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漫威-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鼎真人继续道:“然天庭有天庭的规矩。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乃当初女娲娘娘与伏羲圣皇定下的人伦之则。云华仙子思凡下界倒也不说,却瞒着玉帝与人结亲,还诞下子嗣,将玉帝的颜面掷于尘埃。”

    赵昱接话道:“如此,玉帝怕是恼怒。”

    “自是恼怒。”玉鼎真人道:“仙凡之亲,倒也并非大碍。但云华仙子身份不同,须得有个讲究。由是玉帝大怒,遣神将捉拿之。就在两年前,那杨姓青年身死,云华仙子被拿住压在桃山之下以赎其罪。”

    赵昱顺着玉鼎真人的话问道:“那二人幼子呢?”

    玉鼎真人吐出口气:“我于时游历凡间,见了此事,作过一些了解。却是玉帝与云华仙子兄妹二人,皆有误会,才致使这般后果。玉帝道是云华仙子不顾及他三界之主的颜面,私相结亲生子。而云华仙子则同样是顾忌玉帝的颜面,害怕自己结情凡人被玉帝所知而使得玉帝颜面大失,导致不同意婚事,由是隐瞒。”

    “实则玉帝应该是知道的,但玉帝身为三界之主,便是知道,也须得做出这般反应,否则岂不贻笑大方?”玉鼎真人说着叹了口气。

    许多事,就算是心里明白,但却不能不做。谁让他是玉帝?

    赵昱微微颔首,表示明白。

    玉鼎真人又道:“那杨姓青年之死,实在我不好插手。但这孩童既已降世,便合乎天道。他才刚出生,怎能担负父母的因果。由是我悄然出手,带走了这孩子。”

    赵昱笑道:“道友也是好心。”

    玉鼎真人道:“却也是无可奈何。我虽带走这孩子,但不能立刻带在身边。否则玉帝便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得不派神将来追逐。玉帝乃三界之主,我须得顾忌他的颜面。”

    赵昱心中了然。

    “由是我以遁空之法,将这孩子送往远方。我知这孩子血脉非常,天生能吞吐天地元炁,不虞饿死,于是将他送到了这西陲的天台山中。。。”

    说这句话时,玉鼎真人便把目光放在赵昱身上。

    赵昱自然知道他的意思,状作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道是杨戬一个婴孩,怎孤零零在山间石洞,原来还有这般因果。”

    他是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又道:“那卷有杨戬姓名的玉简,想必也是道友所留?”


………………………………

第六章 虚实之间

    虽早已猜到玉简落在这天一道人手中,但此时确切听来,玉鼎真人也不禁暗暗叹了口气。

    那玉简是他为杨戬所留,他算到杨戬至多一岁便能醒大慧,是时触发他在玉简上设下的禁法。禁法引导,杨戬便能习的玉简上的法门,自然而然成为阐教弟子、玉鼎高徒。

    可人算不如天算,怎又知突然冒出个天一道人?

    猎户所言,这号称天台大仙的天一道人便是近两年前来到这里。算一算大概正是他将杨戬破空送来的前后。由是诸般计较,皆作了流水。

    如今非但徒弟收不成,连阐教法门也因此泄露,令玉鼎真人心中难安。

    他不禁怀疑这天一道人的来历,他的根脚,他的目的。

    是不是早就在算计他玉鼎真人?

    赵昱见玉鼎真人神色中疑色一闪,如何猜不到玉鼎真人的忌惮?

    却笑道:“真人切莫多想。”

    赵昱慢条斯理,又倒满茶水,呷了一口:“实为机缘巧合耳,非有算计。”

    玉鼎真人大略有些不习惯赵昱的直白,略略神色一顿,才道:“毕竟不能不多想。道友这机缘也实在太巧合了些。”

    赵昱云淡风轻道:“我此番出游,为印证所修诸般法。得阐教玉清炼炁法、八九玄功,不胜欢喜。我知门户之见,没来由观了阐教法门,道友必心有不虞。我也自不安。然见猎心喜,法已观尽,事已至此,不能无动于衷。我自忖所修法门有些玄妙之处,或换取?”

    玉鼎真人闻言大摇其头,道:“八九玄功乃我阐教护教斗战之功,玉清炼炁法虽为基础,却也是根基所在。道友观我法门,虽为机缘巧合,然。。。”

    他忽然灵机一动,顿声片刻道:“道友观之已成事实也是无可奈何,但我教法门圣人所述,不能轻传。不如道友随我去面见圣人师尊,师尊自有区处。”

    赵昱笑了起来,却道:“我闻东海金鳌岛碧游宫通天教主圣人每每传法,皆来者不拒。由是万仙来朝。以我观之,无论这八九玄功也好,玉清炼炁法也罢,皆非阐教根本,道友何必夸大其词?”

    见玉鼎真人要反驳,赵昱拂袖道:“我这里有一门太初清净经,道友或可先观摩几分,再做决断不迟。”

    便则袖中滑出一卷简牍,落在玉鼎真人面前,自翻开来,呈现无疑。

    “道友不必忌讳。”赵昱笑道:“只管一观。若我这法门浅薄,交换之事便则不提。若不能入的道友法眼,道友再来说话。”

    说着,赵昱面露悠悠:“虽说阐教有圣人,法门自高深。但我自忖一身道法也不落俗套。道友观一观,再来驳斥于我无妨。”

    赵昱都说到这份上,玉鼎真人本也对赵昱心生好奇,于是便将目光落在玉简上,这一看,便已入迷。

    赵昱悠悠然一旁饮茶,嘴角勾起轻笑,不明意味。

    初见这玉鼎真人之时,赵昱对自己借宙光秘境创造的这方封神世界,便已多有猜测。

    阐教元始天尊座下号称十二‘金仙’。玉鼎真人便是其中之一。然这‘金仙’非为真实世界法宇宙之金仙,却不过堪比元神五重归一之境耳。实因赵昱修为所限,造化出的这方世界,毕竟不能无限制的超越自身的修为,即便以虚幻为多。

    师父混空老祖能以天衍镜造化出那开天辟地的混沌魔神,只因老祖境界高远。赵昱比及之不过一粒尘埃而已。

    由此便可推断,那三教‘圣人’,亦或可再算上女娲娘娘、西方教两位,大略也不过堪比真实地仙的修为层次。至于那最厉害的天道鸿钧,暂时不好界定。

    如此,赵昱对这真假参杂的世界,其力量层次,已心中有数。

    其后言语之间,赵昱也在细细观察这位玉鼎真人,把这位‘金仙’的根底,逐渐摸了个七八分清楚。他发现,这个他设定的背景世界里,修行体系与真实宇宙,大有不同之处。

    这位玉鼎真人,单就元神道行而言,堪比真实元神五重。但却有些偏科——肉身显得很的孱弱。细细一看,赵昱逐渐明悟。他们修行,直接以炼炁起始,不曾经过武道筑基这个阶段。或者说筑基阶段打磨太少。

    因此封神世界的修士,称之为‘练气士’,正是相得益彰。

    八九玄功这等修行肉身斗战之法,并未向下延及筑基层次,反而起步很高,被当作一种神通来修行,而非是根基法门。

    若无赵昱,杨戬成为玉鼎弟子,他的根基法门是玉清炼炁法,而非八九玄功。八九玄功为用,玉清炼炁法才是本。

    从玉清炼炁法和八九玄功这两门功法之中,赵昱便已有所体悟。八九玄功称作护教斗战之法,便如同一口兵器,当作外在的东西。而专修这等法门者,少之又少。

    盖因没有经过武道筑基而直接炼炁,致使肉身孱弱,难以承载这等暴烈法门,须得以杨戬这样的天赋血脉才能修持。

    不过也正因如此,使得封神世界的炼炁之法发展到极其强横的程度。忽视了肉身修持,自然专注于修持法力和元神。这方面的法门,与真实宇宙的法门相比,也有其独到之处,颇具借鉴意义。

    不过这毕竟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以虚为多。赵昱拿出这门不甚看重的太初清净经,其中大异于虚幻世界的道理,不免让玉鼎真人为之沉醉。

    见这位真人沉浸其中,赵昱也不以为忤。他刻意如此,玉鼎真人越是沉醉,他越是喜欢。三教法门,皆是他志在必得之物,然若硬抢却不可取,说不得最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耽搁大事。

    以功法换功法,才最是稳妥。

    真实世界之法,必定令人心醉。然赵昱也不惧一身法门被人学去——这是虚幻的世界,真实的法门在这里,虽引人启迪,却真的无法被人学去。

    若能学去,那这里便也不是虚幻,而是真实了。

    若有人能学到一些奥妙,赵昱反倒欢喜。他正要看看,真实的法门在虚幻的世界,有怎样的体现。这也具有相当的观摩意义。


………………………………

第七章 镇守余化

    天将黑时,杨戬这小毛孩回来了。

    “师父,我回来啦!”

    毛头小子从崖边冒出头,一跃跳上来,看见自家师父像往常一样侧卧青石观云海,一个飞扑就扑到赵昱怀里,咯咯直笑。

    赵昱一记摸头杀:“今天去神木城了?”

    杨戬用力的点头,小脸还红彤彤的:“嗯,神木城好多人,很好玩呢。”

    赵昱失笑,道:“神木城是个小城。有朝一日为师带你去朝歌,那才是人王重地,山海繁华。”

    “朝歌?”

    杨戬眨眼,面露憧憬之色。

    忽然杨戬好似想起了什么,道:“师父师父,有个叫余化的,说明天来拜望呢。”

    “余化?”

    赵昱念头一转:“神木城的镇守将军?”

    “嗯呢。”杨戬点了点头:“他哪个坐骑好威风,比大鹿和小虎还要威风的多,眼睛冒火,瞳仁生金呢。”

    “火眼金睛兽。”赵昱笑着道:“他没欺负你吧?”

    “没啊。”杨戬摇了摇头:“他还请我吃肉,还喝酒。”说着砸吧砸吧嘴,一幅回味模样。

    赵昱见子,一个瓜崩弹在杨戬脑门上:“你才多大点,就喝酒?”

    杨戬脸一垮,可怜兮兮:“可是很好喝呀。”

    “去把千字文抄一百遍。”赵昱拎起杨戬:“不抄完不准睡觉,明天不准下山。”

    “啊?”

    杨戬顿时一脸苦瓜。

    赵昱可不会被他小模样骗了:“快去。”

    “哦。。。”

    杨戬磨磨蹭蹭进院子,片刻后飞奔出来:“师父,那个道士傻了。”

    赵昱甫一听,不禁哈哈大笑:“你别管他,自己去抄千字文。”

    杨戬又蔫了,转身进去了。

    “余化。。。”

    赵昱心中沉吟。

    这神木城就在天台山下,处于赵昱的眼皮子里。神木城中便是一只蚂蚁,赵昱也熟悉的紧。这位镇守将军余化,赵昱当然不陌生。

    截教乃大商国教,许多截教弟子在大商任职。位高者如闻仲,这余化也是其中一人。

    早知此人叫余化,赵昱也曾回忆一番,找到此人根脚。余化乃一气仙余元的弟子,而余元则是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圣母之一金灵圣母的弟子。亦即是说,这余化是通天教主的玄徒孙。

    对了,闻仲与余元乃师兄弟,皆为金灵圣母之徒。

    神木城边荒之城,乃大商西陲一处极为重要的军事重地,将余化镇守此处,凭其神通法术,倒也不惧天台山西蛮荒之中的戎蛮来攻。

    这近两年来,余化每三月便出兵一次,一为驱逐绞杀山中妖物,二为威慑西方戎蛮。倒也是尽职尽责。

    天台山中仙人传闻已久,但多在民间,余化并不在意。但今日杨戬下山往神木城一行,引起轰动,自然逃不过余化的眼睛。那余化一见杨戬,区区小童气血浑厚至斯,如何不惊为天人?

    想必才确定山中仙家不假,与杨戬接触一番,提出拜望。

    赵昱动念之间,将前后理个通透。

    今日见了玉鼎真人,明日再见见截教余化,倒也无不可。

    不过那余化的修为,实在有些浅薄。观之不过炼炁之境,还不及法象,一身神通多旁门左道,杀伐倒也凌厉,只是走了歧途。

    说来赵昱对截教倒也颇有好感,虽然截教良莠不齐,妖魔鬼怪皆有,但通天教主的教化理念,却颇得赵昱赞同。元始天尊鄙薄湿生卵化之辈,而通天教主则来者不拒,只是疏于管教,使得截教的名声,好坏参半。

    赵昱最看重的,是通天教主传法。这位圣人每隔一段时间,就在碧游宫开门讲到,任凭谁来,也能听得。只是不知教主下回讲道在何时,赵昱颇为期待。

    如今余化要来见他,正好打听一番。到时候东海一行,去听一听圣人讲道,岂不快哉?

    。。。

    一夜无话。

    杨戬在天亮时分,才将千字文抄完。这觉大概也睡不成了,不过他精力充沛,气血浑厚,三五日不睡觉也没什么。抄写千字文,是赵昱对杨戬历来的惩罚。且不以纸笔抄写,而是用刻刀在玉简上铭刻。否则区区百遍,早抄完了。

    打了个哈欠,杨戬从屋里走出来,看见玉鼎真人还坐在原处,须发眉毛上,都凝起了露珠,却不为所觉。仍是沉浸于太初清静经之中不能自拔。

    杨戬撇了撇嘴,蹦蹦跳跳走出院门,自家师父正盘坐在青石上,一动不动。

    “师父。”

    赵昱睁开眼:“抄完了?”

    “嗯。”杨戬缩了缩小脖子。

    赵昱点了点头,重新闭上了眼睛。

    杨戬偷偷松了口气,便牵了大鹿小虎,悄咪咪下山去了。

    昨日见了神木城繁华,一天哪儿能够?今日早已迫不及待了。

    赵昱也不管他,反正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没人能伤了杨戬。

    大略日高三丈,尚武之时,一队人马来到崖下。杨戬也在其中。

    这毛孩仰起头指着崖上道:“就在上面。”

    余化翻身从火眼金睛兽背上下来,抬头仰望,不禁道:“有多高?”

    “七八千丈吧。”杨戬挠了挠头:“我带你上去。”

    说着就攀住悬梯,要往上爬。

    此时袅袅仙音降下:“截教道友前来,怎能失礼?”

    不知不觉,一团云彩在余化脚下升起:“道友可乘此云上山。”

    至于杨戬,转身一溜烟走了。他还没玩够呢。

    余化踌躇片刻,稽首一礼道:“劳烦前辈了。”

    云彩升腾,流光一闪,余化便已到了崖上。正见青袍道人笑盈盈看着他。

    余化连忙一拜:“晚辈截教余化,拜望前辈。”

    余化并非鲁莽之人,见这位道人的确神通广大,倒也不敢怠慢。

    说来在赵昱的印象当中,截教虽然有许多妖魔鬼怪,也曾杀伤害人。但那种令人厌恶的傲慢之人却不多。反倒是阐教的三代弟子,多有傲慢者。

    赵昱笑着还了半礼,笑道:“道友请坐。”

    便就在青石上对坐。

    道:“贫道天一,早慕截教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余化虽知此乃客气之言,却也喜笑颜开,连忙道:“不敢,不敢。前辈法力高深,晚辈当不得如此称赞。”

    随后道:“晚辈早闻山中有仙人的传闻,只是以为讹传。昨日见前辈高徒,惊为天人,前辈坐镇此山,驱走妖魔,保的一方水土平安,教晚辈好生羞愧。”


………………………………

第八章 所谓三商

    一番几言,便听余化道:“晚辈自修的法术,奉命于人王镇守这神木城已逾十载。或有戎蛮来攻,或有妖物作祟,也是战战兢兢。只道是西陲边荒,僻静贫瘠,不料却也引来前辈真仙。”

    赵昱知余化旁敲侧击,打听他来历。正如那玉鼎真人一般无二。倒也不以为忤。

    他毕竟来的突兀,从不闻名。却有这般神通,又不是三教中人。若不打听根脚,倒才奇怪。

    道:“我山野之人,四海为家。倒也不在意荒僻不荒僻。早些年闭门苦修,前不久出关来静极思动,于是游方八荒,来到这天台山。”说着赵昱笑了起来:“那神州之中,自是福地洞天。不过多有其主。我料想倒不如便在此处落脚,也算个清净。这天台山光景也算不差,周围也无打搅,正合我这般人物。”

    他自不能说此乃幻境,自己是真实降临虚幻。

    便随便扯个借口,敷衍一番。

    反正他不是这幻境中人,便是那鸿钧老祖,怕也是云里雾里。便随便瞎扯,也不虞被人揭穿。

    “难怪以前不曾听闻前辈尊号。”余化道:“前辈心向大道,不在扬名,实令人佩服。”

    随后天南海北,闲聊起来。

    赵昱有意相问,一些不甚关键之事余化也不遮掩。

    使得赵昱对这世界逐渐愈发了解。

    就余化所言,他自余元座下修道三十载,再难有寸进。于是得其师余元准许,下山来投效人王。截教门人弟子数不胜数,有一心向道的,闭门苦修不在话下。有心慕红尘的而与大道难有前途者,多被打发下山,受命于人王,传播截教道统。

    余化便是后者。

    当然,作为大商国教,自要有一个厉害人物作为教门弟子的统帅。那便是余化的师伯,金灵圣母的亲传弟子,闻仲。

    如今闻仲是大商国师,代表国教截教,还不是太师。闻仲为太师,大概须得成为人王太子殷受的老师之后才是。

    从余化口中,赵昱也知道了之后的纣王帝辛,也就是殷受,才刚刚出生不久,还是婴孩。

    作为大商国师,闻仲是大商军事的最高执行首脑,其位只在人王之下。其人性刚直,气烈,神通广大,又擅军略,颇受人王帝乙的敬重。这些年来,大商征战四方力压四夷,闻仲功在第一。

    余化便是受命闻仲,于十年前来到这神木城,镇守边荒。

    大商四方,如今以北狄、东夷威胁最甚。说起来东夷部族被征服过无数次,但屡屡反叛。而北边则因气候缘故,难以统治。闻仲如今正领兵在北方,镇压北狄。

    说来在赵昱的记忆中,封神演义里,闻仲闻太师征伐北狄十几年不在朝中,一回来面对的就是糜烂的政局。由此便可看出北狄对大商而言的棘手之处。

    除了对大商作一个详细的了解,赵昱也从余化口中,听到一些关于截教高人的消息。

    比如通天教主座下的亲传弟子,如多宝道人等,如今要么在金鳌岛侍奉教主座前,要么在自家道场静修大道。

    一切看起来都很平静。

    但赵昱却能猜到,所谓封神三商,应该已经开始了。

    所谓阐教门人犯了杀劫,玉帝又正逢人手不足用,于是请于鸿钧老祖。老祖炼了卷封神榜,将三教圣人唤到座前,商议封神之事。

    这所谓杀劫,模模糊糊,一般人大略不懂。但在赵昱看来,这根子,还是在道统上。大商立国已许多年,截教为国教,借人王之势,壮大到万仙来朝的声势。

    无论是太上老君的人教,还是元始天尊的阐教,皆远远落在下风。

    而作为鸿钧老祖的弟子,三教圣人各自理念不同,道统相异。站在鸿钧老祖的天道角度,一则要给每个弟子一次机会,二则也是要看看不同的道统理念,于‘天道’而言,是怎样的体现和发展。

    一根苗儿三支芽,哪个芽开的花最好最鲜艳,要一一试过在知道。

    甚至连西方教,也在其中。

    对这个虚幻世界的天道鸿钧而言,此番劫数,只有一个大势,那就是截教战败。至于取代截教的是哪个,随便。取代的那个终归也会被另一个取代,反正不过顺序问题,一一来过便是。

    截教伴随着大商,已经展现过它的发展态势。解下来就要看另一种理念,会是怎样的发展。至于继截教之后的理念,哪个先,哪个后,都无所谓。

    众生为棋子,天地为棋盘。于‘天道’而言,无外如是。

    就好像一块试验田,有什么设想,一一试过。

    天道要实验不同理念的道统发展,于圣人而言,又是个面皮之争。譬如通天教主,他的截教要被暂时雪藏,对他来说,这就意味着他的理念并不合乎天道的胃口,颜面大失。所以他要争。即便最后的结局已经注定,他作为圣人,也要争一口气,争一个颜面。

    而其他的圣人教派,争的就是接下来的实验名额。万一继截教之后的道统理念实验成功了,那后面的岂不就没有机会了?谁也不知道,谁的理念更合乎天道。

    所以西方教两个,本来三教之争他们游离在外,却硬生生插手进来,为的就是如此。

    在与余化交谈之时,赵昱心中转过许多念头。

    如果没有他,这个虚幻世界不会存在。在文字的描述之中,最后是西方教取代了截教,得到了这个名额。但赵昱来了,这事就不算定数。天道鸿钧说白了也是虚幻的存在,而赵昱是截然不同的真实存在。也只有他,才能硬生生改变这个虚幻的世界的走向。

    交谈之中,赵昱笑道:“我尝闻通天圣人每有暇便开坛讲道,心不胜向往。若能闻教主讲道,实是天大幸事。不知圣人下回讲道,又在何时?以往因修行紧要,自己的法门尚未参透,不敢前往。如今若教主再要讲道,我若不去,何其憾事?”

    余化闻言,不禁喜色,道:“圣人祖师有教无类,来者不拒。道友若也前去,自是无妨。说来道友若听道祖师座下,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