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明之痞子王爷-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牛大人为此事操劳,本千户自然会看到眼里,剿匪的事情我自会关照都指挥使大人”德靖面无表情的说道。

    “还请千户大人美言!”牛知府露出谄媚的笑容说道,自然也少不了递上几叠大明宝钞。

    话说到此便也没有更多的话说,牛知府一面吩咐府中的厨子做一桌好酒好菜招待,又想到昨日被锦衣卫杀的哪一具尸体正想着怎么给千户大人说,但一想到自己所做的事情锦衣卫中的人自然都会向这位千户大人禀报,自己再多嘴又会让锦衣卫中人不快活,这便把刚要说出口的话咽了回去。

    又是一阵的忙碌,德靖和手下的几个人饱餐了一顿之后,便在牛知府的安排下休息去了,当然也步伐大名府城中的官妓陪伴。牛知府深得其中的道理,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己便又回到内衙随手摆弄小妾的丰腴,做他的飞黄腾达的春秋大梦去了。

    这一日便是大明永乐十一年,阴历十一月二十三,墨海深深的铭记着这个日子,因为此后每年他都要来到冯清夫妇的坟茔前拜祭。

    就在牛知府美人怀抱的时刻,一辆马车在大名府外的某一间残破不堪的土地庙停了下来,墨海瘦小的身躯将自己藏好的绣春刀以及几十辆银钱放入马车当中,随即长鞭一挥,马蹄声声中,马车顺着管道一路南下向着大明此时的京城应天府而去。

    朦胧的月色下,墨海看着熟睡的然儿一脸的温柔。

    北平城内永安宫

    月已经西陲,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二十四的寅时初刻(凌晨3点15分),永安宫的依旧灯火辉煌,站在宫外的一名守夜的太监因为倦意打了一个大大的哈切,还没用手擦掉眼中挤出来的泪水,便被人闪了一巴掌,直打的守夜的太监哀叫连连。

    “小兔崽子想死呀你?是不是屁股痒痒了想要尝尝内廷司的廷杖?圣上都没有打哈切你倒在这里哈切连天,再打哈切小心你的脑袋!”王狗儿愤怒训斥道,此时他手中端着一晚冒着热气的龙井茶。

    “小的不敢了!”守夜的小太监忙下跪自己扇着耳光说道。

    “做事去把!”王狗儿厌烦的看了那小太监一眼道,便推开永安宫的大门走了进去,在这一个瞬间原本怒容满面的王狗儿在看到朱老四的瞬间便已经变成低眉顺眼。

    此时朱老四并没有休息,北平城外几万灾民还在忍受着西北风呼啸的摧残,自己在这样一个温暖如春的宫殿之内又怎么能忍心睡得下。

    “圣上!这是新到的龙井茶,是六百里加急送进宫来的,这几日陛下为天下黎民操碎了心,可要保重龙体为上!”王狗儿带着哭腔说道。

    听到王狗儿的话,朱老四拿起茶碗慢慢的抿了一口,满口的茶香瞬间让倦意。

    “太子的奏折内阁递上来了没有?”朱老四放下茶碗揉了揉眼睛问道。

    “回圣上的话,太子的奏折早已经送上来了!”王狗儿一脸吗媚笑的说道,说着便轻车熟路的从一堆奏折中搜出了太子的奏折躬身递了上去。

    朱老四拿过奏折翻开细细的看了一遍,看到最后他的龙眉微微皱起。

    太子朱高炽的奏折中自然说的是对今年闹了蝗灾的灾民的安置,一切处置均十分妥帖,朱老四对太子的处置得当也十分的赞许。

    但在奏折的最后提到以漕运从江浙起运的粮食在山东德州府翻覆了几只漕船之事,这件事虽是一件小事,往常漕运的船只也有翻覆的情况出现,而在这样一个急需粮食赈灾的当口发生漕船翻覆的事情实在是有些异常。

    “传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来见朕!”朱老四沉思了半晌向王狗儿吩咐道。

    “诺!”王狗儿应了一声便转身向殿外传旨去了。

    转眼半月过去了,腊月初八便是腊八时节,一艘小舟缓缓的从应天府外的长江向秦淮河驶入,小舟之上一位身着大明常服的青衣男子望了一眼近在咫尺的金陵城(南京古称,有明一代称应天,当地人称金陵),眼中尽是金陵城雄伟的城墙和北平城有的一比。

    青衣男子并没有欣赏金陵城的心思,此时他的怀中揣着一封信,信是纪纲写给汉王朱高煦的密信,当然青衣男子便是纪纲身旁的心腹。

    “再快些!”青衣男子对船夫吩咐道,船夫自然不该怠慢。

    小舟一路顺着秦淮河来到了金陵城的三山门,三山门守城官接过青衣男子递过来的腰牌一看,便不敢怠慢的赶紧吩咐人放下三山门的水门放小舟进城。

    三山门:明南京城的城门之一,有水路俩门规模略小于现今的南京中华门,三山门以西便是明朝注明的官妓所在富乐院,现今仅存遗址。〃
………………………………

第17章 假慈悲

    〃汉王府紧挨着通济门,从通济门进入金陵城一直顺着大街向北走,一座略小于皇宫的建筑就出现在人们眼前,王府的正门前并没有多少平头百姓经过,因为这一片厢坊都是贵人所居住的区域,平头百姓都没有多少资格瞻仰这有些宏伟的建筑。

    青衣人下舟便坐上了一乘小轿,金陵城很大,王府贵胄府中自然都有自己的骄子和马房,而大多数富商却没有这样的资格,所以便产生了如今出租车一样的小轿或者马车夫,这一类人称之为脚夫,来供那些商贾享受与王侯一般的待遇。

    大明朝的建立者洪武爷对于商人恨到了骨子里,原因很简单便是洪武爷的出身本身就是一个要饭的,对于商贾和贪官污吏对于农民的压榨他早就看在眼里,所以对于商贾的社会地位本身定位就是非常的低,自然也就有了洪武爷对于沈万三这样的商贾大富之家抄家并发配云南的传说。

    所以传说也只能是传说,一个肤色黝黑,身材壮硕的脚夫接过青衣男子递过来的几文铜钱,点头哈腰的恭敬的请青衣男子上轿,对着身后的一个身材略瘦的脚夫点了点头,这便是有活计了,他们自然是金陵周边县里的农民,冬日里本也没有多少吃食,自然要想法子养家糊口。

    身材瘦削的脚夫吐了一口唾沫,将口中的烟沫子咀嚼了俩下,便抬起了轿子。

    “官人这是要去哪里?”身材壮硕的汉子问道,官人自然是让商贾之家有钱人听着舒服的奉承话,当然这个经常在冬日里在金陵城中找活计的人来说自然有自己的奉承之道。

    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来说他们多少年来都是低声下气的,说起来被洪武爷划分在同一个阶层的俩个不同的身份来说,农民对着商贾口称官人,这倒是一种讽刺,如若洪武爷看到这一幕非得从孝陵里气的诈尸。

    “右一厢坊,汉王府”青衣男子低声道,似乎是怕周围的人听到。

    身材黝黑的汉子眼睛一亮,心道看来此人还真是一位官爷,随即没有二话的抬起轿子轻车熟路的向汉王府的方向行进,一路上车水马龙体现了金陵城作为帝都的繁华,但越接近汉王府路上的行人却越少。

    汉王府的大门口前,身材黝黑的汉子缓缓放下轿子,恭敬的请青衣男子出轿,青衣男子走出轿子,看了一眼汉王府门前的俩个大石狮子,刻画的栩栩如生,似乎没有多少人敢直视的感觉。随手仍下了一张大明宝钞,便径直的向汉王府的侧门走去。

    身材黝黑的汉子低头捡起那一张大明宝钞,眼睛却是一亮,想到此男子出手大方不免要多奉承俩句,抬眼却看到青衣男子已经走到了汉王府的侧门处,便偷瞄了一眼汉王府的大门,这便低头抬起轿子原路返回。

    一个五城兵马司的官员恰到好处的出现在身材黝黑的汉子面前,那人吃的一脸的肥膘,双眼因为一脸肥胖的缘故被挤压的非常小,笑起来仿佛眼睛都已经没了,他微眯着眼睛看着身材黝黑的汉子。朱老四在永乐二年设置了五城兵马司,把北平和应天城各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分别管理,职能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公安局和城管以及卫生管理等几个职能部门的合体。

    “汉王府门前竟敢逗留?你活腻歪的把?”官员依旧眯着眼微笑着,但口中吐出的话语倒是让身材黝黑的汉子冷汗直冒。

    “大人,小的只是送官人来汉王府,小人没有这个心更没有这个胆呀”身材黝黑的汉子用有些发灰的白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

    “还不快滚!想呆在这里过年?”那官员看了一眼被王府的管事请进王府的青衣男子怒斥道。

    身材黝黑的汉子连声称是,便给身后瘦削的汉子一个眼色,忙不迭的抬起轿子原路返回。

    “等等!”官员蔑视的看了俩人一眼。

    身材黝黑的汉子心中一沉,难道刚才青衣男子扔下的大明宝钞让他看到了?那可是一百文的大明宝钞,那是自己七天才能挣出来的银钱。

    “你似乎忘了些什么?”那官员的声音幽幽。

    身材黝黑的汉子慌忙的从怀中拿出十几文钱递到了官员的面前。

    官员一见文钱,笑容变得更加慈祥,仿佛钱就是他的父母一般,随手拿在手中,对身材黝黑的汉子怒斥道:“还不快滚!”

    那汉子知趣的一溜烟的跑了,俩人本就是脚夫出身,一身的力气,自然跑的也快。

    汉王府

    青衣男子在汉王府管事的指引着来到的承运门外,对青衣男子拱了拱手道:“大人在这里稍等,我进去禀报王爷”

    青衣男子拱手回道:“有劳管事大人!”青衣男子自然也不敢小瞧眼前的管事,如今朱老四有三个儿子,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虽然名分一定,但夺嫡的暗流早已涌动,再加上自家大人暗地里早已经投向汉王的怀抱,自己当然也不敢在王府中如此做作。

    片刻之后,管事的出来向青衣男子示意可以觐见,青衣男子便躬身慢慢的向承运殿内走去。

    承运殿内一身常服的朱高煦正十分有雅兴的练着书法,头发梳理的十分整齐,刀切斧凿般的五官与朱老四有几分想象,额下几缕短须,整个人显的十分英武,这便是永乐朝的汉王殿下。

    青衣男子走到进前,躬身一礼道:“下官,锦衣卫小旗令雨拜见汉王殿下”说着这就要下跪。

    汉王忙将令雨扶起,并示意身旁的下人给令雨看座,令雨自然不敢坐,只是让了已让依旧站在哪里。汉王也不再坚持,便问了令雨的情况又问了问纪纲,随后劝勉了几句,自然都是家人好不好如此之类的话语。

    一阵寒暄之后,令雨便将怀中的迷信递了过去,汉王接过迷信,拆开来略略看了看,迷信中纪纲提到朱老四让纪纲详查漕运船只翻覆一案。

    原本平和的表情变的十分严肃,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的脾气变的有些暴躁,只要发怒自然就会有发泄的地方,而今天被发泄的东西便是身前的那一碗汝窑烧制的十分精致的茶碗。

    “砰”的一声清脆的响声。

    令雨的心头一沉,但身旁的下人仿佛早已经习以为常,管事亲自走进殿内将碎瓷碗收拾了收拾,缓缓的退了出去。

    “我们大人让王爷早做决断对于漕运船只翻覆一案斩草除根!”令雨恭敬说道。

    朱高煦沉着脸并不做声,似乎是在想一些善后的事情。

    “此事我本就不想为难大哥,尽是本王身旁的一些小人暗自下手,三府闹蝗灾灾民饿殍遍野,本王在公文中也看到,本王左右的人怎么如此糊涂?”朱高煦突然十分心痛说道。

    令雨本就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自然知道闻言此事即将败露,对自己手下的人扮起了假慈悲,当日有意下决心为难太子的便是汉王下的令,如今东窗将要事发又要感念自己身旁的人对自己忠心耿耿如何如何。如果此时墨海在身旁听到便是一顿臭骂,这他妈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令雨默不作声,当下场合可不是他说话的时候,王府内的事情自然需要汉王下决断。

    汉王长史司长史此时躬身慢步走进来对汉王施了一礼:“王爷,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如若还留着那几个奴才,便是引火烧身,还望爷早做决断!”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朱高煦当着令雨的面怒斥了一声,便是下了决断。

    “这件事你去办,后事要料理好。”朱高煦对长史吩咐道。

    长史诺了一声退了下去。

    令雨又向朱高煦躬身一礼:“小的要向纪大人回去复命,这便向王爷辞行!”

    朱高煦微笑劝勉了几句,便让下人送令雨出府,自然也不忘送了些金银物事之类的东西,纪纲虽然对自己效忠,但面子上依旧是大明朝的锦衣卫指挥使只听自己的父皇差遣,所以他的心里还是对纪纲相当倚重的。〃
………………………………

第18章 收留

    〃墨海是个路痴,在永乐年并没有什么地图让他看,更没有什么导航设备,所以去应天的道路变的犹如西天取经一般,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路又窄又长漫无边际),直到腊八时节才走到卫辉府。

    一路之上随处可见从北边向南边逃难的灾民,墨海本身就不怎么会驾车,再加上技术并不熟练,刚离开大名府的时候然儿就被马车的来回颠簸醒了,一个小女童刚刚醒来,朦朦胧胧的揉着大大的眼睛一看父母都不再身边,便大声的哭了起来。

    女孩的哭声顿时让墨海的心尖发颤,随即停下了马车将然儿搂在自己怀里安慰解劝了一阵,又将从路上买来的一些糕点塞在然儿怀里,推说父母因有事去顺天府办事,让他们先去应天府舅舅家等着父母来接。

    好说歹说终于将然儿哄的不哭了,看着手中的糕点,因为饥饿的缘故开始大口大口的嚼着,还不忘乖巧的给墨海让了让。墨海将毯子盖在然儿身上将她裹的严严实实的,生怕冬夜里的冷风将她吹的着凉了。

    转念一想这样不行,需要雇一名车夫,自己好全心思的照顾自己未来的老婆,转眼第二日,墨海驾着车来到卫河边上正要过桥的档口,他突然眼尖的看这在桥边跪着的一个老者,满头白发看着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蓬头垢面,脸色有些蜡黄似乎是由于饥饿的缘故,身旁的牌子上写着卖身葬偶。

    这一幕让他忽然想起了前一世离他而去的父母,瞬间怜悯之心跃然脸上,他缓缓停下马车,走到那老者的跟前询问。此时官道上行车的人很多,他们大多都是平民百姓,各个都面黄肌瘦的自己都养不活自然也不会向那老者瞧上一眼,再加上老者卖身葬偶,官家和富贾都没有可能将他买了去,因为老者已经没有劳动能力。

    墨海随手丢下一张百文钱的大明宝钞这就便要转身就走,那老者满脸的泪痕,双眼浑浊不堪,正想着自己死后无人安葬抛尸荒野,一脸的茫然,忽然一张大明宝钞出现在自己眼前,他慌忙的将宝钞拾起,看着宝钞上的一百文钱双手颤抖的瞬间已经老泪纵横,哭的那是花花的。

    “恩人留步!”老者大喊了一声,由于没有多少力气声音很小,墨海并没有听到,他只是缓步的走到自己马车前,正要杨起缏子启程,忽然自己的脚感觉一沉,低头一看便被那老者死死的抱住。

    “老奴以后便要跟着恩人,任恩人走到哪里,老朽都要伺候恩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老者正哭的花花的。

    忽然觉得自己搂着的腿怎么那么细,用手擦了擦自己浑浊的眼睛抬头定眼一看,一个幼稚的孩童脸庞出现在自己眼前,他似乎觉得自己看花了眼睛又揉了揉自己浑浊的双眼,再定眼一看,这一次他看的真真的。

    标致的五官虽然没有张开,但已经是帅气公子的雏形。能随便的扔出一百文的孩童那怎么说也是官宦人家的公子了,所以老者的心已经打定,只要有他一口饭吃自然一定跟着眼前的少年到死,就算是豁出性命也是绝无二话。

    墨海觉得有些无语,昨天晚上是然儿哭,今天是这个老者哭,自己真是有些无奈,看着从马车经过的行人异样的眼神,他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有些发痒的鼻尖,下了马车将老者扶起,本来想说几句话,让老人拿走银钱将自己的老伴埋了,剩下的钱自己做一个小本生意糊口之类的话语。

    谁知老者忽然普通一声跪倒在墨海的身前,口中少爷少爷的喊着。这一幕让墨海感觉有些哭笑不得,心中有些后悔仍的钱太多了,大明朝的百姓只要有那么一口饭吃,有个地方睡那就已经很知足了,再有个什么营生来一个老婆孩子热炕头,这辈子便已经觉的十分幸福了,所以墨海确实有些后悔。

    谁知面前的老者如此黏人,要比然儿黏上一百倍,满口的恩人少爷喊着,直喊的墨海有些不好意思,最后墨海想到了昨天晚上自己的打算,随口便问了一声:“你会驾车吗?”

    那老者听面前的孩童这样一问,心中微喜,这便是有了收留的意思。

    “老奴就是干这个出身的少爷!”老者依旧跪着回道。

    墨海心中也是一喜,脑中便是阿弥陀佛的喊了半天,终于有个活地图了,想到此墨海将老者扶起问了姓名。

    这老者叫余安,本是河间府一大户人家范家的马车夫,本以为主人驾车为生,生活也过的十分平淡,可谁知今年闹了蝗灾,范家被灾民们冲了进去,发生了一些暴力事件,范家家主因为自家产业让灾民抢的所剩无几告官无门便上吊自尽了,夫人们也跳井跟着去了。

    从此余安拉着老伴一路讨饭向南走,谁知俩人刚过大名府,老伴就病重了本就没有多少吃食,讨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所以一病不起,昨日便撒手人寰,老俩口没有儿女无依无靠的,老伴一走,余安很伤心,本想着一死了之,但想到自己老伴孤苦没有入土,怎么能安生,所以死求活求请个过路书生找了个烂牌子写卖身葬偶几个字。

    有了钱在任何时候都好办,一个时辰之内,余安就将老伴的尸身收敛入了棺材入土为安,余安能在大明朝活到如此年岁,便什么事都能够想通,他知道人死如灯灭,老伴能够入土为安便是自己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他虽然伤心,但活着的人依旧还要活着,依旧还要向前看。

    墨海将一些糕点滴到余安手中让他先吃点东西,老人也是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千恩万谢的接过去三下五除二便已经下了肚,随后余安从墨海的手中接过马鞭,回头问了墨海一声:“少爷坐安稳了”

    墨海应了一声看着依旧还在熟睡的然儿,眼眸中尽是无限柔情,自己身为男儿将然儿送到定国公府之后,便要在大明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为以后迎娶然儿做好准备。

    余安习惯性的将马鞭扬起,随即马车在官道上稳稳的向着南方行去,有了余安这位老者,墨海的心中也是安稳了许多,因为很多明朝的事情他并不是很懂需要去问。

    一路行进,已经到了正午时分,冬日的暖阳照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但并没有多少暖意。

    一路上墨海驾车的颠簸然儿似乎已经有些习惯了,但此时马车却如此安稳,然儿长长的睫毛动了动,似乎是因为长时间在马车内的缘故,她觉的浑身都有些酸疼,睁开眼睛却看到墨海双眼正盯着车厢壁出神。

    “兄长怎么不驾车了?”然儿乖巧的向墨海身旁挪了挪问道。

    “哥哥雇了一位老伯,他是驾车的好手,为让然儿睡的舒服些!”墨海宠溺的理了理然儿耳旁有些散乱的发丝缓缓说道。这似乎是墨海情不自禁的动作,想起前世的某一刻他总是温柔的看着那个妙人,看着她不修边幅耳旁垂下的几缕青丝,自己自然情不自禁的将她耳旁散乱的发丝理一理。

    “我饿了!”然儿的肚子自觉的咕咕的叫个不停。

    墨海微微掀起马车帘子向余安问道:“余伯我们到哪里了?”

    “前面便是滑州州城道口镇!”余安回道。

    余安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座硕大的牌坊已经出现在墨海的眼前,牌坊上面俩个楷书的大字道口在阳光的照应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
………………………………

第19章 小镇道口

    〃道口镇历史悠久,由于北宋时期此地是通往中京大名的要道,四通八达,水路也十分繁盛,来往船只络绎不绝。人们来到此地时往往需要当地居民引导才可走出镇子。

    到大明永乐年间,虽然经过元末的战乱繁盛不如以往,但由于洪武爷的移民政策,来到此地定居的人慢慢的多了起来,再加上此地水路直通南北,永乐时期就将隋开凿的大运河在黄河段的淤泥清理了一番,这样才仿佛有当年繁华的场景。

    余安驾着马车来到道口镇最大的酒楼合盛楼外,然儿便迫不及待的下了车,进镇的路上然儿透过马车帘子早看到前方有踩高跷,舞龙的场景,正赶上腊八时节,这里有着远近闻名的庙会,所以马车还没停稳,然儿就在墨海的搀扶之下下了车,一路小跑的向着镇子中心跑了过去,少女的好奇心那都是无比强大的存在,早已经将饥饿的感觉抛在了脑后,以前在冯宅他根本就没有看到过乡间如此的习俗。

    墨海无奈的摇了摇头,回过头对余安道:“老伯让店家把马喂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