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闲人-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冲陷敌阵的架势立马引起了门口羽林禁卫的警惕,顿时纷纷拔剑相向。

    宦官气得跺脚:“我是东宫的人!快让我去见陛下,东宫出事了!”

    宦官这句话声音不小,李素忽然勒住了马扭头往后看,却见禁卫将军正在核对宦官的身份,然后一挥手让他进去,跟着宦官的几名禁卫却被拦在门外。

    队伍不走了,方老五很识趣地站在马前,不看也不问,许明珠却掀开车帘,轻声道:“夫君,为何不走了?”

    李素若有深意地朝园门看了一眼,笑道:“走吧,咱们回家。”

    ******************************************************************************************

    曲江园,凉亭。

    李世民仍独自坐在凉亭里发呆,懂事的宦官奉上瓜果和一壶酒,李世民便自酌自饮,微风拂来,带着几许秋天的凉意,李世民放下酒杯,忽然感到一阵强烈的孤独。

    一统江山,宇内称霸,大军横扫天下,举世莫敢敌者,皇帝一生追求的至高境界,他都做到了,可是,今夜此刻,这个举家团聚的美好日子里,为何他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寂寥?

    宫中佳丽数千,儿臣公主数十,他们此刻都等在太极宫里,等着与他团聚,饮酒赏月,但李世民却忽然很不想回到那座冷冰冰的宫殿里。

    皇帝当了十四年,当年的种种是非恩怨,种种正义的非正义的杀戮,如过往云烟,终究已逝去,李世民不年轻了,他已过了不惑之年,曾经横扫天下,让每个难缠的敌人诚惶诚恐匍匐在他脚下,等待他的宽恕的喜悦,如今回想起来,竟是那么的不堪一提。

    这一生,他得到了许多,可是,他失去了更多,至少在今夜这个应该欢庆的佳节里,他忽然觉得不开心,似乎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或许,像李素那样懒散悠闲的活着,与世无争笑看闲庭落花的日子,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糟糕,跟那个年轻人比起来,李世民都说不上自己和他到底谁过得更幸福,更从容自在。

    杂乱的脚步声打破了夜色里的沉静,也打破了李世民伤怀的情绪。

    这个时辰,这个地点,脚步声的主人无疑是很不识趣的,李世民抬眼望向水榭尽头,眼中露出几许不悦。

    片刻后,一名宦官慌慌张张跪在李世民面前,身躯颤抖着禀奏道:“陛下,东宫出事了!”

    “何事?”李世民的表情不复刚才的伤怀落寞,眼中露出熟悉的锐光,像一柄在夜色中吞吐锋芒的利剑,直刺人心。

    “太子殿下醉酒,……不知何故与少詹事太子右庶子张玄素,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二人起了争执,并,并……”宦官声音越说越小,最后有些迟疑。

    李世民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重重一拍石桌,怒道:“说下去!”

    宦官吓得浑身一颤,急忙跪地伏首道:“……太子大醉,喝令太子率将士拿下了于志宁和张玄素,并欲杖责二人,左庶子杜正伦见势不妙,命奴婢面圣禀奏。”

    ******************************************************************

    ps:昨晚码完一章不小心睡过了头,醒来时已是大上午了……(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

    李承乾确实闯祸了,这个祸闯得不小。

    众所周知,太子左庶子和右庶子是皇帝给东宫派遣的属官,专司劝谏东宫太子向学,向善,体察民间疾苦,辅佐监国等诸事,可以说,东宫左右庶子是储君身边最重要的助手,这两个官职非常重要,他们承担着教导劝谏太子的作用,皇帝在任命此官职时,往往要思之再思,非当世名士道德大儒而不可任。

    毕竟,皇帝他儿子成佛还是成魔,就在左右庶子的一念间。

    于志宁和张玄素二人便是贞观年间有名的名士,是李世民从朝臣中千挑万选出来的,二人不仅相貌堂堂,熟读经史,也作得一手妙笔文章,而且都有过基层苦熬的资历,任用这两位来时刻督导教育太子,实在是上上之选。

    然而,李世民看中的人,李承乾不一定看中,因为这两位太正直,也太罗嗦了,试想每天太子刚睁开眼,便看到两张充满慈爱和温柔的脸,一脸期盼地看着他,“起来啦?殿下今日读点什么书呢?《吕氏春秋》好不好?不合胃口啊?那么……《晋书》?《三礼义宗》?《尚书》?哦,殿下今日口味比较重,没关系,《说苑》,《申鉴》如何?都是重口味哦,总有一款适合您……什么?今日殿下不想读书?呵呵哒,信不信臣这就一》,w≮ww。头撞死你面前,让你看看臣的脑瓤啥颜色……”

    太子殿下活了这么多年没被逼疯,足可见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不过今日杖责左右庶子之事,倒非太子殿下积压多年的发泄,说起来此事跟李素脱不了干系。

    李世民是个成功的帝王,他雄才伟略,野心勃勃。登基十四年来依仗强硬的外交和武力,将周边邻国打得半残半死,剩下的二话不说纳头便拜,对内大兴民生,广开言路,鼓励生育。扶持农桑,朝堂上翻云覆雨,左右平衡,古往今来,如此有能力有政绩的皇帝实在不多见了。

    然而,李世民却是一个极度失败的父亲。

    他最失败的地方在于他的强势,他觉得儿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就必须是什么样子的,十四年前发动玄武门兵变是他人生最大的污点。为了不让儿子们有样学样,他对自己的子女也玩弄左右平衡的帝王之道,这几年莫名其妙捧了另外一个儿子魏王李泰出来,与太子李承乾分庭抗礼,平衡东宫势力。

    太子李承乾这几年过得很不好,心理上的压力,魏王的挑衅,父皇的强势。还有东宫里每天在他耳边唧唧歪歪的左右庶子和少詹事等属官,实可谓内外交困。终于,太子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压力,开始自暴自弃了。

    自暴自弃首先就是嬉闹玩乐,不思向学,然后便是每日设酒宴,常常痛饮大醉。自我麻痹,最后搜罗天下奇珍和美女,玩得不亦乐乎,种种行径荒淫暴虐。

    再后来,太子连奇珍美女都玩腻了。天底下似乎已没什么东西能引起他的兴趣,于是口味渐渐偏重,玩法推陈出新,创意无限,那位妩媚妖娆的称心美男就是重口味玩法之一。

    称心这个人,李素在布下这颗棋子时绝没想到他会如此争气,争气的帮助他蛊惑太子祸国殃民,当李素前些日出了个损主意命王直递消息入东宫,称心再次不负重望,成功地蛊惑太子干了一桩祸事。

    称心先是在太子面前故意展示一些突厥风格的物件,酒壶,酒盏,羚羊号角等等,装作很喜爱的样子,如今他是太子的枕边人,枕边人的喜好很快引起了太子的注意,于是称心有意无意地与太子说些关于突厥的风俗人情,那些与大唐的习惯和礼节完全相悖的东西,太子正是无聊且自暴自弃期间,于是很快对异族的风俗感兴趣起来,跟着称心有样学样。

    这个时候称心非常聪明地深藏身与名,任由太子自由发挥,太子浑然不觉,渐渐对突厥的一些越来越感兴趣,于是召集了一些突厥人进东宫,更深入地了解突厥的习俗风气,饮食起居等等,然后一发不可收拾,首先换上突厥的长袍,整日在东宫嬉乐,日常礼节语言也以突厥为主,玩到嗨起了,索性在东宫的园子里搭了一片突厥帐篷,命东宫宦官武士皆着突厥服饰,行突厥礼节,其言其行之荒谬,跟千年后一位年号正德的皇帝颇为相似。

    今日中秋佳节,李承乾终于玩过头了。

    大早上,诸皇子公主进太极宫向李世民问安,李承乾人模人样地去了,后来李世民忙于政务,传话不见,令皇子晚间再入宫赏月饮宴,李承乾回到东宫闲极无聊,于是设酒宴歌舞买醉,喝到迷迷糊糊时,太子突发奇想,换上突厥服饰,假装自己已死,命东宫诸属按突厥习俗哭丧,下葬,于是他便躺在木柴搭好的高台上,身边环绕鲜花,而东宫所属穿上突厥衣裳,骑着马围在李承乾身边,一边哭一边绕圈,场面非常悲凄。

    这个举动终于彻底激怒了太子左右庶子于志宁和张玄素,老实说,二人忍太子很久了。

    太子着迷突厥文化习俗时,二人便常有劝谏,认为有失大唐储君体统,劝谏切切,可惜太子不纳,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今日中秋,太子连假扮死人,令属官给他举行丧礼这么过分的事都干出来了,于志宁和张玄素出离愤怒,此举已大大超越了二人的心理底线,太子丧行失德,所言所行诸多荒唐,事态已超出了二人的掌控。

    于志宁和张玄素当即大发雷霆,掀翻了高台,大骂东宫近臣,太子给自己精心准备的葬礼被二人完全破坏,不仅如此,于志宁和张玄素还严厉斥责太子,言其荒淫昏聩,无道无德,不具储君气象云云,一通大骂也终于惹怒了太子。

    左右庶子忍太子很久,反过来说,太子何尝不是忍了他们很久?大家这些年已经互相越来越瞧不顺眼了,见二人搅黄了自己的丧礼,太子深觉自己无法入土为安,于是大发雷霆,命东宫禁卫将二人拿下,趁着八分酒意未散,下令禁卫杖责二人。

    东宫被闹得一片鸡飞狗跳,少詹事杜正伦见势不妙,急忙命宦官直奔曲江园,向李世民禀奏。

    …………

    事情很简单,宦官结结巴巴说了一炷香时辰便差不多说清楚了,然后垂首屏息跪在凉亭内,连头都不敢抬。

    李世民已满脸铁青,眼中怒火喷薄,狰狞可怖。

    “太子已杖责左右庶子了?”

    宦官浑身一抖,急忙道:“奴婢出东宫时,太子殿下已下了令,只不知此时有否施刑……”

    李世民重重怒哼:“越来越过分了!传旨东宫,命太子即刻入曲江园见朕,不准动左右庶子一根毫毛!”

    宦官急忙应了,刚起身准备传旨,李世民忽然道:“慢着,你领一队羽林禁卫去东宫,将东宫里那些突厥人拿下,全部当着太子的面杖毙!记住,当着太子的面杖毙!”

    宦官吓得一激灵,颤声应是。

    宦官走后,李世民脸上的杀机渐渐消敛,随即脸上露出疲惫和失望至极的表情。

    近年太子所言所行,李世民常有听说,初时并未放在心上,毕竟太子年岁不大,少年偶有失德丧行之举,也无伤大雅,年岁渐长之后自然会懂事,李世民自己还是秦王时,不知干过多少缺德事,如今还不是圣明英武,举世赞颂。

    可是越到后来,太子所行越过分,李世民终于感到不对了,于是除了任命太子左右庶子之外,当世的鸿儒如孔颖达,房玄龄,魏徵,李百药等,皆被李世民请入东宫,教导太子学问和处世之道,没别的办法,只好用鸿儒名士包围战术,李世民的初衷是好的,试想这么多道德鸿儒包围着太子,每天与他相处的人都是饱学之士,道德先锋,所谓近朱者赤,不求太子一定会变赤,至少也不该在这么多朱色团团围住的日子里变成黑吧?

    结果李世民没料到,太子有一颗执着的,坚韧不拔变黑的心,在这么多鸿儒的包围下,还真就变黑了,而且一黑到底,绝不回头,往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凉亭内寂静无声,李世民单手握着酒杯,饮下一口酒,烈酒入喉,顺着食管缓缓流入腹中,只觉得自己的心随着烈酒的滑落,也越来越冰冷。

    失望,彻彻底底的失望,当初那个聪敏好学,天真无邪的太子,如今怎么变成这样了?到底哪里出了错?

    李世民对他的信念越来越动摇,一个长久以来萦绕心头的疑问,再次不可遏止地浮上脑海。

    这个太子,真能继承自己和诸多名臣老将辛苦打下的江山社稷吗?如此丧行失德,将来这大好的江山交给他,他会治理成什么样子?

    ************************************************************************************

    ps:还有一更……(未完待续。)
………………………………

第四百九十章 东宫除恶

    东宫正殿外的庭院内。

    太子李承乾满脸通红,怒意与杀机互相交织,通红充血的眼睛死死瞪着跪在庭院正中的于志宁和张玄素。

    四周的东宫禁卫高举火把,昏黄暗淡的火光照映出李承乾那张狰狞扭曲的脸,分外可怖。

    于志宁和张玄素跪在庭院正中,四名禁卫分别将他们的头死死往下摁,二人却毫不屈服地使劲昂起头,与禁卫较着劲,两双眼睛盯着李承乾,目光中露出深深的失望,寒心。

    李承乾打了个酒嗝儿,脸色愈发红了几分,见二人盯着他,李承乾酒意上涌,顿时将平日的君臣情分和对父皇的顾忌抛到九霄云外,指着二人怒道:“孤乃国之储君,堂皇贵胄,天之骄子,大唐的下代帝王便是孤,尔等不过酸儒庸臣,天家之奴,有何资格竟敢咆哮东宫,指摘孤过?周定周礼,汉定汉礼,哪条礼法上写着臣子可对储君如此无礼?尔等可知罪乎!”

    于志宁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相貌堂堂,目光清正,闻言直视李承乾,冷冷道:“君王无道,臣以死谏,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君若荒淫,已失君礼,臣为何不能失臣礼而谏之?陛下雄才伟略,一统四海,天下归心,侍中魏徵大人仍多次直颜犯上,陛下不也善纳良谏吗?何时见陛下治过魏徵之罪?”

    冷冷一笑,张玄素紧跟着来了一句神补道:“更何况,殿下如今还只是储君,尚未登基九五,身为储君竟倒行逆施,言行荒谬。殿下莫非觉得将来这皇位铁定是你的?殿下莫忘了,陛下有十七位皇子,嫡子便有三人,以殿下如今所作所为,不妨扪心自问,来日登临大宝者。果真是你么?”

    这话终于触到了李承乾的逆鳞。

    幼时的李承乾确实是惹人怜爱的,而且聪敏好学,待人彬彬有礼,无论言与行,皆让人挑不出丝毫错处,哪怕是古板固执的孔颖达,魏徵等老臣,都不得不夸一句天纵之姿,有储君气象。可是越长大,受到的诱惑越多,而李世民这个失败的父亲为了牵制东宫,遏制东宫野∠∠∠∠,m≠covm心,也为了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竟莫名其妙捧出了一个魏王李泰,这李泰虽是个大胖子,做人倒也争气。不仅好学聪慧,而且颇善察言观色。在父皇面前孝顺知礼,常令李世民老怀大慰,于是不停赐以钱物和仪仗以表父爱,直到如今,李泰的居所和仪仗很多地方的规格甚至已与东宫平起平坐。

    如此一来,李承乾的压力徒然加重。偏偏在外人面前还得装作和以前一样温文和善,彬彬有礼的样子,可是越压抑,对父皇的恨意也越深,心中越来越担忧。害怕有一天李泰终将取他而代之,被废的储君将来会被新君怎样对待,李承乾想都不敢想。

    渐渐地,“废储”的担忧成了李承乾永远的噩梦,李承乾近年各种荒淫无道,各种自暴自弃的言行,皆因这个担忧而起,此刻张玄素在他面前直言不讳地提起此事,终于将他彻底激怒。

    狂怒再加上醉酒,李承乾将所有的后果全部抛诸脑后,充血的眼眸死死盯着张玄素于志宁二人,二人凛然不惧,平静地与他对视。

    良久,李承乾森然道:“左右,将此二人杖毙庭前!”

    一旁的太子率将领迟疑了一下,见李承乾疯狂而又冷静的表情,将领露出惧容,狠狠一咬牙,喝道:“行杖!”

    左右将士执棍,从二人的腋下穿过,狠狠往半空一挑,四道棍影狠狠落下,重重击在二人的背脊上,二人痛呼一声,咬着牙生生扛下这一记,脸上青筋暴跳,冷汗潸潸而下。

    既然下了“杖毙”的命令,一棍下去便奔着要命而去,于是左右将士也不再客气,狂风暴雨般的棍棒狠狠落在二人身上,只打了十记,二人便彻底昏迷过去。

    李承乾此时酒已醒了三分,见二人这般模样,不由心生悔意,一颗心也渐渐沉了下去。

    清醒之后他才渐渐感到事情闹大了,这两人可是父皇亲自任命的东宫左右庶子,若真被他杖毙了,父皇明日岂肯饶过他?群臣的口诛笔伐岂会甘休?父皇近年本就对他有些失望,出了这桩大事,他的太子之位恐怕真就保不住了。

    “住手!”李承乾忽然喝止。

    下面的将士立马停手,再看于志宁和张玄素二人,背脊上一片血肉模糊,趴倒在地上奄奄一息,根本不见呼吸起伏。

    李承乾心悬了起来,吓得额头渗出了冷汗,酒意顿时全消,终于发觉自己闯下了大祸。

    正待叫人把他们抬入内殿医治,东宫外忽然传来凌乱的脚步声。

    一名宦官匆匆而入,李承乾眯起了眼,他认得此人,正是父皇的贴身内侍,名叫常涂,秦王府时便已是父皇的贴身内侍,至今已侍侯父皇近二十年了,据他早在父皇面前发下宏誓,若父皇崩天,他必自戕随葬陵园,所以此人眼里只有父皇一人,对其他皇子包括他这个太子都丝毫不假辞色。

    见地上奄奄一息躺着的左右庶子,常涂目光如电,在李承乾身上打量了一番,然后头,冷声道:“陛下有三道旨意,其一,不准太子殿下施刑左右庶子,这道旨怕是来不及了,其二,陛下诏令,命太子殿下即刻入曲江园觐见,其三……”

    常涂着,目中露出冷意,语气仿佛三九寒冬里的冰窖。

    “其三,着令羽林禁卫入东宫,拿下蛊惑东宫的突厥贼子……”

    李承乾汗如雨下,脸色愈发苍白。

    常涂冷冷看了他一眼,然后一挥手,东宫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一队羽林禁卫蜂拥而入,进了前庭后兵分两路,朝内殿奔去,很快内殿传来无数女眷和宦官的惊叫声,没过多久,五名身着皮袍,五官长相深邃的突厥男子被禁卫押了出来,站在常涂面前惊怒交加地用突厥话吼着什么。

    常涂冷冷一哼,仰头望天,禁卫们毫不客气,一脚踹向突厥人的膝弯,五名突厥人扑通几声全部跪倒。

    常涂瞥了李承乾一眼,转头望向五名突厥人时,眼中顿时露出无边杀意,冷声道:“陛下诏令,蛊惑太子,祸乱东宫的突厥人全部杖毙!”

    李承乾吓得手脚冰冷,即将发生的惨烈景象他实在不敢看,抬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期期艾艾道:“孤,孤……这就去曲江园觐见父皇。”

    转身抬脚刚迈出两步,常涂冷冷地叫住了他。

    “太子殿下,陛下有旨,这五名突厥人,必须当着殿下的面杖毙之,还请殿下好生看着,莫违了陛下令旨,来人,动手!”

    呼!

    在李承乾目瞪口呆的木然表情里,裹挟风雷之声的棍棒重重朝突厥人击去,这一次击的不是背脊,而是头颅。(未完待续。。。)
………………………………

第四百九十一章

    “杖毙”这种刑罚早在春秋战国时已存在,这是一种很折磨人的刑罚,被行刑者不仅完全断绝了生望,而且死亡的过程非常痛苦,被活活打死的滋味很不好受。△↗頂頂點小說,

    五名突厥人今晚有幸享受到了这种滋味。

    棍棒狠狠击中他们的头部,数声闷响之后,五人的头颅冒出汩汩鲜血,人还没死,甚至还有意识,棍棒紧接着朝五人的身体各部位击去,五人甚至连惨叫都发不出来,行刑的禁卫显然是老手,每一棍落下,恰好击中身体的关节部位,将他们的骨头关节击碎,数十棍后,五人的身体已成了一堆没有反应的死肉。

    待到全身的关节被击碎后,五人差不多离死也就一步了,行刑的禁卫这才抡圆了棍棒,狠狠朝五颗头颅砸下。

    啪的一声,五颗被砸烂的头颅像被人暴力踢碎的西瓜,红的白的洒满一地,尸身还在无意识地抽搐着。

    李承乾手脚冰凉,脸色铁青看着地上的五具尸首,眼中流露出恐惧,恶心,怨恨……各种情绪在眼中反复交织。

    常涂冷冷瞥了他一眼,然后挥了挥手,行刑的禁卫退下。

    “请太子殿下这便随奴婢去曲江园面圣吧。”

    李承乾木然点点头,仿佛失了魂魄般呆呆地跟着常涂往东宫外走去,走出东宫,李承乾忽然弯下腰,哇的一声吐了出来,吐到没有东西可吐,李承乾这才直起身子,朝常涂笑了笑。

    很诡异的笑,谁都没想到太子殿下这个时候居然笑得出。

    “给常伴伴添麻烦了,孤今日醉酒,若非常伴伴来得及时。孤险些做下错事。”

    “伴伴”是李世民的皇子公主们对常涂的尊称,对这位追随服侍了李世民半生,立誓将来殉陵的老宦官,皇子公主们还是很敬畏的。

    常涂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道:“殿下如何作为,与奴婢无关。奴婢只遵陛下旨意而已。”

    李承乾笑得愈发灿烂了,连连点头应是。

    常涂深深看了他一眼,转身在前面领路,李承乾跟在常涂身后,身影隐没在昏黄的光亮中,看不清表情。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