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关山纪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三章 万年寺内 初见薛楠
不知过了多久,我从震惊之中清醒过来,眼中的圣像不知何时居然又变回了原本应该有的样子。
转过头问沈浪,他却说圣像没有变化一直都是这样。
犹豫了一下,没有把圣像在我眼中居然和我面容一致的事情说出来,或许太过于诡异了吧,诡异到连我自己都不相信,以为出现了幻觉。
“这么大的圣像,怎么看啊!”
沈浪嘟嘟囔囔的绕着圣像边绕边说。
“看看吧,不管有用没用,总不会有人拿这种事恶作剧吧。”
我只能无奈的和沈浪说多看看,可能就会有所发现。
圣像很大,我和沈浪一圈一圈的绕着,试图找到圣像之中隐藏的秘密。
而不管从哪个角度,因为这尊造像的特殊造型,十方普贤好像都在看着我,造像上本有的微笑仿佛变成了对我无情的嘲笑。
天就快亮了,再熬下去工作人员们起来迎接来往的游客,我们很难解释清楚自己的来历,无奈之下我只好和沈浪不甘心的离开,再做打算。
回到酒店,我和沈浪各自无语,房间中都是电视的声音,其实根本没心情看其中的内容,可能只是害怕两个人不说话所带来的尴尬
“老头,你到底什么人?这里到底有多少同伙?”
“这里是一个人。”
“十一个人?”
“不是十一个人,而是一个人。”
“二十一个人?!说,他们都藏哪儿去了!”
“你听错了,不是二十一个人,其实一个人。”
“七十一个人?!你当我傻呀?这七十一个人,这么小的地方,能藏得住吗!”
“傻瓜,你又听错了,这里就是一个人。”
“九十一个人?!”
“二百五,是一个人!”
“二百五十一个人?!”
。。。。。。
电视上正在播放着电视剧,听到这搞笑的对话我却忽然一愣,神秘人给我的消息只是让我去观圣像,却并没有说明是金顶的十方普贤像。
普贤菩萨以峨眉山为道场,满座峨眉山可不是只有一座菩萨像,既然是普贤菩萨像,那随便那一座造像都可以被称为圣像。
或许我就和电视里的人一样,先入为主,以为他让我去的是金顶,而忽略了其他的造像。
重新整理思路,十方普贤金像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
但在这座造像建成之前,公认的第一普贤像应该是万年寺内的白象莲座普贤铜像,好在万年寺也在峨眉,明天我应该去万年寺看看,或许这才是我所要寻找的真相。
待到天光大亮,我拦住要和我一起去的沈浪,告诉他我只是先去看看熟悉一下路线,让他好好睡一觉,晚上再和我一起去,他实在是一晚上又惊又困,想了想就继续进入了梦乡。
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名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贤寺,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
而白象莲座普贤像,为宋太平兴国五年所铸。白象大耳长牙,象鼻垂地,象背佩鞍,彩带辔头。象背安贴金莲花宝座,由四层莲瓣组成,下小上大,莲座上为贴金普贤菩萨像。
菩萨双膝盘坐,头戴双层金冠,四周铸小佛像。普贤像身披袈裟,袒胸,胸前佩有华丽的璎珞,右手执如意,左手置于膝前,手心向上,两眼半闭,嘴角微微内收,端庄优美,比例匀称,做工精细。
绕着铜像一顿观瞧,终于发现这尊雕像在我眼中不对劲的地方,或许这就是神秘人让我来此的原因。
带着兴奋的心回到酒店,等沈浪睡醒,吃东西的时候我告诉他,今晚的目标就是万年寺的造像,他问我发现了什么,我笑而不语,准备等到晚上再告诉他。
等到天黑,我和沈浪带好需要的东西,直奔万年寺而来。
来到铜像所在的无梁砖殿,看着白天被无数人供奉的造像,在夜晚中静静的矗立在那里,好像在等待着我,又似乎有话要对我说。
“川哥,现在该告诉我你发现什么了吧。”
沈浪迫不及待的问我。
“别急,现在我就告诉你。”
我看着他,慢慢的告诉他我到底发现了什么。
铜像,尤其是佛菩萨铜像古已有之,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特征与造型。
而这尊万年寺白象莲座普贤铜像,是铸于北宋兴国五年至大中祥符五年之间,宋代的佛造像按理来说应该是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佛像头顶肉髻,呈螺式发型,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明显。人物形体刻画完美。姿态随意活泼,富有个性。
可这尊造像整体虽然古色古香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但是身材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菩萨肩宽腰细,身资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却是非常鲜明的明代特点。
“你怎么知道这些的?就算知道年代不对又有什么问题么?”
沈浪听完我的一番话还是不明所以,傻憨憨的看着我。
“说你傻你还真傻,既然年代不对那这尊造像一定被人动过手脚,而这么重的铜像不可能会被轻易的掉包,一定是有心人想在这之间隐藏或者传递什么消息。”
“至于我是怎么知道的,还不是家中那些书,从小看的都是什么葬书、蕴宝十卷之类的,这些书里都是关于历朝历代珍贵文物的记载,看久了自然而然对这些就有一定的分辨。”
说完之后,不搭理还是不明所以目瞪口呆的沈浪,围着佛像左右的仔细查看,我坚信在这尊造像里一定有我想要得到的消息。
转了几圈之后,终于发现了一丝端倪。白象四脚踏着莲台,而在莲台与象腿连接之处,用手敲起来似有回音,铜像通体精铜所铸,断不可能出现回音,看来腿部是空心的,只怕内有玄机。
上下打量,佛像右手执如意,小指却仿佛指像象腿之处,还好这次出来准备的充足,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便携梯子,原地固定,让沈浪扶好,深吸一口气,爬上梯子一探究竟。
小指处果然有蹊跷,有一个四四方方的框,框里边分布着不同的黑点与白点,一圈白一圈黑,用手触摸似乎还可以按动,看来这应该就是开启象腿机关的钥匙。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应该是奇门遁甲之局。
奇门遁甲最初创立时,共有四千三百二十局,后改良为一千零八十局,到周朝时姜尚因为行军布阵的需要压缩为七十二局,汉代的张良得黄石公传授后,再次改革,成为现在使用的阴遁九局、阳遁九局,共十八局。
而看这密密麻麻的样子,应该就是最初改良的一千零八十局,奇门遁甲只有一个生门,一千零八十选一,只有选择正确才有可能打开象腿的机关,而选择错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正当疑虑间,看见小指的方向不只是象腿,再往前延伸是跪拜时所用之蒲团,我让沈浪挪开蒲团,蒲团下的地面上居然刻着两句话。
吾有十愿愿世人,吾有十忍忍众生。
既然小指把象腿和这句话指向一起,那他们就应该有一定的关联。
我认真的想了想,竖着数了十排,又向右数了十个数字,往左移动三个数字,然后往上移动四个数字,再往右移动一个数字,最后向下数七个数字,咬了咬牙,按了下去,按完只听见声音不大的一串机关声响,象腿,开了。
左三顶四,右一踩七,如人灵犀,随侯不积。
这是奇门中的一个口诀,是在有基点的情况下一种破局或者寻宝的方法,既然普贤菩萨十愿十忍,我也只好赌一把这个基点就是第十排第十个,看起来我赌对了。
从梯子上下来,和沈浪一起看象腿中到底藏有什么,原来又是一个铜雕。
这尊铜雕形状像鸟,青色,两足一翼,翅膀上用篆体依稀的刻着一些字。沈浪问我这雕的是什么东西,我告诉他这应该是一只毕方铜像。
毕方,火灾的象征。木精,如鸟,青色,赤脚,两足一翼,不食五谷。见则其邑有讹火。为黄帝卫车之神鸟。《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等俱有载。
没时间去想为什么一只传说中的神兽雕像,会莫名出现在普贤菩萨身下白象的腿中,我打开手电,仔细的看毕方翅膀上刻着的内容。
“吾年三四,成祖遣吾西洋之行,而过二十六载,尚未求得文帝之踪迹,余早年确一奇诡之事,然百思不得其解,付诸后世子孙,代代相传,不得交予旁人窥探。”
我看完大惊失色,沈浪却毫无反应,问我这上面写的是什么鬼东西。
我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告诉他,我们可能触及到了历史隐藏的秘密。
成祖,明永乐帝朱棣,文帝,明建文帝朱允炆。
如果我没猜错,留下这句话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
沈浪目瞪口呆的问我。
“这段话是郑和留下来的?!”
“没错,就是郑和所留!”
夜深人静,突然传来的声音让我们两个大吃一惊。
我和沈浪定睛一看,不知何时,无梁砖殿的门口竟然多了一个女子,看样子二十多岁,一身夜行装扮,眉宇之间带着不可磨灭的自信,光芒四射,英气逼人。
毫无疑问,这突然传出来的鼓掌声和说话声就是她所发出来的。
“不愧是韩英的后人,居然这么快就找到了毕方。”
女子面带微笑的看着我,话语间是不加掩饰的赞赏之意。
“你是谁,你怎么会在这里?”
沈浪拿着防身的刀具大着胆子问到。
陌生女子无视沈浪,向我走了过来,拍拍我的肩膀,用清冷却又温暖的语气告诉我。
“认识一下吧,我叫薛楠,以后的路,不是你一个人走了。”
………………………………
第四章 建文下落 永乐秘史
年柱甲申,申金比肩为忌神,申乃五行之金,金为刀剑,为忌神,祖上必有马革裹尸之人,且比肩为忌祖先钱财不聚。
看这个陌生女子的面相,祖辈应该是一员征战沙场的武将,而到她这一代,或许也是从小习武,若是心怀恶意,我和沈浪恐怕应对不了。
陌生女子和我说完之后走向沈浪,像是想要从他手中拿走毕方雕像,到手的东西又哪能让别人拿走,沈浪咬咬牙,拿起手中的刀具开始一通挥舞,一边挥一边像疯子一样的大喊。
“你别过来,离我远点!刀剑无眼,伤了你我可不负责!”
话音未落,听见“咻”“啪”的一声,眼前寒光一闪,沈浪哎呦一声叫了出来,我以为是她对沈浪下了什么毒手,赶紧去到沈浪身边,眼前的画面却让我也吓了一跳。
只见刚才沈浪手中的刀直直的插在墙上,刀身几乎全部没入墙面直至刀柄!
“鞭。。鞭。。鞭。。鞭子!”
沈浪这次真是吓的说不出话来了。
陌生女子顺手拿走毕方雕像,却并没有如我所料的转身离开,手里把玩着雕像,让我和沈浪冷静一下,接下来要和我说重要的事情。
如此身手,我自然无力反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听之任之,随遇而安了。
等到沈浪缓过来,我才从他口中知道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刚才沈浪本意是想吓吓她,忽然发现这名女子不知从什么地方掏出来一条红黑相间的鞭子,鞭子抽打在沈浪握刀的手上,强大的作用力让沈浪手背剧痛握刀不得,只好放手让刀掉落在地上。
就在这时,该女子又一扬手,长鞭带着劲风第二次挥出,击打在刀柄上,雪白的刀具如流星一般直插墙内,惊的沈浪一身的冷汗。
听到这我反而放下了心,陌生女子如此高超的身手,若是害我想必不用如此大费周章,不如静下心,听听她要对我说些什么。
陌生女子,哦,差点忘了,她叫薛楠。
薛楠应该是看出了我眼中的猜疑,停在原地。手里把玩着雕像,对我解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别紧张,是我让你们来的这里,是韩英前辈告诉我,如果有一天你要走这条路就让我给你帮助和你一起,没直接告诉你只不过是我想试试你的本事,看来韩英前辈的后人果然不是一般人,理解力与领悟力还是过关的。”
原来给我发消息的神秘人就是她,不过看她年龄不过二十多岁,又怎么会认识我父亲,就算认识我父亲,我父亲又怎么会让她在某一天与我同行,听完她的话,我的疑虑却不减反增。
“我父与韩英前辈乃是生死之交,韩英前辈失踪的前一天,来到我家和我父亲遣退下人密谈许久,我当时在门外偷听,却只听见‘关山’、‘是时候了’等一些不明所以的词语,没来得及仔细听,就被我父亲发现赶了出去。”
“第二日,两人就一起失踪至今未归,我在父亲的书房发现了一张留给我的信,信上写着他们去追寻自己毕生所探究的梦想,让我等到你开始寻找他们之时和你一起,说只有你才能解开所有的谜题找到他们,还说什么这是千年的宿命。”
薛楠说到自己的身世以及与我父亲的关联,神色间有一丝不作伪的哀伤,可能是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吧。
不管她的身份到底是不是如同她口中所说的一样,我现在也只能选择相信她。
虽然看起来她只是随意的站在那里,我和沈浪却可以感受一种只有小说中才出现的高手气势,简单的站立姿势却仿佛对身边的一切都保持警惕,相信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她都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而经过刚才沈浪的试探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我们的身手自然没办法和她相比,何况我应该也没什么地方值得她劳心劳力的去编造一个故事,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再做打算。
“你留下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雕像又是怎么回事?”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薛楠说这是她对我的考验,那她或许还知道其他的事情。
薛楠却并不回答,只是转过身问我。
“如果我不在,你看见这段话会想到什么?”
我想了一下告诉薛楠,郑和,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人,因为七次下西洋而为世人所知。
根据这段话,郑和三十四岁接受朱棣的派遣开始下西洋之旅,而他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却是去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已经过了二十六年,也就是已经六十岁。
而这二十六年里,他却并没有探寻到任何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消息,却在早年遇到过另外一件奇妙诡异的事情,他在留下这段话同时把事情告诉自己的子孙,让他的子孙代代相传,不可以告诉他人。
“等会,川哥,郑和不是太监么,哪来的子孙?”
沈浪终于摆脱了刚才的恐惧,虽然还是有点害怕薛楠,但是终于敢开口发言,就是等了半天说了这么一个没用的问题,让我不知道是应该夸他还是应该骂他。
“史书记载的没错,郑和确实十二岁就净身成了太监。”
我耐心的给沈浪讲解关于郑和后人的疑问。
“但是你有所不知的是郑和的兄长马文铭,将自己的大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马恩来跟随郑和改姓郑。马恩来之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分别为郑万显和郑庭显。这样,郑和后代代代延续,遍布广泛。”
“那建文帝当年真的没死么?”
沈浪追问道,似乎对于这桩千古秘闻很感兴趣。
“我哪知道到底当年发生了什么。有人说建文帝当年被烧死在乱军之中,还有人说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
我无奈的一笑,几千年的事,又有谁知道真相呢。
“更有人说他跑出了明朝的疆土,准备重整旗鼓夺回皇位。传言郑和七下西洋明面上是为了弘扬国威,而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探寻建文帝的下落,具体如何,也许只有当事人知道了吧,不过这段话倒是和这个传言对上了。”
“其实我也知道一个故事,你想不想听听?”
薛楠听我说到这里忽然开口,接着不等我反应,就自顾自的讲了起来。
成祖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一时不知所措。此时,前朝太监王钺告诉他,太祖临终前有遗物置于奉先殿内,让他在紧要关头时交给建文帝,建文帝听到这个消息如遇救星,命身边的大臣去奉先殿取来。
原来是一个带锁的铁盒子,打开之后发现里面有僧侣的度牒三张,还有袈裟、剃刀,包括白金十锭。里面还有朱元璋的御笔书信,字数不多,就说如果你不想死的话就快逃,去找代王,代王可护你周全。建文帝从鬼门出,其他人要从御沟水门走,到薄暮的时候在神乐观会齐。
建文帝无奈,只好与他的几个近臣就地落发为僧,按照他朱元璋的指示出逃。
代王果然保护了朱允炆,朱允炆也在暗中招兵买马,想要夺回自己的江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个神秘的人。
这个人说自己可以帮助他重回皇位,但是要等到五年以后,他向朱允炆展示了他的能力以及他手下的势力,确实有让天下易主的能力。思考了许久,朱允炆同意了。
可五年过后他忽然发现,这个天下即便是他自己来当皇帝,也不见得比朱棣更合适。
朱棣虽然有野心,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谋权篡位,夺走了本来属于他的江山,但与此同时,朱棣确实有能力把这个天下治理的更好。
朱允炆不想自己弄的天下大乱,毁了朱元璋打下来的江山,就放弃了夺回皇位的念头。
神秘人这时候告诉他,他早就知道朱棣比朱允炆更适合称帝,如果朱允炆选择夺回皇位,神秘人会帮他,但是帮完之后一别两宽再无瓜葛。
可如果朱允炆不想天下动荡放弃称帝,虽然做不了皇上,但是神秘人手中的势力却可以全部交给他。
他告诉朱允炆,这股势力由来已久,早至凤鸣岐山武王伐纣,春秋战国纷乱不休,再到秦始皇天下一统,三国纷扰百年,五胡乱华冉闵灭胡,历史的每一个节点都有这个势力暗中的参与。
这个势力从不对天下过多的插手,只在危难之时让天下重归安静,所行之事只为天下百姓不受战火影响,所以知者甚少,知道的人无不为其拍手叫好,而势力中的每一个人都可称得上个中翘楚,一代人杰。
说到这,薛楠看了我一眼,带有深意的问我。
“你猜猜,这个势力叫什么?”
我和沈浪正听得来劲,不料她忽然问起我,思虑良久,脑海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这个势力的印象,这势力听起来很是神秘,又不被外人所知,我又怎么可能知道这个势力到底叫什么,真是搞不清楚她为什么要问我如此问题。
薛楠看我迷茫的反应微微一笑,继续说了下去。
在天下之主的宝座之下,很少有人能够抵挡的住诱惑,而朱允炆为了不让天下大乱,毅然放弃了夺回皇位,神秘人见状很是欣慰,觉得他是可以把势力进行托付之人,当即对朱允炆进行了交代,包括组织的源头以及所要做的事情,讲完拂袖而去浪迹江湖。
因为该势力是由创始之人于一座高山之上观天下疾苦,不忍苍生遭受涂炭所创,所以该势力以山为名,既是势力名同时也是每一任首领之代号,代代相传,已不知多少年月。
“到现在你还是想不到么?”
说到这里,薛楠顿了下来。
“我怎么知道,别卖关子,你快点说。”
我有点不耐烦的看着她说道。
薛楠看着我,一字一顿的说出了两个字,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如黄钟大吕一般敲击在我的心上。
“关山!”
………………………………
第五章 千年传承 关山非山
关山。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见这个地方了。
我还清楚的记得父亲失踪之后,在书房的桌子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关山,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坚信父亲不是发生了意外,而是自己离开家去寻找一些不曾记录于世的秘闻。
而这么多年,不管是家中的古籍还是后来日渐兴起的网络,我都没有任何收获,似乎根本不曾出现过这个地方,除了父亲失踪时满桌纸张写满的“关山”,这是我第二次真正的接触到这个神秘的地方或者说神秘的组织。
关山一词古已有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中就曾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之语,前蜀朱希济所写《谒金门》词也有:“秋已暮,重叠关山歧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的记载。
而在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