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漫威-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赡芫驮谕踉手吧陨阅敲匆坏恪K婧笸踉室餐甑傲恕
算一算时间,蔡邕死去,至少应该有一两个月了。但之前一两个月之中,长安实在太过混乱。如今局势稍平,蔡府才为之发丧。
进了蔡府,赵昱看到,前来吊唁的人并不多。就十多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文人,一个个看起来都文气浩荡的。能与蔡邕为友的,毕竟不能是稀松平常的人。
如果局势稳定,蔡家发丧,天底下不知多少文人学士,要来吊唁他。但现在烽火连年,阻隔了各地的交流,这种情况下还能有人来吊唁,可见蔡邕在人心中的地位,非同等闲。
蔡邕应该早已下葬了,吊唁的是他的衣冠。这些学者,不少都嚎啕大哭。或者吟唱为蔡邕所作的挽辞。辞唱声中,整个蔡府,一片凄凉。
对于蔡邕这样的大学者,赵昱是敬佩的。实际上,无论后世怎样的议论,文明的传承,都离不开这些大学者。没有他们,整个文明将一片黑暗。
他们是人道一个重要面的完全体现。
天不生圣人,万古如长夜。而圣人之后的大学者,就是举着圣人点燃的火把,一路传递千万载的火炬手。
赵昱真心实意的拜了三拜。
然后他一个人,就在蔡府之中,看看走走。
蔡邕为人清正,说起来,蔡家也是陈留大族。然而蔡邕却并不富裕。或者董卓曾经并非没有给他许多赏赐,大概都没有接受吧。像他这样的学者,无论怎样,总要拿捏一个清高。真学者真清高,而假学者假清高。蔡邕是真学者,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是辞赋大家,而且是最后一个辞赋大家。是书法家,飞白书的创造者。是音律大家,蔡琰的音律,就是她的父亲蔡邕教的。是学术大家,他很多学术方面的著作,在后世失传,但勘校熹平石经,续写东观汉记,莫不令人神往。
赵昱觉得,蔡邕虽做官多年,但他并没有被汉末漆黑的官场污染,本质上,是一个纯粹的大家。与其他许多顶着之名求利的假学者,完全不一样。
蔡府的院子并不大,几棵老树,两方石桌,仅此而已。连房屋都显得古旧,或者因为蔡邕住在这,似乎有一股淡雅的文气萦绕。后院赵昱没进,没有主人相邀,随意进后院是无礼。
赵昱好像游离于众人之外,一直等到吊唁的人来来去去,天都快黑了。
老仆关上门,蔡琰拖着沉重的脚步,才看到赵昱还坐在那里。
赵昱没等蔡琰开口,就站起来,先说道:“昭姬或许不认识我,我叫赵昱,从兖州东郡濮阳而来。”
“赵先生。”
蔡琰露出一抹思索,在她的记忆中,找不到这个名字。
赵昱笑道:“昭姬不要多想。我与蔡中郎并不认识,但蔡中郎之名,早是如雷贯耳。说起来今日也是偶然,我从皇宫出来,漫无目的,恰好来到这里,不拜一拜蔡中郎,怎么也说不过去。”
赵昱并不遮掩,他是有话说话。
蔡琰闻言,反倒没有生气。她觉得赵昱很真诚,与大多数人的假意完全不同。
道:“吊唁家父的都离去了,赵先生有事么?”
赵昱点了点头,看着眼前这个身高几乎接近自己眼睛齐平的高挑女子,心里为她以后的遭遇而遗憾。
红颜多磨难啊。
如果赵昱今天不来,或者没有想起这位大才女,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等到两三年之后,李傕等人内讧,关中大乱之时,并州匈奴瞅准机会南下劫掠,把她掳走。从此在北虏不毛之地,孤独许多年,等到曹孟德一统北方,降伏匈奴之后,才把她接回来。
此中凄苦,不忍视之。
当然,或许如今曹孟德有赵昱襄助,天下的局势变化已是无常,或许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但既然撞见了,赵昱生了怜香惜玉之心。
“我的确有些话,想要对昭姬说。”
赵昱道:“我听说蔡中郎与曹孟德亦师亦友,我与曹孟德也是至交。如今蔡中郎逝去,昭姬孤苦无依,依我之见,不妨随我去关东。在濮阳,好歹也有曹孟德照应。昭姬以为如何?”
蔡琰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却摇了摇头:“先生好意,昭姬心领了。我不愿寄人篱下,先生请回吧。”
“小姐”
旁侧老仆,忍不住道:“老爷已远去了,小姐年华还多,出去走走也好啊”
蔡琰只是摇头。
赵昱劝道:“我不是危言耸听长安并不安定。李傕、郭汜等人,都是虎狼之辈。董卓还在的时候,能压制住他们,现在董卓死了,他们这些虎狼掌握了天子,野心一发不可收拾。我料定他们必定会因为争权夺利而火并,而且就在最近两三年之内。一旦火并,长安将无宁日。西凉军军纪败坏,一旦燃起烽火,其中危机可想而知。而且关中北面并州,并州已脱离朝廷掌控,蛮夷纵横。若瞅准机会,未必不会南下关中。到时候更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曹孟德有经天纬地之能,我也在兖州,无论北边袁绍,南边袁术,皆不惧惮。必定平稳安宁。昭姬去兖州,无论是做什么,都安安稳稳,岂不是好事?至于寄人篱下,却是言重了。”
老仆听了,不禁道:“大小姐,小小姐和夫人还在陈留老家,过去的事,都过去了,老爷都说不必挂碍,小姐你又何必”
蔡琰轻咬嘴唇,只不说话。
那老仆才对赵昱作揖道:“小老儿不知道赵先生是什么来历,但小姐身世凄苦,请先生务必不要再伤害小姐。”
赵昱道:“我虽非贤人,却也不会去欺骗一个如此令人怜惜的女子。”
老仆点了点头:“小老儿非不信先生。而是世道险恶,莫可奈何。我随在老爷身边几十年了,是看着小姐长大的。前时小姐与河东卫仲道完婚,卫仲道却死于恶疾。小姐由是为夫家所恶。因此不愿回老家”
………………………………
四十三章 回濮阳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这一点,赵昱是理解的。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不要说这个时代,就是两千年之后的现代时空,也屡有这样的事发生。夫死责其克夫,而被夫家厌恶,弃而回家,都不敢抛头露面,生怕被人嘲笑。
难怪说蔡琰不愿回老家,若是回到老家,迎着家乡乡亲那种无处不在的厌弃眼神,以蔡琰的骄傲,恐怕是不愿意的?
老仆又道:“我不知道先生刚才说从皇宫出来,到底有什么奥秘。但先生说的话,也是在理的。所以小姐,去关东吧。曹孟德这人,老奴知道,早年在洛阳的时候,与老爷相交甚笃。去了濮阳,曹孟德必定不会怠慢。”
蔡琰分明眼中有些纠结之色,没有给予答复。倒是老仆,越俎代庖为她做主。
这老仆是蔡邕几十年的老管家,其中关系亲厚,大略已经可以说是亲人,为她做主倒也不算逾越。
赵昱和老仆你一句我一句劝导,后来一个小小丫鬟从后院出来,也七嘴八舌的劝她。蔡琰答应了。
所谓宜早不宜迟,当下连夜,老仆和小小丫鬟就开始作准备。
而蔡琰和赵昱则在屋中相对而坐,蔡琰为赵昱煮上一碗茶,姿势优雅,充满了韵律的美感。
奉上茶汤,蔡琰回到座位上跪坐下来,道:“赵先生真的是曹孟德的好友,真的是从濮阳而来?”
她有些好奇:“现下世道艰涩,歧路遥远,先生一人,是怎么来的呢?”
赵昱端起茶碗,碗中茶汤浓重,有姜蒜佐料,跟后世的清茶完全不一样。但喝一口,却别有一番滋味。
道:“不瞒昭姬,我一人独行,脚程极快。至于沿途的障碍,都是小事。路匪山贼也罢,乱兵烽烟也好,都无关紧要。”
赵昱说的淡然,也是实话,但蔡琰却不怎么相信。
赵昱失笑,伸手虚往地面一按,无声无息之中,方圆丈许一个巨大的掌印,如同烙铁一般,深入地面半尺,却没有激起哪怕一丝灰尘。
蔡琰惊骇失色,纤手捂着红唇,黑亮的眼睛瞪的圆圆的。
“原来,原来先生有这样的本领!”
蔡琰觉得这是不是幻觉,不禁走出来,一试,才知道是真的。
“小道而已,昭姬不必惊讶。若没有一些手段,我也不敢说能把昭姬带到关东。”
轻描淡写揭过此节,赵昱随后转言,便与蔡琰说起了其他的。
反正天南海北一通侃,侃的蔡琰目中异彩连连,对许多奇闻妙事,心生向往。
但赵昱能侃的,大约也就这些了。毕竟,他阅读过的书,都是现代的书籍。古代的东西传承到两千年后的并不多。辞赋啊,宫商角徽羽啊,这些赵昱都是七窍通六窍,大概是一窍不通。
至于装模作样吟几首‘黄河之水天上来’啊,什么‘大江东去’啊,亦或者沁园春啊,那都是扯淡。一个时代的人道文化有其独特的时代特色,把唐宋的诗词拿到汉末来,那是贻笑大方。就好比把现代诗拿到唐宋去,能指望人看的上?
所以只说一些奇闻,或者地理,或者神鬼故事之类的,聊以解乏。
翌日一大早,一辆牛车吭哧吭哧的拉着蔡府的一些家当,启程了。
蔡府竟然连一匹马都没有,听说蔡邕以前就算逢着上朝也是乘坐的牛车。大概牛车坐着比马车舒服吧?
蔡家所有的家当,是一屋子竹简,不知几千卷。如果要用马车来拉,十几辆怕都装不下。赵昱干脆一袖子收了,装进混沌珠小世界中,免去了许多麻烦。
只是老仆蔡伯和丫鬟小丫被吓得不轻。至于蔡琰,虽然惊讶,但屋里的那个掌印,早让她见识到了这位赵先生非同寻常的地方。
出城不难,听说是蔡伯喈家眷要回陈留老家,倒也没人阻拦。
蔡伯驾车,赵昱靠着车辕坐在另一侧,牛车里就是蔡琰和丫鬟小丫。
这一路上就勿须多提,乱七八糟的事不是没有。乱世之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凶狠毒辣的人层出不穷,没什么好赘述的。
等牛车龟爬一般到濮阳的时候,已经入冬。
沿途耗时两个月,古人行路不易。
倒是这两个月中,赵昱跟蔡琰愈是熟悉。这位大才女,平常很多时候,都很安静。偶尔遇到景致不错的地方,也会下来留驻一天半日的,或者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弹奏一曲,颇为有些高山流水。
女知识分子嘛,赵昱能够理解,还颇为欣赏。
其中有小丫这个活泼的丫头插科打诨,或者跟蔡琰随意聊聊,云淡风轻的,有种相敬如宾的感觉。
老仆蔡伯总是笑眯眯的,也很少说话。
于是濮阳到了。
这时候,曹孟德早已回到濮阳。
赵昱先回了一趟城中小院。管家老张和小鱼祖孙,亦即是当初赵昱在人市中买来的祖孙俩,还在这里。
“王婆他们人呢?”
赵昱问老张。
老张躬身道:“回东家的话,王婆他们已去别院去了。”
“哦。”赵昱点了点头:“别院如今修的怎样了?还有,管亥等人可曾来?”
老张道:“夏侯渊将军在东家离去之后,派遣人手帮忙,早在十余天前,别院就已竣工。管亥等二十余人,也早到濮阳,一直在别院帮忙。”
赵昱心里了然,道:“这是昭姬小姐,天下大儒蔡伯喈之女,还有蔡伯、小丫,老张你帮着安排一下。”
然后对蔡琰道:“昭姬先在这里稍作安顿,歇息歇息,我先去见见孟德。”
“嗯。”
蔡琰轻轻颔首。
随后赵昱就去了太守府。
到府门外,抬头一看,嚯,匾额已经变了。
离开濮阳之前,这里还是太守府,但这一圈转悠下来,几个月时间,现在已是州牧府。
也就是说,曹孟德在这段时间里,已经摘掉刺史的帽子,做了州牧。
算是名器与地位相当。
大门口的护卫见到赵昱,立刻就有人飞毛腿进了府中。赵昱背着手,悠哉游哉的走进州牧府,正好看见曹孟德大笑着迎上来。
“先生啊先生,终于是回来了!”
赵昱笑道:“南阳不远,本来两月前就该回来。半道上突发奇想,想去长安看看,于是转了一圈。”
曹孟德一怔:“先生竟去关中走了一圈?”
说着,就进了正厅。
厅中坐着四人,皆是文士模样,在赵昱与曹孟德进来之前,似乎在讨论什么。见两人进来,这才歇止,齐齐看来。
这四人,一人认得,是陈宫。另外三人,也不同凡响,尤其右首之人,仿如明珠温润,霞光柔和,实在引人注目。
他身材挺拔,面如玉冠,那一个帅呀,就算是赵昱,也心下暗暗为之赞叹。
这四人各自端坐,见赵昱随曹孟德进来,其中陈宫立刻笑道:“我说主公怎么如此急切,原来是赵先生回来了!”
说着,陈宫走出案桌,俯身一拜:“先生国士无双,陈公台输的心服口服!”
赵昱微微一怔,就笑了,把陈宫扶起来:“公台兄还记着呢,玩笑而已,我都快忘了。”
陈宫摇头道:“当初是在下的不是,想想羞臊,先生不怪公台就好。”
曹孟德一旁笑道:“皆是过去的事,就不必多说啦。”
于是拉着赵昱胳膊:“来来来,先生,我为你介绍几位大才!”
赵昱笑道:“几位皆是神采非凡,孟德兄,快快与我介绍一番。”
曹孟德笑的胡子一翘一翘的,伸手一引,先是右首那超级帅哥:“这位是颍川荀彧,有张子房之才!”
赵昱眼睛一亮,拱手作揖一拜:“原来是荀彧荀文若,果然闻名不如见面!我是赵昱,有礼。”
荀彧起身,整整衣襟,正色一拜:“赵先生有礼。”
他一丝不苟,正正经经,却又不显得呆板,正如同羊脂玉石一样,给人一种温润又洁净无瑕的味道。
随后两人,一人叫毛玠,字孝先,陈留人。一人叫枣祇,颍川人。
一番寒暄不提,各自落座。
曹孟德道:“如今百事开端,千头万绪。先生回来的正好”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赵昱连忙道:“哎,别。”
“军政之事,孟德兄你别跟我说了,我懒。”赵昱惫懒道:“荀文若在此,陈公台在此,毛孝先在此,枣祇在此,哪里用的着我?文若国士,才高无边,休说区区一个兖州,就算是这大汉十三州的政务在他手中,也能有条不紊。陈公台他们,少说也是一州之才,你不好生用他们,烦我做什么。我那别院听说才刚刚建好,还没来得及看呢。”
荀彧等人听的是目瞪口呆。
竟有这样跟曹孟德说话的人,君臣之别呢?!
却看到曹孟德混不在意,反倒苦笑连连:“我的赵先生呐,万事开头难,你可不能这样。”
“能。”赵昱哈哈笑道:“孟德兄有超世之才,有坚忍不拔之志,文有荀文若、陈公台等,武有夏侯、曹氏兄弟,还有典韦、于禁等,只要把握方向,垂拱而治,还怕整治不好区区一个兖州?”
曹孟德还能怎么办?只苦笑以待。
“赵先生谬赞了。”一旁荀彧温和笑道:“先生之能,不似凡人。城外的赵庄,彧也有观摩,实在令人震惊,自愧不如。赵先生若不常常指点,在下怕做错事啊。”
这话引起了陈宫等三人的共鸣。
如毛玠、枣祇等人,虽是第一次见到赵昱,但城外赵庄的壮举,是怎么也不可能忽视的。任凭他们智慧超群,也无不震惊于赵庄的秘密。那些秘密,是震动整个天下的秘密,出自于这位赵先生一人之手!
超世之才,说的才是这样的人。
赵昱摇头笑道:“不不不,我与孟德,至交也。但我不喜烦劳,喜清静。诸位就多担待担待。”
众人皆是摇头失笑。
更多言情流行 x b q g x s
………………………………
四十四章 议事
随后与赵昱说起这两月以来的事。
先是百万黄巾的安置之事。此事是荀主导,陈宫等辅佐。安置老弱,分配田地,鼓励耕种,如今已经走上正轨。
而其中,程昱在泰山郡那边负责送,荀则在这边负责接,以及一概粮草衣食划拨。
而三十万青壮,已正式进入在整编裁汰过程。夏侯、曹仁、曹纯、于禁,都在那边。
按照曹孟德的计划,是六选一,也就是从三十万青壮之中,选出五万最精锐的加以训练。
毕竟,暂时而言,曹孟德还养不起更多的士兵,五万已是足额。军事方面除了整编裁汰之外,还有徐州的异动。
陶恭祖虽老,但竟然还有些雄心,近一月以来,军队有调动的痕迹,依据曹孟德的推断,怕是有进攻兖州的可能。
“其中有袁公路的手段痕迹。”曹孟德如是道:“袁公路与袁本初斗的愈烈,袁公路联结公孙瓒,又联结陶恭祖,要在形势上对袁本初进行压制。想必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陶恭祖这老儿会作出实际行动。而兖州初定,万事才起个头,没有大战的本钱。”
就在这一年之中,袁本初夺了韩馥冀州,随即就与公孙瓒打的如火如荼。
先是界桥之战,公孙瓒失利,随后又是龙凑之战,公孙瓒再败,但跟着的巨马水之战,公孙瓒则胜了。二者于是相持不下。
袁术也搞的热闹,一边蚕食扬州,一边结连公孙瓒和陶谦,因为曹孟德在形势上,是袁绍的小弟,于是也有争锋。不过袁绍又结连曹孟德和刘表,双方之间,犬牙交错,形势极为复杂。
而总的来说,暂时曹孟德没有大战的本钱。之前几次战争,已经把兖州的战争潜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如今又吞并了百万黄巾,正是需要修生养息的时候。
“倒也无妨。”赵昱见荀等人都看他,只好先开口:“徐州虽富庶,兵广粮足,但陶恭祖毕竟老了,征战之心不坚决。其麾下又没有什么能用的大将,如曹豹之属,人如其名,草包耳,不足为惧。只需遣一员大将,万余兵马,就能拒敌于国门之外。陶恭祖见事不可为,必定退却。”
曹孟德闻言,不禁连连颔首:“先生言之有理。”
“不过。”说着,他话音一转:“袁本初如今与公孙瓒打的激烈,陶恭祖又没有坚战之心,袁公路与刘景升也有牵制,又在蚕食扬州,怕是要跟新任的扬州牧刘繇斗起来,于我来说正是大好机会。有先生的高产良种,又有水车水利,但兖州地处大河之畔,如今天年不好,万一发了洪灾,又该如何是好?先生可有计策教我?”
“好你个曹孟德!”
赵昱忍不住大笑起来:“你还惦记着我呢!”
曹孟德笑而不语。
“好吧,这件事,我心里有写计较。”赵昱正色道:“最多一月,便给你答复。”
曹孟德笑的轻松:“有先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然后才道:“刚刚我与文若他们正在商量规整兖州的事。万事开头,唯人才难得。各地郡守、县令,我计较着要换掉一些,可手中无人。我意设招贤馆,布招贤令,唯才是举,先生以为如何?”
曹孟德说起这话,脸上颇为有些自得。
这个主意,可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不过提出来之后,在场的几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异议。
就在之前,赵昱还没到的时候,他们就在针对曹孟德的这个想法,进行讨论。
曹孟德要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前面半句,荀四人都是赞同的。但后面半句,却遭到质疑。
现在赵昱来了,曹孟德再说起这事,陈公台就率先道:“主公,赵先生,主公布告招贤令,乃是妙策。然则不论出身,却有些犯了忌讳。”
他顿了顿,道:“一则民间百姓,少有读书识字者,也没什么英才可言,不论出身就毫无意义。”
他这话意思很明显,这个时代,知识为门阀所垄断,民间百姓没有渠道,也没有条件学到高深的知识。因此他断定民间没有英才,
所以不论出身这句话就没有意义。
“二则主公,各地世家翘首以盼,许多英杰都盼为主公效力,主公何必舍近求远?”
曹孟德眼中闪过一抹不虞之色,但他也知道,陈宫说的,大抵没错。
然而这不是曹孟德想要的。
正如赵昱想的那样,曹孟德如今为一方诸侯,已与世家门阀的阶层,逐渐区分开来。为人主者,一切都要在掌控之中。而曹孟德又怎么会不知道世家大族的危害?
这大汉的天下,走到现在这一步,可不单单是天子昏庸、宦官外戚专权的缘故。根子还是在世家大族这儿。
享受着巨大的权利,却把所有的义务,都推到平民百姓身上,这才是压垮强汉的根本原因。
曹孟德作为门阀的一员,怎么会不知道?
是门阀,自然要维护门阀的权益,但他如今的目标,却不是做门阀。门阀的权益,与他的目标,与皇权,是相悖的。比如陈宫所言,把各地郡守、县令的位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