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漫威-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极点,哪里入的太子法眼?

    若让这些军队渡河剿贼,与闯贼战于开封城下,先不论胜败,要把闯贼一网打尽,就是个奢望。

    河南一马平川,闯贼一旦战不过,随时都能逃走。

    所以太子这段时间,一则等赵昱消息,二则便是在做军事部署。

    一令在关中、山陕督军剿贼的兵部侍郎孙传庭挥兵东进函谷,断去闯贼退入关中的路。二令在湖广剿贼的兵部尚书丁启睿挥兵东进北上,断去闯贼西南退路。

    再等到赵昱挥兵南来,与太子在黄河北岸一线的兵马、孙传庭在函谷、洛阳一带的兵马,丁启睿在襄樊一带的兵马,正好四路合击,形成一个严严实实的口袋,把河南团团围住,任凭那闯贼生了翅膀,也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这个战略计划是好的,但太子仍觉不保险。他自督师黄河北岸一线的兵马,有他自己坐镇,就算无功,也不会有过。

    孙传庭那里,他也不甚担心。孙传庭的为人,太子专门了解过,有能为,而且有气节。

    赵昱那里太子更不担心。若不是为了将流贼一网打尽,早令赵昱直扑开封,那闯贼怕已是身死魂消了。

    太子担心的,是湖广的丁启睿。

    丁启睿这个人,基本没有军略,而且不能服众。于他麾下效命的左良玉等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自他做了兵部尚书,取代杨嗣昌剿匪,就没打过胜仗。

    而且这人与阁部的几个老东西联系紧密,太子与阁部天生已是死对头,不得不警惕阁部从中作梗。

    太子朱慈昊思忖过后,打算使孙传庭分出一部兵马,南下至汝州、南阳与开封交界一带,取代丁启睿的战略作用。

    如此,淡化丁启睿的作用,也消弭丁启睿可能带来的害处。

    正当太子在严密部署的时候,商行关于凤阳的战报,终于传到了太子手中。

    得闻革左击破,赵昱已要挥兵北上,太子不禁精神大振。

    谓左右道:“赵参将果然是国之柱石也!”

    左右王翊圣、李庚不由齐声笑道:“赵参将神勇无敌,此战必胜也!”

    于是太子连忙书帛一封,一则将口袋战略的部署,一一告知赵昱,使赵昱心里有数,方便配合。二则一番嘉奖,只道是曾经承诺,绝不会让赵昱失望。

    这个承诺,就是赵昱曾经提出的传宗接代,光耀门楣的事。

    又叮嘱赵昱小心谨慎,不要大意。在行军神速的前提下,不能出差错,避免前功尽弃。

    凡此种种。

    兵贵神速,这也是太子必须要嘱托的一项。

    闯贼围开封已有大半个月,如今朝廷兵马调动,闯贼不一定全都知道,但毕竟动静不小。一旦闯贼围困不利,打不下开封拔腿就跑,那太子的一番战略部署,便就全部作废了。

    必须要快。

    快到闯贼还没决定撤退的时候,将其击破,毕其功于一役。

    然而太子却不知晓,在他传出这封书帛的时候,赵昱所部大军,已经到了亳州。

    亳州破了。

    毫无疑问。

    亳州乃是凤阳府的北大门,但这里驻守的兵马不过一两千。而且还都是那种入不得法眼的地方军队。

    张献忠年前入川,却按捺不住,今年又出川攻伐湖广,却被左良玉击破。若非张献忠派人贿赂左良玉,怕是又只有投降一路可走。

    于是张献忠率残部前往河南开封府投奔李自成。

    李闯见张献忠势力大损,想要吞并他,于是闹翻。若非有人求情,怕是被李闯杀了。张献忠于是东下亳州。

    一路上挟裹百姓,本来势力大损不过几千兵马,到了亳州,便又有数万了。

    流贼打仗,都是一个套路。

    先令挟裹的百姓做炮灰,拿人命去填,去消耗守军的枪弹、箭矢等守城物资。消磨守军的士气。

    待到守军疲敝,再一拥而上,击破城池。

    当然,这是硬碰硬的战法。

    流贼之为流贼,譬如里应外合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只需派遣老贼状作百姓,三三两两入城池。战时突然发难,打开城门,一战而破。

    亳州这里,献贼是硬碰硬,围困了十天,然后直接攻城,只三天就攻下了。

    至于里应外合,没办法用。

    亳州就在开封府与凤阳府的交界处,闯贼围开封,声势浩大,亳州也是风声鹤唳,只许出不许进。

    献贼只能硬碰。

    亳州守军虽然不多,只两千人,而且也是乌合之众。但因流贼肆虐以来的恶行,这么多年了,也逐渐被愚民百姓看透。

    除了那种根本活不下去的,实际上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真正愿意加入流贼的百姓。何况张献忠与李闯不同,李闯好歹还提出些口号,什么不纳粮之类的。而张献忠以滥杀为名。

    往往屠城,高兴了杀,不高兴了也杀。

    加之能住在城里的百姓,基本上还能过活,所以抵抗非常坚决。

    即便张献忠挟裹了数万人马,仍然花了近半个月,才把亳州攻下。

    献贼攻下亳州之后,其恶略之处,便勿须多言。此等贼寇,尤其张献忠之属,哪里有一个好东西?!

    满城百姓,死难者不计其数。活下来的,都被胁迫从贼。

    守军的官兵,除了最后投降的几百人,其他都战死了。县令直接被枭首,把脑袋挂在城头。城里的富户、商人,能逃走的也只少数。

    张献忠攻下亳州之后,窥望凤阳。当初他掘了太祖陵墓,这回他打算还玩一次。

    不过却也不急。他麾下老贼就只剩下几千人,其他都是刚刚挟裹而来的百姓,没有什么战力,他打算在亳州修整十天半个月,稍作训练一番,再南下凤阳,一鼓作气击破守军。

    张献忠,或者说大多数的流贼,训练兵马,都非常简单,捉对厮杀而已。

    真刀真枪的干。

    活下来的,就是真正的流贼。

    张献忠还屡屡让麾下老贼与挟裹的百姓对战。以十人对二十人、三十人或五十人。献贼从不吝惜性命,老贼也好,新贼也罢,死了的就是没用的。

    活下来的,激起了兽性,就有了战力。

    只要再与朝廷的大军作战几回,就变成老贼了。
………………………………

四十一章 大军围城献贼怒

    这行军作战,不是说有兽性,够凶狠的军队,就战无不胜了。

    从古至今,中原王朝与北方蛮夷之间的战争,次数多不胜数。但只要不是王朝末世,或者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导致无力用兵之时,鲜有败绩。

    那蛮夷嗜血,凶暴狠厉,正是兽性的彰显。可为何中原王朝那些从农夫而来的军队,能够打胜仗,击败他们?

    不论汉唐,其对手匈奴、突厥,可都是鼎盛时期,而不是衰弱时期。都是硬碰硬的打,战而胜之。而且如汉时,还多是以少胜多,一汉当五胡说的就是这个。

    很显然,不是凶狠有兽性,就能横扫天下。

    要不然那好勇斗狠的游侠儿、江洋大盗,都充入军中,岂非就天下无敌了?

    兽性者虽凶,却正如那野兽一般,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只能打顺风仗,一旦挫折,形势就急转直下了。

    军队需要的不是兽性,而是血性。这其中的区别,一个是人需要压抑和抛弃的,一个是人必须要拥有的。

    除了血性,纪律才是第一。而要把军纪练出来,练到令行禁止。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大将如臂使指。

    便是面前有一座山塌下来,便是刀山火海,一声令下,也赴汤蹈火。

    而要练出这样的军纪,赏罚分明,就摆在第一位。

    首先要让士兵认同。士兵不认同你,你怎么训练都是卵蛋。赏罚分明,就是将领让士兵认同的第一个,也是最基础的手段。

    士兵认同的了将领,才会毫不犹豫的听命。其中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就是核心。

    如何将赏罚分明和恩威并施完美的表现出来,这就是在于将领个人的风格。古来每一个名将,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风格,从吴起、项羽、韩信,乃至于霍去病、卫青、李广,凡此以降,莫不如是。这就是将领本身的魅力。

    但这种魅力,仍然要配合赏罚分明。要不然,也是无根之萍。

    做到了令行禁止,基本上精兵的雏形,就出来了。

    接下来需要的,就是胜利。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胜利,铸就军魂。

    而有了军魂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精兵。

    不要说什么思想教育之类的。人是复杂的动物,平素里教育的再多,口头上说怎样怎样保家卫国,忠君爱国,但真正到了玩命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记得?除非能到了那种邪教的层次,将士兵洗脑成傀儡,否则真正要铸就精兵,还是要靠打仗,要靠胜利。

    荣誉,不是嘴巴说的。不是说有什么光荣传统,有什么保家卫国之类的大义。这对普通的兵卒没用。当兵的是卖命啊,一颗脑袋挂在腰上,指不定明天就死无全尸,说那些有什么用?

    赏罚分明,不要让士兵流血又流泪。然后就需要胜利,战争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荣誉,是打出来的。

    嘴巴说的,只能用来强化荣誉。在有了胜利,铸就军魂,打出了荣誉之后,再来思想教育,以之强化。

    这才有战无不胜的精兵。

    所以如献贼这般流贼,你看他残暴,练兵都用人命来填。看起来好像非常厉害。但实际上遇到真正的精兵的时候,卵用没有,同样一战而溃。

    张献忠攻下亳州不过两日,赵昱的大军就到了。

    此前赵昱一番布置,追索贺锦、刘希尧。这两个贼首,及其所部近两万兵马,根本没能走出大别山就被赵昱单枪匹马追上了。

    赵昱在山里生活了十年,青云观的一切所需,乃至于拿山中野兽、险要地方练功,皆取自于山林。

    入了山林,赵昱就跟龙入大海没什么区别。

    贼首两万兵马,人数众多,怎么也不可能把踪迹抹掉。赵昱只按图索骥,半天功夫,就在山中咬住了这两万流贼的尾巴。

    赵昱并不急着取那贼首的头颅,便就像个幽灵一样,缀在流寇后面周围,屡屡击杀,一次数百、上千人。

    只把那流寇追赶的如同丧家之犬,惶惶然如惊弓之鸟。

    便如此一路追杀,一日之后,流寇奔出山林,而此时,两个贼首身边,只剩下不到两千人马了。半数被赵昱击杀,另外一些则溃散了。

    结局显而易见。

    有死而已。

    单枪匹马将革左剩下的两个贼头打死,赵昱轻装简从,直奔颍上。

    到了颍上,所部五万大军,皆已至矣!

    修整一夜,翌日一早,渡过颖水,北上直扑亳州。

    张献忠完全没有料到,一夜之间竟就成了瓮中之鳖!

    早上刚刚起来,正打算杀个人热热手,就有亲信左右急匆匆来报:“有明军五万,就在城下,围城水泄不通!”

    张献忠吃了一惊,但并不慌乱。

    以他对明军的了解,除非如左良玉这般还算有些能耐的,其他的都是废物。虽说五万大军听起来不少,与他如今麾下挟裹而来的相比,数量还要多出一筹。

    但张献忠却不甚在意。

    似他这等老贼头,不知经历过多少起落。战败过,投降过,但只要他还在,只要手下还有三五个人,不须一年半载,就能凭着‘献贼’的名头,重新拉起一支队伍来。

    反正见势不妙就跑呗。

    这天底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张献忠昏黄的眼睛里冒出一缕寒光,嘿然一笑:“来呀,备马。老子去城头看看,是哪个不要命的,敢到老子眼皮子底下来晃荡。”

    于是一路到了城头。

    城门楼上,张献忠着了盔甲披风,倒也像模像样。麾下一干头目,几个义子,皆已到了。

    张献忠望着城下如同一条长城一般,将城池围困的大军,眼睛微微一眯,不禁皱起了眉头:“这劳什子官军看起来有点模样呐。”

    赵昱麾下的大军,本就自于辽东各军镇,较之于中原的地方军,强了不止一筹。原来要防备鞑子,少有南下剿贼的。如今五万大军南来,加之赵昱一路练兵,又打了两仗,那兵势,较之以往,已然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站在城头一眼看去,黑压压又井然有序。隐约自有煞气腾腾。

    也难怪张献忠眉头直皱。

    这样的军队,不论左良玉还是其他,交过手的,张献忠只见过一次——去年入川之时,屡次坏他大计的女将秦良玉麾下的那支白杆兵!

    想到这里,张献忠心中不由倒吸了口凉气。

    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不过三千,而这城下,兵势稍差与白杆兵的,却有五万!

    白杆兵很强,但却算不得真正的精锐。其缘故就在于,白杆兵是马家的家丁。秦良玉夫家马千乘,亡前不过区区一县土司,虽则有将军称号,但实际上,连总兵都不是。

    马家虽在当地有些资粮,算是豪强,但能养出三千白杆兵,已经是极限。养兵,尤其是精兵,所耗太大。

    三千白杆兵虽然也算是精锐,但与真正的精锐相比,不论平素饮食待遇、装备,都远远及不上。无他,养不起而已。

    但这样的军队,却能屡屡以少战多,让兵马更多的张献忠吃瘪,可见流贼战力,实则也就那样了。

    赵昱麾下的五万大军,细数起来,大略比白杆兵要差上一筹。但这五万大军,毕竟自于辽东,本身素质,要比中原的地方军强上一大截。加上这段时间饮食、待遇、训练、赏罚,都跟得上,逐渐也就蜕变了。

    但如果这支军队以后装备仍然跟不上的话,其精锐程度,仍然有限。

    装备,对军队战斗力的增幅非常大。一个壮汉赤手空拳,面对一个拿刀的瘦子,都视死如归,不一定打的过。

    装备的作用,就在这里。

    眼下赵昱麾下的军队,装备仍然是原本模样。因为来的急,而且还是五万人大换装,难度太大。除非等到太子登基掌权,国势渐有好转,国库充盈起来了,大略才能大批量的换上更强的装备。

    但对付流贼,眼下的装备足够了。

    张献忠心里发虚,他发现城下的这支军队,一则来的出奇,二则模样不同。那兵势,让人有些心惊肉跳。

    不禁谓左右道:“哪个知道城下官军的来历?”

    其麾下文武,譬如汪兆麟、李定国等,见了城下官军兵势,也皆面有肃色。

    张献忠麾下,真正掌权的,是他的四个义子。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至于出谋划策的,多是胁迫而来的秀才、举人之类的。

    张献忠性子残暴粗疏,本来看不上这些读书人,带在身边,一来嘛装装样子。二来嘛,的确可以出一些馊主意。

    由是张献忠问话,那几个举人秀才,不敢当先开口。

    只望着另一侧的李定国等人。

    艾能奇先道:“义父,这支兵马打的旗子是一个赵字,崇祯老儿手底下,有几个姓赵的将官?”

    “姓赵,而且看起来练兵练的不错。”李定国随即斟酌道:“以前没听说过。而且义父,这支军队来的太突然了,孩儿认为,应该是从凤阳方向过来的。”

    张献忠沉吟道:“定国说的不错。开封有李闯,这支官军一定不是北边来的。但南边凤阳,是黄得功和王宪,这两个可不姓赵,湖广是左良玉的天下,也不姓赵。数万大军,从哪儿来的呢?”

    正是思忖。

    李定国却神色一惊,不由道:“义父,霍丘那边的革左,怕是不成了。”

    张献忠登时惊醒过来,脑子一转,瞪大了眼睛:“这朱家皇帝老儿的军队南来,若不剿了革左,岂敢来此?哎呀,大事不好!”

    他突然惊叫一声:“革左若是不成了,我又被堵在这里,李闯若再被堵在河南,岂不是一起玩完?!”

    正当此时,有兵卒呈上来一封书信,乃是以弓箭射到城头。

    张献忠打开一看,火冒三丈,二话不说,抽出随身的宝刀,一刀斩了面前兵卒的脑袋,任凭鲜血喷到脸上,狰狞怒道:“官军小儿,安敢如此欺我!”

    “献贼!”

    正当此时,城下军阵之中策骑走出一人。

    赵昱是也。

    只见他手提铁锥,身披盔甲,气势俨然,缓行至阵前。声音滚滚如雷震,仿佛平地里起了个旱天雷,震得城头瑟瑟发抖:“识相的快快开城授首。若得半个不字,革左五贼便是你前车之鉴!”

    赵昱目力非常,虽则一箭之地,以下观上,却也将城门楼上之人看的一清二楚。

    一句话落,赵昱又喝道:“一干从贼听着,谁人砍下献贼头颅,乖乖奉上,本将便饶他一命。若是冥顽不灵,城破之时,鸡犬不留!”

    张献忠闻声大怒,须发皆张:“谁人与我把这放屁的贼子拿下!”

    李定国二话不说,站起身来,三步走到城墙边,搭箭开弓,蹦的一声,箭矢飞射,准头十足,直奔赵昱喉头而去。

    李定国也是一员战将,身上有些武艺,射术算不得出众。

    这一箭射来,只是一个表态。休说赵昱,便是随便一员将领,也不惧这等射术。加之两军阵前,一箭之地外,未曾偷袭之能,那箭矢飞射出去,擦着赵昱三尺,歪歪斜斜落在了地上。

    如今这天下,不似古时。因火器运用愈发广泛,使得武艺功夫愈发不能受到重视。古时战将,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今时将领,则远远不及。

    “那朝廷鹰犬,贪官污吏!”李定国一箭射出,大喝道:“休得大放厥词胡言乱语!大王揭竿而起乃是替天行道,尔等这般赃官,与大王作对,便是逆天而行!若是识相的,快快下马投降,反戈一击,掀翻了崇祯老儿,好共享富贵!”

    赵昱闻言一怔,不禁哈哈大笑,提锥指着城头:“尔等那般无恶不作的流贼,竟口口声声替天行道。那贼子,你不妨摸摸你的良心!”

    赵昱目光如电,凌厉异常:“献贼,疯狗也,畜生也!所过之处流毒千里,信口雌黄安敢说替天行道?若有那阎罗地狱,献贼,十八层地狱你怕是要尝个遍!”

    赵昱一番啰嗦,不是奉行古风,而是因为大军布置,尚未完满。

    昨夜急行军半夜,将校疲倦,还不是开战的时候。关键是赵昱打算将献贼上下一网打尽,不能放走一个。若是放走了,逃回开封地面,闯贼得了消息,未免情况有变。

    这会儿赵昱在城下啰嗦,杨和则正在完善包围圈。

    张献忠双目通红。

    他自揭竿以来,还从没有人如此恶毒咒骂。

    疯狗!?

    畜生?!

    张献忠大叫一声,扑将起来,三两步奔下城楼,来到侧里城墙上,抬刀砍翻一个流贼,一把扶住城头大炮,疯狂叫道:“杀杀杀!!!”

    轰隆一声巨震,张献忠被震得跌坐在地。

    一粒圆滚滚,碗口大小的实心炮弹带起一溜子火花和硝烟,拖起长长的气浪尾巴,旋转着,仿似一颗流星,向赵昱所在大概位置射落!

    赵昱双目瞳孔不禁一缩。但只在那炮弹射出的一瞬间,赵昱就判断出,炮弹打不倒他。然则赵昱却策马往侧里走了一步,猛然间抡起了铁锥!

    只听得嗤的一声,金铁摩挲,火花四射之间。赵昱运劲奥妙,竟运使一口重兵铁锥,打出了圆润无比的劲力!

    甫一触及那炮弹,赵昱臂膀上的肌肉便如同海浪一样滚动、震颤。隐约听到嗡嗡的声响!

    他一身气血搬运起来,如长江大河,哗啦有声。

    那炮弹在八棱锥头上滴溜溜滚了几十圈,竟似乎被黏住,而不得脱。

    就见赵昱抡起铁锥,划了个圈,振臂一抖,呜的厉鸣,炮弹竟原路回射城头!

    说时迟,那时快,目不暇接,尚未有人反应过来之前,轰隆一声,城头上的大炮直直炸开,铁片四射,一连窜惨叫登时响起。
………………………………

四十二章 狠毒最是读书人

    炮弹不是箭矢,打人基本没有准确性。赵昱明知这炮弹打不中他,却还要来一手,目的非常明显,震慑耳。

    当然,若任凭这颗炮弹落下而不去理会,身后的士兵怕是要减员几个。

    这一击,端端震慑人心。

    赵昱不惧火器枪炮,见过的人不多。当初在连山垭口外硬接炮弹的壮举,也只李辅明的一队家丁见过。加之后来一路碾压,鞑子大军根本没有来得及组织起像样的抵抗,也就不曾展现这般伟力。由是即便略有传闻,辽东各军镇的士兵,也认定赵昱是战神,但相信这般伟力的并不多。

    血肉之躯安能抵住炮火?!

    但现在,震慑人心的壮举,就摆在面前!

    城上城下,双方大军近十万,无数双眼睛,呆滞的望着城头那被炮弹反射回去打碎了的城垛和大炮,听着那一连窜惨叫,是鸦雀无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