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欢喜冤家朦胧情-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勤政殿内传来几人联合上奏的声音:圣上,关于两位居丞相的错失,臣等认为他俩只是受那嫡亲外甥的怂恿。因此,岳虎、岳豹当诛死罪。两位居丞相充其量也只是碍于情面,迫不得已才勉为其难地庇护他俩了。还望圣上明鉴啊!
太监总管李公公一听,就转身回望。映入眼帘的就是:两位居丞相的门生,这些人在朝中也握有大权。平时就与恩师结为死党,一贯的生活作风就是欺上瞒下、阿谀奉承。满朝文武大臣没有谁不知道啊!
雍熙皇帝嗓音提高了八音呗:各位爱卿有所不知,两位居丞相犯罪事实已经是人证物证俱全了。你们还为他俩喊什么冤呢?休得再次多言了,倘若仍然执迷不悟。一律以阻挠朝纲治罪哦!
那些试图为两位居丞相开脱罪责的门生,全都吓得闭上嘴巴不再言语了。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相互对望着大眼对小眼啦!
哎,皇帝老儿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呐!试问一下:两位居丞相的门生们,谁胆敢不顾阖家老小的性命。继续和他对抗呢?
岂料,雍熙皇帝的话音刚落地,众人就看见:禁卫军统领马元建、御林军统领李暮生站出列队,面对雍熙皇帝屈膝弯腰就拜了三拜,才抬起头高举进谏奏本高呼:圣上英明,请容臣多言几句。圣上明鉴啊!
紧随其后,大理寺郎鲍国华、御史次丞华亚林也走出列队,面对雍熙皇帝也屈膝弯腰就拜了三拜。然后,也举起进谏奏本高呼:圣上英明,请容臣也多言几句。圣上明鉴啊!
众人闻声转向所以来源地,立时整个勤政殿内就响起一片唏嘘声:哎呀,这四位大人都是两位居丞相的亲家翁。其中御史次丞华亚林,还是华玉玲皇后的胞哥。于丞相和梁尚书摊上这两个强劲的对手,必定会“针锋相对”。这下咱们有好戏看啦!
望着金銮殿下连拜了三次的四位大臣,雍熙皇帝暗自琢磨:哎呀,这四人和两位居丞相乃是儿女亲家。更何况,御史次丞华亚林还是朕的小舅子。他们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联手为亲家翁请辞。真是存心让朕为难啊!
不过,他想得最多的却是:如果,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儿,自己执意和这些两位居丞相的亲家翁计较的话。以后,万一传扬出去了。不谈别的后果,首先就过不了华玉玲皇后这一关。哎,今儿个这件事情真是让朕焦头烂额了。暂且看看他们双方的言辞,究竟谁“更胜一筹”吧?
想到这里,雍熙皇帝只能冲着四位跪着的官员挥挥手,无奈地说:额,四位爱卿都是国之栋梁。不要拜了,就都站起来说话吧!
闻听此言,四个下拜的官员眼光一亮。就像看见亲家翁得到雍熙皇帝赦免一样,他们将脑袋抵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说:嘿嘿,大功初成。胜利在望啦!
接着,大理寺郎鲍国华就斜着眼睛走到于丞相和梁尚书的面前,气势汹汹地责问:两位大人,不管哪一朝哪一代审理犯罪嫌疑人。都有一条“三堂会审”的明文规定啊!首先,我俩要问你们我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两位居丞相被抓进天牢呢?其二,我俩也身为御史次丞和大理寺郎。为何咱俩也不知情呢?
随后,御史次丞华亚林立即转向雍熙皇帝双手抱拳说:圣上,两位居丞相也是国之栋梁。审理他俩涉嫌犯罪的时候。咱和大理寺郎却一点不知情,这就充分证明了于丞相和梁尚书心里有鬼。为此,臣觉得如何处置“陷害李云龙”的四位涉嫌凶手呀?臣恳请圣上三思而后行啊!
雍熙皇帝一听,心想:大理寺鲍国华、御史次丞华亚林两位卿家,为两位居丞相的辩护之词。说的也有理啊!哎呀,今儿个这件事情。朕倒是该如何决断呢?
他心知肚明:当着满堂的文武大臣们,绝对不能破了每一朝每一代天子呵护人才的先例。可是,到底该如何继续维护“李云龙”呢?
想到这里,雍熙皇帝禁不住低头沉思了一会后,就转向于丞相、梁尚书两手一摊说:两位卿家,大理寺郎、御史次丞替两位居丞相的辩护词。你俩可有说辞呢?
于丞相和梁尚书一听,心知肚明:雍熙如此说,只是将问题全都抛给他俩而已。自己“跳出沼泽一身轻”啦!哎,如何为李云龙伸张正义呀?肯定唯有靠他俩“自力更生”啰!
想到这里,梁尚书禁不住将嘴巴贴着于丞相的耳垂边说:于丞相,亏你考虑周全先派人暗中调查了两位居丞相的底细。否则,咱俩今儿个可就要栽啰!
他的话音刚落地,于丞相就转向圣上双手抱拳说:圣上,臣的门生看见了贴在皇都城墙上的搜查令,画着李云龙的人像写着他的名字。陈秉着替“圣上呵护人才”之心,就让他向圣上告假回乡喝喜酒。捞得机会暗中查明大理寺郎和御史次丞,在岳豹在“秋闱”考场意欲致李云龙死之后,经常前往居丞相府很久才出来。
说到这里,于丞相就转向刚才向他俩发难的两位强劲对手虎视眈眈地说:鲍国华、华亚林,就是因为这一点。本官才向圣上谏言,委实不宜让你俩“同审两位居丞相”。你俩可还有什么异议呢?
他的话音刚落地,雍熙皇帝就赶紧“顺坡下驴”了:嗯,于丞相说得对极了。朕“秋闱”之后也听别的大臣反映了,你俩经常前往两位居丞相的府中。比之以前来看真是极其异常啊!
闻听此言,大理寺郎鲍国华可就沉不住气了。他不假思索地说:咱和御史次丞华亚林是听说了,两位居丞相的嫡亲外甥离开居府游览京城名胜古迹,竟然意外地不见了。咱俩就经常去探望而已,别无二心。还望圣上明鉴,千万莫要被小人所蛊惑啊!
梁尚书一听,气愤至极地反击:鲍国华,岳府兄弟俩身挂腰牌去了“秋闱”考场。显而易见,他俩压根就不是去游览京城的名胜古迹。你就别再替两位居丞相抱屈啦!
雍熙皇帝也气得拍案而起,指着大理寺郎鲍国华恼怒万分地说:鲍爱卿,堂堂大男人就应该是一个“敢作敢当”的硬气汉子。你就“贼喊抓贼”啦!
他的话音刚落地,满堂的文武大臣们的脑袋。全都三五一群地抵在一起,窃窃私语:嘿嘿,看他们四个人“针锋相对”着相互掐架。圣上现在“龙颜大怒”了,肯定是存心呵护“李云龙”这个将来的状元郎。今儿个,大理寺郎、御史次丞平时一贯“盛气凌人”地如冰似剑。今儿个,咱们总算可以看见他俩的笑话。真是心情舒畅啊!
望着龙颜大怒的雍熙皇帝,御史华亚林就感觉:自己浑身彷佛被淋了一场大雨,衣服全都湿漉漉地黏贴在身。难受至极啊!
但是,他心知肚明:亲家翁居宇浩万一“倒下”了,雍熙皇帝如果再判个“诛灭九族”的罪。自己乖巧懂事的小女儿,肯定就会“身首异处”啊!
想到这里,御史次丞华亚林立即转向雍熙皇帝双手抱拳说:圣上,岳府兄弟俩身挂腰牌去了“秋闱”考场。充其量也是他俩有罪,并不能以此就断定两位居丞相也有罪啊!臣恳请圣上明鉴,万万不可将他俩与岳府兄弟俩一同定罪。千万莫要后人们留下“虐待功臣”的千古骂名啊!
听到这里,站在于丞相、梁尚书身后的正义之臣们相互对视了一眼,就全都走到御史次丞华亚林的身边异口同声地说:华御史,岳府兄弟俩的腰牌肯定不是圣上颁发的,也不是哪位大臣奉命发给他的。只能是两位居丞相其中一位帮忙搞到的,你就别再“枉费力气”啦!
闻听此言,御史次丞华亚林还不甘心地说:哼,你们懂什么呀?咱和大理寺郎还没听见,岳府兄弟俩亲口承认“是两位居丞相给的腰牌”。你们这群“乌鸦嘴”凭什么瞎扯淡呢?
梁尚书一听,冲着他猛地一声大吼:华御史,岳府兄弟俩身上的腰牌。难道是自己长了翅膀飞过去的吗?你个混球,一心为着自己的小女。竟然意欲毁掉“公正廉明”的朝纲,弃黎民百姓的生命于不顾。真是“岂有此理”呀!
其余三位两位居丞相的亲家翁,急忙转向御史次丞华亚林压低声音说:华御史,大势已去。咱们还是别再强拧着啦!
说着话,他们拉着华亚林面对着雍熙皇帝跪了下去。“呯、呯、呯”磕了三个头之后,他们抬起泪水涟涟的脸颊声泪俱下地说:圣上,两位居丞相的错失,真的只能算犯了“庇护罪”。臣等恳请圣上明鉴啊!
这时,勤政殿外传来太监总管一声惊呼:圣上,皇后娘娘驾到。已经到了偏殿了,大事不妙啦!
立时,满堂的文武大臣们全都惊讶至极地喃喃自语:咦,圣上在此和我们相商国家大事。皇后娘娘,乃是一介女流。她来这里做什么呀?
蓦然,于丞相;拉着梁尚书走到一边神色紧张地说:尚书大人,这位皇后娘娘这个时辰过来。一定是知道咱俩主查“陷害李云龙”的案子,她恐怕是想以这个案子为条件来逼迫李云龙就范。哎呀,她可真会钻空子啊!
雍熙皇帝心里想的,和他俩可不一样:咦,皇后以前从未来过勤政殿。今儿个她却来了这里,难道她是来替御史次丞华亚林的小女说情的。哎呀,她怎么能够如此自私自利呢?他这样做,完完全全是弃朕的江山于不顾嘛。不行,绝对不能让她破了列代祖先留下的规律啊!
想到这里,雍熙皇帝果断地说:各位爱卿,关于“陷害李云龙”的案子。就此断定三日后御林军将涉案四大凶手推至午门外斩首示众。今日就退朝吧!
………………………………
七十一 慈母教子
搂着李云龙痛哭的阮老夫人,蓦然听见“轰”的一声响起。立即松开一只手掏出手帕一边擦拭眼泪,一边转向声音来源地。
就看见:儿媳岳红英倒在地上,大儿子李云飞急忙奔跑过去扶起她伸手掐她的人中穴位,嘴里忙不迭地大喊:红英,我知道你两位舅舅和岳虎、岳豹的动机,也是为了李锐和李华的前程。我绝对不会弃他们于不顾,你快振作起来吧!
说着话,他就看到了岳红英睁开眼睛冲着他摇着头说:云飞,以前咱待他也不好;现在,他又受到了来自咱两位舅舅和哥哥的陷害。你说什么都是无济于事啊!哎,也许真是老天爷要灭亡岳府人。这是“天意难违”啊!
说着话,她机械似的坐起身再也忍不住地捂住嘴巴抽泣了。眼里流露的全是:极其浓厚的可怜和绝望哦!
自己的糟糠之妻捂住嘴巴抽泣,肩膀也激烈地耸动着。还有,她的眼神里流露出的可怜和绝望。李云飞的心儿,真是犹如“刀砍火焚”一样在流淌着。剧烈地酸痛着----
于是,他终于走到豹弟李云龙的身边望着他说:龙弟,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哥哥真是没有料到呀!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你大嫂的嫡系至亲。哥哥求你“网开一面”绕过岳府人吧!
闻听此言,一双孙儿急忙从树荫里钻出来奔跑到岳红英的身边,一边蹲在她两边伸手擦拭着她脸上的泪水,一边吓得高喊:娘亲、娘亲,爹爹一定会求得小叔去一趟京城。您千万别再灰心丧志啊!
说着话,这对小哥俩又奔跑到李云龙的身边,摇晃着他的双臂声泪俱下地哭喊:小叔,咱爹爹说了姥爷和外婆是为了咱俩着想,才指使两位舅舅进京寻找两位舅姥爷设计陷害你的。只要,你饶恕他们不死。咱们以后一定牢记你的大恩大德啊!
说着话,两个小家伙就猛地双膝一曲跪在李云龙的面前。一双尚且稚气的泪眼可怜兮兮地仰望着:自己的嫡亲小叔。彷佛就要钻进这位小叔的心里哦!
看到这一幕,那些看热闹的人们全都心酸得凄然落泪了。他们纷纷走到近前委婉地劝说李云龙:孩子,不管怎么说,李府人和岳府人总是亲家。你就看在两个嫡亲侄子和大哥大嫂的份上,就去一趟京城吧!
接着,大家失望至极地看见:李云龙硬生生地掰开两个两个侄子稚嫩的小手,拧着脖子别过脸不再看他俩了。全然将他俩和周围旁观者的话,当作耳边“刮过一阵风”啦!
这时,岳员外、岳夫人再也顾不得岳府人的形象了。赶紧像个乞丐似的爬到李云龙脚边屈膝就跪,抬起浑浊的泪眼异口同声地说:贤侄,以前岳府人确确实实多有得罪。以后,咱们保证视“李府人”为上帝。定将连连供奉厚礼哦!还望你就“大人不记小人过”去一趟京城,为犬儿和胞弟向圣上求情。给他们一条生路啊!
那些围观者看到这里,又是一阵唏嘘:哎,岳府人和李府人的状况。真是应了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意思:世上没有永远永远得势的人,也没有永远永远弱小可欺的人。此一时彼一时,让人难以捉摸个中经典的寓意啊!
李锐和李华听到这里,又忍不住爬到李云龙的脚边拉着他的双臂,像一对乞儿似的嗫嚅着说:小叔,咱姥爷和外婆已经表态了。以后不再为难李府人啦!除此之外,两位老人还给你下跪了。你就“高抬贵手”吧!
接着,阮老夫人就看见:李云龙生硬地甩掉两个侄子的小手,恶狠狠地说:哼,想让我替你们舅姥爷和我舅舅向圣上求情。门都没有啊!
看到这里的阮老夫人,终于忍不住地揪起李云龙的耳朵责骂:儿子呀,都说“杀人不过头点地”。眼下,岳府两位老人都跪在你的脚边。纵使你心中也千万条仇恨,也应该让它们搁浅。否则,你就有愧于读了不到十年的书啦!
闻听此言,李云龙的嘴巴噘起老高似乎可以挂上一只油壶。他委屈至极地替自己努力辩解:娘亲呀,非是儿子太小气了。而是,咱们老夫人这些年里所遭受到岳府人的凌辱。也真是堪比汪洋大海一样深、一样广啦!我想,任谁遭受到这种非人的折磨。肯定都会牢记心间啊!
阮老夫人当然明白:此时此刻,儿子的心里到底有多酸痛。只是,她依然劝说着儿子:云龙,既然岳府人和我们李府人沾亲带故的。咱们就绝对必须对他们“网开一面”啰!否则,万一岳府人真的因为咱们李府人“见死不救”而丢掉脑袋。天下人就会耻笑咱们李府人气量狭小啊!
听到这里,李云龙的眼泪忍不住又落了下来。他酸溜溜地哭诉:娘亲,一旦岳府人“重见天日”了。你的小儿子可就又是“命在旦夕”,李府人也会过上“重蹈覆辙”的日子了。不管怎么说,咱总是觉得有他们在一天,就不会有我的幸福啊!
阮老夫人将嘴巴贴着李云龙的耳垂边,语气委婉地给他讲了一则丈夫曾经讲给她听的古代故事——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
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
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
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
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
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啊!
李云龙当然知道:这段古文的意思就是: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
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因为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
楚国县令因为梁国的瓜长得好,而对自己楚国的瓜长得不好感到很生气。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破坏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
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破坏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
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
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仔细查看,才知道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破坏的人,他们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
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才是彻彻底底扭亏为赢啊!
圣人老子曾经说过: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咱们再次效仿呢?
想到这里,李云龙泪水涟涟地望着阮老夫人不服气地说:娘亲,皇后娘娘一直意欲让我做东宫驸马爷。儿子回京面圣的消息,如果让她知道了又会威逼利诱。听到我的拒绝之后,肯定都会凤颜大怒了。搞不好还会有生命之危啊!比起岳府人来说孰轻孰重呢?儿子心中自有分晓,还望您老千万莫要再多言啊!
闻听此言,岳员外、岳夫人心里陡然一凛:咦,阮老夫人都劝不回李云龙的心儿。看来,闺女红英和女婿云飞说的话儿也不会挺用啊!哎呀,如果昀华和宇浩出不了天牢。那虎儿和豹儿岂不是命在旦夕啦!
想到这里,他俩的耳中就钻进了阮老夫人淳淳善导的话语:三子,俗语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再说,神仙尚且无一完美的。咱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一介凡人,谁又能够保证一辈子不犯错呢?
李云龙望了一眼,一直站在身边默不作声的王员外和王金花。转向阮老夫人凄然笑着说:娘亲,倒不是儿子无情无义。只是,儿子委实不想对不住恩公和义姐。更不想做枉死城的冤死鬼啊!
他的话音刚落地。王员外和王金花就一齐握住他的手异口同声地劝说:云龙,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不妨就再去一趟京城,咱们就在响马镇李府等你回来“拜堂成亲”哦!
李云龙就是做上“一千零一夜”的梦,都绝对不会想到:这些话,竟然出自王府爷儿俩的嘴巴。他傻眼发愣啦!
哦,此时此刻傻眼发愣的人,其实并不仅仅是李云龙一个人。而是所有在场的人哦!
因为,大家全都心知肚明:如果,换做自己是王员外和王金花爷儿俩。肯定不会明明知道李云龙去了京城,有可能就会变成当朝的东宫驸马爷。还去奉劝他前往京城啊!
尤其是那个王银凤,就是让她挖苦脑汁想事儿。她肯定都不敢置信眼前发生的一幕幕,都是真实可信度。哎呀,爹爹和金花姐的脑袋难道全都“抽风”啦!
这时,阮老夫人的话语又绵延、回旋在人们头顶上空:三子,如果你不再去京城一趟的话。万一当初两位居丞相和岳府两位少爷真的被圣上赐死,他们府中漏网的后人也一定会来找你寻仇。到时候的结局,可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了。那还得了啊!
听到这里,王银凤终于神志清醒了。她急忙冲着阮老夫人怒不可歇地说:老夫人,咱敬你是长辈才尊称你为婶子。我爹、我姐看上李府的小儿子,就已经是李府无穷无尽的荣耀了。你可不要倚老卖老地得了便宜还卖乖啊!
闻听此言,王金花急忙拉住妹妹悄声责怪:凤妹妹,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看你都跟我未来的婆母说什么话呀?你这样子是存心不让我过好吗?你若继续顶撞咱婆母,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啦!
王银凤一听,委屈至极地说:金花姐,咱是为你的幸福和老夫人据理力争。你怎么倒打一耙怪起我来呢?
王员外满脸愠怒地说:凤儿,老夫人的想法绝对符合情理。你赶紧闭上你的嘴巴,休得再多言哦!
他的话音刚落地,王银凤就真的闭上了嘴巴不再言语了。只是,她真的搞不明白:爹爹和姐姐,为什么也赞同阮老夫人的想法呢?
………………………………
七十二 御花园内道真情
御花园位于北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