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将军是梅州大浦人,虽然也算是山区,但毕竟离海边近一点,他的脾性就柔和很多,土木系里陈成将军是一个严肃刻板的人,碰到很多关系需要处理的,都派罗将军出面。

    也正是如此,陈成将军才会让罗卓音担任薛粤的副手,而不是让薛粤当罗卓音的副手。

    首先从能力上说,薛将军会高一筹,从脾气上说,委员长有时候都驾驭不了小老虎一般的薛粤,罗将军更是驾驭不了薛将军。

    反过来从人情来说,陈成有恩于薛粤,当年薛粤是反蒋的活跃人物,让委员长极为反感,没有陈成的力荐,根本就没有薛粤翻身的机会。

    所以,薛粤自然是会对陈成及土木系有回报的,对于这个广东老乡的副手,肯定是有话好好说的。

    因此在第九战区里,正副手配合的还算融洽,赣北地区的指挥权,薛粤大部分都放手给罗卓音去干。

    连军委会的直属部队,委员长的心头爱74军都交给罗卓音去支配,除了要顶住南昌方向日军的进攻外,也算是对土木系及罗卓音投桃报李了。

    不管是薛粤还是罗卓音,都知道74军虽然是在他们手下,但都清楚这是老头子的心爱武装,可不能乱用的,更不能让其损失过重。

    因此74军现在一般都是以师为单位,集中使用,作为战区和赣北山区的机动部队,四处游动,哪里吃紧就去哪里,哪里需要攻坚就哪里。

    这就让三狗他们这样的中低层军官,只能随着大部队四处移动,只有在细微的局部战斗里,才能展现一下自己的指挥才能。

    看到日军丢盔弃甲,三狗认定鬼子抵抗意志几乎没有了,此时更是要加快步伐去追,再次传令下去,再追上个五里路。

    先头部队,特别是八连,一直追到驼子山,快要到上富镇那边,才逐渐地停下来,大家回头开始慢慢搜索没来得及逃出去的残敌散兵。

    在靠近九仙汤的黑门楼,发现有一间民房里藏有鬼子兵,开始是七连有一个战士搜索到那边,准备打开房门时候,被一枪放到。

    结果大家赶紧过来,把这房子给围了起来,大家想去把那个中弹的战士给抢回来抢救,发现那房子里不止一个鬼子,几条步枪伸出窗户在开枪阻击大家靠近房子。

    岂有此理,都到什么时候了,这鬼子还这么嚣张,七连连长秀才赶到,先是用日语对鬼子喊话,意思是放下武器出来,保证他们的安全。

    可鬼子根本不理秀才,还挑衅地朝秀才这边开枪。

    鬼子这么猖狂,明显是看不起我们中**人,再说,那个中弹到地的战士,不能拖太久的时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可就损失大了。

    只是现在大家因为追击敌人跑得快,没有带重武器,机枪没有,甚至连手榴弹都暂时没带,只是步枪一些子弹。

    这也难不倒秀才,秀才叫五六个人用步枪封锁着鬼子的窗户,瞄着窗户不时地开枪,打得鬼子不敢抬头观看。

    然后派人把那个受伤的兄弟给抢过来,顺便把那房子屋檐下一捆捆的柴禾给拉出来,堆放在屋子沿墙根的四周,然后点火烧起来。

    江西农村里的房子,很多人喜欢把晒干的柴禾一捆捆扎起,堆放在屋檐底下,要烧饭时候就抱一捆进厨房。

    这样不至于让柴禾放在露天里给下雨淋湿了,只是有引起火灾的隐患,经常会有房子就这样被烧了起来。

    现在秀才他们给这户房子给点了起来,浓烟四起,直扑房内,熏得那几个鬼子在里面不断地咳嗽着。

    这户房子刚好是独栋房子,秀才叫大家在四周埋伏着,出来一个鬼子就直接射杀,不管那么多,要是不出来,就直接烤死他们。
………………………………

1062。 虐杀鬼子俘虏

    这火还没有把房子烧起来时候,鬼子还没有熬到烤的时候,里面的鬼子就受不了了,宁愿被烧死,也不愿意被烟熏窒息死,太难受了。

    现在鬼子怂了,赶紧打着白旗,要出来投降,鬼子一边把房门打开,把步枪全都扔了出来,接着三个鬼子打着白旗从里面跳出来。

    看着跳出来的鬼子,大家都忍不住笑,已经被烟火燎得黑乎乎的,露出眼睛和牙齿,好像被涂黑脸唱戏的戏子一样。

    秀才没工夫去欣赏鬼子演戏,立马叫人绑了鬼子,大家一窝蜂而上,把鬼子死死地绑了起来,由于出于对鬼子的仇恨,这绳子绑得很紧。

    结果把鬼子勒得不行,大呼小叫的,还叫,一个和刚才受伤战士的好友,对着一个鬼子狠狠地闷了几脚,恨不得马上就剁了这鬼子。

    秀才叫七连四排长王信嘉带着几个人,押送着这几个鬼子俘虏,往九仙汤方向回去,找三营的营部,交给营长罗志成。

    刚才那个受伤的战士就是王信嘉的手下,他本来是不愿意接受这几个鬼子投降的,现在又要他押送,更是一肚子的气,只是碍着连长在面前不好发作。

    等何连长一走开,王信嘉就使了个眼色,叫上几个兄弟,一起押着这几个鬼子往九仙汤方向走去。

    “弟兄们,你们很想要这点赏金吗?”王信嘉问几个兄弟。

    “排长你想要就要,我们是不想要的。”手下的吴占东有点阴阳怪气地回着。

    “我去,我才不想要这点钱,都不够老子请大家一次客,还要倒贴钱。”王排长也不想要这点赏金。

    “要不,我们做掉这几个鬼子?”一听到排长也不想要,大伙马上来劲了。

    “这儿不行,往山上走,那里有战壕,找个没人的地方,好办事。”王信嘉虽然也想做了这几个鬼子,但还是不想被太多人知道,毕竟这是违反部队规定的。

    部队内明文规定,不准杀俘,不准虐俘。

    其实大家基本上是不会遵守的,这种规定对那些同样不杀俘虏的部队,可以执行,对于鬼子这种兽兵,完全不用,因为他们是野兽,他们是吃人的野兽,不是人。

    到了山上树林里的一处壕沟里,大家把这几个鬼子推进一人多深的藏兵洞里去,这几个鬼子发现不对劲了,开始叽里呱啦地叫唤起来。

    王信嘉在军校里学过日军,知道鬼子在叫唤什么,无外非是不能杀俘虏等等。

    狗屁,老子装着听不懂,王信嘉看了看时间,还早着呢,不能这么便宜了这几个鬼子,就拿出刀子,叫其他的兄弟跟着他一起做。

    王信嘉对着一个鬼子,不理会那鬼子恐惧的眼神和求饶的语气,自顾自的,拿着锋利的匕首,先是挑断了这个鬼子的两条脚筋。

    另外两个鬼子也是很快地被挑断了脚筋,脚筋断了,不是很疼,但也让鬼子惊吓得受不了了。

    接着王信嘉叫人把鬼子的裤子给扒拉掉,一刀就把鬼子的命根子给割了下来,趁着鬼子张嘴大叫时候,把那**一把塞进鬼子的嘴巴里去。

    旁边的兄弟开心死了,都兴奋地呼呼地叫了起来,学着排长的手法,把另外两个鬼子也照样画葫芦给办了。

    为了不让鬼子嘴巴吐出自己的命根子,王信嘉还解下鬼子的绑腿,把鬼子的嘴巴给绑了起来。

    这样,鬼子嘴巴含着自己的**,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还说不出话来,难受得直晃头晃脑的。

    看着像狗一样的鬼子,大家复仇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快感,都期待着这个乖张的排长,还有什么招数,让大家开眼的。

    王信嘉觉得自己的表演**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更为开心,拿起一捧泥土,捂在鬼子下体的伤口上,说是给鬼子止血。

    虐待俘虏的事情还没有停,王信嘉根本就没有要带这几个鬼子走,最后玩够了,就拿着匕首,对着鬼子的眼睛,两刀,就把鬼子给挑瞎了。

    好了,就这样,不杀死他们,让他们在屈辱和痛苦中饿死去吧。

    王信嘉跟大家挥了挥手,走出这个很大的藏兵洞,把洞口给封了起来,里面鬼子本来就说不出话来,现在更是听不到鬼子声音了。

    鬼子眼睛瞎了,手脚被绑着,只有等死份,王信嘉带着大家回去,跟连长秀才轻描淡写地编了个理由,说是鬼子在半路上突然变卦,要逃走,都给大家射杀了。

    秀才虽然怀疑王信嘉的话,怎么可能,鬼子被死死绑着,哪里还能逃得快,几步就能追上的事情,你狗日的就开枪杀了他们。

    不过秀才只是点了点头,算是这事过去了,没有深究,他知道兄弟们恨鬼子,他自己也恨,只是碍着自己是连长,不好亲自动手杀俘虏,就交给这个乖张的王信嘉去干。

    大家心照不宣地默认了这件事,王信嘉估计也猜到了连长的心理,所以才敢如此大胆地虐死鬼子俘虏。

    其实在战场上这种事情很多,只是军官们甚至是士兵们碍于规定,不敢说出来,但做的也不少。

    秀才以前还暗示过手下,拿那些受伤被俘的鬼子,给到新兵们练手练胆,他们自己留着不杀那鬼子,叫新兵来亲手杀了那鬼子。

    那八连狗腿他们更是甚者,还抓住鬼子,现场教学,教新兵们怎么把刺刀捅进哪个部位是就快速杀死鬼子。

    每次打扫战场时候,大家都有这样的习惯,由于这样的鬼子兵很少,大部分是受了伤不太能动的鬼子。

    每当抓到一个,大家就如获至宝,马上叫新兵蛋子过来,有时候新兵比较多,就不能一刀捅死,叫他们排着队,一人一刀,一般是捅鬼子腹部。

    鬼子腹部最容易捅,没有骨头卡住匕首和军刺,那部位柔软,捅进去有点手感,主要是让新兵克服那种第一次捅人的恐惧,也感受那种特有的手感。

    这样才能锻炼新兵的胆子和手感,不至于以后都不敢下手去捅鬼子,捅到哪儿自己也不知道。

    还有一点,捅鬼子腹部,这鬼子一下子还死不了,可以让多个新兵来捅,不然一刀就捅死,下一个新兵就失去了一个现场学习的机会了。

    捅个死鬼子,和捅一个尸体或是一头死猪有什么区别,锻炼不了胆子。

    (。。)


………………………………

1063。 乡情部队

    有时候鬼子被捅得受不了,浑身打哆嗦,坐不住,就有人扶着鬼子坐在地上,不然他倒下去。  ???.?r?a?n??e?na?‘co?m

    鬼子疼得鬼哭狼嚎的,声音越大越好,越能锻炼新兵,在如此惨烈的场面下,还能保持冷静,一刀刀地把军刺捅进鬼子的肚子里去。

    鬼子的肚子都被捅烂了,还一下子死不了,血流得溅得新兵们一脸,连长狗腿在旁边才高兴,狗日的,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其实不管是秀才还是三狗,在从军之前,都是熟读历史的读书人,深知历史上那些杀俘的将领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那个年代的人,还是很相信这世界上有冤魂鬼怪一说的,杀俘制造出的孽障,比正常战斗打死的重太多了。

    正常打仗,战死了算自己实力不济、运气不佳等,只能说是自己倒霉,但投降了后,手无寸铁地被敌人杀死,这种怨恨和愤憋,会造成很深的化不开的孽障的。

    这种孽障会一直跟着那些杀俘者,特别是那些下达杀俘命令的将领,致使他们没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不管是出于国际战争法的人道主义,还是忌惮于中国古代一直以来的历史经验,秀才和三狗对这种杀俘现象都是不赞成的。

    他们几乎是不会下达如此命令,但又不能过于阻止愤怒的战士们的杀俘行为,只能是眼不见为净,以默许的方式来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

    在51师的凌厉攻势下,九仙汤终于攻打下来了,没想到日军这么大胆,在如此靠前位置设立了一个兵站。

    这个补给兵站里,存放着大量的武器弹药粮食物资,日军溃逃时候来不及销毁,现在全进了51师的胃口里了。

    但李天侠师长没有满足于这一点瓶瓶罐罐的小东西,只是留下后勤的部队接管兵站,其他所有的战斗部队,全部追击日军。

    军长王耀祖很清楚,此时的日军大部队已经战略性撤退了,正是要趁着这个机会去追杀敌人和扩大战果、抢占地盘。

    对于高层来说,追歼敌人的数字,和收复下来的失地,这些都是战绩也是官绩,在其位谋其政,谁都想这么干。

    何况是利好于国家和将士们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军部的追击敌人的命令一直下达到各个基层连队,各部队以连队为单位,沿着奉新公路两侧宽达十几里路的攻击线,奋勇前进,追击日军。

    三狗的三营营部一直和机炮连一起,在三个步兵连后,快速推进,不时地要求三个连保持紧密的联系和紧凑的阵型。

    对于高层来说,快速追歼是官绩,但对于三狗来说,现在做营长了,和连长不一样,想得更多的是,怎么在尽量保存三营实力的同时,多杀伤敌人。

    更多的在这种平衡里左右调整着。

    作为狗腿、打铁侬他们这些连长来说,更是急于想建功立业,急于扩大连队的战绩,才能在众多的基层军官里脱颖而出,早日上岸,不再前线上冲锋。

    因此,这营长和连长之间的命令,难免有一些冲突,这个只能看营长的驾驭能力了,三营的干部框架,以老乡人和三狗的过命兄弟为主,几乎是牢牢控制着这支部队。

    因此三营在这种特殊的乡情和兄弟情维护下,非常团结,非常坚定地执行三狗的军令,因为大家从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已经验证过,三狗确实是一个能带大家打胜战的人。

    当时的中**,很多部队都是这样形成的,一些精英靠着乡情、兄弟情、同学情等上去,组建出各个基层部队。

    但这种部队有利也有弊,很团结,甚至是团结过头了,铁板一块,很排斥外人,排斥外乡人,特别是那些从军校毕业来的新军官。

    本来这种空降的干部,就没有什么根基,加上作战经验缺少,很容易被老兵们所看不起,没有自己的一帮人,想要在这种乡情部队里出头,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高层甚至是军政部,都知道这种问题的存在,所以会在团部及以上的军官,是不准随意确定的,需要军政部的核实和批准。

    一个这么大的国家,一支这么庞大的军队,只能控制到团一级别,控制力确实很低下,这个也算是不错的了,只能在中央军里做到这一点。

    到了地方军阀那边,军政部的命令也就是废纸一张,根本管不到,那些部队连师长任命也就是给军政部备个案而已,军政部无权干涉。

    面对这样的困境,军政部也没有办法,要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可以通过国家资源和优势实力来不断的整军,不断地削弱、分化、中央化地方军阀的实力。

    可如今,在如火如荼的抗战中,这些工作都没有办法去做,只能寄托于战争来消化、过滤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部队及问题。

    对于基层的乡情部队,则也是自生自灭,这种类似三狗他们的部队,实力过于弱小,脱离了大部队,几乎是存活不下去。

    就是依靠着大部队,在和日军的交战中,也是随时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和可能,所以上层不会太在意这些基层部队的发展,只要能杀敌和执行命令就可以了。

    而那些毕业分配进来的军校军官们,也有一个自我淘汰的过程,真正厉害的角色,他会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成长并脱颖而出的。

    那些实力不济的,就是保护、提携得再好,也是发展不起来的,毕竟军队、战争中的军队里,还是要用实力来说话的。

    这个不像在和平年代的地方,随便个草包,只要有关系和资源,都可以有好位置坐着,但在战争中的军队里,没有两把刷子,是很难吃得开的。

    就算是有关系,没有实力,有会在战场上被敌人给淘汰的,只是那些跟着的士兵,就命苦了,只能跟着陪葬了。

    因此三狗在选择各个连队甚至是排长的安排上,都是非常慎重的,不能只是看重乡情,更多的是看重能力。

    ……

    在51师的强力追歼、57、58师及其他兄弟部队各部的堵截下,日军106师团颇为狼狈,一路退回到奉新去。

    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音将军为避免攻坚,电令各军停止追击,在收复区就地巩固阵地。
………………………………

1064。 团结一起

    此次的赣北反击战中(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的赣北战争),第九战区赣北地区的中**有效地阻止了赣北日军侧翼进攻长沙的战略意图。

    使得长沙的主战场压力大减,没有侧翼的威胁,第九战区的中**粉碎了日军侵占长沙的战略目的。

    在赣北地区,中日双方的军队回到了会战前的态势,战地暂时恢复了难得平静,三狗他们的三营也回到了上高驻地。

    杨慕华已经随师部医院恢复了工作,虽然偶尔会想念起儿子小虎,无法见面甚是难受,不过丈夫回到了驻地,相对会好很多了。

    部队在上高泗溪杜家村一带,战地医院在界埠堆峰,不算很远,三狗除了平日训练部队外,还能隔三差五去见一下杨慕华。

    战士们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跑步五公里,出操,训练,爬山,忙得一塌糊涂,按团长刘光羽说的话是:兵不能闲着,闲着了就不好管了。

    抗战到了这个阶段,国家沿海地带都被日军占领,进出口及关税都没有了,不管是国力财政上,还是进出口的货物上,都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由于物资紧张,战士们的供应,每天24两米饭(当时为16两一斤,折合为现在的一斤半),逐渐缩减为22两,一天一斤半的量都保证不了了。

    由于很少有肉菜和油水,吃点粗茶淡饭,本地的瓜菜,改善生活的是豆芽、豆腐,只有在节日加餐时候才能吃到一点肉。

    所以,大家都觉得米饭不够吃,都是青壮年,每天的训练量很大,饿得要死,这么一点定量的米饭根本不够。

    老李头就带着几个连的特务长(司务长)想办法,买来一些红薯、腊肉、咸肉等,为战士们解决吃饭问题。

    由于三营在经济上比较透明和公开,不存在那些喝兵血的军官,士兵们的伙食能得到保障,虽然是粗粮素菜,总比没吃饱好多了。

    那个年代碾米机没有普及,大部分的大米脱粒是靠人工,在石槽里杵去谷壳,所以大米的质量很一般,里面有很多的谷壳和砂子。

    吃这种饭,不能吃太快,不然很容易咯到牙齿,老李头他们就跟三狗借了些人,和炊事班一起,来处理这样的大米,比如筛、挑、洗等,算是好一点。

    米饭不够就杂粮来凑,本地产红薯,炊事班就做一些红薯粥、红薯饭、红薯干等,红薯切开煮熟后晒干,可以发给战士们做干粮。

    至于肉菜,还是咸肉最为解馋,腊肉下饭,这些用辣子一炒,几碗饭就下去了,三营把自己的经费拿出来,给战士们补足口粮。

    有的部队士兵不但吃不饱,有穿不暖,冬天一个内衣加外套,一个棉袄,过了冬季棉袄还要收回去,待到来年冬天再发下来继续穿。

    很多人没有没换洗衣服,身上长满了虱子,人都习惯了,没事就坐在太阳底下抓虱子或是互相帮对方抓。

    夏天里,很多士兵去河里洗澡,先脱光衣服,在水里把衣服洗了,晒在河岸上,人在河里洗澡游泳,等衣服晒干了,才能上岸穿起回去。

    这些在51师就好多了,在三营更是少见,很多人还以为三营是师部或是军部的警卫营,怎么吃穿得这么好。

    三营在江西广丰的服装厂、农场现在发展得很好,大米和衣服源源不断地供应过来,每个战士都有夏冬两季的换洗衣服,内裤和袜子都有备用的。

    士兵的基本保障有了,纪律有跟着上来了,很多部队的军纪恶劣,大部分是因为连基本保障都没有,士兵为了活下去,没有办法,才会去抢百姓的东西。

    但百家米养千种人,即使在物资相对有保障的74军,还是也有败类的,51师就有一个,溜出去偷抢百姓的财物。

    当时李师长就叫百姓当面相认,认出来招供后,马上当着士兵和村民的面,军法处置,直接就枪毙了。

    这一杀一儆百,部队比以前更不欺负百姓,不乱拿东西,买东西都给钱,村里的路成了一条街,卖菜和日用品的老百姓很多。

    军民的关系有很好,很多士兵因为营养不良而得了夜盲症,到了晚上看不见东西,就有老乡在墙上晒干牛屎和干番薯藤,送到部队,让一起煎水喝,一喝就好。

    从上海过来的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教战士们唱歌,也给老乡们表演节目,主要是抗日的戏剧和歌曲。

    这些看似如花似玉的女生们,有下地给百姓干活,百姓做了米饼给她们吃,都不吃,个别人无法拒绝,只是拿起来咬一小口。

    看到这些,三狗都快忘了以前在老家做挑夫时候的官民关系了,那时候的军民官民关系很恶劣,远远比不上现在。

    或许,在强大的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