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3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营的爆破手们在防护组的保护下,已经冲到城楼底下,在身后迫击炮和重机枪对城楼敌人的压制下,开始实施爆破作业。

    三营有了攻打高安城的经验,爆破手们驾轻就熟,还是先用手榴弹炸开城墙一个大洞,再填入运送过来的炸药包,这些炸药还是在甘树垄缴获日军的好货。

    爆破组把日军的炸药管接上起爆雷管,捆扎在一起,做成简易的炸药包,一包包地往城墙的大洞里填装。 2k阅读网


………………………………

1088。 攻破奉新城

    最后爆破组长宋德方同时点燃了三根导火索(保险起见,同时接了三根不同方位的导火索),大家开始死命地往外逃开爆破现场。

    随着身后一阵地动山摇般的巨响后,碎石砖头漫天落下,打在大家的背上,生痛,顷刻之后回头一看,奉新北门城楼被炸开一个口子,城墙还在抖索地坍塌中。

    不等日军反应过来,三营三四把冲锋号就集体吹响了,在残阳如血的冬日午后,在凌冽的北风吹着的硝烟中,在熊熊燃起的战火前,三营的战士们,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冲锋。

    二年前的南京,日军炸开了南京城墙,和罗志成他们这些城防部队在殊死争夺城楼,罗志成在那里死伤了大量的战友。

    现如今,罗志成经过两年的血战,由一名军校毕业的见习官,快速成长为一名步兵营的营长,正指挥着一个精锐加强营,在以同样的方式,炸开城墙,指挥部队杀入奉新城。

    由于奉新北门日军兵力空虚,大部分的城防部队被安置在城外,城楼上的鬼子又被中**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给压制着。

    因此鬼子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力量,来堵住这个城墙缺口,为数不多的一些鬼子如同杯水车薪,根本顶不住潮水一般的中**,很开就被淹没在人海里去。

    七连四排率先冲上城楼,排长王信嘉一马当先,冒着弹雨,一手捡起和高举着军旗,一手驳壳枪,打得浑身是血,但还是冲上了城楼,一把把军旗插上了城楼上。

    寒烈的北风,漫卷去鲜血一般的红旗,旗子尽管满是弹孔,甚至是破烂如抹布,但此刻却意义非凡。

    军旗和军号一样,不但指引着战士们前进的方向,而且也是一支部队精神力量的象征,三营现在虽然没有专有番号和军旗,但红旗上的国徽,照耀着所有中国兵前行。

    青天白日满地红,正印证了此刻的景象,在青天白日下,奉新城现在杀得到处满地血红,日军34师团216联队被多处夹击,兵力捉襟见肘。

    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也来不及了,特别是空虚的北门遭到了三营的迅猛攻击,来不及反应和救援,城楼就被炸开了,大量的中国兵就攻上城楼了。

    三营攻上奉新北门城楼后,营长罗志成立即命令最后一支作为保护侧后的预备队,九连,也跟着上了城楼。

    最先攻上城楼的七连,现在作锥形攻击,直插城内,八连和九连就沿着城楼,向两边攻击前进,扩大攻击面和展开兵力。

    最后的机炮连也在运输队的帮助下,把迫击炮和重机枪也搬上了北门城楼,守卫着这个缺口和保护大家的侧后,同时也利用迫击炮在为七连开路。

    那些之前接到命令援助北门的鬼子,现在刚行进到离北门不远的地方,正和七连撞在一起。

    狭路相逢勇者胜,七连是三营最精锐的主力部队,一旦突入城内,如同猛虎般迅捷向前,遇到敌人后,也不失冷静,马上展开兵力,占据有利地形,对敌进行半包围的围攻。

    七连自罗志成当连长以来,也打过好多次巷战,现在秀才也深得罗志成巷战战术的精髓,巷战类似有各种障碍物的堑壕战和近战。

    主要也是利用短打武器,手榴弹是最好的开路利器,然后是机枪和驳壳枪冲锋枪,七连在攻打北门外鬼子,主要是利用大刀和刺刀,武器弹药比较充足,所以安排突入城内作战。

    大家不走街面,用手榴弹炸开墙面,在街两边的商铺打出一条路,当时的商铺墙面大部分是木板或是薄薄的土墙,在木柱子的支撑下,形成墙面。

    这种墙体比较容易炸开,一旦炸开后,连发武器就来一波密集子弹的攻击,攻击前进,逐步压缩敌人的防守面积。

    七连的巷战现在还有一点非常有利的因素,就是利用信号弹或是烟雾弹,为身后城楼上的机炮连指引攻击位置。

    一旦遇到了难以打下的日军据点,七连战士就给机炮连指引位置,不一会,迫击炮的炮弹就准确地落到目标上。

    这已经是轻型的或是简配型的步炮协同了,但在这个时候效果很好,只把前来救援的鬼子打得被动至极,很快就抵挡不住了,不得不纷纷后退。

    与此同时,三营在北门炸开城楼巨大的轰炸声及响彻四方的冲锋声,鼓舞了奉新西门作战的152团一营和二营,也震惊了城内的日军主力。

    此次攻打奉新,打到现在午后时分,51师的153团也来助阵,攻打奉新的南门,两支部队一起形成半包围之势,围着奉新在猛烈攻击。

    现在三营突入城内后,更是让其他的兄弟部队大受鼓舞,纷纷开始突破日军城防部队的阵线,开始进入城墙的爆破作业。

    随着多处城墙的爆破,奉新已经是千疮百孔般的大漏斗了,日军216联队的联队长小川大佐见状不妙,不得不开始组织突围部队,开始往东门一边抵抗一边逐级撤退。

    敌人一开始撤退,三营的压力就轻了下来,特别是七连,紧随着日军前进,一边追击,一边抢占着有利的地形,扩大攻击面积。

    八连是在北门向西门攻击前进,九连是北门向东门攻击前进,八连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很快就和西门的152团会师了,打通了北门到西门的通道,也把攻击面积连在一起。

    倒是九连,现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日军216联队的主力,现在正朝着西门撤退。

    九连本来就在甘树垄损失了一个排,现在面对拼个鱼死网破的日军,更是力不从心,日军利用重兵,死死卡住东门两边的位置,顶住三营九连和南面过过来的153团。

    这个东门可是日军的生命通道,是他们退往南昌的必经之路,所以一开始就在这里布下了重兵在防守。

    九连和153团的一个先头连,只能眼睁睁地望着敌人涌出奉新城,往东面撤退而出,只能作出一点无谓的枪击。

    三营的机炮连,在北门城楼上,也朝着东门发射炮弹,奈何目标不清晰,只能盲射一通,效果一般。

    倒是突入城内的七连,一边咬住了一股断后的日军不放,一边觅得日军的重炮阵地,却发现日军炮兵已经把几门重炮给破坏了,空欢喜一场。


………………………………

1089。 上高休整夫妻相聚

    日军34师团216联队在联队长小川大佐的指挥下,奋力朝奉新城东门撤退而出,51师的152团和153团只能望而兴叹。

    奉新城东门不是51师所控制的地区,也不是兄弟部队活动的地方,属于敌占区,日军和南昌方面保留的一个脐带地区。

    与其同时,74军的57、58师在高安到奉新一线的突击,以及十九集团军的32、58军的协同作战,给日军以巨大的压力。

    日军不得不据点固守,奉新的日军退到南昌以西的梅岭地区,靖安、安义、南昌等地的日军也紧急放弃外围据点,集中兵力守备城区。

    中**队第32、58、74军在敌占区里,大肆破坏日军交通线。

    日军担心中**再次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击,只得坚守阵地,龟缩不出,任由中**破坏其交通和通讯。

    冬季攻势自12月13日发起总攻后,到第二年(1940)一月结束后,赣北地区的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攻克了南昌外围敌人一线的阵地,牵制了日军兵力的转用,缴获步枪一千多支,轻重机枪几十挺,山炮好几门,沉重打击了日军。

    此时抗战战场上也频频传来好消息,12月30日,远在广西的昆仑关被中**第五军收复,中**自己组建的装甲部队初试锋芒,就取得了巨大的战绩。

    每一次大战之后,作战部队都要转入后方修整一段时间,这次51师转回到上高地区,三营也得以休息和整训。

    但冬季攻势的成绩给了军委会和第九战区一个诱惑,判定日军在赣北地区兵力薄弱,防守面积大,还有利可图。

    于是在部队整训期间,又开始进行第二轮的攻势,希望扩大赣北地区的战果,甚至是收复南昌。

    这些军事机密,自然是到不了三营罗志成他们手里,但大家也能感受到上面的决心,因此在整补和整训时候,都尽力去完成。

    此时已经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的农历年底了,快到过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罗志成最近在上高驻地,离51师野战医院驻地不远,又可以见到杨慕华了。

    繁忙的时候不怎么想念亲人,现在相对一空闲下来,罗志成和杨慕华两人就特别想念儿子小虎了。

    现在小虎远在上饶老家里,他们两人有职在身,上头不准部队军官随意请假,所以就不可能去老家看望儿子了。

    但在上高,虽然在抗战最为艰难的日子里,可大家不管是军还是民,都要过生活,51师驻地的泗溪,繁华起来了一个小集市。

    老乡们挑来各种农产品,卖给部队,大量部队军官的家眷,也在这里租房子住,请起了保姆工人来服侍。

    罗志成很看不惯这一类现象,国破如此,何以家为?这些人,在战时就如此享受生活了,要是在和平年代里,更是不堪。

    罗志成没有去租房子和雇人,尽管他和杨慕华的薪酬养得起,还有一点,他们俩现在都是自己单位的骨干,没办法像其他军官家眷一样,可以做闲官和官太太。

    可罗志成觉得自己老往野战医院跑也不是个办法,就去得少了,全身心地扑在三营的整训上。

    部队得到了新兵和军校毕业来的见习官补充,现在黄埔军校不但开了好多家分校,也把原来三年制毕业改成了二年制。

    中途不断地有人毕业出来,分配到各个部队里去,加强补充各部队基层军官的空缺,部队和实力强大的日军作战,基层军官消耗得很快。

    新的血液补充进来,就需要加大训练,三营和其他部队一样,每天三操两讲,早上罗志成亲自带着几个连队进行出操跑步。

    每天早上跑步五公里,训练课有时会爬山、翻墙、跳土坑等,谁快就有奖励。按刘光羽说,兵不能闲着,闲着了就不好管了。

    上午下午的军事训练就交给了各个连长去负责,军事课罗志成会讲一些,但由于营部事务需要有人去处理,也就交给了上面派下来专门负责的教官来做。

    即使年关即将来临,部队还是没有丝毫放假的意思,上头也抓得很紧,直到二月初除夕来临时候,才让部队准备过年。

    上次在奉新和甘树垄,七连八连都缴获过日军的大炮,有一大笔奖励金,奉新城内的大炮虽然被日军毁坏了,但七连也拿到了一点奖励金。

    三营几个连长都是老乡,也是罗志成的亲信,有钱大家花,各连除了留给自己连部的一点经费外,多的钱都给到了营部统一支配。

    这几天准备过年,特务长老李头忙坏了,拿着巨款的经费,带着炊事班人到处采购,肥猪就一连买了好几头。

    一个营五六百人,一头猪根本不够这些人塞牙缝,营部的厨房也做不了这么多人的饭菜,就分到各个连队的炊事班去。

    营部的小厨房就开点小灶,负责营部的文书、通讯、卫士等人的伙食,罗志成则几乎每天都在各个连队里,和大家打出一片,吃在一起住在一起。

    这次过年没有打仗,大家好好地吃上一次大餐,大块吃猪肉,平日里部队供应的伙食每天只有24两米饭(16两一斤,一斤半),后来缩减为22两。

    这点米饭对肚子里没有什么油水的青壮年来说,根本不够吃,只能是一天吃两餐,加上每天训练很累消耗很大,很多部队的战士都吃不饱。

    有吃不饱的士兵,就偷偷打老乡家的狗来吃,老乡气得找上门来,由于军官也得到了狗肉孝敬,只能假装说是野狗,或是看错了。

    狗肉都到肚子里了,就死无对证了,但这种事情是很伤军民关系的,罗志成在三营里下了死命令,不准动老乡半点东西,谁动了,谁也罩不住。

    除了严格的军令,还要提供后勤保障,解决了战士们的后顾之忧,大家才能坚决执行命令,大家都能吃饱饭,谁还去打老乡的狗吃,毕竟要冒着巨大的犯错误风险。

    三营的经费相对宽裕一点,战场上不时会打点小胜仗,捞点军火的油水,类似上次大炮就可以得到一笔奖励金。

    加上罗志成在老家开的制衣厂和农场,现在已经开始盈利,明诚守城他们每次送新兵过来时候,都会带些分红和棉布内衣内裤袜子过来。


………………………………

1090。 野战医院的姑娘们来过年

    三营在其他地方可能节省一点,但在粮食上是要保证每个战士吃饱,但别小看这吃饱的事情,全营五六百张口,都是非常能吃的。

    出了上面供应的每人每天不到一斤半的糙米,三营最少要给每个士兵每天加量到半斤大米,全营差不多每天就要多支出三百斤大米的经费。

    有时候老李头看着白花花的钱不断地花出去,心疼,说:“这帮饿狼哪里能喂得饱?给再多的饭他们都能吃掉。”

    最后实在没得办法,就去买一些相对便宜的副食,类似红薯、豆腐渣、玉米碎等东西,对付一下。

    这些东西还能做成干粮,战时可以分发给每个战士,加上自身带的一壶水,一天就能应付出去。

    平时其他部队一般只是吃点豆芽、豆腐,这还算是好的,有些部队只吃点青菜叶子,放在一大锅汤水里,放点盐就行了。

    三营平时除了正常的瓜菜辣椒外,主要是囤了一些腊肉和咸肉,隔三差五就做一些打个牙祭。

    这次过年,连宰了几头大猪,各个连队好好地吃了一顿,这种不是断头饭的大餐,让战士们吃得很轻松惬意。

    这次过年杨慕华也从师部医院过来,和罗志成一起过,她和罗志成的一些老兄弟一样,还是喜欢叫罗志成为三狗。

    但其他的新兵或是后来进的排长们,都是毕恭毕敬地叫罗营长,背后会偷偷叫什么老罗头、破铜锣等,但三狗断断是不敢叫的。

    三狗这个名字,现在成为了罗营长最亲近的人的特权称呼了,罗志成自己也喜欢听到大家叫他三狗,毕竟这个名字从小一直叫到大的。

    只从当上营长后,叫他三狗的人越来越少了,还真的有点不习惯,不过在公事面前,还是称呼大名为好,或是职务也行。

    当然在平级的同事老熟人面前,比如152团的一营长陈传军、二营长谭实章还有三营的常德茂,大家互相之间都喜欢在姓前面加个“老”字。

    而上级的刘光羽和罗志成也同是老战友老朋友,刘团长叫罗志成张口就来,有时候是罗营长,有时候又是三狗、罗志成、志成等。

    应罗志成的邀请,杨慕华也从野战医院带来了一些女医护人员,大部分未婚,一起来和三营过年。

    这个不单单是罗志成的意思,也是三营里很多将士的意见,近水楼台先得月,杨慕华是营长夫人,自然可以带一些人过来联谊了。

    野战医院的女医护人员,一直以来是部队各级军官眼里盯着的对象,部队里僧多粥少,除去一些老军官有家室外,一些新升上来的青年军官,大部分是光棍。

    这个抗战属于国事,事关重大,但个人的婚事也是属于大事,马虎不得,三营的一些连排长早就对师部野战医院的女医护人员垂涎已久了。

    但迫于自己的官职太小,人家都是营长团长去找的,但罗志成却不以为然,婚姻是个人的事情,为啥要和官职大小连在一起,又不是做买卖。

    杨慕华和罗志成的幸福婚姻,也让杨慕华的姐妹羡慕不已,都希望找知根知底的人作为依靠。

    这就是三营有机会请来这些稀缺姑娘到来的缘故了,至于事后如何,罗志成和杨慕华就不能包办了,能给大家创造机会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有些姑娘心智成熟些,就不愿意找营长以下的军官,她们都知道,在现有的战斗中,营长以下的军官阵亡率太高了。

    没有几个人能像罗志成那么命硬的,死几次都没有死掉,谁都不愿意当寡妇,这是人之常情。

    可成为营长的军官,大部分又都是年纪大的已经有家室的,这就有点矛盾了,现在就去培养一些有希望且能成为营长的底层军官。

    就要去一些战场阵亡率低的部队去找,比如罗志成的三营,他们部队胜仗多,军官牺牲得很少,这就有竞争力了。

    而一些年轻的护士姑娘,豆蔻年华,人生才刚开始,不清楚世事多难,自然是喜欢年轻帅气有文化的军官了。

    这个七连长秀才,排长吴鼎立、夏晨、王信嘉、陈彦心、罗斯献、王维栋、江忠汉等人机会就大了很多。

    这次过年宴会里,这几个小伙子,明显得到姑娘们青睐很多,当然,私底下说不定已经搭上了,这个罗志成也不太清楚,也不会去管。

    从心底来说,他也希望兄弟们能找到一个好妻子,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会在事业上情绪稳定很多。

    ……

    大家伙们过了个丰实的年后,接着又进入了每天的三操两讲的苦日子里去了,新兵们都有点吃不消。

    老兵们虽然有点枯燥,但深知平日训练的重要性,同时连排长都在带头训练,就没有什么话说的了。

    上次在甘树垄三营缴获了一批日军的迫击炮,被罗志成捂住没有上交,打了个报告上去,说要在每个连队里组建一个小炮排。

    以前三个步兵连里,本来就有四个排,现在抽出一个排的编制来,抽调一些稍有点文化的战士,或是以前学过迫击炮的人,组建成一个小炮排。

    王信嘉、罗斯献、陶威几个见习官升上来的排长,也就成了小炮排的排长,他们军校毕业,年轻有文化,也学过迫击炮的操作。

    成立小炮排,这也是罗志成历来已久的想法,以前在做七连的连长时候,都是留有几门迫击炮在连里的,在步兵连里,迫击炮的作用非常大。

    不管是攻坚还是作为远程火力的投送,都可以成为连主要的火力支撑点和打击力量,全连的步兵都可以围绕迫击炮排来做文章。

    这样一来,不但进攻坚守撤退等战术丰富起来,也增大了火力,保护了战士,不需要因为一点鬼子的机枪火力点,就白白牺牲大量的战士。

    有了迫击炮的装备,步兵连的火力提升了一个档次,也不再依赖于营里或团属机炮连的援助了。

    这样一来,步兵连的连长就更加独立自主并灵活地使用各种战术,为以后成为步兵营营长打下一些基础。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占领中国大片土地,小肚子消化不良,很多地方连正常的防守部队都没有,只能放弃一些据点,回到城市和交通要点上固守。


………………………………

1091。 发动夏季攻势

    日军现在一边在国内大肆扩军,一边促成中国伪政权的建立,开始“华人治华”的措施,1940年的3月30日,南京汪伪政权成立。

    这个汉奸政权的建立,给中国人在精神上一次很沉重的打击。

    当时谁也看不到抗战最后会胜利,大部分人都知道日军实力远远大于中国军,在这个前提下,悲观厌战的情绪也在部队里传播。

    现在汪伪政权的粉墨登场,更是让大家觉得抗战没有希望,反正最后都是要被日本人征服统治的,还不如早早放弃无谓的抵抗,减少无辜的牺牲。

    因此,军委会更加重视部队内部的“两讲”,讲政。治思想,讲爱国主义等,提高战士们的觉悟和爱国情怀。

    同时面对日本扩军增兵和收编伪军的措施,中国军也开始大量扩编,虽然质量一般,但数量还是先要上去。

    这就给了罗志成秀才他们这些少壮派军官们上升的空间和通道了,罗志成也意识到这一点,平日时不时地培养手下这些连排长的能力,随时准备着升迁。

    在74军内部,王耀祖成为军长后,不断地把老部队51师的军官们,派到58师去充实和控制那边的干部队伍。

    其中张灵武成了副师长,带过去蔡人杰去做58师173团的团长,把原51师的连长明灿带过去成了174团2营的营长。

    因此51师基层军官缺口还是比较大的,罗志成他算是升迁得够快了,单从时间来说,两年的时间从一个见习官,到排长、连长一直到营长。

    这在和平年代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抗战里,罗志成带领的部队,不断地取得不错的战绩,升职这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