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三勇为了准备这次进攻,托自己的好友甄达钱向何无敌将军求情,何无敌将军将威尼斯的战舰和德意志以及波兰封存的老军舰都凑起来,给他作为运输工具。结果,他们晃晃悠悠的来到了爱尔兰。这里已经被亨利八世的军队控制起来了,不过当地的

    穿过一片又一片的荒草,大明军队终于来到了都柏林附近。先锋营的诸犁是个刚刚二十岁的年轻人,因为他是甄达钱的老乡,所以他弄了个营长。

    小伙子长得挺精神,个子中等,不胖不瘦,虽然比不上最近那些让无知少女和中年大妈们掉口水的小白脸,但也是个可以让女孩疯狂的青年俊小伙。

    帕克公爵骑着高大的阿拉伯马,摇头说:“可惜了!”翻译把这话传到了朱三勇的耳朵中,他问:“有什么可惜的?”

    头发已经花白的帕克公爵说:“想到这么多天主教子民就要人头落地,我怎能不感到可惜?”

    朱三勇笑了,说:“你倒和何无敌将军一个信仰,都信上帝,我就只相信钱。”

    朱三勇一副奶油小生的模样,谁能想到他竟然是这副心肠。

    1539 年 10 月 25 日,朱三勇与帕克公爵带领带领一万人,二十门野战炮,一百具榴弹发射器来到了都柏林城外。

    都柏林城内的瑞恩金爵士有着十门大炮在都柏林的城门之上,这座城市有着八万人口。这些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对于国教的信奉者瑞恩金爵士来说,这就是八万头野兽。

    英国的贵族一般不喜欢读书,他们喜欢的是打猎和捞钱。如果非要选择一样,他们肯定选择后者。

    虽然,都柏林的美丽风景很美丽,但是也不能让瑞恩金爵士放松,这座城市从公元988年建立,就和爱尔兰一起被各个民族和不同的统治者所征服。

    都柏林是爱尔兰最大的港口,每年离港船只高达千艘。都柏林有酿酒、服装、纺织、化工、大型机器制造、汽车、冶金等工业。这些都是瑞恩金爵士的税收来源。公元前700年左右,批猎户从大不列颠岛来到爱尔兰岛,成为最早定居者。

    公元前6世纪,凯尔特人陆续从中欧入侵爱尔兰,逐渐形成统一的文字和语言,建立起许多小王国,成为现代爱尔兰人的祖先,但未能形成统一国家。

    432年,圣帕特里克到此传播基督教及罗马文化。

    1169年遭英国入侵。现在几乎所有的战略要地都被亨利八世的部队给占领了。亨利八世谋划着兼任爱尔兰国王,作为英格兰国王信任的将领之一,瑞恩金爵士不遗余力的推行着同化爱尔兰人的政策。奈何这些爱尔兰人太顽固,他们非要去讨好虚无缥缈的教皇,却对拿着刀随时能砍下他们脑袋的英国贵族和征服者不合作。

    瑞恩金爵士恨不得杀光这些爱尔兰人,不过他知道如果将这些爱尔兰人全部杀光,自己可就没有人榨取金钱了。看在钱的份上,他饶恕了这些讨厌的爱尔兰人。瑞恩金爵士手下有五千英国士兵,他们随时能出动镇压爱尔兰人的起义和骚动。只是最近传说大明帝国要远征英格兰,希望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

    进攻都柏林的大明军队中有个年轻的小兵,他叫何宁海,这人是何无敌的另一个远方堂弟。他讨厌僵化的大明教育体系,希望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所以年仅十四岁的他报名参加了武装开拓团,后来又加入了朱三勇组织的爱尔兰远征军。

    和何宁海在一起的,有个獐头鼠目,长得像劳改犯似的年轻人,他满脸黑痣长相奇丑。这家伙以前是个出租马车司机,他名叫侯桂献。和他在一起的是侯桂献的朋友赵继新,这家伙和侯桂献都来自大明承天府钟祥县的移民大镇柴湖,这里有许多来自河南省的逃荒难民。在嘉靖以前,大明正德皇帝为了解决十年倒有九年荒的人口大省河南,将十万河南灾民迁移到了鱼米之乡的湖广省。结果,有五万河南难民看中了承天府钟祥县的柴湖芦苇湾。当年,承天府叫做安陆州,柴湖那里还是一片湖泊,这帮河南移民的到来,让这片湖泊的水被排干,这里也变成了河南移民的家园。

    刚刚认识他们时,侯桂献装作孤儿出身,从何宁海那里骗取了不少同情,自然也骗得何宁海屡次为他破费,购买吃食。赵继新则经常偷取战友的东西,然后高价卖给何宁海。

    何宁海吃了他不少亏,因为购买了赵继新偷窃的东西,他还好几次与失主发生冲突。所以,后来学精的何宁海开始对这两个家伙敬而远之。

    在爱尔兰的土地上,何宁海自然不可能和这两个抠门的骗子不说话,但是他知道绝对不能信任这两个人。他喜欢这片土地,爱尔兰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格兰隔海相望,是欧洲通向美洲的通道。爱尔兰自然环境保持得相当好,素有“翡翠岛国”之称,全国绿树成荫,河流纵横。这里气候温和,阳光最充足的时期,比较适宜旅行,全国草地遍布,可以饲养大量牛羊和战马。

    何宁海想如果打下这片土地,他愿意移民到这里。他的梦想是娶上四个老婆,她们都是自己的初中同学,这四人是环肥燕瘦,各具特色。

    欧美玲是个杏眼含春的美女,美中不足的是有脚臭小疾。陶海英是个黑美人,长得极其俏皮,活泼可爱,让人恨不能将她搂在怀中好好把玩。嫣丽丽是个典型的瘦美人,她的胳膊像柴禾棒子似的。但是,嫣丽丽生着一副鹅蛋脸,眼睛像会说话似的满脸微笑,是个精致的美人。钱娜虽然自称全部是汉族血统,其实她眼睛是褐色的,脸庞长得非常欧化,一头黄发,胸脯发育的明显比普通的汉族女同学要早。有次,何宁海下楼梯,他看见了钱娜那没带胸罩的胀鼓鼓的大馒头。那天,钱娜穿着一件绿色绸子衣衫,大白馒头上的红褐色甜枣让人恨不能咬上一口。

    何宁海与这四个美人都有着不同的纠葛,他想将这四位美女都娶了。不过,他也知道,除非他能和自己的堂哥何无敌一样做出一番大事业,才有实现这个美梦的可能性。

    正想着心思,大明的远征军已经进入了都柏林的城区。这时已是午夜,正是对敌人发动突袭的最好时机。

    朱三勇让炮兵们做好准备,同时步兵和骑兵都摆开阵型,准备冲锋。

    大明的炮火迅速轰开了城门,大明士兵们叫喊着冲进了都柏林。

    瑞恩金爵士立刻组织英军反击,不料天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将地面打的很湿。这小雨顿时让英军的火绳枪失去了效用,英军只能用弓箭来对付大明士兵的火器。

    和何宁海一起冲锋的是李金箔、寇怀勇、金浩等人。其中,寇怀勇是个口臭极其厉害的家伙,而李金箔是个头大如斗的无赖。

    何宁海抬起自己手中的嘉靖式步枪,不断的向英国士兵射去。

    英军士兵的弓箭手不断向明军发射弓箭,奈何明军的火力太猛,让英国人不断倒地。

    朱三勇杀得兴起,带着手下的两名干将苏世旺和王铁轮猛打猛冲。

    诸犁则带着杨翔飞,李德宇,边三曦三个连的士兵,扛着榴弹发射器端掉了英军的炮兵部队。那十门大炮全部被明军所缴获。

    明军的火力打得英国士兵抬不起头来,那些爱尔兰人呆在屋子里,既不帮助大明军队,也不帮助英军,似乎这一切和他们无关似的。

    帕克公爵带着骑着蒙古马和波兰马的大明法国骑兵,将溃逃的英军分割包围,同时用马刀和连珠火铳收割着这些人的生命。

    海风呼呼的吹着,这个十月,让都柏林的英国士兵感到前所未有的冷意。

    何宁海冷静的装弹,射击,将一名又一名英国士兵击倒。他的好友,大明士兵凌晓旺和牟云焰来到了他身边,他们三人背靠背,组成了一个战斗小组。这样的队形,既可以大量杀伤敌人,又可以最好的保证自己的安全。

    残余的英国士兵为了突围,开始在都柏林城内纵火。他们想趁乱逃出都柏林城,明军在城外埋伏有一千士兵,他们只要出城,就会被杨大仔带领的大明法国火枪手击毙。

    很快,到了第二天的黎明,绝大部分英军士兵不是被歼灭,就是已经投降。少部分英军士兵趁火打劫,到处抢劫和搜刮钱财。

    瑞恩金爵士见自己无力突围,明军的战斗力又远超自己相像,他不得不打着白旗,和明军指挥官接洽投降事宜。

    (本章完)
………………………………

第405章 攻

    瑞恩金爵士垂头丧气的带着残余的一千八百名英军士兵向大明军队投降,若干年后大明爱尔兰省的历史学家詹宁斯记载道:大明的军人面容坚毅,阵容整齐,武器先进,而投降的英军士兵则垂头丧气,像是从中世纪油画中走出来的幽灵。

    当然,这些话都是誉美之词,又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但是大明军队士气高昂是确实的事情。帕克公爵的大明法国行政大区士兵特别高兴,他们和英国人的百年战争刚刚结束不久,能在英国人背后捅上一刀,这比让他们在三伏天喝了冰水还痛快。

    当大明的军队接受了都柏林的英国守军投降后,立刻指挥起爱尔兰居民救火和恢复秩序起来。那些的仍然在抢劫的英格兰士兵,很快就被大明士兵所镇压。

    朱三勇指着都柏林郊外的土地,得意的说:“你们瞧,这爱尔兰的土地肥得能榨出油来,以后这里就是咱大明的了。对了,帕克公爵你用那蒙古马,是不是因为这马便宜。我估计等打下整个爱尔兰,你就有钱给手下的部队换上好马了。”

    帕克公爵尴尬的笑笑,说:“刚开始,我用蒙古马确实是因为价格便宜,可越用我就越喜欢这马。因为这马吃苦耐劳,还不生病。比那些法国马,阿拉伯马耐造多了。”帕克身边的随身翻译连忙将帕克公爵的话翻给了朱三勇,朱三勇笑了。

    接受了都柏林城内的英军投降,大明的军队联成了一线。朱三勇在都柏林城内,征集了三千名爱尔兰志愿军,让他们带路去征服爱尔兰其他地区。

    在英格兰,大明与亨利八世的战争正进行的热火朝天。大明的炮火覆盖了亨利八世的军队,大明的炮弹给英军造就了一个地狱。

    英**队的右翼是明军炮兵的重点轰击对象,从贵族骑士到长弓手,再到火绳枪士兵,甚至连亨利八世精锐的贴身卫队,在明军猛烈的炮击之下都不能幸存。

    亨利八世的陆军司令唐纳基公爵跑过来向他汇报:“陛下,我们必须转移阵地了,要是等会明军的骑兵和步兵来个联合冲锋,我们肯定都会战死或被俘。我死了没关系,但陛下是英格兰的希望所在,求您转移吧!我来给陛下断后。”

    明军的炮火已经让亨利八世有点呆头呆脑,唐纳基公爵对国王的卫队长威特塞德使了个眼色。威特塞德心领神会,立刻上前,拖着亨利八世就强行转移。

    亨利八世走后不久,大明军队的骑兵和步兵真的就来了个联合冲锋。大明的骑兵们挥舞着马刀冲了过来,对着英军的脑袋如砍瓜切菜吧般的猛砍。

    大明的步兵集中火力,横扫骑兵兄弟冲击过后的残余英军。大明的密集的子弹充斥着整个战场,英军士兵们身上被明军的子弹射出一个个血洞。

    英军成建制的被歼灭,那些骑着马的骑士们早已掩护着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逃回了白金汉宫,留下这些农民中间征发的弓箭手,和普通士兵等着被歼。那些军官和英国炮兵也很倒霉,军官们在明军的炮击和点射中纷纷身亡。而英国炮兵的大炮还没来得及开火,就被大明的火炮所击毁。

    战后,大明英国行政大区历史学家布兰奇评价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和他手下的将士对明军的抵抗是这样的,“一些中世纪的傻瓜,夜郎自大的土邦藩王,可笑的以为靠着一群英格兰农民和土包子,就能螳臂挡车。这些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他们的抵抗,只能带来不必要的伤亡。经此一战,英格兰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大明的骑兵们又返过身来,与步兵们配合着杀灭英军残敌,唐纳基公爵实践了他的诺言,以身殉国,被大明骑兵劈成了两半。

    明军士兵用新学会的英语和法语喊道:“缴枪不杀,扔下武器,跪下不杀。”许多英国贵族都有法国血统,他们为了表示和英国农民的不同,一辈子都讲着法语。那些普通士兵,多是从农民和市民中征发,这些人只会讲英语。所以,英军中有个可笑的现象,高级军官**语,士兵和低级军官讲英文。他们互相传递命令,还需要翻译。当听到明军的叫喊,英军军官和士兵们终于找到了保命符,他们纷纷扔掉武器跪下。

    战后,明军士兵押送着被俘的英军将士打扫尸体,找到了被劈成两半的唐纳基公爵。何宁远下令给其立碑,并厚葬。

    仅仅两个小时,亨利八世带领的两万大军,除了护送他的一千五百名骑士外,全部被歼灭和俘虏。

    逃跑的亨利八世十分狼狈,他经过伦敦市区,却不敢停留。

    伦敦郊外,王宫。亨利八世看着宫外的风景,那远处的伦敦城里掺杂着无尽的喧哗,浮躁的城市转变着各种各样的情景。

    以前,他的野望是能休息几天,现在他很快就能得到休息了,但也许是永久的休息,他的心里空落落的。每个即将或者正在失去权力的人,都会有这种失落。

    亨利八世是个胖子,他胃口很好,虽然打了败仗,并不影响他吃饭。只是吃着地道的英国美食,他的眼里仍然充满了泪水。

    亨利八世新任命了麦克梅勒当他的陆军总司令,麦克梅勒立即投入了行动,开始为亨利八世召集士兵,他要重新组建一支队伍,以此替代已经被歼灭的两万英国陆军。英国的陆军一向不太精锐,不过在西欧和阿拉伯也曾经打出过名堂。他们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曾经占领了大半个法国,后来法国国王靠着炸药和大炮才将英国人赶回英格兰。

    十字军东侵时,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一世和萨拉丁的战斗也很有名气,可惜这时的英军陆军已经无法和当年的英军相比了,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强大明军。

    伦敦市长宾汉姆敲响了伦敦大钟,将所有的伦敦市民都召集到了一起,他说:“朋友们!国王的军队被明军打败了,我们今天如果不组织起来,只有当明军的奴隶了。”

    底下有人起哄,一个尖刻的声音叫道:“我们不就是国王亨利八世的奴隶吗?如果换个主人,说不定他会对我们更好呢!”人们循着声音看去,原来是一个死硬的天主教份子。这名叫帕兰德,是个神父。

    伦敦市长宾汉姆说:“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英格兰生死存亡的大事,你别用你们教会那点破事来烦我们。你们和圣公教的纠纷以后再提。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组织一支军队,抵抗逼近的明军。”

    帕兰德说:“国王陛下的正规军都抵挡不住明军,你组织百姓去抵抗明军岂不是去送死?”

    狂热的伦敦市民听了这话开始冷静下来,但还是有一群不知死活的人加入了伦敦市民自卫队。

    伦敦市长宾汉姆被国王亨利八世封为爵士,他被全权授予指挥伦敦保卫战的权力。大明军队的开路骑兵,于第二天的傍晚进入了伦敦城。

    大明军队与伦敦自卫队的武器装备差距大太,这些伦敦市民再顽强,也不可能守住伦敦城!伦敦面积303平方公里。伦敦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已经有差不多两千年的历史。在罗马人到这个地方之前,这里已经有人类耕作、生活、埋葬死者等活动的痕迹。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在皇帝克劳狄的领导下正式在公元43年征服了这里。他们在泰晤士河畔建筑了一个聚居点,取名为“伦底纽姆”。后来,罗马人在此修筑城墙,并且在城墙包围的地区逐步建立一个具规模的城市。

    在《罗马书》中有关伦敦的记载是从公元50年,伦敦这一名字是来自凯尔特语的河流经过的地方。凯尔特人在公元43年入侵英国,之后他们修建了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桥梁,此后他们发现这里有利的地理位置又修建了一座港口。公元50年前后,罗马商人又在桥边兴建了一个城镇,伦敦由此而诞生。

    公元61年,布迪卡女王带领民众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她所领导的军队进军到伦敦。伦敦在战火中被毁,战乱后伦敦又被布迪卡女王重建。城中的富人们用石头和砖瓦来建造房屋,而大多数的穷人们只能住木屋。

    2世纪后叶,在伦敦修建了6米高的环伦敦石城墙,此时的伦敦人口已经增长到英国当时最大的城镇。公元407年,随着最后一批罗马军队撤离了英国,伦敦城镇也开始衰落。大批居民离城而走,住在城墙内的居民也仅剩少数的渔民和农民。伦敦也失去了城市的功能。但不久伦敦就又重新发展起来,在伦敦文特哥登的城墙外科出现了一座新城。新城不大,人口也仅有10,000人左右。

    597名来自罗马的修道士来到伦敦,他们是从撒克逊人转教的基督教徒。604年,一名主教被派往伦敦。640年伦敦开始铸造银币。

    842年和851年,丹麦人两次入侵英国,抢劫和烧毁了大多数的城镇。侵略军占领了包括伦敦在内英国北部和东部领土。

    878年,丹麦人被阿尔弗烈德大帝所击败,英国的国土被分为两部分,丹麦人拿走了英格兰的东部领土,包括伦敦。而阿尔弗烈德大帝则保持住了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土地。通过和平谈判,阿尔弗烈德大帝于886年重新收复伦敦,他重新修整了破败的旧罗马城的城墙。为了得到保护,居住在罗马城以外的伦敦人在阿尔弗烈德大帝统治时期又从新搬回到城里来居住。994年,伦敦人击退了丹麦人并迫使他们撤离此地。

    继盎格鲁撒克逊人之后,在英国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是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人。他们的领袖威廉声称因血缘关系有权继承盎格鲁撒克逊人王帝爱德华的王位而大举发动进攻。公元1066年,威廉军事行动成功,成为英格兰的君主威廉一世,号称“征服者威廉”。

    虽然此时英格兰的首都设于伦敦西南部的温彻斯特,但是威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在伦敦东部修筑了坚固的伦敦塔以防御反抗者的进犯,这也作为宣示自己权威的一种手段。

    在诺曼人的统治下,伦敦终于在公元12世纪成为了英格兰的首都。在诺曼人的统治开始之后,英国步入了所谓的“中古时代”。

    这段时间王权逐步的巩固,基督教会的权力也开始扩大。伦敦也在这个时候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两个城合组为一个伦敦市的模式。在东面,在古罗马人的古伦敦城的基础上建立起伦敦市。这个地方后来发展成为伦敦金融城。在西面,威斯敏斯特市成为了王室和政府的所在地。

    在这个时期,王室陆续在伦敦建筑王宫,而教会也修建了不少教堂和修道院。伦敦市方面,其市长的权力也越来越稳固,商业发展迅速。

    伦敦不少著名建筑物的前身就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其中包括著名的伦敦桥。它是在公元1176年开始建筑,到1209年完工,其后屡经拆建。

    王宫方面,著名的宫就是修筑在这个时期。后来由于大火,王宫大部分建筑被毁。英国议会就是建筑在威斯敏斯特宫的遗址上的。古代的王宫只余下仍可见到的威斯敏斯特大堂以及在议会大楼对面,王宫旁边的珠宝塔。

    教会在这个时候兴建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圣巴塞洛缪等。此外,不少修道院也在这个时期建筑起来,其中著名的例子是加图先修会的切特豪斯修院。

    14世纪,致命的黑死病瘟疫大流行让伦敦的人口急剧减少。据估计,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存活。后来,伦敦才开始慢慢恢复。

    何宁远听身边的降军给他讲诉了伦敦的历史,他豪情万丈的说:“既然,那么多势力都征服过伦敦。那么,伦敦也该落入大明军队的手中了。”

    (本章完)
………………………………

第406章 伦敦城的巷战

    何宁远跟随着骑兵围住了伦敦,不过他没有立刻攻城,他等着炮兵和步兵跟上前来,他明白没有火力支援,这场合仗根本就没法打。

    好在明军行军的速度很快,大明的海军运来了足够的战马。大明的两个步兵旅乘着战马赶路,他们很快就赶到了伦敦城下,而炮兵的骡马拉着大炮和榴弹发射器也赶了过来。

    见兵力已经足够打下伦敦城了,火炮和榴弹发射器也已经到位。何宁远就开始指挥着大明的军队攻城。

    何宁远对大明的军人开始演讲,他说:“前面是英格兰的首都伦敦,里面的财富数不胜数。虽然,他们的军队曾经有那么一点战斗力,但现在精锐兵力已经被大明军队在海滩歼灭干净。在明军面前的敌人不过是老弱病残和民众的志愿军。伦敦就在你们脚下。孩子们,如果想要钱,想发财就自己去拿吧!”大明的军人经过这样一鼓动,他们顿时开始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