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陀的冻羊肉、冻牛肉、冻鸡腿,成麻袋的辣椒和花椒,成编织袋的大料、茴香、香草、香叶、丁香、孜然、草果等干香料……以及葱、姜、蒜和必不可少的郫县豆瓣酱。
杨建军和何平拿着纸笔站在台秤前,一样一样地核对各自订单上的货物种类和数量。
宋玉芳挽着李丽的胳膊在一旁看热闹,见到杨昆,有些不自然地错开了眼神。
杨昆没在意,走到近前和几位小老板一一握手,问:“怎么不直接把车开到冷库门口?”
杨建军说:“信用社的保安不让进大门。”
几位老板对此表示理解,说:“金融系统,安全第一,应该的。”
杨昆摇摇头,说:“要只是一锤子买卖也还罢了,以后隔三岔五过来送货,总不能回回都通过店面往里搬,客人们还吃不吃饭了?”
找到门卫协商了一下,对方知道他和肖主任关系密切,倒没有多作刁难,顺利地把几辆货车放进了后院,同时建议他最好和肖主任沟通一下,给常来送货的几辆车办个通行证件,也省得他们为难。
杨昆觉得这建议倒也中肯,当即找到肖主任,请他给门卫打过招呼,将几位供货商名下的送货车辆号码登记了下来。
对于他这种体贴入微的做法,几位小老板交口称赞,都说在别的客户那里极少得到类似的待遇。
杨昆谦逊地摆摆手,说:“开门做生意,总得尽可能地为客人提供方便。”
这边的货刚卸了不到一半,那边厨具大世界的送货车也到了。
刨肉机、冷藏展示柜、消毒柜、煤气灶、钢瓶,加上各种锅碗瓢勺,将6米多长的车斗塞得满满当当的。
和跟车的副经理握手打过招呼,杨昆把刘学锋介绍给他,各种厨房电器的拆箱、检验、通电试运行及核对性能参数的工作,由小刘全权负责。
一大群人直忙碌到将近下午1点,才算基本上理清头绪。
食材和炊具虽然备齐了,但厨师和帮工还没到位,杨昆安排众人到常去的一家小饭店就餐,杨建军提前备足了现金,就在席间和各商户结清了货款,皆大欢喜。
回到自家店里,杨建军朝侄子比了个手势,说:“账面上就剩下这个数,再不开张,或者开张以后生意不好,咱爷俩就准备喝西北风去吧。”
杨昆笃定地笑笑,说:“您就瞧好吧。”
(收到责编通知,本书周五上架,各位书友记得捧场哦。)
………………………………
第145章 :伊人憔悴
转过天,27号一大早,杨昆再次乘车赶到市区。
第一站,市印刷厂。
隶属于邺河市轻工业局的印刷厂早倒闭了好几年,厂房和设备都承包给了个人使用,承包者也都是本厂的老职工,经营意识虽然尚有欠缺,印刷技术和工艺还算过硬。
50张优惠卡,200份烫金封面的请柬,200本新春挂历,200本台历,1000张代金券,200本点餐单,以及一些宣传彩页,就花去他将近5000大元。
这还只是第一批印刷品,等生意走上正轨,后续投入也不是个小数目。
杨昆深知道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除了饭店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外,对于这些用来招徕人气、宣扬品牌的小物件,他向来不惜工本。
请柬、挂历和台历自不用说,选择的是印刷厂能做出来的质量最好、成本最高的产品,连那些面值58元的代金券,也是做工精美,材质上佳,除可供多次使用外,还颇具观赏价值。
而且与后世常见的消费满多少元才能使用的消费券不同,杨昆印制的这批代金券可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能直接用来付餐费的,换句话说,即使它的持有者一分钱也不消费,只要顾客提出要求,饭店就会无条件地为持有者退返58元现金。
当然,这些价值近6万元的代金券不可能一次性全部送出去,而且怎么送,送给谁,送多少,也要根据送礼对象的职务和能力来定。
另外一点花心思的地方在于火锅店专用点餐单。
计划中要开分店有好几家,杨昆不可能为每家店都安排信得过的亲友管理,只能聘用或从员工中发掘专业的管理人才。
整天面对数以万计的现金流水,谁也不敢保证没人会动什么歪念头。
食材的成本可以藉由统一采购、配送来控制,员工工资和奖金的管理难度也不大,最容易做手脚的地方在于营收这一块。
作为火锅连锁店的总经理,杨昆给二叔安排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中午开门营业之前,到各家分店核对头一天的营业收入。
这种查询、核对工作的唯一依据,就是杨昆亲自设计的点餐单。
一式三联,自带复写,第一联留存,第二联交柜台结账,第三联交制作间配菜,每份点餐单都有其唯一编号,由各店店长到总经理处签字申领,单据保存的完好性与其奖金直接挂钩,每作废一份单子,都需要由店长亲自注明原因并签字生效。
在开业前期就把各项经营和财务审查、监督、奖惩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有人从中渔利。
随机抽取了几份样品,检查过后,杨昆满意地付清了尾款。
厂方的售后服务意识还不错,听说他没开车来,主动提出帮他送货到家。
从私人承包的印刷车间出来时,杨昆手里多了个纸袋,里面装着十几份由他亲手用楷书写就的请柬,以及一些台历、挂历等纪念品。
第二站是卓越工作室。
临近阳历年底,即将开业的商家不少,卓越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量相当大,杨昆推门进去的时候,檀雅卓和贾工都在外面忙,工作室里只有一名年轻的女孩子值班。
杨昆没有多作停留,将两份请柬和几本台历交给值班的女孩,用工作室的电话和檀雅卓联系了一下,告诉她很快就有新工程上马,请对方提前预留出工期,便即告辞离开。
第三站是梅之韵培训中心。
在傅青梅的办公室给她打了个传呼,等了十几分钟,才见到她本人。
和她握手时,杨昆一眼看到了她颈侧没有被长发完全掩盖住的淤痕,像是被人用手掐出来的。
而且他注意到,她今天的妆有些浓,似乎在刻意掩盖脸上的憔悴。
傅青梅也注意到了他眼神中的异样,却没有任何表示。
彼此交情不深,杨昆也没有多嘴询问。
“临时有事要处理,抱歉让你久等了。”她问:“见过你的员工了?”
杨昆摇头,说:“没有,最后两天,不想让他们分心。”
“那你这是……”
杨昆从纸袋里取出一张请柬,朝她递了过去,“傅姐请过目。”
看着请柬上漂亮的楷体字,傅青梅脸上露出略显疲惫的慵懒笑容,问:“你这趟过来,不会是专门给我送请柬的吧?”
杨昆也笑了笑,说:“不止,还有檀工和另外几位朋友。”
她朝他晃晃手里的东西,说:“看在你这么有诚意的份上,到时一定过去大吃你一顿。”
杨昆说:“谢谢捧场。”
傅青梅双臂环在胸前,双腿交叉而立,浅笑着问他:“如果不急的话,陪我喝杯咖啡?”
这不是她第一次发出类似的邀请,不过杨昆注意到,这次她说的是“陪我”,而不是“请你”。
按照他的理解,前者更偏向于较亲密的私人邀请,以双方目前纯粹的商业合作关系,用这种说辞似乎有点不太合适。
而以傅青梅的社交经验和能力,似乎不应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唯一的解释,就是她现在的情绪有些波动。
从杨昆接触过的不同年龄、身份、阅历的女人来看,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调整情绪或者说发泄的方式,购物、酒精、赌博、性甚至毒品,不一而足。
对于傅青梅来说,喝咖啡,或者说借喝咖啡的机会找人倾诉,除了社交目的外,更多的是习惯借这种方式来排遣忧愁、放松心情。
对于她的提议,他有点心动,又有些犹豫。
一方面,他不止一次警告自己,和这个浑身散发着致命诱~惑女人打交道,最好保持足够安全的距离。
另一方面,他又对她身上的故事产生了某种兴趣,想要一窥其秘。
一番天人交战之后,理智最终占据了上风。
他不好意思地摇头,说:“眼看就要试营业,真的赶时间。”
傅青梅眼中闪过一丝失望,说:“那就不留你了,大忙人。”
歉意地笑笑,杨昆说:“下次我请你。”
傅青梅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问:“我该不该把你这句话当作是敷衍?”
杨昆说:“美女当前,怎敢敷衍。”
………………………………
第146章 :广发请柬
此次市区之行的第四站,是九鼎和富华两家酒水副食批发商。
一是为送请柬,二是为即将开始的试营业做准备。
请供应商赴开门宴,既可以拉近关系,又是展示实力的好机会。
俗话说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趁着开业的机会,适当地展示一下自身的社会背景、经济实力和盈利能力,有助于提高供货方对买方的重视程度,尽量消除其在供货方式、质量和周期等方面做手脚的可能。
虽然杨昆选定的两家批发商在业内名声不错,但商人重利乃是天性,谁也不能保证他们就不会做出以次充好之类的小动作,而他选择两家店同时供货,也是为了在双方间营造出一种良性竞争机制,最大程度保证自身利益。
鉴于双方都是初次合作,两家批发商向杨昆提出的结算方式差不多,第一次供货,现款现结,等彼此合作走上正轨之后,根据需求大小,可以考虑日清月结,甚至延月结算。
杨昆知道,在拿出持续不断的大订单之前,说什么也是空话。
他很干脆地答应了对方的条件。
谈定了货物种类、送货时间之后,杨昆向两家店各下了一笔数额不大的订金,然后谢绝对方的午饭邀请,乘车返回易阳。
按理说,西郊冷库批发市场那几家肉类和调料供应商也该下份请柬,不过昨天见面时已经向他们发出了口头邀请,杨昆也就懒得再多费一番手脚。
和市里这几家关系户相比,县城里需要邀请的对象更多。
下车时已经过了晌午,杨昆就在车站随便吃了东西填饱肚子,然后跑到工商局,找到王波,拉着他作陪,给他老爷子王振山送了份请柬,顺便请老王代为邀请几位局领导参加开业典礼。
人家去不去是一回事,开业这么大的事,连份请柬都不送,就显得不会做人了。
三皮哥在局里正憋得蛋疼,听他说还要逐一登门派发请柬,当即欣然表示愿助一臂之力,顺便连局里配给他老子的那辆漆涂着“工商稽查”字样的桑塔纳也给顺了出来。
王波驾着车,驶进公安局大院,俩人推门下来,先到大办公室找李主任。
老李说:“都是自己人,还搞这么隆重,就是不给请柬,我豁出这张老脸不要,也得找上门蹭饭去。”
说笑了几句,杨昆问起周局长的行踪,李主任看看表,把办公室的门拉开一条缝,说:“下面几个所长在他办公室汇报工作,估计快完事了。”
听见走廊里刻意压抑着的谈话声,李主任出门看了一眼,朝杨昆招了招手。
杨昆看看王波,见他摆手示意不过去,便跟着李主任走到局长办公室门口。
李主任敲门进去汇报了一声,然后出来,向屋里指了指。
杨昆礼貌性地敲了敲门,周学礼头也不抬地朝他勾勾食指,说:“又不是头一次来,装什么客气。”
杨昆笑嘻嘻地走到大班台前,双手捧着请柬和优惠卡递到他面前,说:“周叔叔,您答应过要替我撑场面的。”
周学礼放下手头的文件,接过请柬,翻开看了一眼,笑了,“1号开张,动作倒挺快。”
将请柬放到一边,他拿起那张制作精美的贵宾优惠卡,正反面仔细看了看,说:“‘凭卡消费,全场九折’,这小玩意设计的有点意思。”
杨昆嘿嘿一笑,说:“小打小闹,让您见笑了。”
在银行卡还没有大规模普及的今天,这种聚乙烯树脂制成的小卡片还是很能吸引人眼珠的。
不过杨昆并不打算见人就发。
按照他的理解,够得上他心目中vip资格的人,没有谁会把这点折扣看在眼里,甚至其中绝大部分人吃饭都不是掏的自己腰包。
像vip卡这种东西,贵在稀有,数量越少,越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持卡人才觉得有面子。
周学礼问他都请了哪些人。
杨昆掰着手指头细数了一遍人头,说:“第一站先来您这了,别的地还没顾得上去。”
周学礼知道他这是在拐着弯给自己戴高帽,拿手指指他,说:“回头再拿几份这东西给我。”
杨昆对此早有准备,从手提袋里取出一摞请柬和几张优惠卡递了过去,说:“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周学礼笑着摇摇头,说:“你小子……”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他朝杨昆挥挥手,“行了,忙你的去吧。”
“谢谢周叔叔。”杨昆微微欠了下身,恭恭敬敬地退了出来。
回到斜对面的大办公室,和李主任对坐闲聊片刻,用办公室的电话分别和成金波、姜涛联系过,见有人进来谈工作,就势向李主任提出告辞。
吴清江在省城学习,暂时不用考虑。
将车停在城信社营业厅门口,王波知道杨昆和曾芸熟识,便在车里等他。
敲开主任办公室的门,曾芸正在接电话,看见杨昆进来,用手指了指对面的沙发示意他先坐。
等她挂掉电话,杨昆取出请柬和优惠卡放到她面前,说:“下月1号开张,请曾主任务必赏光。”
曾芸翻看请柬,看着上面工整的楷书,认识杨昆以来的种种忽然一下子涌入脑海,令她稍微有些出神。
杨昆以为她心有顾忌,双手撑着桌面,语出至诚地对她说道:“饭店能顺利地筹办起来,离不开曾主任的鼎力相助,还请您一定抽出时间……”
曾芸举起右手,制止他继续劝下去,说:“你放心,我一定去。”
杨昆释然地笑笑,看她精神有些不集中,知机地提出告辞。
等他带上房门出去后,曾芸默默地看着躺在桌上的那张硬质小卡片,不经意间陷入恍惚之中。
分别拜访过农行的胡科长和农信社的肖主任之后,再到其余的职能部门,就轮到三皮哥闪亮登场了。
虽然此前已经约各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吃过饭,但论到彼此间的熟悉程度,在体制混了好几年的三皮哥无疑比杨昆更有优势。
不管是国税、地税,还是卫生、消防,几乎都不用登记,推门就进。
看着他游刃有余的表现,杨昆知道,单从人脉关系上论,他和三皮哥之间还有相当大一段差距。
开饭店,不止为了挣钱,也是短期内迅速积累人脉的捷径。
………………………………
第147章 :乘车买票
等把该请的人都见了个七七八八,已经到了晚饭时间。
王波问:“上哪吃饭?”
杨昆翻开裤兜,捏着仅剩的几张零票,苦着脸说:“饭店是请不起了,拉面吃不吃?”
王波哭笑不得地骂道:“没见过你这么抠门的,合着我陪你转了一半天,还想让我掏钱请客是怎么着?告诉你,哥不当这冤大头!别说拉面,就是面汤,哥也得喝上你三大碗!”
等着上面的功夫,王波问:“说正经的,手头那点家底扑腾得差不多了吧?”
杨昆牙疼似地咧咧嘴,说:“还是三皮哥了解我,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这几天花钱跟流水似的,虽然城信社的账上还有几万块钱,可明天就得付酒水饮料的货款,剩下的也不知道够不够进几条好烟的呢。”
“那你还托我找人办烟草销售许可证?不自量力!”王波笑骂了一句,然后建议道:“上次托平子从南方鼓捣回来的进口烟还剩下不到两箱,你先拿过去充充场面,还有,明天叫常老三算算电玩城这个月的收入,甭管多少,先用着。”
电玩城移址还不到一个月,按理说没到分红的时候,不过杨昆知道三皮哥一片真心实意,也没跟他客气,点头答应下来,说:“让老三给我准备2万块钱就行,其实接下来没什么大的花项,纯粹是应急用,最多下月10号之前,我把这块窟窿给你补上。”
王波摆摆手,说:“不急。”
周五早自习时,杨昆拿出两张代金券,递给刘小亮。
刘小亮不解地接过去,看了看,问:“什么玩意?”
杨昆说:“不是还欠你一顿涮羊肉么,这一百多块钱够你吃两回了吧?”
刘小亮说:“你特么逗我呢?给两张老头票也算,弄张彩印纸,往上面写个数字,这能拿钱花?”
杨昆说:“别的地儿不能,在我的店里可以。”
他筹备饭店的事,刘小亮虽然不了解详情,却也知道个大概,问:“这就要开张了?”
杨昆说:“后天开始试营业,30、31号两天,锅底免费,想尝鲜趁早。”
刘小亮顿时兴奋起来,又问:“能带别人去不?”
杨昆说:“要是孙研去了,我还能让你算账?再说你不一定能请得动人家。”
刘小亮一张大脸立刻耷拉下来,“说的也是,要不你出面请她,我再来个意外登场怎么样?”
杨昆乜着眼睛看他,问:“打啵睡觉生孩子要不要也一并替你包办了?”
“靠,老子跟你拼了!”
和孙研、叶小换一起吃早饭时,杨昆没提请她们吃火锅的事,而是问:“你们什么时候回家?”
叶小换说:“下午放学啊,问这干嘛?”
杨昆说:“下午两节课要是不重要的话就别上了,中午我去市里,可以顺便把你们捎到家门口。”
叶小换说:“俩大活人,你怎么捎,揣口袋里?”
杨昆说:“我租了辆车,去市里接人。”
孙研问:“坐得下不?”
杨昆笑了笑,说:“一辆小巴,就拉咱们三个,你俩在上面打滚撒欢都没问题,还有免费陪聊服务哦。”
叶小换踹了他一脚,问:“孙研姐,你的意思呢?”
孙研有些心动,犹豫着说:“旷课……不大好吧?”
杨昆说:“对于你来说,少上两节课影响不大,对于某些人说,少上两节课影响也不大。”
叶小换就气急败坏地拿筷子戳他。
上午9点多,九鼎和富华两家批发商的送货车到了。
情况正如杨昆所预料,结清货款后,城信社账户上的余额就只剩下了三位数。
他开上那辆旧面包,找到帮王波代销水货香烟的烟酒批发店,把还没卖掉的一箱多散拼进口香烟搬上车,然后到电玩城取了常三准备好的2万元现金,到土产公司的烟花爆竹专营门市订了5000元的礼花和鞭炮。
鉴于555、健牌、万宝路等进口烟并不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杨昆又跑到烟草专卖局,各买了20条中华和玉溪,为了保持饭店的整体档次,零售价20元以下的香烟一概不予考虑。
营业员极力向他推荐刚上市的极品云烟,只是看到单盒上百元的售价,杨昆不由得感到一阵蛋蛋的忧伤,他知道这东西过不了多久就会降到25左右的理性价位上,觉得眼下还是不要打肿脸充胖子的好。
忙活完这些琐事,差不多就到了中午。
简单吃过午饭,杨昆把车开回店里,连车钥匙带车厢里价值好几万的香烟一并丢给何平,坐上等在店门口的小巴,到一中接了孙研和小叶子,往市里出发。
俩女生并肩坐在司机后方的座位上,杨昆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和中年司机聊天。
司机说:“这两位姑娘是你同学?比上次那拨可漂亮多了,气质也好。”
杨昆说:“一分价钱一分货。”
叶小换:“……”
孙研:“……”
笑了半天,司机又问:“你们仨都去文化宫么?”
杨昆说:“咱们去文化宫接人,她俩在半道下车,师傅等会记得提醒我收她们票钱,对了,咱们要不要在半路上拉点乘客?搂草打兔子,反正顺路。”
孙研:“……”
叶小换:“杨昆,你说话能不能别这么无耻?”
杨昆说:“哥就这么一个优点还让你发现了。”
司机:“……”
孙研:“……”
小巴在市制氧机厂家属小区入口处停下,杨昆帮两个女生把背包拎下车,交给她们时朝小区门口瞟了一眼,向叶小换伸出右手:“拿来。”
叶小换奇怪地问他:“什么?”
杨昆一脸理所当然地说:“票钱,一人2块。”
叶小换就睁大了眼睛瞪着他。
孙研瞅瞅杨昆的表情,默不作声地掏出一张10元纸币递了过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