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血八旗-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也是天公不作美,果兴阿准备了两天才刚刚踏上西行的征程,他的联络飞艇就接到了吉英发来的电文。第三与第五集团军群合力,仅三小时攻克了沙俄东西伯利亚首府伊尔库茨克,马列维奇率领残部快逃向了基廉斯克。接到电文的果兴阿难免有些意兴阑珊,不过托木斯克的哈尔巴拉,却正在扯着嗓子指挥战斗。
………………………………
第四百九十三章 溃逃的满洲骑兵
在果兴阿开战之前,沙俄在远东地区并没有太大的编制,基本都是以营为单位,每营兵力在九百人左右。具体到果兴阿的敌手卡尔萨科夫麾下,共计有二十四个营,八十四个百人队,以及三个炮兵连,当然还有连卡尔萨科夫自己都搞不清楚数量的哥萨克民兵,总兵力约在十五万左右。
俄军在远东的总兵力不少,但是主要都是哥萨克民兵,除了个人勇武之外,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博日图肆意屠杀和满洲军大兵团碾压的基本都是这些人。只有在伊尔库茨克、伯力、海兰泡、庙街等地才有俄军的正规主力,但是他们都面临着绝对优势的满洲军围剿,全都遭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残存的不到二万主力,基本都在庙街,乌迪斯科耶的卡尔萨科夫身边仅有两个团。阿克敦啃庙街,毕云涛攻*迪斯科耶,之所以那么吃力,就是因为这里才是俄军的真正精锐所在。
卡尔萨科夫在开战之前,就向圣彼得堡汇报了果兴阿的意图动兵的情况,所以沙皇政府也派出了援兵。沙俄和平时期的正规军总数为五十万,分别为三十六万步兵,七万骑兵,以及九万炮兵,其中不含数量不确定的哥萨克。除去其在欧洲的主力部队,在东方可调动的兵力大概在十五万左右。不过得了英国人援助和情报的俄国人,可不敢再小瞧满洲军,所以沙皇颁布了动员令,足足凑了十八个各种类的师级单位,以及十余个下级单位,再加上一批哥萨克骑兵,共计二十五万大军,赶往远东来支援卡尔萨科夫。亚历山大二世还是很重视果兴阿这个东方小朋友的,所以他派出了自己的陆军大臣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柳京,亲自统帅来援的二十五万大军,准备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东方的小家伙。
俄军的本来计划在秋季行军,赶在入冬前到达远东,在温暖的阿穆尔河流域过冬之后,开春就去让果兴阿知道知道西方列强的厉害。可惜果兴阿动手比他们早的多,当他们沿着西伯利亚驿道走到托木斯克的时候,哈尔巴拉修筑的半永备工事都差不多了。哈尔巴拉可不是托木斯克的前市长,二十多万人马靠近,他可不会不知道,他留在这就是为了防着俄国人的援兵。
俄军一过纳雷姆,哈尔巴拉就知道冤家上门了,流淌着蒙古人血液的哈尔巴拉可不会乖乖的在托木斯克等着俄军,马上就命令李桥的骑兵旅,前出一百五十里相迎。马匪出身的李桥,素有一阵风的外号,干别的他不成,搞袭扰他可是一顶一的好手。
俄军根本没有得到东西伯利亚腹地失陷的消息,还以为是内线行军,根本没有任何的防备。百里相迎的李桥发现俄军这么给面子,当然不能浪费机会,趁俄军没搞清楚状况,直接就纵马冲锋,突袭了俄军前锋的一个步兵团。米柳京忽然发现自己的前哨,从一个团变成一个营了,也吓了一跳,但是信息迟缓是俄军的通病,他也没搞清楚出了什么事。只能命令部队宿营休息,并向托木斯克派出了通信兵,想问问到底出了什么状况。
前锋的俄军加强了戒备,李桥当然不会去啃硬骨头。不过俄军足足有二十五万大军,动作的统一性可很一般,后方的俄军营地依旧没有什么防备,士兵们还在喝着伏特加,跳着民族舞蹈。李桥带着骑兵旅绕了一个大圈,又跑到了俄军的背后来了一下,这次李桥搞的是劫营。借着夜色的掩护,骑兵旅的士兵们不仅让自己的马刀饱尝鲜血,更是一把火烧了俄军三个师的辎重。
一线参谋长出身,又当了几年陆军大臣的米柳京可具备一切名将的潜质,当即下令俄军全军进入战备状态,严防死守再也不给李桥偷袭的机会。不能大举偷袭的李桥,秉承着果兴阿用尽一切手段让敌人难受的精神,发起了小规模的不断袭扰。打冷枪、甩*,半夜在营区附近大喊大叫等等手段全都施展了出来,虽然没什么实质的战果,也把俄军上下都折腾的够呛。
“附近的蒙古部落肯定叛乱了,他们把我们当作了平叛的军队!”米柳京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官员们一样,都把满洲军当作了蒙古叛乱者,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满洲军会打到这里来。
“看来这次叛乱的规模非常的巨大,叛乱者可能还接受了满洲人提供的武器,托木斯克即便没有受到攻击,其附近的道路也被叛乱者给截断了。”派往托木斯克的通信兵,如肉包子打狗一样一去不回,更让米柳京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不过米柳京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他麾下足足有二十五万训练有素,又刚刚接受了英国援助的先进武器的灰色牲口,平定叛乱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米柳京一口气派出了三个师的哥萨克骑兵,准备先把每天都来打扰他睡觉的蚊子抓起来,然后等进入托木斯克之后,再慢慢研究平叛的问题。
一万多骑兵围上来,李桥就没办法再玩躲猫猫了,很快就被人家给揪了出来。哥萨克骑兵师,每个师约有骑兵六千人左右,配备马匹九千匹左右,另有火炮十门,李桥的骑兵旅兵力和装备都比他们强。果兴阿因为自己脑袋不够使,所以步兵和骑兵采用通用编制,也就是说骑兵和步兵的编制是一样的,马匹也不单独计数。所以步兵旅有七千人,骑兵旅也一样有七千人,该有的火炮和机枪一样也不少,而且还多出来了快两万匹马。如果是单打独斗的话,李桥一个骑兵旅收拾一个哥萨克骑兵师绝对有富余,但是人家有三个师,李桥可不吃这个眼前亏。
两军遭遇之后,李桥开了几炮,然后转身就跑,他可不和这些哥萨克大傻子拼命。哥萨克骑兵可不干了,你干了两炮就想跑,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他们挥舞着马刀就追了上来。骑兵旅乘骑的是改良过的关东马,速度和耐力都比顿河马要好,不过李桥并不急着摆脱敌人,偶尔还会故意放慢马速,像当年的蒙古人一样,回头给哥萨克再来两枪,扩大一下对方的伤亡。
就这样李桥一路跑,哥萨克骑兵一路追,双方高速的跑向了托木斯克。接到敌方骑兵溃逃的消息之后,米柳京很开心,但是他也嗅到了一些诡异的气息,敌人为什么要逃向托木斯克呢!莫非托木斯克已经失守了?
………………………………
第四百九十四章 机枪快炮铁丝网(二更)
沙俄陆军大臣米柳京非常忧心托木斯克和伊尔库茨克方向的局势,他担心大规模的蒙古部族叛乱,动摇了俄军的后方,让满洲军有机可乘。对于追击敌人远去的哥萨克骑兵,米柳京到是没什么不放心的,万余勇武的哥萨克骑兵肯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草原上还没有能够威胁他们的存在。
但是实际情况注定要让米柳京白白浪费脑细胞了,外贝加尔地区已经全部沦陷,哥萨克骑兵更是碰到了天大的麻烦。在开阔的草原上,骑兵的确没什么危险,即便遇到埋伏也可以从容逃走,但是米柳京少想了一种可能,就是哥萨克骑兵会自己往铁板上撞。
哈尔巴拉麾下人手不多,但管的地盘却不小,所以托木斯克防线上的工事并不是特别复杂。哈尔巴拉集中了所有的水泥修筑了一批地堡,剩下的便都是土木架构的战壕和纵深工事,防御的火力还是有限。所以为了弥补防线上的不足,哈尔巴拉在战壕外围搞了大量的防御雷场和铁丝网,以保证自己以机枪和步枪为主的火力点能够发挥威力。
李桥的骑兵旅一边跑一边分散,最后分成了团级单位,兵分三路退入了托木斯克。追来的哥萨克骑兵见托木斯克已经落入敌手,全都大吃一惊,但是想想不断逃跑的懦弱骑兵,他们便信心大增,准备一鼓作气收复托木斯克。哥萨克骑兵在十几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曾经强攻过英军的战壕阵地,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所以哥萨克骑兵的指挥官们并没有对于哈尔巴拉的防线太过重视。
三个哥萨克骑兵师长聚在一起商议了一下,依照李桥的退兵路线,在哈尔巴拉的阵线上找到了几条没有遮蔽物的通路,然后便发动了部队,对着托木斯克防线发起了全面冲锋。在他们眼里,东西伯利亚地区全部都是落后的蒙古部落,他们虽然也很勇武,但是完全不懂任何的科学技术。这种野蛮人的防线,最多也就是能迟缓一下他们进攻的速度,根本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的威胁。
哥萨克人还是太鲁莽了,他没有仔细的观察托木斯克的情况,所以他们没有看到托木斯克城里飘扬的八星捧日旗,也没有想到为什么防线上会刻意的留出一些空隙。所以当骑兵们高举着马刀呼啸着冲入阵地之后,哥萨克人不可避免的走进了死亡的陷阱。这些哥萨克人发现的防线空隙,全部都是密布*的雷区,看不懂标识的人,进去和找死没有任何的区别。而且这里不仅有*,还是各火力点的射界交汇区域,也就是说俄军一旦进入这个区域,便会遭到多个方向的火力封锁,等于是自己走到了火网里。
“轰轰轰……”哥萨克骑兵的冲锋队形较为密集,一进入雷区,便立刻引爆了大量的*。顿河马再怎么优良,也扛不住*的残害,立时便被炸断了马腿。恐怖的预置破片四处横飞,把更多的人马击伤,然后落马的骑兵与惊慌的马匹,触发了更多的*。满洲军一枪未发,俄军已经伤亡惨重。而且他们冲击的速度太快了,前锋遭到了恐怖的杀伤,后队却一时难以停下来,骑兵们只能无奈的自己走向死亡的陷阱当中。
“改变路线,他们在这里埋了大量的*!”损失了大量的士兵之后,哥萨克骑兵终于勒住了他们的战马,师长们马上调整了攻击的方向。
随时转进是传统骑兵经常使用的进攻方法,不过在满洲的学院派研究出来的防御阵地上使用,就完成是一种找死行为了。满洲的军事大学里,可有一大批天天研究奇门遁甲的学院派军官,他们每天除了教育在校学生之外,就是研究如何把中国传统阵法等黑科技与现代军事技术结合起来。所以满洲军修的防御阵地,大部分都融合了许多八卦阵一类的东西进去,全都搞得像迷宫一样,如果没有高人指路,分分钟就会迷失在其中无法脱身。
“哒哒哒……”满洲军可不管俄军是什么情况,俄军一离开雷区,他们就开启了万弹攒射模式。
机枪虽然是克制骑兵的利器,但在具体的战斗中能不能歼灭骑兵,其实还得看双方的密度。如果机枪数量有限,骑兵又能够顶住伤亡硬冲的话,骑兵还是有冲破机枪阵地的可能的。哈尔巴拉的机枪不少,可是他的防御范围有些大,把机枪平摊到阵地里之后,单一位置的密度就没那么大了。而哥萨克骑兵的密度可不小,他们足足有一万多人,他们冲锋的阵形虽然不是墙式冲锋,但是也只是松散了一点点而已,在单一空间里还是非常集中的。已经晕头转向的哥萨克骑兵,想不死拼到底也不行了,他们已经迷失在了满洲的阵地里,击溃敌人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不过还好,哈尔巴拉能依靠的不仅有机枪,还有大量的铁丝网。第一骑兵师的任务是防守托木斯克,所以他们的补给物资中,除了弹药,最大宗的就是铁丝网,果兴阿可是很喜欢鼓捣这种低成本的小玩意儿的。哈尔巴拉的阵地内外,全都密布铁丝网,连满洲军自己通行都很费劲。哥萨克骑兵虽然还没有突入满洲阵地纵深,但是他们进入了铁丝网和*组成的迟滞区,一样被这些铁丝网搞得狼狈不堪。
骑兵遇到了铁丝网,不得不降低了速度,跑得太快的傻帽,全都被铁丝网给缠住了。这些速度缓慢,或者干脆停住不动的骑兵,可比步兵的隐蔽性差了太多。高大的战马,把骑兵们举得高高的,就如同一个个高大的靶子,杀他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三个师长率领一万六千余名骑兵追杀而来,激战两个小时之后,他们带着五千骑兵撤了回去,满洲阵地前留下了大片大片的人马尸体。让还不太适应步兵生活的蒙古骑兵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头,起码他们的信心强了许多。
当然哈尔巴拉可不会这么轻松的放过这些哥萨克,刚刚领跑的李桥,在托木斯克休息了两个小时之后,再次跨上了战马。满洲骑兵对同样驰骋于欧亚大陆的哥萨克骑兵,发起了无情的追击。
………………………………
第四百九十五章 骑射
李桥的骑兵旅在木斯托克休息了两个多小时,麾下的骑兵也把疲劳的坐骑给换成了精气完足的战马,吃饱了饭正是要好好活动活动的时候。在如此状态下去追击苦战了两个多小时,正在溃逃的哥萨克骑兵,自然是没几步便赶了上来。
“张开网,给我兜住他们!”两队人马接近了之后,李桥却不下令冲锋打散敌人,而是命令部队散开,从两翼包抄敌军。
虽然是打顺风仗,但是李桥还是特别的谨慎,蒙古骑兵现在基本是靠着生活中积累的技能在打仗,如果真的硬拼军事素质,肯定不如训练有素的哥萨克骑兵。所以即便占了体力和马力的便宜,李桥轻易也不会纵兵强攻。一旦双方展开近身肉搏,即便打赢了,李桥自身的伤亡也小不了。
蒙古骑兵素来有骑射甲天下的称号,满清政府也是号称以弓马骑射定天下,所以满蒙骑兵对于骑射是非常看重的。在与中原王朝的数次战争中,蒙古人和满洲人,也正是靠着这两项绝技,先后击败了强大的敌人,入主中原。
骑便是指骑术,骑手得在马背上动作自如,上下娴熟异常,无论什么情况也不能从马背上掉下来。蒙古人几百年来一直是过着游牧生活,马匹已经可以说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了,他们酒醉之后都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跳舞,所以骑对于他们来说肯定不是问题。满洲人也需要经常迁徙寻找猎场,虽然骑术比蒙古人差了一点,但也算得上是马背上的健儿。
射以往都是指射箭,蒙古人、满洲人不提百步穿杨,但也有射雕英雄的说法。蒙古人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这里可不止有牧草,也有彪悍的草原狼和各种猛兽。为了生活,蒙古人没事就得兼职当一会猎人,经过常年的锻炼,大家的箭法都不错。当然业余猎手蒙古人,比起白山黑水间的那帮职业猎人还是差了一点。满洲人生活的东北地区,在小冰河期几乎是种什么都不长,他们必须靠着打猎来获取全部的生活所需,所以他们的弓箭异常精准迅猛。射不准就得饿肚子,这种压力可是很可怕的,所以满洲人几乎都是神箭手。
中原地区常年以耕种为生的汉人,就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也很难搞得过这些长城外居住的家伙。毕竟一方是凭借后天学习的战斗技巧作战,另外一边则完全是依靠生活中形成的本能作战。历来汉人都要依靠充足的钱粮和科技性武器,才能压制得住这些生活艰苦的小兄弟。满洲人的衰落,是因为自身生活环境和习惯的改变,蒙古人的衰落则非常的突然。好像一觉醒来,一个叫僧格林沁的人打了一场败仗,曾经无比辉煌的蒙古骑兵就忽然不行了。
并不是说火枪一出现,骑兵就不行了,蒙古骑兵衰落下去的时候,英国的近卫骑兵、印度的锡克骑兵、俄国的哥萨克则依旧还在战场上唱着重头戏,不行的不是骑兵而是战法。蒙古骑兵虽然也能冲锋,但是他们很少像欧洲骑兵一样用肉搏来作战,他们更擅长绕阵而射,用弓箭来解决问题。一则是蒙古马身形矮小,不适合硬碰硬,二来为了配合蒙古马的体力,蒙古人没有装备重甲,马刀见红伤亡必然不小,还是用弓箭的成本低些。但是随着火枪和步兵战术的发展,再以弓箭去绕阵而射,就变成了一种找死行为,僧格林沁在八里桥就找过一次死。即便是换装了枪械的北满州骑兵,也一样不适合搞绕阵而射,集群行动的目标实在是太大,绕着阵地规律运动,简直就是一大群活靶子。
似乎骑兵只剩下了两条出路,要嘛像欧美骑兵一样搞重装冲锋,要嘛就是果兴阿特别重视的骑步兵,上马机动下马作战。北满州骑兵历来走的都是骑步兵的路数,除了赶路和追歼残敌,他们都在按照步兵的套路来。不过主政蒙古的博日图,并不是特别看好这个路数,他想搞出点自己的花样来,而且蒙古人对于步兵战法,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腻歪,他们很不愿意离开马背。攻坚战之类的战场环境,本来就是步兵的天下,骑兵根本不用考虑,但是对于骑兵对战和遭遇战,博日图还是有些想法的。
绕阵而射,肯定是不合时宜了。绕阵而射的前提是双方输出都有限,这样骑兵就可以通过不断的移动减小自己遭受的火力密度,再通过持续的杀伤来歼灭地方有声力量。果兴阿现在把机枪搞得满世界都是,步兵的火力输出有了质的飞跃,再搞绕阵而射,半圈转下来人就死光了。不过现在骑兵也有火枪,火力自身输出有了很大的提升,蒙古人枪法又好,还是可以利用一下的。
博日图想出的办法就是骑射,当然不是冲击敌军固守阵地,而是面对同样移动中的敌军采取骑射攻击,比如敌军骑兵或者行军中的步兵。分散且高速移动、颠簸的战马,可以为蒙古骑兵提供一定的掩护,敌方骑兵和步兵一般情况下打不准,只能拼概率。而蒙古骑兵则可以在运动中击杀敌军,并且持续杀伤敌军,待敌方混乱溃败后,便可挥舞马刀追歼残敌。这个路数也被博日图首创,日本战国末年的伊达政宗就搞过一千骑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让部队兼具骑兵的冲击力和火枪兵的杀伤力,不过伊达政宗小气些,不过是一千人而已,博日图则一搞就是三个师、四个旅。而且伊达政宗时代搞得也是概率,滑膛火绳枪也打不准,但博日图的骑兵就不同了,他们的步枪可以连发,而且蒙古人绝对打得准。
李桥圈住哥萨克骑兵之后,便开始了骑射攻势,彪悍的哥萨克骑兵纷纷中弹落马。俄国人也不傻纷纷举枪还击,但是他们真心没有这些强化训练过的蒙古人打得准,颠簸的战马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准头。而且他们的单发施耐德步枪,在马上装弹实在太麻烦了,满洲人开了七八枪,他们才能回一枪,这个伤亡自然就大了。
“跟他们拼了!”师长们发现蒙古人一再迟缓速度,并把他们逼向草原深处,就知道敌人是想慢慢磨死他们,当即命令部队拔出了马刀。
可惜哥萨克勇武的挑战,并没有获得李桥的回应,蒙古人一直和哥萨克保持距离,绝对不会让哥萨克过于靠近自己。战场仿佛又回到了数百年前,高大且一身重甲的欧洲骑士费劲了力气也无法够到轻装的蒙古骑兵,然后被不断射来的箭矢,活活磨死在了旷野中。
………………………………
第四百九十六章 急报(二更)
米柳京的大队人马把哥萨克骑兵接应下来的时候,三个师的骑兵,仅剩下了一千二百多人,战场上却没有满洲骑兵的尸体。李桥和大队俄军比划了一小下下,便明智的选择了跑路,七千人在后方有依托的情况下,硬钢二十余万大军不是勇武,而是傻缺,李桥才不会做这种事。
“这些蒙古人有非常先进的武器,他们在托木斯克的阵地非常的坚固。”惨败而归的师长们,在汇报敌情方面还是非常的积极。
“他们不是蒙古人,是满洲人,而且是满洲的正规军!”米柳京虽然只是在后方远远的观察,但是他看到了八星捧日旗,他知道那面旗帜代表着什么。
“上帝啊!满洲人占领了托木斯克!到底出了什么事,伊尔库茨克现在又是什么情况?”米柳京很有点无语问苍天的意思。
除了上帝,眼下的确也没有其他人能回答米柳京的问题。远东的地域过于广大了,财政紧张的俄国人,没有在这里架设有线电报网络,现在他们为这个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自从开战以来,因为消息传递缓慢,俄国人是处处受突袭,即便是开战一个多月之后,还有许多地方不知道战争的消息。只因为当初省下一笔钱,俄军现在几乎是蒙着眼睛、堵着耳朵和北满州打了一场大战。
米柳京当了多年的沙俄陆军大臣,他可不是一个心存幻想的人,所以他对一切都做了最坏的打算。但是一个军人对于战局的判断,必须得有实证做支撑,所以无论怎么样,他也得先去托木斯克试试水再说。到底是托木斯克以东全部沦陷,还是满洲人突袭托木斯克切断了俄国人的交通线,米柳京必须试试才能做出判断。当然从内心来说,米柳京还是不相信托木斯克以东全部沦陷了的,毕竟英国人刚刚在这里投送了大批的援助,卡尔萨科夫怎么也该能支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