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漫威-第5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我人道卡来。”朱由检道了一句。

    王承恩忙从一旁书架上的一个木盒中,取出朱由检的人道万里飞鸿卡。朱由检接过,轻轻在上面一摸索,面前留影出一片虚幻的光幕。

    他点了点光幕最上面第一个文牒编号,很快便与周夫人接通了。周夫人的面孔,出现在留影当中。

    朱由检一看:“在午门呢?”

    周夫人声音传来:“老爷还没休息呢?妾身等正在午门看焰火。”

    朱由检已经看见了。那午门上,一排排焰火升空,煞是热烈好看。

    “早些回来。”他没有多说。

    周夫人回道:“子时便回,老爷早些休息。”

    “嗯。”朱由检摩梭了一下人道卡,留影瞬间散去,他对王承恩道:“伴伴取一壶酒来,唤厨房炸一碟花生米。”

    王承恩躬身道:“是,老爷。”

    很快,王承恩捧着茶盘,承一壶酒、一碟花生米,还有些糕点小吃来到这里。

    “坐。”朱由检让他坐下,王承恩给两人倒上酒,一边饮,一边说话。

    “今日去宫里,听人说开春后帝国将实施元炁民用化政策。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个说法。”朱由检道:“或许如元器民用化一般,我这般寻常之人,也可从中牟利。”

    王承恩听的出朱由检语气中的自嘲,不敢多言,道:“老爷不是已经决定在元器民用化正式普及之时。。。”

    “是啊。。。世道变化太快,让人目不暇接呀。”朱由检叽的一声抿了口酒:“什么元器元炁的,仿若梦里一般。”

    然后道:“我本不屑从商,然若不从商便无所依。儿女膝下,总要为他们讨一个前程,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王承恩笑道:“老爷说的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几位公子、小姐进学顺利,日后都有前程。一些花销在所难免。。。”

    世界在变化,而且变的无与伦比的快。有识之士莫不看的一斑。知晓旧时的读书人放到以后必定没有出路,而新式的读书人,才是帝国需要的。不顺应,就要被淘汰。

    即便是朱由检,也一心琢磨着给子女寻一个出路,而不惜放下所有的颜面,去从事以往想都不曾想过的事业。

    。


………………………………

四零七章 新年计划

    大势成型。百姓或许看不那么明白,但至少知道,要真正出头就必须要入学的道理。

    嬴翌并不需要去强调如何如何,只要把势做起来。人们就会跟着走。

    时至今日,华夏纪四年开春,帝国的教化体系,已经普设圆满。无论是漠南的辽阔草原,还是藏地清朗的高地,亦或者疆北、疆南,夷州台岛、南越边境,辽东雪域或是嬴洲,义学、州学两级,绝无半分差池。

    哪里有村庄,哪里就有义学。哪里有州府,哪里就有州学。

    适龄的孩童必须入学,而成年人若有志于此,也可进修一二。对于旧时代的读书人而言,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作为一个过度,他们进修,但不全是新式读书人,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

    当真正的大夏新式的读书人进入统治阶层,那应该要到华夏纪十年之后了。

    一个孩童,从义学一步步学习,进入州学,最后进入太学,等学成出来,恰好十年。

    而在这十年里,进修的旧式读书人和沿途无望在学习一途更进一步的学子们,他们早一步进入大夏的体系,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世界。等到十年之期,大夏将变得焕然一新。

    新春过后,华夏纪四年正式来临。在元宵后的大朝会上,天子嬴翌和易阁诸臣对这一年帝国要做的事,做了一个总体的预计。

    “。。。去年教化体系普设圆满,人道法界普设、道路交通体系主干道修筑成功,并混一嬴洲,缓解帝国对人力和资源的需求,及开海、元器民用化诸事,诸卿功莫大焉。”嬴翌高高在上,声如从天而降:“今年的目标其一是完成道路交通体系的次级道路系统。其二是完成元炁民用化体系普设。其三开海及元器民用化的彻底实施。相关与欧罗巴诸国的交流事宜,也包含在内。”

    “帝国的生产力在开国三年之内得到长足的发展,物资出产渐丰,但经济体系的构建尚未跟的上生产力的发展。第四便是经济体系的圆融,中央银行的建立。”

    一桩桩一件件,所涉几个大的计划,令群臣振奋不已。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农事相关的一些调整,比如牧东、牧中、牧西三州畜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不错的层次,沿海、嬴洲的海产行业也开始繁荣。如何去调整,都需要仔细的商讨。

    再有物种改良之事——乙型地稷仪已经成型。在最基本的甲型地稷仪的基础上,乙型地稷仪的功能有了跨越式的增进。甲型地稷仪只能针对植物进行改良,而乙型地稷仪已经可以针对家禽、家畜进行改良。

    乙型地稷仪的普设,也将提上帝国今年的日程。

    较之于政务的复杂,军队今年也有相应的计划。军队今年的计划只有一个,那就是南越半岛。

    嬴洲既下,南越半岛便排上了军队攻伐薄的第一行列首要目标。

    “具体的作战计划朕不管,朕只看结果。”朝会上,嬴翌对朱炳琨和郑五道:“海陆配合,什么时候发兵,什么时候结束,朕希望你们最后能拿出一份完美的奏折。”

    陆军大都督朱炳琨,海军大都督郑武,及各战区都督,在新年时皆被嬴翌召至京师,这次朝会过后才会离开。

    朱炳琨、郑武及此战所涉周力、张石两位陆军战区都督及海军松江战区都督刘德义齐齐出列,铿锵齐声道:“请陛下拭目以待!”

    “好。”

    嬴翌摆了摆手,看向兵部:“一应所需物资早些准备妥当,交付后勤司。”

    兵部部臣出列:“是,陛下。”

    战事如此定下,嬴翌又对郑允芝和孙闻道:“牧政院和御法院要及时跟进。”

    “陛下放心。”郑允芝和孙闻出列顿首。

    黄宗羲此时出列道:“陛下要攻南越半岛,不知以何理由?”

    嬴翌早就等着黄宗羲,闻言笑道:“南越半岛为神州自古以来之属国。如今南越半岛战事频繁,人民流离。又有西方诸夷压榨。作为宗主国,大夏有责任驻军南越半岛各国,保护属国子民。”

    黄宗羲无言以对。

    嬴翌笑道:“黄卿散朝之后,以朕名义发国书即可。”

    “陛下此强人所难矣。”黄宗羲叹道:“帝国要驻军南越半岛各国,其必不愿意。如此陛下可以此为理由发兵攻伐。”

    “黄卿所言甚是。”嬴翌哈哈大笑:“说来朕还怕南越诸国接受驻军国书。若接受,朕反倒不好直接发兵了。”

    “接受与否,都不能改变结局。”阎尔梅忽然道:“无外乎直与不直而已。不接受,直接打便是。接受,钝刀子割肉慢慢来即可。”

    嬴翌指着他笑道:“话不可说透啊。”

    最后道:“今日朝会便则如此。诸文武下去之后,只管按照计划行事。今年又是帝国大发展的一年,切莫放松。”

    。。。

    在大夏帝国一步一个脚印,自顾自发展之时,欧罗巴诸国已传遍了大夏帝国的消息。

    这消息或许令人恼怒,但同时也令人振奋。

    恼怒者,在大夏帝国之强势。去年五国使团回去之后,将签订的国书交上去,顿时令五国首脑愤怒不已。但使团带回去的有关于大夏的见闻,更让他们不敢轻动,不久后陆续接受了国书上的条约。

    振奋者,则在于一个人口达到两亿的庞大市场向他们开放。那是一个有着无穷潜力的市场,有着无穷精美物产的国度。

    能与之通商,对欧罗巴诸国而言,利大于弊。

    当然,在恼怒与振奋之中,警惕更不可避免。使团的成员都是各国首脑的亲信,其所见所闻必无欺骗之处。如果那个东方的国度真的有那样强大,欧罗巴诸国该如何自处?

    克伦威尔是圆颅党党魁,亦是英吉利如今的实际掌权者。经过数年的战争,克伦威尔等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教战胜了英吉利国王查理一世,并已经囚禁他且即将进入最后的审判程序。

    克伦威尔将签上自己的大名和英吉利国家名称的国书备份,将其中一份重新交给爱德华爵士,令其再返东方,交还国书。

    与他一般无二的,其他四个国家的首脑也是同样做法。

    这一次去东方,不但有原本五国的使团,还有另外几个欧罗巴国家的使团。人数达到二百人以上。


………………………………

四零八章 首航

    三十年宗教战争刚刚结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诸国崛起,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大航海时代,进入更加狂热的阶段。

    东方那片大地蕴藏着的巨大的利益,让他们在警惕和忌惮之余,更多向往。

    当欧罗巴诸国使团狭长的战舰劈波斩浪,从直布罗陀、从波罗的海、从伦敦、从鹿特丹出发,沿着阿非利加西海岸一路向南,绕过好望角、马达加斯加,穿越印度洋向东方前进的时候,在大夏帝国广东壕镜,新建的巨大港口中,两艘长百丈、宽三十丈,有着七层甲板的巨船即将出发。

    广州此时亦作番禺或南海,作为开海四大市泊司之一,广州的港口并不具备停靠鳌属坎丙型巨船的条件。

    因此于壕镜新建一座海港,用于大型船只停靠所用。

    新年刚过不久,尚不及二月。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元器船只在壕镜第一次正式进入航运体系。

    在去年天子颁诏开海以来,沿海各地已陆续解开海禁。早已迫不及待地海商们驾驭着他们的旧式船只,重新奔走在嬴洲、南洋的诸多航线上。

    对于沿海的商人而言,帝国的禁海政策是一种煎熬。比起内陆的商人,他们更擅长海贸。好在之前阶段帝国内需巨大,倒也不说什么亏损。如今开海,自然更欢呼雀跃。

    嬴洲新设,需求巨大。夷州亦在开发之中,同样有着巨大的需求。尤其是南洋,泰西诸国因禁海不能与大夏通商,对大夏帝国的商品,早已望眼欲穿。此时只要能运一船丝绸、瓷器到南洋,无论是马尼拉还是巴达维亚,亦或者麻六甲,船一到,立刻被当地的头人和泰西的商人哄抢一空。

    一船丝绸运出去,一船金银运回来,爆炸性发家致富的例子,在这几个月屡见不鲜。

    当然,有幸运的,自然就有倒霉蛋。走海可不太平。帝国虽然已经在南洋驻军,大的岛屿上都有海军基地。泰西诸国的殖民者、东印度公司,或有建制的小国,这些有根柢的自然不敢触犯汉商。但一些土著、不怕死的海盗可不管这些。何况海面上气候诡变,风波汹涌,一不小心遭遇风暴,也是船毁人亡。

    但无论怎样的艰险,都抵挡不住对财富的狂热。

    旧式船只不坚固?海上风暴凶狠?有海盗?不怕,帝国的巨船就要出海了!

    山峦一般的巨船在阳光下闪烁着银灰色的金属光芒,给人一种稳如泰山的安全感,好似天倾地覆也不能动摇。

    当悬挂在主甲板上的元钟那洪钟大吕一般的钟声响彻港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候船厅中汹涌出来,在巨大的欢呼声中,潮水般的登上那岛屿一样的大船。

    最顶层的甲板上,悬挂着黑底金边星辰云纹的大夏国旗的金元合金柱下,郑森昂首而立。

    历朝历代似乎没有国旗这个概念,大抵是觉得没有必要。天朝上国么。然时移事易,如今走海,没有国旗便没有身份,国旗亦为必须。

    大夏的国旗,以玄黑藤布为底,镶金边玉线,纹日月星辰云纹。当中一个硕大的符文,一眼看去,似‘夏’字,又似‘易’字。给人一种神秘、悠远、博大之感。

    国旗下,悬着一枚巨型纹章,是一只半身腾出波浪的龙首龟身的巨兽纹章,鳌。指代这艘元器船为鳌属民用运输船。

    郑森便是这艘广字一号鳌属坎丙型运输船的船长。

    所属广州市泊司。

    郑森在大夏一统天下之时被俘,郑氏水师整编完毕之后得以释放,因郑芝龙父子在整编过程中的配合,又因郑芝龙父子对东南沿海及南洋形势的了解,将郑芝龙归属于江南海军松江战区所部,入赞画。

    郑森则在不久之后进入江宁州学进学。天子颁诏开海,郑森于是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太学进学资格,通过金华郑氏的关系拿到一个名额,考核合格进入市泊司系统,被配给至广州市泊司。

    郑森其实很清楚太学进修的重要性。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太学进修是唯一能及时跟上时代变化的捷径。

    但他在《元律》及《周易》和《元符基础》这几门至关重要的科目上没有太高的天赋。

    因此他选择了海洋。

    他的出身和在成长阶段接触到的一切,令他对海洋了解极深。他还知道天子的雄心壮志。而海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他觉得自己在元符元一道上没有天赋,那么就从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入手。

    进入市泊司体系,是郑芝龙给他的安排的路子。希望他能通过驾驭民用元器船只,熟悉其操作,接触更多更宽广的天地。等时机一到,功劳有了,关系也有,便可以进入海军体系,这也是一条通天大道。

    如果直接进入海军体系,升迁绝非易事。郑武是海军大都督,为了避嫌,绝对不会对他另眼相看海军中有的豪杰,不独他一个!

    站在最顶层的甲板上,郑森觉得自己好像站在山顶上一样。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似蚂蚁,是如此渺小。脚下的这艘巨舰,是如此强大。而他,是这艘巨舰的船长。

    “船长。”

    背后传来呼喊。

    郑森回过神来,抓起腰带上悬着的一块元钟,看了看时间:“还有一刻钟。让大家做好准备,随时起锚。”

    “喏。”

    鳌属运输船的首次航海,其最终目的地是麻六甲。此时大夏与欧罗巴诸国尚未完成交换国书,而且新船只下海,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不会进入印度洋,更不会奔欧罗巴而去。

    此次算是广字一、二号运输船的试航。在于训练驭船者对船只性能的熟悉。因此虽然接受商人租用仓位,但名额不多。眼下郑森的广字一号上,上千个仓位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是满仓,乘客也只有不到两千人。

    与元器船一道下南洋的,还有数百艘旧式船只。这些船只里有商人私人船只,也有市泊司的船只。

    当钟声再次响起,巨船能源仓中的两座丙型八方塔输出莹莹的光辉,巨大的铁锚从海面升起巨船启航了。


………………………………

四零九章 假道

    巨大的元器船带着数百艘各色的旧式船只一出港口,便见两艘海军蛟属坎丙型战舰一左一右驶来,将船队护在当中。以元器运输船为首,船队如同展翼的鹏鸟,很快消失在海天一线之外。

    或许是巧合,当这支船队抵达麻六甲的时候,欧罗巴诸国的使团船队也将将抵达。

    码头上,一阵惊呼骤然响起,刚刚下船准备在麻六甲休整一日的欧罗巴诸国使团被惊动,然后他们便看到徐徐驶入港口的巨船和战舰。

    巨大的运输船让爱德华爵士等人相顾无言,或许是早已被震惊的麻木,见怪不怪了。但除开五国之外另外几个国度的使团成员则是第一次目睹这等壮阔场面,惊骇之色溢于言表,惊呼之声绵绵不绝。

    “这就是‘魔鬼的战舰’?”德意志日耳曼新教诸侯的使者喃喃道:“真是庞大的、令人敬畏的战舰。我好像看到两座岛屿迎面飞来。。。”

    余者默然。

    从传教士的日记和之前五国使团的见闻中,都知道东方这个本来便令人敬畏的国度如今变得无比强大,但耳闻怎如目睹?

    他们就站在码头上,看着舰队驶入海港,停靠,看着小山般的巨舰抛下巨大的铁锚,然后一侧的船体上打开许多门户,金属的梯子从门户中伸展出来,稳稳地搁在码头上。然后从中拉出一车车的各色货物,有丝绸,有瓷器,有茶叶,数不尽的宝贝。

    看着许多商人绫罗绸缎,不禁让这些使者感到自惭形秽。

    “真是一个财富无穷的国度。。。”

    荷兰的坦吉爵士砸吧着嘴如是道。

    爱德华爵士此时道:“或许我们现在就可以与他们接洽。诸位难道不想亲身感受一下这样巨舰雄姿吗?”

    于是欧罗巴诸国使团最后一段航程就在元器运输船上度过。

    郑森和另外一位船长也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巧,不过既然遇上了,顺带一程正好。作为官方的船只,迎送外来使者也是理所当然。

    返程的速度比来时快的多。

    来时一者是适应,二者是迁就其他旧式船只,因此速度极慢。回程则再无顾忌。

    船只的性能已经得到熟悉,更不必再迁就旧式商船。将速度提升到极致,两座八方塔功率全开,使得这体量比蛟属海军战舰还要大五倍以上的运输船几乎开出了海军战舰的速度。

    乘坐广字一号的欧罗巴使团们明里暗里话里话外的打探消息,拐弯抹角的想要摸清楚这艘船只的性能,对此郑森没有丝毫遮掩。甚至带他们去看八方塔。

    因为毫无遮掩的必要。便是把八方塔摆在他们面前,便是送他们一座八方塔,他们又能如何?

    这是完全不同的文明发展出来的不同的体系。

    他们除了知道这是元器船,知道这艘船的速度、效率、火力配置,除此之外别无他获。

    是的,运输船同样有火力配置。这个世界并不安稳,元器再坚固,若没有枪炮,也只是个靶子。

    首航有海军护航,以后可没有。因此运输船亦有火力配置。其上有五百人的武装力量,以及二十门轻型元器炮。

    对于欧罗巴的使者而言,这样巨大的一艘船只只有五百人的武装,二十门炮,竟作为商船来使用,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或许还有种痛心疾首的感觉恨不得抓住郑森的脖子掐死他。

    “如果我能开着这样的船只,无论走到哪里,一定没有人敢侵犯我。”爱德华爵士如是叹息。

    “你说的不错。”威廉姆斯爵士道:“我们在南洋的舰队,我们的东印度公司都不敢侵犯他们。”

    相顾无言。

    然后他们在壕镜登陆,被市泊司的人送到广州礼部下的宣礼衙门,再走一遍北上的路。

    也在这个时候,帝国对南越半岛的战略进入日程。

    “以南越半岛诸属国内战频频、当地百姓多受外来者欺压为名,索要驻兵权的诏书已经颁发下去。”嬴翌背负双手,缓步行走在湖岸边的鹅卵石路上,阎尔梅亦步亦趋。

    “用卿以为,南越诸国会有什么反应?”

    阎尔梅闻言道:“陛下明鉴,南越诸国有强有弱,有顽固不化者,亦有软弱可欺者。依臣之见,安南郑氏、哀牢或不敢拒绝。但阮氏、真腊等国怕是不会接受。”

    他顿了顿,又道:“郑氏亲汉,当初郑氏扶持黎氏幼主反抗阮氏之时,还曾向前朝发国书,请求明廷出兵相助,并愿意归附。且如今郑氏与帝国广西接壤,为帝国兵锋威迫已久,更不敢抗拒。哀牢亦是如此。”

    嬴翌颔首笑道:“此言有理。”

    阎尔梅又道:“阮氏则不然。阮氏以抗拒前朝起家,对我诸夏并无友好,且有郑氏为屏,火石没有落在脚背上。其必抗旨不尊。真腊等国的形势与阮氏如出一辙,也有屏障,并未直接感受到帝国的威迫。”

    嬴翌笑道:“那依你之见,当如何行事?”

    “假道伐虢耳。”阎尔梅微微一笑:“阮氏等抗旨不尊,此乃大逆不道之罪。帝国大军吞噬 必伐之。自要借郑氏、哀牢之道。顺道一并伐了便是。”

    “好。”嬴翌抚掌笑道:“那便等南越消息。”

    便转言道:“欧罗巴西夷交换国书的使团再至,且还多了几个,人数亦非之前可比。此次伐南越,与泰西之夷亦有交集,用卿如何看待?”

    “不必理会即可。”阎尔梅道:“大夏教训自家属国,那是自家的事,轮不到外人说三道四。”

    嬴翌哈哈大笑:“说的好。”

    南越半岛为诸夏自古以来的势力范围,教训小弟,当然轮不到外人说三道四。

    何况以如今形势,欧罗巴诸国恐怕也不敢说三道四。

    且不提南越诸国如何应对嬴翌诏书,却说不久,欧罗巴诸国使团便又抵达京师。

    壮阔雄伟,威严正大的京师,无论看几次,都同样令人感慨。那城中宽达五十丈的主街更令人震撼。

    “无论来多少次,我都为这座城市感到震撼。”爱德华爵士道:“他们说这条街叫做天街,天子之街,我认为名副其实。”


………………………………

四一零章 传诏

    历史上隋朝建都雒阳时候,修造都城,便有一条天街,宽达百米。唐时神都雒阳的天街更开阔几分,街道两侧樱、桃绵绵,极是壮丽。

    如今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