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血八旗-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便是他的倚仗!”看着瞬间产生的一片焦土,曾国藩服气了,果兴阿不需要有多高的水平,有如此军力他大可以任性胡为。
“真狠啊!”一向好勇斗狠的曾国荃这次只是嘀咕了一声。
果兴阿走后,曾国藩全盘接受了朝廷的要求,主动离开南京追剿太平军残部,并且主动将湘军裁撤了五万余人。当然他还干了一件事,那就是集中全力发展工业,学习西方科技,果兴阿给他的震撼太大了。
北京的奕欣和肃顺得到曾国藩乖乖听话的消息,大鼻涕泡都快美出来了。他们不知道忠臣曾国藩的心路历程,还以为这是果兴阿武力威胁的效果,所以对果兴阿的成见略微降低了那么一点点。毕竟还是旗人嘛!朝廷有了危难的时候,果兴阿的胳膊肘还是不会向外拐的。当然如果他们知道了果兴阿联邦制的那个提议,肯定会想立刻掐死这个旗人里的第一大叛徒。
果兴阿则在海面上,用自己的热脸狂贴两个冷屁股,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件事,电视剧里很多地方演的不对。电视剧里和洪秀全一个时代的石达开,并不是一个大胡子的老将,而是一个英俊的年轻后生,不过三十二岁而已。到是一直在荧屏上以英俊小生面目示人的李秀成,实际上是一个四十多岁的马脸大叔。李秀成是后起,但一点也不秀,他足足比石达开大十岁,只是没人家前期混的好而已。
不过他俩有一点到是很一致,就是完全不给果兴阿这个清妖面子,搞得费力不讨好的果兴阿,很有点两面不是人的意思。
………………………………
第四百一十三章 兰芳
石达开和李秀成的到来,让北满州境内横眉冷对果兴阿的大佛,从一个变成了三个。原本不给果兴阿任何好脸色,天天叫嚣要以死明志的只有一个丽妃,这次果兴阿自己花大价钱又搞回来两个。
不过毕竟人才难得,虽然石达开和李秀成的态度都比较恶劣,果兴阿也只能耐着性子忍了。丽妃好歹是冰山美人,态度不好,也不影响观赏性,这俩大老爷们儿就没什么好看的了。所以果兴阿并没有把石达开和李秀成安顿在长春,而是把他们送到了吉林软禁了起来,果兴阿也不是受虐狂,他也不愿意天天有人在眼前骂自己。
安顿好了太平天国的两位王爷,果兴阿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忙,第一件便是欢迎载誉归来的智远。智远在南洋忽悠了几年,给果兴阿弄回了大笔的资金,可谓是劳苦功高。而且智远在扇呼人家捐款的同时,也为果兴阿在南洋打造了良好的外交环境,不仅南洋寄人篱下的华侨都知道国内有了一个果大将军,海外仅存的华人国家兰芳共和国,也对北满州印象极好。
兰芳共和国是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而且实行民主政治比美国的共和体制还早十一年,堪称世界第一。当然除了其国父罗芳伯个人极高的政治天分外,主要原因还是祖国大清太给力。
罗芳伯和最初建立兰芳共和国的这些人,都是大清国的平民百姓,因为在故乡太穷,不得已下了南洋。虽然飘泊海外,但仍然是大清皇帝的子民,祖宗坟墓祠堂,以及亲友家眷,都在国内。他们如果自立为王,对大清皇帝来说,仍然属于反叛,抄家挖坟毁祠堂的事,大清皇帝可是干得出来的,甚至还会派兵出海,进行征伐,所以罗芳伯他们不敢自立为王。事实上,罗芳伯建立兰芳国后,在华人圈里根本不敢称为国,只能称为兰芳公司,或者兰芳大总长,主要就是害怕被人告发,被皇帝陛下刨了祖坟。后来兰芳共和国还曾经遣使回国,觐见皇帝,请求称藩,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清朝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但是大清皇帝根本不予受理,朝廷不愿理睬这些天朝弃民,或者说根本不能容忍一些贱民在海外建个国家。
除了祖国朝廷的威胁,罗芳伯在内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罗芳伯在中国国内,也是一个平民百姓,没有任何特殊的身份。到海外后,因为他才能过人,所以被大家推为首领,带领众多海外华人,谋求共同的利益。后来因为华人势力太大了,人数足有好几万,当地土著居民也归附了好几十万,他们又帮助浡泥王平了叛乱,浡泥王看华人的势力已成,不得已才拱手让位。兰芳国能够建立起来,主要还是华人群体实力很强的缘故。罗芳伯是华人势力的代表,是由华人们推选出来的,除了个人能力之外,在华人圈内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大家能一起推选他,也能够一起废了他。所以罗芳伯敢于向土著居民称王,但不敢在华人面前称王。
两方面的原因叠加在一起,兰芳共和国变成了世界是第一个华人民主共和国。不过因为是草台班子起家,兰芳共和国一直在公司和国家之间摇摆,数任总统都是一边做生意一边当总统,最高权利机构总办厅时常处于没人的状态。总统一边在自家店里做生意一边研究国政,也算是兰芳共和国一景。
兰芳共和国现任总统刘阿生对北满州的印象特别好,一是因为智远忽悠的到位,二则是因为终于有祖国的人肯承认他们了,他们不再是无人认领的弃婴。而且荷兰人对婆罗洲的渗透越来越严重,一直在公司和国家之间摇摆的兰芳共和国,虽然自己也发展了一些工业科技,但是主要还是以矿业为主,根本不是荷兰人的对手。人头税等等权利,全都落入了荷兰人的手里,荷兰人还不满足,时常绑架兰芳共和国高层,或者挑动当地土著与汉人冲突。
刘阿生是靠当汉奸,做荷兰人的走狗,才爬上了兰芳共和国总统的位置,一直是倒向荷兰人的,有些时候甚至不惜出卖兰芳共和国利益。在咸丰四年婆罗洲各华人国家联军与荷兰人开战的时候,刘阿生也是站在荷兰人一边的。不过当刘阿三帮着荷兰人把自己同胞建立的国家都灭亡了之后,唇亡齿寒的感觉就上来了,荷兰人人心不足蛇吞象,刘阿生也想保全自己。这个时候出现的智远,一下子让刘阿生找到了靠山。大清虽然也被英法折腾的够呛,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大清帝国或者只是帝国的一个封疆大吏,肯拉他刘阿生一把,他可就又活了。所以刘阿生热情的接待了智远,而且慷慨的奉献上了兰芳共和国的特产黄金。原本刘阿生因为汉奸当得太过,所以在国内的人望并不好,但是支援祖国这种事,可是把他的形象给拉了回来。兰芳共和国内仅存的数万华人,纷纷慷慨解囊,让刘阿生在智远面前非常的有面子。
智远带回的关于兰芳共和国的消息,给果兴阿提了个很重要的醒,殖民时代还没有结束,世界地图上还有大面积的空地。果兴阿的超级五年计划目前还没有结束,暂时还惹不起老毛子,海军除了保护商船往美国送军火之外,也没啥正经事,不如也出去搞搞殖民。而且有这个亡了一半的兰芳共和国,果兴阿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南洋试试水,英法这样的大家伙,眼下果兴阿还惹不起,荷兰、西班牙一类的小朋友,就可以试试了。搞得赢,果兴阿就可以获得南洋的橡胶、石油等重要的资源,搞不赢,也就是灭一个体制混乱的异域小国而已,果兴阿怎么样都不吃亏。
之后的一个多月,果兴阿和北满州政府、海军全都忙碌了起来,果兴阿开始对着世界地图寻找记忆中的殖民空白点,满洲政府则开始试探英法等,一等列强对北满州南进的态度。海军就简单的多,备战而已。海军陆战队扩编到了两个旅,舰队也进行了大调整。第一快速反应舰队更名为北海舰队,主力战列舰增添到了五艘,但是大量的驱逐舰便调拨到了渤海舰队。渤海舰队战列舰由九艘变成了七艘,但是在巡洋舰和驱逐舰方面有了大量的补充,形成了一支总数达到三十六艘,排水量近十万吨的庞大舰队。主理这次改变的海军司令博敦,只有一个主导思想,那就是在不太惹眼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削弱北方舰队,让边昌狄这个混蛋,以后再也不能在自己面前得瑟。
因为北满州已经公开自治,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所以英法等一等列强均在长春设立了领事馆。而且因为北满州国务卿邹德归,远比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那帮官僚靠谱,长春的各国领事全部与北京的公使平级。当然也有一个另外,那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和邦联政府在长春设立的都是公使馆,而且长春公使的地位要高于北京的公使,联邦公使蒲安臣干脆就是从北京搬来的。所以北满州总理大臣皮润民亲自出面与各国领事、公使商讨南进问题,是非常的方便的。
英国人的态度很好,他们完全赞同北满州加入到殖民俱乐部之中,不过有个前提,有英国人的地方满洲不能去。关系相对亲密的满洲和英国,很快就达成了一致,而且签订了一份友好开拓条约,原则就是互不侵犯,先到先得。法国人没有英国佬那么好说话,他们的态度就是不表态,你们满洲人爱干嘛干嘛,但是惹到我就开战。美国的态度就两极分化了,联邦政府是坚决反对,同时要求北满州立即停止向美国输送军火。邦联政府则坚决支持,不过要求北满州政府加大军火输送的力度,最好能直接派兵参战。两边打的正热闹,也就是口头表示一下而已,任何实际作用都没有,所以北满州政府直接忽略了他们的意见。
到是与北满州关系最差的俄国领事的态度有些奇怪,俄国领事马列维奇非常支持北满州政府南进,就差鼓动北满州政府去和英国人争夺澳大利亚了。看着北满州日新月异的发展,俄国在远东地区压力山大,北满州的铁路已经修到了瑷珲和抚远,伯力甚至是伊尔库斯克却还只通马车,果兴阿若是北上收复故土,俄国人怎么扛得住。所以老毛子迫切希望满洲军南下,最好和英法这样的大国因为殖民地冲突起来,陷在南洋回不来才好。
各国都没有有效的意见,果兴阿的胆子就大了起来。南洋是宝地,而且南洋的华侨可是北满州建设的出资人,果兴阿很有义务让投资人们看看投资的收益。不过出兵之前果兴阿还要干一件事,那就是给军队改名字,果兴阿费了牛劲搞出来的东北军,根本就没有人认。无论是外人还是自己人,都习惯性的称呼果兴阿辖地为满洲,称呼果兴阿的军队为满洲军,果兴阿自己再扛着就没意思了。所以果兴阿决定顺应潮流,正是将拗口的中华清帝国满州东北部地区国防军,更名为中华清帝国满洲国防军,简称满洲军。毕竟东北军都是后世的称呼,张学良时代都还叫奉军,地名这种事,果兴阿是没办法的,不如顺应大家的习惯。
名字也改完了,渤海舰队和运输补给船也都准备完毕,北满洲海军正是踏上了征程,准备去南洋大干一场。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南洋的事与他们想象的完全不同。
………………………………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下南洋
南下的满洲海军由海军总司令博敦亲自坐镇指挥,但是博敦却没有全权,最多算是个干糙活的,南下部队真正的全权公使是文官智远。以文御武才是国家的常态,大军阀果兴阿也不想自己下面又出现一批小军阀。而且按照果兴阿钦定的国家体制,他这个军队总司令也该听政府的,皮润民让他打谁他才能打谁。果兴阿参与政治,命令皮润民,用的也不是他军队总司令的身份,而是他国家元首的身份。
智远这次南下的身份,可不再是募捐大使了,而是北满州政府国务卿首席助理兼南洋事务大臣,拥有外交全权。也只能是他再辛苦一趟,毕竟整个北满州,只有他对南洋最了解。各方山头,哪里是谁的势力范围,也只有智远弄的清楚。
南洋主要的殖民者就是英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那么几个,势力最大的是英国,但是英国的主要势力范围都在亚洲大陆上,海上也就是马来西亚等岛屿而已。满洲和英国正处于蜜月期,满洲需要英国的技术和工业成品,英国则把满洲当作了其机器产品倾销地,而且还是抵御沙俄的桥头堡,双方又早有约定,所以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冲突。而且最关键的是,英属殖民地里生活的华人非常少,没有华人的地方,满洲有心也没有借口下手。
葡萄牙已经衰落,殖民地也被人家抢了个七七八八,而且殖民政策相对宽松,满洲军过去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就好,完全没有起冲突的可能。这次南下真正的敌人主要是荷兰和西班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荷兰。
西班牙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已经彻底衰落,在亚洲也就是谨守菲律宾而已,并没有任何扩张的能力。菲律宾的华人也不少,待遇也很不好,满洲海军一定要去菲律宾给西班牙人一些颜色看看的。但是按照智远的分析,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极低。北满洲政府只是来示示威,要求改善当地华人待遇,又不是来抢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王国绝对没勇气万里迢迢的来找果兴阿拼命。西班牙人欺负华人,只是想多捞点钱,顺带打压一些华人势力而已,并不是虐待华人有瘾。为了这点事,他们可舍不得以倾国之力来到万里之外,找一个怎么看都不好惹的二愣子玩命。
最难搞的还是荷兰,荷兰在南洋的势力范围非常的大,各种岛屿数都数不过来。整个印度尼西亚群岛都是他们的,新几内亚是他们的,东帝汶还是他们的,兰芳共和国所在的婆罗洲也被他们啃的七七八八了,只剩下一个兰芳共和国以公司的名义苟延残喘。而且荷属殖民地里面的华人特别多,可以说南洋华人的一多半都在荷属殖民地里。满洲海军这次南下,第一目标就是把婆罗洲从荷兰嘴里抢出来,狗嘴里夺食的活,弄不好就会被狗咬了,所以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极高。
出发之前,果兴阿和北满州政府就预见到了爆发冲突的可能,皮润民等人还有些迟疑,但是果兴阿却相当坚决,谈不拢就打,坚决不对荷兰人做任何让步。海上马车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算荷兰破船还有三斤钉,果兴阿也不在乎。在亚洲作战,满州军具有绝对的主场优势,起码后方比荷兰近的多。而且荷兰那么小的一个国家,一共才有多少军队,坐拥近四千万人口,两大军工集团的果兴阿,耗也能耗死荷兰人。
荷兰军队,尤其是荷兰海军,曾经是地球上数一数二的强大军队,但是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拿破仑战争后,世界战争史上,已经没有了荷兰的地位,小国寡民的荷兰,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二流列强。自信可以在区域战斗中击败英、法、美、俄等大块头的果兴阿,当然不会把荷兰当盘菜。
智远带队一路南下,先是在上海补充了一次煤,除了代表果兴阿拜望李鸿章外,主要是为了在上海的洋人面前,亮一亮北满州海军的肌肉。当然亮肌肉的时候,超时代的舰炮等高科技武器,都被有意的遮挡了起来,以免北满州过早的失去了武器方面的绝对优势。毕竟武器这玩意儿科技含量虽然高,但很多时候就是个想法的问题,果兴阿可不想他的金手指过早的让英法高人看了去。
上海之后,智远和博敦又前往澳门和香港做了友好访问。这两地方也真的挺友好,虽然也有大量的歧视性政策,但是总体上华人过的还不错。而且他们对于北满州海军的来访,表达了十分的善意,热烈欢迎了智远使团。当然使团和舰队离开之后,葡萄牙人暗骂满洲人找麻烦,英国人则兴高采烈的期望满洲人去南洋与荷兰人打得天翻地覆。毕竟英国也很喜欢南洋的大片岛屿,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方便与荷兰人翻脸,果兴阿去当搅屎棍再合适不过了。如果两败俱伤,英国绅士刚好可以坐收渔人之利,哪怕是果兴阿或者荷兰单方面获胜,英国也能借机弄点油水下来。
智远和博敦没考虑英国人是怎么想的,起码面子上大家还是亲密的朋友,暂时不会起纷争就好。他们离开香港的下一站就是菲律宾,西班牙人派出了全部的七艘军舰出港迎接,在猿声号战列舰几乎把一艘西班牙巡洋舰撞沉之后,渤海舰队终于开进了马尼拉港口。渤海舰队的三十六艘军舰及上百艘补给运兵船,几乎把马尼拉港给塞满了,西班牙的七艘军舰反到被隔在了港外回不来。西班牙血与金的金盾旗完全被淹没了,在港口上放眼望去全部都是北满州的八星捧日旗。
马尼拉附近的华人们奔走相告,大家成群结队,载歌载舞的来到港口,然后看着祖国的雄伟舰队,开始欢呼雀跃。在异乡饱受欺凌的华人,全都热泪盈眶,故乡的亲人来了,他们的背后终于有靠山了。一些明末不愿降清逃亡海外的遗民,更是痛哭流涕,因为八星捧日旗让他们想到了太多太多。
果兴阿设计旗帜的时候,完全是抄袭,他把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两面国旗盖在了一起,然后弄出了自己的旗帜,其中一些具体的含义都是他瞎编的,真正的含义,他根本就不知道。也就是咸丰皇帝生在北方,大臣们也是只见过文字,不知道图样,不然单因为八星捧日旗,果兴阿的势力就会被扼杀在萌芽时期。饱学的曾国荃第一次见八星捧日旗的时候,曾经发出过惊呼,认为果兴阿是挑明了要造反,就是因为八星捧日旗底板的蓝天白日图样,正是明朝旗帜的翻版。
明朝没有正式的国旗,但是因为往来中国的荷兰、西班牙商船都悬挂国旗,明朝有样学样,也搞出了一个非正式的国旗。旗帜由红日、黄月重叠的图案和蓝色的底色组成。蓝底代表青天,象征着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日月重叠即是";明";字,代表大明,位于旗帜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国位于四方之中之意。红色的光芒是太阳的光芒,又象征大明属于火德,亦指大明的朱姓皇族。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大明的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太阳光芒中的四个相同的三角形,也有";三玄四维";的意义。红色光芒中四个尖锐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即";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之意,又表示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大明世代遵守的道德规范。
北满州的八星捧日旗,与真正的明旗比较起来,有些似是而非,这也是果兴阿当初能在咸丰面前糊弄过去的关键。其实在承德的时候,朝廷里的一些翰林,就觉得果兴阿的旗帜很有问题,不过果兴阿一个旗人反清复明,想想就觉得可笑,不然早就有人举报果兴阿意图谋反了。但是此时此刻,这些背井离乡两百年的遗民可顾不得这些了,两百年的光阴和苦楚,让他们见了中国人都能当作亲人,眼前依稀故国的旗帜更是让他们情难自制。
华人们大量聚集,又是欢呼又是痛哭,而且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的,搞得土著们惊疑不定,也让西班牙统治者们非常的难受。为了保证他们统治区的安宁祥和,正在准备应对北满州使团的菲律宾总督费南多,悍然下令出动士兵去驱散这些烦人的家伙。
西班牙和当地土著士兵挥舞着刀枪逼近华人欢迎队伍之后,华人们还没来得及惊慌,费南多就开始惊慌了。因为港内还没停稳的渤海舰队突然开始调动,三艘铁甲战列舰突然带领十余艘驱逐舰和巡洋舰转舵出港,把一直想回岗却回不来的七艘西班牙木制风帆巡洋舰给围了起来,而且非常不友好的把炮口对准了他们。更不友好的是港内的四艘铁甲战列舰和其他军舰,他们直接转舵摆出了一字横阵,非常不客气的把炮口对准了港内的西班牙目标。对比了一下渤海舰队战列舰主炮的口径与马尼拉炮台主炮的口径,费南多就知道自己的胜算不大,而且就算炮台对舰队有优势,他们的火炮也肯定啃不动渤海舰队战列舰的铁甲。
“总督阁下,快看那边!”费南多的卫队长惊恐的指向了港口的远端。
费南多暗叫失算,满洲人不是来找麻烦的,他们就是来打仗的。利用岸上华人欢迎队伍的喧闹以及船队中巨大的运输舰做掩护,两千北满州海军陆战队已经乘小船在港口远端的礁石地带抢滩登陆了,先头数百人的小部队已经建立起了滩头阵地,正在接应后续重装部队登陆。
“总督先生,我国国务卿首席助理兼南洋事务大臣智远先生,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国友好访问的舰队,会遭遇贵方海陆两面的埋伏。您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这是战争行为!请您立即撤回您的军队,不然因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贵方自行承担!”费南多下令军队集结开战之前,一叶扁舟已经把一个北满州的使者送到了他的面前,不过这位年少的使者,非常的愤怒,好像真的是费南多暗算了他们一样。
“我们没有……你们……不能……不要开火……”费南多被问懵了,期期艾艾的一直回答不上来。仅从面上看,的确是西班牙军队从海陆两侧,把渤海舰队堵在了港口里,但是双方的兵力根本就不对称,渤海舰队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打垮任意一个方向的西班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