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凑仗斓拦嬖颍懿荒芩嬉饨嗣鹚恰5庑┤说拇嬖冢笨淘诤退岬嘏獭⑷丝冢迷苌送噶四越睿坏貌煌V拖吕矗ǔ滔敕ń饩鲆烊说奈侍狻
其实领主玩家,说到底就是在和原住民争夺资源,从自然资源到人口资源、人才资源,一旦治下的领地多了,展的好了,自然就影响了原住民的展,所以很多情况下,强势的领主都不会容忍自己治下有太多的领地,有几个展的好的就不错了。刘风更是决绝,治下现在治下根本不容许有新城市的出现了。
但就算解决了青州三郡的问题,袁绍估计也无力进攻黄巾军了,因为他还想趁着刘备和公孙瓒大战的两败俱伤之际,彻底解决冀州问题,并顺势夺取幽州。此外,在兖州,吕布在袁术的支持下,已经夺下了整个陈留,正在向东郡进逼,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剑指冀州,瞄向他袁绍。
东郡原本是曹操的地盘,被迎立为刺史以来,曹操兼任的东郡太守也一直没有卸下。但是臧洪从临淄逃走回到袁绍处后,袁绍因为两年来一直没有救援青州有些内疚,就向曹操请了东郡太守的职位给了臧洪。两家尚处于合作阶段,曹操一直以来都依靠袁绍,虽然不知道心里怎么骂街,表面上是乐呵呵的答应了,让自己的人从东郡撤出,留给臧洪的也只是个烂摊子。
好在袁绍现在比较支持臧洪,给了他一些人马,让东郡迅恢复了些实力。等到张战死、张邈逃到曹操那里,吕布杀向东郡之后,一时间倒也将吕布挡在了城外。
二袁相争,中原大战,幽州不宁,对刘风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有更多的时间解决内部问题。
于是他再次召集主要将领,准备将吴郡的事全部解决,完成江东三郡事实上的统一。
………………………………
第四百八十三章、重心转移
此时,距离刘风入主吴县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太史慈早已带人将最后的两县收回,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乌程作为严白虎的大本营,被严白虎折腾的一团糟,尤其是严白虎败退震泽之后,趁着刘风还未到来,又回到乌程抢掠了一番。沦落为贼寇的严白虎,终于不再顾忌其他,在太史慈到来的这些日子里,几乎将乌程抢了个精光。就连阳羡,也数次被严白虎劫掠,不过好在,凭借着城墙,严白虎的大军没能攻进城来。
不过这也将阳羡人吓了半死吗,当太史慈带人来到之后,没有任何抵抗,直接开城投降了。当然,这也有整个吴郡大族已经屈服的原因在内。
乌程的破败,当然少不了某些玩家的动作,参与到严白虎劫掠中的玩家不在少数。太史慈在乌程狠狠的杀了一批人,又关押了一大批作恶的玩家,这才让乌程稳定下来,为了镇压乌程的局势,刘风特意将凌操这个历史武将派去当县长。
蒋钦和周泰统领吴郡的水师入了震泽,终于震慑了严白虎,使他放弃了频繁上岸为恶动作,龟缩起来,躲在广袤的震泽中,开始和蒋钦他们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
……
吴县的太守府中,刘风的部下除了在外的,高阶将领齐集于此。所谓高级,是6阶以上的人物,当然,还有部分5阶实力的人也在其中。
除了跟随刘风入吴作战的荀攸、白建等人,留守后方的虞翻、贺齐也赫然在列。前不久的时候,刘风特意将他们从会稽招来,就是为了此次会议。
此外,吴郡的大家族,也就只有原本的“吴四姓”的代表,能够位列其中了。顾家的顾雍,朱家的一个少年郎,赫然是前不久被刺客杀死的朱家主的儿子,张家的张允,以及陆家的大管事。刚回到吴县的陆逊叔侄,虽然地位颇高,但因为年龄问题,根本没有什么权力,只能在家,埋头苦读。
其他的事情,在这一个多月内已基本解决,今天的主要议题,就是如何安置吴郡的这些大族。
“主公,会稽、丹阳已经有先例,照办即可,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唱黑脸的是白建,“吴郡是我们上百万健儿流血换来的,不是他们给的。那个不服,再战就是。”
“白太守息怒,同为主公治下,想来主公是不会让我们这些人失望的。”贺齐在一旁说道。作为会稽人氏,他当然不希望吴郡人氏被区别对待。
“刘将军,吴郡的形势是比较复杂的,各家在地方盘根错节,势力很强,不是急切间能够消弭的。”顾雍起身说道。
“是啊,将军,虽然之前我们犯了错,但毕竟以实际行动弥补了自身的错误,为此折损了两大家主,损失已经十分惨重了。”张允说道。
刘风看着几人,朱家的年轻人长得十分健壮,或许是因为刚失去父亲,沉默不语。但刘风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人就是历史上的那个朱桓,朱家的代表人物,东吴的重要将领之一。此刻的他只有十七八岁,还很稚嫩,实力却已经是5阶了,只比顾雍差了一点。
还有就是陆家的大管事,在吴郡的变局中,陆家的损失最小,实力也最强劲,因为在丹徒战后,陆家就已经开始闭门自守,不再过问外界事务。就连赖以生存的战舰,也都出售给了其他家族,将自家的水军召回派做他用,这也是为什么吴郡水军火拼之后损失的那么大的原因之一。
看着不言不语的陆家大管事,刘风心里暗自暗自思量。当初还在会稽,他就已经定下了策略,给吴郡大族更为优厚的条件,这是符合当时的形势的。但战后刘风忽然发现,吴郡的大族损失的过于严重,似乎没有必要给太好的条件了。虽然其还有最后的底牌,但只要能过得去,想必没有什么人敢于冒险了,尤其是见证了那么多家族破灭的这些人。
唯让刘风忌惮的,就是陆家了,这个在战争中保存的最完好的家族。即便他们收缩了自己的势力,卖掉了战舰,但刘风可不认为他们就会这么安分守己了。只是没有借口,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陆家,总不能无缘无故的将陆家灭掉――他还想着陆逊、陆绩、陆抗这些人为自己效力呢!
“陆先生,你怎么说?”刘风直接开口问道。
“陆家早已不问世事,一心等待家主成人,将军怎么说,陆家就怎么办。”陆家大管事一副任凭处置的模样。
“既然陆先生说了,将军直接以会稽、丹阳的规矩来就是。”有人说道。
“不妥,至少要给人留点面子,毕竟陆家最早宣布不和我们为敌的。”有人反驳道。
……
刘风看着下面的吵闹,和荀攸、虞翻对视了一下,这才开口道:“诸位不用争论了,本官已经有了决议。吴郡的事确实比较复杂,很多关系也不能在短时间里理顺。但要是条件太过优渥了,难免让其他两郡百姓埋怨,所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本官决定,吴郡大族可以有优待,家族的护卫、拥有的土地可以在会稽、丹阳的基础上增长5成,土地的收购价格也将上浮一成,以尽快解决吴郡的问题,将整个江东凝聚的一起,一起面对未来的敌人。”(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八十四章、藏书阁
江东偏远,会稽更是偏远地区的偏远地,这对刘风势力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如果无法保持对外交流的便捷,迟早是要落后于人的。
山阴距离中原,实在太远,无论是对外的商业还是政治、军事行动,都难以及时奏效。其实才刚刚拿下会稽,刘风就想进兵吴郡,占据吴县之后,将其作为自己的中心领地。但可惜的是,那个时候,他没有实力,一直拖到现在,很多建筑也一直握在手里,未能付诸实施。
其实吴县也不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吴县较之山阴强的多,但依旧偏远。所以历史上东吴的权力完全巩固之后,孙权于是就将都城迁到了丹阳的秣陵,将其扩建为都城,改名建业,这就是后世的南京。甚至孙权还一度迁都武昌,为的就是在对魏、蜀两国的战略上的方便。
如今的秣陵,虽然早就处于刘风的治下,甚至刘风已经派出了自己手下的干将经营秣陵,但他现在还没有将统治中心迁移到秣陵的想法。因为虽然相对于玩家来说,刘风已经很强大了,但对于原住民来说,刘风的实力还是弱小了些。
刘备、曹操的将领强于刘风,袁术以雄厚的实力称雄于关东,在董卓死后,更是可谓天下第一诸侯,现在正向袁绍逼宫;袁绍就更不必说了,文臣武将,一个不少,若非刘备横插一杠,只怕袁绍的实力会会更强,或者已经夺取了幽州也说不定。至于吕布,就更不用说了,单凭这个名字,所有人就知道不好惹了。
秣陵在长江边上,隔江而望的袁术的九江。现在的袁术,虽然没有自认扬州刺史,但却占据了扬州最富裕的江北两郡。若是刘风敢将自己的战略中心北移至此,虽知道袁术会不会脑袋发热,怀疑刘风对他的后方有想法。万一袁术从中原撤离,凭着雄厚的家底,大力发展水军渡江,攻略江东,刘风都不知道往哪哭。
历史上的孙权,也是在夷陵大战之后的数年,和蜀汉和解之后,这才迁都秣陵,全力北向和曹魏争锋。但即便如此,孙权还在石头山上筑城,用以保卫秣陵——这是南京被称为石头城的起始。后来孙权迁都武昌一年,后来之所以又回到秣陵,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军事上的安全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袁术不溃败、穷途末路的时候,刘风是不会主动出头,凑到袁术的眼皮底下的,迁移到吴县,已经是袁术能容忍的最大程度了。
……
“不错,会稽虽好,但毕竟太过遥远,身在会稽,有时候中原发生了大事都来不及采取行动,所以我们的重心必需要移到这里来。两个月的时间,吴郡的事情处理完毕,会稽的一些重要设施都要迁到吴郡来。”太守府内,刘风向诸将宣布了早就和荀攸、虞翻等人商量好的决策,“这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心,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所以,本官不希望有人从中阻挠。”
看着在场的人凝神静听,刘风满意的点点头:“顾雍,今后你就去会稽为丞,代本太守治理会稽,处理各个部门的迁移事务。”刘风直接将顾雍数年之后才担任的职业提前给定下来了。
“在下年轻,恐不能胜任。”顾雍推辞道,“况且家父一直昏迷不醒,健康每况愈下,恕在下不能远行。”
“既然如此,你就先挂个名吧,具体事宜先由其他人负责,你就先在家照顾父亲……不用推辞,本官已经决定了。”说道最后见顾雍还想推辞,刘风根本就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孝章兄,如今就只能委屈你了,暂且到丹阳为郡丞,待上一段时间,等待朝廷的诏令,你意下如何?”刘风看向盛宪。
“原本在下身体不适,早就想辞官,但既然致远如此说,属下敢不从命?拜见主公。”盛宪起身施礼。
“孝章兄,我们相识于微末之际,不必如此客套。”刘风赶紧阻止。
“礼不可废!”盛宪坚持行礼。
刘风也不再坚持,看向张允:“张家主,你就先在太守府中,担任户曹吧!”
“多谢主公!”有前面盛宪做表率,张允很识时务的表态道。
“朱桓是吧,今年多大了,取字没有?”刘风又看向堂下的少年。
“回主公的话,属下今年十八,家父去世之前,依然由族老取字休穆。”也许是因为父亲的去世,让这个少年一夜之间成长起来,说话十分老成。
“好吧,休穆,你是想继续在家学习,还是要出仕。”刘风问道。
“待先父孝满,属下愿意进入军中。”朱桓的声音很沉稳。游戏中也是有守孝一说的,但比现实中简单多了,不用三年,三个月就结束了,甚至有人根本不回家,直接在远方守孝7天,就算完事。比如当初的朱儁,母丧之际就未曾回家,在洛阳守了几天,刘风当时还派人去慰问了。当然,若是真想守孝三年,也没人规定不行。
“你的要求,我答应了。但你要知道,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一个不好,就是身死他乡的结局,你可想好了。”刘风盯着朱桓,严厉道。
“属下自小习武,为的就是从军,自然早就想明白了。”朱桓掷地有声的回道。
“白太守,休穆就交给你了。”刘风心里对朱桓的回答很满意,心想不愧是重要的历史人物,表现就是不凡。他盯了朱桓一会,见他和自己直视,知道不是心血来潮,这才吩咐白建道。
“属下遵命。”白建对这种话永远是这么简洁的回道。
“那么,陆先生,你……”到了最后,刘风看向陆家的大管事。
“将军,我们陆家早就封门,不问世事了。”陆家大管事郑重说道。
“本官知道,但是规矩不可改,本官不能独独将你区别对待,否则的话,还怎么让其他人信服?”刘风毫不犹豫的说道,“两个月内,多余的私兵遣散,超出规模的土地售卖给太守府,没有商量的余地。若是无法接收,本官做主,准许你们现在离开。”
“老朽会像家主传达将军的意思的,告辞了。”陆家大管事见刘风这么说,也是十分不快,忍着气说道。
“请便!”刘风抬手,“对了,顺便说一下,本官之前见过陆绩、陆逊,非常喜欢这两个少年,若是你们不准备离开的话,过段时间,就送来太守府吧!”当陆家大管事转身之后,刘风忽然又说道。
陆家大管事踉跄了一下,差点没摔倒,他知道,这是提醒,也是威胁,忍着回头大骂的冲动,快步走出太守府大堂。
大事商量完毕,接下来的小节就比较简单了,很顺利的就制定出各项措施,保障今后的发展。
等到大部分人散去,只剩下荀攸、白建等寥寥几人的时候,刘风自储物戒里拿出一张图纸,递给虞翻。
“仲翔,你看看,找个合适的地方,将这个建筑建起来吧!”刘风笑道,“记得,选址的时候要注意,和未来我的府邸不要太远。”
虞翻接过一看,图纸上赫然写着“藏书阁”三个大字。(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八十五章、天赐之物
藏书阁是很早之前刘风就获得的建筑图纸之一,当初他曾对学霸许诺过,等她到来的时候,会送给她一件大礼,所指的就是藏书阁。因为他知道,作为老师的学霸,一直以来都希望有一间自己的书房。
前不久他们迁居的时候,学霸最先布置的不是卧室,而是她自己设计的书房,将她之前寄存在京城的书全都让人寄了回来。
当然,学霸是不知道这事的,她以为刘风所谓的大礼,就是给自己提供一个绝对安全的场所,以及足够多的资金供自己去购买书籍,让自己不至于断了学习。但刘风自己可清楚的记得,他想要送的,就是这个藏书阁。
藏书阁不是唯一性的东西,但也绝对不可多得。东汉的时候,可还没有形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社会思潮,也没有那么多的私人书院供贫寒子弟读书,除了洛阳太学和东观,也就颍川书院和襄阳书院比较有名,前者除了荀攸、荀彧、郭嘉、陈群等人,后者有司马徽、庞德公这等名师,还有诸葛亮、庞统这样的英杰。除此之外,也就郑玄等聊聊德高望重的大儒在自己家乡的开馆授学。
所以说在此时,文化,还只是士族们的所特有的权力,无非就分了世家和寒门,对于底层的人物来说,想要学习知识,十分困难,即便有成功的,也只是寥寥。
所以,藏书阁这东西,绝对不会太多。曾经刘风在接到学霸之后,就想在山阴城里建起来,但后来想想,他以后不会在会稽多待,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获得第二张,就一直没有付诸实施,直到现在。
“好的,主公还有什么要求吗?”作为郡丞,虞翻主要就是负责城市建设,听到刘风的要求,也没什么意外的。
“最好将学堂、藏书阁以及未来的府邸统一规划,至少要做到防御上的统一。”刘风说道。
“好的,属下明白,一定会尽快完成。”虞翻这才理解了刘风的意思,饶有深意的说道。
“去吧,去吧,尽快将会稽的事务交接下去,将主要的东西全部迁移来此,今后会稽就是我们的大后方,一定要选择可靠的人留守。”被人觑破了动机,刘风不由面上有些尴尬,立即转移话题,“还有,记住,船坞、码头、港口的建设不能停,为这些事务服务的人也不能迁来,甚至还要将吴郡的造船师迁移过去一部分。”想到亢金龙的作用,刘风又叮嘱了一句。
亢金龙的存在虽然比较坑,但毕竟是刘风的守护兽,能在南海范围内保护刘风麾下的船只。虽然刘风不明白为什么在东海就不行了,但他也知道,这不是他现在现在能接触的。
但不管怎么说,在会稽沿海,刘风船只是最安全的,就算某天被人攻进来了,也能在亢金龙的保护下保证沿海的安全。
在虞翻几人也走了之后,就只剩下荀攸和白建了,加上刘风,就是这方势力最核心的三人组。白建统兵,荀攸为谋,集三郡之力团结在刘风周围。其他太史慈、贺齐、虞翻也只能再次一级,哪怕现在太史慈已经进阶,而且刘风十分看重他。而典韦,则是在外面守御。
“现在这里只有我们三人,接下来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或许关系到我们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谋划万全,否则,我宁愿他们永远不出世,哪怕心里再火热也不行。十年我都等了,再等十年也无妨。”待到只剩他们三人,刘风想了半天,郑重说道。
荀攸和白建也都严肃起来,看着刘风,以他们对刘风的了解,以这种语气说话,显然是有十分重要的事。他们也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自己的主公这么重视。
在他们的注视下,刘风接连从自己的储物戒中拿出了——三张图纸。
“就是这几个东西了。”见二人一脸不可思议的望着自己,刘风点头,沉声道,“看看吧!”
荀攸和白建各自拿起了一份图纸,才扫了一眼,之前的状态就立即变了,甚至隐隐有些激动,相互交换着将三张看完,一脸惊喜的看着刘风。
“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刘风说道。
“主公,这是天赐之物啊,常人想要一件而不可多得,主公手里居然有三张,这……”荀攸平常的沉稳状态不翼而飞,显得十分激动。
白建也是一样,只是略微镇定些罢了。
“哦,这东西有什么特殊的吗?”刘风故作淡定的问道。
“主公有所不知,这天赐之物,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呈现的状态也各不相同,功能也不尽相同,但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世上只有独一份,而且有着特殊的作用。”荀攸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虽然激动,但很快就平静下来。
“据说大汉自建国以来,就一直锲而不舍的寻求天赐之物,但终无所得。倒是曾有人说,世祖皇帝重振大汉江山,就是因为拥有一件天赐之物,具体是什么外人不得而知,据说是一只守护兽。”
“守护兽也是?”刘风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这样的话,拥有神兽血脉的亢金龙和觜火猴岂不也能算上天赐之物了!
“怎么,你也知道?”他转向白建问道。
“先祖的传承中有所提及,主公可知大秦的天赐之物是什么?”白建反问道。
“哦,你倒是说说看!”刘风对此很有兴趣。
“和氏璧!”白建一字一字的说道。
“不会吧,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发现和氏璧的楚国没有收益?赵国也没有收益?反倒是最后大秦因此收益?”刘风问道。
“当然是的,因为天赐之物的珍贵就是从大秦传下来的,如何发挥天赐之物的作用也是大秦才知道的。否则的话,为什么秦王当初会许诺以十五城换区和氏璧?这不是托词,而是真心实意的,后来之所以未能交易,是因为蔺相如看出了端倪,有了怀疑,秦王于是又故意让他将和氏璧带了回去,为的就是保住这个秘密。所以直到大秦一统天下,还未有其他人知道此事。直到大秦灭亡,刘邦攻入咸阳之后,这才窃取了一直在大秦高层流传的这个秘密。”
“所以数十年后,当秦国一统六合,立即将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镇压气运,所以和氏璧才会被大汉帝王如此的看中,可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
白建的解释,不仅让刘风目瞪口呆,就连荀攸也是一样。
(未完待续。)
:。:
………………………………
第四百八十六章、吕布的选择
荀攸虽然知道天赐之物,也能在见到的时候第一眼认出,但却不知天赐之物还有这样的来历,他只知道,自己的知识是在家学到的,是世祖中兴大汉以后在各大世家之间流传,但具体的来源,却是语焉不详。没想到今天在这里,居然有人直接说出了天赐之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