相求,望大人答应。”

    (本章完)
………………………………

第九十九章 董卓之婿

    张温对于这个年轻小伙子很有好感,见他独自一人前来找自己提要求,估计是什么私事。便决定只要不过分,就答应他好了。

    “双飞你说便是,老夫定当尽力而为。”

    赵二见张温对自己如此和气,便放下心来,向张温提议道:“大人可否记得在下初来之时,文台兄曾跟大人提起过在下擅长练兵。而现今在下发现营中士兵,质量颇有不足。所以在下想求大人一个许可,命在下临时训练出一些可用之兵来。”

    张温捻捻胡子,心说原来是公事啊!这小子特地过来求我,却是为了顾全大局,难能可贵!

    不过……“双飞啊,现在才开始训练,会不会有些来不及?”

    张温再怎么不通军略,但也知道练兵需要花费时间的,而且并不短。

    赵二则自信地大手一挥道:“不会!在下于练兵一道颇有心得,不需多少时日,便可练成一支可用之兵!”

    赵二想着自己当初在张飞家只用一个月就练出一支兵,靠着这支兵历经大小三十余仗,把黄巾贼们打得不要不要的,现在再来一次,还不手到擒来?

    他却一时没想起当时自己在练兵的过程中,刘关张三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其功劳至少占了一半以上。

    况且在平定黄巾时,要是没有刘关张的武勇和指挥,光凭这支军队自己,早完犊子了。连涿郡城下之战都赢不了!

    更加况且,当时的垃圾黄巾军,能跟现在这只骑兵大军比么?这群羌胡骑兵一个冲锋,就足以让黄巾军集体哭爹叫娘了。

    不过张温也不懂这些,见赵二如此自信,便也信了他的话,决定让他去试一试。

    “既然如此,那么双飞你就去练吧!老夫同意了。”

    具体练兵的准备安排可以稍后再弄,现在张温只能先给他一个许可。

    没想赵二紧接着提出要求:“大人,在下训练的士兵,需要接受对抗骑兵训练,所需要的场地比较宽阔。所以这练兵的场所,应当在一个比较安全并且宽阔的地方!”

    对抗骑兵训练什么的,张温是不懂的,而宽阔的场所嘛……西北这边不是到处都是么?嗯……这赵双飞应该是早有预定的场所了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于是张温顺势问道:“那……双飞以为,什么地方合适?”

    赵二确实早有预谋,他当即提议道:“槐里。”

    张温捻了捻胡子,原来是去后方二线去练兵……嗯!也对,总不能在敌人眼皮底下练兵。

    于是答应道:“嗯,那就这样吧!”

    随即鼓励道:“双飞,好好干,老夫期待你的表现!”

    赵二大喜过望:“谢大人!”

    这就是赵二自己的私心了:这朝廷官军与叛军的交战胜负未定,是胜是败都有可能,毕竟三国演义里可没记载这段战役。

    万一仗打输了,敌军追杀过来,孙坚、陶谦、董卓这种三国名人肯定能活,自己可就难说了。

    那敌人可是有数万大军,还是骑兵,在这西北之地,自己想逃跑可不是容易的事!

    而如果自己借口练兵,躲到后方,那么安全系数定然大增。若是前方败了,自己可以在得到消息后还能有时间来跑路,计划通!

    从张温那拿了手谕出来,刚走到自己的帐篷前,就看到李傕这厮站在帐篷门口等着。

    而李傕比赵二眼尖,先一步发现了赵二。一见他回来,立即笑呵呵地上前对他行礼,赵二连躲都来不及。只听李傕道:“参军大人,小人李傕有礼了!”

    赵二心想,这人又来做什么?上次来是给我钱……难道是嫌给我钱少了,想再送我点?

    嗯……挺好!

    于是赵二也故作笑容拱手道:“啊,原来是李大人。请进请进,可是董大人有事找我?”

    李傕并没有依言进帐,而是直接说道:“正是,呵呵!帐篷在下就不进了,在下只是来传个话,董大人想见见赵参军。如果现在方便的话……”

    “方便,呵呵,自然方便!”方便个屁啦,谁要去见那货!

    不过现在迫于形势,可不得不去,毕竟那董卓就在中军,不好得罪,唉!

    于是只好跟着前去,在李傕转身后,赵二顺手把手谕交给赵熊示意他保管好。免得被他看见手谕,提前知道了消息。

    万一董卓产生了啥想法,从中作梗,强行把我留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那可就糟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次董卓到底卖的什么药呢?难道要趁机谋害我?

    没理由啊!

    还是……联姻的事?

    嗨,不猜了!无论他是要奖赏我还是谋害我,只要我表现得跟他一条心,就不会吃亏。

    嗯,就这么办!

    走到帐篷门口,李傕表示赵二直接进去就好,自己就不跟进去了。赵二谨慎地低声问他里面可有外人?李傕嘿嘿一笑,表示都是自己人,没外人。

    虽然李傕的笑容有点诡异,但赵二没太在意,放心进去了。一进帐,赵二不等董卓说话,自己抢先对着他下拜道:“岳父大人安好!”

    董卓一听,顿时乐得嘴都合不上了,感叹这小子真是知趣:“哎呀,贤婿免礼,免礼!呵呵,来坐。”

    “谢岳父!”

    双方坐定后,董卓忽然转念一想,问赵二道:“不过……贤婿啊,你与我女儿毕竟还未正式完婚,现在就叫我岳父,是不是有点早呀?”

    觉得早还叫我贤婿?

    赵二知道他在做作,于是顺着他的意思劝道:“岳父大人何必顾忌那些!小婿自从听闻岳父大人欲将令爱许配与我,便日夜思念能够早日完婚。虽然现在我与令爱尚未正式成为夫妻,但我的心却早已成为了岳父大人的女婿!岳父大人莫要辜负小婿的一番心意,不然小婿会认为岳父大人不想嫁女于我了啊!”

    这话说得赵二自己都快吐了,他十分佩服自己居然能面不改色地说出如此恶心的话。

    啊,我果然是个人才!

    董卓听了哈哈大笑:“有道理,有道理,贤婿真是会说话!”

    赵二赶忙把话拉回正题:“不知岳父大人此次叫小婿前来何事?”

    “哦?噢!哈哈哈……”董卓似乎是刚反应过来一般,开始打哈哈,“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想贤婿了,想与贤婿聊聊!”

    之后果真如董卓所说,二人只是闲聊了几句,并没有说什么事情。然后没聊多会儿,李傕就进帐说有事汇报,董卓就顺势让赵二回去了。

    弄得赵二莫名其妙。

    (本章完)
………………………………

第一百章 后妈养的军队

    赵二走后,董卓放下心来,一挥手,从背后的屏风处走出了十余名目光凶恶的刀斧手,董卓直接命他们散去了。

    可以想象,当时如果赵二的表现不能令董卓满意,这些刀斧手就会立刻跳出来给赵二点颜色。

    像赵二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能为我所用,那么此刻除掉他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对于此时的董卓来说,杀一个小小参军,根本不是什么事!晾那张温也不敢因为这事而对自己怎么样。

    李傕不知什么时候进来了,对董卓笑道:“大人,我说得没错吧?这小子识时务得很!”

    董卓满意地点点头:“嗯,确实如此。看来本官麾下又添一员良才啊!”

    李傕不由嫉妒道:“恭喜大人。只不过为了收下他,就要将令爱嫁给他,是不是有些……”

    董卓眼睛一横,不满道:“你的意思是不值?”

    李傕吓得浑身一哆嗦,赶紧道:“小的不敢!”

    心中却依旧不以为然。

    董卓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也不跟他置气,解释道:“哼,你是不知!这赵双飞,原本本官也是看不上他,觉得他不过是个小小县尉,八成是贿赂了谁才当上的。没想到在最近几次军议上,他的表现令本官很是满意!当时在场诸公,皆认为此次应当速战,唯有他与本官看出只有缓战方有胜机。本官久在西北,自然熟悉这里情形。他一个外地人,初来此地,竟能看透虚实,着实难得。之后他又献出了双拳一剑之策,此策虽然无法击败敌军,却也能尽大程度地避免我军劣势,使我军能够坚持下来。就凭这两点,就足以证明他是个人才。本官把女儿嫁给他,一点也不亏!”

    赵二回去后不久,董卓就派人又送了他一箱珠宝。而且这箱的体积更大,里面财宝的质量也更佳。

    这董卓还真是大方!弄得赵二都觉得有些心中有愧了。

    不过也就是愧疚那么一下,毕竟赵二又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常人的道德标准约束不了他。

    照例交给孙坚保管,顺便跟他说了练兵的事。孙坚对此自然是支持的,并表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联系他。

    孙坚是没什么能够帮他忙的,张温倒是有。毕竟练兵不是赵二一个人过去就能练的,这活儿需要人力和物力的支持。

    物力就是粮食和武器等军用物资,这个好说,反正在后方练兵,直接从后方仓库截取就是。重要的是人力,现在赵二手里没有刘关张他们,也没有以前训练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老兵,所以都得找替代品。

    赵二向张温申请,从营中专门抽调了一批面孔凶恶、嗓门大的士兵……通常这样的士兵都是官军中的精锐。

    不过也有例外,在一些趋于腐化的军队中,经常有这么一群人,对自己营中士兵凶恶得狠,而一旦轮到他上战场打仗了,又跑得比谁都快。

    简单来说就是“窝里横”。

    精锐肯定是不能调走的,赵二就专找了一批这种窝里横帮他练兵。

    执行军法的有了,剩下的就是模拟对手了。打西北叛军与打黄巾不同,黄巾军实在太弱,完全不需要搞什么模拟对抗,就算要搞,直接让新兵分成两部分互相对抗就好。

    而西北叛军很强,又以骑兵居多,故而就得找专业的骑兵来模拟他们的对手。

    于是直接从董卓手中抽调了一部分骑兵。如果是别人想从董卓手里拿东西,那自然是千难万难。但“贤婿”就不同了,赵二一句话,董卓便乐颠颠地献上了一小队骑兵。

    人力物力都齐了,赵二便动身前往槐里练兵。

    同时扶风郡的主人鲍鸿也下了一道命令,让槐里那边的人全力配合赵二练兵。于是扶风郡的郡吏们便专门划出一片场地供赵二使用。

    赵二也不客气,占了场地,领了武器和粮食,便开始招人。

    招人,没错。

    赵二并不打算去训练现有的营中部队,他要另募新兵,重新组建一支部队。

    原因很简单,赵二认为,张温麾下的营中部队之所以战斗力低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是从其他州郡抽调过来的,这些士兵们会来此作战,完全是其长官们应付差事的结果。他们既非西北本地人,也没有什么崇高的目的,指望他们会奋勇作战才有鬼哩!

    所以要想拥有一支可战之兵,就必然需要从本地募兵。而募兵的对象,自然是那些流民。

    这些流民都是因为西北之乱而变得无家可归的,对叛军仇恨极大。征募他们作为对抗叛军的兵源,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而赵二征兵的口号也很简单:“吃饱饭,打叛军!”

    这六个字对流民们的吸引力极大,基本上把流民们自身最大的愿望说出来了。所以来报名的流民们蜂拥而至,差点把门槛挤破,要不是有那些窝里横们维持秩序,征兵的木屋都能被流民们挤烂。

    在选兵方面,没有关羽帮助,所以赵二索性也就不刻意去选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把这事完全交给郡吏去办。至于郡吏们是否会以权谋私,搞些什么小动作,赵二也不去管。

    因为赵二的目标很明确:训练一支可用之兵,但也仅仅是可用。赵二并不打算在这里练出一支多么强悍的军队来。

    原因很简单:这支部队在战后不会跟自己走,成不了自己的私军。

    既然如此,那么练兵的标准,以及流程,都会被简化。

    简化的方面很多:首先是饮食,赵二自己的私军,为了补充蛋白质强化体能,所以会在饭食中加入大量的豆子,还有少量的肉来调剂。

    这支军队就不需要了,别的官军吃什么,他们也吃什么就好。通常就是单一主食。

    然后是装备,赵二自己的私军会尽可能地配备盔甲,强化防御力。而这支军队只配发了武器,没有任何盔甲。

    郡吏们曾向赵二表示,少量盔甲的话,他们还是可以提供的,至少要把那些新兵中的军官武装起来嘛!

    赵二却婉拒了。对此,赵二向新兵们解释道:

    “大家应征来到这里,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打败叛军,收复家园!大家都是抱着同样的目的来的,虽然为了战争需要,而将你们划分为军官和士兵,但是你们心里要清楚,你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大伙都是并肩作战的同伴,是兄弟!战场之上只分敌我,不分高低!所以本官不会给你们中的军官任何优待,无论是吃食还是盔甲,一视同仁!”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而又振奋人心,就这样把他们给忽悠住了。

    最后是武器,这支军队只配发了一种武器——长矛。除此之外不再有任何其他武器存在。

    之所以只配发一种武器,在于这支部队的作用是单一的,那就是抵御敌人的骑兵,维持阵线不被冲破。

    赵二之前在著县抵御李大目的骑兵时就发现,面对敌人骑兵的冲击,只有长矛手是靠得住的。刀牌手在作战中除了挡挡敌人射出的流矢外,起不到其他作用。

    既然如此,那么这支军队只需要长矛手就够了,就算敌人射箭也不要紧。反正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