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索性就封锁吧,控制住不发生大事就可以了,现在鬼子的主力部队都渡江北上了,留下些守备部队,就和当地伪军一起,拉起来封锁线。

    宝华山那么多人,每天的开支用度都不少,被鬼子一封锁,自然是紧张起来,虽然齐永青的情报部队能穿过封锁线,带来一些急需的药品和少量弹药。

    但要是和以前那样大批量的运进运出,是很难了,这次江北中队的战利品,也是绕过宝华山,直接送至汤山打铁侬那边去的。

    因此,牛牯来到江北,虽然江北广阔地形多变,淮河流域百姓生活困苦,对日军也是恨之入骨,有这样的基础,好发展。

    但是毕竟还是在敌后的敌占区里发展,一旦和宝华山大队一样出名了,被鬼子盯上了,也不好混。

    所以,牛牯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伪装自己的部队,拿上一套正规军部队的衣服,有时候出去打鬼子时候,可以穿着,迷惑一下鬼子也好,反正就是不能让自己太出名。

    正好这次31军经过几次大战,需要补充休整以及援助,第五战区就把老牌东北军于学中将军的51军给调了过来,一起防守徐州南线的淮河流域。

    51军算是资格很好的中国军队了,前身为清末的新军部队,军长于学中将军,原来是袁世凯手下吴佩孚的战将。

    南方革命军北伐,打得吴佩孚下野,这支部队就随东北军少帅进入北平天津,于将军还担任过平津卫戍司令。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一度不受军政部待见,软禁张少帅,拆散了一批东北军的部队,甚至是解散了一些,连番号都没了,或是给别人了,比如给了八路军115、120、129师的番号。

    但是到了现在全面抗战的爆发,用人之际,就不能太刻薄了,军政部对东北军和其他部队一样,尽力满足大家的要求。

    所以,在忠救军总队的要求下,第51军慷慨地拿出一个营的军服,给到牛牯他们的江北中队。

    这可把老单高兴坏了,老单本身就是东北军112师的,现在在忠救军里,心里头还是念念不忘自己家乡的老部队。

    现在虽然不是其中的一员了,但穿上了有东北军番号的衣服,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曾经激昂的部队里去了,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的时光里去了。

    不单单是老单,江北中队里还有三四个老兵,原先也都是东北军的,在南京被打散了,如今披上熟悉的军服,甚至是躲到了厕所去偷偷流泪。

    曾经带着满怀的屈辱和冤枉,

    带着满身的伤痕和征尘,

    苟活于世间,

    现在穿上这一身属于自己的荣光,

    不禁是汹涌澎湃,

    曾经冰冷的血,也因此热了起来。

    ……

    最近,齐永青江北这边的线人组织探到,日军在滁州一带的仓库集散地,大量的准备作战物资,除了正常的枪炮弹药外,还有大量的橡皮船、包铁皮的小汽艇等。

    看来日军要开始攻打明光河的西岸过去了,牛牯和老单分析,也同时把这个情报上报到忠救军总队,总队的情报组织,也把情报给到了31军、51军及第五战区。

    现在的态势是, 31军守在定远池河镇到明光城这一段明光河的西面,51军调守明光城北面,淮河南岸。

    明光河,由南向北走向,从定远县内,流经二龙、藕塘、池河,一直到明光,注入明光北面的女山湖。

    女山湖的水流入淮河,进入洪泽湖,又经过金湖,到高邮湖,最后经过扬州,进入扬中地段的长江。

    现在日军摆明了要进攻淮河,朝徐州推进,但打淮河之前,必须把明光河西岸的31军给打走,扫除侧背之忧,同时攻打守卫淮河南岸的51军。

    对于这些大部队的动作,贪财佬牛牯和老单好像都不是很在乎,他们关注的倒是怎么在鬼子那里搞一把物资来。

    说是不在乎是假的,不然牛牯不会一再叫齐永青密切关注滁州一带日军的动静,只是除了向上提供情报外,他们这样的小股部队,好像也没有什么办法去阻止日军大部队的行动。

    所以,只能退而求次了,既要打击到日军,又能赚到里头油水啥的,这个似乎成了全国游击队的作战宗旨了。

    对,就是在敌后打击鬼子的辎重部队,专捡软柿子捏,顺便还有柿子吃,一举多得。

    不过,虽说鬼子不重视辎重部队,但人家的装备也是杠杠的,对付一般的中国军队的进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试想,人家鬼子的辎重部队也是人,是个人,谁不注意自己的安危,而辎重部队对于作战物资及装备,则是近水楼台先补充。

    有什么好的装备,虽然不能全部留着自己用,但对付一些中国游击队伍,还是绰绰有余的。

    比如从南京北岸浦口到滁州,这一段路上,就是13师团运输联队的卡车大队在负责辎重的运输,人家不但是清一色的汽车大卡,还有随行的保卫部队。

    保卫部队配备了少量的步兵炮和迫击炮,还有一个机关枪中队,反正都是大卡车,这么点重火力直接放在车上拉着,感觉就像一个流动的重火力部队。

    步炮搭配迫击炮及轻重机枪,而且还是快速机动的,简直是步兵的克星和噩梦了,这样的保卫力量,就算是31军主力部队来袭击,也不一定能一下子打得下来。

    更何况以牛牯他们这么点兵力和火力,都不够人家塞牙缝了。所以,牛牯就算是做梦,也不会梦到去打鬼子辎重联队的注意。


………………………………

483。 打上运输队的注意

    大的辎重队不行,那就搞小的吧,小的也不好搞,就算是日军运输大队里的骡马小队,也配备了轻重机枪,有的甚至还变态地装备了迫击炮。

    想想就可以理解了,主力部队打仗时候,任何一方都是非常重视后勤的保障,后勤不能保障到位,没打两下子,弹药供应不上,粮食供应不上,那这个仗还能打吗。

    所以,后勤很重要,同样补给线也很重要,辛苦筹备来的粮弹,轻易被人给截了,岂不是白搞一番了。

    所以,说起来,啥事都不容易,一环扣一环,没有一环是简单好对付的。

    不过,啥事都有困难,不能一见到困难就不干了,那抗战还能继续打下去吗,现阶段,没有比抗张更难的事了。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牛牯不断派出去的侦察人员回来汇报的情报显示,从滁州到明光河上的池河镇这一段路上,现在已经有鬼子的运输小队开始麻痹大意了。

    或许是运输任务繁重,或许是一直没有人来袭击,所以这个鬼子的运输小队,开始轻装疾进了。

    以前必须携带的重机枪,改成了轻机枪,以前必须要有五十多人保护人员的,现在只有两个班组大概也就三十多人。

    但运输小队的物资一点也没有减少,还是有三十多头大骡子来拉着十多辆橡胶轮胎的大车,还有二十多头骡子驼东西。

    除了三十多个人保护人员,还有六十多个运输人员,负责骡子和赶车的,这些人,虽然也穿着日军军服,但身上几乎没有什么武器,只背着条轻便的马枪来防身。

    机会来了。

    但一问侦察人员,鬼子运输小队的运输时间候,牛牯刚刚涨起来的兴奋,又蔫了下去。

    人家运输小队只是在池河镇这个小中转站上运输物资到周边各个阵地去,不是从滁州到池河。

    滁州到池河有五十多公里上百华里路,单靠骡马来运输,运一次得要十多个小时,根本支撑不了前线弹药的战斗需求。

    由于制空权在日军手里,他们可以在白天大摇大摆地使用公路运输,五十多公里路,鬼子用大卡车,只需要二个小时就可以运达,一天可以运二三趟,比骡马好用多了。

    而物资运到了池河,由于道路问题,比如路窄或是路短,有时候还要上山下水的,用不上笨重的大卡车,只能使用骡马小队来运输了。

    所以鬼子从池河到藕塘、拂晓、甚至是管店等地方的,都用骡马小队运输弹药物资。这些地方,离池河走路也就三个小时左右。

    而且这三个小时左右的路程中间,几乎都有日军的阵地,所以,人家骡马小队几乎用不上运输队的保护人员。

    当然,事情并不是这么没有机会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可乘之机,那就是鬼子的骡马小队不太敢在大白天来运输。

    为啥?因为沿着明光河的对岸,也就是西岸,有中国的军队31军,人家可是一个军,自然就有炮了。

    这个时候中国军队的军级单位里虽然有大炮,但由于没有制空权,还有是打炮射程口径均输于日军,所以一些打炮都不敢拉出来用。

    这些金贵的大炮,最多是打两炮赶紧就撤,不然一旦让鬼子测出位置,马上就有飞机飞来投弹,或是鬼子的大炮打过来了。

    反正鬼子的炮弹多得好像不用钱买的一样,而中国自己不会造大口径的炮弹,打一颗少一颗,打多了心疼,一旦炮弹打没了,大炮就成了笨重的铁花瓶了,拿来插花,还嫌丑。

    所以,31军也是一样,轻易不敢使用大口径的大炮,用的最多是小山炮和步兵炮。

    这种小炮灵活,几百斤重,几个人一推就可以推走,打几炮就推进山洞里,鬼子的大炮跟踪过来,也没有办法打掉这些小炮。

    只是这些小炮的射程不远,说是能射几公里远,但那是最大射程。

    远是远了,准头就不行了,估计一发炮,打得离目标差个好几百米,那还不如不打,浪费炮弹。

    这些炮弹都是花钱买来的,又不像鬼子的炮弹一样,好像大风刮来一样的,整天就喜欢打炮,打得都数不出有打了多少发炮弹了。

    不过这些小炮虽然打不远,但隔个不宽的明光河,打到河对岸,那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平日里,那些鬼子都躲在河对岸的阵地壕沟里,打不着。

    但要是有人或是骡马这样的运输队,敢在大白天里,在河边上走,那31军的小炮可就不客气了,送上门的肉,不吃不行啊。

    这种骡马小队,最怕的是炮了,一旦几发炮弹过去,这些骡马就会惊得四处奔跑,畜生就是畜生,不像人,能听指挥。

    要是在平时安静时候,这些骡马估计会听一下主人的使唤,但一到炮弹在四周轰鸣时候,别说是骡马,就是战马,或是士兵,都会四散奔逃。

    只不过士兵懂的趴下来躲避炮弹,而畜生哪里知道趴下会保命,只知道跑得越远越好。

    这骡马一旦不听使唤了,就是十几个人也拉不住一头,这样一散,到时候想去找就麻烦了,谁知道那畜生跑到哪里去了,说不定跑回十几里开外去,或是跑回驻地去了都有可能。

    运输兵一旦没有骡马,就要自己来搬,单凭个人,能搬多少东西,肩挑手抬的,最多百把斤东西,而一头骡马,驼个几百斤,拉个上千斤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再说了,在炮弹四处爆炸时候,这些运输兵,自己都顾不上了,还能顾得上那些骡马和弹药物资,万一那个炮弹箱子被炸到了,引起殉爆,大家都得玩完。

    所以,再牛叉的鬼子,在大白天里,不得不要防着几百米开外敌对阵地里的小炮,别说小炮了,有些重机枪都有可能打到。

    连鬼子正规部队都怕,更何况是非战斗人员的运输兵了,所以,他们只能在晚上来运输。

    这个就是牛牯所要的机会。

    牛牯的如意盘算就是想在晚上,去偷偷搞一把鬼子的骡马运输小队,搞一把就走,能捞多少就捞多少。

    就算是没捞到,至少也能搞死几个鬼子吧,也不算是白跑一趟的亏本生意,万一捞到了什么宝贝,就赚大发了。


………………………………

484。 掌灯夜行

    最后牛牯把目光定格在管店这个地方,管店是日军离明光最近的一个镇子,驻守有日军一个中队。

    从池河到管店有二十五公里,步行最少要六个小时以上,骡马运输则要更慢一点,需要时间更多一点,加上路上不可预测的耽误,最少要七个小时以上。

    这么久的路,正常情况下,鬼子的骡马运输队不会在夜晚里一次走完的,一个是累,不但人累,连骡马也累。

    二来是晚上走,万一路上有个耽搁,超过了时间,马上就到白天了,河对岸中国军队的小炮或是重机枪就会袭击运输队,很不安全。

    所以,鬼子的运输队选在池河到管店的中间位置,有个叫拂晓的地方,作为这两地的物资小中转站。

    从拂晓到管店12公里,正常路程是三四个小时,这样,预出的空余时间,足够多了,一个晚上肯定能走完。

    如果走得顺利,骡马运输小队还可以在当晚赶回到拂晓,休息一个白天后,第二天晚上接着运。

    牛牯选在管店动手,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这里是离守卫淮河南岸的51军防区最近的地方了。

    牛牯他们则可以穿着51军的军服,以51军的名义来打劫鬼子的运输队了,而不让鬼子知道是他们忠救军江北中队干的好事。

    再说,老单和几个东北军老兵,已经和51军的联络处人联系上了,还很热乎,千里之外,见到老乡,自然是热乎了。

    有了老单和他们的关系,到时候,万一江北中队有危险,51军靠近这边的部队,也不至于见死不救吧,只要正规军能出手相救,他们的游击队就很安全了。

    现在剩下了最后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鬼子运输小队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是时间来行进到预定的伏击地点。

    最后,牛牯和老单齐永青等人,商定了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案,及一个预备方案,也就是弥补第一个方案失败后的预案。

    ……

    冬夜,长江以北地区的冬夜,来得很早,晚饭刚过,天就黑成一团墨了,气温下降得很快,一些骡马,禁不住地打起来响亮的响鼻来。

    和往常一样,日军13师团辎重联队下属的一支骡马小队,早就在晚饭前做好了准备,所有今晚要运到管店的弹药物资,全部装上了大车。

    那些需要骡马驼的物资,也是打包停当,只能晚饭后出发时候,放在骡马背上就可以了。骡马们也在饱餐着豆饼草料。

    晚饭后一会,在骡马运输小队长的命令下,这些鬼子就开始工作了,休息了一个白天的他们,精神饱满体力也不错,干起活来轻松自在。

    虽然辎重部队在各个国家里,都不怎么受待见和重视,也是升官最难的兵种,每年军事院校辎重专业大部分都招不满名额,需要调剂才能满额。

    像日军这么尚武的部队,自然也是很看不起辎重部队,一些能力低下的、没有什么背景和关系的、甚至是前线打败仗的人,都有可能被送到辎重部队去。

    所以,在辎重部队里的人,杂七杂八的,很多军官整天蔫蔫的,建功无门,升官无望,只能混个日子。

    但就有些人,喜欢呆在辎重部队里,主要是一些士兵,他们不想上战场送命,呆在辎重部队里,至少比前线的部队安全多了。

    还有一点,在辎重部队,除了安全,虽然累一点,但平时的待遇不错,什么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能顺手优先自己,类似炊事班一样,先得把自己喂饱了。

    只要不顺得(拿得)太狠,一般上面不会追查那么多,就算是追查下来,就推说路上掉了,或是不见了。

    战争年代不像和平时期,到处乱糟糟的,辎重队半路遇到袭击也是正常的事,或是赶时间,掉了东西,骡马汽车坏了,一下子运不上来,对不齐货物,是很正常的事。

    反正这些辎重军官没有什么升官的希望,也就不会那么负责任了,再说,这辎重队干的都是脏活累活,把人说急了,来个磨洋工,叫你当官的急得上天都没有用。

    所以,各行有各行的潜规则,辎重队也是如此,来了这个山头,就得遵守这个山头的规矩,坏了规矩,有你受的。

    晚饭后,从拂晓出发到管店的这支鬼子运输骡马小队,其实也是如此,几十个守卫兵在前头开路,后头也留了几个押后,一起上路。

    晚上天色即使很黑,他们也不敢亮着马灯什么的照路,而是在最前面亮着一个用布罩着的风灯,然后隔一段路就亮一个灯。

    这样,一长溜的队伍,可以跟着前面走的,陆续前进了,到了靠近河岸的道路时候,有的灯还要吹灭掉,以防对岸看到一长串的灯,就开枪和打炮过来。

    但大部分情况下,对岸即使看不太清楚这边的灯光,也会按着微弱的灯光,开枪射击,打几个冷枪过来。

    当然,这边战壕里的鬼子,也会开枪还击,双方就噼里啪啦打上一会,运输骡马小队就趁着机会赶紧溜走。

    一点点枪声,自然是惊动不了骡马的,这些骡马,对这个枪声也见得多了,只要不是在周边响起恐怖的炮弹声,一点枪声,它们已经习惯了。

    其实说起来,这段路是很安全的,因为靠明光河算是很远的了,得有好几里路远,一般的子弹,几乎是打不到这边来的。

    只是这灯光在漆黑的夜晚里,实在是太扎眼了,即使是裹着白布的风灯,而明光河那边的中国军队一看到这么扎眼的灯光,自然是会开几枪冷枪。

    反正晚上闲着也是闲着,万一打中了一个鬼子,也就赚了。当然到了深夜,这种现象就很少了,深夜里会吵到大家休息,哨兵自己也想清静点,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周边的情况上。

    这次鬼子的运输小队走得挺顺利的,对岸也很配合,没有枪击,估计对岸也司空见惯了,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

    鬼子一口气走了近两个小时,快到管店了,过来前面的三叉河,到柳庄那里过了桥,再走上个半个小时,就马上到管店了。

    要是都这么顺利的话,估计卸了货马上回赶,还能在白天来临前,睡个好觉,第二天白天的时间,可以拿来休闲打牌聊天了。


………………………………

485。 夜袭柳庄桥

    485。 夜袭柳庄桥(第1/1页)

    借着微弱的灯光,鬼子骡马运输小队都可以看见柳庄的那座木桥了,原先这里是有座石头桥的,因为打明光时候,给炸掉了。

    后来明光又给日军夺去,就把柳庄的断桥给修好了,不过是工兵用木头木板搭起个临时的便桥,够运输队的骡马大车能过。

    由于是交通要道,日军还在桥两头安排了岗哨,两个哨兵日夜守卫着,平时每次过这桥,都是需要口令的。

    可今晚桥这头的哨兵不见了,好像是跑到了桥那头和那个哨兵一起聊天了,还能模糊地看那边有两个人,背着枪凑在一起。

    鬼子运输小队的小队长不以为然,反正这桥不知道走了几回了,都很安全,就指挥前头的驮着物资的骡马先走,大车在后头跟着。

    主要是怕大车一旦坏在或是卡在小桥上,整条路都给堵了,正常情况下是先有一部分的护卫队走在最前面。

    这些护卫兵带着后面的骡马队刚走到桥中间,桥那头的哨兵突然趴下,响起了机枪的声音,那边桥头有好几挺机枪,开始对桥中间和桥这头的人马猛烈射击。

    鬼子所有人都没有心理准备,桥面上的护卫队当其冲,顿时全部被机枪子弹给打烂了,尸横遍桥,后面的骡马被击中,有的当场死掉。

    有的骡马受伤了,和没有伤的骡马一起起疯来,往回奔逃起来,桥面上乱成一团糟,和后面正准备上桥的大车堵在一起。

    后面的鬼子护卫队和运输兵,马上趴地上,拿出武器,和河对面对射起来。我去,老单暗暗敬佩,连鬼子的运输兵都这么训练有素,临危不乱啊。

    不过在有素也没有用了,因为老单不单单只是在桥这头安排了阻击部队,而是在两头都安排了伏击的部队。

    所以,当鬼子开始反击时候,背后突然飞来一阵手榴弹雨,接着是一阵阵的机枪子弹,泼风大雨般地扫射过来。

    可怜的骡马们,要么背上驮着重重的货物,要么被大车的鞍绳牢牢绑住,不能快步逃脱,只能站在原地被子弹和手榴弹弹片击打着。

    这些骡马最多是拼命往前走几步,都是无谓的努力,最后全部倒在血泊中嘶鸣着死去。

    鬼子的运输兵护卫队被两面迅猛火力一夹击,马上死伤大半,身处河边无险可守,即使有背水一战的勇气,也没有办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剩下的几个鬼子只能听天由命,希望能熬过这段绝望的时间,等到管店那边的日军前来救援。

    即使是剩下十几个鬼子,大部分也是受伤,轻重不一,如果这个时候,中队起冲击,肯定只需要刺刀就可以解决战斗了。

    可奇怪的是,这次中队迟迟没有起最后的冲击,而是不紧不慢地开着枪,机枪的三连点射,隔一会就“哒哒哒”、“哒哒哒”地射着。

    这就是牛牯和老单设的局,本来想着是要打劫一下鬼子的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