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不讲理的打法,可把鬼子搞惨了,13师团的鬼子们,大部分每天没有睡足三四个小时的,拖都被拖垮了,还打什么仗。

    有人说,鬼子也可以采取31军的运动战啊,白天睡觉,一起在晚上出来耍,可问题是,鬼子人少,不愿意这么玩,晚上出去打,双方的伤亡几乎是差不多的1:1了。

    鬼子经不起这种伤亡率和战损,要是一直这么玩下去,没两年,估计全日本的适龄男子都会玩死光的。

    而中国军,仗着就是人多,不要说1:1的伤亡,能达到2:1的伤亡,都已经非常开心了,也能把在中国大陆的鬼子全部搞死了。

    有人说,那鬼子白天也睡觉了,养足精神,晚上全力对付,龟缩在阵地里不出头,那你中国军也没有办法啊。

    问题是,白天也不会让你安心睡觉的,31军白天也派出小股部队,以连为单位,到处骚扰,这边作势打一下,那边装腔轰一阵子,说不定就来真的,给你一下子,让你难受半天。

    感情31军士兵都不用睡觉的,其实不然,人家人多,好几万人,白天骚扰的部队晚上睡觉,白天睡觉的部队,晚上去骚扰你。

    结果曾经威风八面的13师团,被31军搞得灰头土脸的,气得要发疯了,逮又逮不住,打又打不着,自己睡不好觉,还经常挨打,简直要气死了。

    结果在明光河一线,31军就搞死了13师团二千来人,自己损失也就二千多,太划算了,要是一直这么打下去,13师团会被拖垮的。

    所以,南京那边的华中方面军司令部一看不对头,马上增兵、增加坦克大炮等重火力,来支援13师团。

    31军这种打法,最根本的支撑,在于人多,一旦鬼子人数多了,或是跟他们差不多了,就玩不下去了。

    所以,五战区司令部也跟着应对,把最精锐的第7军派过去支援31军,同时也让开正面的战场,进入西边的山区里。

    桂系的精锐们,冲着鬼子喊:“来啊,咱们进山区里耍啊,好耍的很呢,莫客气嘛。”

    你们当鬼子是傻子啊,人家拖着大炮和坦克,跟你们翻山越岭去玩啊,才不干呢。

    当然,桂军不只是会打“滑头战”的高手,如果真正万不得已要硬碰硬时候,也是个硬骨头,狗咬不动、铁捶不烂的硬骨头。

    当日军大举西进,刚一度过明光河,还立足未稳,就遭到了桂军的猛烈抗击,双方在明光河西岸地区,反复争夺十几次,血流成河。

    让日军13师团长荻州立兵仰天长叹:“实在不明白,之前一触即溃的支那军,为何变成了如此顽强?”

    于是整个徐州会战的南线战场,就这样如蜗牛一样进行着,甚至是胶着着,只有咬住了南线的日军,才有了日后的北线台儿庄大捷,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就在边上的51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突然开窍了,对啊,打鬼子就得这么打,所以才有了上次把牛牯他们当鱼饵,诱使鬼子出明光城,一举收复了明光城的成功战例。

    可现在不行了,以前能玩得起运动战,那是人家鬼子没有重兵来袭,现在鬼子大批人马过来,不得不要进行防守战了。

    毕竟正规军不比游击队,有守土的职责,虽说要吸取淞沪和南京血的教训,不要以一城一池为重,但是面对战略要地,还是要守的。

    不然,大家都不守,战略要地相继丢了,到时候拿什么跟鬼子拼?鱼米之乡都丢了,大家都在山上打游击,吃什么?

    既然手头上有一定的实力,面对战略要地物资产地,能守还是要守的,这不单单是出于战争需要,也出于全国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要是大量快速地失地,对整个民族抗战信心的打击,也是致命的。人心一旦丢失了,就是有再好的武器,也是没有用的,比如以后的国际美国的援助,现在是苏联援助等。

    所以,51军打了一阵子运动战,过了一阵子好日子后,现在也不得不开始过紧巴日子了,要死守淮河了。

    51军守的是临淮关到小蚌埠这一段长达几十公里的河岸,属于主要的路段了。

    淮河,位于长江黄河之间,自古以来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有淮则有江,无淮则无江,守江先守淮,可见淮河对长江的重要作用。

    所以淮河,对于整个徐州会战的南线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古代多次决定中原胜负的大战都在淮河流域打的,楚汉争霸、淝水之战等等。

    淮河一线的防线一旦失守,徐州以南的宿州将无险可守,日军可长驱直入,到达徐州南大门淮北、睢宁,徐州则即日可下了。

    现在中国日本就像在下围棋,以中国为棋盘,日本就想把华北和华中两股大龙连在一起,中国就想着不让他们连在一起。

    而连在一起的最后这个点,就是徐州,所以,中国设立第五战区,五战区的长官部就在徐州,意思很明确了,不到最后一步,徐州是不能丢的。

    对于徐州以南来说,淮河是一道至关重要的天然防线,所以,51军就不能像以前那样玩运动战了,改为防守战了。

    这个防守战,面对的可是日本的飞机大炮啊,那可惨了,谁都知道惨,但军令如山,再惨也要上。

    现在鬼子的第二轮强渡又开始了,没有时间去考虑惨不惨的事情了,能打到哪一天算一天了。

    国破如此,军人要负主要责任,不去战死,谁去死?

    51军虽然是打防守战,还是留了一手,把主要兵力全部藏在淮河北岸的山区里,前面沿河阵地里,只留不多的兵力警戒或是做第一线防守。

    鸡蛋可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特别不能放在靠近危险的地方。

    不过在小蚌埠第一线的673团,就没有这个好命了,拼吧。

    只能深挖洞,他们把淮河北岸这一段防线都快挖空了,直达地底下七八米深,好在是淮河枯水期,里面的地下水,可以引到淮河里去。

    只有这样,才能躲得过鬼子的重炮轰击,因此,在地面上的裸露阵地被炸得一塌糊涂时候,躲在地底下的战士们,还是安然无恙的。


………………………………

503。 真无惧者,是敢死之人

    当观察哨发现鬼子又开始强渡时候,张团长再次让部队对鬼子半渡而击,民二四的重机枪搬了出来,标尺标在河中央位置的距离。

    迫击炮也架了起来,只要按刚才的数据发射就可以了,单等鬼子快艇到河中央来。

    鬼子的快艇当然是会到河中央的,果不其然,到了河中央后,刚才的那一集,又开始重播了。

    673团的迫击炮齐鸣,民二四重机齐扫,打得鬼子又是船翻人死,鲜血染红了千年淮河,也染红了中华锦绣河山。

    侵略者的血,向来是可耻的,弄脏了我中华的土地。

    不管战后鬼子怎么祭拜什么靖国神社,只要里面供奉的有侵略者,再为国牺牲的,也是耻辱的。

    鬼子又傻眼了,难不成支那人会魔法,刚才那么强的烈度,那么密集的炮击,居然干不死支那军,他们是怎么躲过重炮覆盖的?

    小蚌埠属于蚌埠的一个镇,蚌埠在淮河南岸,小蚌埠在蚌埠对面的淮河北岸,日军见这一带河面稍窄,更是重点进攻此地。

    此前包头铁皮快艇被炸得差不多了,这次鬼子增加了帆布船、橡皮船,简直不要士兵的性命了,这样的船,一枪就是一个洞。

    鬼子又从到处搜罗过来的什么竹筏、木船,都用上了,在船头堆上沙包,算是掩护一下。

    鬼子积聚了大量的船只和人马,在渡河之际,又是大炮齐鸣,把河北岸的阵地笼罩在浓浓的弹幕之中。

    这次鬼子终于改变了一下战术,大炮不再延伸,而是采取少量不间断式的炮火压制中国军的河岸阵地,同时进行步炮协同,不对,是船炮协同。

    也就是说,鬼子在冒着自己的炮火,乘船强渡淮河,船只到了淮河北岸后,鬼子的炮火才开始延伸。

    再不延伸,就要打中自己人了,其实已经是打中了自己人了,重炮的弹片覆盖在几十上百米范围内,鬼子的船刚靠岸,就被弹片击中了好些鬼子。

    不过好像这种搏命式打法,会好很多,如果不这样,这些士兵估计在河中央就被打死了,现在总算是活到了河对岸去了。

    就算有少量的人被自己炮弹破片击中,也总比全部人死在中国军的炮弹下好,鬼子也是会算账的,只是可怜了这些士兵,没死在敌人手下,而死在自己人手下。

    这样一来,673团就难受了,这边被鬼子的重炮不间断炮轰压制得死死的,没人敢出去,一出去基本是死。

    另外一边,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鬼子的船只过河,鬼子上岸,当然是观察兵看到的,把情报传递到指挥部。

    “跟他们拼了!敢死队,上!”

    张团长双眼圆瞪着下命令,事先组织好的敢死队,在敌人炮火延伸的空隙里,冒死前进,抢在鬼子立足未稳之时,全部杀上去。

    敢死队身上挂满了手榴弹,背上插着大刀,手上拿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在浓浓的呛鼻的硝烟里冲出,一边冲一边扔手榴弹。

    现在这个手榴弹不一定能够得着鬼子,但至少可以起到烟雾弹的作用,或是手榴弹弹幕的作用,让鬼子看不清中国军从哪来?来了多少人?

    一旦接近鬼子几十米远的时候,手榴弹就可以扔进鬼子人群里去了,鬼子不得不一边趴下躲避手榴弹的爆炸,一边也对扔着手雷。

    也就是几十米的距离了,鬼子的手雷再爆炸,也就是炸倒几个人,剩下的路程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容不得思索和考虑,就到了鬼子的眼前。

    一旦接敌,敢死队的威力就发挥出来了,所谓敢死队,顾名思义,没别的,就是敢死,对于一个敢死的人,还能要求什么,什么都不会怕了。

    勇者无惧,真正无惧的,是敢死之人。

    只要敢死,其他的什么身体力量技术等,都不在话下了,随便一个人,一个成年人,只要跟你拼命,你就是再厉害,也会忌惮三分。

    搏命的打法,一上阵,就是杀,不顾自己是否会受伤,是否会死,反正都不顾,目标很简单,就是对着敌人,杀。

    敢死队到之前,就把身上的手榴弹甩光了,现在双手挺着刺刀,见到鬼子就捅,没捅到,也不停下来,继续往前冲。

    在和鬼子错身时候,挥起枪托就砸,砸中了,就可以把鬼子头给砸碎,即使没砸中,把漏掉的鬼子交给身后的战友去解决。

    自己还是不要停,接着往前冲,借助身体的冲力,捅向敌人,敌人的手劲就是再大,也不一定能格开刺刀,只能躲。

    在那一瞬间的时间内,还不一定能躲得开,躲不开,就捅死了,躲开了也不管,继续向前,一直冲进鬼子堆里去。

    反正只要和鬼子混在一起,鬼子的大炮就傻眼了,飞机也傻眼了,都不敢放炸弹了,剩下的,只能交给冷兵器去解决了。

    只有这个时候,中国军才能拥有一段短暂的、和鬼子平等的对拼机会,就要特别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珍惜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尽管中国兵因为饭吃不饱、营养不够,身体素质不如鬼子,大多数来自农村,不管是学识还是眼界,都不如鬼子,尽管没经过什么训练,战斗素养不如鬼子。

    但是,我们是保卫家园者,是抵抗者,天理在我们这一边,正义最后一定是压过邪恶的。

    为了身后的父母、妻儿、那个心爱的她,我们只有拼命,才能保全他们,才能给予他们的安全和幸福,所以,我们就是去赴死,也是值得的。

    所以,所有一切和鬼子的差距,在这些面前,都会被缩小,甚至是超出,带着必死的心,去和鬼子拼命。

    今天老子就是来死的,但是,死之前,得要找个鬼子来垫背,杀一个,值了,杀二个,赚到一个……

    张团长这招虽然属于无奈之举,但也是目前中国军队指挥官经常使用的一招,行之有效。

    作为上级,谁不心疼自己的下属性命,说无动于衷和冷血都是假的,但是,慈不掌兵,过于仁慈就不是仁慈了,而是残忍了。

    试想,过于保护下属的性命,该上的不上,狭路相逢勇者胜,你不勇敢,就落败了,一旦落败,死的下属更多,还不如用最少的牺牲,来换取最大的胜利和最多的活命。


………………………………

504。 断火路战术

    见到敢死队冲上去和鬼子战成一团时候,张团长再次表现出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员的素养来,立即下令:

    “各营的轻机枪,对着河面上的船只进行速射,打上一个弹匣后,马上转换一次阵地。”

    这一招叫断火路,发大火时候,对着火势方向,拆掉一排房子,如果在山上,就砍掉山上一排柴禾和树木,大火烧到这里,没有东西烧了,自然就灭了。

    673团的机枪手们自然知道这招的厉害,这里的阵地打到河面上,轻机枪的射程已经足够了。

    全团几十把轻机枪同时开火,形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网,越过敢死队的头顶,直接打在河面上鬼子船只上。

    鬼子现在没有什么铁皮包头的快艇了,实际上,捷克式轻机枪的子弹,也可以穿透薄铁皮,只不过穿透后,杀伤力就一般了。

    鬼子现在大多是木头船和没遮挡的竹筏、帆布船、橡皮船,这些碰上机枪弹,马上就给打穿了。

    一时间,船上的鬼子,全都成了血肉靶子,打的鬼子鬼哭狼嚎,进退不得,进,就是死,退,也来不及了,也是死。

    很多绝望的鬼子只得跳入冬天的河水里,但在弹雨之下,岂有完肤?河面上几乎所有的鬼子全部被打死了。

    张团长这次叫轻机枪打鬼子船只,还是很有道理的,一来,鬼子的船只不行了,不需要迫击炮和重机枪来打了。

    二来,轻机枪灵活,打完一匣子,马上就可以拎着机枪走,换个地方,接着来,河对面鬼子的迫击炮和大炮,很难捕捉到。

    还有一点,鬼子的大炮暂时还不敢打,因为河滩这边有自己人,怕误伤到,岂不是把刚辛苦打上岸的优势,自己给毁灭了。这就投鼠忌器。

    张团长一边叫人断火路,一边给敢死队添油加醋,派出生力军扑向河滩上混战的鬼子群里去。

    刚登陆的鬼子,第一时间就遭遇到中国军不要命的敢死队的冲击,双方打得难分难解,一段时间后,体力大为下降。

    而以逸待劳的中国军,再次派出一股生力军,战局马上得到明显的转变,这些鬼子纷纷抵挡不住,有的鬼子实在是受不了,就往河里逃。

    敢死队也不急着去追杀,因为岸上有很多优秀射手,要给他们一点表现的机会,因此,这些被赶下喝的鬼子,一个个被岸上的射手们点名了,到阎罗王报到去了。

    张团长见剩下不多的几个鬼子,知道鬼子大势已去,赶紧叫号兵吹起了撤退号,现在这个时候不是庆祝欢呼的时候,得要小心恼羞成怒的鬼子,来大炮轰击我们。

    之前就有过这样的先例,鬼子见败势已定,居然开炮轰炸正在和中国兵混战在一起的自己人,真是狗日的残无人道,连自己人都杀。

    非我族类,无法理解,无法比较。

    所以,张团长趁着鬼子还没有开炮,赶紧叫自己人撤退,反正剩下的几个鬼子,已经翻不起天了。

    而且他们在这个位置,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有等着被射杀的命运。

    几个敢死队员杀红了眼,死活都不走,被几个战友架起来,往回给拖了回来,一路还破口大骂着,不理解为什么要撤退。

    这一仗下来,673团自然是赢了,而且赢得很漂亮,损失不多,因为大部分人躲在掩体里,被鬼子大炮炸死的不多。

    至于敢死队,也牺牲的不多,战场上,有条很奇怪的定律,就是想死不怕死的人,很难死,怕死的人,往往会死得很快很早。

    倒是鬼子,这次损失惨重,至少被打死了几百人,一个中队,是绰绰有余的,信心十足的鬼子,遭此重创,不得不暂停攻击,待休整或重新布置后,才能发起再次的攻击。

    说实话,张团长自己也明白,他们胜了,是胜在人多的基础上,如果鬼子突然在多处登陆,大量的人第一批就登上岸来,最后的胜利还很难说。

    张团长担忧什么,就来什么,鬼子只是短短休整了一个晚上,今天接着再来,而且,这次组织起来的船队,比昨天多出很多,不止是一倍,至少有三四倍之多。

    在炮火连天中,张团长的望远镜中得出的数据,和观察员报上来的数据,几乎差不多,表情非常严峻。

    鬼子这次居然在这么狭窄的河面上,派出了上千人的强渡部队,还有后续的,这次鬼子估计下血本了。

    现在是鬼子的大炮不停地轰击压制着,看着密密麻麻的船只,在河面上逐渐过来时候,犹如大山一样,压在张团长的心头上。

    “快去,通知所有的预备队,都给我准备上。”

    “还有,所有的后勤人员,也都准备战斗。”

    张团长对着参谋,连着下了好几道命令,鬼子都下血本了,自己连压箱底的,也都要拿出来了,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再藏着掖着,留着也没有用了。

    决一胜负吧;此战,成了,我活;败了,我死。

    留在后边湾区里看守船只的谭毅中和秦国纲两个排,还有另一个排一个连部,这次也接到命令:

    火速前进,目标岸边阵地,准备战斗。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673团所有的预备队、后勤人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和低空飞机的扫射,涌向前线,在前进路中,不断地有人倒下,但后面的人前赴后继,甚至是踩着战友的遗体,接着向前冲去。

    狗日的鬼子,战术不但转变的快,而且学的也很快,这招断火路的战术,就被鬼子活学活用了,他们更是用先进的飞机来断火路。

    河岸处上千名穷凶极恶的鬼子,甫一上岸,就马上展开兵力,全面冲锋,黑鸦鸦铺天盖地向673团阵地压了过来。

    东北军第51军113师337旅673团,全团几千人,也向着汹涌而来的潮头,义无反顾地扑了过去,几千人的大混战,在岸边阵地上厮杀起来。

    牵一发而动全身,337旅窦旅长电令673团张团长:

    “不到战死,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准后退,后退者,格杀勿论!”

    张团长在电话里,冲着跟了半辈子的老上级,只说了一句话:

    “老连长,我就是死在这里,我还是你的兵。”

    “老张,你不要灰心,我已经严令674团,全速过来支援你了,只要你挺住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内,老徐他们团就到了。”


………………………………

505。 苦苦支撑

    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我估计已经殉国在此了,张团长望着阵地上几千人搏命的场景,河面上还有乌鸦鸦的鬼子船只过来,绝望地摇了摇头,轻轻地挂上了电话。

    “老张?老张?”

    窦旅长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但也无能为力了,叫参谋继续呼叫673团,可电话再也没人接了。

    因为此时的张团长,已经带上身边仅有的两个卫兵,还有几个参谋人员,一同冲向了阵地去了,他们的背影,永远定格在熊熊的烈火当中,久久不散。

    窦旅长焦急万分,他几乎是看着这个老张从小张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的,当年自己还是做连长时候,招来的一个叫小张的小兵。

    在历经枪林弹雨、腥风血雨后,才和他一步步到现在这个位置的,这其中的艰辛险恶,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其中的辛酸苦难,也是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接不通673团,就把电话接到师部去,老窦面对老上级周师长,几乎是带着哭腔哀求着师长,怎么着,也要派出增援部队,保住这支来之不易的部队,保住这个战略要地。

    周师长也深知其中的厉害,可他现在手头上也缺兵少将的,狗日的鬼子,全线出击,现在是到处捉襟见肘,处处跟他要人,他也是把所有的预备队都派出去了。

    “老窦,这样,我把我的警卫营分一半给,另外一半已经给340旅的老扈了,我做光杆司令,也没有问题的。”

    一个师长,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还能再说什么?还能再要什么?老窦长叹一声道:

    “师长,感谢你的大恩大德,我和老张会记得你的,你自己也要保重,来日再相见。”

    说完,再也找不到兵的老窦,也拉起了自己的警卫部队,全速去增援673团小蚌埠阵地去了。

    同时,113师的周师长也在跟上级51军于学中军长伸手要人,可于将军也是处于同样的情况。

    临淮关那边的114师,牟师长电话刚刚挂了,也跟他要人,他只能把所有的预备队一分为二,派给手下的两个师,自己只留了个警卫团里一个营,这样做,已经是非常危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