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任宗正卿是刘虞,这家伙可是正经的汉室宗亲,光武帝的嫡长子东海恭王刘强,当年因为母亲被废,心中惊惧,自请去太子之位,于是被封东海国,因为他不是犯错被废,光武帝心中不忍,于是让他兼食鲁郡,他的后人,现在还传承着东海王爵。

    刘虞就是从刘强一脉传下来的。相比刘表、刘焉、刘备等从前汉孝景皇帝传承而来,不知和刘宏亲了多少。

    这家伙命好,父祖都是二千石的高官,自己举过孝廉,当过刺史,朱儁才刚刚收复清河国(治甘陵,亦称甘陵国),他就被派去当国相,也是二千石的大官,还没几天就又被召唤回朝,担任宗正卿。

    他从冀州出发的晚,却比行军的刘风要早半个月到洛阳,已经上任好几天了。

    “见过陛下!”不久之后,刘虞就来了。

    “免礼,这里不是外面,不必拘谨,坐吧!”刘宏指着旁边的案几道。

    “谢陛下。”刘虞坐定后,问道,“不知陛下叫臣来此地,有何吩咐?”一边说,还一边打量站在一旁的刘风。

    “是这样,这位是新来入籍的宗室,请你办理一下文书,入籍在册。”刘宏看了一眼刘风,递过那枚玉佩。

    刘风也不知道这枚玉佩怎么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反正就是那样的属性,刘虞显然明白,看了一眼,又还给刘宏,问道:“证据充分,既然陛下认可,臣亦无话可说,回去之后就办理。”

    “卿家稍待,还有一事。”刘宏说道,“朕欲让他承袭孺子帝一脉,封列侯,卿家以为如何?”

    “陛下若心怀愧意,封关内侯即可,列侯的话,恐怕会有人说闲话,毕竟当年……”刘虞也没想到,自己上任的第一件棘手事就是关于一个异人的封侯问题。

    “当年的事怎么了?”刘宏冷声道,“当年的王莽篡夺了孺子帝的江山,光武帝的江山是从王莽手里夺来的,他们又能说什么?不错,孺子帝的名声不好,亡国之君,但亡国关一个孩子什么事,你让一个几岁的孩子怎么对抗手握大权的王莽?刘风敢直面流言,不惜放弃孝宣皇帝的支脉的身份,特意承孺子帝之祀,如此品德,谁又能说什么?”

    “你照章办事即可,若是哪位大臣不满意,你让他来找朕。”

    “臣遵旨,请陛下明示,食邑几何?”刘虞浑身发冷,连忙起身,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位诸人口中贪玩好色的皇帝发起怒来竟然让人如此害怕。

    “不用太多,就一亭之地吧,他是会稽人士,不出会稽郡即可。你回去和诸位宗室商议一下,明天在朝堂上宣布。”刘宏说道。

    “臣告退,这就回去办理。”刘虞立即请命回去,一刻也不想待了。

    “嗯,去吧,”刘宏点头,“张常侍,送刘卿家出去。”

    “怎么样,满意了吧?”二人出去后,刘宏笑着说道。

    “多谢陛下,陛下嘱咐的事,臣定当竭尽全力。”收了那么多好处,刘风也适时保证。

    “嗯,去吧,做好准备,明天还要上朝呢!”刘宏说着挥挥手。

    “臣告退!”刘风施礼,然后出去,迎面碰见了张让过来。

    “张侯爷!”刘风施礼道。

    “不敢当,你这也是马上要封侯的人了,本侯可当不起。”张让冷笑道,“不知道你跟陛下说了什么,让陛下这么高兴,这么支持你?”

    “张侯爷玩笑了,您可是陛下面前的红人,下官哪敢与您相比。”刘风笑道,“其实也没多说什么,陛下久居深宫,对外面的世界比较感兴趣,就专门让我讲了一下,还有就是问及我家祖上的事,幸得陛下垂怜,这才打算给下官封侯。当然了,这其中也少不了金钱的帮忙,150万金,现在下官已经是两袖清风了。”

    “嗯,”张让即便不信,但是听了这话之后脸色好了一些,“本侯要去侍奉陛下了,你走好。”说着直接错身离去。

    刘风摇摇头,在小太监的引领下离开云台,刚一出去,就看见了云台外面正慢步而行的刘虞,一脸苦涩的模样。

    “宗正大人慢走,刘风拜见。”刘风离得老远就喊道。

    “哦,是你啊!”刘虞回头,看见刘风笑道。

    他是谦谦君子,生性仁厚,四十来岁的样子,即便因为刘风的问题给他带来不少麻烦,也没有冷脸相对。

    “宗正大人,下官给您添麻烦了!”刘风上前道歉。

    “唉,无妨,能有新人入籍,本官很高兴。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刘虞笑道。

    “宗正大人受累了,以后若有吩咐,下官一定全力以赴。”刘风表态道。

    “不用这么客气,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走,陪我一起走走。”刘虞笑道,“对于陛下刚才的提议,你有什么建议?”

    “但凭大人做主。”刘风说道。

    “不要这么生分,本官见陛下很欣赏你,你就给本官点提示,希望去哪,本官也好心里有数。”刘虞笑道。

    “呃,那下官就僭越了。”刘风心想老好人也有这样的一面,于是说道,“下官出身会稽偏远的侯官,一直心向繁华之地,想去郡中看看,但是一直未能成行。”

    “行了,本官心里有数,看你无字也不好称呼,总不能直呼其名,明天若是有暇,本官会请示皇上,让人给你赐个字。”

    “多谢大人!”刘风大喜。

    取字是古华夏人起名的特色,游戏中刘风也想有个字号,但是一直都无法获得。在他想来,不是实力太低,就是声望太低。

    现在好了,刘虞主动示好,要请示给刘风赐字,以后和原住民交流的时候,终于不用为称呼的事情烦恼了。

    和刘虞一起离开皇宫,之后分开,刘虞去宗正府,刘风则回了驿馆。

    天策和乱世侠盗就在驿馆外,见刘风回来一起迎上来。

    “怎么样?我们看你又被小太监带走了,是不是有什么好事?”乱世侠盗率先问道,天策也是一脸的好奇。

    “嗯,是有一些变化,不过要明天才知道。”刘风说道,“你们接下来准备干什么?”

    “驿馆最多再待3天,我们准备再洛阳逛逛,看手里的钱能不能买些好东西。真是的,黄巾起义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还不开通货币兑换?”天策无奈的说道。

    “那你们去吧,我要等明天之后再做决定。”刘风说着,告别两人向驿馆里走去。

    “看看,又去找刘备了,这关系可真是不一般啊!”乱世侠盗说道。

    “羡慕有什么用,还是先去淘宝吧,趁着这附近没有多少玩家。”天策当先离去,乱世侠盗紧紧跟上。

    这座驿馆在皇宫附近,是专门接待要进宫面圣、或有等待封赏的官员的,因为离皇宫很近,这一带都不允许普通人进入,玩家更是首当其冲。

    大半天的时间过去了,皇宫里发生的事情已经传开,几位大佬的封赏都被昭告天下,玩家则是直接收到系统提示的,和历史上没什么变化。

    皇甫嵩之前已经封都乡侯,这次加封槐里侯,左车骑将军食邑美阳、槐里两县;朱儁也已经是西乡侯,加封钱塘侯,右车骑将军;曹操迁济南相,孙坚迁别部司马……就连卢植,也被从监狱中放了出来。

    所有在黄巾起义中有功的人都得到了封赏,当然也包括刘备。不过像这种芝麻大的官,是不会有什么公告的,除了异人,也不会有原住民愿意去了解。

    安喜长,比历史上高了一级,也算是个不错的地方了。此刻,刘备兄弟还没过去兴奋劲,刘风就推门进来了。

    ——

    ps:没有推荐,各种数据直线下降,求支持!(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八章、上虞亭侯(求收藏、订阅)

    “什么事这么高兴啊?”刘风一进门就问。

    “原来是城主,备去向已定,安喜长,所以欢喜异常。”刘备兴奋的说道。这是他步入仕途的起始,全国也只有一千多人,真正的进入朝廷眼中,不再像之前的什么郡军司马,大众的不为人知。

    “那玄德有何打算?”刘风笑问道。

    “明日去三公及大将军府拜谢,然后回转涿郡,与太守大人交接,之后到中山国上任。”刘备已经有了打算。

    “我倒是希望玄德不要那么早做决定,说不定还有变化呢!”刘风笑道。

    “哦,”刘备以惊异的眼神打量刘风,“城主此去面圣,莫非知道了什么消息?”

    “不好说,可能有变化,不过一切要等明日朝会结束。”刘风一边摇头一边说道。

    “城主的援助,备铭感于心,那就听城主的,等等看。”刘备说道。

    冀州是黄巾起义中受损最大地方,即便刘备升迁为令,也应该不会出冀州。自己这么早就帮他谋划了一小片地盘,只要用心发展,等几年后再和皇帝吹吹风,就地升任太守,等董卓东来的时候,刘备也能成为一方诸侯了,和其他一些人同一时间起步。刘风就不相信了,他还会像历史上一样被人追的四处跑,也不相信他甘心放弃经营几年的地盘。

    今天的朝会有些特别,尤其是那些大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向懒政的皇帝为何会连续早朝,毕竟之前的事情都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刘虞是最淡定的一个,他早就知道,这次朝会,没什么别的事,几乎就是为了刘风这个异人而开的。想必此刻,那异人就在殿外等候传召。

    刘风的确就在外面等候,天还没亮,黑漆漆的,周围有侍卫举着火把。他有些紧张,可以说,今天议事的结果,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的发展状况。

    龙椅上的刘宏睡眼惺忪,到来之后直接坐下,也不废话,直接说道:“今天请诸位卿家来此,主要是一件事,那就是宗室有新人入籍,请大家见证。”

    朝下开始议论起来,这种事情,可以说是皇帝的家事,宗正府就能直接完成,何必要放在朝堂上讨论。

    “当然了,原本不需要惊动诸位爱卿的,但是因为事涉异人,只好把大家都叫过来。”刘宏说道,“刘卿家,你已经验过那异人的身份了,和诸位爱卿说说吧!”

    “臣领命!”刘虞应言出列,回过身,向着诸位大臣说道:“异人刘风,亦是此次战乱中所立功勋最多的异人,是为孝宣皇帝后裔,废帝孺子婴直系血脉,幸得陛下垂怜,准许入籍。身份证明本官已经验过,确实无误。”

    “居然是孺子婴的后裔,孺子婴居然有后裔?”班列之中有人说道。

    “陛下又不是不知道孺子婴的来历,居然让他的后人入籍?”

    “就是,陛下不是玩的糊涂了吧,把孺子婴当成了别人?”

    “别胡说,就算陛下糊涂了,不是还有宗正大人吗?他可是谦谦君子,若非认可,是不会跟着陛下胡闹的。”

    ……

    下面的班列闹哄哄的,站在左首端的何进面无表情,他现在已是位在三公之上,爵封慎侯,几乎到了人臣的极致。区区一个异人入籍的事,他毫不在意,不会因此而去违逆皇帝的意愿。

    班列后方的曹操脸色不变,眼珠却滴溜溜直转,似乎一时没消化这个消息,他没想到曾经并肩作战那么久的少年竟有这样的身份。不过好歹也是未来魏国的开创者,迅速压下心中的想法,变得若无其事。

    ……

    下面议论纷纷,上方的刘宏不耐烦了,看了眼在一旁的张让。

    “肃静!”张让立即了解了刘宏的心思,出声喝道。

    大殿沉默下来,刘宏开口说道,“好了,都别议论了,今天也只是知会众卿一声,而不是让你们讨论的。”然后看向刘虞,“卿家宣布宗正府的决定吧!”

    “经宗正府同僚商议,陛下首肯,异人刘风入籍宗正,承祀孺子婴一脉,封山阴亭侯。”刘虞说出了宗正府的决议。

    其实根本无所谓决议,此事是经过皇帝首肯,他又是宗正府的首脑,还是办理的第一件事,宗正府那些耆老自不会在第一件事上就为难他,反正封侯就封侯呗,又不花自己一分钱,顶多羡慕一下。

    “嗡”,这次底下再也不淡定了,立马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陛下不可!”一个白胡子一大把的老头出列道,“那孺子婴是前朝皇帝,虽然本朝的江山不是从孺子婴手里夺取的,但是孺子婴一脉也是陛下需要提防的。”

    “不错,陛下,而且孺子婴身为末代皇帝,品性不佳,让人诟病,实在不宜给他的后人封侯,徒惹天下耻笑。”又一个老头也出列道。

    接着一个个朝臣都出来陈述不能封侯的理由,足足有十几个人。

    他们之中或许有人是为了朝廷,但更多的是嫉妒。汉朝的封侯还是很难的,多少朝廷大员都没能封侯,而区区一个异人竟然赶在他们前面,器量狭小的他们自然不满。

    ……

    “你们的意思是朕也没什么德行了?”却非殿内,刘宏冷声问道。

    朝堂下一片寂静。那些大臣心说你当然没什么德行,但嘴上可不敢说,除非皇帝挂掉,他们在谥号上找一下安慰。

    “孺子婴的事情,想必你们这些人比朕清楚,一个2岁的孩子,连正式登基都没有,5岁时就被废黜,他有什么错?”刘宏的声音中充满了怒意,“莫要说他了,就是换成任何一个人,面对手握大权的王莽,也没有一点办法。”

    “朕即位之时,已经有12岁,但不也是操纵在别人之手,弗一登基就诛杀了迎立朕的窦大将军,在你们眼里,是不是和孺子婴一样的品性不佳?”

    “孺子婴好歹也是宣宗皇帝的玄孙,好不容易出现一个后人,为其承祀,还说什么要提防,提防什么?几百年都过了,我大汉江山稳固,为万民所承认,又何须担忧一个孺子婴的后人,何况还是个异人?”

    “原本朕是不想暴露他孺子婴后裔的身份,只让他承祀宣宗皇帝,封个关内侯即可。然而他却主动要求承祀孺子婴,不惜担负骂名,这种品德,难道还不足以让朕动容,封其列侯。”

    “朕已经说过,不是跟你们商量,只是知会一声,封侯之事,朕决心已定,无需再提。”刘宏越说越生气。

    他知道自己命不长久,也知道自己会像他叔叔刘志一样,死后被上一个极其恶劣的谥号,但这真不是他所想要的,只是他无力改变。

    “陛下息怒,臣等不敢。”群臣齐声认错。

    “陛下天恩浩荡,臣等不敢违逆,”司空张温出列奏道,“然山阴乃一郡之治,不宜封侯,请陛下另选他处。”

    说起来,东汉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干的都不是本职工作,专门辅佐皇帝治国,有开府的资格。登公位,是所有臣子的终极愿望。至于大将军,那是外戚的专职。

    “那就改在上虞吧,选一亭为其封地。”刘宏这下倒是同意了,“让他进来吧,昨天众卿事忙,今天好好认识一下。”

    刘风在外面等的都想睡觉了,终于有个郎官出来,走到刘风面前。

    “会稽刘风?陛下宣见。”那郎官低声道,“陛下下旨封列侯,恭喜了。”

    “多谢这位大人提醒,敢问大人名姓?”刘风跟着那郎官像大殿走出。

    “当不起侯爷这称呼,下官颍川荀攸,只是一介郎官罢了!”

    “原来是颍川荀公达,失敬了。”刘风暗叹自己好运气,“从南阳到冀州,数月之间,未曾与公达相见,实为憾事。”

    “侯爷客气,攸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荀攸说道,即便刘风马上要封侯了,他也自如对待,这就是身为颍川荀家子弟的底气。

    “快点吧,陛下还在等着,有机会再交流吧!”荀攸见刘风还要说话,阻止道。

    进了却非殿,谢过皇帝,封侯之事就算定下来了,就等着印绶了。

    “众位爱卿认识一下,别等以后见面不识。宗正为我们这位新侯爷介绍一下众位爱卿吧!”刘宏说道。

    为首的,大将军何进、司徒崔烈、太尉张延、司空张温,之后还有九卿、百官,名人无数,如皇甫嵩、朱儁、曹操都在,还有什么许相、袁隗、刘陶、杨赐、何苗、丁宫、曹嵩……都是在史书上留过姓名的名人,刘风这才知道,他能遇见荀攸不是偶然,这里的历史名人太多了。

    “行了,以后再认识吧!”过了一会,刘宏又发话了,“昨日因黄巾战功而封永宁假尉,以他的功绩,加上宗室的身份,封个太守也不为过,诸卿看还有什么合适的地方吗?”

    “陛下,封赏之事昨日已经议定,没有合适的地方,各地太守、国相的空缺已经补满。”又是司空张温说道。

    “启奏陛下,或许以刘风的功绩,封个县尉不足以筹其功,但刘风还年轻,陛下权且记下,等将来刘风再立新功,一起封赏也不迟。”何进终于开口了。之前封侯之事他都没反应,但这次事涉一郡,连他也关注起来。

    诸大臣也都纷纷找理由反对。

    “既然如此,那就封个县令吧,最好不要出会稽郡,朕需要他在东南帮朕做事。”刘宏又说道,“这总没问题了吧?”(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九章、致远(求收藏、订阅)

    朝会还是很轻松的,三公一起交头接耳了一会,然后司徒崔烈出面恢复道:“启奏陛下,会稽郡不是什么大郡,人口稀少,大县只有几个,现在各令都已在其位,没有空缺。”

    这个走后门的后门,花钱买来的公位的冀州名士,卖相着实不错,也难怪会后来会连任三公之职。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不能朕开口了,什么事办不了吧?”刘宏故作不满道。

    他本就没指望给刘风弄什么太守、县令,之前所说只不过是为了讨价还价,这位喜欢做买卖的皇帝,深得商业精髓。

    刘风看着刘宏的表演,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历史上不知是什么情况,但眼前这位皇帝实在是个聪明人,只是他越是聪明,处在这个位置,就会越痛苦。

    “行了,你们也别再议了,朕决定了,就地升职,担任永宁长吧,还有,他麾下那个作战勇猛的武夫,就给他担任县尉。如果还有难处,就把那人给挪走,朕就不信还没有办法了。”刘宏说道。

    三公不再反对,这件事也定下来了,至于说刘风的人担任县尉,前面的事同意,又何必为此惹恼皇帝,而且这对他们也是小事一件。武夫而已,即便个人实力再强,还能强国一个国家?项羽力能扛鼎,还不是有乌江自刎的结局。

    “还有,加封刘风为典船都尉,在永宁专门为朕造船。”刘宏又加了一句。

    “陛下为何要造船?”何进皱了皱眉头。

    “传说海外有夷洲,前段时间不是有人达到夷洲了吗,朕要刘风为朕造船,然后出海寻找夷洲。若是能找到的话,也算开疆拓土了,就算不比中兴之功,起码也能超越先王不是!”刘宏解释道。

    “陛下,都尉是二千石秩,岂能如此轻易下决定。”司空张温劝谏道。

    “这个都尉没那么高,就按县令的品秩来,六百石。”刘宏早有准备,直接将都尉的级别拉低。

    “陛下,营建出海的大船,所费甚巨,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往陛下三思!”谏议大夫刘陶进言道。

    “无妨,朕也不准备花这个钱,就从将作监拨几个人,其他都由他自己解决。”刘宏笑道,“不管怎么说,他也受了朕的恩惠,花点钱给朕办事还是可以的。你说是吧?”最后一句是问刘风的。

    “愿为陛下效力!”刘风正色道。

    “好,这才有宗室的样子。”刘宏笑道,“朕也不亏待你,只要你能找到夷洲所在,朕升你一方太守。”

    “多谢陛下,臣一定竭尽全力。”刘风再次拜谢。

    “嗯,不错,你好好干,朕看好你。”刘宏说着,看向群臣,“还有什么事吗?”

    “启奏陛下,异人宗室刘风现已封侯,可现在还没有字号,请陛下赐字!”刘虞忽然出列道。

    “嗯,这倒是个问题,不过朕才疏学浅,还真不擅长这个。”刘宏一点没有不好意思,看向群臣中的一人,“杨老大人博学,曾教朕读书,而且最为年长德高,不如就请杨老大人为刘风取字吧!”

    杨赐是弘农杨家人,他的高祖杨宝是名闻天下的大儒,不受王莽征兆而逃亡,一生未仕,“结草衔环”中衔环主角就是杨宝;他的祖父杨震曾位居三公,留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四知”拒贿名言;他的父亲杨秉不惑于“酒色财”,是桓帝的老师,也位居三公;加上他自己也曾任三公之职,可以说,弘农杨家丝毫不比汝南袁家差。

    更为重要的是,杨家是儒学世家,他们家的人出仕都比较晚,而且清廉正直,就连之后他的儿子也是一样,德行为世人所赞。

    可惜的是,他的儿孙辈能力不够,没有出现像曹操、袁绍那样的乱世诸侯,所以不太为后人所知。人们知道的是,他孙子杨修耍小聪明被曹操弄死了。

    “陛下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