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地堡里面的结构,大家是很清楚的,现在里面的鬼子已经被炸得七零八碎了,连带着大量的机枪子弹壳,还有断裂的枪支和没有射出去的机枪子弹,满地都是。
估计把子弹箱给炸开了,一些子弹应该也被殉爆了,在这黑暗的地堡里,到处乱飞着,可以想象,里面的鬼子,几乎是没有人能活得下去了。
爆破兵先是去摸地洞口,这个地洞口是和其他两个地堡相连的一条地道的口子,看看有没有被封死了。
地洞口还是打开的,里面空无一人,看来鬼子还来不及从地洞口里逃走。
此时,后面跟上来的二排长李海龙和几个战士,拿着驳壳枪,一个接一个就冲进了地洞口去。
抢时间,赶紧抢时间赶到另外两个地堡去,李海龙他们几个不顾地洞里的危险,快速地沿着地道,向另外两个地堡摸了过去。
还没摸到一半时候,就听见了前头地道里有人也过来了,沙沙作响,枪托打在水壶的声音,叮咚作响。
李海龙向身后三个战士(有两个爆破兵)做了个手势,大家一起立刻朝着地道两边趴了下去,右手顺势打开驳壳枪的保险,左手单手也把手榴弹的盖子也拧开了。
不到两秒钟后,一伙鬼子急匆匆地赶了过来,看样子鬼子很熟悉这个地堡群的结构了,他们也想通过地道快速到达西面这个被炸的地堡,来堵截住中国兵的杀入。
但是,他们晚了一步,就是仅仅的这一步,就要了他们的命。
“啪啪啪!”
李海龙手里的驳壳枪率先开火,冲过来的鬼子正中一连串的子弹,当头两个鬼子立刻就倒下了。
后面还有两个鬼子,立刻就顺着地道两边壁上贴身蹲下,拉动步枪的枪机,扣动扳机,三八步枪的声音,在地道里的回声更大:“啪勾、啪勾”地响着。
几发友坂弹带着尖锐的哨声,从李海龙的头顶上飞过,李海龙他们眼睛死死瞪大着,盯着鬼子枪火发起的地方,再来了几梭子驳壳枪子弹过去。
几声惨叫后,最后两个鬼子也被打死了,李海龙他们几个看都不看,立刻起身向前,继续贴着地道壁上,摸了过去。
干掉这四个鬼子后,相对安全很多了,按正常的心理来揣度,日军派出了人员去被炸的地堡后,短时间内不会再派出第二批人,何况他们守卫这个地堡群的人估计也是很多。
但还是要快点赶到另外两个地堡,不然时间一久,日军肯定是会知道被炸的那个地堡迟迟没有自己的人,一定会再次派出人来继续抗击的。
到了半路的分叉口,李海龙把两个爆破兵一分为二,他带上一个,另外一个战士带上一个,分成两组,分别向两个地堡摸去。
这一路算是比价顺利了,大家对这个地道非常熟悉,逼着眼睛就知道哪里有什么槛,哪里有什么拐弯的机关。
李海龙一路摸到了南面的这个地堡底下,慢慢靠近过去,都能听到上面鬼子说话的声音和机枪的点射声音。
机枪啪啪啪、啪啪啪的打着,鬼子机枪射手确实厉害,不慌不忙的打着,还能空出来聊两句话啥的。
地道口边上还是有一个鬼子在守着,看来鬼子还是不放心这条地道,即使是派出了几个人进去了,现在还是要有人守着。
一个人守着和几个人守着没有什么区别,对于李海龙来说,他现在又不是要冲上去,只要能丢手榴弹上去就可以了。
他和身边的爆破兵打了个手势,两人默默地摸出两个手榴弹出来,四个手榴弹,应该是够了的。
手榴弹拉开弦后,放在手里,默念到三的时候,李海龙和爆破兵兄弟同时闪出,向地道口上面,把手榴弹扔了出去。
反正几乎是扔出去不到一个眨眼的功夫就炸开了,李海龙好像是听到了鬼子几声哇哇大叫,接着就被巨大的爆炸声给淹没了。
一股强烈的气浪带着浓郁的硝烟和飞沙走石,从地道口喷射了进来,李海龙和爆破兵只是闪了闪身子。
气浪还没消退,李海龙他们两个接着有拉响了第二个手榴弹,又是巨大的爆炸,又是一阵地气浪,这次还夹杂着一丝血腥味道。
李海龙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马上兴奋起来,还没等到浓烟散去,就掏出驳壳枪,摸黑冲了上去。
不用说了,这个南面的地堡里,也没有任何的活物了,满地狼藉,断臂残枝和肉块,混杂着石头泥土和破枪及零件,散落了一地。
李海龙没工夫去欣赏这一地的杰作,而是扑去射孔,查看外面的情况,同时拿着一支三八枪,挑着一块鬼子的衣服碎片,在射孔外面挥着,告诉对面的兄弟们,这个地堡我们又搞定了。
………………………………
1201。 被鬼子抱住给一起炸死了
另外一个地堡遇到了一点意外,提前被敌人发觉了九连二排的人过去,主要是李海龙这边速度太快,很快就炸到了南面的地堡,引起了东面地堡里鬼子的注意。
东面地堡的鬼子立刻朝自己地堡的地道口投了几个手雷下,本来是想把地道口给炸塌掉,不让别人过来。
可这一炸,就炸到了二排的那两个战士,其中一位被炸断了手臂,不得不退回去,另外一个爆破手伤势轻一点,只是被气浪掀起撞在地道壁上,暂时有点昏厥。
这个地道可容纳一个人行走,做得是比较坚固的,单靠几个手雷,也就是炸松动了几块石头而已,并没有炸塌掉。
鬼子见地道炸得浓烟滚滚,也不见里面有什么反应,又不敢派人下去,又不敢再继续炸,毕竟有点投鼠忌器。
生怕伤到了地堡的地基,把地堡也炸塌了,大家都得死,再说,刚才派了两个人去到西面的地堡去,现在还没有回来,可不能把大家的线路给断了。
就在鬼子犹豫不决时候,李海龙他们几个从地道里赶了过去,碰到了那个昏厥的爆破手,立刻施救,弄醒了他。
鉴于敌人已经有所防备,这个事就危险起来了,要更加迅捷地去炸了鬼子,不能让鬼子把地道口给炸塌了或是用沙包什么封起来。
于是李海龙立刻叫后面跟上的人掏出手榴弹,只能是一个人去炸,以免万一敌人再次丢手雷下来,一次炸到几个人。
本来那个昏厥醒来的爆破手说是他要去炸的,但李海龙一把把他给按住了,接过两个手榴弹,把驳壳枪压上了一个新的弹夹,打开机头,示意大家退后,他去炸了。
东面地道口的烟雾还没有散去,鬼子尽管已经在防备,但觉得这样还是防不住,万一有人从下面扔个手榴弹上来的,大家都得死。
于是鬼子往地道口里扔沙袋,既然炸不了或是不敢炸,那就用沙袋填掉,把口子堵住,这样就相对安全一点。
就在沙袋往洞口里扔的时候,李海龙的手榴弹就瞅着空往上扔了,这个真的是艺高人胆大,万一手榴弹被鬼子的沙袋给打下来,那李海龙自己根本跑不了。
这手榴弹往上一扔,就把上面的鬼子吓得够呛,趴地的趴地,脚踢的脚踢,但都晚了一步,因为这次李海龙跟鬼子赌了把大的。
他把手榴弹延时到四秒后才扔出去,这手榴弹刚一落地,马上就爆开了,刚一响,李海龙第二个手榴弹就过来了。
连续两声巨响后,李海龙快步跃上地道洞口,手里的驳壳枪对着四周,但凡有动的,或是感觉有动的,都来上几发子弹过去。
这个主要是凭感觉了,或是经验,预判地堡里哪个位置会有人,这个地堡是李海龙他们修的,自然对立面的构造很清楚了。
如果单靠肉眼,现在根本看不到什么东西,两个手榴弹爆炸后的烟雾,还没有散发出去,里面和黑夜差不多,且呼吸困难,全都是呛鼻的硝烟。
吸进了太多的硝烟,加上刚才的发力喘气,李海龙忍不住咳了两下,可就这小小的两下,给他带来了灭顶的灾难。
李海龙也好像意识到自己发出了声音,应该马上转移个地方,刚才在用驳壳枪打的时候,打几枪出去,马上就换了个地方,生怕遭到没死的鬼子的袭击。
可人的运气倒霉时候,就没有办法了,刚好李海龙转移位置到了一个鬼子的身边,这个鬼子由于事先有预备,在手榴弹爆炸时候就趴下了。
但还是来不及,手榴弹爆炸得太快了,这个鬼子被炸成了重伤,应该是下半身都被炸烂了,一下子就昏厥了过去。
而李海龙刚才开枪和移动,居然就弄醒了他,这鬼子知道自己没救了,就摸出一个手雷出来,忍住剧痛不出声,单等李海龙移动过来。
刚好李海龙往他这边移动,且咳嗽了两小声,这个鬼子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一下子突然翻身抱住了李海龙的一只脚。
李海龙的右脚被人的手一抱住,就知道坏了,马上手里的驳壳枪就对着脚边上连着开了好几枪。
这机枪确实是枪枪都击中了这个鬼子,但这个鬼子已经不打算活了,就算是被打得又快要死去的时候,磕开了左手里的手雷。
李海龙在黑暗中,见连开了几枪后,这只手还是抱着他的脚,心里有点发毛,立刻抽身向后退去,想把脚抽出来,快点离开这个危险的距离。
可惜,就晚了那么的一两秒钟,就在李海龙刚刚把脚抽出来的时候,鬼子手里的手雷爆炸了,一下子就把李海龙给炸翻出去了。
或许这是人的职业习惯,手里有枪,总是认为枪的威力大,过于依赖于它了,如果第一时间就抽脚,逃出趴下,或许还有一丝生机。
但现在一切都晚了,李海龙在被炸飞的那一瞬间,还有一些意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老子大江大海都过来,没想到在这个阴沟里翻船了。
没办法,这都是命,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命,该怎么死的就是怎么死的,李海龙悔恨地闭上了即将被炸得破碎的眼睛。
来不及和兄弟们道一声别了,来不及说上一句话,哪怕是一个字一个声音,都来不及了,身体就在强烈的爆炸气浪中,被撕扯成肉块了。
来不及再看一眼这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是多么的苦难和残酷,但还是喜欢留念这个世界的。
来不及跟二哥大勇打声招呼,自己先一步随着大哥福寿去了,大勇你要一直活下去,帮我们仨兄弟多杀几个鬼子。
来不及回想一下父母的容貌了,生怕在去黄泉的路上忘记了父母的长相,生怕以后在那边找不到自己的父母,生怕找不回自己的家乡。
可是,这一切,全部结束了,在最后的一丝意识里,李海龙体味着死亡的味道,原来死去是这样子,是和大家说的不一样的,也和自己想的不一样的。
……
李海龙,74军51师152团3营9连3排排长,广东潮州人,民国三十年三月二十六日,牺牲于上高泗溪,二十四岁。
……
………………………………
1202。 兄弟仨死俩
李海龙有所不知,生在海边的他,父母希望他能做一条生猛的海龙,可他偏偏选择了远离海边,去参军去打仗,去和铁与火在一起。
他原先的部队是广东劲旅66军,在南京突围时候,全军硬气地没有逃向长江,而是向着日军的枪口冲过去。
结果他们的66军全军死伤无数惨烈至极,但也让几千个广东子弟给逃了出来,没有冻死在冬天的长江里,没有屈死在日军的钢刀下。
李海龙就在那里,和自己的部队打散了,几个人一路逃,最后死得只剩他一人,路上结识了朱大勇连福寿等几个老兵,才逃到了宝华山,被牛牯他们收留下来。
后来宝华山派打铁侬开辟另外一个根据地,打铁侬就把这个个子不大,但勇猛灵活的李海龙给要了过去。
自此以后,李海龙就一直跟着打铁侬南征北战,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没想到,最后会死在这里。
更没有想到的,最后会是死在自己带着兄弟们修筑起来的地堡里,也好,自己给自己挖了个上好的坟墓。
……
日军34师团兵分几路,一路往泗溪东面强突,以图和20旅团靠近,但遭到了70军和49军的强烈阻击。
另外一路朝泗溪北面的官桥突围,试图和33师团靠近,也遭到了74军57、58两个师的猛烈阻击。
74军的51师则趁机在泗溪大肆攻击,不管是小股的突击,还是多股的分割,让日军非常难受。
日军留在泗溪的断后部队根本控制不了局面,也控制不住51师的肆意横扫,频频受到各种的打击,只有招架之攻没有还手之力。
三营结果步兵连现在自由攻击,已经是各自为战了,甚至各个连队都以排和班为单位,进行自由灵活的巷战,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去,枪声就是指引。
巧得是九连的二排现在也杀回来了,回到了泗溪的地堡群这边来,估计也九连副连长兼二排长的朱大勇一直不放心老兄弟李海龙。
当朱大勇带着二排过来时候,马上就听到了李海龙的噩号了,满脸黑泥和汗水混杂在一起的朱大勇当场差点晕过去跌倒在地上。
这些年来,就数海龙跟他关系最好了,从南京逃出来后,他们俩和连福寿三人一起去了宝华山,投奔牛牯,就成了过命的兄弟。
当时打铁侬成立支队时候,在牛牯手里要人时候,先要了大勇,结果福寿和海龙也跟着过来。
三人成了打铁侬手下三个排长,帮助他建立起宝华山支队,一度还风风火火的发展挺好。
后来知道74军越来越好,特别是万家岭大捷后,三狗写信一再要求牛牯他们一齐回原部队,大勇他们仨就跟着打铁侬来到了74军。
可没想到,到了正规军,感觉是正规了不少,但风险也大,特别是74军这样连年大战的部队。
上次甘树垄连福寿一个排瞬间就没了,现在海龙又折在这里,这让大勇伤心不已,之前三人在一起结拜兄弟的情景那一幕历历在目。
朱大勇岁数最大,福寿次之,海龙最小,所以就称大勇为大哥,福寿二哥,海龙小弟。三人还说过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话。
不知道那话是不是吉利还是不好,反正这福寿一死,他们俩就整天无精打采的,觉得愧对福寿,没有跟着一起去死,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没脸。
现在海龙又死了,两个弟弟都没了,大勇一下子更是觉得自己一个人独活没意思,跌跌撞撞地扑进海龙牺牲的地堡里。
这满地的碎肉骨头,哪里还能寻得出是海龙,不过已经有三排的兄弟寻到了海龙的头颅,大勇一把抱住,大声痛哭起来。
一个大汉如此恸哭,确实让周边的人很动容,大家清楚他们三人的关系,只能默默地守在周边,让大勇哭上一下子。
没两声,大勇就停住了,出来交代了几句,让三排的兄弟留下一个人,把海龙收殓一下,挖个坑埋了。
随后抓起手里的枪,拉着九连二排和三排两个排的兄弟,继续杀进泗溪去,这次专门往枪声最激烈的地方去。
实际上两个排的人,现在也就剩一个排的人数了,每个排都伤亡大半,现在九连二排和三排加起来,也就是六十来个人。
三排的兄弟们排长牺牲了,现在也就听副连长及二排长大勇的命令了,大家分成四个班八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配备冲锋枪、掷弹筒、爆破手等。
……
日军第34师团第216联队第二大队的大队长木下少佐现在焦虑万分,他们这个大队是留下来在泗溪阻击中**的断后部队。
木下少佐一万个不愿意接下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不能完成倒是次要,更主要的是,第二大队估计要在这个鬼地方全部玉碎了。
216联队第二大队之前就是专门负责进攻镜山口三营阵地的日军部队,木下少佐也是因此而满腹怨言。
凭什么主攻的是他们大队,现在撤退时候断后也是他们大队,实在是太没有道理了,这样明摆着要牺牲整个第二大队了。
但军令如山,明知去死,也要先答应下来,至于执行到什么程度,还不是看自己,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木下少佐本来是想把大队部设在泗溪西面那个地堡群里的,但转念一想,那个地方明显是个死地,虽然易守难攻,但自己想要溜走,也是非常难的。
三个互相连通的地堡组成一个防守群,外面还有深水沟环绕,防守是很轻松,但如果外围被中国兵给围住了,想撤出来,非常难。
所以木下少佐只是派出一个班的人去防守,就算是牺牲,也只是牺牲一个班的人,但可以用一个班的人来牵制中国兵至少一个排甚至是一个连的人。
这么算来,还是挺划算的,更划算的不是人数的牵制,而是大局的牵制,现在日军上下人心惶惶,个个都突围撤退。
第二大队也有这个打算,如果这个班能牵制着中**的追击,那对于第二大队最后的撤退,这个帮助更大。
因此木下少佐把大队部设在泗溪的核心阵地里,一个地主的大院,叫杜家大院,四周都有大路,随时都可以选择撤退。富品中文
………………………………
1203。 围住泗溪杜家大院
日军第34师团第126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木下少佐为了方便撤退而选择了泗溪核心阵地的杜家大院。 w?w?w?.??
但不单单是看上其交通方便,还有是这个大院有其独特的一面,杜家在泗溪算是一个大户,家里有钱,人多,财丁兴旺。
为了防盗防匪,杜家把他们的大院宅子修筑得很坚固,四周的高墙没有开窗户,只开小小的射孔。
最外围的一人来高的墙体,厚度达到一米,还是大石头砌成,主要是防止土匪挖洞破墙而入,还有是防火,火烧上半天,也烧不坏,烧不焦。
为了防火,门口还挖了个大池塘,随时可以取水,也是为了风水,为了风光景色,池塘的水和外面的溪流相接,活水,可以取用,和洗洗东西,方便民用。
大院内还有一个水井,就算是被围住,也有水喝,如果囤了粮食的话,守上个个把月没有问题,当然是针对土匪而言。
也是为了囤粮食,大院内还挖了地下室,这就成了日军的地下指挥部。
昨晚51师的山炮对泗溪一顿炮轰时候,这个大院只是在天井中挨了一炮,炸塌了其中的一间房,对主体结构没有影响。
躲在地下室的大贺茂中将也逃过了一劫,现在他溜走了,就留下木下少佐的第二大队来掩护。
第二大队早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步兵大队了,在镜山口恶战后,一度被三狗他们三营给打得瘫痪,损失惨重,一个步兵大队剩下不到一半的战斗兵了,不得不撤下来修整。
可这一修整,就轮到他们来做最后的掩护部队,对于木下来说,实在是冤,对于三营来说,老对手还在这,还没走。
当然三营的战士们还不清楚这些,只有到打完仗后打扫战场时候才了解这些事情。
现在整个泗溪到处都是枪炮声,日军第二大队的残余力量,大部分被分割包围在一栋栋房子里,被逐一的消灭。
当然战斗最激烈的还是在杜家大院这边,明眼人都知道,这里肯定是日军的老巢了,很有可能34师团的师团长大贺茂就在这里面。
因此三营的部队率先就冲了过来,在泗溪呆了那么久,三营的战士们心里也很清楚那栋房子适合防守,那个巷子口会遭到来自哪里的交叉火力。
率先冲到杜家大院的是机炮连三排,机炮连副连长兼三排排长王维栋带着不到四十来个战士,很快就包围了这个大院。
王维栋先礼后兵,先是叫会日语的战士,用日语对着大院内喊话,叫日军士兵放下武器,出来后可以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甚至连合理的财产也会得到保障。
这些攻心战术,好像对鬼子没有啥用,三营用过很多次,但几乎没有几次奏效的,但还是要试上一次。
毕竟这个大院大家都很清楚,没有重火力,单凭大家这点子弹手榴弹,根本打不下来,就算是拼了老命打下来,也得要牺牲不少自己人。
能兵不血刃是最好的选择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古人用兵者都很认同这一点。
至于杜家大院里的鬼子吃不吃这一套,也没有关系,至少是让部分日军底层士兵有点心动了,战斗意志有点小小的瓦解也是不错的。
不过日军表面上肯定是置之不理的,还对着王维栋这边喊话的藏身之地开了几枪。
先礼后兵,礼先了后,接下来就要用兵了,王维栋和几个班长一商量,决定还是先试探性地进攻。
试探出敌人的火力点,再用掷弹筒能不能打掉,然后派出爆破兵去炸开大门和后门,两头夹击。
主要是现在的机炮连底下几个排,为了追击敌人,暂时都改成了步兵排,大家先把迫击炮和重机枪让骡马在后面拉着,人还是背着步枪和手榴弹,向前快速地追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