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珠奇缘-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公羊文边大量着边随着老者前进,脚下似乎还传来空饷,这样看来脚下不是实地,应该是板子之类的东西。公羊文愈发好奇了,这个山洞和老者肯定大有来历。
终于来到一个石桌旁边,老者指了指石凳道:“坐!”
只有简单的一个字之后,老者喉咙里又发出一连串的哼哼唧唧的声音,公羊文听不真切,不过他很肯定,老者肯定是要询问他什么?但是长期不说话丧失了一定的预言能力。
一个人一个星期不说话可能就憋得慌,一个月不说话应该就会十分难受,一年不说话多半就要发疯,而这个老者应该是几百年没有开口说过话了,他的修为比公羊文要高许多。感觉最次应该也是金丹后期或者元婴初期的样子,金丹期的修士能活一千年左右,这个老者应该是几百年没有说过话了。所以他的语言机能恢复尚需一段时间。
不过老者面目上的激动之色是不减的,很显然他也是很久没有见过其他人了。虽然不太清楚公羊文的来意,但是他还是打心眼里高兴的。
“前辈,是否长期不言?不用着急慢慢来。”公羊文对老头说道,老头点了点头表示公羊文得猜测是对的。
老头比划半天公羊文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又叽里呱啦说了半天,那老头才憋出一句:“你从哪儿来?”
刚才老头只说了个坐字,公羊文一直担心老者听不懂汉语那就糟了,现在看来完全无须担心,既然老头会说汉语,那这儿也应该离中国大陆不是很远,于是开口问道:“前辈,这里是哪儿?”
“不知道,遥距中土,隔蓬莱一个月船行距离。”老头随口答道。
“蓬莱?”公羊文感觉老头所说的蓬莱应该就是古书记载的蓬莱仙山,难道真的有这个地方?古书里面记载的蓬莱和今天山东的蓬莱市八竿子打不到一起,根本不是一个地方。
这么说来这个老头当年是从中土出发,经过蓬莱然后坐船到这儿的,不然他也不会说坐船一个月的距离了,古时候的船速度肯定没有今天的快,一个月也不知道跑了多远,但公羊文推测这儿肯定不是东海。
“前辈是什么朝代的人?”公羊文这儿是哪里一概不知,得先从老头嘴里问出一些有用的线索来。
老者想了半天,这才缓缓道来。原来这老头名叫李成机,是明朝永乐年间道士,永乐就是朱棣当皇帝之后的年号,不过李成机是在朱元璋当皇帝那段时间出生的,李成机幼年拜入南宗门下,学道有成之后率领师门接了朝廷的秘密任务。
历朝历代以来,信奉道教的君主多了去了,朱棣也算是其中一个吧!只是和秦始皇汉武帝比起来没有那么狂热罢了。不过明朝的皇帝,绝大部分还是信奉道教的。南宗也许众人不熟悉,说起它的创始人张伯瑞,如果这个人你也没听说过的话,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想必很多人都熟悉吧。
张伯瑞创立的南宗后来和王重阳创立的全真在元朝时期合二为一,这就是后世所知的全真派了。张伯瑞所传弟子二人,三代弟子众多,而王重阳亲传弟子七人,也就是全真七子,三代弟子亦是很多,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的七个弟子中最杰出的一人――丘处机。
如今全真教已经被公认为道教正统,而明朝时候全真教和武当派势力都很强大,都很受皇帝欢迎的。虽然朱元璋对全真教不怎么待见,究其主要原因是全真教的根据地在北方,朱元璋是在南方起兵的,他那时候和正一派比较亲近,也不是说全真教在南方没有传教士和势力,而是全真教当时和蒙古走得有些近,别的不说,蒙古大汗就十分欣赏丘处机,多次相邀于他,朱元璋是干掉元朝建立自己的大明王朝的,所以对全真教有些忌惮故而对其冷落,所以后来全真教开始衰落,正一派大兴。
………………………………
第157章 全真南宗
其实明朝建立后,全真教就开始衰落和分裂了,不过就算分裂它还是全真教,也不知道李成机为什么不说自己拜入全真,而是说自己拜入南宗。创教之初很多人也称全真为北宗,后来因为南北两宗都是师从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也就是说他们相当于是失散多年的兄弟,于是顺意合二为一。
也许那时候南宗的传人也开始想从全真分裂出来,要知道当时南宗的祖师是张伯瑞,全真的祖师是王重阳,全真教不但合并了南宗,还合并了很多内丹教派,这才使得他在元朝的时候很强大。南宗合并进入全真之后,名气不大,就像是富贵人家招揽了个农村土鳖女婿一样,出名的是人家富贵人家,与女婿没多大关系,扯远了言归正传。
不过公羊文并没有打断李成机的话,而是让他继续说下去。李成机奉师门之命行事,据说这项任务是明太祖下的密令。李成机也不知道这个秘密的任务是什么?也不知动机和目的为何,总之当时门派掌门派出了大量弟子和朝廷兵将一起和当时名噪一时的正一派的人汇合之后开始执行任务。
一般情况下朝廷和大批道士应该是没有过多往来至少说没有多少瓜葛的,也不知道师门接下的任务是什么?而且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文才当了三四年的皇帝,就被他的叔叔朱棣给造反篡位了,按理说当时经历了三个皇帝,太祖颁下的命令应该早已作废。
公羊文摇了摇头不知其因,还是听李成机接着说吧。
秘密任务大概执行了三十多年才竣工,最后李成机和众多其他门派弟子才知这么多年来他们在造船。
“造船?”公羊文大惑不解,如此兴师动众造船,到底造出了多少船。听到此处不由得想起电影《2012》里面在中国西藏造的诺亚方舟,难道当时朱元璋听到了什么风声也要造船?
“恩,工程浩大不可想象,东海一隅地下山中皆被掏空,整日浩浩荡荡,夜以继日赶造。”李成机道。
这么说来李成机刚开始也不知道接了个什么任务,懵懵懂懂地就去参加秘密任务了,后来才知道是在造船。
“那么你们既然造船,为什么跑到了这么岛上来了,是不是工程结束之后狗皇帝卸磨杀驴?”公羊文问道。
李成机也没有反对公羊文的“狗皇帝”一说,他似乎对当时的皇帝有些怨恨,只是摇头道:“何止卸磨杀驴,简直残忍不堪。”
公羊文本来是站着的,一听大来兴致,古时候皇帝下令建造大型工程或者古墓都会在事成之后把工匠统统杀掉,为的就是防止泄密,这个李成机能活到现在不死,肯定有着一段吸引人的故事。
“工程伊始,是谁下的命令,又是谁做督导?”公羊文十分怀疑,朱元璋不可能头脑发热用巨大的国力和财力去造无用的船,必定是有企图的。
“意伯。”李成机回答之后短暂地停顿了一会儿。
意伯就是刘伯温,但是让人不解的是朱元璋得了天下不是把那些旧部找各种理由干掉了吗?以刘伯温的能力,开国功臣之中他出的力可谓不小,做个宰相也是大有可能的,但是他后来默默归隐了,这其中一定大有蹊跷,看来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就要浮出水面了。
“他不是归隐了吗?”公羊文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李成机苦笑道:“假借归隐,实则暗中督导。”
这么说朱元璋之所以兴师动众秘密干这么大的事,其实是刘伯温的主意。
“他也是修道之人,朱元璋……”公羊文说到这看李成机眼神有些怪异似是不悦,于是慌忙改口道:“太祖派他去做这个工程有和目的?”看来李成机还是十分敬佩朱元璋的,公羊文提到其名讳的时候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有些不高兴。
“自是希望朱家基业稳固千秋,太祖长生不死。”李成机道。
“呃……”只听过秦始皇为求长生十分疯狂,倒是没听过朱元璋也在找长生不老药,难道他造船就是要漂洋过海寻找仙丹?
等等,听李成机说了半天,公羊文感觉遗漏掉了什么重要的线索。
为何刚才自己说狗皇帝的时候李成机暗自赞同,而后面提到朱元璋的名字李成机就不高兴,还有那个秘密任务执行了三十多年,朱元璋也才当了三十年的皇帝,不可能他刚登基就下令造船,即便是那样,他驾崩的时候工程还没结束呢?而太子早就挂了,所以是朱元璋的孙子继位,朱允文当了四年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朱棣造反篡位登基,这么说来李成机怨恨的皇帝不是朱允文就是朱棣了。
公羊文感觉,是朱棣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永乐年间,也就是朱棣在位年间,有一个大太监为中国挣足了颜面,七下西洋,把中土产品和技术和其他国家交相贸易,赚回满仓白银,他就是郑和。
为什么联想到郑和下西洋,那是因为郑和也是坐船去贸易的,而朱元璋竟然听从刘伯温的建议开始造船,那么这两件事虽然隔着三代人也就是三个皇帝,但肯定有一定的关联。和中国接壤的国家很多,他们当时为什么不走陆路?也许你会说当时和中国接壤的国家穷得很,这不屁话吗?难道当时住在海边的国家就富有得很?
公羊文理了理线索,一个推测就浮出水面了:朱元璋听从刘伯温的建议开始造船,可是等船造出来之后他自己挂了,他儿子也挂了无奈他孙子来继位,然后他另外一个儿子来把自己的侄子撵下台自己做了皇帝,而朱元璋、朱允文和朱棣肯定都是知道这个秘密工程的,所以朱棣下令让郑和带着船队漂洋过海……可怜的朱元璋,辛苦一辈子,大便宜都被自己儿子给占了。
朱棣让郑和下西洋,肯定不止为了贸易,贸易是掩人耳目,其中的目的看来只有极少人知道,那就是寻找仙丹。
这么一想,公羊文不由暗骂:“我去,尼玛皇帝都不想死。”
不过也是,平民百姓都不想死,古语说:蝼蚁尚且偷生,那么对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来说,他们更不想死了。
见李成机盯着自己不说话,公羊文才觉得有些尴尬,于是示意李成机继续说。
………………………………
第158章 秘密造船
公羊文猜得没错,事成之后卸磨杀驴的不是朱元璋,而是朱棣。不过刘伯温在朱元璋登基之后只活了七八年,而郑和下西洋是一四零五年,减去三十多年,应该是一三七几年,那时候他都快死了,还督导什么工程?
听李成机细细说来,公羊文疑云顿开。
原来刘伯温根本就没有死那时候,朱元璋登基之后朝中的势力开始争斗,刘伯温早就淡泊名利也没有心思和朱元璋的手下明争暗斗,于是想归隐,可朱元璋哪会答应。虽然朱元璋多疑,但是他心里还是很感激刘伯温这个军师的。
这么说吧!朱元璋对刘伯温是又喜又怕,喜的是他出山帮助自己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曾经和自己患难过,怕的是刘伯温功高盖主,因为刘伯温太聪明了,留这样一个聪明人在身边掌管大权朱元璋心里很矛盾。
刘伯温和诸葛亮都是被明主请出山打天下的,刘备死后诸葛亮虽然操心,但是刘家人没有暗害过他,而刘伯温就比较悲惨了,朱元璋得了天下可没少提防着他。
好在这时刘伯温出了个主意,朱元璋一听大喜过望。让刘伯温去督导造船,一方面可以让他远离朝政自己也就安心了,另一方面刘伯温是有真才实学的道士,说不准他真能找到延寿和延长朱家龙气的东西来,于是放手让他去做了。
可惜的是朱元璋到死工程都没有结束,而他为了牵制刘伯温,让刘伯温的两个儿子刘琏和刘璟留在朝中执政,朱元璋表面上意思是你看老刘,你两个儿子我都厚待他们,你就安心造船去吧!快点把仙丹灵物给朕找来,说不准我会让你子孙做我刘家的宰相。
而刘伯温是明眼人。虽然看透了朱元璋的意图,但是也不说破,而且他也不能反抗。封建王朝都是君主说话算,他想杀谁就杀谁,他想玩谁家姑娘就玩谁家姑娘,当然,那些脓包皇帝不在其内。刘伯温也怕拂逆朱元璋遭到个满门抄斩的下场,于是只好乖乖去造船,并交代两个儿子安分守己些,千万不要惹乱子。
刘伯温是道士,他才高八斗懂经天纬地,然而他不是修炼飞升的那种道士。所以他的能力有限,他可不能像公羊文遇到的那些金丹期、元婴期的修士一般,要不然只要刘伯温有金丹修为,朱元璋能困得住他,敢要挟于他?
也许很多人不能理解,那举个更明白的例子:刘伯温是道士,他的能力很强大,那么如今造原子弹造枪支弹药的科学家技术员也很强大,但是那些造原子弹的科学家敢不听总统主席的话吗?
至于刘伯温开始督导造船之后,他就与家人没见过面,直至两个儿子相继而亡,他都被皇帝蒙在鼓里而不知。朱元璋驾崩后,自然是把密令传给孙子朱允文的,太子已经死了上文已经交代过,而朱棣把朱允文撵下台之后找到了那个密令,于是得知刘伯温还没死,派人找到造船地点。仰天哈哈大笑,并大呼“天助我也”。
朱棣的到来对于刘伯温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因为朱棣同时带来了朱元璋驾崩已久和刘伯温两个儿子一个被迫投井自杀,另一个在狱中被害不忍最终也自杀的消息。刘伯温听到噩耗,一口气没穿上来,喷血三尺倒在大船甲板上。
朱棣见刘伯温给他造了一艘巨型大船,那叫一个高兴啊!于是下令让亲信把造船的人全部杀死,封锁了现场。
“朱棣为什么不把那些工匠留着,而是全部杀死了另找工匠造船?还有,不是都杀死了吗?你是怎么活下来的?”公羊文感觉十分纳闷,而且李成机所说感觉和史书记载出入很大,因为历史记载刘伯温是病死在家里的,他两个儿子的死法倒是与史书记载吻合。
“哼,朱棣篡位登基,此乃千古罪人!我当时是被杀死了,可是我是被意伯救醒的。若无意伯,也无我李成机。”李成机说完咬牙切齿,显然对朱棣恒恨到了极点。
“这么说刘基还活着?”刘基就是刘伯温,公羊文十分兴奋,要是能亲眼见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那真是太激动了。
让公羊文失望的是李成机摇了摇头:“哎,意伯为救我自归阴曹了。他救醒我之后用本命真气助我恢复,我当时是被一箭穿心而死,而好多同伴都是直接被斩了头,所以意伯苏醒之后发现只有我一人留一丝气息,亡魂未散。”
“那你是怎么来到这儿的?”公羊文对李成机的奇遇很感兴趣,但是他更想问出回家的线索和方法。
李成机陷入回忆中,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几欲张口又摇头叹气。公羊文也并不催促于他,因为一个有着苦难遭遇的人其实很想向别人诉苦,但是等了几百年之后找到诉苦的人,也许他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所以李成机的心情公羊文还是能理解的。毕竟他也独自在外漂流了五年,这五年所忍受的孤独是一般人不能想象的。
等了半天,李成机终于再次开口。
原来朱棣下令把工匠一干人杀光之后,便想亲自登舟巡洋,要知道那个船浩大无比,而且建得十分精致而大气,可以说和皇宫比起来也不逊色多少,这让朱棣如何不心动呢。
但是也不能匆忙登船,得选个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道吉日登船,向周边的蛮族炫耀炫耀一番,巨船可容数十万兵卒,朱棣想带着部下顺便收拾一下周边得瑟的小国家。
可是朱棣还是做了个白日梦,因为亲信传来急信,巨船不翼而飞。这么大个移动城堡,说没就没有,朱棣何等震怒,就要下令杀死那些守船的亲信以及之前造船的士兵、工匠、以及道士的家人。之所以当时造船会出现大批道士,也可能是刘伯温的主意,因为再能巧的工匠道法肯定不如道士,这毫无疑问其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道士。
但是这时候有一个人劝住了朱棣,这个人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明人,他不姓郑他姓马,他的原名叫马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才十岁的苦逼马和被明朝军队副统帅蓝玉抢走带到南京,然后就悲剧地被切了小jj成了太监,被送入燕王府,就是朱棣的府邸。
朱棣篡位的时候和朱允文的部下是真刀真枪干了的,马和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那时候朱棣还不是皇上。朱棣当了皇上之后给马和赐姓为“郑”,以纪念战功,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
………………………………
第159章 七下西洋
郑和很聪明,熟读各家典籍和兵书,文武皆通,朱棣很喜欢很信赖他,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暂且不提。
郑和给朱棣出了个主意,既然大船失踪,一是可能被狂风吹向海中,令一个比较大的可能就是谁秘密启动了大船远去,大船只能在海上航行,很是显眼,只要他在就能找到。
于是全国上下日夜赶工开始大批造船,朱棣颁下圣旨让郑和带队寻找大船下落。浩浩荡荡的大船上载满了当时中国盛产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东西。这个主意也是郑和出的,因为巡洋的过程中肯定会经过许多国家,可以顺便贸易加带打听消息。
根据当时情况来推测,秘密启动大船的人肯定是刘伯温无疑了。
根据李成机的叙述,刘伯温把大船启动之后,大船不靠风力而飞速前行,见远离东海岸之后刘伯温才交代李成机诸多事宜,然后溘然长逝。
不过让公羊文想不通的是,当时李成机和刘伯温在朱棣眼里已经是死人了,他们也没有离开过大船,那么他是怎么知道郑和的事情,又是怎么知道郑和下西洋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当公羊文问出问题之后,李成机又是苦笑一声:“郑和何等聪明,他三下西洋终于找到我们的消息,只是他当时贸易归来,满仓金银土特产,主舰和其他船只吃水很深,所以他们虽然远远地发现了我们的巨船却不敢追来,只是派了一对轻舰来查探情况。”
后来郑和派来的小舰队终于追上了巨舰,李成机虽然参与造船,但是他们是被隔离开来各造一种东西的,只是到了最后所有东西组装之后才知是船,所有他根本不知道那巨船如何操作可以摆脱郑和的部下,也不知那些合抱粗的炮口是要怎么用。他只能拼命地回想刘伯温死之前告诉他的一些关于巨船的东西,边想边胡乱操作,他虽然在海上漂了几年,根本没有人发现过,所以他也没怎么去动过巨船。他以为巨舰早就远离中土了,于是安心在巨舰上修炼。
没想到郑和的人竟然找到了他,小舰队对巨船进行了包操,并发动了攻击,可是巨船就是巨船,岂是那些小舰队可以拿下的,李成机慌忙之中撞沉了几艘小船,而七八个身穿黑色衣服的高手已然费劲登上了巨船,就在这时,巨船终于启动以极快的速度消失在郑和船队的视线之中,郑和下令狂追见根本追不上只好作罢。
而那些上了巨船的高手肯定是想要拿下李成机的,李成机那时候已筑基有成,世俗界的高手也打不过他,但是对方人多,于是李成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活捉两个,其余的全部杀掉。而李成机告诉公羊文的好多事情,其实也是根据他活捉到的两个人逼供出来的。
“那两人后来都被你杀了?”公羊文问道。
李成机点了点头:“冥顽不化,竟然助纣为虐,杀了泄愤。”
“那你不是坐着巨船的么,怎么跑到岛上来了?”公羊文心想只要找到巨船,就可以想办法回去,如今朱棣的骨头都腐了,告诉李成机早已改朝换代过上社会主义了,让李成机带自己出去吧!在这儿等基地中心的人来真不知猴年马月才出得去。
公羊文这么着急想回去,一个是担心父母,他们都是凡人,不像自己筑基成功了可以活几百年,他必须要回去想办法延长父母的寿命,另一方面他很担心陈妍嫁人了,所以必须尽早回去,以免遗憾终生。
“我怕那郑和再次追来,于是一路驱船猛行,过得半年,后来终于到了一片灵气充裕的群岛,远远看去犹如仙山福地。”李成机说道这,脸上有点扭曲的表情一闪而过。
“嗯,郑和一生共七次下西洋。”公羊文告诉李成机郑和后来又去了四次,应该是一方面为了寻找他,另一方面贸易带回来的大量金银珠宝令朱棣很高兴,于是催促他不断巡洋和沿海各国交好和贸易。
至于李成机所说的群岛,应该就是蓬莱仙岛了,这家伙到了蓬莱如今怎么落得这般田地,过得跟个野人似的?
“巨船靠岛我便迫不及待地登岛,可是让人大失所望的是到处是残垣断壁,好像很久以前发生过一场规模浩大的争斗,有一些灵气仙山外设有极强阵法,不过并无修士气息存在,应该是被遗落的仙灵福地。
古来都说蓬莱有神仙,没想到我进入神仙居住的地方竟然看到如此景象,我在岛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