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漫威-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拿着望远镜观摩片刻,随后沉重的吐了口气。
道:“当初我与夏贼大战于山海关下,夏贼只有约莫六千甲兵,其余皆寻常。如今方过三四月,怎么也不可能全部装备铁甲,我看是虚张声势!”
也不怪图尔格如此,这样的时代,受到低下的生产力限制,军队铁甲的普及率并不高。
明廷鼎盛时期不说,譬如崇祯年间,各边镇大将恐怕也只其家丁标营装备铁甲,其他的都是破烂棉甲,甚至大部分不着甲。
号称满万不可敌的鞑子,也只精兵着甲。
要打造一副合格的盔甲,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极贵。在图尔格看来,就算倾尽全力,三四个月能打造两千套铁甲就得求爹爹告奶奶了。
当初在山海关下,图尔格两万大军与王轶胜、林江生两部兵马交锋,野战大败亏输。他承认夏贼精兵强无敌,但也知道,当时山海关防线只有这六千甲兵。
当时无论是前屯卫还是山海关上其他的兵马,皆是寻常的不能再寻常。
在他看来,这六千人,应该是嬴翌能够拿出来的一半精兵——至于另一半,就是阿巴泰覆灭的元凶。
他不认为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嬴翌就能装备起更多的甲兵。
前屯卫城上的甲兵,更大的可能是虚张声势。
“虚张声势么。。。”
阿巴泰神色一定,不禁道:“你说的对。本王听说那夏贼起势不过两年,两年能有什么建树?六千甲兵怕是已榨干了他的金银。”
图尔格闻言张了张嘴,最后点了点头。
吴三桂一边面无表情,心里却在暗暗冷笑:“六千?六万吧?!”
一时间,他对自己的计策,更有信心了。觉得自己投降夏王,是英明的不能再英明了。
作为暗中已经投降嬴翌的降将,吴三桂对山海关一线及关内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
这段时间,暗中屡屡与山海关通信。并且还与京师的吴襄取得了联系。
他当然知道这几个月里夏王大肆征兵,更知道刀枪不入的铁甲是夏王军队的标配。
他甚至非常急切的想要看到豪格和图尔格在面对无数甲兵时的表情。
不过他只能按捺住心中的大笑。
要在夏王面前出彩,他的计谋不容有失。在计成之前,绝不能露出半点破绽。
于是道:“主子,奴才也以为是虚张声势。夏贼的兵锋确是不弱,但要说全部装备铁甲,打死奴才都不信!”
………………………………
二八八章 军队过境
李二挑着两大捆麦秸稳稳的向村子走去。大捆的麦秸几乎将他整个人都藏在里面,远远看去就好像两捆麦秸活了在自己走路。
李二很累,还没打下麦粒的麦秸并不轻巧,而且良种的麦子麦穗极实,麦杆也极粗壮高大。这么一挑子,就有两百斤重。
不过再累也无法掩盖李二心中的高兴。好些年了,不是干旱就是水涝,要不然就是兵灾人祸,从他懂事开始,到现在二三十年了,年年苦难,吃不饱穿不暖,还有性命之忧,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兴过。
当初被官府分配到抚宁的安置村,李二还不情愿来着。毕竟抚宁这个地方,距离山海关实在太近。早些年屡遭兵灾,死伤者不计其数,被掳走的更是数都数不清。
在抚宁落户之后,官府又强制推行什么高产良种,当时如李二一样抗拒的人不计其数。
但现在,一起怀疑都烟消云散,满心的只有感激。
夏王才是老百姓的青天啊!
他打杵撑起扁担,立在路边歇气,一边暗暗盘算收成。
这些年天灾人祸,李二一家如今只剩下三个人,一个老母亲,还有一个儿子,三个人六十亩地,早前因为赶得急,他没能种的过来,只种了三十亩。
官府说亩产能达到十石以上,三十亩最少三百石,那可就是。。。至少几万斤。
他盘算片刻,没算出能收获多少。不过一定很多就是了。
几万斤,上税一半,还有几万斤。听说市面上粮食百钱一石,怎么也值个万把钱吧?
新钱又值用,听那些读书人说,一百钱就能当一两多银子足用,这么算来就这回丰收,就抵得上一百多两银子了!
现在物价平抑,那些个奸商被官府压的服服帖帖的,照这么算来,单单只这一季收成,怎么也能宽宽松松用一年。
还记得早年间世情还算好的时候,他们一家子一年也用不到一二十两银子。
现在一季粮食就值一百多两收获,这是以往无法想象的!
夏王的农税虽重,但没了苛捐,没了杂税,一年又只上一回税,剩下的可都是自己的。
只是可惜了自家人力不足,六十亩反倒种不过来了。
而且除了种地,还有好多进项的地方。官府早就在募工修建水渠水利、修路、修驿站、修蒙学,要的是人手。只要去了,干一天有一天的钱,那可都是好进项啊!
新钱真真是可爱的紧,李二想着前两天去抚宁城里换的百多钱,心里是美滋滋的。
歇了会儿,李二正要继续挑担前行,不远处就是他家所在的安置村。位于新修的官道旁的一条小河边。
说起来这条官道,他还出力了呢。
一辆牛车从后面赶上来,李二回头看了一眼,不禁叫道:“村长。”
原来是他们安置村的村长。
那村长看起来年纪不大,不过二三十岁模样,神情刚毅,但少了一只眼睛。分明一条伤疤从鼻梁划过左眼,蔓延到眼角。伤疤不长,但极严重。
这是一个从军队退下来的军人。
像他这样的,从军中退伍的,大概只有二三百人。全都分配到各个安置村当村长。
嬴翌的军队经历各种战役,但伤亡人数并不多。装备到牙齿的盔甲保护着他们。但也有运气不好的,或者被流矢刚好射中眼睛位置,或者被刀枪伤到眼睛位置。
多是这个地方。因为除了眼睛,其他的地方,都被保护的严严实实。
灭阿巴泰之后,嬴翌麾下军队受伤人数不过千人。其中一大部分都被兵部和御法院要走了,小部分被牧政院分配到各地安置村。
因为退伍,有相应的补偿。他们都算的上富有。譬如眼前这位村长,退伍一次性就补给一万新钱。
他这牛车就是这么来的。要不然也跟李二一样,用肩膀慢慢挑。
村长听声音:“是李二哥嘛。”
李二道:“是小人。”
他对村长的牛车颇为羡慕,但也知道那是人家在战场上拿命换来的。
“你家麦子割的怎样了?”村长停下牛车道:“要是忙不过来说一声。”
李二咧嘴一笑:“要得,要得。”
村长又说:“粮食收完了早些准备好,八月十五开始,就要收税了。”
“中秋就要收了哇?”李二道:“那不是要挑到抚宁去?”
村长道:“不用不用。到时候税务司的直接到村口来收。”
“那还好。”李二笑了起来:“要是自个儿挑,几万斤不得挑个十几二十天才够哦。”
“那还真是。”村长笑了:“现在家家户户,哪一家不收个几万斤?十万斤的都有。肩扛背挑的,受不住。这事我刚刚从隔壁村的战友口中听到的,最多明天税务司的人就会到村里来通知大家伙。税务司有的是车马,都是沿着官道来收的,不必乡亲们自己挑到县城去。”
两人聊了一会儿,村长道:“咱们现在粮食是怎么也吃不完,我听说上峰官府已经在计划推行六畜蓄养。现在不缺粮了,缺肉。要是能早些多蓄养些鸡鸭牛羊,肯定好卖的很。”
李二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真的嘛?”
“多半是真的。”村长道:“不信等着,最多十天半月,县里肯定有公文下来。”
“真是好卖啊?”李二已经心动,但不放心又问。
“一定好卖。”村长道:“我跟你说,单单是军队的需求,就不是一地两地能满足的。何况现在大家伙都有粮食了,有钱了,谁不想吃肉?”
“那我回去想法先弄些鸡娃子养着。”李二谨慎道。
正这个时候,官道远处腾起一阵阵烟尘,隐隐地面开始轻微震动,村长率先看到,不禁一怔,随后露出激动之色,道:“快快快,让路边,让路边!”
李二愣了愣,又听村长道:“军队过来了!”
李二这才看见远处腾起的烟尘,才感受到脚底的震动。忙不迭挑着挑子让到路边,与把牛车赶到路边跳下来的村长一起观望。
大概一盏茶的功夫,一杆狰狞威严的蚩尤大纛从烟尘中招展出来,一抹金灿灿的光辉射入眼帘,那是阳光下盔甲在反光!
………………………………
二八九章 前屯卫的炮火
嬴翌甲胄在身,兜鍪悬在马鞍一侧,叮叮当当的撞击声与马蹄敲击地面的嘚嘚声融合在一起,最后淹没在闷雷一样整齐的脚步声里。
东虏来攻,嬴翌不会端坐金銮静等战果。这应该是大夏正式立国之前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作为君主,他有必要亲身参与。
将一应事务与牧政院和御法院做了一番交托,嬴翌便亲率大军,直奔山海关。
这次随嬴翌出征的,只有两千五百禁卫军亲卫。三千禁卫军,留有五百人镇守紫禁城,整个京师留守的兵马,还不到一万人。钱岳所部已大部调拨到京师北的密云一线。
以不到万人的兵马镇守京师,嬴翌的信心,可想而知。
金甲禁卫雄壮严整,步履如一,每一次踏步,就是一炸闷雷。且行速极快,早晨从京师出发,下午便已至永平抚宁,距离山海关只剩下约莫百里间距。
区区一日急行军,对禁卫军而言,不存在多大的体力负担。反倒是将官所乘的战马,在一日之内轮换了数次。
尤其是托负嬴翌那口重型朴刀的两匹战马,即便往复轮换,也累的够呛。
“前面就是抚宁了吧?”
嬴翌发问。
一旁王轶胜全身罩在甲胄中,闻言闷声闷气道:“回君上,前面十余里便是抚宁县城。过了抚宁再走七八十里,山海关就在望了。”
嬴翌微微点了点头:“鞑子的先锋应该已经抵达前沿战线了,不知如今是否已经开战。”
王轶胜不言。
嬴翌忽然又道:“这泥石路不好,一路行来满身烟尘,若能。。。”
说着他摇了摇头:“还差些时间啊。”
就已看到前面路上驻足两侧熙熙攘攘的百姓。
这一路走来,已见过许多。在这样收获的季节里,百姓们热火朝天,将粮食弄回家中。官道两旁如海一样的麦浪,浓重的麦香味,还有沿途路上熙熙攘攘的挑子、牛车,构筑为一幅生动的生机勃勃的画。
那些安置在新修葺好的官道两旁的安置村,一个个崭新崭新,在林荫的遮掩下,甚至能看到那些晒场上铺满的金灿灿的粮食。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嬴翌有一种感动,但还不够。阡陌交通有了,但鸡犬相闻还差了些。
如今官府着力于耕作主业,六畜蓄养还没来得及兼顾。
而且嬴翌对土石泥沙的官道并不满意。行走间烟尘铺面,十分不爽利。只是暂时这些都没时间去兼顾,只有等到战事停歇,天下稳定之后,再慢慢来。
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路过处,一个独目的年轻人笔挺笔挺的站着,捶胸行礼,激烈注目。嬴翌微微对他点了点头,知道这是曾经自己的兵,如今自己的官。
禁卫军行走如飞,很快消失在官道远处,沿途驻足的百姓一个个激烈的谈论起来,眉飞色舞。
村长知道,前线肯定有要打仗了。
他有些向往,但最后叹了口气。
当嬴翌的军队抵达山海关的时候,前屯卫已经烽火漫天。
豪格虽然觉得前屯卫有虚张声势之嫌,但他仍然谨慎。新的敌人不是明廷,而是一个已经灭掉明廷,并且令阿巴泰全军覆没的敌人。
他虽然粗狂,但并不觉得自己比阿巴泰强多少。
豪格先锋一万六千正蓝旗精骑,在驻足锦州和宁远的这段时间里,后续陆陆续续有四万包衣已经抵达,而且多尔衮的主力大军,也将要开拔至此。
他手里有足够的兵力。
何况还有吴三桂的七千人?
不过首发攻打前屯卫的,并非吴三桂。虽然豪格心里这么想过,但最后还是按捺住了。
他瞧不起汉人,觉得汉人是低等人。但吴三桂这些天的作为,毕竟让他看在眼里。
两万多人,就剩下七千,已经足够表明吴三桂的忠心。
如果这时候还把吴三桂派上去做炮灰,不说吴三桂怎么想,豪格也必须要考虑到势力占比越来越重要的汉八旗的想法和那些黄台吉在位时便已得到重视的汉官的看法。
他已失去了皇位,如果再肆意妄为,多尔衮一定不会放过弄死他的机会!
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
前屯卫军镇的规模,比宁远稍小,是一座依靠山坡修建的石头城。其大不过一里。
要攻破前屯卫,拿人命去填是必须的。
如果是明廷时期,那些畏畏缩缩的明廷将官或许只需要一次招降便可以拿下此城,但现在决然是不能的。
只看那些城头上沉默的甲兵默默的填装炮弹就知道,这一仗不好打。
鞑子本就不善攻城。在原本的历史上,拿下中原的主力,并不是鞑子本部兵马,而是汉八旗。以汉攻汉,不得不说鞑子的狡诈。
只可惜作为先锋,豪格现在除了吴三桂,并无其他汉人军队。
好在有足够的攻城利器——炮!
火炮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攻城的难度。火炮齐轰,除非是如开封或者京师这样的重城,否则一般的城池,基本是挡不住的。
城墙一塌,守城一方优势尽去。
前屯卫背靠大山,两侧也极险峻,只有正面方向可以进攻。而且攻击面不大,只有不到五丈的宽度。
一次性派上去的炮灰,不会超过五百人。超过这个人数,就是浪费。
豪格大军在两里外列阵,军前摆起炮阵,五百包衣已经在一旁做好了准备。一待炮火响起,便趁炮火掩护冲锋攻城。
然而城头先发的火炮,险些让豪格从马背上掉下去!
正当豪格列炮阵,将要轰击前屯卫城墙的时候,城头上的女墙间隙中,一根根银白色的炮管伸出来,烟火弥漫中,整座城池随之微微颤抖,两百多颗拳头大的炮子拉着长长的火焰的尾巴,霎那间跨过两里长的距离,轰击在豪格的炮阵之中,顿时之间,一片废墟!
还没等豪格反应过来,第二轮炮击又到了!
密密麻麻的炮子砸废了豪格的炮阵,在坚硬的地面上蹦跳起来,碾入鞑子军阵之中,带起一路路的血肉,惨叫声在人仰马翻之中暴起!
“不可能!”
豪格狼狈的避开一颗炮子,怒吼道:“虎蹲炮怎么可能打这么远!”
图尔格一把扯过豪格的缰绳,喝道:“退!”
鞑子军阵的前面部分正好在炮击范围之内,些个大将在阵前观战,一瞬间死伤甚巨!
也只有吴三桂见机早,一看炮击拔马就退,退到中军之后,才抹了把冷汗,然后听到了豪格的怒吼。
然而,第三轮炮击又到了!
“如此密集的炮击,区区前屯卫,难道有上千门炮不成?”吴三桂眼神闪烁,心中暗惊。
“而且此前观望,那城头熙熙攘攘十来门炮全都是虎蹲炮模样,虽然崭新崭新。但虎蹲炮怎么能打这么远?”
他不禁为夏王的兵锋赶到震惊。
………………………………
二九零章 人命
豪格当然不知道,前屯卫的火炮数量,不是他在远处山上观望的只区区十几门。
前屯卫守军两个部将级编制,共六千人。而每个部将级编制下的炮营就有一百门炮。小小一个前屯卫,重型火力配置达到两百之数。
正面的城墙只有五丈宽,城头的确只能装置十多门炮。但在嬴翌的军队入驻的这几个月里,对前屯卫的防御结构做了改建,城墙后的三丈范围之内,在原有的建筑的基础上,加高、改建成为炮楼。
也不是吴三桂所想的有一千门炮,在吴三桂的旧有的观念中,火炮的发射频率没这么快。钢铁铜料制造的火炮,发射一轮之后,必须要有一个冷却间隙,但金元合金铸炮则不必。
操炮的炮手清理炮管、填装炮子和火药有多快,火炮的发射频率就有多快。
至于虎蹲炮的射程,则更不必说。
本质而言,鞑子没能做到知己知彼,仅此而已。如果豪格知道嬴翌军队的火力配置,知道火炮的射程和威力,决然是不敢这么轻易攻城的。
如今鼓都还没有擂起来,自己的重火力就毁于一旦,将官死伤不计,这对鞑子军队的打击,可想而知。
高高兴兴的来,迎头便是一闷棒,打的豪格脑门生疼。
城头只打了三轮炮击便停止了。鞑子的军队乱了一阵,后退了几里,又重新整合起来。
豪格连忙令人统计损伤,报上来的,让他气急败坏。
炮阵的损失是其一,三十多门大炮,慌乱之中没能拉回来一门。最要紧的,还是阵前观战的将领的死伤——能陪着豪格在阵前观战的,皆是正蓝旗有名有姓的将领,全都是中坚骨干,可这么一会儿,固山额真就死了三个。至于牛录额真,更是死了七八个,轻重伤还有十来个。
豪格心头滴血,暴跳如雷。
“攻城!给本王攻城!鸡犬不留,本王要他们鸡犬不留!”
攻城开始了。
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去劝解脾气暴躁的豪格,即便知道失去了火力压制的后果。
包衣奴才派上用场了。
第一批五百包衣苟着冲向山坡上的前屯卫,进入两里范围之内,炮声再次响起,只打了一轮炮击,便任凭鞑子包衣冲锋,直到进入两百步范围之内,城头上的火铳才响起。
五百人,打一轮炮足以。多了就是浪费。倒不如等其进入两百步以内,用火铳给他们颜色。
嬴翌军中的火铳,规格是清一色的三眼铳。在原有三眼铳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用金元合金加以改造,两百步以内可破铁甲。一次性可以发射三枚弹子。
城墙的宽度有限,只容得下两排铳兵。可谓之两段射。较之于野战中的列阵,火力不够密集。但敌人只有四百多人,打起来也简单。
每一阵铳响,鞑子的包衣便倒下一片,越是接近城墙,倒下的越多。包衣损失过半之后,便再也坚持不住,顿时嚎叫着溃了。
但最后逃走的只有几十人,来是铳击,去是铳击,徒留下一片尸体,血腥染红了大地。
这几十人逃回去之后,被鞑子拖到阵前,哭喊声中全部砍下头颅。
然后第二批次的包衣又上来了。
城头。
两个部将正神色严整的观战。
“鞑子也就这点本事,我历来想不通,前朝怎么就屡屡战败。”
一位部将如是道。
另一位笑道:“前朝腐朽已极,打不过鞑子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么?现下军备弃械方面,远非前朝所能相提并论。麾下将士个个生猛,敢打敢杀,明廷算什么?鞑子算什么?”
新朝将立,军心勃发,士气昂扬,兵锋之盛,无与伦比。历来单论兵锋最强,莫不是开国前后。一则历经战争,熔炼出钢铁军心。二则定鼎天下的希望就在眼前,全军上下信心爆棚,最是能打。
“我倒想拉着弟兄们出去跟鞑子明刀明枪的干一场。”起先那位部将遗憾道:“只是不能坏了都督布置,殊为可惜啊。”
另一人笑道:“还得等鞑子主力到了再说。要不然一口吃了这支鞑子先锋,鞑子主力萎了逃了怎么办?左右不需多久。夜不收传来的消息,鞑子主力已经开拔,最多五七天就到。而且君上也将抵达山海关,真想再看一眼君上的神威啊!”
两人都笑了起来。
豪格这支先锋,说实话,没被嬴翌麾下的将领们放在眼里。即便如今军中多新兵,但将领们的心气依然如故。
新兵没问题,武装到牙齿的装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战争经验的不足。加之新建制的结构框架,都是老兵老将搭建起来的,有他们坐镇指挥各个编制,不会出大问题。
这次鞑子倾力来攻,如果不是为了一举重创,甚至一举歼灭鞑子所有有生力量,豪格这支先锋,恐怕早在宁远的时候,就被山海关主动出兵剿灭了。
就是要等多尔衮主力抵达,等到鞑子所有的力量汇聚起来,一举破敌,毕其功于一役。
朱炳琨下了死命令,在鞑子主力未曾抵达之前,各部不得主动出兵迎战,要示敌以弱,按捺静候。
前屯卫在这次会战之中,居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驻守前屯卫的两部六千兵马,要死死的钉在这里。
可以预见,无论是豪格还是多尔衮,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