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玉京仙-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这一行,遇到这些大人物,可谓是险之又险。

    孟掌墨拱手一礼,说道:“仙长不必疑惑,天有天相,地有地相,人有人相,仙长自然又仙相。”

    “哦!”张闲恍然大悟,孟掌墨是通过相术,看出了他的道行。

    方仙有五术,仙、医、命、相、卜,不过大家都重视仙道法术,略微会一点医术,其余三术,一般都被视为旁门左道,大多是江湖术士故弄玄虚的手段。

    他对这三术也只是会一些皮毛,见识了孟掌墨的相术,不由得大感兴趣,说道:

    “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我虽道行厉害,但只是一个后生晚辈,岂敢不尊重前辈,前辈可否为我解惑,从相术来看,我这仙人之相是为如何?”

    孟掌墨见状,暗道这年轻人不简单,年纪轻轻,却已抱丹成仙,还能这般谦逊好学,丝毫没有骄狂之气,真是难得啊。

    孟掌墨说道:“仙长客气了,仙人之相,自身清洁,无尘无垢,肌肤新嫩,发丝青黑,指甲光亮,这些特征都很好辨认。”

    “哦,原来如此!”张闲恍然大悟,一点即通,

    抱丹之后,身体机能强大,汗水化汽,所以自身清洁,没有尘垢,而练髓换血之后,洗涤体内杂质,气血焕然一新,自然肌肤新嫩,而气血浩大,通达全身,发丝和指甲是身体的末端,受气血滋养,自然也青黑和光亮,

    这些都是仙人的体貌特征,他可以收敛道行,却收敛不了体貌特征。

    不过术业有专攻,一般人不会总结这些特征,并且一般人的眼力,也辨认不出这些特征的细节。

    也就是说,要学习相术,不但需要知道这些特征,还要有一份看得准的眼力。

    他的眼力,似乎就很适合学习相术。

    旁边的中年人,听到这对话,却是惊住,原来这位年轻道长,竟然是一位抱丹仙人,原来仙人的面相,就是像这位道长这般。

    中年人也会相术,但眼力和经验还不够,全然没认出张闲是仙人,这会儿知道了,不由得记住了这些特征,若是下次再遇到仙人,他一定也能认出来。

    然而得知了对方是仙人,中年人心里也是一惊,这可是大凶之兆啊。

    他们这一行,太招厄运,为这些大人物建造墓地,为了保密不被盗墓,很容易被灭口,他们的祖上就是为乾帝建造陵墓地宫,连同所有匠人和工人,全部被活埋,其余人只得举家逃亡,东躲西藏。

    这位仙人要建造生基墓地修行,若是为了保密,他们岂不是都要死在这里,而对方是仙人,道行高深,他们现在想逃也来不及了。

    一想到这里,中年人就脸色苍白,他这是给大家招来了祸事。

    张闲立刻看出了中年人的脸色不对,不由得询问:“施主,你没事吧?”

    “啊……没,没事。”中年人反应过来,却连声音都有些发抖,下意识的看向了二叔公。

    孟掌墨明白这是担心什么,他刚才也是惊了一下,但他的定力好,面相丝毫不漏破绽,这侄儿却是漏出破绽,必然引起这位仙人的生疑,也只得实话实说了:“无事,这位仙长不是恶人。”

    中年人安定了几分,张闲见到这一幕,果然疑惑了,问道:“前辈,你们这是作甚?我有些没明白。”

    “哎……”孟掌墨叹了叹气,说道:“实不相瞒,我们担心被仙长灭口了。”

    “呃,这话从何说起?”张闲一愣,越听越糊涂了:“我为何要灭口?”

    孟掌墨说道:“我们这一行,为人建造墓地,为了保密不被盗墓,经常担心被人灭口。”

    “哦!原来如此啊!”张闲闻言,恍然大悟,坑杀建造墓地的工匠,书里常有记载这些事儿,莫非这就是天工派一直隐秘的原因,远离世外,不敢给大人物干活。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他,他原本只想打一副棺材埋在地下,以此隐藏自己修行,顺便接触一下这是不是天工派,而在谈话中,了解到生基葬法的玄妙,也就想尝试一下。

    如果他在生基里入葬,被外人知道了,还就危险了,但他不是杀人灭口的魔头,这事儿还真不好办。

    他心思一动,说道:“不满前辈,我想入葬修行,确实不希望外人知晓,可有疑冢之法?”

    疑冢就是假坟,以此隐藏真正的葬地。

    “这个嘛……”孟掌墨想了想,这疑冢之法,确实是一个折中的法子,说道:“仙长是入葬修行,我会一套六合地宫墓,分为六座疑冢,布置机关,六合相连,仙长任意居住其中一座,即便有人知道了葬地,也难以找不到仙长。”

    张闲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到时候他再布置阵法,只要能阻挡片刻,他就能醒来。

    “好,就建这六合地宫墓。”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结个善缘学天工

    “对了,前辈请进,我们慢慢细谈。”

    这聊得起劲,却还站在门边,张闲连忙请进道观,就在屋檐下入座,拿出莲花教送的茶叶,泡了一壶茶水。

    这茶的品质极好,清香怡人,沁人心脾,喝一口感觉精神劲都为之一振,他以前在国公府喝的茶水,差不多就是这个级别,这茶叶的价格比黄金还贵。

    不过以前不懂门道,随口就喝了,如今修行有成,六识知觉细微,再喝这茶,立刻感觉其中玄妙,蕴含了木灵之气,润泽气血,滋养精神,若长期服食,对修行大有裨益。

    茶水过后,张闲又询问一些细节:“前辈,建造这六合地宫,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做工,工期如何,工程量如何?”

    孟掌墨说道:“这要看仙长需要建造多大的规模,可以大如一座宫殿,也可以小如一间屋宅。”

    张闲想了想,以后要常住在地宫修行,当然越大越好,但工量太大,耗费的人力物力肯定不是一个小数,并且工期太长,耽误他抱丹的时间,只能适量就好。

    他说道:“大概就这道观的规模吧,匠人可以多来一些,尽量赶快工期,一切从简即可,无须复杂的点缀雕花。”

    孟掌墨看了四周的围墙,略微计算面积,说道:“六十人做工,三十人运送石材,三十人挖地,一月就可以完成。”

    建造墓地,全用石材,不做点缀雕花什么的,这工程就挺简单。

    张闲点了点头,一个月的时间还算不错,又问道:“不知石材在哪里购买,另外我还想打造六副棺椁,用普通木材即可,配合这六合地宫的疑冢。”

    棺椁就是棺材外面再套一个大棺材,两层保护。

    孟掌墨说道:“镇上就有采石的,人工也可以在镇上请,我们在这一带做工,颇为熟悉,可以帮仙长都办妥。”

    “至于打造棺椁,棺椁相当于两副棺材的工量,若要在棺椁内布置机关,工序比较复杂,不做点缀雕花打磨等等,六幅棺椁也至少需要一月半。”

    “棺椁的木材,砍伐新木不适合,新木是湿气太重,容易变形,可以直接在城里购买处理好的老木,请挑帮运送过来。”

    “仙长要住在墓里修行,睡在棺木里,不能用一般土漆,需要用秘制的树脂涂抹木料,我们祖上正好有一方秘传的龙血脂,以龙血树的树脂调制,活人用龙血,活血化瘀,壮筋骨,通经络,死人用龙血,可以养尸,尸身不朽。”

    “不过这龙血脂,需要用到龙血树,此树极为罕见,我看道观旁边,有一株血藤,血藤与龙血树是同种,可以取树脂代替。”

    闻言,张闲不由得一喜,看了看旁边的那株血藤,正好派上用场,这睡的棺木,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讲究,他听得大感兴趣,而孟掌墨还提到了养尸!

    他询问道:“前辈,你也懂尸术?”

    “这个嘛……”孟掌墨的语气迟疑了,暗道说漏嘴了,但只是随口一提,也没想到张闲这么心细,立刻就发现了,难怪年纪轻轻的抱丹成仙了,真不是一般凡人。

    张闲知道孟掌墨的顾虑,说道:“前辈不必多疑,我也懂些尸术,若前辈不吝赐教,我们倒是可以多多交流。”

    “仙长客气了,老朽只是略知皮毛。”孟掌墨说道,“我们这一行,多多少少懂一点,都是祖上传下的。”

    话已经谈到这里了,张闲也不避讳自己的意图,说道:“前辈你们的师承,乃是天工派的吧?”

    孟掌墨知道隐藏不了,只得点头承认:“我们确实是天工派,不过天工派也分很多支系,我们这一支是属于阴宅派,就是给死人建造阴宅的这一套,因为招惹祸事,一直东躲西藏,与其它几派很多年没联系了,却不想被仙长认了出来。”

    “此事也是机缘啊。”张闲淡然一笑,立刻心思一动,说道:“实不相瞒,我对尸术、堪舆、相术、葬法等等,都非常好奇,若前辈不弃,我愿执弟子礼,向前辈请教一二。”

    “这……这如何使得。”孟掌墨错愕了一下,没想到张闲这么快人快语,直言要拜师求学。

    张闲说道:“我本是云游修行,四处游历,寻访高人,求仙问道,只因步入抱丹,需要闭关修行,方才回到这里,孟掌墨若肯教我,这也是结个善缘,命数有云,相遇是缘,今天孟掌墨教我,或许翌日,孟掌墨有难,我也能出手相助。”

    “这……”孟掌墨迟疑了,心念飞快的思考着,此话确实有里。

    他们这一派,讲究命数运势,能遇上一位仙人,也可谓是他们的机缘,若今后有难,能得仙人出手先救,这当然是好事。

    当年他们的祖上,也就是孟掌墨的父亲和爷爷等人,一边被乾帝高官厚禄的尊奉,一边被迫为乾帝建造地宫陵墓,事成之后,乾帝下令灭口,不但陵墓中的所有人被活埋,连所有匠人的亲友也不放过,全部诛灭三族,牵连了数千人之多。

    孟掌墨那时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跟着几位叔伯和家人一起逃亡,便是有一位仙人出手相救。

    那位仙人,并未透露身份姓名,只说与祖上认识,接到信符求救,赶来相救,若不是那位仙人,他们这一支就灭门了。

    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几位叔伯都去世了,孟掌墨也是年过六十,成了他们这一支的掌墨师。

    孟掌墨心里思量着,如此也好,他这把年纪了,也活不过多久了,为后人布局,留一线机缘,若今后遇到祸事,也能多一线生机。

    更何况这抱丹的仙人,道行高深,法力高强,若是惹怒了仙人,用强硬的手段逼迫,他们也没有还手之力。

    孟掌墨说道:“仙长想要求学,老朽却不敢倚老卖老做师父,不如这样,我焚香祭告祖上,代祖上收仙长为记名弟子,我们以平辈相称,我代祖上传法,仙长以为如何?”

    张闲闻言,心里一喜,这意思是他跟孟掌墨以师兄弟相称,但怎么称呼倒是无所谓,重点是可以学这一派的玄妙。

    “一切听从前辈安排,师兄在上,请受我一拜。”

    张闲当即就改口叫师兄,行礼一拜,这事儿就算成了。

    孟掌墨也连忙行了一礼,改口称呼为师弟,说道:“师弟不必多礼,师弟乃是仙人,不拘俗礼,拜师仪式皆可省去,还有一事,希望师弟能答应,我们明面上,还是以普通称呼,切勿让外人知晓此事。”

    “嗯,明白了。”张闲点了点头,明白这用意,孟掌墨这一派容易招惹祸事,不想让外人知道他们的底细,他们关系也只能在私下,张闲觉得这样也很好,毕竟他也是经常犯事儿,不想牵连他人。

    孟掌墨对旁边的中年人说道:“柏杨,快拜见师叔。”

    孟柏杨反应过来,当即明白了二叔公的用意,连忙跪下,磕头一拜,行师门的晚辈礼:“晚辈孟柏杨,拜见师叔。”

    “师侄不必多礼。”张闲也行了一礼,示意请起,受了这磕头一拜,算是成了长辈。

    “仙长,这会儿时辰还早,我们去山上查看一下附近的堪舆,寻找一处风水地,尽快开工建造地宫。”

    孟掌墨又称呼回了仙长,其实这收记名弟子,只是走一个形式,结下这个善缘,给大家多留一条后路。

    说着,张闲就领路出了道观,往后山去了,心里也好奇如何观测风水堪舆。

    只见孟掌墨从背后的布袋拿出一个罗盘,罗盘上标注了术数符号,一圈一圈的排列,分别是: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位天干,十二地支。

    这些符号排列,给人的感觉就充满了古老的神秘,又拿出一根细针插在罗盘的中间,观测太阳照射阴影的角度。

    然后又拿出一面铜镜,折射阳光,与罗盘的角度配合,光线照射出去,穿过树林,似乎在测量什么。

    一路走到山上,孟掌墨也都在专心的测量,张闲没有打扰,只是仔细的看着。

    在山上转悠了几圈,一直来到山顶的最高处,观看整个格局,孟掌墨心里计算着天相和地气,不由得惊讶一声:“此地的风水堪舆,竟然是一个潜龙格局,道观就是初九龙位上!”

    一听这话,张闲当然是没听懂,孟柏杨却也是惊讶,连忙询问:“二叔公,你没看错吧,怎会这么巧?”

    孟掌墨说道:“应该不是巧合,道观建在这里,定然是勘测了这里的格局,仙长的师尊,要么是懂得堪舆之术,要么是请了高人指点。”

    闻言,张闲心里也是一愣,他这是冒名顶替,居然还占了一个风水宝地啊,他忍不住来了兴趣,这道观的正主儿,到底是何方神圣,这道观的一切布置,皆是世外高人的气象。

    “师尊游云在外,只是让我回来这里修行,其余之事,师尊也没多言。”

    他把此事推脱了,以免说漏了嘴,又好奇的询问:“前辈,这潜龙格局,不知有何玄妙之处?”


………………………………

第一百一十七张 上乘葬法升灵性

    “仙长,你可有读过古易?”孟掌墨说道。

    “读过,只是无人讲解其中玄妙,多有不懂之处。”

    张闲点了点头,古易博大精深,乃是命术和卜术的上古经典,阐述天与人的气运变化,他似乎天生就读懂这些东西,但只是读懂其中大意,具体的一些细节,却不是很懂。

    “莫非这潜龙格局,与易卦的潜龙勿用有关?还请前辈为了讲解一番。”他已经拜师了,不懂之处,正好请教。

    “不错,正是潜龙勿用之意。”

    孟掌墨说着,心里也是惊讶,这位记名师弟,真乃神人也,年纪轻轻的,已经抱丹成仙,还通晓古易,有这根基,想学他们这一派的东西,只怕也是轻易而举。

    孟掌墨讲解道:“古易有六十四卦,以乾卦为首,卦象为龙,寓意万物阳刚之气运。”

    “卦有六位,从下往上排列,分别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乾卦的初九位,卦辞曰:潜龙勿用。意思是阳气之初始,犹如土里的种子,刚开始萌芽,力量还不足,处于潜伏的状态,但阳刚向上,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在风水堪舆里,以此比喻阳气潜伏于地底。”

    “地属阴,地气大多属于阴气,适合死人居住,而活人为阳,不是适合住在阴地,需要有阳气之地。”

    “生基乃是向天祈福的祭坛,古易曰,天行健,天道阳气刚健,生基需要选择阳气昌盛之地,生基之下,建造地宫,连通地脉阴气。”

    “所以生基葬法,讲究阴阳相合,天人合一。”

    “上为阳,生前修行,向天祈福,聆听天命,下为阴,死后长眠,人伦善终,回归自然。”

    “万物生于天地自然,最终返归自然,如此阴阳轮回,看似已死,实则返归了天地自然,故曰以续生业,这便是生基葬法的宗旨,天人合一,自然轮回。”

    听了这讲解,张闲一点即通,这与阴阳过界是一个道理,他又想到最近学的尸术,不由得恍然大悟:

    “阴阳相合,阴阳过界,方能返归天地自然,养尸之法,便是选择极阴之地,或是人为布阵凝聚阴气,阻断阳气,死后不能回归自然,故而变成了鬼怪,不知是否?”

    “这……确实如此。”提到养尸,孟掌墨的语气有些避讳,不过这位记名师弟的悟性真是不凡,他只是这么提点一下,就已然明悟其中道理。

    张闲又说道:“以这道理反推,若是活人斩断阴气,是否就能不死?难怪方仙各派之中,有一派纯阳道法,应该就是由此而来。”

    方仙历史里,剑仙之祖,道号纯阳真人,就是吕正凌的祖师爷,正阳派就是修练的纯阳之法。

    孟掌墨说道:“阴阳乃是自然天律,不能彻底阻断,活人如此,养尸亦是如此,终究是血肉之躯,都会腐朽衰亡。”

    张闲闻言,心有所悟,继续问道:“若是改变血肉之躯呢?”

    “这……”孟掌墨的语气沉默了,他看出来了,这位记名师弟,对尸术很感兴趣,这可不是正派所为。

    “呵呵。”张闲淡然一笑,当然也知道孟掌墨忌讳什么,他说道:“前辈,我并非邪人,只是对上古金丹之法感兴趣。”

    金丹之法,就是改变血肉之躯,秦子韵练尸就是研习此术。

    听了这话,方掌墨倒是安心了几分,毕竟跟邪人打交道,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说道:“仙长,金丹之法早已失传,我等凡夫俗子,难窥其中玄妙。”

    又说道:“一般葬法,皆是选择阴山地,阴气养尸以续阴德,妄图通过葬法盗取天机气运,这不是我们正宗葬法的理念。”

    “我们正宗葬法,讲究天行健,阴阳平衡,选择阴阳之地,阴阳练化,灵性升入清虚,返归天地,自然轮回,不扰阳间安宁。”

    “最上乘的葬法,尸体看似千年不朽,栩栩如生,其实只是一个形,阴阳练化其尸身,灵性长存于天地自然,一旦有人盗墓开棺,尸体见风,立刻化为灰灰粉末,随风而逝。”

    “尸体见风则化,原来这是上乘葬法!”张闲惊讶一声,他在书里读到过这样的玄闻,挖出古墓棺椁,打开一看,犹如活人一般,但转眼之间就风化了。

    不过这阴阳练化其尸身,灵性长存于天地自然,前半句他能理解,后半句却有点疑惑,询问道:“灵性是为何物?如何长存于天地自然?”

    孟掌墨说道:“灵性一说,太过玄虚,介乎于性命之间,具体是何物,我也说不清道不明,不能言传,只可意会。”

    这话说来就跟没说一样,但张闲却是莫名的感悟,他修练化龙术的第二层时,进入那种状态,超脱肉身和神魂之外,犹如进入了阴间与阳间之外的第三界,灵性升入清虚,莫非就是指的这种境界。

    活死人入葬,难道就是修练灵性?

    他心里明悟了什么,却又有更多的疑惑,越发觉得其中玄妙无穷。

    他又询问:“前辈,道观所在的位置,乃是风水宝地,蕴含天地气机,但为何我平时没有任何察觉?”

    孟掌墨说道:“所谓风水宝地,天地之气,只是一个抽象的描述,天地之大,气象万千,而气机是非常细微的存在,或许仙长已经有所察觉,只是没有注意。”

    “这潜龙之地,中正祥和,阴阳平衡,天地之气犹如潜伏的龙,宁静之中蕴含阳刚。”

    “仙长可否发现,住在这里就感觉很清静,但一般的清静之地,大多有些阴凉清冷,但这里清静却不阴冷清冷。”

    “因为这里的地形格局特殊,背后有山,坐东朝西,但山势平缓,风向缓和,底气流通,上午背对太阳却不冷,反而早晨太阳升起之时,背有一股阳刚升腾,精气神随之而升,下午面朝太阳,炎热之中却有清风,热了不闷,反而浑身一股力气,当太阳下山时,心神也随之归静。”

    听了这话,张闲不由得一愣,仔细想来,还真是如此,他一个人住在这里非常清净,却丝毫不觉清冷,而每天下午,他都习惯坐在屋檐下打坐,观看夕阳西下,自然而然就随之入静了。

    他时候明白了,所谓的天地之气,就是自然环境的气机,太阳、风向、水汽、空气等等,这是一个笼统的概括。

    孟掌墨又说道:“一般建宅,以坐北朝南为先,忌讳正对西晒,因为下午太炎热,但这里正对西面,却是承接日月之精华,以下午的阳气,平衡夜晚的阴湿之气,阴阳平衡,第二天早晨,阳气又随之而起。”

    “仙长身在道观,看不到道观的全貌,若早晨去道观的对面望向道观,正对早晨的太阳,必然可以经常看见上方有虹光笼罩,犹如神灵庇佑。”

    “还有这等玄妙!”张闲惊讶,他还真没注意这些,明天就去对面看看,又说道:“前辈,六合地宫就建在道观的位置么?”

    孟掌墨说道:“道观的后山,水平高度提升十六丈的位置,正好适合建造地宫,挖入地底,水平高度比道观高出六丈,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以道观为生基,连接背后的地宫,正好形成阴阳格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