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大明带只猪-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宋献策被带入洪承畴的大帐里。
洪承畴问道:“如今贼寇已被杀光,宋军师有何打算?”
宋献策慷慨激昂:“自古以来成则王败则寇,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明朝无道,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自天启末年,豪杰并起,大小头领,何止千百。有的即起即灭,有的依附旁人,不能自主。真正能独树一帜,百折不饶,民心所向,群雄归服,推倒明朝的,也只有李王一人而已。所以大顺虽亡,李王却不失其英雄本色。”
“放你妈的狗屁,他是英雄,老子是什么?你们贼寇打来打去,死伤的还不是我大明子民,结果还不是给他人做嫁衣。老子今天问你降是不降?”
“我乃一山人(明朝归隐的文人),早已无意仕途,如果大人能放我一马,老夫将投奔刘子政到五台山,纵情于山水之间,永不入士,大人想杀我,也不会皱一皱眉头。”
“你说刘子政也没用,老子是不会放过贼寇的。”
李自成、宋献策已死,高夫人带着刘方亮5万人马,从商洛山中走出,已到了湖广与四川交界处;素有“渝东门户”之称的巫山地区,派人千方百计打听李自成的下落。
李浩然下令向山东发起进攻,首要目标离山东首府济南最近的聊城,当辽兵100门大炮轰向聊城时,红娘子才感觉到李岩的选择是多么正确,有了这种炮火多少人马也不经打。聊城五千守军在第二轮射击时就举起了白旗。
李浩然让红娘子的1万多人部队守城,留下10门火炮和一部分弹药,继续向山东纵深济南挺进,因近几年山东也遭灾,豪强并起,农民反抗队伍遍及山东各地,沿路不少义军前来投靠,土匪望风而逃。李浩然挑肥拣瘦收拢义军,还是扩大到30万大军。
山东是明朝大迁移的地区之一,当时元朝不治理黄河,泛滥成灾,导致山东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惨景,朱元璋根据这一情况,下令山西一带百姓迁移山东,历经50年的大迁移,使中原一带逐渐繁华,所以山东一些建筑都是明朝时期修建的。
济南府是朱元璋的儿子德王修建的,以珍珠泉为中心大兴土木,王府规模宏大,建筑豪华,楼台水榭,金碧辉煌,石桥曲径,奇花异木,郁郁葱葱。“世称人间福地,天上蓬莱不是过矣。”
如今已是德王第五代朱由枢当王爷,听说辽王驱兵前来,慌忙请来知府李攀龙。
李攀龙明朝文坛“后七子”代表人物之一,诗文并茂,有句著名的话:“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被压制数年,近年才被重新启用。任职期间政绩卓著,为民请命,兴利除弊,做了些即有利于巩固明王朝统治又给老百姓带来一定利益的事情,一时声名大振。并有诗文《白雪楼集》《沧溟集》。
“知府大人,辽王将至,我也不是福王那般吝啬,该出钱出钱,该出粮出粮,你看济南能否守住?”
“不能,辽王打蒙古,灭女真,击败反贼李自成,势已做大,再则辽兵精兵强将,济南2万守军无异于以卵击石。虽然总兵张泽清率五千人马退至济南,仍无济于事。”
“你认为该如何是好?”
“一是以死拒敌,奋力抗争。二为了全城将士、百姓、德王的安危举旗投降。我乃大明朝臣子,守城亦死,投降也绝不苟活。权宜之计是速调山东各地兵马,前来支援,我等能守几日算几日,誓与城池共存亡,但也只有三层胜算。”
“李大人说的好,新主必然不会放过皇室家族,投降也是死不如博一回,如侥幸能挽我大明于危难,李卿家大功一件。”
李知府摇摇头说:“祸福难料?”
李浩然率30万大军来到济南城下,让传信兵把信射进城内,劝说明军投降,保证不杀一兵一卒。李攀龙反射下一封信骂李浩然;忘恩负义,身为大明皇家驸马,受禄皇恩,不思回报,反倒借机谋取大明江山,与盗贼同伍,反贼何异,如能幡然醒悟,停止阀掠,挽大明于危难,必将成为千古名臣。
………………………………
第两百八十九章:虚惊一场
李浩然好笑,命令炮火支援,义军攻城,义军乌合之众多次进攻被打回来。济南城多年修建,又加固几次,城墙高大、坚固,炮弹打上去就是一个小坑,根本无法摧毁城池。还是老办法炮弹打向城门,城门被打的稀巴烂,露出堆满城门口的沙袋。
攻城陷入僵局,熊庭弼说:“王爷、城内坚守如此顽强,必然是等待援军,我们吃掉援军,城里没了指望,自然会投降。”
“城内知府李攀龙是个犟种,德王积累粮食颇多,想让他们投降万难,我们拖一日城内百姓多受一天苦,他们的粮食肯定不会给平民的。”
“王爷能如此想是济南百姓的福分,可有破城之计?”
“不知熊大人有无胆量进城同李攀龙谈谈。”
其实李攀龙也苦不堪言,辽兵炮火造成明军大量伤亡,加上攻城损失,明军队伍越来越少,如果辽兵不停的四面攻城,迟早会露出破绽。总兵张泽清早有投降之意,多次建议被压着,李攀龙知道不会长久,只盼望援军快点到达。
“报大人,城下有个叫熊庭弼的想见大人。”
“哦,他想来送死就让来吧!我就不信他能说出花来,把他从城下吊上来。”
城上放下来一个用绳子绑的箩筐,熊庭弼坐进去,刚一上城墙就被明军士兵五花大绑,押到济南知府衙门。两人同为一朝进士终于又见了面。
“熊大人甘愿前来送死,不得不佩服,身为大明臣子,事不二君的道理不会不知吧!学富五车礼义廉耻不会不懂吧!身受皇恩,不思报国,反助纣为虐毁我大明江山,还敢跟本知府评理乎?”
“你骂完了该松绑了吧。”
李攀龙挥挥手,上来两个衙门皂隶松开了熊庭弼的绳子。他也不客气坐在椅子上说:“上茶,渴死老夫了。”皂隶看着李攀龙,见他点点才端茶上来。
熊庭弼不紧不慢喝口茶:“好茶、想不到如此廉洁的知府大人还有这么好的茶。别急,你骂老夫是叛臣,试问当今皇上是谁?”
“是福王殿下。”
“可是朱家子孙?皇亲国戚?”
“自然是。”
“那我是叛那家的臣,而今还不是朱家的天下,我助谁的虐?”
李攀龙怒道:“你少来诳我,谁不知道福王就是一个傀儡,真正掌权,控制大局的乃是辽王。”
“就算你说的对,可名义上还是朱家的天下,我们出兵可是盖着皇上的大印,你身为大明臣子难道不奉旨吗?”
李攀龙一听气的半天说不出话来,手指着熊庭弼:“你、你。”
“李大人莫气坏了身子,喝茶。我知道你在等援兵到来,先不说他们敢不敢来,就是来了,我们把闯贼50万大军打的四处逃窜,山东有多少兵马大家心知肚明,不过十万兵马而已,明军的战斗力连贼军的都不如,何况跟我30万辽军比?你听见城外的炮火,明军有多少兵马够填的?”
李攀龙当然知道这些,做无谓的抵抗只是尽臣子一片心意,显示自己的名望,忠贞,将来人们说起称赞他是英雄。这也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忠臣们所盼望的事,用生命搭上成名的快车。让熊庭弼一说,天下仍是朱家的,他为谁而死?为谁而忠?这种无名、无份的事他可不愿意干。
“熊大人请教一下,辽王为何不直接当皇帝,却当摄政王?”
“王爷也是被逼无奈,当时贼兵李自成进城,你知道发生什么事吗?竟然纵兵抢劫、强奸妇女把个北京城闹的乌烟瘴气,还有甚者公然关押朝廷六部官员,说什么追缴赃款。王爷不出兵北京城不知闹成什么样子,你难道想让贼寇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当皇帝,取得天下吗?
李攀龙没有正面回答,却说:“辽王为何不立太子为皇帝,却把太子杀了,立福王为皇帝。”
“谁造谣太子被杀,这事有一说一;不光太子没事,皇亲国戚无一人被杀,有君主在,王爷他能杀吗?福王这事比较复杂;一是万历对他有恩,福王救过他一命。二是当年拿了福王的钱,总给点补偿吧。”
“照你这么说辽王还有情有义了?那他为何不维护大明江山,真正让福王立于朝廷之上?”
“唉、我何尝不想大明江山永固,可你看官员腐败,吏治荒废,财政空虚,军备废弛,朝廷之上各家其说,无统一思想,大明朝已经从根上烂掉,加上天灾人祸,百姓负担不了沉重的税收,反贼四起,铁打的江山也支撑不住,改朝换代已成必然。没有辽王,还有李王、张王谁都有可能取而代之。我就不信如果你有条件当皇帝,会让给别人?”
李攀龙想想也是,那个男人不想大权在握,不想后宫佳丽三千。说:“你就别啰嗦了,辽王想怎样?”
“济南唯有投降一途,辽王保证决不滥杀一人,城内依然不变,你还可以做你的知府,不过德王的财产要充公,只能过平民的生活,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两百八十九章:虚惊一场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两百九十章:无法传递
虚惊一场,李浩然担心李自成不死,跑到山东来祸害,山东此时乱成一锅粥,局势难以控制,如果李自成见缝插针给他带很多麻烦。看济南城基本稳定,带着公主、家丁和500名卫队回京城。途中经过聊城,看望红娘子,一路看了几个县衙门,穿着朴素,话语直爽,见到他拘束不安。
李浩然问他们以前是干什么的?知县回答是种田的,聊城一个女官员非要他当知县,他也勉为其难,自己大字不识几个,管着一个县的大小事,不知从何下手。李浩然到聊城衙门,几个下人闲坐着,问办事的官员呢?都说没有,只有红将军一人管。
李浩然坐在衙门大堂上,让他们把红娘子叫来。不一会红娘子带着几个女侍卫进来。
“见过王爷。”
“红将军,你把以前的明朝政府官员怎么样了?”
“报王爷、有劣迹的,欺负百姓的官员全被我杀了,其余的让他们滚回家了。”
李浩然没想到她这么生猛:“为什么?”
“这帮贪官污吏留着干什么?”
“虽然他们贪污、欺压百姓,但也不够杀头的罪,你这算不算滥杀无辜?他们家中父母、老婆、孩子怎么办?你让大字不识的人来管理,帐怎么算,报告怎么写,汇报点事还跑几百公里来?”
“王爷、是不是事搞砸了,我说我不能做文官,你偏要我做。”
李浩然哭笑不得她还有理反过来怪他,说:“你让人通知所有衙门官员回来,文职的事你以后不要管了,让李岩派个官员过来。”李浩然气鼓鼓地离开聊城。
北京城皇宫内,福王每天看着堆满房间的金银,抱着宫女,身体一天天胖起来。太监王安说:“皇上,你难道就想着金银财宝,不想着每天临朝指挥大臣们干这干那?”
“废话、谁不想当真正的帝王,天下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是我的,天下的女人全抓进宫,可摄政王能干吗?”
“办法是想出来的,大印在您手里,能办很多事呢。”王安附在皇上的耳边悄悄说了一会。
“什么?你们想害死我?”皇上的头像拨浪鼓摇个不停。
“皇上、你这也是为了大明几百年的基业,况且待北方稳定,不知何时,摄政王一句话让您退位,还不是落个鸡飞蛋打。”
“曹化淳有把握吗?北京城全是辽东的兵马,皇宫内外有2000千多人把守。”
“他们都在外宫,后宫无人把守,此计大有希望。趁摄政王不在,君主是您皇姑,自然会为你着想。”
王安跟皇上谈完后出宫,趁夜色七拐八拐进了一个胡同,来到一个偏僻的宅子前,轻轻敲了三下门,院门打开,出来一人让进王安,在门口左右看看,才关上院门。
王安进入内室抱拳作揖道:“提督大人。”
此人正是逃跑的东厂提督曹化淳,说道:“公公快请坐,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报大人、福王同意了,太子那边怎么样了?”
“太子被软禁在宫中,多次派人摸进去,发现总有人在暗中监视,不知是那股势力,没有轻举妄动。”
“福王如果知道我们扶持的是太子,反悔怎么办?”
“事情办完,到时他反悔也来不及了,太子是正君名正言顺,我们联系了一批大臣里应外合,可惜的是山东兵马被打败,外援不足,只要大印在手,都是大明子民,谁敢不听。”
第二天皇上拜见君主:“皇姑、姑父何时回来?”
“不知,皇侄有何事?”
“我这个皇帝当的,每天无事可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给你送了十几个宫女,还不能说话吗?”
“跟她们有何话说,时间长了还有些腻味,倒不如男人间聊天,了解些天下大事增添乐事,皇姑从小就心疼我,又管着宫内宫女、太监的事,最近王安找了两个旧朝公公,宫外无事可做,想到宫中谋个差事,陪我聊聊天,请皇姑给个方便。”
“此事倒没什么?身为皇上也需多几个人照顾,不知这两个人是否可靠?”
“都是旧时公公,人也熟悉,颇有口才,绝对可靠。”
“好吧、我就做主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你姑父可不是一般人,你不要做傻事丢了性命。”
“这个自然,小时我就看出姑父不凡,父皇经常夸他。”
李浩然返回了京城,君主为公主安排了寝宫、配了宫女,李浩然自然在君主寝宫休息。
李浩然问君主:“近来宫中可有什么变化?”
君主说:“后宫能有什么变化,除非你再招几个王妃,对了皇上说找两个旧时公公聊天,我同意了。”
“什么样的人?你看过了吗?”
“那倒没有,听皇上说口才不错,只是陪他聊聊天。”
第二天李浩然招来耿直说:“太子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报王爷、监视的人说,有人想进入太子寝宫,不知何故又退了回去。”
&n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两百九十章:无法传递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两百九十一章:守着!
耿直在宫中找了一间空房子,宫女被带来问:“你认识这两个人,对不对?”
宫女低着头说:“我、我不敢说。”
“有王爷给你做主你怕什么?”宫女还是低着头不说话。
耿直看她不说话,知道她想万一王爷死了,谁能保护她,就说:“摄政王委托我办理一切事宜,你只要说出来,我负责把你调出皇上的身边,王爷四大宫随你选,想出宫也可以。”
“他们两个是皇上新招的公公,平时很少见人,有次我奉旨找王公公时,在哪里见到过他们。”
耿直带着侍卫来到皇上寝宫,皇上一个人孤零零坐在龙椅上,当他知道摄政王遇刺再找王安时,早已不见踪迹,玉玺也没了,知道自己成了替罪羊,遣散宫女们等着王爷来抓他。
王安和曹化淳在宅子里焦躁不安,谁也不确定摄政王生死,怎么办?曹化淳问手下:“太子周围的人撤走了吗?”
“报提督大人,这两日好像毫无动静,但总是有陌生人出现。”
“你们做好准备,只要摄政王一死马上行动,救出太子盖上玉玺发出诏书,朝中大臣策应,我们里应外合,天下就是我们的了。”
朝廷上大臣们乱了套,一些人要求见王爷;一些人默默不语;一些人上蹿下跳,谣言四起;说摄政王遇害,天下又要变,将来太子接位,恢复大明朝。
裴文中仍然有条不紊的按计划进行革新,皇亲国戚、土豪劣绅的土地依次划分给没田没地的农户,科举制度还未搞好,推荐上来的官员一一进行考察。除辽东外,大部分地区没有税收,全部是从辽东运银子来填。
每当有人问他摄政王的病情时,他总是说:“生死难料,正在治疗中。”
改革总要付出代价,被没收土地的皇亲国戚、土豪劣绅心有不甘,暗暗把原来的侍卫、家丁、仆人组织起来,买枪买炮,辽军中出现了腐败,偷偷把枪炮卖给商人。
耿直并没把皇上怎么样,依旧在宫中寻欢作乐。公主和红红想见李浩然虽也被挡在外面,夫人亲自劝说他们;王爷现在不便打扰,正在救治当中,让她们不必担心。
最难受的是君主,几次要求见李浩然都被挡了回来,王爷遇刺是皇上新来的两个太监,对她来说晴天霹雳,等于是自己造成李浩然的受伤,气的她,跑到皇上跟前指责;皇上赔罪道:“对不起,是我错了,不该听信阉狗的谗言,要杀要剐随你。”
有什么用?事情已经发生不可挽回,君主每天以泪洗面,担心李浩然死了,成了寡妇,他那些手下不会放过她,打入冷宫了此一生;如果李浩然活过来,会对她怎样?失宠是必然,皇后的美梦成了泡影,越想越伤心。
硕鼠司人员布满京城大街小巷,到处寻找王安的踪迹。李浩然的伤势众说纷纭,只听侍卫说看见王爷胸膛上插着一把刀。
十几天过去了,摄政王的病情依然不明朗,搜查越来越严,多个东厂特务被抓,几个陌生人经常在周围转悠,曹化淳按耐不住担心事情发展下去,暴露计划,决定开始行动。
这天进城的人显的格外的多,好像各路商人商量好了今天都进北京城,站岗的士兵都感到不寻常,我们真倒霉,今天值班怎么这么多人?大臣们似乎商量好了,纷纷攘攘找裴文中,说朝廷不能一日无主,王爷不在,请皇上临朝,裴文中怎么解释大臣也不干,迫于压力请出皇上临朝。
朝廷上大臣见到皇上,纷纷上奏要求停止土地改革、吞噬皇亲国戚和他们的财产,把他们的地还回来,弹劾裴文中;贪污受贿、残害皇室、大臣,独揽大权等十大罪状。明朝期间弹劾谁,都是十几条罪状,连天下第一丞相张居正都被列出十几条,唯恐天下不乱,仿佛又回到明朝的朝廷之上。
皇上看看裴文中想问他怎么办?大堂之上又开不了口,裴文中一言不发立于朝廷之上。没办法皇上说:“朝廷之上一切由摄政王做主,朕盖不过问,朕能做上这个皇位皆因摄政王所赐,各位爱卿有什么话等摄政王出来解决吧。”
散朝后,各位大臣灰溜溜出去。原东厂提督曹化淳听着手下汇报。“大人、各路部分人马已经进入北京城,今天大臣们上朝没有结果。”
曹化淳说:“能有什么结果?福王被我们算计一把,能活着就不错了,我们需要的就是乱,让他们无暇顾及,夜长梦多,今晚行动。”
耿直黄昏时分进了皇宫,来到王妃朱淑贞寝宫,侍卫早已得到指示,耿直进去看见李浩然端坐在椅上悠闲自得。原来因他那一枪使刺客脱手的刀力度不大。虽然刺中胸膛只刺进半寸深,没有伤及要害,休息几天便无事了。为了让更多人跳出来,清除反抗的明朝旧部捣乱分子,同裴文中演了这出戏。
“王爷、今天进来了五千人,还有2万多人在城郊集结,估计今晚他们会有行动。”
“好、该收网了,你们硕鼠司的任务;一是抢回玉玺。二是拿到叛乱者名单。三是抓住曹化淳。你出去让侍卫把九门提督程元叫来。”
程元进来见李浩然没事似的,感到纳闷问道:“王爷、您伤怎么样了?”
“没事,事情重大需要保密,连你也瞒过,别人就更不用说了,希望你能理解。”
“理解、理解只要王爷没事就好;
。”
“今晚东厂曹化淳准备叛乱,你立即召集守城将领开会,各负其责,不能擅离职守,分头出击抓捕叛乱分子,你亲自坐镇指挥,争取一网打尽,另外派五千骑兵悄悄出城,待城里打响后,把城郊明朝贵族组织的2万兵马打散。”
“王爷、守城部队本来就不多,再派出五千人马,恐宫中防备不足,请王爷三思。”
“这帮人都是乌合之众,训练没几天,我军都是精锐部队,武器精良,宫中500人足够了。”
又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枪声从太子的住处开始的。曹化淳领着1千多人悄悄摸到太子的住宅,纷纷从墙头翻进,打开院门,正要冲进大堂时,屋内响起了枪声。夜光下屋内漆黑一片,院内却月光明亮,东厂特务被打的措手不及,死伤一片。
曹化淳命令贵族部队的火枪队上来,冲着屋内放枪,双方展开历史上第一次实力相当的热火器对阵;屋内处于暗处看似占了便宜,但无处躲藏。李浩然发明的鸟铳是一打一大片,东厂方面渐渐占了上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