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圣踪-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正还没回答,乐先生道:“嗯,小友稍等……心儿,你带着这位小哥哥出去玩吧,记着不许调皮啊!”

    陆正还在奇怪心儿是谁,便听一声欢呼,有个声音透着无比快活的气息道:“好哎!不用写字啦!”

    眼前一花,不知从哪儿钻出来一个小姑娘,看起来只有十一二岁大小,比自己矮了半个头,粉色的衣裙,梳了好几个小辫子,也都用粉色丝带扎了,显得一身都是粉嘟嘟的,十分俏皮。她冲着乐先生喊了一句:“那我出去玩啦!”也不等乐先生回应,一转身过来拉起陆正就往门外跑去,道:“小哥哥,我们快去捉蝴蝶!”

    两个孩子刚跑出门,屋内的景象随即变化,只见原本的案桌、草席连同两人一起原地消失。两人再次出现,已经置身于原本苦行僧和陆正在两界山俯瞰日月草庐的地方,也不知乐先生是怎么办到的,应该是一种极其高明的神通手段。

    苦行僧显然对此手段也颇为不解,叹道:“贫僧与先生相识已有十年,几次见过先生的神通手段,皆是了无造作痕迹,至今仍不知先生究竟所修何种神通,又已经到了何等阶次。”

    乐先生一笑,道:“是境界便各有超脱。日月庐中的修行不比佛道两家,难以阶次而言,我所修行之道一贯本末,只有境界深浅,并无层次分别。如你佛家大修行者所修行大乘菩萨道,也有许多一贯之修行法门,只是后世修行弟子不识,沦为小术。”

    苦行僧念了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贫僧当年修行小乘苦修,执着苦行,幸得十年前为先生点破,众生有苦,是故我苦。方悟得佛说众生皆苦的真谛,顿悟大乘苦修心境,弃我一身之苦,乃见众生皆苦。这些年来贫僧出入人间游历,感悟良多,于修为大有裨益,在此拜谢先生!”

    乐先生摆摆手,道:“大和尚客气了,喝茶吧。”说着,两人同时端起茶杯。

    苦行僧品着茶味,感叹道:“呵,想当初,先生便是以茶作禅机,指点贫僧苦谛真义。贫僧才终于悟得,苦而回甘,便是茶味。”

    乐先生笑道:“那大和尚可要好好谢谢中规,此茶生长在极苦寒之地,制作极其繁琐,我向来没有这样好的耐心,因而向来都是辛苦中规一人,我和大和尚你都是坐享其成。哈哈,人生何处不从容啊!”

    苦行僧知道乐先生这句‘人生何处不从容’从不离口,笑道:“如此贫僧真是要多谢中规先生制得好茶,哈哈!”

    十年之前,乐中平与苦行僧八苦和尚初识,也是一样的请他喝茶。哪知苦行僧端起茶杯饮了一口。乐中平就开口向他问道:“大和尚,你法号八苦,想必是出自你佛门四圣谛之苦谛。敢问大和尚,这茶味入口甚苦,但苦味散去却有甘甜回味,请问大和尚,这茶到底是甘、是苦?”

    这看似最平常不过的发问,却让当时的八苦和尚愣住了,一时竟然不知如何回答。

    苦尽甘来,自然是饮茶的妙趣,也是饮茶时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但是乐先生问到底是茶中本来就有甘和苦两种味道呢,还是因为苦味消退之后,因为味觉差异,人的嘴里才有甘甜的感觉?

    当然,乐先生之前还特意提及了八苦和尚的法号由来,这个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乐先生自然不是在问茶味如何,而是在暗喻另外一层设问。佛法云,世间一切皆苦,乐先生以茶喻人,其实是问苦行僧,人生在世,到底是乐,是苦?

    人生到底是快乐,还是痛苦?每个人自然因为各自的经历不同,有着属于自己的看法,但苦行僧修行的是四圣谛中的苦谛。苦谛的核心之说,就是了解道世间的无常,因为无常,所以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苦。为了解脱这些苦难,因此有苦行法门,在佛门称为头陀行。

    这种修行方法十分严格,有无数严格的戒律。例如要求人远离一切安居和快乐;要求人只能乞讨、穿百衲衣;只允许在树下睡觉,且同一棵树不允许超过三天等等,目的意在于磨练心志,解除身累,让人从物欲享乐中解脱出来,恢复身心之清净。苦行僧所修的就是这样的苦行。

    所以如果按佛门的教化,也按当时苦行僧的修行来说,那他就应该回答,茶味是苦,以表示世间是苦。那所谓的回甘,不过是味觉差异下的幻觉罢了,意在人间的快乐皆是虚妄!

    但苦行僧的苦行,最终追求的乃是为了解脱于苦,到达佛的涅槃境界。这就等于就是经历一番茶的苦味之后,迎来自然的回甘。那这样来说,茶味就应该是甘甜的,人生也应该是快乐的!也许很多人并没有得到快乐,但也不会去否认自己更愿意去追求快乐的人生,恰恰苦行僧的本身也是走在这条路上,可以说是以苦求乐。

    这就是苦行僧为什么愣住的原因。乐先生借着一杯茶,点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苦,那你去哪儿寻找快乐呢?如果你说世间是快乐的,那又何必去修所谓的苦行呢?

    而这时候,乐先生讲出的了一番道理。

    世人喝茶,绝不会是单纯的只是为了那份苦味,如果是为了那份苦味所带来的好处,那还不如去喝药呢?茶味的奇妙之处,正是在于那份苦尽甘来的感受。

    那份甘甜的回味,绝不是味觉的的差异,因为汤药比茶更苦,但却没有回甘,这才是茶味独到之处。

    那么茶到底是苦是甘呢,其实都是!如同人生一样,并无所谓的苦乐,只是经历不同,带来的感觉不同,而每个人所经历的一切,都将带来一种回味。

    有的人怕那份苦味,所以去追求与那份苦味相反的甘甜,却找错了方向。有的人去为了避免痛苦,却走上了苦的反面,以为那就是快乐。这就比如世人认为辛苦的劳作是苦,安逸的享受是乐,但安逸久了却又觉得安逸也是受苦。才发现自己并不是真有目标想要去追寻,只是厌倦了现状罢了!

    而人生的真味,就在仔细品味那一份苦,真正的面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如饮茶时品味茶味的苦,只有越能理解茶中的苦味的真趣,那甘甜的回味才能越加美妙,所谓茶苦而心不苦,一切都是心上的滋味,才能让原本混沌的心从甘苦之中走向清明和澄澈!

    所以人生并不存在苦或者甘,只看心如何去感觉其中的滋味,而真正的纯然只是在那用来感受一切的心,恰恰因为经历一切,而明悟一切!

    乐先生这一番话,其实是在点化当时的八苦和尚,不要为了求苦而去苦行,那是缘木求鱼,并非真正的修行之道。
………………………………

第三十六章 蝴蝶王

    

    

    

    当时苦行僧没有回答出乐先生的问题,但听了乐先生的这一番话,对自己所修苦行之道产生反省,而后他行走人间,体悟世情,最终明悟到所谓苦乐,皆非自心所生,以苦为苦,以乐为乐,便是执着;而能感知众生之苦,拯救众生之苦,才是佛祖以化身度化人间的初衷。那能够感悟众生皆苦的菩提本心,才是真正的成佛之心!

    于是,苦行僧多年来游历人间,体认众生皆苦的真义,不是去看人间的种种苦相,而是历世观心,深察自己心中菩提。

    而他之所以不许陆正为了报仇而去修行也是出于此心。为了报仇而去寻找的修行之路,以报仇为修行的起点,那走上的路,只会是报仇的终点!

    两人又喝了一轮茶,苦行僧冲乐先生一躬身道:“此次前来,贫僧有一件事想要辛苦先生。方才先生也已见到,贫僧所带来的那个孩子为一蛇妖阴毒所害,中毒甚深,贫僧惭愧,无能解救,还望先生施以援手,救护稚子。”

    乐先生眉头微皱,道:“难怪,我见那孩子五官衰弱,但五感反而精明异常,视、听诸觉皆先失后得,料想应是中了阴寒之毒入侵五脏,导致五脏之气因阴毒散离,形体衰落而被迫以心应物。但此时易生幻象,想必这孩子已经触发小神通了吧。

    只是如此一来,元气耗损更剧,时间一久,必然难逃元气散离而亡的结果。但这孩子现在还是活蹦乱跳的,想来是和尚你慈悲为怀,以自身元气护持他的心脉,得保他性命。大和尚舍己度人之心,真是让乐某感佩!”

    苦行僧一听,佩服之余更是欢喜,乐先生只是瞧了陆正一眼,便能如此清晰了然陆正的状况,想必一定是能治好陆正了,看来这一趟便不虚此行了,他道:“先生目光如炬!说来惭愧,这孩子中毒乃是受我连累……”

    接着,苦行僧便将那夜在青龙寺中蛇妖行凶之事一一详细说了,末了又自责道:“若不是贫僧行事不谨,那妖怪也不会有机会瞒过我……对了,另有一件,那孩子得保不死,却不是我耗损真元为他护持,而是他自己身上有一件护身法器,不仅能够抵抗阴毒,而且竟能散出生机元气滋养他的形骸。”当下又仔细描述了这玉佩如何散出白光,护持陆正心脉等等。

    乐先生闻言也感到颇为讶异,道:“原来如此,大和尚慈悲心重,难免被宵小利用,不必过于自责。世事机缘难测,这样的法器,竟然落到人间一个小乞儿身上。”

    苦行僧道:“贫僧也曾探问过,据陆正所言,应是他父母遗留给他,只是他本是个孤儿,从小被一老乞丐养大,并不知道其生身父母是谁。贫僧感应到那护身法器,还留有神念灵引,但不曾私下察看,也并未告知陆正。”

    沉吟良久才道:“大和尚心地磊落,没有私下激发灵引,但我实话告诉你,即便是你以法力激引,也不可能读到任何信息。”

    苦行僧讶异道:“这又是何故?难道乐先生知道这件法器?”

    乐先生摇了摇头,神情似乎还在思索,口中道:“修行界中有各种护身之器,但是依大和尚所言,能如此自主感应,护持心脉,散出生机元气,说明此法器之用能够协理周身气血运行,必是身心合炼之器。”

    苦行僧不解:“身心合炼之器?”

    乐先生微笑道:“大和尚身在佛门,专心于修炼你佛门长老所传的金刚神通,对炼器之道不甚了解。所谓身心合炼之器,乃是在炼器之时,以法器之主的精血融合炼化,此后法器与人不离,两者生机共存,以人养器,以器养人,随着法器主人修为境界提升,此器将将成其身心外延,可随身心变化,其中最高境界,更可以此修成类化身。”

    苦行僧:“类化身?贫僧尚属首次听闻。”

    乐先生道:“与你们佛门中应感化身相似,只是妙趣不同,有些取巧。话说回来,那孩子的护身之器是什么样子?”

    苦行僧道:“是一个玉佩,上有六龙环绕……”一边说,一边便以他心神通,将那玉佩的样子以心念化形之法展示给乐先生。

    乐先生心念化现见到了陆正那枚玉佩,脸色骤然大变,迅速起身伸手往虚空一画了一个圆圈,手指方落,那个圆圈陡然发出金色的光芒,就像一面铜镜一般悬在半空,里面投影出陆正的身影,旁边还有刚才那个叫心儿的小姑娘,两人正站在一片花海前。

    金光镜中的陆正并没有将玉佩露在外面,而是贴肉藏着,但乐先生一瞧之下,顿时发出哈哈大笑,笑声之中难掩一种快意,整个两界山都随着他的笑声而震动起来。

    紧接着,他一挥大袖,金光乍灭,镜影消失,随着清朗笑声,他的身形忽然成了半透明的虚影,忽隐忽现,似乎就要消失在原地,但随着一阵轻微晃动,却又在眨眼之间又出现在了原地,只听他自言自语道:“不急不急,哈哈哈哈哈哈!”举止中带着几分癫狂之意。

    苦行僧见他眼中神采流转,神情十分兴奋,他从未见过乐先生有过如此举动,不由惊讶不已,不知乐先生究竟见到了什么,心中一动,忍不住问道:“乐先生,莫非您知道这玉佩的来历?

    乐先生满面笑容,却没有立即答话,双手同时往空中一捉,右手从虚空中拿出一个酒壶,左手拿出的则是一个酒杯,自斟自饮了一杯,将酒杯啪的拍在了桌上,又是一通大笑,然后对着苦行僧道:“大和尚,这个孩子留在日月庐啦。你放心吧,我一定治好他,他可死不了,他怎么可能死的了,哈哈哈!”

    陆正还没回过神,已经被那小女孩拉着出去了,差点一个踉跄,他还来不及苦行僧说句话,已经被那小女孩拉着跑过了木桥,一直到了一大片花园前面。

    那花园中正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惹人怜爱,一些花还散发出了阵阵的花香,引来了不少五彩斑斓的蝴蝶,围着花瓣翩翩起舞。陆正睁大了眼睛,他可从来没见过有这样多千奇百怪的花的园子,而那些各种各样奇特的奇特蝴蝶更是几乎从未见过,跟他以前看到的完全不同。

    一转眼,那小姑娘不知从哪儿拿出了一根竹竿,兴冲冲地冲着陆正道:“小哥哥,你帮我抓蝴蝶王啊!”她的两个眼睛笑起来,好似两弯小小的新月。

    陆正后退了一步,他这时才看见这个小姑娘的面容。就是这一眼,登时让他呆住了,刹那间眼前花园里所有的鲜花都失去了颜色一般,天地之间只剩下眼前这个粉色的小身影。他呆呆地看着那个小女孩,问了一句:“你是仙女吗?”

    那小姑娘眨眨眼睛,凑到他面前左看看,右看看,歪着头道:“我不是仙女,我是心儿呀。”声音也是呆呆的,就是在模仿陆正刚才的音调,只是她的声音自然比陆正的好听不止一百倍了,或者让陆正来比较,可能会觉得还要好听一千倍。

    陆正见她学自己的样子,一时脸红起来,挠着头不知道该怎么办,心里却好像得了什么珍宝一样,牢牢的记住了这个名字,心里却道:“你不是仙女,怎么生的这样可爱!”当然这话却是不敢说出来的。

    那小姑娘见他傻站着,把竹竿塞进他手里道:“小哥哥,别发愣啦,快帮我把蝴蝶王抓住哦!我抄了大半天的字啦,难得你来了,老师又不在,乐叔叔才放我出来玩,我可是要多谢你呢。”说着,一边甩了甩胳膊、抖了抖手腕,似乎在缓解酸胀之感。

    陆正呆呆看着,觉得她这甩胳膊的样子也像蝴蝶在款款飞舞般好看,他傻傻接过竹竿,痴痴答道:“好的。”

    那小姑娘看他迷迷瞪瞪的样子,似乎还没睡醒,上前调皮的在他眼前晃晃手,陆正才不好意思的回过神来,自己在大腿上悄悄掐了一把,脸上却是早已通红了。

    那竹竿顶端一节被劈开了,支着一根横木,上面绑了一个丝织的袋子做成了一个兜袋,做得十分精细,就是用来捉蝴蝶的。陆正拿在手中挥舞了几下,觉得十分称手,他以前捉蝴蝶、蜻蜓之类,可都是悄悄摸过去直接用手逮,可从来没用过这样的兜袋,但也看过一些富家子弟使用,不至于手忙脚乱,在这个仙女般的小妹妹面前出丑。

    眼前是一片花海,有各种飞虫出没,最多的还是蝴蝶,大大小小,不知多少种,有的纯白,有得漆黑,更有无数斑斓色彩,纹路奇特,在繁花迷乱中款款而飞。其中有一只最大的,五颜六色,触角威武,翅膀打开是一般的蝴蝶好几倍大小,上面有着如一对眼睛般的图案,十分有神,想来就是那小妹妹说的蝴蝶王了。

    陆正也不敢叫她名字,在一边静静等她目光扫过来,才指着那大蝴蝶道:“是那只吗?”

    哪知那小姑娘摇摇头轻轻摆了摆手表示不是,自己睁大了眼睛四下里瞅了起来,忽然眼睛一亮,急忙拉着陆正的衣服,指着一朵花,轻声道:“小哥哥,在那里,在那朵金波罗花上面。”

    陆正定睛一看,只见小妹妹所指的是一朵大如人脸的花朵,花瓣层层叠叠,交错分布,竟然是他从未见过的金色;花枝却是细瘦铁黑,并无绿叶,那金色的花朵就在那铁黑的枝头冒出来,黑色和金色互相映衬,显出一种富艳之感。只是那朵花上一览无遗,并不见有什么蝴蝶王。

    陆正还怕自己眼花,仔细揉了揉眼睛,还是看不见,他也不敢问,只好凑近一些努力看过去,却还是一无所见,不由有些着急,暗骂自己笨蛋,悄悄回头看了一眼那小妹妹。小姑娘正紧紧握着小拳头,显然是又紧张又兴奋,眼睛盯着那朵花,一边压低了声音对陆正道:“小哥哥,你可要慢一点,别伤了蝴蝶王,也别伤了金波罗花哦,不然我们可要被老师骂了。”

    她一脸认真,陆正更觉得她可爱无比,心想,这什么老师肯定是个丑八怪,不然怎么舍得去骂她呢?又听她说话用的是‘我们’,心里不知怎么一暖,觉得自己和她之间似乎亲近了不少,心底生出一股念头,打定主意一定要抓着什么蝴蝶王让她开心。

    于是,他又仔细去那朵花上找蝴蝶王,不要说蝴蝶,连一只蜜蜂小虫什么的也看不见,感觉到后面的小姑娘的期待,不由有些着急起来,手心也沁出了细密的汗水,眼前各种蝴蝶穿花乱舞,让他眼前一阵眩晕。急切之下,陆正灵机一动,打算先用网兜罩住整朵花,这样虽然自己看不见,但如果真的有蝴蝶,想必也跑不了。打定主意,便赶紧将竹竿在手里慢慢转动,对准了金波罗花。

    正在这时,那金波罗花花瓣似乎微微颤动了一下,陆正仔细看过去,这一下却是看见了,在层层花瓣围拢的中心,在花蕊之中,有一条淡青色的细线,正在慢慢的蠕动。

    原来是一只才有指甲盖大小的蝴蝶,通体金色,与花瓣的颜色别无二致,只是在背部有一条淡青色的细线,刚才他蛰伏在花蕊里,陆正自然是看不见了。这一动,才暴露了行迹。

    陆正心中讶异道:“这么小,怎么叫做蝴蝶王呢?真是奇了,不过小妹妹说是蝴蝶王,就一定是了。”当下悄悄的将竹竿伸过去,接近那多金波罗花,估摸着在合适的距离突然罩在花朵上,这样就不会伤了那朵金花,刚才那小妹妹说了,可不能伤到花。

    竹竿一点点的递过去,陆正屏住了呼吸,全神贯注的盯着那小小的金色的蝴蝶的动静,生怕它突然就飞走了。竹竿递送的越多,那网兜离得花朵越来越近,大约只剩下一尺多远时候,陆正马上就要翻转网兜,罩住那朵金色波罗花。一旁的小姑娘也是全神贯注,小眼睛睁得大大的。

    正在这时,突然背后一声咳嗽,随即是一声沉喝响起:“哼,还不住手!”
………………………………

第三十七章 大雄尊

    

    

    

    苦行僧见乐先生如此举止,看来乐先生应该就是知道这块玉佩的来历,正待乐先生道出原委,没想到乐先生满满斟了一杯酒,却是慢慢平静下来,沉吟了半晌,却道:“大和尚,你可知我的修行?”

    乐先生不谈那块玉佩的来历,苦行僧一时不知他的意思,合掌恭敬道:“先生修行,不是贫僧能所妄言。”他受过乐先生的指点,对他十分敬佩。

    乐先生似乎也并不是真要他回答,继续道:“我曾对你提及,日月庐的修行在佛道之外,但终究没有跟你说明我所修何道。修行之道万千,犹如世路千条,但终究万法归一,要之不外超脱二字。佛道修行,以成佛成仙为究竟。自人成佛,便是佛之归宿;自人而仙,便是仙之道路。

    仙佛之妙,不在于天道之秘,而在种种解脱。大和尚所修苦行之道,出自佛门四谛修法之苦谛。佛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既然以佛祖看来,人生有如此多苦处。那又何必于苦中求苦,是故刻意求苦,非是佛法,解脱于苦,方为佛法。佛门法门诸多,但论及根基要义,终究为解脱一切苦难。

    而道门本以玄宗为首,宗风所及,衍化出天地二宗,又由天地二宗,分化风、雷、山、火、太阴、真阳、无极、崇虚八派,是为修行界道门十一宗,其中源流,暗合天数,是修道者深谙天机之故,洞见万法生克流变,自求超脱之道。故以逍遥为仙,不依万物,法门广大,自可与佛门分庭抗礼。”

    “解脱于苦,方为佛法;不依于物,逍遥为仙。”苦行僧思忖之下,便觉乐先生之言简明扼要、直抉根源,寥寥数语,有一种劈去枝叶,直揭佛道修行根本的气魄,让人有说不出的明白畅达之感。

    修行界的修行人虽然神通各异,修行法门万千,但是推衍源流,不是出自道门,那肯定就是出自佛门。然而道门以羽化飞升为究极,佛门以涅槃证道为归宿,但乐先生却说自己修行在佛道之外,难道修行人,除了飞升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