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血八旗-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将军?”所有人都诧异了。
“茗橙说的对呀!”果兴阿抱起女儿,笑呵呵的走开了。
………………………………
第八百零七章 先兆
中正四年的七夕节,对于北满州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虽然吃饱了没事干的满洲人现在也开始过情人节了,但还没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高度。七夕的重要在于那天是果兴阿的生日,也就是北满州的万寿节,中正四年的七夕正是果兴阿三十五岁大寿。
果兴阿不喜欢因为个人的事靡费国家的财政,所以他的生日很少搞庆典,即便搞也就是行辕内的小圈子活动而已。但是万寿节在东方传统中可是很重要的,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果兴阿很贴心的规定,万寿节全国休假三天。搞一个小长假让大伙儿乐呵乐呵,也算是给自己庆祝生日了。
三十五岁也算半个整寿,一定是要大庆,然后大家都很喜欢的假期就变成五天了。真有上班族去庙宇里祷告,祈祷果兴阿万寿无疆,这样等到果兴阿一百岁生日的时候,大家就能一口气放一个月的假了。当然放假的只有一些生产和行政单位,搞商业的可没有放假这一说。万寿节假期,就相当于果兴阿前世的五一小长假,各地游客流量极大,正是大家做生意的好时候。
“阿玛,吃这个!”大格格茗橙左手一个糖葫芦,右手一块巧克力做的孙悟空,欢快的在长春南湖边疯跑着。嘴里已经塞了好多东西,可是依旧不断的在附近的摊位上张望,寻找着新的美食。
“格格,您慢点!”几个仆人狂追着茗橙,生怕她摔着了,可是密集的人流挡住了他们,总是看得见够不着。
“吴科,把大丫头给我拎回来!人多别走丢了!”果兴阿对于出来微服私访这种事非常的来劲,可是若是把女儿给溜达丢了,他可就更来劲了。
果兴阿微服出游,身边的警卫力量也是一点都不少,吴科足足带了三百近卫出来。看着好像是果兴阿一行人在人流了穿梭,但是根本别想有任何一个外人接近他们。但是为了保证老板的体验,吴科做的很隐蔽,连陪同出游的邹德归都没看出来有这么严密的防护,更何况关心女儿的果兴阿。
“嗻!老爷!”吴科很入戏,果兴阿一行人是富商的打扮,他便专心投入了富商保镖的角色。
“太平、富庶,人间盛景啊!”邹德归和皮润民、陈维念等重臣全都陪同出游,看着南湖景区周边热闹的景象,全都连连感慨。中国人追求的一点都不多,能这样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大家有吃有喝就已经很好了。
“对于一些风景名胜,政府要介入管理,修建一些公用和游乐设施。如今交通便利,人民富足,还都是有心出来转转的,别小看了旅游这一项,只要做的够好,一个假期就能赚回一个月的财政收入!”果兴阿是非常懂旅游经济的,他之前就被坑过很多钱,太知道这里面的暴利了。果兴阿是没闲功夫,不然他都有心在长春建一个迪士尼游乐园了,当然果兴阿其实没去过迪士尼,他也不知道里面该有什么。
“是啊!大规模人口流动,这铁路客票的收入就是很大一块,因为他们兴起的宾馆、商贩、餐饮等配套行业,也又是一大块的税收!”北满州的风景名胜很少,而且邹德归等人也没想过把景点圈起来卖票。
“阿玛,这个好吃!”果兴阿还想在启发大臣们几句,茗橙却已经塞着一嘴的东西跑了回来。
“嗯……哦……好吃……”果兴阿还没看清是什么,茗橙就从怀里一大堆盒子中弄了一个东西出来,直接塞到了果兴阿的嘴里。
“章鱼烧啊?”果兴阿吃出了是什么,这种日本风味,北满州眼下有很多。
“那边都是倭人商贩,足有二十几家!”吴科早派人看过了,日本人尤其是要严查的,这帮家伙真有刺杀果兴阿的可能。
“去吃一顿吧!看看他们生意好不好!”果兴阿抱起茗橙,一行人直奔日式小食屋。
中国摊贩要嘛是推板车,要嘛是担担子,再有就是支一个小棚子出来,都没有日式小食店的木推车看着漂亮,也不如人家的用着方便。这就是差距了,日本人祖辈就是干这个的,而且素来精细,小车自然做的漂亮。而中国人大部分刚刚起步,即便东西好吃,也还不太适应这种流动小吃的搞法。
果兴阿一行人多,没办法在日本人窄小的酒屋里坐,只能买了东西,在附近找块草地铺了席子坐下。这些日本商贩也真是细致,他们不仅提供饮食餐具,连铺地的席子也早就准备好了,而且平整了附近的草地,布置的特别好。
“倭人也不全是缺点嘛!”果兴阿一边吃着手里的铁板烧,一边难得的夸奖了日本人一句。
“唉,吴科,我们坐那边,那边人多些!”吴科想让果兴阿等人在一个绝对安全的区域里,果兴阿则想去人多的地方听贼话,他微服出来就是为了听贼话的。
看了果兴阿挑的地方,皮润民和邹德归都连连撇嘴,这个地方可不太好。果兴阿挑的位置附近,已经有了几伙人,全都在喝酒聊天,这几帮人看制服就知道是学生。学生年轻气盛,热血躁动,几乎是看什么都不满意,满肚子的牢骚,嘴也没个把门的,就没有他们不敢说的话。果兴阿若是听了这些毛头小子胡说八道,再当真了,内阁可少不了一场麻烦。
“来来,几位师兄,我们干杯,恭祝大将军万寿无疆!”果兴阿等人刚一落座,这贼话便传了过来,皮润民和邹德归略微安了安心,这几个小子还上路。
“正岩兄毕业也有月余了,听说您辞了东江几个大企业的邀约,也不准备参加九月的科考,不知是如何打算的呀!”这几个学生还真是务实派的,没有胡说八道,探讨的是自己前途的事,皮润民大大的安心了。
“有劳子淳兄挂怀,小弟其实也没什么打算,只是心有不甘而已。好男儿志在天下,这坐办公室的活,看家严干了半辈子了,小弟实在是提起便觉得厌烦。思量着想去两江一带看看,那边局势混乱,或许能找到些建功立业的机会!”哪位字叫正岩的,说起话来有点老气,好像是不太如意的样子。
“两江?什么地方啊!没听说过,如当真有好机会,我们几人也去闯荡一番!”那边同时几个声音叫嚷了起来。
“两江在关内,上海,南京、广东那边。”正岩解释了一句,不过听得果兴阿等人连连摇头,前边几个很混蛋,这个什么正岩也是个半吊子。
“正岩兄要去清国!”南边几人惊呼了起来。
“清国?”果兴阿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清国”实在是太难听了,比满清鞑虏还难听。
“嗯!家严在清国两江一带有些故交,说是那边如今局势颇为混乱,似可有一番作为!”正岩的老爸不知是干什么的,在北满州能有办公室做,江南也还有朋友,而且交往还不少。
“清国荒蛮蒙昧,当地土著皆野蛮粗鄙,正岩兄何必去那边趟浑水!若有大展宏图之心,不如去南满洲或者东满洲。远是远了些,但是那边正是百业待兴之时,正是好男儿建功业的所在,若能如东安、南平故事,少不了一个恭候万代!”几个学生还真是意气风发,想着都是封王、封侯,可是他们对大清的评价实在是让人咋舌。这帮小王八实在是忘性不错,二十年前他们还全是大清的子民,现在就忙着看不起大清了。
“江南文章锦绣地,就算建不得功业,过去看看也是好的嘛!华夏正宗所在,千古风流文章,游览一番也是不虚此行!”正岩的面子有点挂不住了,他想去的地方被人说的一无是处,他后悔了也得给自己找回点面子。
“吹牛,吹牛,清国人最会吹牛!他们算是什么华夏正宗,咱们这才是华夏正宗呢!老祖宗的东西早就让他们丢光了!他们都不认识字的,还文章锦绣?”大伙儿纷纷对正岩的说法嗤之以鼻。
“听说在清国,只要认字就可以当官,初中学历就能进入阁僚了!”学生们开始胡说八道。
“胡扯,他们哪有什么学历,能活着就不错了!前几天我去会宾楼吃饭,见他们刚雇佣的关内移民,一口气吃了十五张发面饼,直接送医院了。说是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在清国只有皇上和娘娘才能吃上烙饼。”这种损人的见闻,他们的肚子里可有得是。
“清国就是个愚昧蛮荒的地方,官员贪污腐败,人民愚昧野蛮,正岩兄一身学识,这么可以去那样的地方!”几人又说了些关于关内的笑话,大笑着喝了几杯酒,这才把话题又拉了回来,劝说正岩不可取关内给自己找不痛快。
“都是中国人,我相信他们还是能够挽救的,愚昧可以教化,野蛮也可以约束。清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潜力无限,一番苦功终归会有成就的!”正岩还真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而且他也不像同窗们那样蔑视关内。
“中国人,他们也配!一群南蛮子罢了!我们满洲人才是中国人,他们是清国人!”几个年轻人则干脆划清了界线,关内被他们排除在了中国之外,哪怕人家才是正宗。
………………………………
第八百零八章 历史的罪人
私访结束的时候,大格格茗橙乐得像朵花儿一样,直接在果兴阿的怀里睡着了,但是果兴阿的脸色却非常难看。北满州虽然除去了大清国号,但是上仍是大清的自治领,两边仍然是一个国家。可是今时今日,满洲大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已经不再认同大清了,果兴阿绝不接受*。
“学子无知狂言,大将军切勿挂怀!”果兴阿进办公室就摔了一个杯子,皮润民和邹德归只能出言劝解。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一直都是中国人,这点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变的!”果兴阿颓然坐倒在椅子里,他有些无力,这种隔膜是潜移默化的,一旦出现便很难更改,就好像地域歧视一样。
“大将军所言甚是,东满洲和南满洲并入我国土之后,北满州的国号的确有些不合时宜了。新的国号,我等一直都在思量,却一直没有成议,大将军金口玉言却是一针见血!我等回去之后,立即拟定谕旨,正式将国号改为中华帝国!”皮润民根本和果兴阿没在一个频道上,他把果兴阿的气愤理解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上。
“关内的百姓也是中国人啊!我们他妈的是一家人啊!”果兴阿很是无奈,连他的首相都这样,也难怪那些学生们不靠谱。
“大将军,挥军入关还需慎重。清廷军力、国力,近年来都有所提升,且民心未失,顽固不化者着实不少。我军虽强,但攻入关内,怕是也会陷入持久战,非十年之功,断然不能平定关内。”邹德归的见解和皮润民差不多,他也以为果兴阿是在气愤居然有学子想去关内发展,而且把果兴阿一家人的说法,理解成了果兴阿要灭掉大清。
“若是四海清平,大将军定鼎天下确是好事,可是如今的局势还不乐观。我国吞并东满洲和南满洲之后,英国人便又和法国人勾结在了一起,处处和我们为难,一心限制我们的发展。俄国人也在北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东进与我们再决雌雄。我军若是陷在关内无法脱身,一则虚耗国力,二则可能为洋人所乘。”皮润民也不赞同灭清,大清如今比较给面子,姿态也放的很低,北满州在关内予取予求,完全没必要为了个名号去开战。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也只能有一个中国,我不想见到兄弟操戈于一室!我也没说要灭清廷,我们可以作为大清的一部分存在,保证我们是一个国家就好!”果兴阿懒得解释什么,他提出的只有要求。
皮润民和邹德归大体理解果兴阿的意思了,他是不想和大清分家另过,可是两位相国有些无奈。自从奉天事变之后,北满州和大清的关系便降到了冰点,虽然后来双方议和,北满州也移交了舰队和培训的将领,但是关系缓和的十分有限。政府层面关系下降之后,民间的交流也就一日不如一日,除了正常的贸易往来,其他的都淡了许多。随着移民的减少,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更是几乎断绝,两边的口音和语法用词都出现了一些的差异,许多新词老句都听不明白了。关内人视关外人为乱臣贼子,关外人视关内人为域外野人,两边都有些相互仇视的意思了。
眼下果兴阿没法统一天下,又想两边继续像一家人一样过下去,可真的有些难为两位相国了。学生开始看大清不爽,是一个很可怕的信号,这帮高级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可是很大的。学生们下可以随着生活,把这种不爽扩散到整个民间,上可以随着他们的就业,把这种不爽散布到北满州的各行各业。
“那个国号就按泽远先生说的改了吧!”皮润民和邹德归告辞离去,果兴阿却突然在背后又追了一句。
中正四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北满州正式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也把国庆节定在了这一天,同时内阁也搞起了类似民意调查的小游戏。这次涉及全国各行各业的民意调查,主要就是想看看国民们对周边国家的看法,当然也包括中华帝国的宗主国大清。这次调查只是皮润民和邹德归想摸摸底,不成想却引发了帝国各阶层的大讨论,成了全国最热的话题。
调查表中排名第一的是日本,别看果兴阿已经灭了日本,并安排了自己的老婆当天皇,但是法理上日本依旧是一个国家,所以也得问问大家对日本的看法。得到的反馈令果兴阿非常的无奈,大家对日本的印象全都停留在了“很好吃”、“挺好玩”、“艺伎漂亮”、“人很有礼貌”、“很听话”等层面,至于日本武士什么的,根本没人在乎。说白了,不管国际法理是什么情况,中华帝国可没有一个人认为日本是一个国家了,日本不过是一个省而已。四岛上的倭人到是坚持自己是一个国家,不过他们也承认自己只是中华帝国的一部分。天皇都是人家的,他们不是人家的也没办法,而且敢不承认是人家,大军就杀过来了。
排名第二的是朝鲜,这个是天天号称自己是中华第一亲藩的国家,给人的感官却大不如日本。调查表中大量的人认为朝鲜人“野蛮”、“好斗”、“大饼脸”、“无耻”、“好色”,“倾心中华”、“感恩知义”等评价大多来自政府公务人员。中国境内的朝鲜族人,则给出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评价“臭不要脸的穷亲戚”。大多数人都觉得朝鲜每天都在向中国索取,回报的却非常少,每天除了用嘴唬人,从来没什么真东西。
排名第三的俄国,则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也是大讨论的热点国家。所有人都觉得老毛子是无耻强盗,而且是挨了揍也不知悔改的无耻强盗,时刻都有再犯中华的可能,中华帝国周边最危险的国家。大家关于俄国说了很多,但是很少有标签性质的东西,总之老毛子不是好人。而且国民们普遍对《西门停战协定》表示不满,认为东西伯利亚走廊和庙街的俄控北城,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激进的学生们更是喊出了再次对俄开战,彻底把老毛子赶出亚洲的口号,许多人都认同乌拉尔山才该是两国的分界线。
到不是中华帝国的国民眼里没好人,他们也有看得上的,比如说大南边的兰芳共和国,以及大东边的东商共和国,在他们眼里就都不错,而且是非常的好。可惜内阁的这次民意调查,只针对本土周边的国家,南洋和东南满洲并不在调查范围内。不然调查表会非常的长,因为加拿大、哥伦比亚、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的一大堆小朋友都会出现,那可就没完没了了,内阁可不想搞全世界国家的民意大调查。
名单的最后一个,便是中华帝国的宗主国大清,国民们对*的观感可就不太统一了。上了些岁数,成年之后移居关外的人,还记得关内是自己的老家,承认大清也是自己的祖国。这些老一辈人,总想着果兴阿有朝一日挥军入关,中华帝国一统江山,好让亲人们再次团聚。即便没有战事,他们也想着能回去看看,希望两边的关系能够再亲密一些。
关外长起来的孩子们,可是完全不认父辈的想法。在他们眼里,大清就是腐朽堕落的象征,除了有些文物古迹,几乎就是一无是处。这些小兔崽子虽然也有挥军入关的想法,但却和老辈的亲人团聚完全不是一个心思,他们要“踏破清国四百州,横扫贱民如寇仇”,比他妈的日本鬼子都狠。他们讨厌的可不是大清朝廷,而是包括大清臣民在内的大清的一切。在他们眼里,大清的子民都是愚昧的野人,大清朝廷就是中华帝国的负担。更是有人组织闹事,在民意调查表里请愿,要求政府停止对关内的经济、军事援助,以免浪费中华帝国宝贵的财政资源。
“我他妈的就是历史的罪人啊!”看着内阁统计出来的结果,果兴阿直接给了自己以嘴巴。这次他的麻烦可大了,帝国的青少年们对大清太过敌视了,这种隔阂很难消除,即便将来国家彻底完成了统一,关内人和关外人之间也会有极深的隔阂。
“交流不足,民意狭隘,些许隔阂总是难免的,只要政府善加引导,民间积极交流,一切都会好的!”皮润民和邹德归也有些难受,他们也不想百年之后,自己的乡里提起自己,都拿自己当外国人看。
“长春大学、奉天经济大学、大连财经学院那边,不是有些关内来的留学生吗?他们怎么样?”果兴阿从来没说过大清如何,他提起那边的时候总是说关内。
“也受本土同学们排挤,过得不算太如意,好在政府有观照,总算还会念着咱们的好!”皮润民也是受够了,这帮学生总欺负有辫子的同学,辫子兄们个个气的鼓鼓的。要不是政府特意扶持,这些培养出来的人才,非但不会成为中华帝国的助力,还会因为在学校受气,成为将来中华帝国的敌人。
“多扶持他们一些,让他们融入集体,成为我们的人!同时江南贸易区也要抓紧进度,民间的交流不能再停滞了,我们也要和朝廷搞好关系,不能再这么僵持下去了。再闹下去,血就比水淡了!”果兴阿咬了半天牙,却也只想出了一些笨办法。
………………………………
第八百零九章 官僚集团的恐怖
中正元年开始,北满州便依据和朝廷签订的合约,从上海沿江而上直至武汉,成了十余个贸易区,合称江南贸易区。这个贸易区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北满州采购江南原料物资,同时在内陆投资建厂,兴建工业设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江南民风。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江南贸易区却一直半死不活,不但没有促进两边民间交流,还极大的加深了两边的矛盾。
曾经的蒙东开拓者徐有福,是如今为数不多,全部家业都在江南贸易区的中华帝国商人,也是双边民间仇恨的积极传播者。曾经的徐有福在蒙东有着不小的家业,地面和人头都很熟,算不上富豪,也是北满州地面上的小款爷。可是如今他已经开始喝粥了,不但欠着银行的贷款,私人的债务也不少,若不是乌力吉等蒙古老朋友时常接济他,又从来不要他还钱,徐有福早就跳了长江了。
中正元年贸易区开始兴办的时候,徐有福认为自己的时运又来了,他可以像当初开进蒙东一样,再去江南开拓一份产业。把自己在蒙东和吉林的产业都变卖了之后,徐有福带着大笔的资金下了江南。小时候徐有福就听老辈说过,湖广数天下足,江南富庶甲天下,所以他一直认为江南是一片黄金遍地的沃土。
徐有福刚到江南的时候,也的确不错,这边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的确是一个殖产兴业的好地方。徐有福不敢太过深入,便在宁波置办了铺面,开起了自己的买卖。他是干杂货起家的,所以一进江南他还是以杂货为主。辽南的海产、水果罐头,长春的膨化零食、吉林的火柴、煤油灯、海城的炉子、工具,长春的方便面、胶鞋,各类满洲货销路属实是不错。
卖杂货赚了钱的徐有福,开始在宁波买房置地,他要重建那个他熟悉的蒙东小镇,把镇子里的旅馆、快餐店都搬过来。一年时间,徐有福就成了宁波的头面人物,人送外号徐通街,因为他整整买下了一条大街。徐有福志得意满,想让宁波的乡亲们见识见识,什么叫满洲工业文明。他从本土找来了工程队,挽起袖子便开始在宁波破土动工,准备盖起宁波第一座五层高楼,然后他就倒了霉了。
“你这大兴土木太过了!徐老板,财不露白,这么浅显的道理你都不懂吗?”宁波府衙的班头带着一大帮人在徐有福的餐馆里白吃了一顿之后,一边剔牙一边斜着眼睛说话。
“范头,我这哪是露富啊!就是盖个小楼,装点个门面,将来大伙儿打尖住店也方便不是!”徐有福陪着笑脸,他也是没办法,这个地方不是蒙东,没有满洲的警察罩着他。
贸易区的条约签的有些小问题,满洲商人只是有进入沿江地域采买经商的权利,并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