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往事-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这种高效的熟络态度,导致他们聊得东西很杂,一会儿说理查德…阿滕伯勒今年年底将要上映的冲奥片《卓别林》,一会儿又聊到了山姆…尼尔明年参加戛纳的《钢琴课》,一会儿又说道劳拉…邓恩和她东木叔叔拍的《完美的世界》,总之……
圈内人聊圈内事,但罗兰,也就是听听罢了,并不怎么感兴趣。
虽然那些影片他都有耳闻,但他没觉得有啥好聊的啊!
就拿《卓别林》来说好了,他总不能现在告诉理查德…阿滕伯勒导演,让小罗伯特…唐尼别再怼草了吧?他的名气现在的确比唐尼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手有这么长啊!更何况,若是把怼草这事情说出来,现场的众人肯定会以为他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神经病啊!
大众都不知道的事情,你怎么知道?
你诽谤是吧?
而他其实也能聊那个八六年就被评为‘世界上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在《卓别林》中一样有出演的,日后的《生化危机》系列里的爱丽丝。
可——
聊女演员这种事情,想想就好了。
且不说那个同样不相信爱情的老头就在休息室里睡觉,光是对着查德…阿滕伯勒导演,罗兰就不会去谈那个花了十五年,从A变到C的米拉…乔沃维奇。
没办法,谁让这老头有一个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的弟弟呢?
《侏罗纪》里饰演公园主人的理查德…阿滕伯勒,他的弟弟是主持了《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生命三部曲》、《蓝色星球》等一系列自然纪录片,BBC的灵魂人物大卫…爱登堡。
在如此亮瞎眼的履历面前,在赤果果的评论自然的话语面前,罗兰相信,只要自己一提米拉,这群家伙就能明白,眼前这个小鬼,好像、大概、可能、估计是……思春了。
而罗兰也相信,要不了半天,这消息就会传到斯皮尔伯格的耳中,那个老头,也绝对会在告诉自己一次,“你现在的炒作对象是伊万卡,别在这儿乱来。”
所以,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时,罗兰也就把自己当成了吉祥物,啥意见也不发表,最多聊聊那些电影作品,但即便如此,火焰也照样会烧到他的身上。
就比如说——
“罗兰,就你们两个人去夏威夷拍戏?”
当理查德…阿滕伯勒调转视线,目光朝着休息室的大门轻轻一扫时。
那副疑惑的模样,勾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兴趣。
“对啊,只有助理跟着你们吗?”劳拉…邓恩朝着罗兰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我之前听说,你阿姨加耐蒂,可是会时时刻刻跟着奥尔森姐妹,怎么这回,她让你们单独出来拍戏了?”杰夫…高布伦打了个哈欠,湿润的双眸中闪烁着不解。
“啊,你们问这个啊……”
一听他们提起这事,本还把自己当成吉祥物的罗兰,顿时就气的不打一处来。
他真的很想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但沉吟了片刻之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因为加耐蒂阿姨忙不过来啊……”
“所以在夏威夷的这段期间,就只有我们两个人了。”
是的,前往夏威夷参与《侏罗纪》拍摄的家伙,就只有罗兰和玛丽。
原因也很简单,纯粹是因为加耐蒂分身乏术。
甭管剧组如何安排,《西雅图》和《侏罗纪》终究有个拍摄重合期,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加耐蒂把自己掰成两半,那也无法同时顾及所有人。
詹姆斯…奥尔森,那个马上就要步入初中的小屁孩,是根本就无法离开洛杉矶的,而那个已经三岁半的伊丽莎白,则依旧需要大人的照顾,在此情况下,加上一个需要在索尼剧组里拍戏的阿什莉,以及即将飞往纽约帝国大厦取景的日程,所以无论怎么安排,终归有一组小孩,是只能被雇来的助理保镖盯着的……
本来嘛,面对这种家庭困难,已经‘长大’了的罗兰,是想自告奋勇的接过照料妹妹的任务的,按照他的想法,已经过了十二岁法定红线的自己,可以带着玛丽和伊丽莎白前往夏威夷拍戏,然后让詹姆斯一个人待在家里,准备升学,至于加耐蒂,就可以轻松至极的带着阿什莉在洛杉矶和纽约之间奔波,而大卫,也可以忙自己的事业。
可问题是……
他刚把这个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家庭会议上提出时,那个励志减肥,想要再讨女孩儿欢心的詹姆斯,当场就拆台了,用那个‘死胖墩’的话来说,那就是:“拍戏很累的,罗兰既要拍戏,还要引导玛丽进入状态,光是这两件事情,就要占据他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更何况在斯皮尔伯格身边,他能学的东西还有更多啊,如果再让他带上伊丽莎白,那肯定会对剧组拍摄造成一定影响,而且还会耽误他的学习进度,所以还是让妈妈带着伊丽莎白,和阿什莉待在《西雅图》剧组,而我自己,可以一个人待在家里……”
说实话,詹姆斯这大义凛然的态度,措辞诚恳的话语,舍己为人的崇高理念,着实感动到了罗兰,但等他说完之后,朝着罗兰笑眯眯的眨巴着双眼时,罗兰瞬间就明白了,这家伙的‘良苦用心’——不就是抱着拆散一对是一对的心态吗?
曾经,属于我的那段爱情很苦,现在,我也要让你感同身受!
握草!
是你看上的家伙喜欢我,不是我去挥舞锄头挖墙脚啊!
你这个家伙平日里吃我的,用我的,花我的,没想到在关键时候还给我一刀?
真的是狼心狗肺!
由于詹姆斯说的的确没错,得到了奥尔森夫妇的赞同,所以就此分配的罗兰,也不好在提啥意见,但是!他临走之前也没放过詹姆斯!
我不就是想带着你妹妹伊丽莎白去看恐龙吗?
既然你阻止了我,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你平日里能有时间想这么多,那一定就是太闲了作业不够多!
罗兰压根就没有正面回怼的意思,不过,家庭会议结束后的次日,罗兰直接就钻进了小区内里的书店,告诉那儿的老板,让他给家里运一车书回去。
“《高等数学》?《应用数学基础》?《数学分析》?《离散数学》?……”
“罗兰,你以前可是只在我这儿买漫画的,怎么这回,要这么多的数学书?”
“啊,詹姆斯马上就上初中了,让他多接触接触……”罗兰脸不红心不跳。
“可是……这些书初中生看不懂啊!”书店老板直接就摘下了自己的老花镜。
“是吗?可他的家庭教师的确是让我买这些书回去的啊!”罗兰故作惊讶,“他还说,数学是一切的基础,若是学不好数学,其他的什么都学不好……”
“家庭老师?你们不会被骗了吧?”书店老板皱起眉头。
“怎么可能,陆教授可是到达了地狱之门的男人!”罗兰将脑袋摇晃的和拨浪鼓一般,“算了算了,老板你就别管了,反正教授让买数学,麻烦你帮我把书拉回去就行了……”
罗兰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个狠人,最多也就是个狼灭而已。
詹姆斯那小子敢反水一回,他就敢把对方房间里的宝贝疙瘩全部换成数学书!
不过,这其实也是便宜了詹姆斯,虽然没漫画看了,但数学可是陆哔王的大老婆啊!
你詹姆斯多稳健稳健的和数学接触接触,或许就直接开窍了呢?
对吧……
当然了,在当晚带着玛丽,偷摸的离家,前往机场和剧组大伙汇合时,罗兰也隐约听见了,有人想要点火把自己房子烧掉的声音……
对于那种幼稚的威胁,罗兰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反正家里也没值钱的东西。
就算真被詹姆斯一把火烧了,他也不过是重新掏钱买一套罢了。
…………
虽然詹姆斯的确是出于开玩笑的想法,才让罗兰没有带上伊丽莎白的,但他对着爹妈所说的话语,可没有半点问题,因为等罗兰抵达夏威夷的拍摄现场后,他才明白,自己一天当中的二十四小时,都已经被斯皮尔伯格那家伙精确到秒了。
为啥?
因为这年头的特效片,拍起来真的很难。
和日后维塔数码与卡梅隆捣鼓的数码成像不同,这个年代,可没有那种一边拍摄,一边模拟出视效效果的动捕技术,说的难听一点,想要像扎克…施奈德拍《正义联盟》那样,左边在拍,右边能够直接瞧见草图效果,那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这个年头想要做特效,那对导演是极大的考验,不仅是因为在拍摄绿幕场景之时,导演要确定人在哪儿,还要在拍摄的过程中,明白用电脑后期制作的CGI,会如何呈现。
说得难听一点,导演在拍摄的同时,脑子里就已经在脑补自己所画分镜本上的成片效果了,他得保证演员和最后的CGI得处于一个相对正确的位置,如果位置不对,那除了重拍基本上没办法,因为想要和日后拖动鼠标滚轮,直接调整人物比例,从而达到完美效果的情况,现在也做不到——为啥《终结者2》里的液态机器人,至始至终都得走过白模人形,然后在真人出现?不就是因为现在的技术不够吗?
现在的数字粒子视效,根本就达不到日后的水准,如此一来,想要正儿八经的拍摄,就更困难了。当然了,技术是如何形成的,罗兰不需要懂,因为这些玩意,有工业光魔的工程师解决,可如何拍特效片,他就必须得学了……
而目前为止,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比工业光魔他们还懂模型+CGI的家伙了。
所以,在拍摄的第一天,翘着二郎腿和玛丽唠嗑,等着自己拍摄戏份的罗兰直接就被斯皮尔伯格揪着衣领,拖到了副监视器前,“你不是想拍《蜘蛛侠》吗?”
“那你得全程跟着我拍完《侏罗纪》。”
“这个和詹姆斯之前带你拍的《终结者2》不一样。”
“从拍摄流程开始,就不一样……”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拍摄
罗兰前世不仅见过绿幕,还在绿幕前面拍过戏,但他得承认,所有的一切,全都是跟着导演的安排来走的,而且,由于当时用的全都是数码摄像机,所以其实也没啥技术含量,因为甭管拍没拍毁,都能无限的在保一条,反正又不是在烧胶片,根本就没几个钱。
打个比方,罗兰前世接触到的绿幕,接触到的特效,其实就是《孤芳不自赏》的五毛钱特效,大宝贝跪在绿幕前拍个特写,然后这一条就算过了,反正后期也只是把她抠出来,然后嵌入事先排好的斩头画面之中,也不修边角,直接打个粗磨,就能上星了。
而随着他演绎行当终结,去做影视解说阿婆主后,他所查到的幕后,其实也就是龙妈摸着小绿人,在摄影棚里进行大肆拍摄的内容,除了演员本身以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的是假的,最多也就是像《海王》那样,搞一条小船给马王亚当斯,要不就像《少年派》里一样,自己造个游泳池,然后让苏拉和模型虎不断晃荡,这就算完了。
但现在嘛——
看着斯皮尔伯格丢来的分镜头脚本,实景、人物、CGI的分层画面之后,他真的是有些头炸——这**的到底是什么玩意?怎么和前世的操作流程差那么多?
讲道理,一般情况下,剧组开机的第一个镜头不会有任何难度,但考虑到特效场景需要长期制作,而演员对谈可以慢慢拍摄后,先拍制作画面,再拍演员对话,便成为了剧组首选,如此一来,罗兰手上拿到的第一个镜头,便是夏威夷上的外景,也就是影片当中,侏罗纪公园创始者带着男主格兰特博士和女主塞特勒博士初次见到恐龙时的场景——
在湖边,瞧见了腕龙。
按照罗兰脑袋里的记忆流程,若是前世拍这画面,只需要让三名演员在绿幕前拍个张望背影即可,三分钟不到,这一条就能过了,剩下的东西,全都用CGI来做,可现在嘛……
他们只能对着实景拍,因为CGI做出来的画面,实在是太假了。
“来,告诉我这个镜头应该怎么拍?”
看着工作人员按照流程,搭建布景的同时,站在吉普车上眺望远方的斯皮尔伯格头也没低,直接就向罗兰发出了灵魂一般的拷问。
闻此言语,罗兰顿时就牙疼不已,说实话,他……真不知道怎么拍。
但他相信,如果自己直接说出‘I don't know’,那脑袋,可能就保不住了。
如此一来,他便双手一撑,踩着吉普车的座椅,爬出了天窗。
坐在车顶,顺着对方的角度,一起望去,待他瞧见远方的湖泊后,右手也顺势从斯皮尔伯格的马甲外套上掏了只水笔,在分镜脚本背后的空白画面,画了出来。
“首先确定的是,我们需要的画面是三个博士站在湖泊旁边,眺望湖泊对岸的恐龙。”
“那这么看,实景主体就是湖泊。”
“对,然后呢?”斯皮尔伯格点了点头,虽然罗兰回答的没问题,但这根本就不需要夸赞,在他看来,如果罗兰学了这么久,连画面主体都确定不了,那也别拍了,好好演吧。
当然了,罗兰并不知道这些,在听到‘Yeah’的肯定回答后,他便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继续画了起来,“然后就是确定恐龙和人的位置。”
“从眼前这幕景来看,恐龙肯定是远景,而人一定是近景,只有这样,才不会让画面比例失调,而通过近远递增的距离,也能用人的渺小衬托出恐龙的巨大。”
“继续……”斯皮尔伯格再次点头。
“既然确定了距离,那我们接下来就该找到站位方位,我们得考虑人类眺望的视觉问题,在站位过程中,不能出现景挡恐龙的情况,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那观众就会出戏……”
“那该怎么站?”斯皮尔伯格问。
该怎么站?
罗兰直接就用比在草图上画了四道线,用三分法对出了四个焦点,而在抬起纸张,透过阳光,窥视自然实景时,那直观的视觉感受,直接就令他笑了起来,“让人站画面的左下角,恐龙站中央和右边,整部电影的卖点是恐龙,它们才是我们想要体现的主角……”
“……观众们瞧见逼真的恐龙会兴奋,我们的票房就会高,所以,在这一幕中,人不能抢镜,他们的作用,就是体现出恐龙的高大和震撼……”
“Oh!Bingo!”在听到卖点这个单词后,斯皮尔伯格高兴的打了个响指,罗兰在考虑画面的时候能把卖点融入进去,这就相当于是抓住了特效片的核心啊!
看,平常所不能看……感,日常中所没有……触,现实中不存在……
这就是特效片存在的意义啊!
用技术手段,将幻想搬上荧幕,通过震撼画面,吸引观众源源不断的走进影院。
注重画面,放缓叙事,其实并不是极端,更不是倒退,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门视觉艺术!
卓别林为什么被人喜欢?
默片时期,电影没有声音,他的动作,他的眼神,他的一切,都是通过视觉感官,在向人们传递喜怒哀乐,而即便发展到了有声电影,声音的存在也是在加强感官感受。
看电影,看电影,看永远是在最前头,剧本的好坏,故事的优劣,的确是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但更多的人,其实是可以接受一个平庸故事的,但前提是,它的画面得有突破。
《大白鲨》为啥能拿影史第一?
是因为当时的画面,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星球大战》为啥能拿影史第一?
是因为当时的画面,满足了人们的太空幻想。
《侏罗纪公园》为啥能拿影史第一?
它开创了使用电脑合成影像(CGI)的先河,栩栩如生的画面给人更大的幻想。
《泰坦尼克号》为啥能拿影史第一?
世纪之爱再美,碰上五秒钱特效也得死的一干二净。
《阿凡达》……
这个就更不用说了。
实际上,乔治…卢卡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都是一类人。
用一个水准线以上的大众剧本,灌注当下时代最牛哔的技术,然后……
成功了。
他们比谁都清楚,故事天花烂坠,情节极度烧脑,还不如视觉无限绚烂。
因为观众不是来听故事的,而是来看电影的。
人们坐在影院里,最先瞧见的,是荧幕上的画面,而不是手边的故事。
如果真的想听故事,直接买本书回家琢磨不好吗?
你还可以拿起纸笔,将其中人物关系,慢慢地画出来。
而等你画出关系网,电影已经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电影的确要讲好故事,但如果觉得,讲故事就是电影的根本,那就是在抹杀默片中所有的一切,即便马丁…斯科塞斯在喷完漫威不是电影后,他依旧给出了自己的想法,“贪婪的影视公司在追求套路化的创作,如果你喜欢这样的作品也没什么不妥,只是其它电影(picture)的位置被它们占据了,而我只是想要呼吁人们保护商业电影中的艺术形式(art form)。”
追求金钱没啥问题,不逐利那就是脑子有病。
就连老马丁喷的也不是特效画面,而是资本家的流水线行为。
特效,无罪。
而为了钱而故意阻碍技术发展,那毁的,可就不是电影了,还有观众本身的热爱。
更何况,无论是胶片党还是数字党,他们争论的根本,其实还是画面。
什么胶片更有质感,更贴近自然,什么数码更加明亮,更加清晰……
诺兰的坚持,卡梅隆的发展,全**的都是围绕画面展开的!
一个能让观众产生身历其境感觉的画面,才是他们追求的根本。
如此一来,当罗兰把卖点融入画面后,斯皮尔伯格便指着远方的湖泊实景道:“搞清楚了实景主体,人物,以及恐龙的关系后,那我们就能拍了……”
“首先,我们先拍摄湖泊实景。”
“然后,搭绿幕,让演员背对着摄影机,拍摄演员的眺望画面。”
“之所以要把人和景分开拍,就是为了防止画面违和,又找不到背景重新修改的情况出现。”
“人和景一分,作为单独的素材来用。”
“最后,就是把这些东西交给后期,让他们把人物、电脑CGI制作出来的恐龙,全部合成到实景中去,当上述三者全部叠加到一个画面后,分镜头脚本上的草稿,就出来了。”
没错,这年头的特效画面,只能这么麻烦的拍。
大规模的景色,只能用实景,因为CGI做不出来。
远方的恐龙,也得根据实景现场拍摄的人物眺望画面,确定比例,因为这种用CGI做出来的生物,是可以虚化表象,在加上是远景,根本就没必要做的太过精细。
至于为什么要人景分离?
除了有防止素材报废,画面违和外,还是因为实景,不好抠人……
正是因为每个环节都要拆解,所以导致一个镜头画面的拍摄,显得极其繁琐,当罗兰看着斯皮尔伯格指挥着工作人员,将镜头流程拍上一遍时,他整个人的脑袋,都是炸的……
这年头当导演也太**的难了吧?
不仅得懂剧本,还得懂表演,不仅得分析人物,还**的得自己构图,最重要的是,若是拍特效片,这些家伙还得自己先幻想出成品,然后肢解拍摄?
这和后世那种数字成像相比,这难度简直就是几何倍的上升啊!
说实话,当斯皮尔伯格花了一个小时搞定这个镜头时,罗兰整个人,都有些蛋疼。
他觉得这种可能会被时代抛弃的拍摄手法,自己……
好像可以不用学?
没错,他的确是这么想的。
人嘛,都有惰性,谁不希望能和***一样,躺着就把钱给挣了?
而像星爷那样,在九零年一口气拍十一部自己主演的电影,顺便拍了一部TVB的电视剧,并且在九二年继续,又拍了六部,九三年再接再厉,产出七部……三年连续二十四部电影问世,并且不被人吐槽扎戏的壮举——罗兰也不想去学!
像《小鬼当家2》那样随便拍拍,多好?
反正斯皮尔伯格现在的手法没有五年就被时代淘汰了,到时候拍特效片时,就更轻松了。
更何况,特效这玩意终究得靠团队做。
即便他搞不清楚其中门道也没关系,直接请工业光魔的人来现场盯着不就完了?
视效这玩意就像是做游戏,只要思路没问题,花钱就绝对做的出来。
可惜,还没等罗兰心中的惰性蔓延全身,整个人对这种自己眼中已经过时的技术思想滑坡时,斯皮尔伯格就已经揪着他的衣领子,将他拖到下一幕的拍摄场地去了——
和那些一有成绩就乐不思蜀的家伙相比,有着十亿票房成绩的罗兰,压根就飘不起来……
没办法,上头这些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