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漫威-第5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炳琨提出实战练兵,得到众多将官的赞同。对此,嬴翌也是赞同的。
灭明后嬴翌大肆扩军,人数上来了,但比及一路从河南走来的精兵的战斗力,在这方面得不到保证。
军队的战斗力,不独乎军备的精良。经历过血火的考验,从战争中杀出来的,最终才是精兵。
再则还有一个军心的问题。
新兵们没有经历战争,对自身的战斗力持有怀疑,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大多数是一种较为茫然的心理。
要纠正这种心理,就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强。
既然鞑子派出附庸军进占四寨堡,那么拿来练兵亦非不可。军队的信心,是打出来的。胜利才能铸就军魂。
当然,一个校尉编制的新兵加上白广恩和马科麾下自明廷降兵整编而来的两个部将级编制的兵力,总数达到一万八千人,超过山海关加上前屯卫的一半兵力。
当然不可能一股脑儿全部拉出去练。
一个半校尉六个部将级编制,以部将级三千人为单位,一日一轮换。随便择取四寨堡其一攻打就是。
“轮换练兵,让各部部将不要浪战,免得着了鞑子的道。探报要及时,鞑子的任何动静,都要掌握住。”
嬴翌道:“多尔衮拉着数十万大军与我争国运,在三山营踟蹰,并非他畏缩,而是在等待机会。”
道:“这人的心思一目了然,阳谋而已,无非是等着鞑靼人从北边入关,动摇局面,背后给山海关一刀,令山海关不战自下。却是要教他失望了。他能等,本王就给他等。看他区区底蕴,粮草能坚持多久。”
又道:“一应部置尚未全部就位。多尔衮越有耐心,本王教他下场越好看。”
科尔沁、土默特的鞑靼人,嬴翌怎会遗忘?无论是郑九的西北战区,还是钱岳的密云防线,等的就是鞑靼人。
为此,连山陕两地的清洗工作,西北战区都暂时终止。
“多尔衮在等鞑靼人的消息,本王也在等郑九和钱岳的消息。呵,就看谁的消息来的快,来的好。”
。。。
当多尔衮与嬴翌相持于山海关,双方小规模交战的同时,宣大一线的西北战区郑九所部,率先发难。
郑九拿下大同,处决姜瓖,整编降兵之后,着重于对山陕北部地区的清洗工作。但鞑靼人的异动,使得这一工作陷入停滞。
如今西北战区尚未编制圆满,知有两个校尉级的编制。一个是郑九原本所属校尉,一个是新兵校尉。
停止对山陕清洗之后,两个校尉一驻大同,一驻宣府。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土默特方面传来异动消息之后,郑九抢先一步开始发难。
宣府镇,都督行营。郑九召集诸部将校,决议出兵事宜。
“西北战区的意义,当前在于鞑靼诸部。”
郑九道:“自东虏崛起,鞑靼林丹汗战败之后,林丹汗部直属的察哈尔部左翼诸部及西土默特臣服于东虏。”
东虏对鞑靼人的战事,从努尔哈赤野猪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林丹汗继位鞑靼大汗之初,立都于察罕浩特,其主要势力在漠南东部。鞑靼漠南诸部名义上臣服于他,尊其为汗。
林丹汗欲一统鞑靼诸部,恢复铁木真的辉煌,于是联明抗金,与努尔哈赤作对。后来战败,被努尔哈赤联合科尔沁部驱离察罕浩特,林丹汗撤至归化城,又降伏土默特部,继续与后金对峙。
在崇祯五年的时候,林丹汗战败,逃亡青海。林丹汗部直属的察哈尔部和西土默特倒向后金,名义上成为其藩属。
时至今日,西土默特和察哈尔部的核心,一个是归化城,一个是察罕浩特。而归化城就在大同边疆。
“东虏举国来攻,土默特及察哈尔鞑靼诸部为其藩属,不可不察。君上令我西北战区处置鞑靼诸部,我意先发制人,击溃其部众。”
“本都督下两校尉,新兵校尉自大同出,击土默特。本都督亲率校尉部直击漠南察罕浩特。此兵贵神速,宜速宜急。各部将士只携半月干粮,就食于敌,能取得多大战果便取得多大战果。”
“唐三进,你速归大同,入夜发兵,不可怠慢。”
校尉唐三进出列捶胸:“遵都督令!”
转身便走。
唐三进便是这回新提拔的一位校尉,并于半月前建制圆满,归属于西北战区代都督郑九麾下。
其名三进,说来寻常。却是家中穷困,父辈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个三进三出的宅子,以此命名。
虽然出身贫贱,但敢打敢拼,战功极重。从河南入伍,一路走来砍下首级无数。军中文化培训又极优秀。于是连连拔擢,入伍不及一年,便已为校尉大将。
英雄出草莽,无外如是了。
随后郑九对一旁的一位文士道:“奴工营责任不轻,一应军备物资的调拨和俘获物资的转运皆系于一身,宋先生不可怠慢。”
这位宋先生,说来也是熟人。原来是李闯麾下的宋献策。
此人当初在开封战场上被俘虏,丢到奴工营,凭借识字会写的优势,竟又崭露头角,逐渐被辅兵司的连彪提拔起来,如今还上了人道榜。
李闯之败,宋献策早先是不甘的。在奴工营也屡屡埋怨。但此人并非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埋怨归埋怨,却也算是用功。
后来成为连彪属下的吏员,上了人道榜,知晓玄妙,才死心塌地。
………………………………
二九五章 首战
此次大战,因后勤需求,调拨了一部分奴工营的奴工,为军队转运后勤。其中西北战区的后勤转运,就是宋献策负责。
宋献策闻言,十分谦卑道:“都督尽可放心,学生绝不敢怠慢。一应军备物资早已提备妥当,至于俘获物资转运,都督尽管进兵,学生绝不掉队。”
郑九闻言哈哈一笑:“好,不掉队最好。”
道:“君上要澄澈寰宇,缔造盛世,人力最是缺乏。而君上最是恤民,不愿为难百姓,还将一应徭役尽数免去。如此一来,各地对奴工营的需求暴增。此番入草原,俘获青壮妇女,一应皆要押送入关,或发卖,或归于奴工营。为缔造盛世添砖加瓦。如此自不能怠慢。”
又道:“不过此番兵贵神速,怕是俘获部多,却以杀伤为主。倒是牛羊马匹应该不少。”
宋献策道:“都督说的是。”
郑九点了点头:“那便下去准备,与宣府一应官员做好接洽。今日入夜,我便要发兵。另外,即将从京畿而来的另一个校尉建制新兵,你也要配合驻军妥当。”
西北战区全军出战,宣大空虚,倒不怕外敌,就怕士绅作乱。于是早有京畿训练的新兵一个校尉建制,优先划拨到西北战区。接替防务。
本来应该等到新兵抵达之后再开战,但察哈尔部和土默特部已有异动,正在聚兵,郑九不得不先下手为强。
入夜,郑九所部悄无声息离开宣府,往北直入草原。
随行的还有一队向导,皆是从行商甄选而来。
北部边疆的行商,较之于内陆的行商,胆子极大。为求利益,走私也是等闲。
一应大商户,譬如介休范家这样的大汉奸早被肃清,但一些小商人,则高举轻放,毕竟地方要满足商业运转,不能少了商人。
这些行商都是草原上的常客,对鞑靼诸部的了解程度,是任何人都不能比拟的。
所以甄选之为向导,也算是戴罪立功。
战后必定有所赏赐,这也是行商们求之不得的事。
其中最直接好处,就是俘获的物资,三成卖给这些商人。当然,大部分七成,还是归于辅兵司,直接纳为官有。
而这些商人除了要做向导,也有辅助转运物资的任务。
。。。
较之于归化城仅在眼皮子底下,察罕浩特则遥远许多,位于草原深处。当唐三进当夜发起对归化城的进攻之时,郑九所部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已经深入草原两百里。
这一夜,郑九也并未闲着。一路上所遇到的三个大小部落,皆被拔掉,鲜血染了一路。
三个部落,最大的不过万余人,小的不过千八百人。哪里挡得住郑九一个校尉编制的精兵?
不发一炮,直接冲锋,碾压过去就是。
清晨时分,又一个部落倒在了郑九的脚下。
郑九粗犷的脸上满是冷酷:“老弱皆杀之,青壮牛羊马匹一应绳索连了,交给奴工营和行商商队运会宣府。”
老弱皆杀之,也就是说,上了年纪的,还有小孩幼童,一个都不留!
嬴翌麾下重要将领,杀性最重的要数周力。次之便是郑九!
若是郑五,最多下令斩杀孱弱俘虏,而不会把小孩幼童一并杀了。但在郑九这里,则不然。
“你们看这些小鞑子,一个个目光狠毒,又体弱无力,当不得用。拉回去还得养几年,浪费粮食。不如杀之。”
青壮年拉回去当奴隶,直接可用。小孩则不能。也不能说郑九有错。
至于麾下的将士,则完全没有意见。嬴翌的军队,恐怕是历代杀性最重的军队之一。因为军功以人头论。多杀一个人头,得到的军功反馈就越多。谁都不会怜悯这些敌人的小孩。
倒是随军的行商被吓得面无人色,一个个暗暗庆幸不已。
说来他们,也曾在鬼门关趟过一遭啊。
“把老李叫来,本都督有话要问。”
处理俘虏之余,郑九令人将向导首领老李叫了过来。这个老李,就是行商之一,对鞑靼人最是熟悉。
“小人拜见都督。”老李卑微不已。
郑九摆了摆手:“不必如此。我来问你,察罕浩特还有多远?”
老李道:“还有二百里。”
他道:“从这里往东北方向,还要路过两个部落。依都督行军神速,最多下午便可在望。”
郑九心里有数,道:“好,本都督知道了。你下去吧。”
又道:“告诉行商们,暂时在此休整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再出发。”
“小人知道了。”
一夜急行军,并推平三个鞑靼部落,军队要说疲敝不尽然,但要说精力饱满,却也不尽然。
休整一个时辰,理所当然。
郑九站在一处草坡上,向西南回望:“此时归化城,应该已经尘埃落定了罢?”
。。。
归化城的战事,的确已经尘埃落定。
昨夜子时,唐三进突袭归化城,打了土默特部一个措手不及。
土默特部得东虏之诱,正聚兵南侵。然而这里消息实在遮掩不住——或许鞑靼人也不曾想过遮掩。
他们的思维,似乎还停留在前朝明廷的时候。
以为如今嬴翌的军队,与明廷腐朽的军队没什么区别。
毕竟西北战区并未产出多么惊人的战绩——宣大一线,太过轻易的落入嬴翌手中,没有经历过大战,姜瓖都是主动投降的,可能没有引起土默特人的警惕。
而这一点,东虏肯定不会跟土默特人说。
因为东虏需要土默特鞑靼人毫无顾忌的发兵,一旦告诉土默特人嬴翌的军队有多么强大,土默特人必定不敢轻易动手,从而坏了多尔衮的计较。
或许土默特人还不知道阿巴泰全军覆没的事——在这个时代,消息的传递实在太延迟,太落后了。
当土默特的统治阶级还在归化城饮酒作乐的时候,唐三进的大炮轰塌了归化城那不伦不类的城墙,当土默特贵族狼狈聚兵的时候,锋利的刀剑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这一战轻松到了极点。
但这一战却不算完。
归化城不是土默特的全部,土默特各旗分散在以归化城为中心的广大草原之中。而各部的军队,正在向归化城汇聚。
接下来要打的才是硬仗。
………………………………
二九六章 玄石坡
较之于西土默特和察哈尔,科尔沁的动作无疑更快一线。就实力而言,科尔沁如今也更强盛一些。
林丹汗尚在时,察哈尔加西土默特自然更强。崇祯五年黄台吉破林丹汗,令其实力大损。赶走林丹汗,降伏察哈尔和西土默特之后,为了压制他们,黄台吉以种种手段分化瓦解,削弱西部鞑靼诸部,加强科尔沁的实力,如今以科尔沁为首的东部诸部的力量一跃居于西部鞑靼诸部之上。
多尔衮倾国之力与攻,以半个京师的财富画饼相诱。这里面的道理,吴克善不是不知。空口白话,就要科尔沁诸部出力,哪里那么好的事?
但吴克善积极响应,却不止因半个京师的财富的巨大诱惑。无论是他,还是他的三个兄弟,实际上财富的诱惑只是其一,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东虏有巨大的信心。
吴克善认为,东虏势已成。历年与明廷的战争,几无败绩。明廷渐弱,而东虏渐强,此消彼长之下,吴克善认为东虏已有入关的根基。不说能比得上鞑靼人最伟大的铁木真,但坐稳北方半壁江山还是有机会的。
而且科尔沁与东虏通过联姻、蒙八旗等种种关系,早已是一条船上的人。在这样的前提下,科尔沁只能出力,并且还要积极。
天下大势,对各方势力而言,最重要的,是选择。谁的眼力高,目光强,选择正确,那么迎接的将是光明的未来。
察哈尔和西土默特亦响应多尔衮的号召,虽然并不积极,但未尝没有与吴克善一样的原因。
实际在原本的历史上,鞑靼人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宣大一线,郑九在察哈尔和西土默特发难之前率先动手,但对东部鞑靼诸部,钱岳却未能做到先手。
但钱岳与郑九一样,也不会被动等待敌人的进攻。他亦主动出兵,从密云北的长城出关,率部进入草原。
“我若等着鞑靼人来攻,未免落了军心士气。”苍茫草原上,钱岳策马而行,谓左右道:“虽然本将知道,据关城而守,更轻松无疑。但本将更想与鞑靼人在草原上打一战,看看他们的成色,并打出我夏军的威风,叫草原上的蛮夷好生瞧瞧。”
据关城而守,恐怕在鞑靼人而言,算不得厉害。而野战溃敌,横扫千军,方能震慑鞑虏,宣扬夏王神威!
冠军侯霍去病的千古威名,不是守城守来的。而是追亡逐北,封狼居胥,是十荡十决,席卷万里而来!
此番钱岳出兵一万两千人,合一个校尉编制的兵力。实则京师与密云一线,归于钱岳帐下的兵力,有两个校尉编制。一新,一老。
但钱岳出关作战,却不能没有留守。这是京师,不比西北战区那边。一旦有所疏漏,让鞑靼人偏师突入,将直接威胁到京师的安危。
历来中原王朝对外作战,这里便是一个难题。要在保证己方领土的安全的前提下出兵才是万全之策。
所以在出兵之余,还要分兵做好防守,无疑付出更大。
“我本欲率先动手,然则鞑靼人却也不慢。”钱岳道:“科尔沁是东虏铁杆,其附庸之积极性,不是西边的鞑靼诸部可以相提并论的。”
有将答道:“都督所言极是。然鞑靼人再快,又能如何?左右一场大战,结果了他们便是。”
钱岳笑道:“却也要把住他们的脉络。”
另一将答道:“鞑靼人来势汹汹,猖獗毫无掩饰,大抵以为我等与前朝一般无二。其行其踪,夜不收侦骑早已探得。按照都督的布置,玄石坡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处。”
科尔沁等东部诸部不可谓不快,但钱岳也早有计较。
所谓玄石坡,便是密云外草原之中的一个地名。此地并非默默无闻,永乐年间,前朝成祖永乐皇帝北伐,在此勒石以铭,才有立马峰玄石坡的称谓。
。。。
吴克善积极响应多尔衮的号召,迅速汇聚兵马——多尔衮要科尔沁出兵四万策应,但哪怕是多尔衮,恐怕也没料到,在黄台吉死后,科尔沁还会这么铁杆——整整六万鞑靼骑兵,吴克善几乎掏空了鞑靼东部诸部的所有兵力!
“汉人言狮子搏兔亦尽全力。”吴克善如是道:“既然决定出兵,那就不要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四万和六万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我科尔沁对大清的忠心!犹疑是怯懦,更是不智。要打就要尽全力。”
当然,在吴克善的心中,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半个京师的财富可不是那么好拿的。若不能先一步拿到手,去的晚了,多尔衮未必会兑现承诺。而到时候便由不得吴克善了。
六万大军,不几日聚兵于迤都。所谓迤都,又叫灵济泉,其故亦与永乐皇帝有关。永乐年间数次北伐,前朝明军打到这个地方,却无水可用。盖因此处水泊河流多是咸水,不能饮用。直到发现一口淡水泉眼,方才立足。便是灵济泉了。
漠南水草丰茂之地,就是鞑靼人的聚居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迤都这个地方,早已成了科尔沁的一个重要治所。
吴克善及其三个兄弟在这里与诸部会盟,然后纠集六万兵马,赶着十万头牛羊,兵锋望南而来。
迤都距离长城防线有数百里之遥,距离玄石破就有四百里。鞑靼大军行至半途,便发现了周围游弋的钱岳所部侦骑。
这令吴克善极是惊讶。
在这漠南草原上,多少年不曾见过汉人军队的身影了?记不清了。自明中期以后势力衰弱,对外再无攻势,只存守势。明廷的侦骑再也不敢到草原上撒野。然而此时此刻,却又出现了。
吴克善心中,突然有一股异样的感觉,让他不甚爽利。
“看来我们的敌人比起大明的皇帝更有胆量。”吴克善忽然笑道。
他的兄弟索诺木道:“明朝的皇帝知道我们的威严,由是不敢进犯。我们的现在的敌人还不知道我们的威严。”
满珠习礼笑道:“那就让他们知道铁木真子孙的威严。”
………………………………
二九七章 箭筒士
远处的草坡上,十个骑兵在阳光下游弋、窥伺,打量着他们。这种感觉不但吴克善觉得不爽,其他的鞑靼贵族亦然。
吴克善道:“去一队精骑,杀死他们,带回他们的头颅。不要让汉人的影子出现在我的眼帘里。”
草屑纷纷,马蹄如飞,约莫五十个鞑靼精兵从吴克善身边冲出去,直扑草坡上的十个骑兵。
这五十个精兵是吴克善的亲兵精锐,擅使重箭,五十步能射穿铁甲。科尔沁之名源于鲜卑,意思是带着弓箭的侍卫,曾是铁木真麾下最精锐的怯薛军的组成部分之一,最是善射。如今虽然衰弱了许多,但沿袭传承,仍以擅射著名。
这样的精兵,吴克善也只有五百人,号位箭筒士。
草坡上,十个夜不收侦骑明目张胆的窥伺鞑靼人的军队,还言笑无忌,分明不把鞑靼人放在眼里。
这十个夜不收,便是钱岳帐下某部夜不收营的一个十长建制的队伍。都是跟随嬴翌从河南打到京师的老兵,极精锐,极强大。
“狗入的鞑靼人,数目倒是不少。怕不是有五六万吧?”
“五六万是有的。看起来倒也有些看头,不过仅此而已。”
“十长,你看前面那几个,是不是科尔沁的头人?要是能杀了带首级,肯定是大功一件。”
“狗子,你心不小啊。人家几万大军,能让你杀了?”
“有人来了。”
“五十骑。”
“来的好,杀不得头人,杀几个兵丁也行。左右也是军功。十长,这五十个鞑靼,咱们吃了吧?”
“你当老资不想啊?可不能啊。上头下了死命令,在决战之前,不能让鞑靼人心生警惕跑了。要是咱们十个就吃掉这五十个看起来还是精兵的鞑靼人,岂不是坏了上头的计较?”
“可也不能空手而归啊。”
“听老资号令,空手而归不可能,杀个三五个没问题。”
这时候,五十个鞑靼箭筒士已至百步内,眼看已擎起大弓,抽出重箭。他们的骑术极是了得,持弓抽箭,手不掌缰绳,人马一体,随着马背起伏,上半身分明保持射箭的姿态纹丝不动。
“来了!”
十长道:“跟老资走。”
当下拔马,十骑转身就走,似仓惶,似逃窜。
而马力不及鞑靼人,逐渐被追近。
到七十步,有人道:“十长,我忍不住想打一枪。”
侦骑们握着三眼铳,都快忍不住了。
“莫急。”十长道:“要打死他们容易,可别忘了咱们是夜不收。试一试这些鞑靼人的成色,看看他们有多厉害,再上报上去,也是一桩功劳。”
又道:“等他们射过一轮,咱们再反击。咱有盔甲在身,谅那弓箭奈何不得。”
至五十步,箭筒士张弓搭箭,嘣嘣嘣的弦响,刺破空气的嗡鸣中,追在前面的十余骑放箭了!
这些箭筒士箭术极是精准,五十步的距离,双方策马飞奔,十余箭,竟有七成命中目标!
叮叮叮!!!
重箭的精铁箭头凶猛的撞击在金元合金盔甲上,竟激起一点点火光!马背上的侦骑甚至在重箭之下身躯为之轻微晃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