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限之神话逆袭-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勾践顿时又来了兴趣,命一代剑士以四敌四十,果然完胜,如此一来,越国五千剑士,便可抵吴国五万大军。
范蠡也给罗长风帮言,说罗长风之剑法,乃是苦修十余年得来,这些剑士不过学剑年余,便有如此战力,若多给他们数年时间,越国剑士定能无敌于天下。
勾践一听正是此理,不由大悦,当场给罗长风赐金五十斤,五十名剑士,一人赐金五斤。
勾践勉励了几句,便让剑士们退下,随即召来一众心腹,宣布了一个消息。
原来是吴王夫差调集了吴国九郡兵马,准备大举攻伐齐国,命勾践派兵相助。
“诸君以为,我等该派兵多少为好?”
范蠡上前一步,道:“大王,臣下以为,三千甲士足矣,我国一向示之以弱,在夫差心目中,我越国兵不过万,若派兵太多,不免教他存疑,若太少,又不显我越国诚意,三千之数正合适。”
勾践闻言缓缓点头,赞同道:“范大夫所言极是,却不知,何人愿率兵前往?”
一名相貌威严,颌下有一缕长须的中年官员上前,抱拳道:“禀大王,臣下愿往,由臣下率兵前往,夫差定以为我越国无将可用,可令他更加放松警惕。”
罗长风识得他是大夫诸稽郢,官拜司马,执掌全国兵马,罗长风都在他的管辖范围,放在后世,便等同于国防部长。
越国有五大夫,分别为范蠡、文种、诸稽郢、逢同、皋如,有三中军将(亦称元帅),分别为罗长风、畴无余、泄庸。
而除了诸稽郢这个司马与三中军将,范蠡文武双全,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换言之,越国光是帅才便有四员。
至于罗长风,众人虽未见过他的统兵之能,但就凭他那一手天下无双的神剑,便可堪称将才。
勾践听了诸稽郢的话,欣然道:“此言大善,准。”
安排好出兵事宜,众文武便即散去,诸稽郢自率三千甲士奔赴吴国,其他人亦各司其职,紧锣密鼓的发展越国,为日后攻吴做准备。
罗长风每日上完早朝,前往剑士大营点卯过后,便将一应事务安排给手下将领,自己却与阿青牧羊唱歌,琴瑟和鸣,好不快活。
也有人看不惯罗长风那一副“尸位素餐”的模样,私底下向勾践弹劾了几次罗长风。
勾践派人查了查,发现罗长风虽大部分时间不在大营,但军中事务却安排得井井有条。
且如今所有剑士都在跟随五十名一代剑士练剑,并无什么需要罗长风特别关注的,也就听之任之了。
那些弹劾罗长风的官员却不知道,罗长风此举正合勾践心意,不勤于军务,表示他没有野心,得过且过。
若罗长风当真是勤于军务,与剑士们同甘共苦,打成一片,他心里反而要犯嘀咕。
罗长风这样胸无大志,不思进取……挺好。
那些自以为兢兢业业,劳苦功高的官员不懂揣摩君王心理,见勾践丝毫没有问责的意思,只道是罗长风深得大王宠信,哪怕是毫无作为,大王也不予怪责。
不过他们也只是出于好心,希望罗长风在其位,谋其政,为越国发展出力。
反正罗长风每日陪夫人牧羊游玩,与他们也无碍,又没得罪他们,他们见大王都不怪责,也就不再去自讨没趣了。
而在罗长风每日陪阿青牧羊游玩,给她讲故事,悠闲度过了大半年时,夫差已大胜齐国,凯旋班师。
诸稽郢率领着残余的千余甲士,带着夫差的赏赐归来,勾践询问此战过程。
诸稽郢将此战巨细无遗的向勾践禀报,原来诸稽郢到吴国后,夫差便令他与自己留在中军督战,使吴将率领三千越甲,作为诱敌之军,前往送死。
一战下来,由于越甲死伤惨重,齐军不知其是诱饵,全力追杀,结果遭了夫差埋伏,大败亏输。
勾践与众越国文武俱是听得义愤填膺,但暂时又只能忍下这一口气。
勾践哀叹道:“夫差视我越国人如猪狗,不将我越国儿郎性命放在眼中,然寡人不仅无法为儿郎们报仇,反而要带上贺礼,前往恭贺吴国大胜,寡人……寡人……”
范蠡安慰道:“大王莫悲,将士们的血终究不会白流,待得灭吴之日,再来祭奠将士们英灵不迟。”
罗长风此时想的是,若他现在就去杀了夫差,剧情改变度定然低不了,当下上前一步,沉声道:“大王,末将愿往吴国,取夫差项上人头,以慰将士们在天之灵,以末将之剑法,吴宫当无可阻末将之人。”
以罗长风与阿青的武功,虽不可能是千人斩、万人敌,能以一己之力,杀伤千军万马,但千军万马,却也拦他们不住。
勾践苦笑着摆摆手,道:“罗将军其心可嘉,但事不可取,如今我越国尚未做好万全准备,若被人知道是我越国人刺杀了夫差,吴国定然尽起大军攻越,届时我等焉能抵挡?”
“即便吴国不知夫差死于我手,但吴国有一个伍子胥,吴国太子以之为良师,若太子继位,定然听从伍子胥之策,铲除寡人这个心腹大患。”
罗长风无言以对,看来他还是有些想当然了,若夫差真的能杀,恐怕自己出现那年勾践就已如此做,哪里还会等到今日?
其实吴国的有识之士,都是希望夫差先灭越国的,只是因为夫差感念当年勾践为他尝粪断病,一力压制,勾践这才“苟”到了如今,否则,越国早就不知道被灭了多少次。
不过话说回来,越国若被吴国灭了,那剧情改变度会更大吧?
可惜,罗长风并不愿这么做,因为越国有阿青母女,她们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他不愿她们背上亡国奴的身份。
还有范蠡这个唯一的朋友,更有雅鱼这个他唯一钦佩之人,他们都在为了越国的崛起而拼搏,灭亡吴国,更是雅鱼活着的唯一意义。
他不愿亲手去破坏这一切,说到底,他还是不够冷血,做不到自私自利,六亲不认。
………………………………
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夫复何求
最终,勾践还是决定,带人备上贺礼,前往吴国道贺。
他挑选的随行人员,文臣只带逢同,武将则是带上了罗长风,护卫只剑士四人,甲士一百。
之所以带上逢同,是因为一向都是他在负责,联系打点吴国内应,历史上,也正是他与吴国太宰伯嚭,一起谗害了伍子胥。
正所谓敌之仇寇,我之英雄,对于吴国与后世读史之人来说,伯嚭只是个罪该万死的小人。
但对如今的越国来说,他却是功不可没,若无此人,勾践早已化为黄土一抔,哪里还会有什么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
只可惜,逢同与伯嚭的结局都不太好,在勾践灭吴后,他们也是勾践“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对象。
……
夜,将军府。
青帷幔帐之中,罗长风与阿青相拥而卧。
“阿青,明日我要随大王前往吴国,恐怕一段时日内,我不能陪你去牧羊了。”
阿青一听,无所谓的道:“那我也跟你们一起去。”
罗长风无奈的道:“这恐怕不行,去吴国的队伍中全是男子,大王都没有带王后,我若带你的话,恐怕不合适。”
阿青扭了扭身子,撒娇道:“不嘛!我不要跟你分开。”
罗长风颇有些哭笑不得,“可我是将军,以后终究要去打仗的,我总不能打仗的时候也带着你吧?”
阿青理所当然的道:“那有什么不可以?我还能帮你呢!”
罗长风一怔,突然面现恍然之色,是了,许久不见阿青动手,他都快忘了,阿青是一个武功比他还强的绝世高手。
罗长风想了想,道:“好吧!到时候我与大王分说,带上你一起便是,不过,你可能要作男子打扮才行。”
“嗯嗯,只要你让我跟着你,我什么都听你的。”
听着阿青那朴实无华,但饱含着深深依恋的话语,罗长风心都要化了。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
次日,王宫外。
随行队伍早早便集合完毕,罗长风腰悬长剑,与女扮男装,同样在腰间插了一把剑的阿青立于台阶下。
这些年,勾践找到了欧冶子之徒薛烛,为越国铸造兵器,在罗长风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下,越国的兵器铸造水平大大提高。
越国的剑已不复以前那般笨重,轻巧了不少,剑的体形也缩小了许多,但锋利度与韧性却比以前的剑更强。
虽说依然是青铜剑,但薛烛的一项打造工艺,号称领先世界两千年,这种工艺便是“复合金属工艺”,即两次浇铸使之复合成一体。
这种复杂的合金工艺,直到近代,才有一些西方国家开始使用,还有一点就是关于硫化铜防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越王剑出土,此剑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金光闪闪,寒气逼人,剑刃也锋利无比,剑身上的纹饰依旧清晰可见。
专家利用现代科学,对剑的本身材质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越王剑使用了合理的含锡成分,才保持了剑的强度和延伸性。
而剑之所以不锈,主要是因为剑的表面,被硫所覆盖,所以才保证了此剑两千年不锈。
因为越国的剑变得轻便小巧,便连阿青也能使用自如,所以她就没有再拿着她的竹棒,而是换了一把剑。
毕竟,在持戈带剑的护送队伍中,出现一个手持竹棒的护卫,那也太引人注意。
四名一代剑士并肩立于罗长风与阿青身后,另一侧的逢同时不时瞄一眼阿青,神色古怪已极。
阿青见他老是看自己,不由好奇的问道:“你看我作甚?我这副打扮不好看么?”
事实上,阿青女扮男装的模样并非不好看,相反,穿男装的阿青,比之女装时更多了几分不一样的魅力。
当然,穿男装不过是面子上过得去而已,事实上,古人并非瞎子,会连男女都分不清,别的不说,就说那小巧的身材,纤细的腰肢,便不是男子能拥有的。
影视剧中那些穿上男装,弄个男人发型,别人就分辨不出她是女子的桥段,自然是糊弄观众的而已。
逢同听了阿青的话,握拳放到嘴边清咳一声,他早知阿青是个不懂礼法的乡下姑娘,而罗长风又对她甚是宠爱,不让她学那些繁文缛节,是以对她跟自己毫不客气的说话并不在意。
当下对阿青微笑道:“好看好看,夫人无论穿男装女装,都是一般的好看,只不过我不明白,夫人这副打扮是要……”
阿青脆声道:“我要跟你们去吴国啊!”
逢同脸上现出果然如此的表情,似笑非笑的看了看面无表情的罗长风,心道这罗将军果然是宠妻成狂,便是片刻都不让夫人远离。
不多时,勾践在范蠡文种等大臣的陪同下,出了王宫,走下台阶,众人毫无意外的一眼就看见了阿青。
勾践诧异的对罗长风道:“长风,这是?”
罗长风对勾践抱拳一礼,正色道:“启禀大王,此去吴国,与深入虎穴无异,吴国敌视我越国者不知凡几。”
“阿青剑法尚在末将之上,为保大王安全,末将特带上阿青,以策万全。”
勾践闻言凝重的缓缓点了点头,道:“此言有理,恐怕那伍子胥,不会任由寡人顺利到达姑苏。”
说完对阿青笑了笑,阿青也还以一笑,随即勾践回身对范蠡等人略作交代,便上了当中的马车,吩咐启程。
逢同上了勾践前方的马车,给勾践驾车的,自然就是罗长风与阿青,其他四名剑士则是各驾勾践车架前后两车。
其余一百甲士,二十人驾着拉财货的马车,八十人分为两队,一边四十人,护卫在马车两边。
这支小小的车队,就此离了会稽城,往三百二十余里外的姑苏城而去。
行不一日,到得禹杭钱塘江畔,(禹杭即后世杭州,源自大禹在此治水)天色将黑,勾践下令在此安营,明日再行渡江。
此地有越国舟师(水军)驻扎,过江倒也方便,渡过钱塘江,再穿过余杭,便是吴国国境了。
至少,在禹杭境内他们是安全的。
………………………………
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宠信的理由
扎好营帐,自有甲士负责饭食,勾践与逢同在营帐中稍作歇息。
罗长风与阿青各带两名剑士忙活开来,罗长风带剑士搬来些石块,做了个简易的灶台,命甲士寻来大量柴禾。
随即到一辆马车内搬出一些物件,首先便是一块一面被烧得发黑的青铜板,青铜板有着一些弧度,上面那一面微微内凹,这样可以保证油不溢出。
将青铜板架到简易灶台上,随即在下面烧起了火,待得青铜板被烧烫时,阿青与另外两名剑士,也搬着几个带盖子的釜甑过来了。
打开盖子,里面全是猪肉,这些猪肉已被切成一片片薄薄的肉片,几乎都是五花肉,因为做铁板烧,五花肉才是最好吃的,纯瘦肉反而缺了几分口感。
阿青用盐与各种罗长风的“独门香料”将五花肉腌了,剩下的,便只需放到青铜板上翻烤即可。
罗长风取出一个皮囊,里面装的却是豆油,这个时代的植物油中,也只有豆油了。
在青铜板上撒了一层豆油,等到油被烧到开始冒烟,他便以“挟”夹着一片片肉片放到了青铜板上翻烤。
春秋时期的筷子可不叫筷子,也不叫“箸”,箸是汉朝之后才这么叫的,而一直到明朝才叫做“筷”,在汉朝之前,筷子都是叫“挟”。
不过春秋时期,各国文字不同,写法就有点差别,《礼记》把筷子称为挟,《管子》上却把提手旁换成了木字边。
虽然部首不同,但强调的内容却都是“夹”,充分说明春秋人给这两根小棍取名字的时候,强调的是它的实际用途,简单明了。
不过许多人都不知道,《周礼》的餐桌礼仪中,并不提倡使用筷子。
《礼记》上明确要求:“羹之有菜者用挟,无菜者不用挟。”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菜的时候用筷子,没菜的时候不用筷子。
还有“饭黍毋以挟”,即吃小米饭的时候不要用筷子,因为小米饭是一种可以祭祀天地的高贵食物,筷子这种东西是配不上它的,能够配上小米饭的只有“匕”,即匙子。
所以其实华夏老祖宗吃饭的时候,就跟后世吃西餐一样,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勺子,吃菜的时候用筷子去夹,吃饭的时候用匙子舀。
但罗长风可不管这些破规矩,什么周礼,什么仪节,在他眼中就是狗屁,怎么方便怎么来,从他不让阿青学礼仪便可看出一二。
看着罗长风夫妇俩的动作,四名剑士与许多甲士都围了过来,其实最主要的是,他们是被烤肉的香气吸引过来的。
而在罗长风他们开始烤肉时,火头军的饭食也准备好了,罗长风便对一名剑士吩咐道:“伯渂,去请大王与逢大夫来吃菜。”
“是。”叫伯渂的剑士咽了口唾沫,转身往大帐飞奔而去。
罗长风与阿青一边翻烤着五花肉,一边将一些野葱花洒上去,那香气不由更浓了几分。
勾践与逢同很快就出来了,他们一出帐篷,隔老远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肉香。
勾践不由来了兴趣,对逢同笑道:“寡人从不知,咱们这位年轻的将军不仅神剑无双,还有这么一手‘绝学’。”
逢同附和道:“是啊!罗将军与夫人,皆乃非常人,自有非常之能。”
两人说话间,便已到了那被甲士们围住的圈子前,剑士伯渂喝道:“大王到,尔等还不让开?”
甲士们闻言忙不迭的散开,让开了道路,逢同对甲士们挥挥手,道:“都去食飧(吃晚饭),尔等不饥否?”
甲士们这才恋恋不舍的散去,自去火头军那打饭吃,不过罗长风与阿青烤肉的法子他们都学到了,打算等回去就试试。
可惜他们只学会了铁板烧的法子,却不知道那猪肉的腌制方法与香料,就算学会了,也做不出那般美味。
勾践好奇的看着那青铜板上铺满的,已烤得焦黄的五花肉,笑问道:“长风,你这是什么名堂?”
罗长风起身道:“禀大王,这是末将自创的食法,末将称之为‘铜板烧’,还请大王品尝。”
“铜板烧,有趣,那寡人便来试试你这铜板烧。”勾践饶有兴趣的跪坐了下来,接过阿青递过的碗与挟,碗中已有不少烤好的五花肉,因放了一会儿,也不烫嘴。
勾践尝了一块,顿时眼前一亮,大赞道:“果然美味,哈哈,想不到长风你如此会吃。”
罗长风道:“大王若喜欢,末将回去便将这铜板烧之法,传给宫中庖厨。”
勾践欣然道:“大善。”
罗长风对逢同伸了伸手,道:“逢大夫请。”
“罗将军请。”
逢同也跪坐了下来,罗长风却是盘坐,阿青则是并腿而坐。
阿青看了看勾践与逢同,问道:“大王,逢大夫,你们这么坐着不累吗?阿青平日如此坐不一会儿就累了呢!”
“呃……”勾践闻言一怔,哭笑不得的道:“此乃仪礼,就算累也要如此坐啊!”
罗长风道:“大王,恕末将直言,在正式场合,遵循仪礼无可厚非,那是君子风范,说白了,是做给别人看的。”
“不过平日生活中,或非正式场合,其实无须太过在意仪礼,如何令自己舒适便如何来,大王以为如何?”
勾践与逢同对视一眼,齐齐一笑,道:“长风此言大有道理,既如此,寡人今日便放浪形骸一回,哈哈哈哈……”
勾践说着,改跪坐为盘坐,果然感觉轻松舒服了不少,看向罗长风的目光不由更亲近了几分。
逢同见此也自换成盘坐之势,他此刻似乎有些明白,为何罗长风会得大王如此信任与恩宠了。
因为与他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丝毫压力,可以完全让自己放松下来。
他既无君子之风,也无王霸之相,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胸无大志,但偏偏他又本领非凡,这样的人不受君王宠信,何人能得君王宠信呢?
四名剑士取来了饭食,奉予勾践几人,随即便坐在不远处吃饭,随时处于护卫状态。
………………………………
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 刺客
几人边吃边烤,边烤边吃,可惜,因为孔丘那家伙给君子作了定义,要“食不言,寝不语”。
所以勾践与逢同都是默默吃饭,不言不语,毫无后世那饭局上的热烈之感,这却让吃烧烤少了几分乐趣。
肉准备了许多,青铜板也够大,阿青食量不大,吃得差不多后,便烤好一些用碗盛了,站起身来。
只见她走到四名剑士面前,笑道:“你们也尝尝,这烤肉可好吃啦!”
说完给他们碗中一人扒拉了一些烤肉,看着阿青那充满善意的澄澈眼神,与她脸上那纯净的笑容,四剑士心下感动不已,纷纷道谢。
勾践看着阿青的身影,缓缓放下了匕挟,叹道:“长风,寡人有些明白,你为何会如此宠爱阿青了,寡人在她身上,看到了雅鱼的影子。”
侧头看着阿青的罗长风脸上,浮起一丝温柔的笑意,转回头看向勾践,道:“如此说来,大王对王后也是一般宠爱了?”
或许是被罗长风的微笑所感染,勾践那刚硬的脸上,也有了几丝柔和之意,“那是自然。”
罗长风点点头,道:“这很正常,大王与末将虽为君臣,身份不同,但我们有一样是相同的。”
“哦?”
“我们都是男人,而且,都是好男人。”
勾践闻言微微怔了怔,下一刻却是大笑出声,“哈哈哈哈……说得好,此话深得寡人心,哈哈哈哈……”
……
次日一早,队伍再度启程,渡过钱塘江,很快就穿过余杭,在日落之前,已至距离槜李(后世嘉兴)不过二十余里之地。
依旧在一条小河旁扎下营寨,这次罗长风带着阿青到林中猎了一头鹿,勾践又享受到了另一种,与铜板烧截然不同的烧烤美味。
吃完晚饭时,夜幕已经降临,勾践与逢同罗长风阿青围坐篝火旁叙话,逢同正色对罗长风道:“罗将军,如今已到了吴国国境,我等须提高警惕,勿要给人以可乘之机才是。”
罗长风道:“逢大夫放心,长风省得,我与阿青……”
正说着,罗长风忽然神色一凝,脑袋微侧,似在倾听什么,口中却若无其事的说完了后面的话,“会注意好护卫的。”
勾践与逢同见状微微一怔,正要开口相询,却见罗长风贴着胸前竖起一指,轻轻摇了摇。
阿青虽不明所以,但她不是笨人,她知道罗长风有超人一等的耳力,甚至通过听声,可以辨别出事物的形态,当下也不作声。
勾践与逢同终于意识到,罗长风是发现了什么,当下不动声色,只紧紧盯着他,也不四处乱瞟。
因为他们很清楚,就算他们转头四顾,在这黑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