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修真三国杀-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河内之后,王匡的日子便开始不好过了。却是为了讨伐董卓,他可是大肆搜刮豪强粮草、钱财,可是得罪了不少人。如今战败而归,已经有豪强蠢蠢欲动,要废掉他这个太守。当世君不君、臣不臣,谁有实力便是一方霸主,也不知道多少人对这个太守之位眈眈虎视。

    要不是麾下韩浩还没有背叛,只怕他这个太守就真的做不成了。如此他已经生出投诚袁绍之心。且他已经派人联络袁绍去了,只待袁绍前来便投靠袁绍矣。只是他派遣出去的人才走三日不到,忽闻一支军马往怀城而来。

    怀城,便是河内郡治。

    听闻有一支军马往怀城而来,王匡大骇。这年头诸侯割据、军阀林立,随时都可能来个抢地盘的,故他第一时间纠结军马,封闭城门。

    相隔数里王匡就看清楚那领头之人是谁。

    “怎么是他?”看到那人面孔,王匡面色顿时难看起来。

    “谁人?”王匡麾下韩浩开口问道,则是他修为还低,没有王匡的目力。

    现在能为王匡出谋划策的也就只有韩浩了,王匡赶紧道:“来人乃是帝师孟获。元嗣快想想我们该如何应对此人?”

    韩浩也没有想到来人竟然是孟获,故略一沉思道:“帝师孟获名满天下:恶名镇五胡、黄巾、诸侯;仁名也是满北地、洛阳、天下。其麾下更有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智儒将夏牟、白马将庞德,进来传闻孟获又收服吕布麾下陷仙将张顺,可谓是人才济济,大人不是正欲寻靠山,元嗣以为帝师孟获乃最合适人选,胜过袁绍也不知道多少。”

    “可我的修为……”王匡迟疑,却有些不甘心。他乃一方霸主,之所以能够成就合丹境巅峰,便是因为他也身怀气运真龙,一旦向人臣服,沦为臣子,气运真龙便会消散,修为也会跟着跌落。

    这一次韩浩没有开口讲话,气运真龙绝对是好东西,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拥有的,拥有者注定要征战天下。这东西会能够提升个人修为,会让人上瘾。如果王匡放不下,难免不会被人害了性命。

    “罢了!”王匡长叹一声,继而大声喝道:“开城门!”

    当孟获一行抵达怀城的时候,却见城门大开,太守王匡率众恭敬站立城门前,见孟获赶紧施礼:“河内太守恭迎帝师大驾。”

    孟获也未想到竟然会是这般情景,本来以为要屯兵河内免不了和王匡交手一番,怎想这王匡竟然这般识趣,打开城门下马相应。

    这样一来倒是让孟获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此情绪一闪即过,便是他孟获不取此地,袁绍也会取了此地。故而孟获并不打算放过。

    孟获也下了马,对着王匡道:“王太守不必多礼,本座欲屯兵此地,以待皇上归来。还望王太守勿怪啊。”明人不说暗话,大家都是聪明人,孟获便挑明了。

    王匡早知孟获要割据此地,见孟获说的如此光明正大,顿时对孟获也佩服三分,道:“帝师哪里话,河内本就靠近洛阳,如今洛阳破落,帝师镇守此地以待皇上归来,乃大德高义,公节自当拥戴帝师,愿做帝师马前卒。”

    “王太守果然明理,既如此王太守就还做这河内太守吧,本座直辖河内军务便是。”孟获虽没有降王匡的官职,但是王匡的这个太守却已经不同以前了,乃是孟获所封。一旦王匡答应,那么他从此就不是汉臣,而是孟获臣子了。

    “是!遵帝师命。”王匡答应道。

    话音落,王匡直觉身上浑然一轻,豁然间就见一道气运真龙从他的身上钻出,飞速落入孟获体内。

    王匡的修为直接从合丹境全丹层次,跌落至合丹境外丹层次,一柄三尺宝剑出现在他的手中。

    王匡的修为是跌落了,可孟获却并没有突破的异象。

    孟获是吸收了王匡身上的气运真龙,而孟获识海四爪黑色气运真龙壮大不少,隐隐间有生出第五爪的迹象,可孟获依旧不会突破。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气运真龙对于孟获大境界的突破无甚作用,只能增加孟获积累。

    看着孟获没有突破,王匡惊疑道:“帝师,你怎么……”

    “不是时候。”孟获的答复很简单,却惹得王匡惊异连连,修为突破这等事很多时候是不可控制的,尤其是气运加身,更是控制不住,而孟获竟然生生压制了下来,这让王匡万分不解。

    虽不解可王匡也不再多问,而是将孟获迎进怀城。

    如此孟获算是正式入主河内,而王匡也不过成为名义上的太守。只是随着孟获大军进驻,问题也跟着来了。

    河内缺粮。

    为了讨董,王匡几乎将河内搜刮了个遍,下至平民上到豪强,皆都断粮缺草。更不要说孟获还带来一万军士,这可都是要穿衣、吃饭、领饷的。

    眼看就到开春时节,百姓甚至连播种的种子都没有了。

    为此孟获将麾下诸将、谋士,还有王匡召集而来问策。

    议事席间关于粮草问题首先提上议题,只见王匡从席间站立起来道:“帝师,如今河内一般人家自是没有粮草,但是河内温县有一户人家定有多余粮草,如能得到,便不愁帝师大军粮草问题。”

    “恐也不是长久之计啊!”孟获感叹道,如果只是一时粮草只需,孟获自不必担忧,自然会有人送上,可如果长久屯兵,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怕是不成。

    王匡却连连摇头:“帝师不知,那温县司马一脉,从东汉初便是官宦之家,如今更是河内最强豪族,要不是我没有抓住他们的把柄,早就将司马氏搜刮殆尽。如能得到司马氏家财,养兵三年都不在话下啊。”

    “司马氏?”孟获不由问道,心中大惊,原来一统三国混乱局面的司马氏竟然就在河内温县,温县距离怀城之北也不过一百多里,近的很啊!

    “正是那司马氏,帝师我看这司马一脉颇具异心,如今帝师居河内,不该让这等居心叵测的豪强存在啊!”王匡继续道。

    孟获点点头,道:“本座知道了,不日便往司马氏家族一行。”

    “不知诸位可是还有良策?”孟获环视四周。

    夏牟、庞德、高顺就不用说了,他们乃是战将,只知道如何领兵打仗,粮草问题却没有解决的好办法;郭嘉和贾诩也不成,他们所有鬼才、毒士之名,可那说的是谋略,至于内政则不是他们的强项。

    看着最倚重的四位臣子无言以对,孟获不由地想到了荀彧、荀攸、程昱、诸葛瑾等三国时期一大批处理内政的高手,可惜至今他麾下还无一内政高手。

    正当孟获苦思不得良策的时候,从王匡身后站出一人道:“帝师,小人有一言不知帝师愿闻否?”

    孟获早已经注意到王匡身后这人不凡,却一直不知名讳,如今此人主动站出来,孟获赶紧道:“但说无妨。”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粮草问题,办法只有一个,便是种粮!”

    “这不等于废话吗!每年都种粮,可我们又能收获几何,远不够粮草供给!”高顺嚷嚷道。

    “高顺不得放肆,且听先生所言。”孟获将高顺喝退,自从交给高顺一枚生生造化丹,高顺便知孟获没有将他当做外人,虽然口上没说臣服孟获,可中心已经将孟获视为主公。故孟获的喝叱也没有放在心上,唯不语。

    而那人继续道:“当然,想要粮草这种粮的方式要转变一下,帝师来此屯兵,未尝就不可来此屯田!如今河内缺粮少草,眼看就要到了春耕时节,百姓再不能播种,怕真的会闹出祸事。如果帝师能大肆召集军士,将大多数百姓召集为军士,帝师不用让他们让战场,而是让他们种田,如此便是屯田。这样一来民不会反,粮草也有了。如有农闲稍加训练,这些民未必就不能成为兵,如此既屯兵也屯田,则粮草无忧矣。”

    这人讲完,众人眼前都是一亮,齐齐看向他,而孟获更是从主位上站立起来,走到此人身前开口道:“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先生不敢当,鄙人韩浩韩元嗣便是。”韩浩道。

    孟获恍然点点头道:“原来乃是元嗣义士,怀南有眼不识泰山,怠慢义士了。”原来这韩浩也不是寂寂无名之辈,曾经董卓以其舅要挟之,而韩浩愣是不从,曾名动河内。而今韩浩又提出曹操都尚未施展的屯田制,孟获更觉此人不凡。

    见孟获给自己施礼,韩浩赶紧回礼:“元嗣不敢当。”

    “当得当得!如今义士提出屯田制,此事便全权交由义士负责,此一枚生生造化丹,妙用不小。便当着先期酬劳,如事情可成,怀南拜义士为大司农。”孟获竟然将一枚生生造化丹交到韩浩的手上。

    韩浩本想要拒绝,可听到孟获传音,立刻便收了起来,且对着孟获道:“元嗣见过主公。”

    孟获拍拍韩浩的肩膀道:“元嗣且放手去做,待我往司马氏一行,便开始屯田!”

    “是,主公!”韩浩欣喜答应道。

    待议事结束后,郭嘉凑到孟获身边道:“主公你可真大方,一枚生生造化丹就这么简单送出去了。”

    “你当如何,如果韩浩屯田制真的可成,那便值得!”孟获心中充满期待。
………………………………

第九十二章 八达 五籽

    '正文'第九十二章 八达 五籽

    ………………………………

    孟获割据河内的消息不久便传遍天下,对此众诸侯各有心思。本来打算接手河内的袁绍,不得不放弃,自此袁绍对孟获怀恨在心;而冀州刺史韩馥则是派人送来粮草,算是对孟获示好。

    知晓韩馥这般所为,袁绍顿时怒不可遏。虽然孟获抢先占据了河内,可他也是敢怒不敢言,如今韩馥向孟获示好,顿时让袁绍生出歹心。欲灭韩馥,割据冀州。而袁绍麾下谋士武将一样都不缺,一番密谋之下袁绍开始联系幽州刺史公孙瓒,密谋与之共伐冀州,而后平分冀州。

    公孙瓒欣然同意,于是开始兵发冀州。

    于是乎,一场针对冀州刺史韩馥的阴谋正悄然进行着。

    自此诸侯混乱也将拉开序幕。

    不过这一切都和孟获没有关系,孟获割据河内无人敢说三道四,便是在长安挟天子的董卓也没有放出言语。

    河内无事,孟获决定往温县司马家一行。

    当得知孟获前来,司马氏当代家主司马防将八个儿子齐齐叫来,嘱托道:“帝师乃当代人杰,我司马氏一脉韬光养晦已经百年,是该出世的时候了,故尔等要在帝师面前好好表现,争取入得帝师法眼,也好搏个好前程。”

    司马防的几个儿子齐声应答称是,可唯有一人站出来道:“父亲大人,如今我们兄弟八人唯大哥二十又一,其他兄弟还都年幼,还不该出世啊。”

    看着二儿子开口,司马防也点点头道:“确如仲达所言,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帝师孟获乃明主也!”

    “是啊,这等机会可不能放过。”司马防长子司马朗同样附和道。却是他已经到了出仕的年纪,一直想寻个明主,而在他看来孟获是个不错的选择。

    接着三子司马孚等人也都连连赞同,却是他们年少轻狂,只是崇拜强者之心作祟,根本就没有长远考虑。

    见父亲和兄弟皆都赞同,次子也不做声。

    当天午时孟获抵达司马家,这一次是孟获独自一人前来,现在他才居河内,很多事情都需要手下去做,故而唯孟获一人清闲,而孟获也不认为司马家便是什么龙潭虎穴。

    当孟获抵临的时候,司马防早已经迎在门外。见孟获司马防赶紧施礼道:“草民司马防见过帝师。”

    司马防是个其貌不扬四十几岁的中年人,修为也只是真气大成,看不出丝毫不凡之处。

    可孟获知道,这位可有一个好儿子啊。

    故孟获回礼道:“司马家主不必多礼,先帝崩当今圣上可没封我为帝师,帝师便休提,我也不过一介匹夫罢了。”

    “草民恐慌,帝师便是帝师,就算先帝崩您也是帝师啊!”司马防恭维道。

    孟获微笑,转而道:“如此怀南便厚颜了。其实怀南来访可真是厚颜啊,司马家主也知,怀南居此不久,虽有冀州刺史韩馥相助,可依旧困难啊。故来求助司马家主。”

    看着司马防的面色微变,孟获继而道:“司马家主且放心,怀南也不是那强盗,更不会做那强盗行径,如司马家主不弃,由怀南保举司马家主几位公子出仕,他日皇帝归来,便可接受帝封。”

    司马防顿时大笑道:“帝师哪里话,能助帝师乃是建公之幸。不满帝师,某颇有家资,定助帝师渡过难关。”

    “帝师且请上堂,建公已经备下酒菜,万望帝师赏脸。”

    “司马家主请。”

    “帝师请。”

    如此宾主走上大堂,果然酒宴已经备好。

    席间,孟获道:“久闻司马家主几位公子才情当世,何不请上来让怀南一见。”

    司马防顿时大喜,吩咐侍从将几位公子请来。

    另外一边司马朗等八人早已经等候多时,听闻孟获想召,顿时个个健步如飞往会客厅而来,只是他们谁也没有注意到,当走到一处荷塘边的时候,次子司马仲达随手向着荷塘抓起一物。

    很快,八个朝气蓬勃的少年郎鱼贯而入,年长者二十出头,年少者仅六七岁。可他们却个个抬头挺胸,将自己最佳一面展现在孟获面前,想要博得个好影响。

    “快,见过帝师!”看着八个儿子个个像是打了鸡血,激动地站立大堂中央,司马防喝道。

    八个少年郎这才赶紧对孟获施礼,呼:“帝师万安。”

    和其他八个少年郎不同,其中处在第二位的少年郎,施礼的时候双手竟然在腰后。

    “帝师且看犬子如何?”对于八个儿子的表现司马朗还是很满意,微笑看着孟获,却是等着孟获赐官。

    如孟获不赐官,他未必就会拿出足够粮草交给孟获。

    看着眼前八个少年郎,孟获点点头道:“司马八达个个非凡,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其中仲达更是与众不同。十五成年即可为官,伯达可为吾中军主簿,至于仲达嘛……”

    孟获略沉思,想究竟给司马懿安排个什么职务来着。

    却不想司马仲达竟然上前一步道:“某好文,可为文掾。”只见司马忠达讲出这话的时候,背后的一双手也露出,双手之上粘满泥污,且每只手都赚着一个泥丸。

    如此模样哪里有好文模样,简直就是贪玩的孩子。便是司马防见此一幕也怒不可遏,对着司马忠达吼道:“竖子,如此污浊竟敢见帝师!”

    继而又向孟获赔罪道:“帝师,犬子不通礼数,失礼之处望帝师海涵,就不让他出仕便是。”

    司马忠达之所以手撰泥丸,还大言不惭就是不想出仕,尤其是不想在孟获麾下为官,如今听其父这般言语顿时安心不少。

    只是他们却想不到孟获浑不在意,反而微笑道:“吾闻古有毛遂自荐救赵,今又见仲达自荐为文掾。想来仲达也确有文才,如此岂算失礼,既仲达好文,仲达可入仕为文学掾矣。”

    “这……”司马防惊疑连连,不知如何开口。

    “我……”司马仲达也是不知如何推辞了,他本意乃是不出仕,却不想失礼出丑也不能让孟获轻视,反而弄巧成拙,孟获真的给了他一个官职。

    司马忠达何许人也,乃司马懿也。三国时代绝对的英雄人物,三国能一统他自功不可没,孟获怎能放任这样的人物不用。如今司马懿也不过十五,孟获不信还掌控不了他。

    孟获不仅仅要用司马懿和司马朗,他更是要整个司马家都要为他效命,故而孟获继续道:“吾观八达无一常人,只要十五成人皆可入吾帐下听用。”

    听孟获这样讲话,司马防顿时惊喜道:“承蒙帝师垂怜,司马家定誓死效忠帝师!”

    “司马家主言重了,你我同为汉臣,当效劳汉室矣。”

    “对对对,效忠汉室。”司马防大喜道,“来人,将种子给帝师送上。”

    不多时,就见五个侍女拖着五个托盘鱼贯而入。

    当五个托盘呈到孟获身前的时候,孟获才看清楚其中是何事物,竟然是五颗种子。

    感受着五颗种子的气息,孟获面色微变道:“这是?”

    司马防得意道:“帝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司马家之所以能够粮草充足,全赖这五颗籽种啊!”

    “愿闻其详。”
………………………………

第九十三章 小成契机

    '正文'第九十三章 小成契机

    ………………………………

    呈在孟获面前的五个托盘分别放置了黑、白、黄、赤、苍五种颜色的五颗籽种。从这五颗籽种上,孟获明显感觉到一丝非同寻常的气息,此五颗籽种竟然可以列入天财地宝的行列,堪比灵药。而此五颗籽种不过只是寻常豆、稻、稷、麦、黍,可表现出来的却是异于寻常。

    面对孟获的疑惑,司马防解释道:“帝师,此乃上古先民所留五谷,几近通神。只要将之置于寻常田地中,便可保证五谷丰登。在公节看来予帝师粮草,不如予帝师丰收。有此五谷,帝师从此不会再为粮草发愁矣。”

    孟获也不想司马家竟然有此神物,上古先民留下的五谷。要知道在上古时期可是修行大世,不仅仅人可修行,便是鱼虫鸟兽,山草花木都可能修行得道,而上古的五谷便是修行者食用之物,那可是能够提升修为的宝物。

    五颗籽种自然不能提升修行者修为,可如果有上古的环境种植出来,那可就是灵药了。虽然这个时代仙路阻断,不能生长出如上古时期的五谷,可有此五颗籽种,也足可保证大丰收了。

    明白这五颗籽种的弥足珍贵之处,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前来,司马防都值得孟获施以大礼了,故孟获道:“大恩不言谢,如果司马家族安心,便将司马八达交给怀南指教,异日必定让他们兄弟八人大放异彩!”

    司马防顿时惊喜连连,他也没有想到五颗籽种竟然会收到这样的效果,这上古五谷籽种在司马家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珍贵之物,司马先祖追随光武帝灭地皇王莽,司马家先祖从王莽宝库得到一缸五谷籽种,时至今日司马家已经传了二百年,这等五谷籽种还有十五粒,这些籽种除了放在田野中保证普通作物丰收,便在没有作用,而且这等籽种并不会再生,只能做一年之用。就算孟获将之放置在田地中,也只能让孟获丰收一年,解决一二年粮草问题罢了。

    听孟获这般言语,司马朗便知道从此司马氏真的是要崛起了,如孟获不遗余力的培养,他的八个儿子注定成就一番事业。

    惊喜之下的司马防道:“公节惭愧,不满帝师这五谷籽种家中还有十粒,便一并送与帝师。”

    很快司马防差人将另外十粒籽种送上。并责令他的司马八达拜孟获为义父。

    本来司马防想要八个儿子拜师孟获,可孟获乃是帝师的身份,谁人还敢和皇帝同师,所以只能拜孟获为义父。

    孟获则是暗道惭愧,司马伯达已经二十有一,而他孟获也不过二十有三,为人父却有些牵强。

    可孟获还是应承了下来,只因其中有司马忠达。

    虽心有不甘,可司马忠达还是跟着他的七个兄弟一齐给孟获施跪拜之礼,口呼义父。

    既然认了义父,孟获也不吝啬,伸手之间一座三足两耳大鼎出现当场,对着司马八达道:“此乃义父合丹之物,义父立志为往圣继绝学,便全赖此物。这其中有千般修行之法,异日如若大成,必定可传承完整修行功法,也等若仙路重开。尔等皆可入鼎一观,学的修行之法。”

    司马八达年纪尚小,初司马朗真气小成,其他几个只是意念境,孟获将此物拿出便是等若给他们一个造化,习得上乘功法的机会。

    看着孟获的万物鼎,便是最不认可孟获的司马懿也不由心动,接着更是一个闪身第一个跳进了鼎中。

    看着司马懿行动,其他几人也都纷纷跳将进去。

    对于他们能得到什么功法,孟获浑不在意,他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司马懿的身上。

    司马八达进入万物鼎之后,个个神色异样,直觉到了另一个世界,便见有万物在其中流转,司马懿向着一条神龙抓去,可那神龙很快就化作一道流光,从他的指尖溜走。这倒不是孟获干涉,而是司马懿的确未得到神龙认可,想要得到万物鼎中的功法,和自身命格、属性等息息相关,并非凭个人意愿。

    没能抓住神龙,司马懿转而向着凤凰、白虎、玄武等神兽抓去,却无一能如愿。

    倒是看的近乎痴迷的司马敏有所得,司马敏乃是八达最小的幼达,年仅六岁。初见万物鼎中的景象,司马敏竟如痴如醉,不经意间一只雪兔跑到他的身边,最后化作一道流光钻进了他的眉心中,之后更有一颗树,一颗星钻进司马敏的眉心。

    继而司马敏大声嚷嚷道:“雪兔意念、月桂诀、星月经,我得传承功法矣!”

    意念、诀、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