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行官途-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怡舒嘟啷了一下如殷桃一般的小嘴,说道:“你来准没好事,这次有什么事情啊!”
这姐妹二个都是人精,赵华确实是有事想求赵海洲,不过赵华嘴上却没有这么说:“我是特地来看冯大小姐勇斗三名尖兵连战士英姿飒爽的风采的。”
要是别人这么说,冯怡舒定然会觉得对方是在耍嘴皮,以冯怡舒的性格,对方可没有好果子吃,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赵华说出这番话,冯怡舒虽然知道赵华就是在臭贫,但是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嘴上却说:“谁要你看啊!”
“我说冯大小姐,你不是应该在北京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赵华问道。
中原军区总部就在h省的省城定城市,吴老已经退居二线,就随着儿子来到定城市定居。冯怡舒说道:“我就不能来我姑姑家做客了啊!”
吴海燕真是恨铁不成钢,自己的这个表妹就不能表现的淑女点。吴海燕的舅妈马一兰亲自打电话给吴海燕询问赵华的情况,吴海燕也觉得赵华这人不错,虽然在地方上任职,但是挺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的,人长的也错,脑子活,是作为妹夫的不二人选。
吴海燕帮忙介绍道:“明天是我爷爷八十大寿,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家宴,怡舒是来给我爷爷祝寿的。今天晚上我们就要回去,你就跟我们一起回去!”
“你们家庭聚会,我去恐怕不妥!”赵华其实有点想去,吴家的聚会,那都是些大人物,虽然赵华没有攀高枝的想法,但是能见识见识这些上位者,听听他们的看法,对于赵华也是一种人生的历练。
上位者,也不是仅有背景,政绩就可以的,很多内在的东西赵华还是很缺失的。
吴海燕还没说话,冯怡舒说道:“有什么不妥的,你是我姐夫和姐姐的朋友,给你一个溜须拍马的机会。”
吴海燕恨不得撕烂表妹的嘴,忙说道:“没事的,再说我舅妈一直想见见你。”
“你舅妈,哦,是马总啊!”赵华一时没会过意。
听到赵华叫马总,冯怡舒的腰都笑弯了,她还是第一次听别人叫她妈妈为马总。
徐海洲和吴海燕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开着冯怡舒的吉普车往军区开去。徐海洲边开车边说道:“华子,这次来是有事!”
冯怡舒说道:“他就是个有事王,哪次见面他没事啊,反正你给我记住,还欠着我二个人情呢。”
冯怡舒显得很活跃,一路上叽叽喳喳个不停,吴海燕和徐海洲对望了一眼,这个平日里对其他男人一向绝缘的表妹,似乎有点反常。
在兄弟面前,赵华一直都是坦荡荡的,他说道:“是有事想请你帮忙,我现在是大成乡的党委书记,我们乡要成立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基地,想让你们军区的部队帮我消化一点。”
“这个事情我一个作战部队连长怎么做的了主。”徐海洲边说边使给赵华使眼色,意思是吴海燕能够帮忙。
吴海燕敲了自己老公的一个爆栗,说道:“我会想办法的。”
车转进一个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小区,小区里都是一栋栋独体的别墅,隐逸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间。吉普车开到小区的大门外,真枪实弹的警卫在查过徐海洲的证件之后,行了个军礼,缓缓的打开大门。
吉普车驶进一栋别墅的围墙里,围墙里种满了各种蔬菜,斑驳的青石小路上架着木架,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爬山虎。
一个中年妇女急忙的迎上去,中年妇女显得雍容华贵,冯怡舒第一个跳下车来,说道:“马总亲自出门迎接啊!”
“你这死丫头。”虽说是责怪,但是看向冯怡舒的目光却是柔情似水。
赵华和徐海洲他们也跟着下来了,徐海洲和吴海燕笑着说道:“舅妈。”
赵华当然知道对方就是马一兰,走上前,主动的伸出手来叫道:“马总。”
马一兰已经猜出来赵华的身份来,初次见面,马一兰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感觉不错,不卑不亢,没有年少气盛的轻狂,也没有地方官员的阿谀奉承,马一兰也主动的伸出手来,说道:“听过好几次的声音,还是第一次见到你本人。”
“感谢马总对我姐姐的照顾。”赵华说道。
马一兰笑着说道:“怎么是你感谢我呢,是我应该感谢你,是你们给我挣钱的机会。”
徐海洲又领着赵华见过吴老,虽然老人已经八十高龄,但是精神矍铄,虽说是开国元老,却十分的平易近人,十分慈祥的一个老人。赵华他们进去呢,吴老和冯老这二位老战友真正亲密的交谈者。
徐海洲和吴海燕分别向二位老人打招呼,冯老笑着说道:“海燕这丫头都已经嫁人了,过二年你可就要抱曾孙了,我这个外孙还像个长不大的小孩,我这正发愁呢。”
“爷爷!”一身军装的冯怡舒竟然钻进冯老的怀里撒娇,这让赵华大跌眼镜。
吴海燕说道:“爷爷,这是我和海洲的朋友,也是来给您祝寿的。”
“谢谢,海燕啊,要好好招待你们的朋友,不要冷落了人家。”吴老说道。
赵华真的感觉吴老就想隔壁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吴老知道来给他祝寿的亲朋好友非官即达,谁会在意赵华这样的小人物,所以吴老嘱咐吴海燕和徐海洲要照顾自己的朋友。
和吴老打过招呼,冯怡舒他们也就退了下去,让久未逢面的二个老战友叙叙旧。
………………………………
第四十五章 吴家祝寿(二)
吴老的寿宴要是大办的话,前来祝寿的同僚部下足有千人之多,吴老只是让邀请了至亲以及和吴家关系密切的几个老友,其他人等,一概不接受。
吴家的小辈们集聚一堂,吴老的二个儿子,大儿子就是吴海燕的父亲吴国泰,中原军区司令员,二儿子吴国昌海城市市长。吴老还有一个女儿叫做吴国红,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的副局长。
在第三代中,吴海燕还有个哥哥吴海成,也是在部队里,不过是在东南军区,已经是中校团长了。吴国昌二个儿子,大儿子吴海涛就在h省的隋远市下面的一个县做一把手,二儿子吴海云经商,吴国红吴老最小的女儿,她结婚也比较迟,所以她唯一的女儿还在首都清苑大学上学。
这些复杂的关系也是从徐海洲和吴海燕的介绍下才知道的,冯怡舒在一旁调皮的说道:“要不要我帮你引荐引荐,好让你有拍马屁的机会。”
赵华头凑到冯怡舒的耳旁,小声的说道:“要不要我现在拍你的马屁。”
赵华说完,假装猥亵的盯着她那还算圆挺的屁股望去,冯怡舒闹了个大红脸,一方面是赵华猥亵的目光,更主要的是赵华靠近自己的耳朵,口吐兰气,冯怡舒情迷意乱,身上仿佛有一股热气升腾而起。
冯怡舒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她急忙的退后二步,低声道:“大色狼。”
吴海燕和马一兰相视一笑,要是别的男人,不要说和冯怡舒开玩笑,连靠近她的机会都没有。吴海燕悄悄的来到马一兰的身边,说道:“表妹一直对地方上的人有成见,不知道为什么对这赵华就是另眼相看,几次出手相助,而且一向和外人不苟言笑,竟然主动和赵华开起了玩笑,舅妈,这小妮子大概是情窦初开了!”
“什么叫做大概,你是过来人,还看不出来啊!”马一兰欣喜的说道。女儿的婚事一直是心头的一块病,这个赵华马一兰还是有点了解的,相当具有经济头脑。虽然不知道他人品怎么样,但是从徐海洲和吴海燕嘴里得知,赵华的品性和不错。
马一兰靠在外孙女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吴海燕娇笑不已,说道:“舅妈,你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吴家的所以子辈们都在吴老寿辰的前一天赶到定城市,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享受着晚餐,当然赵华这个无名小辈引不起大家的注意,徐海洲和吴海燕介绍时候,也都对赵华礼貌性的微微点头。
徐海洲和吴海燕也要和长辈以及兄弟们打招呼寒暄,没有办法陪着赵华,索性还有冯怡舒这个小丫头,在赵华的身边和他胡闹着。
只听见吴国昌的二儿子吴海云说道:“姑姑,听说中央下定主意要进行价格改革了。”
“你这小子给我安稳点,你又打什么注意啊!”吴国昌对吴海云下海是一肚子意见,这个小子小子经常打着自己的旗号在外面给自己惹事。
吴国红说道:“中央下定决心了,怎么?你也做起了倒爷,我可听说你们这帮人赚的可不少啊!”
吴海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吴老严肃的说道:“你们经商我不反对,我也知道现在国家要搞搞市场经济,但是我丑话说在前面,谁要是犯法我第一个不答应。”
“爸,他们这些人就是钻政策的空子。”吴国红向父亲解释说道。
吴国昌显然对经济事件十分的关心,他问道:“小妹你怎么看这次的价格改革。”
“价格改革是势在必行,但是这次的改革很难说。”
赵华经历过这段历史,对此影响非常深刻,1988年4月1日,国家决定提高部分粮食、油料的合同定购价格。由此拉开了一轮包括毛线、彩电在内的物价改革。8月15日至17日,由国务院物价委员会提出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经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
价格改革方案通过的消息一经公开,引起城市居民的恐慌,出现多年少见的全国性抢购商品和大量提取储蓄存款的风潮。到年底,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分别达到18。5%和20。7%。人民群众对于物价上涨的恐惧心理和由此导致的抢购风潮,成为这次价格改革闯关难以逾越的障碍。
面对这种物价猛涨、人心极为不安的严重局面,8月30日,国务院召开第20次常务会议,发出紧急通知,表示:改革方案中所讲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指的是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的长远目标,目前这个方案还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此次会议重提“稳定经济,深化改革”的方针,为1988年的价格闯关画上了句号。
这一年,如果有一个新闻人物的话,那就是“倒爷”。同一种商品,存在计划内、外两种价格,高额差价也催生了这群人。他们通过有政府背景和资源的人或公司,以计划价格买进,然后再按市场价格卖出,从中赚取高额差价。政府对国企,城市居民的补贴,相当数量落入此辈的口袋里。有经济学家保守估计,他们每年赚取的价差是1000亿,相当于当时中国gdp的6%-7%。时谚云:“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今日之福布斯富豪,不少是在此时掘得个人第一桶金。
赵华轻声的说道:“我看有些不妙。”
赵华的声音很少,但显然吴国红和吴国昌都听到了,他们二人一个作为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的副局长,一位是沿海城市的市政府一把手,当然对经济很有研究。吴国红是经济方面的专家,她显出浓厚的兴趣,说道:“哦,小朋友,谈谈你的想法。”
“在经济过热,供求矛盾尖锐、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高低悬殊的时候,一些分子大搞权钱交易,钻双轨制价格的空子,时而将平价的商品转为市场出售,时而又将市场的商品变为平价商品。”
说道这里的时候,吴国红看了一眼吴海云,吴海云被赵华的一席话说中了本质,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赵华继续说道:“一般来说价格改革需要一个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在短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更需慎而又慎,1985年以后我国的通货膨胀已露苗头,1987年第四季度,通货膨胀已经居高不下。现在很多的言论都在宣传通货膨胀无害论和长痛不如短痛,这是根本性的错误。想通过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起飞,实现“大步改革”,实现价格改革和工资改革的“双闯关”,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居民抢购商品,导致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
其他人听不懂这些有些生涩的专业的经济术语,但是吴国红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
第四十六章 吴家祝寿(三)
ps:三章没有分段没注意,可能是浏览器问题,重新上传!
“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吴国红作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要搞经济研究的专家,她当然不愿意轻易的否定中央作出的决定,这里面也有他们的研究作为重要的参考。
“我知道几十年不变的价格体系,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但是正确的改革措施,也不应当超过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赵华说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种小商品,日用百货,猪肉蔬菜价格已经开始疯长,这种势头持续下去必然会导致价格改革的失败。”
吴家的客厅陷入的沉寂,冯建是冯怡舒的父亲,冯家和吴家是世交,冯老就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还做了吴家的媳妇,吴老大寿,冯建当然也会到场。
冯建作为党报的主编,对于即将要进行的价格改革所产生影响十分的清晰。他的手里就有实实在在的数据,闯关行动是3月份从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开始的,当月,上海调整280个种类商品的零售价,这些商品大都属于小商品或日常生活必需品,涨价幅度在20%~30%之间。4月,国务院推出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的方案。全国中心城市的猪肉和其他肉食价格以70%左右的幅度上涨,其他小商品迅速跟进。
冯建问道:“一方面价格改革势在必行,另外一方面价格闯关又面临着抢购的风潮,难道就不能硬闯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
拉家常倒变成了赵华的答辩会,吴老和冯老颇有深意的看着这个年轻人。冯怡舒也盯着赵华看,想看看他是怎么样回答父亲的问题,她从小就对父亲很崇拜,父亲一直被大家看作是知识渊博的大儒。虽然冯怡舒最后是从军了,但是父亲就是她心中的神。
“硬闯的话肯定会出现失控的局面,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孤立的,单纯的价格改革肯定会出问题的,而且选择的时期也存在问题,今年的通货膨胀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价格改革不步伐应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循序渐进的进行。”
冯建点点头,微笑的说道:“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就让接下来的事实来验证你的说法,小妹要不要来打个赌啊!”
“打什么赌。”吴国红兴致很高,问道。
“就以价格闯关的结果作为赌注,要是这个小伙子赢了,你这个厅级干部和我这主编亲自到玉山市请他吃饭,要是输了,你这小子就来北京请我们吃饭怎么样?”冯建说道。
赵华心想,这个赌谁要是不赌才是傻子呢,且不说他自己已经知道了结果,冯建他们已经输了,就是不知道结果,自己输了,能请到这二位吃饭那是自己做梦都不敢想的,岂能不答应。
冯怡舒对赵华刮目相看,能让爸爸打赌的恐怕是屈指可数,他望向赵华的目光又多了几丝的含义。吴老显得很高兴,说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吴家其他人都大跌眼睛,本来大家以为这个年轻人肯定是死皮赖脸的求着徐海洲,让他引荐给吴家,想攀上吴家这棵大树。也就没在意这个年轻人,吴家哪里就是你这样的无名小卒就能够随便攀附的。
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能够和吴国红和冯建一起讨论,而且还让这二位同这样的一个年轻人打赌,可以说是匪夷所思。
马一兰走到冯老和冯建的身边说道:“爸,老公,你觉得这小伙子怎么样啊!”
“你认识吗?”冯建奇怪的问道,好像刚才介绍说是徐海洲的发小,刚好来找徐海洲有点事情。
“我最近不是在做国库券吗?就是这个小子鼓动的。”马一兰说道。
“是海洲介绍的嘛!这小子是个奇才啊,看起来也不大,才刚大学毕业的样子,现在做什么啊,冯建要不你把他拉到身边来,我觉得这个小伙子还行。”冯老在一旁说道。
马一兰有些兴奋的说道:“不是海洲介绍的,是您的宝贝孙女。现在人家是一个乡镇的党委书记。”
“哦?”冯老顿时坐了起来,吴老也小声的说道:“是怡舒的男朋友吗?”
“目前还不是,爸,吴叔,你们瞧怡舒看向那小子的目光。”马一兰顺着看向女儿的目光说道。
冯老,吴老和冯建同时看向冯怡舒,发现冯怡舒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赵华的身上。冯老高兴的说道:“有点意思,有点意思。”
冯怡舒从小就跟着爷爷军营里生活,冯老害怕自己的宝贝孙女受到别人的欺负,从小就让她跟着战士训练。冯怡舒和她父亲不一样,从小对军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副大大咧咧,男人装束的样貌让冯老很为她的婚事担忧。
冯老不是个老封建,至于什么门当户对的想法是从来没有,但是他也要求对方是青年才俊,这样才能配上自己的孙女。
“爸,你觉得这个小伙子怎么样?”马一兰问道。
“不错,年纪轻轻,就能有这般见识,而且在这样的场合下,落落大方,不因自己的身份卑微而自惭形秽,也没有到处的阿谀奉承,难得难得。”
吴海燕悄悄的来到冯怡舒的身边,把她拉到一旁,说道:“表妹,明天是我爷爷八十岁的生日,他有个小愿望想让你帮他实现。”
“什么愿意,我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冯怡舒一副英雄气概的表情。
“我爷爷说还没看过你穿女装呢,他想在生日的时候看你穿一次女装,你不会让我爷爷在生日的时候失望,你小的时候,他可是对你比对我还好,我还吃醋和你吵架呢。”吴海燕和马一兰设计的小伎俩。
冯怡舒说道:“这个不行,我这军装不是挺好的嘛!”
“那你就让爷爷在八十岁的时候失望!”吴海燕假装冷冷的说道。
冯怡舒想不明白爷爷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愿望,十分为难的看向吴老,只见吴老正冲着她微笑。冯怡舒说道:“我又没有女装,我就带了几套军装过来。”
冯怡舒不是带来的是军装,是她所以的衣服都是以军装为主。吴海燕显然早有准备,说道:“我的身材和你差不多,穿我的!”
“这,这……”冯怡舒心想为了爷爷,豁出去了,跟着吴海燕到了她的房间。
不一会,吴海燕推着冯怡舒走出房间,冯怡舒扭扭捏捏,三步一回头,躲在吴海燕的身后,不肯前行。
吴海燕强拉着表妹来到客厅,本来大家都在客厅里听着二位老人讲当年并肩战斗的故事呢,冯老和吴老首先愣住了,其他的人也都转过头。
赵华也转过头,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平时打扮成男人婆的冯怡舒一袭落地长裙,勾勒出她完美的曲线身材。晶莹剔透的水晶项链在她白皙的项间熠熠生辉。二只玉兔在紧致的长裙包裹之下,挺拔秀丽,在众人的目光下,冯怡舒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腮晕潮红,羞娥凝绿,一代绝世佳人。在赵华的眼里,这简直就是一件珍稀的艺术品。
冯老首先鼓掌,大伙跟着鼓掌,片片红霞爬满冯怡舒倾国倾城的脸颊上,不过当她看见赵华目瞪口呆的表情,心中涌上一丝窃喜,竟然主动的挺了挺胸。
………………………………
第四十七章 中饱私囊
省城之行异常的顺利,除了和中原军区的部队达成了蔬菜供应的协议,还和吴家的学院派进行了讨论,让赵华钦佩的是他们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十分的清晰,对于当前很多社会问题认识的很深刻。
回到魏县,赵华先到谭良富那里报了个道,接着又去农行找了胡天尘,胡天尘没想到这个赵华真的能够拉来部队的支持,贷款问题自然不再话下。
农行的贷款没有经过大成乡乡政府,直接是汇到刚刚成立的大成乡农民经纪公司的帐户上,农民的经纪公司目前的人员结构以大成乡的工作人员作为班底,公司主要有二个机构,一个就是农业技术部,主要负责农民的技术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市场部,这个部门是赵华亲自负责抓的。
赵华的想法是等经纪公司有稳定的运营机制的时候,经纪公司就从乡政府中脱离,完全市场化运作。那个时候经纪公司承接的就不仅仅只是大成乡的农业,很可能就是全县甚至是全市。同时也可以为大成乡精简政府的臃肿的人事,分流一批人出去。
文启才全面负责经纪公司,农民听说政府出钱帮他们建立蔬菜大棚,还免费提供技术,一腔已经被扑灭的的热情又升腾了起来。蔬菜大棚和三七种植不同,农民对中蔬菜还是比较熟悉的,另外也得到省里专家的肯定,所以绝大数的农民开始盖起了蔬菜大棚。
赵华还请了省里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帮助农民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赵华要求农技站和农经公司的技术人员一天不少于四个小时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