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昏君来救国-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大师是谁啊?竟然能跟皇上并辔而行,好荣耀啊。”

    “是啊,不过他们这是去做什么?城外都是突厥人啊。”

    “不知道,但愿菩萨保佑吧,马邑能没事。”

    静如和尚看着两旁的芸芸众生,他们不是佛经里面抽象的需要被度化的对象,而是活生生的生灵。

    这让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我一定要说服可汗,让他放下干戈,礼崇佛祖,静如和尚在心里暗暗发下誓言。

    高伟送静如和尚来到城门口,守卫城门的齐军士兵缓缓将城门打开一条缝,容得下一人一马通过。

    跟随而来的人这才知道这个和尚是要出城。

    他们不明白城外如此凶险,这个和尚为何要执意出城。

    静如和尚调转马头,面对高伟,缓缓说道:“多谢皇上相送,贫僧去了。”

    高伟带着感情,哽咽的说道:“大师保重。”

    静如和尚也眼眶微微一湿,忍住了,又拔转马头,两腿一夹,驱动马匹出了城门。

    透过城门的缝隙,高伟看到静如和尚越走越远,身影也越来越小,但他在高伟心中的形象却高大起来。

    “关门。”

    段德举可没有那么多多愁善感,他不能容忍防线存在漏洞。

    即使有漏洞,也要尽快堵上。

    士兵们在段德举的命令下,一起发力推着沉重的城门,紧紧关闭上。

    “皇上,您回去休息吧,这里有臣盯着呢。”

    段德举见高伟脸色不太好,以为是皇上为战事忧虑所致。

    高伟收起离愁,说道:“好,这里就拜托段爱卿了。”

    “皇上请放心,臣一定会殚精竭虑,把城守好。”

    高伟挤出笑容道:“朕信得过爱卿。”

    说完,高伟吩咐回刺史府去。

    这街上看热闹的人太多,高伟担心发生个什么踩踏事故,那样会感到心里不安的。

    现在他才觉得,自己这样的人,应该老老实实的待在戒备森严的小院子里面。不然出门了,于人不便,于己不便。

    即使想要出门,那也得微服私访,别让人认出来,否则社会秩序会混乱,那就是罪过了。

    回到刺史府之后,高伟心里始终感觉到不安。

    他知道自己是在担心静如和尚。

    虽然与这个和尚只是相处了片刻功夫,但他身上的那种从容、镇定,还有救人水火的情操,让他身为佩服。

    如果静如和尚会高超的武艺,那么他就是一位大侠。

    高伟现在帮不了静如和尚太多,只能为静如和尚祈祷了。

    当然如果突厥人敢伤害静如和尚,他高伟是要替静如和尚报仇的。


………………………………

第289章 可汗的心思

    静如和尚出了城,往突厥大营而去。

    刚走没多久,就被突厥游骑发现,他们呼啸着围过来,各自拿着弯弓弓箭,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单子大的出奇的僧人。

    自从佗钵可汗信奉了佛教,他们对僧人已经不陌生了。

    僧人都有标志性的服饰和发型,一眼就能认出来。

    一个游骑头目逼上来,询问静如和尚:“你是什么人?”

    静如和尚止住马匹,在马上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贫僧静如,乃是慧琳大师的弟子,现在想求见可汗,烦请禀报一声。”

    游骑头目愣了一下,“你懂得我们突厥话?”

    静如和尚淡然回答道:“贫僧曾经前去突厥看望过我师傅,所以懂得一些。”

    游骑头目顿时对这个懂突厥话的和尚有了好感,说道:“你想见我们大汗?那行,跟我们回营去,我们会禀报大汗,至于见与不见,就要大汗的意思了。”

    “多谢诸位,见与不见,都是佛缘,贫僧无怨无悔。”

    突厥游骑就押送着静如和尚回到突厥大营。

    他们也没有为难静如和尚,没有对他绑手绑脚,只是派人盯着他。

    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来告诉静如和尚,可汗愿意见他。

    静如和尚微微一笑,谢过来人,跟着他往突厥可汗的金帐走去。

    天冷风大,佗钵可汗此刻正在营帐中与手下的贵人们饮酒议事。

    最近他挺烦躁的,气势汹汹的带着五万精锐兵马来到马邑城下,本来以为吓也把齐人吓住了。

    但没有料到的是,齐人根本不甩他,丢下一句硬话:有本事就来攻城。

    他当然大怒,派兵攻城。

    但是突厥人在马上是猛士,骁勇善战,但是跳下马,扛着云梯去冲城,却是被修理得灰溜溜的败了回来。

    死去的可都是他最为倚重的精锐侍卫之士,不是什么小部落的杂鱼,死多少都不会心疼的那种。

    这些是侍卫之士是他震慑众多部落,确保自己威望的利器。

    若是损失过多,别的部落就不会害怕他,那他的草原之主的地位也危险了。

    今天他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继续攻城还是另外想办法,就召来手下的头领们商议一番。

    但这些人的主意五花八门。

    有人建议继续攻城,说以突厥勇士的威猛,持续的给孱弱的齐军压力,齐军迟早崩溃,马邑也能拿得下来。

    但有人不同意这种损兵折将的做法,他建议骑兵分多队行动,越过马邑,去齐军后方骚扰,截断马邑的援军和粮道。

    这种越过马邑不打,南下骚扰的做法,让佗钵可汗有些动心。

    不过也有人说这种办法也有弊端。

    马邑城附近还有万余奚人和齐军的联合骑兵,突厥骑兵若是分兵各处,不管后路,一是兵力分散,若是被这些骑兵一番各个击破,岂不是回草原都不可能了?再就是现在天气寒冷,南部没有牧草,战马吃什么?

    要是带辎重,骑兵又没有了速度,容易被截断后路,进退不得。

    这么一番分析,佗钵可汗也觉得是个极大的隐忧,分兵的话,危险性也倍增。

    所以,一番商议之后,并无定论,众人只好在大帐中闷着头饮酒。

    突然,有侍卫来禀报,一个齐国的和尚前来求见大汗,那个和尚还自称是慧琳大师的弟子。

    佗钵可汗听了,顿时来了兴趣,想见一见这个和尚。

    他之所以信奉佛教,引路人就是慧琳大师,如今这个来的和尚自称是慧琳大师的弟子,想必也佛佛精深,正好可以请益一番。

    想到这里,佗钵可汗就下令:“带那个和尚进来。”

    突厥士兵就把静如和尚带到金帐门口,告诉他:“我们大汗要见你呢,你进去吧。”

    静如和尚抬头看了一眼突厥金帐,这个帐篷非常的高大,里面估计可以容纳上百人,实在是蔚为壮观。

    能不能说服可汗罢兵言和,就要看自己这次能不能说服他了。

    静如和尚整理了一下心情,缓步走进大帐。

    当静如和尚进来的时候,帐篷里面的人都把目光望向他,他们看到这个和尚慈眉善目的,一幅高洁之士的模样,不由都有些好感。

    特别是佗钵可汗,觉得这个和尚的眉目和那些佛像比较像,就笑着问:“你是慧琳大师的弟子?”

    静如和尚上前几步,微微弯腰,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贫僧静如,正是慧琳大师的弟子。当初大师在光华寺,贫僧是大师的弟子。后来大师云游至突厥,在突厥修行,贫僧曾去看望过大师。”

    佗钵可汗惊讶的问:“你去过突厥?进过毗蓝寺?”

    静如和尚回答道:“贫僧去过,见寺庙巍峨,殿宇万千,实乃塞外第一雄寺。”

    “塞外第一雄寺,塞外第一雄寺。”佗钵可汗念叨这句夸赞之语,非常高兴,“说得好,我修筑的寺庙自然会是第一雄寺。”

    静如和尚就顺着说下去,“大汗虔心向佛,自有好报。佛经需常诵,十善业道经云,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佗钵可汗问道:“何谓圆满?”

    静如和尚对曰:“华严经云,诸佛所受用之国土,具足十八种功德事,即:显色圆满、形色圆满、分量圆满、方所圆满、因圆满、果圆满、主圆满、辅翼圆满、眷属圆满、住持圆满、事业圆满、摄益圆满、无畏圆满、住处圆满、路圆满、乘圆满、门圆满、依持圆满等。此皆是周遍圆满、无所欠缺之意也。”

    佗钵可汗听了,也不由沉浸在静如和尚说经的气氛中去了,双手合十道:“多谢大师赐教。请大师坐下,与我谈佛法。”

    静如和尚见以佛法打动了佗钵可汗,让他愿意与自己相谈,就稍稍松了一口气,考虑着什么时候提起罢兵言和的事情比较好。

    他考虑还是以佛经的说法来让佗钵可汗相信,罢兵言和,两国都有好处,才是圆满。


………………………………

第290章 言和

    佗钵可汗让静如和尚坐到他旁边,命人送来吃食,一边吃,一边请教一些佛法的问题。

    静如和尚是大师级的人物,对佗钵可汗的问题是有问必答,而且引经据典,条理详细,让佗钵可汗听了频频点头。

    “大师佛法高妙,愿意常伴我的身旁,让我可以时时请益吗?”

    佗钵可汗越谈越觉得静如和尚如同当年的慧琳大师一样聪慧,想把他留下来。

    静如和尚道:“大汗,我可以抄写经书十卷,留给大汗,大汗日日诵,便可增广因果,修得善缘。”

    佗钵可汗道:“那就多谢大师了。”

    接着,佗钵可汗又说道:“大师,等我拿下这马邑城,就为大师盖一座豪华的寺庙,让大师在此修行,为我突厥祈福,大师可愿意?”

    “大汗,佛经有云,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胜败二俱舍,卧觉寂静乐。以万千性命,为一时之喜乐,实为不智。不若化干戈为玉帛,两边罢战言和,不胜不败,救了万千生灵,才是一件大功德啊。”

    佗钵可汗沉吟了一下,说道:“可是齐国杀我俘虏,虏我王儿,此仇不报,我心中愤怒难消。”

    静如和尚说道:“大汗,一切境皆心造。境不在心之外,是以内心忍受的痛苦折磨便是地狱。境亦不在心之中,所以不是心里想不痛苦便可不痛苦。眼耳鼻舌身意等十八界皆非实有,故而地狱亦非实有。取贪嗔痴三毒相烧、地水火风四大相逼之大苦恼,说之曰地狱。大汗持念于此,所以烦恼丛生。王子齐国愿意放归,大汗不必忧愁。”

    佗钵可汗还是放不下突厥族人被奚人屠杀的仇恨,“不行,我得杀尽奚人,屠了马邑,让齐国皇帝在我面前忏悔,我才能放下,”

    静如和尚道:“大汗不曾闻,涅盘经云,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若以一报还一报,那冤冤相报何时了?受十善戒经云,汝爱自身及爱汝子。云何自杀及教他杀。当知杀生受大恶报。必定当堕极剧苦处阿鼻地狱。杀生之业恒生刀山焰炽地狱。刀轮割截节节支解。作八万四千段。一日一夜六十亿生六十亿死。”

    静如和尚用地狱来恐吓佗钵可汗,让信奉佛教的佗钵可汗心里犹豫起来。

    他对静如和尚说道:“大师暂且去休息一下,明日我再向大师请教。”

    静如见佗钵可汗有些心动,说服有了一点效果,也不急于一时,随侍卫去了一个小帐安顿下来休息。

    等到静如和尚走了,帐内的突厥贵人们议论纷纷。

    “大汗,你可不能听那个和尚瞎说,我们和齐人有血海深仇,怎么能不报呢?”

    “是啊,可汗,我们立刻攻进马邑城,活捉齐人皇帝,屠了马邑,为我们的族人报仇雪恨。”

    佗钵可汗手里拿着酒杯,没有心思饮酒,听了一会儿手下的人的议论,又想了想静如和尚的话,委实难以抉择。

    他相信了杀人有恶报,那么奚人杀人,应该要有恶报才公正啊。

    但若是自己来执行,让奚人齐人得到恶报,那自己也是犯了不杀戒,会不会也有恶报呢?

    佗钵可汗陷入了思维的迷思,越想心里越乱。

    从现实上来讲,马邑城池坚固,城外齐军的军营也易守难攻,他的大军虽然精锐,但奈何不了这样坚固的工事。

    突厥人本来居住在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每一个突厥勇士都十分的宝贵,无谓的消耗在这种攻坚战事上面,很不划算。

    特别是自己的主力若是被消耗了大部分,那么草原上面那些觊觎自己地位的部落一定会趁机落井下石,在背后偷袭自己。

    下面的人继续的嗡嗡的在议论。

    但佗钵可汗对继续打下去已经没有那么充足的信心了。

    他需要一些台阶,拿到一些好处,体面的退兵。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都回去,明日再议。”

    佗钵可汗需要好好的想一想,就挥手让这些人都离开。

    突厥的贵人们纷纷告退。

    不一会儿,偌大的大帐里面就剩下佗钵可汗和数个侍卫了。

    他在仔细的思量着怎么收拾这个残局。

    第二天,佗钵可汗笑容满面的召见了静如和尚。

    “大师,我昨天思虑一天一夜,觉得大师所言甚是有道理。所以,麻烦大师去马邑一趟,告诉齐国皇帝,我愿意与他言和罢兵。”

    静如和尚大喜,自己总算没有失败,能拯救数万马邑百姓和突厥士兵。

    芸芸众人,都是可贵的,能保存下来,是造化。

    “大汗,贫僧愿意去马邑求见齐国皇帝。”

    佗钵可汗笑道:“那就有劳大师了。我已经休书一封,烦请大师呈给齐国皇帝。”

    说着,佗钵可汗拿出一份封好的信,递给静如和尚。

    静如和尚接过信封,放在内衣中藏好,向佗钵可汗辞行:“大汗,贫僧这就去马邑。”

    佗钵可汗道:“让我送大师出营。”

    然后,佗钵可汗就带着人马送静如和尚出了营门,目送他入城才回营。

    静如和尚一入城,就去刺史府求见高伟。

    高伟听说静如和尚完好无损的回来了,十分惊讶,立刻接见了他。

    “皇上,这是突厥可汗让贫僧转呈的信,他说突厥愿意与皇上言和。”

    高伟看了静如和尚手中的信,心里在猜,突厥人愿意言和,这次开出的条件是什么呢?

    突厥王子阿史那庵逻肯定是要求释放的,这个不难,答应便是。

    还有什么条件呢?

    让出马邑,赔钱赔东西,自己是不会答应的。

    猜了一会,高伟让内侍拿过信件,展开了给他看。

    谁知上面仅仅就一句话,就是佗钵可汗答应和高伟商议和平事宜,就看高伟愿不愿意与佗钵可汗谈一谈了。

    高伟看到信上面没有写商议的地点,就问静如和尚:“突厥可汗想和朕谈谈,但信上面没有写地点,这个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

第291章 毗蓝寺

    静如和尚道:“这个突厥可汗不曾对贫僧提过。”

    高伟觉得奇怪,为何要谈了,却不说地点呢。

    让突厥可汗进马邑来谈,他肯定不同意,因为这里是大齐控制的地方。

    让高伟去突厥大营谈,高伟肯定也不会同意,他还不想去当俘虏呢。

    高伟寻思了一下,对静如和尚说道:“大师,不如劳烦你去突厥大营一趟,问一问这事情。若是可以,不如两国先各派数名官员先行商议。”

    静如和尚觉得皇上说得有道理,就回答道:“贫僧愿意去一趟。”

    “好,那多谢大师了。”

    中午,高伟用素斋宴请了静如和尚,下午派奚昆送静如和尚出城去突厥大营。

    突厥人对静如和尚已经很熟悉了,可汗都陪着他进进出出,所以静如和尚很顺利的就来到了可汗的金帐。

    佗钵可汗对静如和尚的去而复来,没有很惊讶,而是很热情的接待了他。

    “大师,此去马邑,齐人皇帝如何回复啊?”

    静如和尚躬身行合十礼,“禀大汗,齐国皇帝答应与大汗商议和谈之事。”

    “哦,他没有别的话吗?”

    静如和尚道:“有。齐国皇帝说,大汗没有说商谈的地点,所以提议能不能先由两国官员先行商谈一番,再与大汗见面。”

    佗钵可汗哈哈笑了几声,“我还以为齐国皇帝年少,没有胆量和我见面呢,看来,他还是有高家的遗风。”

    静如和尚笑笑,没有接话。

    过了一下,佗钵可汗道:“这个要求,我就答应了。大师不必亲自跑来跑去了,我派使者去告知他们。地点就在马邑城北三十里处的凌武山毗蓝寺。”

    静如和尚看到两国言和有望,就夸赞了佗钵可汗一句:“大汗仁心宅厚,乃大福缘。”

    使者往返数趟,事情就敲定了,三日后,马邑城北三十里处凌武山毗蓝寺,双方各派正使一人,使者九人共计十人于寺中商议诸事。

    高伟派北朔州长史赵穆为正使,率领九个文官前去商谈。

    临行前,高伟吩咐赵穆:“爱卿前去,突厥人必定会提出许多无理的条件,你一个都不许答应。唯一可以答应的就是释放突厥俘虏,记住了吗?”

    赵穆拱手道:“皇上吩咐,臣铭记在心,不惜性命,也不辱使命。”

    高伟微笑道:“没那么严重,他们战场拿不到的,也别想在谈判桌上拿到,态度要放好一点,话要说得委婉一些,拒绝要干净利落,别给人误会了你的意思,差不多这样就行了。”

    赵穆受教,躬身答应,高伟就让数十骑兵护送这十个人前去凌武山毗蓝寺商谈。

    王世泽受命护送,他经验丰富,武艺高超,所以被选中。

    他带着三十个骑兵兄弟,将赵穆等十个使者裹在队伍中间,护送他们前去凌武山毗蓝寺。

    三十里路,对于骑兵来说,并不算太远,一个多时辰就可以到达了。

    凌武山是一座不算太高的山峰,但地势很险要,到处奇峰耸立,怪石盘旋。

    毗蓝寺是一座已经有百年历史的古寺,位于凌武山山顶,由于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旧了。

    赵穆等人来到山下,并没有看到突厥人。

    他也不打算在山下等待了,吩咐众人:“我们先上山。”

    众人回答一声,就开始往山上爬行而上。

    开始还可以骑骑马,但后来山路狭窄崎岖,就只能下马,骑着马往前走。

    大家费进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毗蓝寺。

    寺里面只有几个老弱的和尚,栖身在这破庙之中。

    赵穆看了看,让骑兵们收拾一下大殿,把供桌清洗一下,找来一些桌椅板凳,等突厥使团来了,才有地方坐。

    王世泽等事情办好,就来到门外,观察地形。

    这是他的习惯,每到一处,都要观察地形,思考哪里适合设伏,哪里可以作为退路。

    他看到寺庙左侧百余步的地方有一个岩石台子,可以埋伏几个弓箭手,若是待会有变故,这里是一个挺好的射击平台了。

    于是,他派了三个箭术比较高超的骑兵先行上台子埋伏好。

    他再往山路看的时候,就看到了一行四五十人的突厥使团已经快到半山腰的位置了,就赶紧去报告给赵穆。

    赵穆听了,就出来查看,然后站在路口等突厥人上来。

    突厥人使团的正使是一个名叫阿史那忽固的特勤,也是王族成员。

    他们来到寺前,赵穆迎上去,说道:“我是大齐北朔州长史赵穆,是大齐天子钦点的正使。”

    阿史那忽固也傲然用中原话说道:“我是奉命前来商议的阿史那忽固。”

    赵穆听到突厥使者的姓氏,知道他的身份不低,就客气的说:“阿史那忽固先生,请入内奉茶。”

    阿史那忽固就说道:“请。”

    两位正使先走,后面的突厥人也跟着走入毗蓝寺大殿,在供桌前分两边坐下。

    齐国的骑兵奉上用山泉水烧的茶水,然后退到大殿的一角,警惕的戒护着。

    突厥士兵也不敢示弱,在使者后面站成一排,威风凛凛的。

    王世泽已经安排好了埋伏,不惧这些突厥人,自己站在大殿门口附近,随时可以指挥殿内殿外的齐军及时应对突厥人的犯难。

    但王世泽想错了,突厥人这次来谈,是很有诚意的,他们没有想着怎么搞鬼。

    阿史那忽固喝了茶,对赵穆道:“赵长史,我们大汗说了,两国罢兵言和可以,但是齐国需要答应几个条件。”

    赵穆笑笑道:“贵使请说,如果合情合理,我大齐一定答应。”

    阿史那忽固就开始开条件了:“一是立刻释放我突厥被你们齐国扣留的族人,尤其是阿史那庵逻王子。”

    赵穆点点头,“这个可以答应。”

    阿史那忽固接着说道:“二是,你们齐国需要补偿我们一百万钱。”

    虽然这个数额比第一次提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