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昏君来救国-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壮们就一涌而上,跟着进屋子。
那两男一女闪开到一旁,瑟瑟发抖。
青壮们进了屋子,哥舒云见对方人多,不敢硬拼,就拔腿朝后门跑去。
他打开后门,正要冲出去,有人伸出腿在他面前一勾,哥舒云猝不及防,被绊倒摔了一个狗啃泥。
青壮可是带了绳索的,见到人犯摔倒,立刻上前死死压在哥舒云的身上,让他不能动弹,用绳索将他捆得结结实实。
杨天策赏了方云和他哥的好友,让青壮押着哥舒云和那两男一女一同回商业曹大院。
元善年大喜,赶紧派人知会房彦谦。
“杨大人,你这么一出马,就手到擒来,立下了大功啊。”
元善年笑眯眯的恭喜杨天策。
杨天策也笑着恭维元善年:“元大人坐镇商业曹,指挥若定,我才立下了这微末之功。”
房彦谦一直待在衙门,听到消息,立刻亲自带人来到盐商穆增志家,从前后门将宅子团团围住。
“开门,我是监察御史房彦谦。”
房彦谦大咧咧的站立在穆府门口,朝里面喊话。
里面的家丁本来看到官兵围住穆府就胆战心惊了,而带兵前来的又是威名赫赫的房彦谦,都无心抵抗。
再说穆增志十分抠门,家丁下属多有不满,眼见穆增志要倒霉了,没有谁会傻到去陪葬。
“吱嘎”一声,家丁们打开大门,走出来投降。
房彦谦命人将他们看管好,然后带兵直入穆府,搜拿穆增志。
穆增志此刻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里面团团转。
“邓管家,你快给我拿一个主意吧。”
邓管家却是抓耳挠腮,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那我躲进密室,你替我守着,官兵要是走了,你喊我出来。”
穆增志无奈,只好当起乌龟,躲起来。
等到房彦谦在家丁的指点下,来到房间前面,邓管家忽然冲到房间门口,拉开门,朝外面的官兵大喊:“穆增志在此,快来抓他啊。”
穆增志在密室里面听到邓管家的叫声,大惊,一向低眉顺眼的邓管家何以要出卖他呢?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穆增志在密室里面捶胸顿足,痛骂邓管家,房彦谦带的人闯进房间,在邓管家的协助下,找到密室入口。
“出来吧,穆增志,皇上有旨,要抓你,你躲是躲不掉的。”
房彦谦也懒得进那个黑乎乎、暗无天日的密室,在外面喊道。
穆增志心知是躲不掉的了,就只好乖乖的出来受绑。
关键的人犯都抓到了,房彦谦立刻开始审问。
邓管家为了将功赎罪,将事情的原由一五一十的说个清清楚楚,这样穆增志和哥舒云再想抵赖,那也是不成的。
案情真相大白,房彦谦立刻进宫面圣。
高伟听了,很是生气:“这些混蛋,就是为了一个盐铺之争,烧了官衙,杀死这么多人,不把这些人明正典刑,就难平朕的心头之恨。房爱卿,你就继续辛苦一下,把他们统统都剐了。”
房彦谦受命,三日后,邺城东门口,将这一伙人都斩首示众。
皇宫。
高伟对跪在地上的杨天策说:“杨爱卿,前些日子,突厥人生乱,是因为有人背后作祟,事情已经查明了,你就继续竞拍余下的店铺,替朕收钱,朕等着钱练军呢。”
杨天策回答道:“臣遵旨。臣请示皇上,那家烧毁的盐铺如何处置?”
那可是好宝贝呢,虽然需要花点钱修整一番,但可以百倍千倍赚回来。
“那里啊,修一个更大的盐铺,钱从你竞拍到的款项里面出,然后拿去竞拍,底价不得少于一百万钱。”
杨天策吃了一惊,皇上的胃口越来越大了,这以后啊,越来越难伺候了。
高伟才不管杨天策怎么想,他只是把收钱的任务派下去,完成了小小的奖励一番,完不成,哼,那就是雷霆手段,都是朕的菩萨心肠。
末了,还不忘给杨天策加压:“杨爱卿,情报的事情,你办的很好,朕很欣慰。现在,除了邺城,也需要对外扩展一下,大齐的其他地方啊,西边的周国,南边的陈国,都要发展,只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杨天策低头应承:“臣尽力为皇上办事,让皇上满意。”
商业曹主持的商铺竞拍又开始开展起来,商人们大都消息灵通,对于盐铺纵火案一事多有了解,知道不是商业曹的责任,也就踊跃的来竞拍了。
高伟收到的钱越来越多,他就得想办法花钱。
他派人召来新军统领段德举,告诉段德举说:“朕现在筹措了不少钱粮,爱卿就开始招募三万士兵,替朕练就一支精兵吧。”
有钱有粮,招人就十分容易了,这个时候,战乱不已,流离失所的人不少,如果当兵有饭吃,有钱拿,青年人还是愿意应募的。
段德举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臣遵旨。”
高伟继续吩咐段德举,说出他的期望:“朕得知广宁王手下的沙门军十分强悍,自从广宁王被俘之后,沙门军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安置,爱卿就多多选用沙门军中的人,编入新军。还有,邺城一城就有十余万僧尼,这可不行,你也想想办法,招募一些,最好能带走一半,另立一军,送到前线去屯田吧。”
这些话,段德举一一记下,都答应下来。
送走段德举,高伟以为自己可以轻松一会了,谁知内侍进来急报:“周军出滏口,朝邺城而来。”
高伟疑惑兼惊惧,周军又来了?
………………………………
第119章 腹背受敌(一)
还没有听完这个內侍的汇报,另外一个內侍也踉踉跄跄的跑进来。
高伟一看这个后进来的那个內侍的脸色,就知道不是好消息。
“你又要报告什么坏消息呀?”
內侍气喘吁吁的报告:“皇……皇上,大事不好了,怀州太守派人传来紧急军情,周寇韩擒虎率军三万渡过黄河,正向怀州而来,下一步会进攻我们邺城,请皇上赶紧派军支援。”
“好了,朕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高伟皱皱眉头,这些周人简直不让人安生过日子了,西边来了一伙,南边也来一伙,真是愁人。
揉了揉额头,高伟也想通了,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爱来多少就来多少吧,朕还不相信你们能攻破这固若金汤的邺城。
不过,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
高伟派人召来慕容三藏、段德举等将领,把形势给他们一讲。
慕容三藏持重,对高伟谏言道:“皇上,周军两路而来,势在必得啊。先说西路周军,他们业已攻占并州,再北进就会遇到突厥人,想必他们会收住并州,收兵一处东进,犯我邺城;南路的韩擒虎新得洛州,渡河北上,怀州并无多少军马,不日就会拿下我们怀州,兵临邺城,我们这是腹背受敌啊,皇上。”
“腹背受敌,说得好,我们是腹背受敌……”
慕容三藏以为皇上被吓住了,就安慰皇上到:“皇上,也不必惊慌,我们依托邺城,死守待援,诏令天下勤王,未必不能耗走周寇。”
段德举不喜欢这么被动的战略,拱手对高伟建议:“皇上,俗话说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若是坐在邺城中等敌军会师城下,不如集中我军主力,击破一路敌军来得稳当。”
高伟思考起来,对两人说:“我先前下旨给任城王,让他带军佯攻并州,吸引敌军,如今敌军汇合东进,看来任城王辜负了朕的期望。朕想着,如果死守邺城,粮尽之日,就是邺城陷落之时,与其这样等死,不如就依照段将军之言,出主力之师,先击溃一路周军,再回师邺城。”
皇上定下了方略,三人就开始讨论先攻击哪一路周军。
慕容三藏建议说:“根据情报,南路韩擒虎军队三万余人,西路是周国皇帝宇文邕亲自率领,十一万人,臣建议先弱后强,先南下救援怀州,击败韩擒虎再回邺城,与宇文邕周旋。”
段德举不同意慕容三藏的看法,他对高伟说:“韩擒虎是偏师,击败韩擒虎一军,周军未伤根本,于事无补,臣建议先迎击宇文邕军,若是击败宇文邕军,韩擒虎孤军入我大齐腹地,孤立无援,必定退军。”
两位将军说得都有道理,高伟琢磨了一下,下了决心,“两位将军,此战为我大齐生死存亡之战,朕决定了,先迎击宇文邕军,朕要会一会这个宇文邕。”
慕容三藏觉得不妥,“皇上,宇文邕军兵力雄厚,野战击败他们并无胜算,还是请皇上三思。”
高伟站起来,吐出长长的一口气,“朕自去年以来,一直被周寇压着打,已经郁闷够了,这一切,必须做一个了断,就是现在了,慕容将军,不要再言了。朕令你镇守邺城,我会命令房彦谦协助你守邺城,辅佐太子,替朕守好家,你可知道?”
慕容三藏跪下道:“臣遵旨。”
高伟又看向段德举,说道:“段将军,你就跟随朕,带上百保新军、新募之军,随朕出征。”
慕容三藏和段德举大惊失色:“皇上,您还是坐镇邺城吧,臣率军出战就可以了。”
高伟挥挥手,止住了他们,“不,朕要御驾亲征,这一战,朕必须去,而且必须战胜宇文邕。”
两人再劝了一阵,高伟不听,只好下去准备了。
回到寝殿,冯小怜已经知道高伟要出战的事情了。
“皇上,臣妾要跟着皇上一起去。”
高伟瞬间就想起冯小怜和先前那个高玮在晋阳胡闹,损失十万大军的事情,虽然这事不怪冯小怜,可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不对?
于是高伟柔声劝冯小怜:“此战十分凶险,胜则大齐国祚延绵,败则江山倾覆,所以,朕得全力以赴,爱妃就留在邺城,等朕归来。”
冯小怜也是一个善察人心的聪明人,高伟这么一说,她就知道高伟不会带她去了,于是就说:“那臣妾就等皇上早日凯旋归来。”
高伟笑着点点头:“好,朕一定早日凯旋归来。”
“那臣妾就陪皇上饮一杯酒,为皇上壮行。”
“好,好。”高伟满饮此杯。
自从皇上下令西征,邺城一片忙乱。
兵士们自不必说了,除了留守的一万余人外,统统都要跟着皇上一起去。
亲属们舍不得家人远去,但皇命不可违,不免打点行装,哭鼻子抹眼泪。
高伟召见了杨天策,对他说:“爱卿在邺城,也要留意各种消息,有什么事情发生及时报告给房大人知晓,由他处置。另外,要组织商户,为前线输送物资,不可使前线将士缺衣少粮。”
杨天策神情肃穆的回答:“皇上如此重托,臣誓死以报,把皇上的托付一一做好。”
高伟满意的点点头:“朕就是看中爱卿聪明忠心,才选拔你为第一名,好好本事,这战事了了,还有大事要依仗爱卿呢。”
杨天策感激莫名,“臣遵旨。”
大齐隆化二年三月初十,自周国宇文宪退兵一个月后,邺城北门大开,大齐天子率领大军西征,迎击宇文邕军。
一队队红衣银甲齐军士兵,整整齐齐的排着队列,在两旁相送的人群中出城,呼娘喊子之声不绝于耳。
高伟骑着一头白色的高头大马,全身戎装,在段德举和御林军的簇拥下出了邺城北门。
回头望了一眼高大的邺城,高伟感叹一声:“此等壮丽国都,朕将为护卫你而战,不杀退周寇,绝不还都。”
沿途的紫陌寨守军都涌上寨墙,目送大军渡漳水,一字长蛇,往西北而去。
………………………………
第120章 腹背受敌(二)
滏口关关口,宇文宪骑着马跟在皇帝的车驾旁,心里有些苦涩。
这是他第二次出这道关口了,前一次信心满满的出来,结果败兴而归。
虽然打了败仗,没有拿下邺城,但当他满怀愧疚的跪在皇帝宇文邕跟前的时候,皇帝没有说一句重话。
“齐王,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不必因此自责。邺城,朕与你一起拿下,回去整顿部属,三日后出兵。”
皇上没有怪罪,但宇文宪内心十分自责,耗费巨大,没有建功,现在皇上东挪西借的,筹备了一些粮草,准备发动第二次东征,他暗自下了决心,这一次一定拿下邺城,不辜负皇上的恩德。
皇帝车驾旁,文臣武将如同星星一般簇拥着。
司马消难、达奚震、宇文盛、侯莫陈琼、宇文招、杨坚、薛迥、李穆……
这些人跟随皇上攻克晋阳,平定并州,将大周的版图扩张到了河东与突厥结界的地方,他们一个个满脸笑容,志得意满。
而他宇文宪,贵为大周的齐王,皇帝的弟弟,却是有些黯然失色。
出了滏口关,周国铁流滚滚向东。
太行山已经被抛在脑后了,再行进不久,就是北方一望无际的平原,再无险阻阻挡大周的铁蹄。
宇文邕微闭双目养神,自从去年以来,他身体感觉一直不好。
这让他想起一件事情,当初灭佛时,静蔼法师对他说:“皇上掌俗世之力,毁佛之身,百年之后,难道不怕因果轮回吗?”
他还记得自己很坚毅的说:“若死后要下地狱,朕就下地狱何妨。”
可是一转眼,自己身体就不好,背上隐隐作痛,自己正值三十出头的壮年,何以如此?难道真的是因果报应?
想到自己的太子,赟儿不过十八岁的少年人,单纯缺少历练,这么复杂的国事如何担负起来。
不行,如有不测,一定要在此之前把宿敌齐国灭掉,给赟儿留下一个太平的大周。
正当宇文邕冥思苦想的时候,他听到司马消难的声音:“皇上,哨探有军情禀报。”
宇文邕睁开眼睛,“宣。”
不久之后,一骑来到车驾前,马上的骑兵滚落马鞍,半跪在车驾前禀报:“皇上,前面二十里处发现齐军营垒。”
宇文邕有点吃惊,齐国的精锐军队基本在晋阳之战消耗光了,他们还有胆子出来阻挡自己的大军?
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有多少人?谁是统帅?”
“禀皇上,小人从他们的营帐数量推测,大约有七八万人,小人还看到他们的天子旗帜,应该是齐国皇帝亲自率军前来。”
宇文邕听了,哈哈的笑了几声,“无知小儿,还有些胆量。来得好,免得朕还得打破邺城这个乌龟壳,才能抓到他。你下去吧,继续去探查齐人的动向。”
哨探下去之后,宇文邕命令大军暂停,下车在路边的空地坐下来,召来群臣商议方略。
宇文邕介绍了一下形势,问计群臣:“诸位爱卿,你们看我军如何行动才好啊?”
司马消难是近臣,首先发言:“皇上,我军超过十万人,而且都是久战之兵,应该立刻进击,踏破齐军大营。”
达奚震是武臣,从军事的观点出发,进言道:“皇上,齐军敢于出来拦住我们的去路,想必是有所倚仗,臣建议先派一支军队前去试探一番,看看他们的虚实,大军再作因应。”
这话持重,宇文邕微微点头表示赞许。
赵王宇文招性急,立刻请命:“臣愿意率领一支军队,作为先锋,前去为皇上开路。”
宇文邕不置可否,把眼光看向杨坚。
杨坚是太子妃的父亲,是皇帝家的亲家,但有人一直在宇文邕跟前说杨坚生有异相,他日恐为大周的隐患,劝他早日除掉杨坚。
但杨坚一直表现得很谦恭,没有半点傲气,自己吩咐他什么,他都老老实实的做,从不僭越,这让他有些不好下手,事情就拖到现在。
此刻杨坚垂手站在大臣中间,脸上无怒无喜,看不出他在想什么,于是宇文邕就点名杨坚,“杨爱卿,你怎么看?”
杨坚两眼望着地面,低着头恭敬的回答:“臣听皇上圣断。”
这……问了等于没有问,但这么多人在,宇文邕不想给群臣一个印象,自己有意对付杨坚,就继续问其他人的意见。
一番讨论下来,支持先派先锋军队前去试探的人居多,宇文邕也就从善如流,对群臣说:“今日天色已晚,大军先在此扎营,明日一早,赵王你就带领你的部属前去试探齐军虚实,大军随后就到。”
宇文招领命,答应下来。
十余万周军一起动手,天黑之前,一座浩大的营寨就树立起来。
二十里外的齐军大营。
高伟正在和段德举商讨军情。
“皇上,据哨探回报,周寇已经出了滏口关,在我们前方二十里停下,安营扎寨,臣认为周寇明日必定前来挑战,请皇上早作准备。”
高伟点点头,“这个朕知道,我们营前的壕沟挖得怎么样啦?”
“禀报皇上,这些日子,天气暖和,土地化冻,挖掘起来十分轻便,已经挖成了,深一丈,宽一丈,周军骑兵无法越过壕沟,大营可以确保安全。”
“段将军辛苦了,这些壕沟对保护我们大营的安全十分重要。还有,晚上你负责查营,务必使大营不出乱子。”
段德举答应下来,不过还是有些隐隐担心:“皇上周军势大,我军还是坚守大营为要啊。”
高伟笑笑,“这个朕知道。不过,这座大营是挡不住周军的,对付他们,还得用一些别的法子。”
段德举疑惑的问:“是什么法子?”
高伟神秘一笑:“这事啊,慢慢等吧,你就会明白。”
见皇上说得如此自信,段德举心里有了一些安慰,或许皇上真的有别的好办法对付周寇呢。
段德举就放心的出了皇帝的大帐,带着亲兵四处巡查,检查各处的哨位是不是到位了。
………………………………
第121章 腹背受敌(三)
第二天一早,薄雾蒙蒙。
宇文招憋了一天,一大早就到宇文邕帐前求见。
宇文邕刚刚起来,就召见了宇文招。
“赵王,何事这么早来见朕啊。”
宇文招拱手道:“皇上,臣想带着先锋军马前去齐营探查虚实,请皇上恩准。”
宇文邕看看外面的天色,嘱咐宇文招:“好吧,要
………………………………
第122章 腹背受敌(四)
宇文招虽然带头冲锋,但是还是多了一个心眼,偷偷的勒了一下缰绳,让其余的周军骑士冲到他的前面。
虽然壕沟在前,这些周军纷纷驱使战马奋蹄前跃,想要跳过这道壕沟。
但是,没有一个周军骑兵成功,飞上半空之后,纷纷下坠,跌落在坑底。
坑底可是埋了很多削尖的木棍的,战马和骑士掉下去,纷纷被刺穿身体,哀嚎不断。
段德举看到了敌人的鲜血,兴奋得不能自已,大吼道:“放箭!放箭!”
齐军弓箭手张弓放箭,飞蝗一般的箭雨遮天蔽日,嗖嗖的射向周军。
箭枝带着势能,从天而降,贯穿周军骑兵和战马的甲胄和血肉,一时间,冲入射箭范围的周军骑兵被射成了刺猬,掉落马下。
宇文招也中了一箭,不过由于他的甲胄非常的精良,箭的角度是斜的,只是磕破了肩膀上面的护甲。
虽然没有受伤,但这也让宇文招冷静下来,这般进攻那是与送死无异,他还不想死呢。
宇文招环顾一圈,发现周军非常的混乱,也没有可能冲过壕沟,就大声喊道:“撤退,撤退。”
护卫他的亲兵也一起呐喊:“撤退。”
晕头转向的周军骑兵才有了方向,纷纷拔转马头,逃回阵中。
看到周军丢下一两百具尸体,狼狈而逃,齐军将士纷纷欢呼。
宇文招气得吐血,这些可恶的齐狗,待本王杀入齐营,一定将你们一个个碾死。
骂归骂,不能解决问题啊,惊魂未定的宇文招急切的问计周围的人:“现在怎么办?”
王副将还是那句话:“王爷不必担心,等齐人百姓抓来,填平了壕沟,就是我们大军杀入齐营的时候了。”
宇文招也别无它策了,只好耐心的等待。
高伟在营地中看得无聊,双方就这么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主动进攻了。
段德举刚刚小胜一场,非常高兴,“皇上,这些周寇不过如此嘛,又蠢又笨,哈哈。”
高伟却想到刚才段德举说的,周军抓百姓填壕沟的事情。
这个比较棘手啊,要是周军来填,射他个狗~日的就好,自己的百姓来填,射与不射都为难。
段德举看到皇上胜利之后,不喜反愁,就好奇的问:“皇上,您是在担心什么呢?”
高伟就如实相告。
段德举哈哈一笑,说道:“这有何难,百姓帮助周寇,就是敌人,杀了无妨。”
高伟不知道为何段德举这般说,难道这个职业军人心里,不是自己人就是敌人?
百姓是无辜的,是被迫的,是自己不能保护他们,罪在自己,不在百姓。
如果自己命令士兵射杀百姓,那自己与周寇有何区别?不都是百姓的敌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