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地方,大家俗称坦克**,是很多坦克油箱的所在位置,不管是外置的还是内置的油箱,一旦遭到强烈的爆炸,都会被炸开,燃烧起来。


………………………………

1012。 日军试探性进攻

    其实坦克是很怕被烧着的,在三狗的三营里,除了常备的炸药包和手榴弹外,还备用了一些自制的燃烧弹。

    当时的汽油比较稀少,大部分都是进口来的,一般的步兵部队里,很难见到,但也有其他的燃油的。

    比如常见的煤油,还有农村的桐油、菜油等,甚至高度的烧酒也行,反正制作燃烧弹很简单,只要找足玻璃瓶就可以了。

    当时市面上已经有一些玻璃酒瓶或是其他的瓶子了,再不济,小瓦罐也行,装上这些各种各样的燃油,用棉花棉布什么的封上瓶口。

    到要用的时候,把瓶口的棉花棉布条子浸湿,点上火,扔出去就行了,只是这么扔没有什么效果,几乎很难烧着敌人的步兵。

    但是烧坦克就很管用了,一点着瓶口后,把瓶子瓦罐直接摔在坦克的车体上,瓶瓶罐罐砸碎后,里面的燃油就淋在坦克的钢板上了。

    坦克的钢板一旦被烧着,很快就会损坏里面的部件,再说,里面的人也受不了这样的炙烤啊,如果坦克一直被这种燃烧弹攻击着,一直在烧着,里面的人没多久就会受不了。

    如果有外置的油箱,很快就会被烧爆炸开来,这个就更麻烦了,油箱里的燃油,也跟着火燃烧起来,最后坦克就会成为一个大火团,被烧成爆炸。

    即使不爆炸,也会成为爆米花机,里面的人如果不逃出来,会成为爆米花了,或是焖红薯了。

    因此,日军进攻到山脚阵地的这些坦克,不断地被中国军的爆破手们搞得乱七八糟,大部分都烧了起来。

    里面的坦克兵实在是受不了,纷纷打开舱盖,从里面跳出来,宁愿出来被一枪打死,也不愿意被烤死在里面。

    当然,这些坦克兵,大部分是被打死了,那么高的位置和目标,加上毫无隐蔽和保护的,只要露个头,就被乱枪给打爆了。

    坦克兵又不是飞行员,飞行员跳伞在半空中,有国际战争法保护,是不能打的,只能落地后去抓和打。

    当然在遥远的东方战场上,不管是禽兽般的日军,还是怀有血海深仇的中国军,都不会拿什么战争法当回事。

    连毒气弹都明目张胆地发射的,连俘虏都杀的,日军甚至连平民都随意枪杀的,那些什么战争法,都不放在眼里。

    三狗现在成为营长了,虽然心底里很不喜欢日军的俘虏,也想亲手杀了这些禽兽,但迫于上级的命令,不能动手。

    但在他审询后,交给手下押送到上级部们去时候,都会默许这些手下们,以各种理由来杀死日军俘虏。

    有好几次,彭长华和杨承祖他们这些人,都用日军俘虏要逃走的理由杀死他们,操作的手法很简单,就是给俘虏兵松开绳子,示意他走人。

    那鬼子以为长华他们要放他走了,兴高采烈地跑了起来,结果后面的长华一枪就打穿了鬼子的后背。

    其实活抓一个日军的俘虏兵,可以领到几十块元钱的奖励,如果是军官,那是要翻倍的了,但长华他们不想要这点钱,宁愿饿肚子没钱吃饭,也要杀俘虏。

    当然在抗战初期,鬼子俘虏兵非常少见,很少有见到没受伤自己投降的鬼子,大部分是伤兵,动不了了,才会被抓到。

    在万家岭围歼战时候,三狗他们最后的敢死队碰见过几个鬼子要投降的,不过那个时候,大家不可能带着几个俘虏走,实在是太累赘了,就一枪干掉了。

    再说,大家那个时候都打疯了,只要看见鬼子,只要是活的,全然不顾是投降还是顽抗的,全都杀掉,不留一个活口。

    ……

    在石鼓岭山脚阵地前沿,日军的坦克不但一辆辆被炸,而且也烧了起来,一个个超大的火球子在恐怖地燃烧着。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三狗在营部指挥所里,在空中狠狠地挥了一拳,像似要揍死鬼子一样,现在三狗很少有亲自上阵杀敌的机会,只能干过瘾。

    日军坦克被炸,也阻止不了他们对石鼓岭阵地的进攻,日军的步兵朝着山脚阵地移动,几人一组,交替掩护前进。

    阵地里的中国军,由于被告知谨慎使用火力点,只是一些冷枪而已,但七连的冷枪,也是很恐怖的。

    秀才本身是个神射手,他做了七连的连长后,一直很重视单兵射击精准度的训练,在他看来,没有不会打枪的兵,没有打不好枪的兵。

    只要有合理的训练,包括心理上的锤炼,几乎任何一名士兵,都可以成为优秀射手,在长沙,74军整训时候,子弹管用,因此秀才就花费了大量的子弹,来训练七连的射击。

    特别是模拟真实战场的场景,对移动靶的射击训练,几乎是到了疯魔的状态,要求每个步枪手、机枪手,都要通过严苛的测试。

    秀才让人做了类似敌人匍匐姿势的靶子,叫人在三百五十米到四百米的区间里,在蜿蜒的交通壕里,举着这些特制的靶子,进行不规则的速度、运行线路,让每个士兵捕捉靶子目标进行射击。

    现在七连的前沿阵地,是一排负责,排长吴鼎立带着见习官王信嘉,一起指挥三个步兵班在不同的方位里,给予敌人冷枪袭击。

    班用机枪暂时不出现,就单靠步枪来射击,日军现在的进攻,还没有到最激烈的时候,大家能不暴露火力点就不暴露。

    所以,面对敌人的散兵,利用散枪冷枪还是最好的对付,七连的单兵射击技术本来就高,现在这些战士们,抱着中正式步枪,隐蔽在各个射击位置上,你一枪我一枪打着。

    训练过关了,实战只需经验了,一旦过了那个心理关,训练中的水平自然就会发挥出来了。

    因此,很多鬼子的散兵,不断地被击中,秀才也忍不住去秀了几把出神入化的枪法,他总是能阅读判断出鬼子下一步的战术动作。

    在鬼子下一步动作刚启动时候,秀才的步枪就击发了,子弹刚好带着微小的提前量,和鬼子暴露出来细小的躯干相撞在一起。

    有时候,打三百多米外的人体目标,就好像在用单发步枪打一只敏捷的蚊子一样,目标很小,移动不规则,很难在第一时间内打中。


………………………………

1013。 军官补充

    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射击也是一样,除了那些天赋异禀的人外,只要训练和实战多,会总结等,基本上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射手。

    七连一排的战士们,现在他们的射击精准度,让日军的散兵要疯了,不管是怎么的战术规避动作,都有可能被击中。

    这些枪声听起来稀稀拉拉、有气无力的,实则不然,几乎是枪枪到肉枪枪要命啊,一看就知道这些中国兵,都是经验老道的老兵射手。

    七连的见习官王信嘉,现在驻队在一排,也是抱着一把中正式步枪,盯着三四百米开外如蚊子一般大小的鬼子,屏着呼吸,猜着鬼子下一个动作。

    小王很年轻,也就二十岁不到,和三狗一样,在陆军中央军校毕业,他小三狗两届,民国二十六(1937)年入的学。

    也就是在三狗刚毕业,王信嘉刚入学,刚考入南京中央军校,就遭受到了日军飞机的空袭了,算是在国破山河碎的时候进入军队的,不是在和平年代想进入军队混个资历的人。

    当时南京军校刚接收了新的一期新生,就开始迁校了,沿着长江溯江而上,在武汉住了一段时间,后来武汉会战紧要时候,接着往四川迁徙。

    最后今年夏天王信嘉在成都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本部从此就定在成都了,不走了。

    本来军校是要读三年的,现在军队急需大量的军官,就把课程缩短成两年,所以小王两年就学成毕业了。

    除此之外,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统称为“黄埔军校”),还在各地开了多所分校,算起来有第一到第九的九个分校

    分别是在洛阳、武汉(后迁往湖南武岗)、江西瑞金、广州(后迁往贵州独山)、昆明、南宁、西安、湖北均县、新疆迪化(乌鲁木齐)这九个地方。

    严格来说,黄埔军校早在全面抗战前,就陆续开有八个分校了,是潮州、南宁、长沙、武汉、南昌、洛阳、广州、成都八个分校。

    全国统一后迁都南京后,黄埔军校的本部就由广州长洲岛迁到了南京,三狗和王信嘉都是在南京本部入学的学生,现在南京沦陷了,本部就迁到成都了。

    每次兵员补充时候,三狗都希望上边能多分配几个军校生下来,不管学生兵怎样,但在当时的军队内,这种有知识、学过军事的军校生,无论到哪个部队,都是香馍馍。

    相对比大部分文盲庄稼汉的士兵,军校生在掌握武器性能、训练、作战实操、分队指挥上,确实很容易上手。

    尽管有些军校生确实比较贪生怕死,但这个是人之常情啊,谁不贪生怕死?慢慢适应和习惯了战场,这个局面就好多了。

    三狗当时刚上淞沪战场,也是如此,吓得要死,极度的不适应,现在这几个新来的军校生见习官也是如此。

    但现在大家都熬了过来了,慢慢适应后就会习惯成自然了,没有人一出生就能说话走路的,都是一步步来的。

    其实按照人数概率算起来,黄埔军校毕业生还是比普通士兵勇敢多了,在一些普通的部队,普通士兵做逃兵的,十之三四,而黄埔军校生做逃兵,十分之一都没有。

    当然在74军51师三狗他们的部队,逃兵现象极为少见,部队待遇好,兵员素质高,经常能打胜战,即使在危急时候,也很少被抛弃。

    黄埔军校最初创办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培养军事指挥人员,大部分是进行革命的思想教育。

    当时第一期半年就毕业了,半年时间,能学到多少东西,刚新兵的队列、行进结束后,差不多就要毕业了。

    但是这些毕业生,在部队里,都很厉害,并不是作战指挥马上就有多厉害,关键是革命思想,打仗都是带头冲,才会带着人数少、成军短的革命军,打败陈炯民部队的。

    后来的北伐,也是如此,不管是在武器还是人数上,革命军都处于劣势,但面对北方的军阀,几乎是一路横扫过去,靠得就是带头冲的革命精神。

    所以,黄埔军校毕业生在部队里的损耗率非常高,不管那次大战,死伤最多的军官,都是黄埔军校毕业出来的人。

    自从前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以来,大量的黄埔生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现在各参战部队急需下级军官。

    但黄埔生每年毕业的人数有限,只有那么的几千人,后来增设了很多的分校,才超出上万人。

    可这点人,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各部队的需要,各部队到团级,就会自己开设军士训练班,到了师级,会开设军官训练班,自产自销自给自足。

    像一些历经多次大战的军队,下级军官消耗巨大,营长以下的军官,大部分是自己军队内部培养出来的,或是从士兵通过自己的实力、军功,一路升上来的。

    像秀才、狗腿、竹竿、打铁侬这些人,都是这样的,不过他们都参加过团部的军士训练班,前段时间在长沙整训时候,也参加了师部的军官训练班。

    到了营长这个级别,很少就有草根军官升上来了,毕竟到了这个位置,一是作战指挥的要求增大了,要使用到诸如电话电报通讯、后勤补给、多兵种联合作战等技术。

    其次是,到了这个位置,人数上要求就少了,不像连长,需要大量的人去做。第三,由于营长不像连长,不需要长期处于战斗的第一线了,牺牲的人数也少了。

    最后关键的一点,就是内部政。治原因,到了这个位置的军官,基本上属于某一个大官某一条线上的人了,属于嫡系或是要培养的接班人的人选了。

    所以,没有一定的派系、体系等,是很难升到这个位置的,派系比如是军队大佬所影响的部队。

    比如中央军嫡系部队里就分有土木系、何系(何应卿)、胡系(胡忠南)、汤系(汤恩博)等几个大系。

    153旅旅长张灵武原来就在胡系军队的,后来因为杀妻事件后入狱,无人收留,51师师长王耀祖要了他,才拼死肝脑涂地的报答,发展到现在的旅长。


………………………………

1014。 军队派系

    当年51师还是补充一旅的时候,在江西差点被何系和土木系吃掉,幸得王耀祖四处活动才能保留下来。

    后来王耀祖在赣东北和俞济世的浙江保安团合作,俞是委员长的老乡兼远亲,做过委员长的侍卫长。

    结识了这个可以通天的人物后,补充一旅才算是在派系林立的军队内保存了下来,没有被人家吃掉。

    后来也是通过各种关系,补充一旅扩编成51师,去参加淞沪会战时候,因为和俞济世之前就合作过,两人的关系一直维持得不错。

    就和58师(俞济世的浙江保安团改编而成)在罗店继续合作,并肩作战共同抗敌,互相掩护,配合得不错。

    后来随着抗战的发展,兵力越来越多,师级单位的部队也越来越多,为了便于指挥和联合作战,就增加了很多的军级单位出来,这就是俗称的抗战军心的一部分组成了。

    因此51师和58师就合并成74军,军长由58师师长俞济世来担任,后来俞专门担任军长,58师师长由冯胜法来担任。

    这样下来,74军不断地通过勇猛作战和彪炳的战功,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劲的铁军,自成一系,没有成为其他派系中的一员,但成了委员长手下的战略预备军。

    真的要算,那74军算是委员长嫡系部队中的嫡系了,因为隶属于国防委(以前是军委会、最高统帅部)下面的战略军。

    除了中央军内部的派系,还有地方上的江浙、西北、广西、广东等派系,这些大部分是属于以前的军阀部队,不太听中央指挥,现在国难时期,才团结在一起抗战。

    在各个军队派系里,还有一些军校出身的派系,比如保定系、讲武堂系(东北、云南、四川等)、黄埔系。

    所以,一定要给三狗他划个派系的话,他应该属于黄埔系的,黄埔系相对其他的军校系统,还是属于很年轻的派系。

    毕竟黄埔军校成立到这个时候,才十来年事情,十来年的军校毕业生,最多做到中将级别,也还是在战争动荡的年代里才有这个可能。

    但黄埔系得利在于,目前的最高领袖是该系的创办人,目前中国虽然是统一了,但也只是名义上的统一。

    也就是纸面上的统一,大部分的地方部队和政权都不理会中央,中央也难以管到地方上去,离真正的统一还远着呢。

    所以,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先把地方部队给分化、稀释、改编掉,其中之一的方法,就是派出大量的黄埔毕业生进入这些军队的内部。

    虽然成效缓慢,但还是在进行着,但在这个当口上,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了,本来纸面上统一的中国,又被日本这头外来的狼给撕扯成碎片了。

    这么一块大蛋糕,本来大家都有份,虽然和中央不断地抵触和对抗,但大家都有分享到一些。

    现在不行了,日本人来了,这块蛋糕大家再争夺下去,最后可能都会掉入日本人的嘴巴里去了。

    因此大家全部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蛋糕宁愿暂时不吃,也不能让日本人抢去,所以,各派系的斗争,就相对减缓了下来,甚至是团结在一起了。

    这些都是高层大佬们的关系走向,作为底层,还是有派系分别的,像三狗这么年轻的人,能做到营长这个职务上,除了军功和做人外,很大的程度,还是依仗着黄埔系的作用。

    51师创建人王耀祖本身就是黄埔四期的,他很喜欢使用黄埔系的人,就在补充一旅时候就开始布局了,三狗当时去南京考军校时候,还亲自接见了。

    毕业回来也接见了,几乎每一位出去读黄埔军校的,和每一次进来的黄埔军官生,王耀祖都要接见,并要求副官单独列表,时时关注着这批人的发展,给予优待。

    这就是派系诞生的过程,三狗得益于此,也会效仿于此,虽然现在只是个营长,底下的部队依仗着老乡在控制着。

    但这些老乡,能继续上升的机会不多,大部分都是草根,没有到黄埔军校里读过,也没有去渡过金,是很难升上去的。

    但像王信嘉、罗斯献这样的黄埔毕业生,就有可能升上去,到时候,三狗如果真的能跟着王耀祖、张灵武、刘光羽这一条线上去。

    真的能当上团长旅长师长啥的,那现在就要开始考虑发展自己的嫡系了,自己有一帮人跟着自己一起升上去,这就是资本,就是政。治博弈的资本和筹码。

    朝中有人好当官,底下有人也是如此。

    所以,不管出于人才考虑、政。治布局,还是感情因素,三狗还是很喜欢黄埔军校毕业生能来他们三营的。

    之前由于74军51师战斗过于频繁激烈,在淞沪和南京消耗巨大,差点被当成炮灰在南京给抛弃掉。

    这样的残军部队,最多出于奖励和优待,或是做给全军看,及时补充一些新兵进去,但黄埔生是很少补充进来的。

    现在不同了,74军成为全军的模范部队、双薪部队,大量的黄埔毕业生,首选就是74军这样的部队,所以现在三狗的三营一下子就来了几个。

    所以,三狗一边不断地把手下几个老乡老兄弟的连长排长送到军官培训班去学习,增强他们的能力,同时也很看重这些来三营的黄埔毕业生。

    看着王信嘉、罗斯献几个,还有夏晨、陈彦心等年轻人,三狗好像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假以时日,他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下,也会百炼成钢的。

    因此,三狗特地叮嘱各个连排,要保护好这些年轻的人才,说不定以后三营的命运,是要靠他们的。

    ……

    日军为了反制,一边也派出了一些厉害的射手,来捕捉中国兵射手,另外也架起了轻重机枪,来掩护前进中的散兵部队。

    日军本来每个步兵都是射击水平很高的,他们在国内的训练,每人至少是三千发子弹以上的量。

    那些被日军内部称作为优秀射手的人,更是天天被子弹喂饱地训练着,虽然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但在培训人才精英上,还是舍得花血本的。


………………………………

1015。 东方战场雏形的狙击枪手

    当年日本先进的军工,完全可以造出连发子弹的单兵武器,比如冲锋枪、轻型机枪,但他们就是很少生产,很少配备给部队。

    原因就是觉得那种连发子弹的单兵武器,太浪费子弹了,也会给士兵带来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不愿意去提高自己的射击精准水平,老是想着用子弹来搞定。

    所以他们的单发的三八步枪非常流行,装备日军已经很多年了,改版升级了好几次,就是不给装上连发装置。

    三八枪质量好,枪膛严密,枪管长,膛线耐磨,所以这种枪初速快,子弹打得很远。

    弹头在枪管膛线的引导下,旋转得很充分,射得很准,接近那个年代出现的狙击步枪的性能了。

    因此日军训练那些优秀射手,就是用普通的三八步枪,效果很好,可以让这些射手在战场上随时都可以用步枪来射击。

    当然,训练这些人,子弹可是用的不少,虽然他们为了节约子弹不装备冲锋枪,但在训练士兵和优秀射手上,还是很舍得的。

    三狗听说有的日军士兵在日本训练时候,曾经一年打过上万发子弹出去,乖乖,这是个什么概念,很多中国军有时候一个连队的全部子弹都没有这个数。

    实在是太阔绰了,这种训练量,连74军的战士都没有这个待遇,更别说中国军其他的杂牌部队了。

    很多杂牌部队,连枪都发不齐的,子弹也就每人几发,一些北边的红色部队,也是如此,打几枪就要开始冲锋的,再不冲锋,没子弹打了。

    听说还有严格的规定,每次战斗,不能超过五枪,也就是不能消耗五发子弹,超过了,要受严格的惩罚。

    没办法啊,战争物资的极度缺乏,不允许战士们放开肚皮去打。这对于日军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除非在微小的局部战场上,失去后勤保障了。

    日军的普通士兵,在中国军内,射击水平估计都会到优秀射手的级别了,更别说日军他们的优秀射手。

    因此,七连一排马上就遭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一边要顶住日军轻重机枪扫射带来扇面火力的压制,一边要堤防日军射手的定点精准射击。

    好在是躲在堑壕后面,有一定的工事保护,鬼子大部分的子弹都打在战壕顶部的沙包和泥土里,尽管如此,战壕上面也是尘土一片,子弹咻咻地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