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半吊钱娘子-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锦文的坚持下,洪因寺的法事还是定下来了。只是这到底有风险,锦文考虑再三,想着怎么把李如月撇开。

    她还未想好措辞,李如月却带着小玉上门了,原来她外祖父听说她们两打算后,斥责胡闹。

    李岳夫妻刚被追封,此时就做法事,这不是明着向皇家讨赏、告诉皇帝李家遗孤未安置吗?

    李如月拿不定主意,外祖父的话又不好不听,来找锦文商议了。锦文正好顺水推舟说还是刘老大人考虑周到,等晚间她再问问哥哥,若哥哥也觉得有礼,那李岳夫妇的法事就先延后。

    晚上锦书回来,锦文告诉他:“我正想着怎么把月姐姐撇开,刘老大人刚巧就反对了,真是凑巧了。不过这刘老太爷也真是的,我们都要定了他才来反对,也不怕月姐姐面子难看。若不是我们家,别人家还不得见怪啊!”

    “老爷子说明没和我们见外啊!而且这不是刚好合你心意啦!”

    “你怎么知道合我心意啦?”

    “虎子说你一有空就抓他问,答应人的事,怎么样反悔人家才不会生气。那傻小子以为你琢磨着对他反悔呢,头发都愁白了。”

    “他怎么连这个都说啊,真是的。我就念叨了两次。哥哥,刘老太爷早不说晚不说,现在忽然说了,不会是你做了什么吧?”锦文狐疑的看着他。

    “你猜呢?”锦书难得孩子气的眨眨眼,丢下一句话走了。

    也不知道哥哥是怎么办到的,锦文看他那一脸得意,知道肯定是他做了什么安排。

    没了这桩心事,锦文就安排去洪因寺送供奉银子、提前安排事情,还要忙着采买东西。

    家里现在六个下人,一个厨娘,两个丫鬟,还有三个杂役,做着门房、外院洒扫等事。福伯统总管着,他又年纪大了,不能让他太奔波,其他几个跑腿还行,其他事还不行,家里的事也离不了人,锦文索性自己坐着马车忙碌。

    这天王瑞休沐,陪锦文上街买东西。

    “快闪开!快闪开!”

    “昌平公主来了!”

    热闹的街市忽然鼓噪起来,锦文和王瑞正从一家店门出来,听到街头百姓们纷纷让开,很快热闹的街头就让出一条宽敞的路。

    远处传来马蹄声,就看到有十几个人骑着马奔行,就算在大街上,马速也未见慢,当先一个侍卫喊着“闪开!闪开!”手里的马鞭不仅抽在马上,有动作迟缓的,也是一鞭子上去,将人驱离。

    后面打头的女子身穿粉色镶红边骑装,一路纵马欢笑,显然很是高兴。后面跟着十来个侍卫宫女,除了提醒“公主小心点”,也无别话了。

    “哎呀,孩子!快拉开孩子!”

    “小心孩子!”

    忽然有人惊慌的喊叫起来,一个看起来一岁不到刚会爬动的孩子,不知从哪个角落出来,向路当中爬去。街边行人们纷纷呼喊着,一家店铺楼上传出一个妇人惊呼“宝儿”。

    这时领头侍卫的马已经离那孩子只有一人多远,他竟然没有勒缰绳,马蹄高高抬起,眼看就要落到孩子身上,路人不忍再看闭上了眼睛。

    “宝儿!”店门口传出那妇人的惨呼,显然她从楼上奔下想抱孩子,但是店门到孩子那边,还有七八步远,已来不及救孩子了。

    “嘶!”

    “哎哟!”

    大家没听到小孩的惨叫,却听到了马的嘶鸣和成人男子的惨叫声。

    有行人看到,一个少年男子一只手推了奔马一下,那快速奔跑的马,居然跟纸片一样向边上移开两步,倒在地上。马上的侍卫反应慢,一条腿被倒下的马压住了,马挣扎着蹲起,显然已经受伤了。

    后面一行人看到此变故,纷纷拉住缰绳,停下马来。

    打头的昌平公主并未看路上发生的事,她一眼就看到王瑞,怒喝道:“居然是你!”跳下马背,提着马鞭走过来,抬手就是一鞭。

    王瑞身后就是地上的孩子,躲开的话,这一鞭就要打到孩子了。

    刚刚倒地的侍卫,这时已经挣扎起身,正想走过来向公主告状,王瑞恼他刚刚草菅人命,看昌平公主的鞭子打来,手伸过去一抓一拉,“啊”的又一声惨呼,那鞭子就落在他身上。

    昌平公主喊了一声“你居然敢躲开”,也不管那侍卫,又是没头没脑几鞭落下,都打到侍卫身上了,那人惨呼着公主救命,想躲却挣不开王瑞的手。

    幸好公主到底身娇肉贵,打了十几鞭后娇喘着停了下来。

    刚刚那孩子的母亲已经抱着孩子躲在边上,看到公主停手了,连连磕头道:“求公主殿下饶命,求公主殿下饶命!”

    昌平喝了一声:“住嘴!”看着王瑞说道,“韩锦书,你竟然敢还手!”

    王瑞想我又不傻,看到鞭子还给你打啊,听到韩锦书三字,说道:“我不是韩锦书!你认错人了!”

    “你不是?那你是谁?”

    “我是王瑞!”

    “王瑞?你竟然敢骗我!”昌平公主哪会觉得是自己认错人了,从小到大,只要有错,错的都是别人,她可是金枝玉叶的公主呢!

    “谁骗你啦?还有,你们怎么可以在大街上骑马,刚刚差点出人命了。”

    “哼!不过是一条贱……”昌平公主刚想说不过是一条贱命。

    边上一个声音打断了她的话:“虎子哥,你错了!”锦文说着缓步上前,敛衽行礼,“民女见过公主殿下!”又转向左边一群行人的方向,行礼问好道:“文大人好,您不在驿馆,出来逛啊?”

    被她这一问好,大家的视线都向左边看去,左边那群人闪开几步,文海一下就站立在人前。他今日倒真是闲逛的,没想到看到了王瑞单手制奔马的好戏,刚想离开,却被锦文看到了,只好上前行礼道:“下官文海见过公主,”又转向锦文招呼道,“韩姑娘,又见面了!”

    “你又是谁?”昌平公主看冒出两个人,问道。

    “民女是韩锦文的妹妹,”又指着文海说道,“这位文大人,是北戎使团中的使臣。”

    “哦!”昌平公主不以为意,正想继续向王瑞问罪。

    “虎子哥,你还不向公主殿下赔礼啊?”锦文不等她说话,又跟王瑞说道。

    啊?不仅是王瑞,连昌平公主和文海也惊讶的看着她。(未完待续。)
………………………………

101章 向公主赔礼

    “这侍卫恶意伤人,在闹市纵马,公主殿下刚刚狠狠惩罚过了,”锦文看向那个侍卫,那侍卫身上一条条鞭痕,的确全是刚刚打的,“公主殿下赏罚分明,文大人,你看到我大商公主的英姿,可知为何你北戎会败了吧?”

    文海很想问,就因为你们有这么蛮横不讲理的公主,所以我们北戎败了?

    这什么歪理啊!但他不能视昌平公主如无物肆意得罪,也不想帮锦文的忙,索性说:“愿闻其详!”心里说,我不说话,不为我们北戎辩解,看你一个人接下去怎么掰。

    锦文本来就没指望他帮忙,听他如此问,连昌平公主那群人也静立着听她求,她继续侃侃而谈:“我大商不仅重文,也重武,皇家更是为天下人表率,公主殿下虽是女子,也是精通马术。有此激励,边关将士们又怎敢松懈练兵?大商精兵良将,北戎怎能不败?”

    这马屁拍的,我骑马居然是天下人的表率?昌平公主自己都不信啊,但好话总是爱听的,别人正夸她,她总不能反驳说:胡说,本公主骑马就是图个乐子吧。

    “今日侍卫纵马伤人,公主殿下亲自执鞭严惩,文大人可知道,大商军队军纪严明,作战时令下如山?虎子哥,你还不向公主殿下致歉?这位大嫂,你该谢过殿下啊!”

    抱着孩子的妇人听了这话,被人一推,反应过来:“谢过公主殿下!谢过公主殿下!”

    王瑞被锦文瞪着,只好拱手说:“适才末将误会了,公主殿下赎罪!”

    围观的路人目瞪口呆。

    昌平公主目瞪口呆。

    那个被打得体无完肤,正等着向公主告状的侍卫目瞪口呆。

    文海更是目瞪口呆。

    这也太睁眼说瞎话了吧?

    昌平公主很想继续发怒打人,但是人家刚刚夸她是天下表率,夸她赏罚分明,边上还站着一个北戎使者,她再蛮横好歹也是公主,知道要顾着大商国体。更何况那个被夸的花一样的北戎公主,父皇提了几次说知礼,她正憋着气要把这蛮夷公主比下去呢。

    若被宫中人知道,她竟然在北戎使臣面前肆意伤人,回宫后就算父皇和母妃不罚她,白皇后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免了!”她没好气的对那妇人说道。

    锦文趁机说:“谢谢公主殿下大人大量,饶过王瑞。”

    昌平公主只觉得一口气堵着,只是不能当众发作,转身恨恨地又一鞭抽到侍卫身上,跟其他人说道:“回宫!把这没用的东西带回去!”

    那侍卫连求饶的话都没说出口,就被堵上嘴捆了带走了。

    围观的百姓们松了口气,那妇人更是对王瑞和锦文连声道谢,以前也有路人冲撞了昌平公主,结果就被马活活踩死了,边上一个打抱不平的也被打死。

    朝廷知道后只是赔钱了事。

    秦昊被立为太子殿下后,有人告状到太子面前,白皇后罚了禁足,昌平公主才稍微收敛了些,可这种纵马伤人之事每年还是有一两次。

    没办法,淑妃娘娘的一子一女,都是文宗皇帝最喜爱的皇子公主,小错不会罚,大错小了罚,这事不说全大商人知道,至少京城的百姓们都知道。

    今日这样不伤人就离去的事,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路人议论着散去后,文海还站在那里,看着锦文拱手道:“韩姑娘,佩服!佩服!”

    “文大人过奖了。我们还有事,先告辞了。”锦文还礼后拉着王瑞就想走。

    “韩姑娘,你过河拆桥的太快了吧?”刚刚要应付昌平公主,就把他拖出来。如今人走了,就不理自己啦。

    “文公子也不能光看戏啊,看了戏总得捧个人场嘛!”想看热闹,那就得出点力啊。

    “受教了!韩姑娘好口才,文某甘拜下风。”文海又施了一礼,看了王瑞一眼,转身走了。

    王瑞一声未吭,看他走了,才高兴的拿起他们采买的东西,跟着锦文回家了。

    昌平公主怒气冲冲的回到宫中。

    这个该死的韩锦文!

    这个该死的韩锦书!

    这个该死的王瑞!

    最可恶的就是韩锦文!一想到街上吃的哑巴亏,她就气愤难平。

    “殿下,您息怒!气坏自己身子可不值得!”看她发了一阵火后,伺候的一个宫女如意大着胆子劝到。

    “这个该死的贱人!”昌平公主又恨恨骂道,“韩锦书的妹妹,她和王瑞什么关系?大街上孤男寡女同行,太不要脸了!”

    “要不奴婢让人去打听一下?”

    “好,要快,本公主要马上知道。”昌平公主说道。

    如意连忙退下去让人打听去了。

    没多久,如意就回来禀告说:“殿下,打听出来了,好多人都知道,那韩锦文,听说是王瑞未婚妻呢!”

    “果然是个不要脸的,还没过门就一起出门!”大商规矩,订婚后是不能见面的,只能成亲后才能一起出门。

    “殿下,这不正好!您只要收拾了韩锦文,那韩锦书和王瑞不就伤心了?”如意趁机出主意道。她是昌平公主身边的最得力的宫人,经常出谋划策,很得信任。

    “对啊,韩锦文要是出事,他们两人就颜面扫地了!”昌平公主反应过来,“那要怎么样收拾?”

    “不如让娘娘把她招进宫来?”

    “不行,母妃最近心情不好!而且,她还没死心,想让我招那个韩锦书为驸马呢!”

    “那殿下找她进宫来?”

    “说什么蠢话!没有皇后令牌,我一个公主怎么能往内宫招人。”

    如意才想起来,现在不是当初淑妃娘娘在后宫说一不二的时候,白皇后重管宫务了。年前东宫刺客宫中被整顿之后,淑妃娘娘行事更加谨慎,对公主约束也更多,何况还是对付她看好的韩锦书的妹妹。

    “蠢货,怎么连个主意都没有?”昌平公主看她不说话,又骂道。

    “殿下,不如我们先让人打听一下,知己知彼嘛。然后再想想怎么教训她?”

    “恩,那好,你去安排人吧。”

    淑妃给昌平公主安排了一批得力的侍卫和宫人,所以如意安排人做事也不难。(未完待续。)
………………………………

102章 昌平公主的价值

    昌平公主还没等到关于韩锦文的汇报,先等来了自己的母妃淑妃娘娘。

    “昌平,你今日又去街上骑马了?”淑妃对这个女儿原来是比较娇宠的,但是随着秦昊被立为太子,她的心情越来越差,对女儿的关注也少了。白皇后重掌内宫后,她对昌平的管束倒是严了,毕竟昌平要是闯祸,关系到自己这个母妃和秦显这个同胞兄长的脸面。

    “母妃,儿臣实在是闷了嘛。今天本来我是要去城外跑马的,没想到街上遇到王瑞和韩锦文那个贱人,他们羞辱女儿!”昌平说着说着觉得更委屈了。

    “你还有脸委屈!还有,一个公主,怎么可以一口一个贱人。还嫌今天脸面没丢够吗?”

    “母妃,那个韩锦文……”

    “还说,跟你说过,韩锦书是年少有为,母妃和你大皇兄……”

    “又是大皇兄!又说大皇兄!为了让韩锦书帮他,就要拿我做礼物吗?”昌平公主一听,更加气了,要不是韩锦书拒婚,让她颜面尽失,气闷了几天难消,今天才想要出城散心,“难道为了拉拢韩锦书,我对他妹妹也要低声下气吗?”

    “对臣下家眷你是不用低声,但是发脾气也要看看场合,”淑妃见女儿气的脸色都变了,缓和了语气,“如今大家都在说太子贤明,你今天的所为,不是给你皇兄抹黑吗?你们是同胞兄妹,你今天做的,人家就能想到你皇兄身上去。”

    “皇兄皇兄,你现在只管皇兄,一点也不疼我了!”

    淑妃看着直着脖子叫嚷的女儿,心中升起无力感,这女儿,急躁蛮横沉不住气,一点也不像自己啊,“话母妃已经跟你说了,今日之事肯定会传到皇后娘娘耳朵里,你在自己宫里禁足一月,好好想一想吧。”说完拂袖走了,交代众人看好公主。

    昌平公主没想到想去散心没散到,就出去骑了个马,被个韩锦文气到了,回来还被禁足了!

    都是那个女人害的!昌平公主气的将旁边桌上的东西一扫而下,高声叫道:“如意,怎么还没有消息?”

    韩锦文,本公主不会放过你的!

    淑妃也不管公主在自己宫里怎么闹,回到了自己宫中。边上一个亲信女官挥手让其他人退下,自己劝道:“娘娘,公主殿下一向气性大,您这样将她禁足……”

    淑妃摆手让她不用说了,“阿屏,本宫知道你的意思。但是如今看,韩锦书是不可能帮我们了,现在他还不知道他父母死因,若知道了,只怕要咬死显儿不放。那韩锦文,是王瑞的未婚妻,昌平若是能杀死她或毁了她,那王瑞这白虎营的副将就不会一心帮韩家了。”

    “娘娘,这王瑞只是个乡下小子,就算帮韩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必为了个小人物,赔上亲生女儿?这句话到底没敢说出来,皇家一向是母以子贵,儿子是立足的根本,女儿只是锦上添花的。

    亲生女儿再尊贵,和儿子比起来,到头来也只是个棋子,只要弃的有价值,弃也就弃了。

    “不要小看他!这才任职多久,据说白虎营里,至少有一半的士兵服他!听圣上说,白虎营的主将,这几年要换人了,现在的副将,几年后或许就是主将了。他也说王瑞是个值得拉拢的人。韩锦文没了后,王瑞可以有更好的未婚妻。”

    昌平若是毁了王瑞的未婚妻,皇家再赔他个妻子,他还有什么话说?

    公主殿下千金之体,文宗又一向宠爱这女儿,自然不会让女儿去赔命的。

    “原来这样。”阿屏默契的没有问“他”是谁,但明显很信服。难怪淑妃娘娘明知公主殿下正在气头上,还去火上浇油的下了禁言令,“那奴婢去吩咐伺候公主殿下的人,有事记得禀告?”

    “不用,我们不知情才好。你吩咐他们,劝着公主,不要让她胡闹,但是最近公主心情不好,不许违拗惹她生气。公主若是要撒气,小事就不用来禀告了。”

    “是,奴婢明白了,这就吩咐下去。”阿屏下去吩咐了,让其他宫女进来伺候。

    昌平公主这边,终于等到了韩锦文的消息。

    “殿下,殿下,打听到啦!”如意得到一个小宫人的禀告后,连忙跑进寝宫禀告。

    昌平公主发了一顿脾气后,能扔的扔了,能砸的也砸了,躺在床上生闷气,听到如意的声音,一下坐了起来,“快说!”

    “殿下,那韩锦文住在京城的福禄巷,她平时倒不怎么出门,不过下月初六要到洪因寺替父母做法事,要住到庙里。听说法事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呢。”

    “她家里有多少人?”

    “殿下,她家里人口倒是少,可是韩锦书和那个王瑞都住在那宅子里,若在她家下手,只怕……”如意说到这里,停下来,抬眼打量了一下昌平公主的脸色。

    “有主意就说,吞吞吐吐干什么?”昌平公主不耐烦的说。

    “是。奴婢是觉得,在城里下手,不如等她到庙里再动手好。在外面,人也少,殿下安排也方便啊!”

    “你说的是个办法,只是我母妃今天把我禁足了,要禁足一月呢!”

    “殿下,那韩锦文是四月初六才去洪因寺,要在寺里待一个多月,殿下就是等解了禁足再去找她算账也不迟。”如意看自己的劝说有效果,又说,“再说圣上和娘娘一向疼爱公主,或许要不了几天,就禁令解除啦!”

    “哼!母妃才不疼我呢,她心里眼里只有大皇兄!我才不要求她。你说的对,本公主就过了这一月再去收拾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让她再过一月好日子吧。”昌平公主阴冷的一笑,过了一个月后,有没有命哭,还得看本公主心情了。

    “你们也别闲着,好好想想怎么收拾她!谁的主意好,本公主有赏!”

    “是,殿下就放心吧!”如意等几个宫人连忙答应着,就帮昌平公主卸妆准备歇息了。

    谁也没注意到,昌平公主寝宫的一面窗子下,一个穿着粗使衣服的小宫女,猫着腰快速离开了。(未完待续。)
………………………………

103章 如何查探?

    四月初六,锦文带着两个丫鬟五个孔武有力的婆子,还有十多个护院,带着两车东西,韩锦书亲自护送着,住进了洪因寺。

    锦书担心她的安全,特意请了得力的护院,太子殿下又把曾护送锦文到朔州的那个侍女,借给锦文带来了。

    王远山原本也想来看看的,被锦文劝阻了。王瑞是实在被主将押着干活,不然早飞过来了。

    因为早就说定了,洪因寺里,一早收拾了一个单独的院落,供锦文一行人住。

    罗汉堂里,放着韩氏夫妇的灵位,两次是八个僧人在念经,灵前两个蒲团,锦书和锦文一到寺里,就来灵前上香祷告。

    锦文看着灵位,心里默念:父亲,母亲,女儿不孝,连给你们做个法事都不能全心全意。但是女儿觉得,若能打击仇人,你们一定会同意女儿的做法。望你们在天之灵,保佑此行顺利,有所收获。

    默念完毕,她重重的磕了三个头。

    锦书知道她心中内疚,磕头之后轻声说道:“父亲,母亲,你们在天有灵,肯定不会生气的,从小到大无论我们如何淘气闯祸,你们总是不舍得责罚。”

    锦文听了,知道哥哥是说给自己听的,看着哥哥点了点头。

    韩锦书听完一卷经后,就离开了,留锦文守着这里,交代众人好好伺候着、万事小心。

    自从离开王家村后,锦文好久没有在山野中自由走动了。

    每日晨起,寺里僧人们做早课时,她会带着丫鬟沿着寺后的山路爬山散步。

    等法事开始后,就守在灵前添香烧纸。

    到傍晚时分,会沿着山路散步看看风景。

    寺里的方丈慧心大师提醒她山野之处少人烟,要注意安全,她才除了丫鬟外,还带上了两个婆子和护院。有时还采了野菜蘑菇和野果等物,拿回寺里吃,有一次采多了还特意让人送回城里,给爹、哥哥和福伯他们尝鲜。

    这期间刘家人、李如月、李丞相府等相熟人家,都或亲自或遣人来上香。

    过了十来日,王瑞终于有空来寺里,锦文还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山珍野菜,王瑞吃得赞不绝口,连说好吃。

    为了多摘些野菜,锦文经常越走越远,有两次都差点走到南山山麓去了。

    韩锦书担心妹妹安全,几乎每天,自己来不了,就要派人来看看。

    法事做了二十多天,这天早上,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