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闲人-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贫僧尘根未净,仍未看透生离死别,罪过……敢问李县子。大唐为何攻打高昌?”

    李素道:“大师有所不知,三月前。高昌国主麴文泰勾结西突厥,龟兹等西域诸国,联军三万意图夺取西州,我大唐守军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才堪堪守住此城,如今大唐强盛。兵锋锐利,此仇不可不报,皇帝陛下遂遣侯君集大将军为大总管,出兵四万,誓灭高昌等国。兵临高昌都城之时,麴文泰心焦国难,当夜亡故……”

    听李素缓缓将事情经过出来,玄奘长叹口气,泣道:“原来有因有果,怪不得别人,只怪麴文泰精习佛法,却消不了贪嗔之念,遂有此报,怪不得别人,怪不得别人……”

    “大师……”

    玄奘面朝西边合什,阖目喃喃念了几句经文,随即道:“贫僧有个不情之请,能否请李县子为贫僧搭一座法台,贫僧想为老友最后尽一份心力,为他超度亡魂。”

    李素头:“自当遵从。”

    李素一声令下,法台搭得很快,连一应佛家法事用具都给玄奘备得妥妥当当。

    玄奘在营帐内盘腿打坐,整整一天一夜不吃不喝,夜里偶能听到营帐内传出低低的啜泣忧叹声,第二天,玄奘大红袈裟披身,手执木鱼念珠,坐在法台上念诵往生经文,这一坐,便是三天。

    李素没有打扰他,并且下了军令,严禁营内任何人打扰玄奘,法台方圆十丈内空无一人,只闻佛音梵唱在苍茫大地间回荡不息。

    这三日里,整个大营无形中都变得庄严肃穆起来,李素也盘腿坐在法台之外,静静听着玄奘的超度经文,三日里,李素仿佛也领悟到许多。

    冥冥中仿佛真有一双眼睛盯着世人的一举一动,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是因,都是果,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因善恶而注定。

    等待已久的圣旨终于来了。

    半个月后,已是贞观十四年二月中,西州城东面行来一支骑队,大约一百多人的样子,这兵马走在丝绸之路上,若在以往,或许多少有冒险,丝绸之路的盗匪可是很猖獗的,然而自从侯君集领军灭了高昌国,兵锋直指龟兹后,一时间丝绸之路上的盗匪大受震撼,人人自危,看见大唐军队打扮的骑队便自动自觉躲得远远的。

    当一个强大的帝国终于露出獠牙后,得到的便是四面八方的敬畏。

    骑队为首的是一位宦官,裹着一身麻布,连眉眼都遮得严严实实,离西州城二十里,宦官发现骑队附近不时有骆驼和马匹载着人飞快往城池方向飞驰,不由大惊失色,待到同行的骑队主将悄声告诉他,这是戍守西州的唐军斥候时,宦官惊魂方定,这才换上正式的朝服玉带锦冠,手捧黄绢圣旨,朝西州城外大营浩荡而来。

    …………

    “制曰:……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识度优闲,性理济阙。典戎敷化,声绩备举……”

    宦官的语调抑扬顿挫,展开圣旨念得摇头晃脑,非常陶醉,李素,曹余,程处默,田仁会等一干人跪在帐前,俯首垂目,神情恭敬。

    圣旨是非常正式的官方制文,四六成骈,对仗工整讲究,李素跪在前面听得两眼发直,完全不懂,依稀能听出李世民大概在夸赞他们守城有功之类的,直到最后,宦官才终于出封赏的内容。

    “……剌封,西州刺史曹余通议大夫,赐黄金三百两,丝百匹,右武卫果毅都尉蒋权明威将军,上骑都尉,赐黄金二百两,丝百匹,玉门关中郎将田仁会光禄大夫,赐黄金三百两,丝百匹,守城者皆以战功论诰封,战死者厚恤……”

    宦官念到这里,跪着的人群里纷纷皱起了眉,封赏了这么多人,偏偏对守城功劳最大的李素却只字不提,这道圣旨有不正常。

    直到最后,宦官快念完时,终于提到了李素。

    “……泾阳县子,定远将军,西州别驾李素,着令即日启程,召还长安面君。钦哉!”

    ps:还有更。。。刚睡醒,继续码字。。。

    月中了,有月票的仁兄拜托来几张,给我打鸡血。。

    拜谢!(未完待续。。。)

    。。。
………………………………

第四百四十九章 圣心难测

    很不正常的圣旨,令所有人都愣住了。

    所有参与守城的将士,包括千里驰援的田仁会都有封赏,又是赐金又是赐丝帛,给他们加了一大堆衔号勋号,就连程处默都给他封了个“上轻军都尉”的勋号,唯独刻意漏过了李素。

    西州的位置有多重要,大家都明白,能守住这座城,李素在里面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大家更明白,可是,所有人都有封赏时,唯独李素却没有,只是轻飘飘一句“召还长安”,这就令人万分不解了。

    大唐军功最丰厚,而且自立国以来,一般都是赏功罚过分明,有功当场就封赏,从来不耽搁,李素明明是守城的第一功臣,偏偏他却没有任何封赏,官职也好,爵位也好,衔号勋号也好,甚至连黄金丝帛之类物质的奖励也没提一句。

    宣旨的宦官念完旨后便离开大营进城了,曹余朝李素扔了一记意味深长的眼神,然后紧跟着宦官后面,安排他在城里的吃住去了。

    田仁会,程处默等人则站起身,拍了拍膝下的尘土,人群内顿时尘土漫天飞扬,呛得大家一阵阵咳嗽。

    “这不对啊!李素为啥∈∈∈∈,m。↓。co∽m不封赏?陛下怎可……呜。”程处默性子最急最粗,当即便嚷嚷开了。

    李素急忙捂住了他的嘴,瞪了他一眼,道:“宣旨的天使还没走远,嚷嚷这么大声,给自己找麻烦是吧?”

    过了一会儿,眼见宦官和曹余等一行人的身影消失在辕门外,程处默才悻悻一哼,道:“不对劲,有功怎能不封赏?这不是陛下的做派!李素你为了西州差连命都搭上,陛下却提都不提你一句。俺老程第一个不服气!”

    李素倒是颇为淡定。

    他对权力和官爵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李世民不封赏自有他的思量,或许自己做过的什么事情令李世民不满了,才故意把他遗漏,所谓天威无常,圣心难测。对国家社稷有没有功,不是自己了算,而是帝王了算,他你有功,你才真正有功,否则,纵然豁出命去,帝王不承认你也没办法。

    是的,当皇帝。就是这么任性。

    李素拍了拍程处默的肩,朝不远处的田仁会看了一眼,低声道:“程兄,慎言!”

    程处默转头也看了田仁会一眼,怒哼一声,不吭气了。

    田仁会苦笑几声,朝李素二人拱手道:“二位不必防我,当初李夫人钢刀加颈。我亦未答应出兵驰援,实因职命在身。不敢妄动,但我敢拍胸脯一句,田某从来不是告密的卑鄙人。”

    李素朝田仁会回礼,笑道:“田将军多心了,程兄心直口快,出言往往不逊。下官担心他因言惹祸,却也不是刻意防着您,将军莫往心里去。……当初内人无礼,下官一直引以为疚,也请将军多多担待。”

    田仁会强笑几声:“李县子放心。尊夫人当初玉门关之事,田某已忘记了,此事田某断然不会上奏给李家惹祸,只是尊夫人当日所为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此事怕也瞒不住。”

    李素头。

    当初许明珠持刀挟制玉门关守将,逼其发兵,此事多半也传到了长安。事情呢,大可大,也,端看李世民怎么想了,心里不爽肯定多少有一,但拿这事大做文章却不大可能,天可汗的胸襟不会这么狭隘。

    一瞬间,李素忽然想到了很多,比如这次李世民故意不封赏他,多半也有许明珠挟持玉门关守将的原因在内,当然,问罪不大可能,毕竟李素立下大功,没有拿功臣问罪的法,刻意不封赏,李世民大概也存了敲打警告的心思。

    想通了关节,李素反倒轻松很多。

    封不封赏的,李素并不在意,只要李世民愿意把许明珠挟持田仁会一事揭过去,就算上上大吉了。

    见程处默仍有些忿忿,田仁会忽然一笑,不轻不重使劲拍了他一下,道:“圣旨里面有讲究,自己没听出味道来,好意思生气,丢不丢脸?”

    程处默愣了一下,然后瞥了他一眼,没吱声。

    当初玉门关不肯发兵救西州的事,程处默现在心里还有疙瘩,数月以来除了西州城下冲锋陷阵时二人默契配合了一把以外,其余的时候程处默根本不怎么搭理他。

    田仁会也懒得跟他计较,只缓缓道:“圣旨里该封赏的人都封赏了,唯独漏了李县子,若陛下忘记了,自然不可能,之所以没有封赏李县子,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李县子做了某件令陛下不满的事,陛下存了敲打的心思,其二……”

    田仁会到这里,话音忽然一顿,程处默的耳朵却早已支楞得老高,见他停下卖关子,气得一跺脚,浓眉一掀便待发飙。

    田仁会若有深意地朝李素扫了一眼,道:“其二嘛,估摸陛下觉得李县子所立功劳太大,今日圣旨里所封赏的,不是加衔号勋号,便是赐黄金丝帛,而西州一战,李县子的功劳显然不是几个衔号勋号或黄金丝帛能服众的,所以,陛下可能要对李县子单独封赏,这道封赏怕是轻不了……”

    着田仁会朝李素拱拱手,笑道:“倒要预先恭喜李县子了,回到长安,恩旨颁下,日后重逢怕是不能再叫你李县子了……”

    程处默到底不笨,闻言睁大了眼睛,惊道:“你的意思是,李贤弟会晋爵?啥爵?县侯,还是国公?”

    田仁会斜瞥了他一眼,哼了哼,冷冷道:“莫跟我话,我懒得搭理你,玉门关不出兵,是非曲直我也懒得跟你这憨货争辩,来日我若回长安,亲自去你家跟你爹细分明!”

    许明珠在收拾行李,神情愧疚,眼眶微红。

    圣旨的内容早已传遍大营,所有参与守城的人都有封赏,唯独自己夫君却被陛下刻意忽略了,只轻飘飘一句“召还长安”。

    许明珠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她比谁都清楚夫君为西州城付出了什么,大战将启之前,他连自己的夫人都送走了,分明存了与城皆亡的必死之志,这是何等的刚烈忠诚,事实上,西州城在夫君的指挥下确实守住了。

    可是轮到最后论功封赏时,却没有夫君的份?

    许明珠刚开始很气愤,甚至有过找宣旨宦官理论的可笑心思,直到后来,大营里传纷纭,起李素未被封赏,大抵跟其夫人玉门关挟持守将有关,陛下很不满,于是把这位功劳最大的有功之臣故意晾在一边,或许回到长安还会跟他算帐云云。

    各种传闻喧嚣尘上,许明珠多少听到了一些,然后,心情由气愤迅速转变为愧疚,自责。

    原来夫君没被封赏,一切是因为她。

    许明珠难受极了,无意之中,她竟阻住了夫君晋升的路,在这个年代,妻子阻碍丈夫的前程,是很严重的罪过了,尤其对自被洗脑以夫为天的许明珠来,简直比杀人放火更严重,一个无法给夫君任何帮助,还时时拖他后腿的妻子,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躲在角落偷偷哭了一阵,许明珠抹干了眼泪,默默地回到帅帐为李素收拾行李。

    一边收拾,许明珠一边愧疚,心中如万箭穿心,红着眼眶偷偷地抹泪,晶莹的泪水一滴一滴落在行李的蓝包袱皮上。

    李素原本没注意到她,直到听到耳边不时传来一阵又一阵吸鼻子的声音,李素这才觉得奇怪,转头一看,见许明珠无声地哭个不停,李素顿时满头雾水。

    “夫人啊,收拾个行李没必要搞得这么委屈吧?要不,夫人一旁歇着,我来收拾?”

    许明珠背着李素慌忙擦了泪,转过身强笑道:“妾身不委屈,再,哪有让夫君亲自操劳的道理。”

    “那你哭什么?舍不得西州?”

    “妾身……妾身……”许明珠着着,嘴一瘪,索性大哭起来:“妾身对不住夫君,妾身在玉门关闯了那么大的祸,害夫君没被陛下封赏,夫君豁出命换来的功劳,却被妾身的胡作妄为坏了事,听回到长安后,陛下还要跟夫君算帐,夫君……您还是休了妾身吧。”

    李素啼笑皆非,见许明珠哭得真是伤心了,又忍不住心疼。

    “你……你听谁陛下要跟我算帐?”

    许明珠抽噎道:“大营里都这么,妾身闯的祸连累夫君了。”

    李素叹了口气,上前为许明珠擦去了泪水,笑道:“封不封赏的,并不重要,再陛下不封赏自有他的用意,这是男人的事,与你无关,别什么乱七八糟的黑锅都往自己头上拉,以后咱俩过日子,要有个规矩,黑锅一律推给别人才是王道。”

    许明珠仍哭个不停,摇头道:“夫君还是休了妾身吧,这事听很严重,陛下要问罪呢,事情是妾身做下的,妾身自来领罪,不拖累夫君。”

    李素翻了个白眼:“让自己的婆姨领罪,我以后还能抬头做人么?快别胡话了,赶紧收拾了行李准备上路。”(未完待续。。。)

    。。。
………………………………

第四百五十章 启程归去

    许明珠想得比较多,顾忌也太多,她的人生如同活在一个樊笼里,从爹娘告诉她,她只能生活在这个笼子里,绝对不允许出圈,后来嫁人了,嫁给了一位年轻的权贵,商贾之家能攀上权贵,许家爹娘开心,她也开心。

    出嫁那一天,许明珠蒙着盖头,情不自禁地猜着夫君的模样,听他很年轻,与自己一般大,相貌英俊白净,是长安城有名的才子,属于天纵之才的那种,作的诗写的文章被长安的读书人争相传诵,而且也为社稷立下不少功劳,被皇帝陛下格外恩宠……

    一道道光环加诸在李素头上,多少也传到许明珠的耳里,许明珠开心的同时,深深的自卑感亦不可抑止地侵袭心头,分量越来越沉重。

    夫君样样都好,无论出身,官爵,才华,相貌,可以是完美,而她,只是商贾家的女儿,自己真能配得上如此完美的夫君吗?如此完美的人,能配上他的大概只能是当朝的公主殿下吧?而且,出嫁之前,夫君确实与东阳公主的传闻闹得长安尽知,他心里满满被占着的,应该是那位有身份有地位也有才华,能与夫君冬雪置酒,也能与他琴瑟相合的人生红¥¥¥¥,m。≡。co↑m粉知己吧……

    闯了玉门关那个大祸后,夫君受了牵累,升不了官,晋不了爵,她不仅什么都没帮到他,还使劲拖了他的后腿,许明珠越想越乱,越想越悲伤。

    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夫君心目中的正室夫人,难道是自己这般样子么?不配啊,怎么想都不配啊……

    许明珠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悲伤中不可自拔,可是……似乎夫君与她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夫人啊。咱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晒晒太阳,睡觉,喝正宗的西域葡萄酿,或者……收拾行李?你看,能做的事情那么多。我们都很忙的,为何你非要钻这个牛角尖?圣旨不封赏我,与你没有任何干系,你真没必要自责……好了,跟你讲了很久的道理,讲得我肚子都饿了……”

    许明珠擦了眼泪,急忙道:“啊,妾身给夫君弄吃的。”

    完便放下正在收拾的行李,匆忙跑了出去。

    李素看着她忙碌的背影。笑了,有个单纯的夫人,感觉其实真的很不错。

    …………

    兵马启程,浩浩荡荡。

    跟着李素一起走的,除了蒋权的骑营兵马,还有程处默和程家庄子的一千老兵,以及玉门关的三千守军,这些人原本不属于西州的守卫军队。解围之后自然要归位,而西州的戍守军队。将从侯君集的西征大军中调配,西州城的旁边将建起一座安西都护府,整个大唐西面的守卫将由安西都护府负责。

    大军东行,兵马在辕门前列队。

    许明珠骑在骆驼背上,身着素色高腰襦裙,头上戴着一黑纱遮面的斗笠。这一次已不再像以往那般狼狈,恢复了诰命夫人的神采。

    李素走出辕门,程处默,蒋权和田仁会等人在辕门外相候,见李素出来。田仁会正待下令大军启行,李素忽然道:“田将军,李某想去西州城看看。”

    田仁会愣了一下,然后头,蒋权和骑营将士策马跟上。

    李素朝后面的骑营兵马看了一眼,嘴角露出苦笑。

    骑营经西州一战,也只剩下不到百骑了,其中一半已是终身残疾,百骑跟在李素后面,缺胳膊断腿的比比皆是,可他们的胸膛却挺得很高,骑在马上腰杆笔直如枪。

    朝阳如火,照映在这群百战余生的战士甲胄上,镀上一层金色的霞光,仿佛从云端落入人间的威武天兵。

    西州城外,全城官员百姓静静地站在当初的战场上,黑压压的一片,不见首尾。

    曹余和一众西州官员站在人群前列,见李素策马而来,曹余与官员们纷纷迎上前。

    李素下了马,曹余与他互相行礼。

    “李县子今日启程回长安,西州的父老想来送送你。”

    李素向前两步,朝百姓们躬身一礼:“多谢父老。”

    黑压压的人群整齐划一地躬身还礼。

    李素转过身看着曹余道:“我还想去石碑那里祭拜一下。”

    “李县子请。”

    龚狐等一干商人早已将石碑立在西州城外,正是当初血战的城墙根下,那里的土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褐色,曾经堆积上千尸首的城墙根,如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原地已立起一座高达六丈的石碑,碑上篆刻着铭文,正楷详细记下西州一战的每一个细节,下面刻着一个个名字,这些人,都是战死的大唐守军将士。

    李素和骑营众将士站在石碑前久久不语,脑海里浮现那些朝夕相处的面容,鲜活的,熟悉的,年轻的,如今都化作石碑上一个个冰冷的名字。

    大漠罡风正烈,卷起阵阵沙尘。

    石碑立在风沙里纹丝不动,像一座亘古不变的神谕,默默守护这片荒凉的孤城。

    李素静静呆立许久,忽然面朝石碑跪下,端端正正行大礼。

    身后,曹余,蒋权等人也纷纷跪下。

    百姓人群里,忽然传出几声压抑的哭泣,随即人群纷纷拜倒尘埃,人群里,哭声渐渐喧嚣起来,此起彼伏不休。

    “西州父老拜别李将军!”

    这次没有称官职,李素血战守城,付出极大的代价守住了西州,唯有以“将军”称之。

    李素转过身,面朝西州百姓下拜还礼,抬头时,眼眶已发红。

    起身,李素转头望向西州城墙,道:“蒋权,咱们沿城墙走一圈。”

    “是。”

    蒋权一招手,骑营剩下的百人纷纷上马,蒋权拿过一面明黄色的龙旗,旗帜在风沙中招展摇摆。

    环视身后的百姓们,蒋权吐气开声喝道:“列队!将军巡城!”

    百余位血战余生的老兵簇拥着李素,众人骑马沿着城墙缓缓绕行。

    罡风卷起漫天尘沙,蔽日的尘沙里,只见一面龙旗迎风猎猎,不屈地傲立。

    队伍离城很远,回首仍能看到西州的轮廓。

    许明珠骑在骆驼上,回头看了看渐行渐远的城池,指着那座大漠里的孤城忽然道:“夫君,百姓们还站在城门外送你呢,他们在感你的恩德,是你守住了这座城……”

    李素没有回头,离别总令人脆弱,他不忍回头。

    “我守住的不仅仅是这座城……”李素淡淡地道。

    “还守住了什么?”许明珠好奇地问道。

    李素笑了笑,摇头不语。

    还守住了什么?

    守住的,是心里的良知,勇敢和担当,在这些可贵的人性几近崩塌时,这座城把它们拉回来了。

    无法想象,当初自己若逃走一去不回,今日的自己,该是怎样的心情?

    漫长的行路,无聊而枯燥,回时却与来时不一样,有过一同面对生死的血战经历,队伍里的气氛热烈了许多,每个人带着轻松的笑容,并骑走在一起,畅想着回到长安后的生活。

    队伍里很多人回去后,确定会卸甲归田,有的因为年纪,有的因为残疾。

    此刻大家畅想的,是归田后的安逸生活,朝廷赐一二十亩良田,攒下几年的辛苦钱买一头耕牛,盖一栋不大不刚够一家人生活的房子,最后再娶一个不漂亮却贤惠的婆姨……

    人心的,其实并不大,有一种境界叫刚好够了,懂得这种境界的人,要么从生死边缘蹚过无数回,看淡了世情贫富的老人,要么是天性无欲无争的平凡人,然而,许多高高在上的权贵却不懂,拥有的东西越多,越不懂什么叫“刚好够了”。

    队伍里的讨论声很热烈,到未来不用刀口舔血的平凡日子,老兵们纷纷笑开了颜,就连那些残疾的将士,眼中也露出了期待憧憬,他们残了,但并没有废掉,只要日子有奔头,缺只胳膊少条腿,日子还是一样能过得充实。

    李素静静听着老兵们的高声谈笑,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其实,他们所谈论的东西,也是他期待的,甚至于,他在老兵们身上学到了更多。

    一声高亢清亮的嗓音,很突兀地从人群里绽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