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大明带只猪-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瑛等告发曹国公李景隆“在家坐受阁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景隆子)多立庄田,蓄童仆成千,意叵测。”
永乐帝再次大怒,李家被籍没,李景隆下狱。后削爵。让李浩然觉得好笑的是,这位曹国公也想学着耿炳文自尽,却在狱中绝食十日不死,也真难为这位大人物了。当年燕军兵临南京时,正是这位曹国公和谷王率先打开金川门降燕,导致九门皆降,建文帝失踪。
其实永乐朝的靖难功臣们都应该好好感谢这位曹国公,最初当永乐帝知道是李景隆的领兵时,就说他有五败,“军纪不明,威令不行,一也;北平严寒,南卒柔脆,不能犯霜冒雪,二也;士无嬴粮,马无宿藁,不量险易而深入,三也;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智勇俱无,四也;刚愎自用,不听忠直,专喜佞谀,部曲离心,五也。”
正是因为这位身份尊贵,身为朱棣表侄的皇亲国戚,因为他的无能与纸上谈兵,导致燕军前后两次击溃百万南兵,让原本只有上万人马的靖难军不断壮大,最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永乐帝最终没有杀李景隆,而是将李家全家迁徒他处,留了下李景隆一命。
因为揭发耿炳文有功,陈瑛从御史升为副都御史。接着又参倒了李景隆,陈瑛被升为都御史。连参两位建文旧党不断高升的他似乎揭发上瘾了,在李景隆全家被籍没的不久,身为都御史陈瑛再次向永乐帝报告,荣国公梅殷“蓄养亡命”,“诅咒”永乐帝,对于陈瑛的这一报告,永乐帝只说了一句:“朕自处之。”
夜了,南京城各门关闭,很多街上除了巡逻的兵丁外,普通百姓都已回家早早休息了。袁珙坐在去道衍府的马车上,正在思考要如何安慰他的这位老朋友,还有就是要如何帮李浩然这个道衍新收的关门弟子安排日后之事。既然道衍决定了收李浩然为弟子,那袁珙当然是全部支持他的老朋友,尽两人之力为大明朝培养一位栋梁虎臣。只是,对于最近朝廷发生的很多大事,袁珙很是担忧。
永乐帝是一个把心思藏得很深的君王,一些事永乐帝不会当场发作,他会忍耐,等待机会,就比如耿炳文与李景隆这个人,永乐帝一直拖到现在才收拾这两位建文余孽。可笑那陈瑛还一直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为朝廷扫除奸佞的功臣,其实他也只不过是永乐帝手上的一枚棋子罢了,因为永乐帝需要借口,也需要一个让建文旧臣恨的人,让建文旧臣不会将矛头全都指向永乐帝。
如今,耿炳文与李景隆都倒台了,那么接下去就是那位痴情的驸马了,宁国公主可以说是在皇室中与永乐帝最亲近的皇室了,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一百五十一章:赌一把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一百五十二章:因果关系
的确是一把锋利的匕首,黑暗中闪着寒光,匕首的柄是银做的,这把匕首价格不菲。可袁珙李虎涵身上穿的衣服却很普通,无论是从脸色还是小手上观察,都不像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当李虎涵擦干净脸上的赃物时,袁珙借着灯笼的光亮看清楚了李虎涵的小脸,阅人无数的他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孩子,长大了一定是一个很漂亮很聪明的女孩,只可惜身上的煞气太重了。
“你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生的?你的出生并没有为你的母亲带来福气,反而给她带来了灾祸,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所以你三岁丧母!三岁丧母后,你虽然衣食无忧,可也孤苦无依,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对你好,你身边的人都对你不好,甚至是你的父亲。一头失去母虎的幼虎,看来一切都是天意,又是一头小老虎,只可惜以你的面相,绝不可成为他人之妻,否则你的丈夫必死以非命!李虎涵,你是否出生于大富大贵之家?!”
又是一头小老虎,一切都在因果循环之中,袁珙认为李虎涵的出现并不是巧合,是上天送给他的礼物,一头孤苦无依,穷途末路的小母虎,一头失去了母虎保护,受尽苦难的小母虎。
听完袁珙说的话,李虎涵双手着地,她在哭泣。以前她一直不相信是自己克死了她的母亲,结果一切都是真的,是她害死了她的母亲,这一切都是命!
可是,现在哭泣又有什么用?!李虎涵很快就擦干净了眼泪,扬起头来回答道:“先生说的一点都没错,我的确是三岁丧母!我的确是出生于大富大贵之家,我的父亲是李景隆!只是可悲的是,我的母亲只是一个花一两银子买来的丫鬟,酒后*****的父亲让娘怀了我,可自从我出生却没有见过我一面,我也只得到了一个姓氏和一个名字,并没有记入李家的族谱内,我只不过是李府的一个下人生的女儿,一个未来的下人。现在李家倒了,没人顾得上我,也没愿意照顾我,我逃了出来。袁珙先生,你次前往道衍大师所走的路城内有很多人知道,我也是偷听到才知道可以在这里碰到袁珙先生的!求先生指条明路。”
李景隆的女儿,还真是有意思。在富贵人家,老来得子并不算什么大事,家里的丫鬟只要主人需要,随时都可以侍寝。酒后*****,老人家也很有冲劲,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袁珙此时突然想到一件事,一件很好玩的事。可在他做出这个决定之前,还要先问一个问题。袁珙问道:“李家被籍没,你恨吗?”
李虎涵很坚定地摇了摇头,回答道:“不恨!因为对那个家,我没有爱。可是,我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非一般人,我比同龄的人都聪明,我不应该就这样在悲惨中度过我的一生。我知道,全天下的人都在笑话我的父亲,那个不认我的父亲,笑话他是大明的‘赵括’,甚至连‘赵括’都不如,因为赵括为了赵国战死在了沙场上,而我的父亲,却成了建文帝的叛徒,背叛了最信任他的建文帝。可是,他是我的父亲,虽然他不认我,可我也要感谢他将我养到这么大,让我衣食无忧,让我有偷偷识字读书的机会!所以,如果我还可以活下去,我只想证明一件事,我李虎涵不是一个只会祸害别人的妖孽,我身上流的李家血脉绝对不是笑话,不是庸才!”
又一个早熟孩子,可与李浩然相比,李虎涵的***很简单,本身也比较单纯。但这个孩子有李浩然所没有的一种气魄,破釜沉舟的气魄。如果袁珙不见李虎涵,李虎涵绝对会死在马车前,她有这个勇气与决心。
“起来吧孩子,如果你真的无家可去,我可以带你去一个地方,带你见一个人。我觉得,你在那个人的身边一定会有证明自己的机会。只是我对你的忠告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永远别人抢你得不到的东西。上车吧。”
袁珙收下了李虎涵,但他可不是要把李虎涵收在身边,学那些喜好幼女的达官显贵们将可爱的小女孩养在身边,他可没这种兴趣,也想多活几年,做这种事会折阳寿的。袁珙有自己的打算,他准备把两头小老虎弄在一起。错了,应该是一头大老虎,身边再跟着两头小老虎。如此一来,等一公一母两头小老虎长大了,在一起了,一定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
李虎涵就这样上了袁珙的马车,不过上车前她有将地上的匕首捡起来,依旧贴身放好。现在的她还不信任任何人,即便是袁珙也是一样。出生李家这个原本的豪门,李虎涵见过和听过太过达官显贵的龌龊事,身上的匕首是她最后的防线,也是李家留给她的唯一一件东西,匕首上刻有李虎涵的名字。
此时的李虎涵正在思考,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一百五十二章:因果关系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一百五十三章:学会微笑
李浩然只能选择等待,他知道他所拜的这个老师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也知道他的这位老师有多坚强。除了要教导自己这个关门弟子外,姚广孝还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学生,一个就是郑和,他的菩萨戒弟子。另外一个就是当朝皇长孙,也是未来的明宣宗朱瞻基!
袁珙到了,李浩然与了空和尚亲自将袁珙迎接入门,对于袁珙身边出现的小女孩,两人都不在意。此时他们两人所关心的是,袁珙这位道衍的知己,是否能够将道衍从房间里劝出来,减少道衍参禅的时间。
袁珙进府后开口第一句就问道:“他还在坐禅吗?”
李浩然默默地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
了空和尚补充道:“师父已经断食两天了!”
听到这样的回答,袁珙也只能无奈叹气道:“和尚还没有想通吗?其实他早就该想通了。站在权力的高峰,怎么可能没有寒意,山越高,风越大,越冷。只是,有些事光靠想是没用的,我去看看和尚。浩然,你拜了和尚为师,我还没送过你什么。她叫李虎涵,从今天开始就是你的贴身丫鬟,你也大了,需要身边有一个照顾你的人,呵呵。”
说完这句,袁珙就把李虎涵留在了李浩然身边,两个小孩都不知道袁珙是什么意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袁珙在了空的陪伴下,直接进了道衍的坐禅的屋子,这个时候也就只有两个人能进道衍和尚的屋子,一个是袁珙,另外一个就是永乐帝。
沉默了一会,李浩然也不多说什么,一伸手拉住李虎涵,两人来到了前厅灯光明亮的地方,李浩然要好好观察一下袁珙送他的这个贴身小丫鬟。在这个时代,丫鬟就是奴仆,可以买卖的货物,送来送去很正常。对大户人家的少爷来说,小时候身边有一个贴身丫鬟伺候着,女人比较细心可以照顾生活。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成为少爷的第一个女人,总比让少爷在外面碰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
但与普通的丫鬟相比,贴身丫鬟其实也还不错。最起码,是从小跟少爷一起长大的人,不需要干什么粗活累活,少爷吃什么,贴身丫鬟也吃什么。长大了,等少爷成婚了,很可能成为少爷的小妾,过上衣食无忧,有人伺候的日子。如果正妻无子的,而贴身丫鬟生下长子的话,那就是母凭子贵了。
只是,李浩然怎么看,都不觉得眼前的这个小丫头是个听话的贴身丫鬟。李虎涵现在给李浩然的感觉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个小丫头随时可能扑过来咬人,她防备着所有人,也包括袁珙。还真是个有趣的小丫头,李浩然笑了笑,看李虎涵一脸冻坏、饿坏的模样,李浩然先让仆人去拿些糕点与热茶来。
这里是道衍的府上,李浩然是道衍的关门弟子,就算是道衍家的管家也要听他的。热茶和糕点很快被送了上来,其实这些都是为道衍和了空准备的,道衍一直没有进食,府上所有的人都在等着。至于了空,这个胖和尚喜欢做好吃的,也吃得多,厨房里有很多他做好的糕点,什么时候想吃了就去拿。
糕点、热茶,都放在了桌上,李浩然也不说什么,只是示意眼前这个充满戒备的小丫头先吃东西。有东西吃了,小丫头也没多说什么,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她也饿坏了。等一杯热茶喝完了,一半的糕点被消灭了,李虎涵这才开口问道:“袁珙先生为什么要把我送给你?!你是什么人?!”
“李浩然!李成应的儿子,也是道衍师父的关门弟子。袁珙先生为什么要把你送给我当贴身丫鬟,我也不明白。可既然他送了,我也就收下了,因为没有拒绝的理由。你很特别,有什么故事吗?!”李浩然肚子也有点饿了,拿起一块糕点一口放进嘴里,了空和尚的手艺没话说。
“李成应?!就是那个不爱功名爱美女的李成应吗?!你是他的儿子,可你怎么会成为道衍大师的关门弟子?!”
李成应这个名字,还有永乐元年闹出的事还真是整个南京城都知道了,李虎涵也知道了。李浩然还有什么可解释的,别人知道就知道好了,他们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的,别人怎么说都没李家没关系。再说了,李家失去的东西,李浩然有自信可以连本带利的拿回来,甚至更多!
“没错,那个爱美人不爱荣华富贵的李成应就是我的父亲,至于我为什么会成为师父的关门弟子,需要解释吗?你还没说你是怎么被袁珙先生收留的!我怎么看,你都不像是那种街上插草卖身的小丫鬟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一百五十三章:学会微笑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一百五十四章:知兵善战
姚广孝终于想通了!袁珙跟他说了什么,王千军与了空都不知道,但有一点这两人都看得出来,那就是他们的师父突然老了许多,但精神却好了很多,似乎把人世间的一切都看透了。
身为太子少师的他送还了永乐帝赏赐他的宫女,剃干净了头上新长出来的头,再次恢复他道衍的法号,甚至搬离了他原本说居住的官邸,搬入了南京城外的寺庙内。白天,他穿上官服该上朝上朝,该做事做事,教导皇孙,同解缙一起纂修《永乐大典》都是他主要忙碌的事情。到了晚上,回到庙中,他再次穿上了僧人的衣服,出了教导王千军读书外,普通的和尚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平心静气,吃斋念佛。
李虎涵的事,道衍跟王千军都知道了。两人对于李虎涵的出身也没太在意,每次讲课时,李虎涵都会待在王千军的身边,道衍有的时候还会亲自回答李虎涵的一些疑问。至于王千军,道衍更多的时间是与王千军进行辩论,既是在教导,也是在互相学习,从王千军口中不时出现的离经叛道之言,仔细思考起来却是十分的有意思。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春去秋来,两个孩子一年之间长大了许多,王千军原本的衣服都不能穿了。时间就这样到了永乐三年的冬季,朝廷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也就生了两件让王千军在意的大事。第一件事跟安南有关;第二件事则跟郑和有关!
安南,秦时为象郡,汉时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唐初为安南都尉府,宋以后历朝都接受册封立安南王。明初洪武年安南陈氏受明朝册封为安南国王。自此双方关系良好,安南仿效朝鲜,向大明朝贡,凡国王继位等大事都要向大明皇帝报告。
可实际上,安南国内的权力都在丞相黎氏手上,陈氏不过是黎氏的傀儡而已。永乐元年,安南国王照例派人朝贺,但在朝贺的文书上,安南国王却不再姓陈,而是姓胡。文书上自称陈氏无后,胡氏国王是陈氏的外甥,被百姓拥立为国王,请求得到大明皇帝的册封。
安南国王无后,由外甥继位,也不算什么大事,只需要派一位官员前往查证,证明现任的安南国王所说属实就行了。永乐帝也是这么办的,礼部的一名官员亲自跑了一趟安南,回朝后证明安南国王所说属实,没有一点问题。既然是这样,永乐帝也就大方地册立胡氏为安南国王。
可在永乐二年,安南国大臣裴伯耆突然出现在大明境内,并说有紧急事情向皇帝禀告,他也被随即送往京城,得到了晋见永乐帝的机会,一个天大的谎言就这样被揭破!裴伯耆告称在建文年间,安南丞相黎氏突然难,杀害了原来的国王及拥护国王的大臣,自后改名为胡一元,并传位给他的儿子胡氏,利用改性的方式来设计欺骗大明皇帝,骗取封号。
裴伯耆在永乐帝前说的是声泪俱下,还写了一封:“臣不自量,敢效申包胥之忠,哀鸣阙下,伏愿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义,荡除奸凶,复立陈氏,臣死且不朽!”
如果一切都如裴伯耆所言,那南安胡氏就犯了极其严重的欺君之罪。胡氏不仅欺骗了整个大明朝,也欺骗了最不容忍其他人欺骗他的永乐帝!可是,永乐帝也不能因为一个叛逃大臣的一家之言自己打自己嘴巴,礼部的官员有去安南亲自核实过,册封的诏书也下了,这事上必须慎重。
永乐帝就这样先把裴伯耆这位从南安叛逃过来的忠臣先安顿下来,不动声色地进行新的调查,永乐帝需要更多的证据。也就在永乐二年八月,另一名人证出现了,这人就是原安南陈氏国王的弟弟的陈天平。这位落难王室,也是陈氏唯一的落网之鱼是先逃到寮国(老挝),因为寮国也是大明的属国,然后由寮国护送到了大明,相应的证明安南国内的确生了胡氏篡国之事。这下,永乐帝全明白了,他不仅被番邦的逆臣欺骗,更被下属的礼部官员欺骗了。
但是,永乐帝此时依旧不动声色,因为他也没见过陈天平,国之大事需要慎重。所以他照例在年底接受南安使臣的朝贡。可在使臣们来到宫殿内,正准备下拜,坐在宝座上的永乐帝突然话:“你们看看这个人,还认识他么?”
此时陈天平应声站了出来,看着安南来的使臣们。
使臣们看清来人后,大惊失色,出于习惯立刻下拜,有的还痛哭流涕。
一旁的裴伯耆也十分气愤,他站出来斥责使臣们明知现任国王是篡权贼子,却为虎作伥,不配为人臣。他的几句话击中了使臣们的要害,安南使臣们惶恐不安,无以应对。
人证物证皆在,永乐帝怎么可能不愤怒!立马将先前派往南安的礼部大臣下狱,罪名就是欺君罔上。接着立刻下诏书,对现任安南国王胡氏进行严厉指责,并表示这件事情如果没有一个让大明满意的答复,大明天子的雷霆之怒不是好玩的!
永乐帝的斥责诏书似乎很见成效,安南现任胡氏国王的答复很快就传到了京城,在答复的书信中,这位国王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表示自己不过是临时占个位置而已,国号纪年都没敢改,现在已经把位置空了出来,诚心诚意等待陈天平回国继承王位。
当然,永乐帝根本就不信这个人篡国的逆臣真会这样做,永乐帝也是靠特殊手段夺取江山的,他当然理解叛乱成功者的想法。只是,对永乐帝来说,依靠篡位夺权的成功者,只需要永乐帝一个人就够了。可是,摆在永乐帝面前的还有一个麻烦,很大的麻烦。
身为马上皇帝的永乐帝,当然是支持裴伯耆借兵复仇的办法,这个办法最简单,也最实在。可偏偏,洪武皇帝在生前规定了众多的不征国,其中就包括了安南!
永乐帝靠靖难起家,标榜的敬天法祖,他总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子,一开口要打的话,下面的大臣也会反对。而且胡氏现在表面上已经认错,如果胡氏真这么听话的话,那事情也就简单多了,也省去了永乐帝不小的麻烦。
在安南这件事上,永乐帝也有征求过道衍的意见,道衍和尚的意见很简单,先把人送过去,然后再静观其变。而王千军更是通过道衍向永乐帝建议,陈平安可以送过去,但要用联络消息为借口把裴伯耆留下,而留下裴伯耆的意义,永乐帝与道衍当然知道。
留下了裴伯耆这个陈氏王朝的忠臣,表面上是用来维持安南与宗主国大明朝之间的感情。可实际上,是为了战争做准备。如果安南的胡氏乱来的话,陈平安又不幸身死,那裴伯耆就是大明的几十万大军向导,在裴伯耆的引导下,大明军队可直接杀入安南腹地,剿灭叛逆!
安南后面要生的事,王千军都清楚,因为他偷看了历史的进程。现在他这只蝴蝶对历史的改变还是极其微小的,反正他还是个孩子,很多事还可以静观其变。至于安南的战事,王千军认为国家养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不打仗的军队就只是一堆花花瓶子,一碰就碎。而且安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千百年来,中华强则向中华称臣,中华弱则变成强盗掠夺土地、人口,杀戮我中华百姓。王千军很期待自己日后有亲手解决安南问题的机会。
为了日后方便,王千军还通过道衍多安排了一手。那就是当陈平安出现时,王千军就让道衍向永乐帝建议,送陈天平两个女人照顾陈天平的生活,反正陈天平来大明的时候也是孑然一身,身边也需要人伺候。在陈天平的身份被确认后,这两名送去伺候陈天平的女人也就越的重要,到陈天平离开南京时,其中一人已经怀有身孕,陈天平更私下保证,只要他能平安回国成为国王,一定迎娶大明女子为王后。
陈天平能不能活着成为安南国王,结果王千军已经知道了。关键是他所留下的血脉,将在日后有大用。只要这条血脉保留下去,总有一天安南再次成为中华皇朝的一个省。至于陈天平这个人的死活,王千军不在意,道衍也不在意,永乐帝更不在意!
安南的事就暂时这样了,不管后面会生什么,大明朝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第二件事才是王千军最在意的,因为他一直所向往的,一直所崇拜的郑和船队,大明的无敌舰队终于是要出海远航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