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冉终于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沉醉在一片黑暗之中去。

    其实,老冉他没有闭上眼睛,他至死,也是没有瞑目的,事后战友来打扫战场时候发现的。

    老冉太不甘心了,就在他倒下的几分钟后,河西岸的大部队,提前发动了反击,人员和火力都没有准备好,还是提前发动了。

    为的也是老冉,大家在河对面都看到了,老冉的阵地还在坚持,不过也快不行,为了救老冉他们,主力部队不顾天色未黑,就贸然发动攻击了。

    河对岸的山炮,集体开始速射,大量的炮弹倾泻在日军的滩头阵地上,同时士兵们进行强渡沂水,223团首当其冲。

    西北军59军38师在宽大的河面上,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击,112旅223团属于先头部队,率先强渡沂水。

    猖狂的鬼子,也会尝到炮弹砸在头顶上的味道了,密集的火炮把鬼子的火力给压制得死死的,岸边滩头阵地的战壕被来回犁了几道。

    百来米宽的河面,223团只用了短短的一分多钟,就扑了过去,马上在炮火延伸后,抢占了滩头阵地,并立刻加固和向纵深开始猛插。

    鬼子围攻亭子头村的牟田大队,再也招架不住,向东面开始逃窜,大队长牟田绝望地坐在地上,抽出了倭刀,切腹自杀,还没死去,就叫上身边的卫兵,给他来了几枪。

    秦国纲和谭毅中他们几个人,意外地得到了解救,算是二营唯一留下来的种子了。

    此役,223团二营,全营五百来人,几乎是全军覆灭,最后只剩下五六个人;跟在一起的师直炮营,也是全军覆灭了,四门山炮全部被炸毁。

    而鬼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整个牟田大队,也有战斗人员六百多人,死在这里足足有四百多人。

    只剩下一个中队逃跑,现在估计在逃亡的路上,也会被中国追击的部队给搞死不少。鬼子大队长牟田健三,也兵败自杀。

    亭子头村攻守战,如此惨烈。

    223团三营在打扫战场时候,找到了二营营长冉德铭,和活着一样,还在圆瞪着双眼,只是已经没有气息了。

    223团杜团长看着自己老部下如此的不甘死去,抱着老冉放声大哭,三军动容!

    在清理老冉遗物时候,发现了他口袋里一张染上鲜血的作战命令,背后的空白处,写有他的几点遗言:

    “一是希望张军长能亲自看一看我的尸体;二是给我立一块小碑;三是不要将我的死信告诉老婆孩子,战事平定,希望能把他们送回老家。”

    59军军长张自中将军得到报告,立即赶来看望。张将军抱起浑身是血的冉营长连声呼喊着冉德铭的名字,泪流满面。

    按冉德铭的遗愿,张自忠派人将他的遗体埋在西北军专门安葬死难官兵的“义地”里,为他立了高2米、宽1米的墓碑,碑铭由张将军亲自题写。

    老冉,冉德铭,59军38师112旅223团2营营长,陕西延安人,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十六日晚,牺牲于临沂,三十五岁。

    ……

    据战报称:16日夜,59军向敌发起空前猛烈的攻击,拼杀至17日凌晨4时,59军胜利攻克日军在临沂附近的全部主阵地。

    至17日上午,第59军已伤亡6000余人,五战区鉴于59军伤亡过重,建议张自中撤出战斗,转往别地休整。

    但张自中杀得性起,不肯撤退。军总预备队114旅投入战斗;全军所有山炮、野炮和重迫击炮全部推进至第一线,带上所有炮弹,在黄昏前,将全部炮弹倾向敌阵。

    此时日军因伤亡甚众,仓皇撤退。

    在日军遗弃的尸体中发现有日军第5师团坂本支队第11联队联队长长野佐一郎大佐、第3大队大队长牟田中佐及第9中队中队长等多名军官。


………………………………

529。 滕县告急

    临沂之战,第59军及第3军团下的第40军以伤亡1万余人的代价造成日军王牌部队第5师团伤亡约4000余人,挫败了日军攻占临沂的企图。

    这是日军第5师团侵人中国以来最大的受挫,其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寝食难安,恼羞成怒,几欲自杀。

    更重要的是通过临沂之战,第5战区砍断了津浦路北段日军的左臂,粉碎了日军会攻台儿庄的计划,促成了以后台儿庄会战中,围歼孤军深入台儿庄的矶谷师团的契机。

    59军决定重建223团二营,谭毅中和几个幸存下来的,留在二营营部,先帮助维持日常事务,秦国纲带着一个人,去徐州五战区去等接兵,说是又有一批陕西兵要来。

    ……

    如果说徐州会战是日军南北两大方面军对开夹击中国第五战区,那现在南方的日军被中国的桂军和东北军阻拦在淮河。

    华北日军分两路进击,一路是第五师团,在临沂被中国的西北军给截住,现在只剩一路是第十师团,沿津浦线南下,现在到了滕县附近。

    滕县和临沂属于徐州北边的两个大门,临沂在东北边,滕县在西北边,该县属于川军22集团军的防区。

    三月初,原忠救军宝华山大队的何超兴,正带着一个川军排,从明光那边搭车到徐州报到兵站,凭着31军的条子,领了几车弹药物资。

    然后又带着这一排人押送着几车弹药物资,从徐州坐车,一路北上,来到了滕县的川军第22集团军41军122师364旅727团报到。

    老乡就是老乡,一开口,满嘴的四川话,觉得巴适极了,特别是何超兴他们这一排人,好久没有见到这么多的老乡了,逮住727团的人说个不停。

    727团正缺弹药物资,虽然来了后五战区已经送了一些中正式步枪、捷克式、民二四、迫击炮过来,但数量不多,不解渴啊。

    现在何超兴送来了好几车手榴弹、步机枪、子弹等,还有军袄、大棉鞋,甚至是内衣裤,实在是雪中送炭啊。

    还听何超兴他们讲,在淮河南岸的明光那里,把小日本打得无处逃,抢了好多弹药物资,并用抢来的换徐州兵站的,然后送过来,真是和听说书一样精彩。

    727团团部把何超兴这一排安排到一营三连去,部队正常的编号,越靠前越厉害,或是资格越老。

    这团里的一营,自然是资格最老的,但前面的一、二连都是满员的,只有三连还缺点人,就安排到三连去,成为三连三排,何超兴还是任排长。

    这个待遇对于新来的兵,算是很好了,除了是老乡外,何超兴这边厚重的见面礼,也让团里很感激。

    虽然滕县当地的百姓非常拥军,看见大冬天的川军还穿着单衣单裤草鞋的,就不停地送棉袄棉鞋、肥猪、大米等东西过来。

    但毕竟是老乡,自己的生活也很困难,部队也就象征性地接受了一些,大部分的还是给送回去了。

    老乡们也组织起情报队、担架队、运输队等,特别是大量青壮来帮忙挖工事,在滕县城外围,挖出一道深5米宽12米的坦克壕,非常给力。

    3月10日开始,日军就开始进攻滕县最外围的阵地了,北香城、界河一带的22集团军45军127师的防守部队。

    双方在外围阵地连续打了三四天,都死伤惨重,日军凭借飞机大炮坦克,终于突开一条血路,直奔滕县而来。

    保卫滕县的总指挥是41军122师师长王铭璋将军,他把大部分的主力部队都派到滕县外围去了。

    滕县里只有几个师部旅部及一点警卫部队,唯一的战斗队,就是727团一营了,也就是何超兴他们这个营。

    面对强敌来袭,王师长电令几支部队前来一起保卫滕县,结果都在外面给日军给截住了,进不来。

    进攻滕县的是日军精锐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刚好和第5师团的坂垣征四郎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

    两人同是中国通,都属于华北方面军下的精锐师团里的师团长,这次两人各攻一个方向,都像先一步打到徐州。

    进攻滕县的是第10师团下的濑谷支队,濑谷支队以第33旅团为基干,以33旅团长濑谷启少将为支队长。

    濑谷支队除了有第10、63联队外,还有独立机关枪大队,野战炮兵第10联队第1大队,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第1大队。

    这个支队有九二步炮12门、75山炮12门, 75野战炮24门, 105榴弹炮8门, 150榴弹炮18门。

    还有30多辆九四装甲车,10多辆八九中战车。这样的装备,纵观整个中国军的第五战区,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土豪。

    3月16日早上8点,日军第10联队的第1大队兵临滕县城下,隔着坦克壕,看到滕县的城墙还是比较高大的,高10米,厚5米。

    可这城墙在冷兵器时代,确实是大部分军队望而生叹的天堑,但在飞机大炮的热兵器时代,还是依赖于这种城墙,还真的有点可笑了。

    日军的重炮对滕县城东关进行了2小时的炮火轰击,不但把那些坦克壕轰平,也将东关外围土围墙轰开一个缺口。

    何超兴看着极为无奈,这个仗还刚刚开打,川军和本地老乡辛苦了好多天的工事,就这么轻松地被鬼子给搞定了。

    727团一些川军的兄弟,连鬼子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就被人家的大炮给轰死了,实在是太冤了。

    没办法,中国兵挨打都挨的习惯了,麻木了,觉得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最后只能以宿命论来安慰自己,这就是命啊。

    日军见滕县的城墙被轰开一个缺口,就组织机关枪中队,还有步兵炮,对着缺口的两边中国军阵地进行火力压制。

    同时派出约一个中队近二百人的步兵向缺口处冲击,川军727团张团长命令一营耐着性子,先不要暴露自己,待鬼子进入到缺口时候再打。

    这就对了,何超兴开始还担心这些川军打的仗不多,特别是和日军作战不多,经验不足,现在看来,还是有老手的。

    一营严营长往缺口左右两边派出二连和三连,一连留住正后方,待到鬼子一窝蜂地冲入纵深十来米的城墙缺口里的时候,一声令下,全部开火。


………………………………

530。 血战滕县

    被日军轰开的滕县城墙缺口不远处正面的一连,主要是机枪,八九挺轻机枪突然全部开火,密集的子弹涌向城墙缺口。

    而缺口两边的两个连,主要是扔手榴弹,一次就上百颗手榴弹扔了进去。

    上百颗手榴弹形成的爆炸,在狭窄的缺口里,顿时形成密不透风的弹幕,加上正面机枪弹的扫射。

    冲入缺口的鬼子先头部队大约几十人,连声音都没有发出来,就全部给打成筛子,再经过手榴弹的爆炸气流撕扯,很多尸体给炸在半空里久久不下落,给撕成碎片。

    后面的一百多个鬼子一见,吓得马上哗啦啦地退了回去。

    如果说滕县城墙缺口如流着血的伤口,那鬼子就像嗜血如命的蚂蝗一样,对着这个伤口,不舍不弃,连续发动好几次的攻击。

    何超兴有时候实在想不通鬼子为啥为此拼命,在异国的土地上不要命地进攻,为的是啥?

    如果他们不打中国,日子过得比中国人好多了。而中国人,本来就生活困难,现在被过着好日子的日本人搞得,连苦日子都过不成了。

    光脚不怕穿鞋的,来吧!

    眼看着这些鬼子,一次次地炮轰,加大“剂量”,150的重炮,一发下来,就把城墙炸出一个大洞,连地都要抖三抖,把原来那个城墙的缺口,轰得越来越大。

    同时炮火的延伸也越来越纵深,越来越猛烈,一营原来布置缺口正后方的一连,现在也被炮弹炸的七荤八素的,损失了不少兄弟。

    倒是两边的二连三连,损失的不多,主要是被鬼子九二步炮当曲射炮打进来的炮弹给伤了一些人。

    鬼子现在是步炮协同得越来越近,之前是四百米,现在已经进入到三百米的危险区域了,甚至有鬼子被自己的炮弹给炸倒了。

    整个滕县城的这边,被炮火硝烟及尘土笼罩着,弥久不散,守军一营的战士们,尽管被炸得灰头土脸的,还是坚守阵地。

    滕县的老乡也够彪悍,成群结队地运送弹药过来,特别是机枪弹和手榴弹,一箱箱地扛过来。

    完后回去,就成担架队了,把伤兵一个个送到后面的临时医护所去,到了饭点,还冒着炮火送饭菜上来,即使有老乡因此而受伤,也毫不畏惧。

    何超兴不由得感概万千,以前的国内军阀混战,老百姓那是远远躲着,见到兵就怕,而现在却如此军民一心,还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胳膊肘不会往外拐的。

    可现在,如果这个城守不下来,那这些可爱的老乡就惨了,鬼子肯定是会屠城的,见识到南京大屠杀的何超兴,不由得深深担忧。没办法了,拼吧,拼到哪算那。

    鬼子的每一次进攻,都以为守军被炸得没剩几个人了,但每次待到鬼子进入到缺口时候,什么土堆里、砖瓦堆里、甚至是尸体堆里。

    都会有跟野狗一样的人爬出来,开枪还击,扔手榴弹。

    鬼子最恨中国兵的手榴弹了,这东西一来就是一大片,都来不及躲藏,就满地炸了,一炸一大片,即使是散兵队形,还是不能避免被炸成狗一样。

    何况是冲入到缺口位置,兵力自然会收缩在一起,或是挤在一起,就成了中国兵手榴弹最好的攻击目标。

    从上午到下午四点左右,日军对东关缺口连续发起了5次冲击,均被守军打退,死伤遗尸遍地。

    但守军伤亡也很多,从城中调了三次预备队来补充,何超兴的一个排,打得只剩二个班的人了。

    日军在下午五点时分,又组织了第6次冲击,突击部队改以三梯队实施波浪式冲击,同时还延伸火力向东门及城内实施拦阻射击,以阻止城内部队增援。

    疯狂的鬼子,也要跟中国军打消耗战了,用人命来拼人命,把城墙缺口守军的人拼光了,之后的梯队就可以攻进去了。

    727团一营的战士们,现在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退路都给鬼子的炮火隔断了,只能和鬼子拼了。

    大家的手榴弹都扔光了,子弹打光了,就扔砖头石头,鬼子后面的几个波次的队伍,一看到守军都开始扔砖头了,肯定是没有弹药了,就一窝蜂地突了进来。

    何超兴带着不到两个班的三排,和大家一起,抽出大刀,上去拼杀了。

    鬼子如潮水一样涌向大堤的缺口,而中国军则像一堆堆沙包一样,全部投入到缺口里,试图堵住这个决口。

    这一战,只打得天昏地暗,鬼子的大炮只能延伸到城区里面,但炮轰带来的硝烟和尘土,遮天盖日,本来已近黄昏,冬日的残阳如血,染透了西边的天际。

    而滕县的东关城墙缺口这边,也在流着血,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血,像这城墙身体流血一样,慢慢湿透了整个缺口,整个城墙的伤口。

    刚开始,川军们还能用四川话骂骂咧咧地,瓜皮、锤子等,到后面,人死得越来越多,没死的也没有力气来喊了。

    肉搏场上,只听见刀枪相碰的叮当声,刀枪入肉的噗呲声,以及伤兵受重伤倒地的嚎叫声,不过嚎叫声也喊不久,一会就被人补刀搞死了。

    不能倒地,千万不能倒地,何超兴已经拼得筋疲力尽了,浑身伤痕累累,连大刀都快举不起来了,双脚踩着厚厚滑滑的血浆和尸体,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能倒地,坚持住。

    鬼子也拼得强弩之末了,双方都是筋疲力尽地拼杀着,都在苦苦坚持着最后五分钟,这个时候,城里突然杀出了一批人,正是中国兵。

    本来堪堪就要败退的守军,立刻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而筋疲力尽的鬼子,则一下子泄气了。

    这一批人是旅部的卫兵连,刚从西门赶过来,那边刚才也是打得一片黑,刚击退了鬼子,现在马上拆西墙,来补东墙。

    鬼子被这批生力军一冲,再也坚持不住了,哗啦啦地,连爬带滚地退了下去,守军追杀到缺口,再也不敢继续追下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鬼子溜之大吉。

    可惜把所有的子弹打光了,要不然现在来一梭子下去,肯定能打死好多个鬼子。

    老何狠狠地拍了下城墙砖,可惜了。


………………………………

531。 多点强攻

    何超兴虽然很年轻,只有二十出头,但在身边都是一群十七八岁的人群里,算是岁数大的了,而且他已经从军四五年了,算是个很有资格的老兵了。

    所以,那些新兵都叫他为何排长,而跟他差不多岁数的人,都叫他老何,甚至连一连连长冯连长,比他岁数大点,也叫他老何。

    现在老何他们被旅部的卫兵连给救了一命,暂时退了下来,鬼子也看到了晚上,也就没在发动进攻了。

    卫兵连们暂时替老何他们的一营守着,一营几个连队经过这次肉搏,损失惨重,很多班都死光了,一个营五百来人,现在只剩一半人不到了。

    老何的三排也是成一个班多点,加上老何,也就十五人,缩编成一个班,暂时撤下去,吃饭休息,还有是卫生队的人给他们治疗一些伤,几乎每个人都有伤。

    很多人还没有治疗结束,就已经躺地上呼呼大睡了,不过所谓的治疗,也就清洗下伤口,随便消个毒然后包扎一下。

    只是战士们实在是太累了,城外还有炮打进来,到处都有可能被炮弹击中,好像在哪都不安全,很多人转移到地下的掩体下去。

    而这些战士们则不管什么危险安全,就地上一躺,就睡了过去,喊都喊不醒,营长只好找来一些老乡,用担架把大家给转移到掩体里去。

    老何也一样,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睡着的,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的,一直睡到第二天天发亮,就被冯连长给推醒了。

    刚醒的老何还以为只睡了一会:“现在鬼子晚上都要进攻了?”问了一句冯连长。

    “玛皮的,鬼子哪敢晚上来打啰,现在已经是白天了,不能再睡了,外面已经打起来了。”冯连长骂骂咧咧地叫醒着大家。

    走出掩体,天色已白,城墙那边又是轰隆响成一片,日军又开始先炮轰了,老何看了看天色,说:

    “早着呢,先找点东西垫垫肚子,鬼子这炮,估计得要轰上一段时间。”

    和日军交手多次后就知道,鬼子的炮轰,针对对手不同,持续的时间也有不同,像对滕县这么厚的城墙,不轰上个半个时辰也不会停歇下来的。

    “昨天的那个大口子真的被填上了?”老何问冯连长。

    “是啊,昨晚王师长叫上大量的老乡,一夜之间,就填满了,拿了米行和盐行的麻袋去装土,加上砖块石头,还有鬼子的尸体,嘿嘿。”

    “滕县的老乡真的很不错啊。”老何一边大口咬着一个烧饼,一边喝水,在喝水的空隙里,和冯连长说着话。

    “是啊,这烧饼也是老乡们连夜做出来的,只是这个味道有点淡,没有我们四川的够味。”

    “你别要求太多了,有的吃就已经很好了,还挑三拣四的。”

    两人嘴巴虽然说着,但脚步没有停下来,带着兄弟们,一路往东关那边走去,快到那边,鬼子的炮弹还在炸着,大家只得暂时停下来,躲在附近的掩体或是壕沟里。

    等鬼子的炮火延伸后,冯连长马上带着全连冲了出去,说是全连,也就几十人了,两个排都凑不齐。

    唉!辛苦了一晚的装填,那个缺口又被鬼子炸开了,不单单这边,连南门也被炸出一个大口子。

    现在日军濑谷支队的第10联队一个大队攻东门,一个大队攻南门,联队长赤柴大佐亲自带队,指挥步兵炮和重机枪在压制城头上守军的火力。

    昨天的东门差点被日军打下来,就是因为最后时刻,从城内其他城门赶过来的中国兵的增援,让日军功亏一篑。

    现在日军马上自我纠错和调整,从原先的四面围城到针对一点,到现在的多点进攻,就是要分散开守军的数量,让守军难以在人数上占到优势。

    眼看着东关这边又开始了昨天那种情况,密集的炮火之后,在步炮迫击炮等近距离小炮炮火,及轻重机枪的火力压制下,鬼子又开始了几个梯次的连绵攻击。

    千年古城,被捅了几刀,撕开两个大口子,流出阵阵鲜血,那是这片土地上滋养的人们的鲜血。

    而穿着军绿色军装的日军,则像一群群绿色的蚂蝗一样,蜂拥而至,嗜血如命,拼命地朝着两个大口子,往里扎着,恨不得要吸干中国人的血。

    啥都差,只剩人多的中国军,只能是先找地方猫起来,任凭鬼子按地上狂轰乱炸一顿狂揍,也不起身,就等鬼子冲过来,就起来粘上去。

    一旦粘住了,就用人拼人,一个换一个是非常划算的了,二个三个换一个,也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鬼子就用几个梯次的进攻来,看能不能破中国军的无赖打法,不就是添油战术吗,中国军也会打。

    所以老何他们这一批人就给放在边上等着,鬼子投入一批,中国军就相应地也投入一片,就这样,双方在城墙的缺口及周边进行了拉锯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