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被人抬回家里,都躺了好几天才恢复过来。从此,尽管两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但都老死不相往来了。
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算是例外,二毛的伯因为和邻居的矛盾,打起架来,人家邻居还有个弟也在哥家里,就一起联手,把二毛他伯打的够呛,都打趴地上了。
这事正巧被二毛早发现了,马上冲回家叫爹,二毛他爹一听,二话不说,马上玩了命似的冲到自己哥家那边去,玩了命的跟人家两兄弟对打,人家见一疯子似的,就退了。
二毛他爹把老哥抱回床上,叫人请了郎中来看病,抓药、熬药,一刻都不离哥哥身边。直至老哥身子骨复原后能下床走路了,才离去。
这时候两兄弟在一起有没有无话不谈,无人透露,但二毛他伯身子好了,二毛他爹就走了,之后两人在田间地头的,见了面,也不吭一声,招呼也不打一个的,就好像没发生上次什么事似的。
在村里,没人觉得这是不可理解的,都觉得很正常,自己兄弟受难,不管跟自己有多大仇,都要出手相救,不去救,才会被人戳脊梁骨呢。既然出手相救是份内的事,就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了。
至于两个人私下的矛盾,那得一码事归一码事,原来该怎么样的就怎么样。这次欠下的情,大不了以后回救你一次而已,跟以前的事无关。
这就是农村里看似不讲理却又朴实无华一直通行的江湖道理,很多村里人没读过什么书,也不知道那么多的道理和法规,但对大部分是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体系,并彻底的去执行。
因为在村里都是一辈子相处的乡亲,你不可能不按规矩来办事,就一走了之一辈子不回来的。就算年轻时在外面城市能凭力气吃饭,但到老了,做不动了,外面没有人能养着你,还得要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有家有地,就饿不死冻不死,如果福气好,儿辈们还能给你养老送终。
如果你在朝昔相处的村里人面前,老是违反规矩,自己的信誉及信用系数马上在村里所有人都传开了,之后人人都会防着你,你以后可能是一辈子的时间,办事就没有那么顺利了,这违规的成本未免也太大了。所以这道德的自我约束,在村里农民身上更具有自觉性和效力。
而到处流动的城里人就不一样,没多少人认识我,别人跟我不熟悉,就没办法来传遍我的劣迹;坏事做尽只要不犯法,政府也拿我没办法,别人也不知道,知道的人也不多,就算知道的人家也不管,或是不想管。
再混不下去,就换个地又是衣冠楚楚人模人样的,别人还以为我是个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信用系数高着呢,照样跟我合作被我骗,活得比那些老实本分的人滋润多了;这才是“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
13。 有些架,明知打不过,也要去打
再次说回三狗和铜锁打架的事情,铜锁被三狗压在地上翻不过来,又要面子又不想认输,毕竟比自己小一岁的人认输,实在是没面子。
所以,就急得喊两哥哥来帮忙,这金锁银锁一来就不同,三狗马上出于绝对的劣势,但他还是死命得趴在铜锁身上,大了好几岁的铜锁两个哥哥还真一下子没有办法把铜锁翻过来。
不过三兄弟打一个人这种极不道义的事情,激起正义的观战者极大的愤慨,有些平时和三狗关系好的,或是和铜锁哥几个不对付的,都开始动起手脚来,把金锁银锁拉开。
金锁银锁自然不会甘心被拉开的,要救弟弟,无论如何也要继续去搞三狗,这样和拉架的人拉拉扯扯,就扯出火气了。
铜锁三兄弟平时也有关系好的,也上来帮着他们拉扯,结果这样就乱起来,一场大混战,有的自家哥哥帮金锁银锁,碰上自家弟弟帮三狗的,打一照面,就不动手了,转身去找平时不待见的人。
趁着混乱,金锁银锁挣脱开来,过来拉三狗,拉不动,手上就开始有动作了,拳头就下到了三狗的背上来,明诚急忙冲过,面对两个比自己高一头的金锁银锁,毫无惧色,对打起来。
三狗一看,稍起身骑在铜锁身上,空出双手,对明诚吼到:过来,不理他们俩,跟我一起揍铜锁。明诚马上会意,转过身来下腰,四个拳头开始对着铜锁没头没脸的捶打。
金锁银锁一看,也是,四只个拳头对着三狗明诚的背一顿乱捶,三狗明诚背被打一下子问题不大,忍着痛,对着铜锁更加用力,铜锁就不行了,脸朝上,硬接着四个拳头,没两下子脸就开花了,鼻血四溅,嚎啕大哭。
村里的孩子群殴场面毕竟很少见,动静也很大,马上各家大人都冲了过来,寻着自己孩子就劈头劈脑的一顿巴掌,孩子们一看是自家大人,一下子就不行了,马上转身逃出混乱的战局,再慢了,屁股会挨上几脚。
孩子们漫山遍野的跑了个光,晒谷场上只剩三狗明诚和铜锁三兄弟还在纠缠不已,明月急得在边上大哭。
最后铜锁父母抓回了三孩子,三狗和明诚也被自己父亲拖回家了,跑不了。他们是主犯,惹了这么大的祸,跑得了一时,跑不了一世,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的。两孩子索性也不跑了,乖乖得跟着父亲回到家门口,后面还有一群没敢参与打架的小小孩来看好戏。
跪下,两人父亲异口同声的命令各自孩子,三狗和明诚就乖乖的跪在自家的门口,刚好是两隔壁,两个人中间隔着一段距离跪着,低着头。
两人父亲好像商量过一样的,如出一辙得拿出一捆绑柴的麻绳,各自把三狗明诚手绑起,绳子的一头扔到门口的唯一一棵大树的树杈子上,掉下来,拉着绳头,把两孩子给吊了上去。
全身的重量勒在手腕的绳子上,三狗手腕明显感觉到勒痛起来,赶紧用手抓住绳子用力拉着,减轻点手腕的压力。
三狗一边手上用力,一边寻着明诚的眼睛对看了一眼,暗自点头,互相鼓励,撑着,尼玛的,是爷们,就是要撑着不哭。
吊起来可不是做风干肉的,两人的父亲转身就拿起差不多两个手指合起来那么粗的木棍,开始抽打各自孩子的屁股。
农村里有专门采来杂木做木棍,杂木质地硬、重、不易腐烂等优点,稍微去枝丫成棍子,放在家里有多功能用途,撑东西、晒衣服被子、做瓜果苗攀爬的柱子等。
很多孩子一见到这恐怖的刑具,就什么都招了,那家伙,那抽打在身上的疼,绝对是一辈子都忘不掉;就是要让你忘不掉,才有震慑作用。
不然,等孩子到快成年了还没教好,还是去做坏事,那这个孩子等于废了,白辛苦十几年了,所以,在村里,每个父亲深知这一点,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能心软手软。
两三棍下去,三狗的屁股就马上被抽成一道道肿条了,身子也被抽打的凭空荡了起来,父亲没有丝毫手软和停下来的意思,接着使劲抽打,三狗和明诚的屁股开始开花了,裤子也被打破了。
平常这屁股裤子被母亲补了好多道,其实也挺结实的,为啥就这么的不禁打?主要是棍子打下去后的一个动作,那就是抽,打在身上后接着横着一拉,没两下子裤子就开花了,屁股上的红肿条多道连成片,接着由红变黑,接着皮就破了,这血花就四溅了。
三狗和明诚父亲就纳闷了,按平时,普通孩子挨不了几下,马上就会杀猪般的惨叫起来,可今天不对劲,想象中的效果没有出现,两孩子这么犟啊?都死命咬着牙,脸憋得通红,也哼一声。
这简直是对父亲至上地位的挑战啊,两父亲真的来气了,停下来,气得扒拉掉自己的外衣,准备继续加大力度开打,我就不信打不哭你,你今天不哭,我今天就不停手了,打死你算了。
一看这阵势,两孩子的母亲赶紧冲了出来抱着自己的男人,按道理,男人在广庭大众下教育孩子时候,女人家是不能参与的,更不能帮护着孩子的,不然,男人会连自己老婆一起打的。
但是看到自己孩子都快要被打残了,母亲的本能就会驱使自己护着孩子,她们死命的抱着自己男人,一边哭一边冲孩子喊到:你快点认错吧,快点说下次不敢了……
旁边围着一大群观看的人,也有一些大人和老人,都出来拉着三狗明诚父亲,劝说道:可以了,孩子还小不懂事,不能这么打的,会打废了的……
最急的是明月了,一边站在三狗明诚吊的树下,一边大哭,词不达意断断续续哭喊道:要打就打我吧…都是因为我引起的…要打就打我吧…把我打死了都可以…再也不能打他们了…呜呜……
好心的村里大人们有的赶紧把两孩子从树上放了下来,两孩子这个时候全身一松懈,劲一下没上来,居然都软了下去晕了过去,吓得大家赶紧掐人中的掐人中,灌参汤的灌参汤,原来明诚奶奶早就把参汤泡好了,准备给两孩子急补身子的。
一阵手忙脚乱后,两孩子终于醒了过来,躺是躺不了,屁股都血糊糊了,只能趴在床上。养伤时候,也不能天天躺床上啊,天气好的时候,还是拉条竹凉席出去,趴在上面,让伤口见见光吹吹风晒晒阳光,好得快一点。
村里经常就看见两个光屁股趴在户外,路人习以为常了,打招呼都说,又出来晒股臀(屁股)了……
记得有一次,两孩子边晒屁股,边无聊得聊天。三狗问明诚:
“要是当初你知道后果会这样,你还会帮我打架吗?”
“会,不过当时也没有时间想那么多”
“那如果还有下一次呢?”
“去你ma的,谁跟你还有下一次,下一次打死我也不帮了,哎呦,这屁股疼这么久,什么时候才好啊,多难受啊”
三狗知道这是气话,要是有下一次,他相信明诚肯定也会出手帮忙的;要是自己碰上,不管多少次,也会挺身而出的。
明诚反过来问三狗:“你胆子也不小啊,明知铜锁三兄弟都在,你还敢打”
三狗若有所思的说:“其实,有些架,明知打不过,也要去打。”
“那你就不怕打输了?”
“既然决定了要打,就不去想会不会打输,也不怕会不会打输,打输了也只不过倒在地上,疼一会而已”
“也不怕被家里知道,被老爹揍得像狗一样?”
“没想这么多,有些架必须要打的,还是要去打;输了咱不丢人,被老爹狠揍也不丢人,就像现在这样光屁股,咱都不丢人;但是,如果那天我们不去打,那才丢人,走到哪都会被人看不起”
“你这话我认同,其实我也是这个意思”,明诚虽然屁股还疼得直咧牙,但还是表示深深的赞同。
……
还好孩子正长身体时候,肉长得快,很快就愈合了,两人在床上趴了一个多月后就好得差不多了,下床后又活奔乱跳的了。
………………………………
14。 自给自足
回说到三狗和明诚在守城家吃围席酒,三狗一边吃一边回想起这些小时候的糗事,不由得摇了摇头,不去想了,可这饭也没办法安心吃,守城的那帮伙伴们嘴巴太不干净了,尽拿守城未来的媳妇明月来开涮守城。
怕自己忍不住要打架,就跟明诚商量了下,咱们还是早点吃好走吧,明诚也正有此意,就站起来跟大伙抱拳说:
“大家吃好喝好,我们吃饱了,先走了。”
人说:“这么快,还有好多菜还没上呢,再坐坐,我来陪你们喝一杯。”
“多谢多谢了,真吃饱了,等会还有事,得先走了。”
“这大屋都做好了,能有什么事啊,今天得好好高兴高兴,你们帮忙守城做屋太辛苦了,来来来,我来再给你们倒杯酒……”
看这阵势,怕走不开,三狗就自主主张的说:“我们准备回瓦村了,快过年了,家里事情多,我们也得回去帮家里做点事情了。”
一听这话,大家都不再好劝了,守城也有点诧异,不是说好空下来再玩几天再回去的吗?说:“这马上就要天黑了,等过几天白天我送你们一起去瓦村”
“不了,接下来你会更忙的,我们就趁着有月亮,半个时辰就到家了”三狗推脱说。
见三狗都这样了,守城再也不好坚持了,或许人家真想家了,来帮忙都十来天了。守城一手拿着酒瓶,一手拿着酒杯说:
“既然这样,我们兄弟间就不说什么谢谢了,最后再敬你们喝杯酒”
说着,守城把三狗和明诚的酒杯斟满,对着他们俩连闷了两杯酒下去,三狗明诚也只得马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
天上明月清晖,两人心里都有点堵,一路无言;都快看到自己村了,再紧走几步就到了,走着走着,明诚突然听到扑通一声,身后的三狗一个横担脚就倒在地上了,明诚赶紧回过身子,一把抓起三狗,怕他滚进旁边的深水潭子里去。
“你这死狗,今晚没喝几口啊,就醉了”,明诚有点怨到。
“嘿嘿,明诚,你是不是也醉了,在跟谁说话啊?”,三狗眯着眼睛摇晃着头说着。
看三狗那副怂样,明诚不由得暗笑起来,索性也跟三狗一样躺在大路中间,看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想起了以前和三狗在这里放牛放羊砍柴的情景。
农村里虽然可以自给自足,但穷人家多,家里孩子多开销大,半拉子大的孩子又不能做重活,囡呢侬(女孩子)就安排去薅猪草,洗衣服等,小鬼侬(男孩子)安排去放羊、放牛、砍柴等。
到了年末,猪养得大了要出栏了,就请杀猪的(屠户)来杀,大部分只是给自家留个猪头、猪尾、下水(内脏)、一点猪肉,其他的都要作价买给杀猪的,这个钱除去来年抓小猪养的钱后,差不多够一年的买盐钱。
那个时候盐很贵,一斤盐要用八斤米来换,所以平时做菜时候就尽量少放盐,(少放油,自家榨的油也可以拿去换钱的),多放辣椒,这油少,辣椒又炒的七八分熟,那家伙,才是要了命的辣,这样才能下饭,吃点辣椒,一碗饭几下子就扒拉完了,多省菜。
猪肉平时买给杀猪的,人家会拖着板车放着猪肉,按家按户的去买,有客人来了、过节了,总会有人来买点的。赚点差价,再不成赚点油水是可以的,一下子没买出去,自家还是可以够改善伙食的。
到了年末,这猪肉的需求量就大了,有的做喜事还提前来预定整猪的,还有是城镇里没养猪的,过年要买肉祭祖和吃。
这做喜事的,很多都安排在年头年尾来做,一来农闲有人帮忙和吃饭,二来这时节猪膘鱼肥菜品多。
还有个算盘子可以打的响,就是可以省了自己过年的开销,正常一个喜事十几二十多桌菜,是不可能全部吃光的,剩下的,可以在家慢慢吃,反正冬天里菜放着一下子不会坏,这样整个正月都有荤有素的,吃得还挺好。
年尾家里杀了猪的,都要请杀猪酒,就是要做上一桌菜,请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来吃,这杀猪酒是有讲究的,最好的是全猪宴,桌上的菜尽量都兼顾到猪身上每个部位。
当然,这最新鲜的食材,就是净猪肉也好吃,热气腾腾的猪血刚凝固好还温着;猪大肠还带着臭臭香的猪毛味;辣椒炒猪肝,嫩的香甜;爆炒的腰花,鲜嫩的发脆;大块的五花肉,散发出诱人的颜色和香味……
总之,这个杀猪酒,你可以敞开肚子来吃肉喝酒。当然,有的人家实在缺钱,会把整猪称了按毛重(连皮毛一起的重量)的价格卖给屠户,毛重的价格当然是低于一点净重的价格的。
但是一般人尽管把整猪都卖掉,也会花钱去买点猪肉回家来请杀猪酒的,因为要回礼,之前吃了人家的杀猪酒,不能轮到自己就抵赖不请,不然,以后人家的杀猪酒就很难会来请你去吃了。
请完杀猪酒后,剩下的猪头猪尾要整个煮熟留着,留在过年那一天谢年和祭祖的,完后,整个正月就可以吃这个猪头了。如果还有多的肉,那个时候没有冰箱,怎么保存?
一般是做咸肉、腊肉居多;腌咸肉是把猪肉放在肉缸里一条条码好,一层肉一层盐,再用盖子封紧缸口,压上重物比如大石头,怕被狗掀开盖子偷吃。
但那个时候盐太贵了,咸肉做的也不多。不过咸肉对于村里缺肉吃的孩子确实很过瘾,腌好的咸肉拿出一条来切厚片,用碗盛着,放在饭甄(蒸饭的木桶)里的米饭上面蒸熟,那香味足够诱人。
自家养的猪肥肉多,这咸肉一口咬下去,一嘴巴的油,很过瘾,孩子一顿饭有一二块就够了,如果再浇点咸肉蒸出来的油和汁,足可以扒光几碗米饭。
做腊肉比较多。做法也简单,抹上点盐,吊在灶上烟囱边,用烟来熏,差不多熏到年中就可以吃了,吃多少就去割多少。同样蒸熟后吃,柴火味很浓,很过瘾很下饭。一般是有客人来,小孩子才有机会吃到咸肉腊肉,平时很少吃到。
不过如有非常尊贵重要的客人来,孩子们还可以蹭到鸡鸭鹅这样的硬菜,自家养的鸡鸭鹅一般都是拿来生蛋的,普通客人可以用猪肉鸡蛋来招待,贵宾来了,这样的规格就不行了。
比如相亲的客人,娶亲是家里头等大事,延误怠慢不得,最少要有鸡,再不行鸭啊鹅也行。坐下后,每人先来一碗炖鸡蛋,当茶水,一般是三个四个的鸡蛋整个打在桂圆干或荔枝干等上等干货上,加水加糖隔水炖熟。
正餐里,鸡腿是留给主要客人吃的,在这种高规格宴席上,有的人会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辈人来陪客说话,小孩子是不能上席的,装晚饭在厨房里就点菜,赶紧吃完出去玩,老在家里晃来晃去的,会让人觉得没家教。
至于牛羊狗,前面有提到过狗,村里说狗肉不上席,就是狗肉这种东西太贱太脏了,不能摆上桌招待客人,所以只是自己打狗自己吃的。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甚至是一家人的顶梁柱,不可能杀牛吃的,只有生病看不好的或是老的干不了活的牛,才有可能杀它。
羊肉羊皮贵,村里人也不会杀羊吃的,一般都是整头牵到镇上卖掉,或是有人上门来收的,流通到城市里去。很多村里人养了一辈子牛羊,连牛肉羊肉的味道是啥样的,都不知道。
………………………………
15。 山上的娱乐
村里半拉子大的孩子,主业就是放牛放羊砍柴,牛不一定每家都有,但羊基本每个孩子都会负责几只,多的十几只。
明诚家虽然是大户家庭,但家里也没有专门宠着孩子,跟村里孩子一样,该放羊时候放羊,该砍柴时候就去砍柴,连明月都不例外。
只不过明诚和三狗一起去城里读书时候,这些活就很少干了,明月也大了,不方便单独出去,就呆在家里陪母亲做做女红,算是待字闺中。
那时候农村女孩子很小就出嫁的,十三四岁定亲,十五六岁就要出嫁了,过了十八就是老姑娘了,再定亲就得降低标准了,不然很难嫁得出去的。
再说放牛放羊,平时牛拿来耕田,羊养大后卖钱,贴补家用,比如读书的书费、贺喜的红包、过年的新衣服等等。
但孩子们是不会想这些事情的,每天一大早和下午,一群群孩子赶着一群群羊到山上放着,看着羊不要去别人家地里吃菜就可以了。羊很温顺,吃草很专心,甚至自己都能找回家去。
记得前些年,栓子家的一只母羊在山上不见了,翻遍了整个后山都没看到,都找到别的村去,都没有,都以为被狼叼走了,负责放羊的栓子还因此挨了一顿好打。
等大家都快忘这事时候,突然有一天,栓子家的母羊回家了,后面还跟着四只小羊羔。敢情这是母羊当时知道自己要分娩了,赶紧找了个偏僻的岩洞藏了起来生产。
结果生了羊羔后回不了家了,刚出生的羊羔眼睛还没睁开,几天里也走不了路,于是,这母羊就在那岩洞里住下来,一边自己出去找草吃,一边照顾小羊,等小羊长大能跟上自己走路了,这就带回家。
这些不是猜测,是后来这母羊自己带着栓子来到那个偏僻的岩洞里,看到母羊自己采集的干草做的羊圈,才知道这事,算是一件奇事,大家都说栓子家的母羊上辈子是人。
一帮孩子在山上放羊,闲得没事,就找各种乐子,捉迷藏玩打仗跳房子等,都是些稀松平常的事,最大的爱好是,逢年过节在村里戏台子看到了戏曲后,孩子们就开始在山上,按自己理解的意思,来排练看到的戏曲。
你来演关公,我来演秦琼,来来来,咱们来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输赢就不罢休……
有些孩子还真厉害,能背出整段戏词,比如:
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
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
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人咽喉;
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
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
他四弟子龙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