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们之所以要亲自到刚果来,主要是因为她们准备投资开发整个刚果地区,她们想看看是否值得。
这两个女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实力,她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里,后来功成名就的田土豆也没弄明白。
后来被称为大明刚果行省的地区,在8万年前即有人类居住。
当田土豆到来这里时,这里主要被班图人统治。
班图人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从西北迁移到盆地地区,班图人的迁徙取代了本地土著俾格米人,他们将其文化融合进刚果行省的南部地区。
班图人从西非地区学习了农业和铁器的使用方法,以刚果班图语系为主要方言。
随后,另一些人从达尔富尔和苏丹科尔多凡地区迁移进入刚果北部,东非人也迁移进入刚果东部,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人类迁移使技术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
刚果行省南部和西南部的俾格米人大部分是狩猎、采集者,他们没有金属制造技术。
后来,金属工具彻底改变了农业和畜牧业,这导致东部和东南部的狩猎采集者被班图人取代。
公元10世纪时,班图人完成了最后一次向中部非洲西部的扩张。人口的增长使交易网络迅速形成,商业交易主要为盐、铁和铜。
在公元15世纪,一个个氏族部落开始沿乌朋巴湖与加丹加的卢瓦拉巴河两岸发展。此文明被称为乌彭巴,最终演变成卢巴王国以及隆达王国。原始的乌彭巴部落社会演变成卢巴王国的过程是渐进和复杂的。这种转变不断进行,发展出几种与乌彭巴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
公元15世纪的社会演变在卡兰巴周围地区发展,然后由一些在桑加和加丹加周边的文化所取替。
在大明的刚果地区出现的是这些金属含量特别g丰富的矿石,卢巴王国以及隆达王国有象牙和其他商品的交易,他们开始拥有钢铁和铜的冶炼技术。
乌彭巴部落因自己对金属工艺的大量需求建立了一套大型商路,这两个王国有超过1500公里的商业网络,直到印度洋。这一地区拥有良好的农业条件和丰富的鱼类和各种野兽。
强大的经济和粮食储备,使这一地区变得非常富有。城邦和中央政府建立在酋长制度上,成为普遍接受的政治制度,统治者变得越来越强大,特别是在16世纪初始的时候。
1482年,葡萄牙的航海家狄亚哥最先发现刚果河、并且在河口立碑为志。
随后,欧洲人和刚果地区开始作初步的接触。有的人来此传教,有的人开始在濒大西洋的河口建立贸易站,用以贩卖奴隶和其他物品。但是因为内部蛮荒多阻,深入刚果内部的欧洲人十分稀少。
在刚果的雨林里,有许多未知的动物和部落。
那两个美女决心开发这里,黑发美女就是柳如桃。她知道这里有非洲红木,有各种珍禽异兽,有钻石、黄金、白银和各种珍宝,但是也有数不清的危险。
在葡萄牙人建立的殖民据点黑角市,田土豆和柳如桃的探险小队在此下角。
黑角一名来源于1484年葡萄牙航海家经过此地时看到的海岬黑石,当时即以葡萄牙语命名。从那以后黑角成为航海坐标,当大明军队占领葡萄牙后,流亡的葡萄牙人与当地罗安哥人签订协议后这里成为小渔村。
这座城市城市坐落在黑角湾和大西洋之间的一个海角上。当地黑人又称之为美人。
公元1540年,大明赤道非洲成立,此后大明的葡萄牙行政大区与大明在欧洲的各个行省获准设立公司,一起开发中刚果,大明欧洲行省的商人日益需要修建一条从布拉柴维尔到大西洋海岸的道路。由于布拉柴维尔以下的刚果河水流湍急无法行船,且大西洋畔的终点需建设深水港,因此利伯维尔被排除在外,黑角成为首选。
大明修建的刚果大道于1541年开工,1542年5月22日签署建市法令,黑角市建立。这里实行共管,最牛的是葡萄牙人和当地的奴隶贸易商。
这时,统治非洲丛林的,除了大明帝国的葡萄牙行政大区的奴隶贩子之外,主要刚果王国和其他黑人建立的部落小国。
在公元14世纪,刚果王国出现的非洲中南部国家,它由由班图语系的巴刚果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其版图北达刚果河流域,南抵洛惹河,西至大西洋,东到宽果河流域。相当于今大明安哥拉行政大区北部和大明刚果行省西南部,首都在今大明安哥拉行政大区北部的姆班扎。
大明的大明刚果行省位于非洲中部,是古代刚果王国的一部分。
葡萄牙人于15世纪后期到达刚果河地区,成为最先与刚果王国进行来往的欧洲民族。与西班牙人在美洲的征服不同,葡萄牙人试图与刚果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并以其作为与刚果内地民族进行交往的媒介。
大约三百年前,起源于九个部落的人们军事上强大但社交上庸碌。他们原居住在汹涌澎湃的刚果河北部,后来他们越过刚果河来到南部。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侏儒族俾格米人部落和首领制的等级农业社会。他们和被征服的人民一起形成了刚果王国的基础。一百年前,他们的领土已从加蓬的洛佩兹角延伸至安哥拉的罗安达。
刚果古代居民在语言上属于班图语族,古代说刚果语的民族在班图人大迁徙时代从北方来到刚果河地区。
葡萄牙被大明征服后,许多想发财的葡萄牙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他们有些去了南美的巴西。
更多人则来到了刚刚发现的非洲海岸,由于南美的各种金银矿需要开发和挖掘,亚马逊的丛林里需要工人。
因此,非洲黑人极其抢手,为了安抚欧洲白人,嘉靖皇帝没有强行组织非洲大陆的奴隶贸易。
田土豆和探险小队的队友在黑角市补充着给养,他在酒吧里听着葡萄牙商人和大明商人的高谈阔论,望着出手大方的他们,田土豆非常羡慕。
黑发美女坐在田土豆身边,说:“黑人奴隶,在庄园主和矿主们看来,就是会说话的工具。绝大多数文明人,都将黑人看做是会说话的动物。其实,哪里有那么简单。黑人的愤怒藏在心里,总有一天,这些藐视黑人的人会因此付出代价。”
田土豆说:“我不管那些,我只想知道,有什么机会可以发财。买卖黑奴,我做不来,我没有资本,也没有门路,这个生意肯定不像看的那么简单。”
诸位朋友,请在创世中文网、起点、当当以及塔读等订阅网站多投推荐票吧,多订阅,多打赏,多收藏、多点击、多投推荐票,争取咱们这周的成绩更好一些。苹果手机的用户,也可以订阅,打赏的。
(本章完)
………………………………
第565章 密林探险
和大明的嘉靖皇帝不同,欧洲的葡萄牙人只对钻石、白银和黄金感兴趣,同时他们大量购买和挑拨当地的刚果部落互相残杀,以便用便宜的价格购买奴隶。
大明征服葡萄牙人后,他们虽然移民到了葡萄牙,但是对葡萄牙行政大区的管制还是比较宽松,同时鼓励他们向外移民。
大明的葡萄牙人在非洲沿岸设立了许多殖民据点,建立了兵站。
手拿火枪的大明葡萄牙雇佣军,从欧洲来的大明法国、德意志和意大利雇佣军,大明本土来的武装移民,都在非洲沿海的各个殖民据点留下了人马。但是,往密林深处,他们就不太情愿了。
因为大明本土的限制,许多非大明本土的居民无法得到最先进的枪支,所以欧洲殖民者用的还是火绳枪。
对于柳如桃率领的这支小小的探险队来说,武器不成问题。只是,如果携带枪支,弹药总有用完一天。那时,探险队的成员就危险了。
柳如桃雇佣了三名刚果黑人带挑夫,并雇佣了三名葡萄牙士兵当卫兵,还使用了两名黑人向导。
他们乘坐小船,沿着刚果河进发,在刚果内陆的一个叫金沙萨的小镇,他们上了岸,这里有三百多名葡萄牙殖民者和五百名大明移民,另外还有近两千名黑人奴隶和居民。
一名叫奥尼安格的葡萄牙商人,对他们说:“这里是文明的边疆了,你们再过去,就是野蛮人的国土,那里是非洲雨林。这些地方属于刚果王国管辖。要命的是,在森林深处,有许多不服从国王的部落。”
刚果人早在公元前1000年即开始了农业活动,在约公元前400年开始发展冶铁工业。他们继承了尼日利亚的诺克文化的文明成就。考古发掘表明此地区在公元前后,这里就已经产生复杂的社会结构。
1483年,葡萄牙人到达刚果,此时的刚果王是恩济加・恩库武。直到16世纪晚期,刚果王国早期历史的传说才被第一次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大约在公元10到11世纪,刚果河河口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农业聚落,它们即为刚果王国的雏形。刚果人由于没有文字,因此与葡萄牙人接触之前的刚果王国历史没有被记载下来,只有在当地人的传说中对其历史有零星描述。
由于与葡萄牙人的贸易活动以及在葡萄牙人的帮助下对周边部落的征服,刚果王国在16世纪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的主要政治势力,其都城为姆班扎・刚果。
根据传说,巴刚果人的祖先在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前的几百年就已建立国家,14世纪下半叶尼米・卢克基把各分散的部落统一为王国。1483年葡萄牙人首次来此所遇到的恩辛加・库武国王已是这个国家的第5代国王,当时该王国的中央政权已相当巩固。
1506年继位的刚果黑人头领阿方索一世笃信天主教,在葡萄牙人和大明的帮助下,平定了国内各部落的反抗,但也使葡萄牙和大明的势力逐步渗入刚果。
柳如桃他们明知道前方危险,他们还是继续深入。
众人走近了一片密林,田土豆第一个向丛林深处走去。两个黑人想到一边砍着密林里的荆棘和树藤,一边小心的望着前方的道路。
在密林探险中,有时原始的武器比现代武器更可靠。所以,柳如桃他们果断放弃了火枪,选择了弓箭和刀剑。
许蕾姆带了金色假发,衬得她愈发美丽。她暗自藏了两支小型手枪,这是何无敌送给她的定情信物。
只要有先进武器装备,她都要求何无敌给她送过来。
黑暗的非洲丛林中,空气中飘散着霉味的迷雾,周围有矮小的侏儒,有各种非洲部落战士的窥视,也凶残的大猩猩和野兽。
金发美女许蕾姆手持长弓,小心翼翼的往前走。黑发美女柳如桃肩背长剑,身穿制式轻甲,警惕的望着四周。
面目狰狞的黑人壮汉从天而降,他手持巨斧。仔细望去,那黑人虽然粗壮,却个头矮小。原来,那是一个俾格米人战士。
非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罗人,是非洲中部热带森林地区的民族,被称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俾格米人在世界上濒临灭绝,8岁时即发育成熟,可以结婚。
刚果人和其他班图人认为,吃了俾格米人的那物件儿能增强体质和力量。他们主要分布在刚果、加蓬、喀麦隆、中非、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和安哥拉,崇尚森林,自称是“森林的儿子”。
丛林中的其他黑人,将他们视作精灵一族,经常捕杀他们。
两个黑人向导大吼一声,扑上了上去,看着拿着砍刀的刚果人,那个俾格米人掉头就跑。
一名叫富特雷的葡萄牙士兵解释说:“上等人养尊处优,享尽一切好处。平民只能捡捡上等人剩下的东西。而奴隶如果还敢抱怨,就等着吃苦头了。尽管现在人们把人人生而平等喊得震天响,其实还是把人分成了上下等级。小黑人俾格米战士经常受到刚果人的捕杀,所以他们见到刚果黑人就本能的害怕,就像黑人奴隶怕我们一样。”
金发美女许蕾姆点点头,说:“阿拉伯人和白人们都相信黑人就是比较笨、比较懒、比较暴力、比较放荡,而且不在乎个人卫生,所以黑人就成了奴隶、暴力、窃盗、卑劣和疾病的代名词,换句话说,他们就是污染源。”
田土豆说:“许多黑人也完全相信这套说法,大明欧洲特区的奴隶贩子,从非洲引进数百万名非洲奴隶到美洲做矿奴或农奴。环境因素有三。第一,非洲与美洲地理接近,所以从塞内加尔进口奴隶比起到别处找人更为容易。第二,非洲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奴隶贸易,以前主要是将奴隶出口至中东地区,但蓄奴在欧洲仍然非常罕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时美洲的殖民农庄多半位于海地和巴西之类的地区,常有来自非洲的疟疾和黄热病侵扰。”
(本章完)
………………………………
第566章 大猩猩
黑发美女柳如桃说:“非洲人经过世世代代演化,对这些疾病已经发展出部分的免疫力,但欧洲人全无招架之力,一病便倒。因此,农庄主人如果有点聪明,就知道买奴隶或雇用工人的时候该挑非洲来的,而不是欧洲来的。”
田土豆说:“可惜我们人手不够,要不然做做葡萄牙人经营的黑奴贸易还是不错的。”
葡萄牙士兵富特雷解释说:“黑奴贸易并不好做,现在农场主和矿场主,都有现成渠道,要是新人想进入这个行业,就要从头来过。可想而知,从现有市场买个奴隶,要比自己建立整个市场容易得多。我觉得您做这个行业不占优势。”
这支小小的探险队加上黑人向导和挑夫,也不过三十人。其中,田土豆和其他来自文明世界的战士有二十人,葡萄牙雇佣兵三人,黑人五名,再就是两名美女柳如桃和金发美女许蕾姆。
葡萄牙人富特雷不知道两名美女所代表的强大实力,不过两位美女可不是田土豆这样纯粹混混出生的穷光蛋,她们可看不上风险巨大的黑奴贸易。
金发美女许蕾姆知道,在葡萄牙人运输黑奴过程中,许多黑人因为传染病死掉了。
这可不是后世那些无知的公知所说别虐待死的,事实上,在黑非洲运出的黑奴很值钱,在非洲沿岸的大明管辖的葡萄牙口岸,一个黑奴相当于一头骡子,价值大明宝钞三到四千元。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不过众多黑人集聚到一起,还是引发了传染病。
讽刺的是,非洲黑奴到了美洲也不过价值八千大明宝钞,利润率并不比别的物品高。更要命的是,许多黑人会反抗和绝食,这样以来葡萄牙奴隶贩子就会血本无归。所以,他们开始在黑人中间传播基督教,这才使得黑奴的死亡率下降了不少。
神学家告诉非洲黑人是诺亚的儿子含的后代,而诺亚曾诅咒含的后代要做其他兄弟的奴隶。生物学家告诉黑人,黑人不如大明的黄种人和白人聪明,道德也比较差。
医生告诉黑人,黑人居住环境肮脏,会传播疾病,换句话说,就是种污染的来源。因为黑人在基因上的优势,他们的免疫力比较强,让他们处于社会上的劣势。因为他们
比大明的黄种人和欧洲白人更能适应热带气候,反让他们成了遭到大明主人们的奴隶!
在美洲,大明的本土移民和欧洲白人属于统治阶级,非洲黑人属于奴隶阶级。
葡萄牙士兵富特雷说:“黑人的脑子还处于史前时代,他们和现代社会不适应,所以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否则他们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黑发美女柳如桃知道此话属实,许多黑人部落根本不适合统治国家,即使现在暂时统治着大片土地的刚果王国,要不是大明的葡萄牙殖民者帮助,他们根本控制不了局面。
田土豆在密林里发现了一只大猩猩,那是一头站起来身高近两米的大猩猩,它的体重有五百斤以上。好在它的胆子很小,它见人走进,就开始捶起胸膛,发出巨响。
两名刚果黑人停止了脚步,他们悄声说:“别动!”五六分钟后,大猩猩停止了捶打,它站起来,悄悄走了。
黑人向导奥卡卡告诉黑发美女柳如桃:“这种大猩猩不喝水,只靠咀嚼各种植物为生,如果它们受到打扰,它们一般先捶打自己的胸部,假如对方不动,它们就转身溜走。如果敌人迎面冲来,或者逃走,那就免不了一场打斗,雄性大猩猩远比雌性好斗。大猩猩一般不能完全站立,它们靠四肢一起走路,但是它们的臂膀完全展开足有两米八长。”
金发美女许蕾姆说:“好家伙,幸亏没与这头巨兽发生战斗。”
探险小队继续往前走,不远处就是一个俾格米人村庄。
一名黑人恩丁加认识这里的村长,他问许蕾姆:“我们进去吗?”
许蕾姆说:“为什么不进去?”
附近的村庄的是俾格米人中最为知名的是姆邦加族,是姆邦加族包括了阿卡族和巴卡族,他们主要居住在西部的刚果平原,但在金沙萨旁边的雨林也有少量俾格米人。俾格米人最早大约在晚石器时期出现,他们原是位于中非洲的热带雨林里的居民,是一班狩猎采集者,后来被邻近新移民的农耕者吸收或取代,并学会使用他们的语言。
在非洲的俾格米人使用的语言都是中非洲当地的语言,包括中苏丹语和班图语。
热带雨林内非常低的紫外线水平,可能是俾格米人的矮小身材的成因,因为紫外线是令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必要元素,而维生素d亦会影响身体对钙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到骨骼的生长及保养。
附近的俾格米村庄讲的是班图语,那个手持斧头的壮汉,就是这个村庄的一名武士,名叫马隆加。
村庄的村长叫埃沃洛,他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在俾格米人中,这已经属于长者了。
俾格米人和普通大明人士以及白种人不同,他们发育快,八九岁时生殖机能就发育成熟。
俾格米人这时就开始结婚过夫妻生活,随后便生儿育女,不过俾格米人只有三四十年的寿命。
村庄里的俾格米少女哈莉说:“我们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后,夫妻间要忠诚于对方,不能乱来。”
柳如桃发觉俾格米人的听觉、视觉和嗅觉十分灵敏,是捕猎的高手。
在宴会上,一只蜜蜂在距离他们十多米外飞过,俾格米少女哈莉准确地说出了蜜蜂的种类和雄雌。
她跟着蜜蜂,很快就带回来了一块蜂蜜。刚果的天气闷热,很快就要下雨了,在座的俾格米人一起出去找出洞的白蚁,一边捉一边吃,津津有味。
村长埃沃洛介绍说:“吃白蚁对身体有好处。平时不下雨,我们就用烟把白蚁熏出洞。我们爱吃白蚁,吃白蚁时我们用盐调味。白蚁出洞,预示大雨降临。每当天气闷热,下雨之前,我们就去捉白蚁。”
知道俾格米人喜欢盐,柳如桃就送了村长埃沃洛一包盐。
(本章完)
………………………………
第567章 俾格米人
这时,丛林里传来了大象的吼声。
柳如桃准备避一避,没想到俾格米村长埃沃洛说:“别怕,我们马上就杀了它。”一群俾格米男子就拿着武器出去了。
这群矮小的俾格米人想挑战大象,柳如桃有些不敢相信。
黑人向导奥卡卡悄声说:“俾格米男子擅长打猎,喜欢集体围捕大象;女人在家采野果,挖树根。刚果王国的国王卖给葡萄牙人的象牙八成都是俾格米人打的。”
田土豆手里拿着长剑,想和俾格米人一起行动,奥卡卡制止了他,说:“你远远的跟在后面就好,不要乱动,否则出了乱子,这群俾格米人发起火来也是很可怕的。”
远处,一头巨象在咆哮,一群大象听到伙伴的叫声,从四十多公里之外跑了过来,整个大地在大象的脚步之下颤抖。
村庄里的俾格米人非常冷静,他们忙着自己的事情。俾格米的男人们出去打猎了,俾格米的女人则将采集到的各种野果子捣碎,把汁液与收集的妇女**混合在一起做化妆品。
因野果种类不同,颜色各异,这些配制出的化妆品五颜六色。
黑人向导奥卡卡告诉柳如桃说:“俾格米妇女喜欢浓妆艳抹。她们在脸部绘上几何图形,以增加美感,驱妖祛邪,用来表示吉祥美好。”
巨象落入了俾格米人的圈套之中,四十余名俾格米猎手围困着巨象。
大象并不把这些蚂蚁似的小人放在眼里,在它看来这些两足动物弱小的可笑。
一个俾格米人绕到大象的身后,用刀砍了砍大象的脚跟,想切断它的脚筋,但是没能成功。
另一个俾格米人冲过去,用长矛在大象的肚皮上扎了个洞,大象负痛狂奔,在冲击力下,长矛豁开了大象的肚子。大象肚子上的伤口有一米五左右,而且越来越大。
在奔跑中,大象的肠子和胃掉了出来,粪便和鲜血撒了一地。
田土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俾格米人打猎简直像行云流水一样,动作既迅速又准确。
俾格米人跟着大象奔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