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闲人-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家叹道:“本来不关别人的事,可是人言可畏啊,不知哪个杀千刀的乱嚼舌根,侯家长子被打断腿就是侯爷指使王付渠干的,王付渠是侯爷多年的亲卫,可谓心腹,又是侯府里面武艺最高的人,事情闹大了,侯爷担心走漏风声,又下令暗中将王付渠杀之灭口,这个法今早已传遍长安,不妙的是,似乎长安的百姓都信了,侯家上下约莫也是听了这个谣言,于是一齐跪在咱们侯府前,求侯爷饶命……”
刘平只觉一道九天神雷劈在自己头,随即两眼一黑,身躯不由趔趄了一下。
管家急忙上前扶住了他。
刘平重重推开管家,两眼赤红冒火,浑身气得直颤,最后从齿缝里迸出一句话。
“我刘平到底得罪了谁!多大的仇怨,竟欲置我于死地!”
………………………………
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紧逼
刘平发现自己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更新最快不至于掉脑袋,但一定会丢官除爵。
大清早便接连而来两个打击,一是长安城的流言,王付渠的死显然给有心人弄垮安平侯提供了完美的借口,或者干脆,王付渠的死根本就是有心人为了制造这个借口而下的手。
所以,原本一桩很简单的谋杀案,现在变得复杂了。按传言的法,王付渠是对侯杰下手的人,打断了腿又被安平侯灭口,刘平现在浑身长满了嘴也无法解释了,因为王付渠死了。
所谓“死无对证”,人都死了,你爱怎么解释都行,但也要看我们信不信,别把天下人都当成了傻子。当今天子曾经发起的玄武门之变,他解释了么?当然解释了,官方最标准的答案是隐太子李建成多么多么恶劣,多么多么不仁不义,一心想将他诛之而后快,所以当今天子为了自保,不得不发起玄武门之变,最后忍痛含泪亲手射杀了亲兄长。
时隔多年,天下人信了么?
现在刘平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不同的是,刘平是真正的被冤枉了,然而,还是那句话,谁信?
王付渠一死,刘平注定无法辩白了,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都是屎。
如果王付渠的死还没能将刘平逼进绝境的话,那么此刻侯氏满门跪在侯府门口求饶,这个就实实在在要了刘平的命了。
权贵之间的争斗很残酷,一团和气之下裹挟着刀光剑影,不过权贵的争斗通常还是有着基本的游戏规则,那就是别公开撕破脸。暗地里什么阴招都可以出,当着面大家还是好好发挥一下演技,你笑我也笑,关系亲密得同穿一条裤子,如同千年后的明星一样,暗地里都快抄刀互砍了,记者的闪光灯面前却勾肩搭背,信誓旦旦是好兄弟好姐妹。
侯方氏今日的做法,显然是撕破脸了。不仅撕破脸,而且当着长安城百姓的面扇刘平的耳光。
不论出于何种心态何种目的,领着全家老少跪在侯府门口求饶,这个做法实在太恶心人了,这个年代的人尤其是权贵,还是非常看重名声的,侯方氏这么一跪,就算刘平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损失,可名声却从此彻底臭了,两代内都抬不起头。
刘平急了,抬脚便往大门外飞奔而去。
冲出大门,刘平发现门前空地上黑压压跪了数十人,一名神态雍容的中年女子为首,后面跪着一群老弱妇孺,更可气的是,就连那个被打断了腿的侯杰也来了,躺在一张软榻上,一脸的生无可恋。
侯家一众老少周围,看热闹的百姓早已围得水泄不通,人人皆饶有兴致地盯着侯府大门,目光各异,刘平甚至敏锐地发现,看热闹的人群里还混杂着几位眼熟的同僚,很不幸,这几位同僚都是朝堂上的监察御史……
看到眼前这架势,刘平心中咯噔一下,明白情势已经很不妙了,今日的局势断难善了,不死也得脱层皮。
努力平复心中的惊惶,刘平几步上前,扑通一下跪在侯方氏面前,语气沉痛道:“嫂夫人这是做什么?刘某当年是侯大将军的部将,与大将军有袍泽之谊,嫂夫人此举折煞刘某,几陷刘某于不义也,若是刘某做错了什么,嫂夫人任打任骂,刘某绝无二话。”
话得很周全很稳妥,姿态放低了,态度谦逊了,任谁也挑不出错。
侯方氏却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今日她就是为了闹事而来,怎会轻易被刘平的一番话给套住?
仍旧四平八稳跪在侯府门前,侯方氏盯着府门上的牌匾,淡淡地道:“刘侯爷如此客气,倒令破家罪妇惶恐了,侯爷万万莫提当年的袍泽之谊,侯家已落魄,攀不起刘侯爷,罪妇今日此来,只为求侯爷高抬贵手,当年你与我家夫君的恩怨,谁对谁错我不清楚,夫君当年行军法,为的是社稷,侯爷派人打断我儿的腿莫非也是为了社稷?”
刘平眼皮一跳,赶紧道:“嫂夫人明鉴,令郎断腿真不是我干的,当着长安父老们的面,我刘平愿发毒誓,若令郎的腿是我派人所为,管教我刘平从此……”
话没完,侯方氏打断了他,淡淡地道:“侯爷是体面人物,发誓这种事得再壮烈,终归也是缥缈得很,侯爷还是免开尊口吧,万一哪天果真应了誓,倒成了我的罪过了。”
不待刘平反应,侯方氏指了指身后躺着的侯杰,道:“侯爷看清楚,他就是侯杰,被人打断了一条腿,今日罪妇把他带来了,侯杰是我侯家的长房嫡长子,不论当年夫君与你有何恩怨,罪妇今日便代夫君做主,把侯杰的命交给你,只问你一句,侯杰的命够不够抵偿当年你和夫君的恩怨?如果不能,侯爷可随便在我侯家的男丁里选人,若侯爷存着灭我侯家满门的心思,也不劳侯爷玩弄手段,今日我全家男女老少都来了,当着侯爷的面抹了脖子便是。”
完侯方氏忽然从袖从抽出一柄匕首,瞪着刘平厉声道:“侯爷看清楚了,罪妇先把侯杰的命拿给你!”
匕首闪烁着寒光,猛地朝侯杰的胸口扎下,动作太突然,去势太迅疾,围观的百姓一齐发出一声惊呼,眼看着匕首朝侯杰的胸口狠狠刺去。
刘平离侯方氏最近,见她拔出匕首便情知不妙,当匕首刺向侯杰时,刘平眼疾手快,几乎下意识地出手,举臂挡住了侯方氏的手腕,匕尖在离侯杰胸口仅只三寸的地方停住。
成功挡住了匕首,刘平方觉后怕,额头已满是冷汗,此刻他吓得差魂飞魄散,前面的一切可以是侯方氏在做戏,但刘平从挡住侯方氏匕首的力道上能感觉到,那刺向侯杰的一刀,委实用了十成十的劲道,没有半作假。
额头上的冷汗都来不及擦,刘平第一眼便望向侯杰,只见侯杰脸色苍白,和他一样也是满头大汗,刘平马上朝他投去一记疑惑的眼神,下手这么狠,你个倒霉孩子到底是她亲生的吗?充话费送的也不至于这么不珍惜吧……
安平侯府门前热闹非凡,李素也没闲着。
一大清早村里便来了一位宦官,传李世民的旨意,召李素进宫奏对。
李素不敢怠慢,急忙穿戴整齐后,随着宦官一同往长安城行去。
两个时辰后,大约晌午时分,李素已在太极宫甘露殿坐定。
李世民私下召见臣子的时候,穿着都很随便,今日他穿了一身黑色圆领宽袍,头未着冠,头发略见散乱,随便在头挽了一个髻,用一支碧玉簪固定住,看起来颇得魏晋狂士之风采,传李世民是王羲之的脑残粉,看来这位迷弟很称职,不仅模仿偶像的字,连不羁的做派都模仿了。
端坐侧位,李素心地看了看李世民的脸色,见他表情正常,也不知是喜是怒,李素不由愈发谨慎了。
今日还好,李世民没有设宴,李素面前只有一盏清茶,飘散着淡淡的茶香,李素不用看,闻一闻就知道,面前的茶还是他进贡给太极宫的。
进殿半天了,李世民还是没话,反而端着茶盏浅浅地啜着,每啜一口便烫得龇牙咧嘴,发出长长的满足的叹息,模样非常享受。
良久,李世民搁下茶盏,笑道:“这茶果真是个好东西,虽比不得大唐繁琐复杂的烹茶之道,但贵在简洁淡雅,品之犹觉回味悠长,如饮今生。”
李素急忙陪笑:“陛下喜欢就好,臣的荣幸,明日臣再送几十斤来。”
李世民笑道:“年纪越长,越来越懂事了,朕甚慰。”
“陛下谬赞,臣汗颜。”
“非谬赞,除了上次关于真腊稻种之事,朕很少听到你闯祸了,看来确实是懂事了,认真来,真腊稻种其实也不算闯祸,反而是立功,为我大唐立下的大功,农学的房子已经盖好,朕在农学外划了几百亩地,专门种植真腊稻,还有西域,高句丽的一些农作物,甚至包括吐蕃的青稞都种了一些,眼下农学百废待兴,农学到现在仍未设监正,只任了一位少监,名叫李义府……”
李素闻言猛地一惊。
李义府!这位可是有名的大奸臣,居然跑到农学当少监去了?
李世民没察觉李素的吃惊,自顾道:“这个李义府,本是崇贤馆直学士,崇贤馆隶属东宫,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之责,李义府的学问不错,但一直不曾被重用,这次设了农学,朕思量着不妨让他试试,不过农学事大,不知他将如何施为,所以也不敢让他独掌,所以只将他任为少监,算是留了一步余地吧……”
着李世民抬眼看着他,笑道:“农学监正之职空悬,这真腊稻种之事本是你一手促成,更何况你这么久没闯过祸了,看来比当年稳重多了,朕在想,要不要干脆让你来当这个农学的监正?”
李素一惊,毫不犹豫地决定拒绝。
引进真腊稻种没问题,动心思,玩聪明,可若让他负责具体的事务,李素可不愿答应,又苦又累且不,农学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地方,三五年出不了成绩很正常,那时皇帝催,宰相催,苦了累了还两头不讨好,更何况,那位少监还是一个有名的大奸臣,虽然不怕他,也有把握能把他压得死死的,但李素实在不愿意整天跟别人斗心眼,太无趣了。
“陛下,臣……恐怕不太合适,还请陛下收回成命。”李素赶紧道。
李世民挑了挑眉:“为何不合适?你也是农户出身,种田务农之事对你来应是驾轻就熟,何以言拒?”
李素叹道:“臣虽是农户出身,但不是真正的农户呀,从臣的父亲便没让我做过农活,臣对种田务农一窍不通,再臣虽然不闯祸了,但懒惰的毛病却一没改,反而变本加厉,农学事关社稷兴亡,若交到臣这么一个懒散之人的手里,陛下您觉得合适么?”
李世民一脸怒其不争地瞪着他:“知道自己懒,就不能学着勤快些吗?”
李素眨巴着无辜的眼睛:“陛下,本性难移呀,您能想象臣有一天变成勤勤恳恳,忙碌奔波的模样么?”
李世民愣了片刻,看表情居然真的在想象李素勤奋时的样子,随即李世民狠狠甩了甩头,把脑海中那幅怪异的画面强行抹去。
变勤快的李素,还叫李素么?鬼上身了好吧。
悻悻一哼,李世民使劲指了指李素,想什么终究还是没出口,李素猜测,应该不是想夸他。
“农学的事先放着吧,不过设农学因你而起,你也不能完全不闻不问,李义府日后若有什么疑难之处,朕会让他来找你,你也帮着出出主意。”
李素急忙恭谨地答应了。
这个安排就舒服多了,白了其实就是“农学顾问”,顾而不问,出了事也不用担责任,典型的闲职,这个不错,李素能接受。
完了农学的事,李世民再次沉默了,端起了面前的茶盏,慢悠悠地开始品茶,一脸的满足。
李素愈发提心吊胆了,今日李世民将他召进宫显然有事,而且绝不是农学的事,却不知李世民到底想什么,坐在李世民侧面,李素不停的三省吾身,省了又省,除了王直手下那股势力之外,最近几乎没做什么亏心事了啊……
是“几乎”,当然不是绝对,李素想着想着,忽然眼皮一跳,然后开始思索,难道给安平侯刘平下套布局的事,李世民已经知道了?这也太恐怖了吧?只不过……这个事算不算亏心事?
思索许久,李素下了结论。
亏不亏心,李世民了算,如果李世民还算三观正常的话,应该不会拿这事来怪罪自己。
ps:还有一更。。。
呃。。要不,顺便求一下月票?最近这么勤奋,似乎有底气求月票了。。。
………………………………
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论将
一个人不管做了什么事,如果做完后还会心虚,还要想无数的辞来证明自己其实没做错,那么,这件事必然是亏了心的。 。更新最快
没错,最近刘平遇到的一连串的倒霉事都是李素的手笔,在李世民面前,李素自然是有亏心的,至于这些事做得对或错,李素并不在意。
权贵之间的争斗是无关对错的,只有利弊,李素对未来长远的布局里,必须要扳倒刘平才能达到目的,那么,毫不犹豫扳倒便是。
毕竟,李素与刘平不太熟,严格来,他与刘家甚至有过节,虽然刘平送了许多礼努力消弭恩怨,但很显然,送给李素的重礼基本上跟肉包子打狗的性质差不多。
人心那么险恶,安平侯爷实在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单纯天真不做作……
事情做下了,布局布完了,李素猜测,这个时候刘平的家门口正是热闹的时候,箭已离弦,不可回头,面对李世民时,李素虽有些忐忑,但也不太害怕。
李世民仍旧云淡风轻,从他的表情里看不出任何端倪,慢悠悠地端杯,慢悠悠地啜茶,李素忐忑一阵后,索性也放开了心思,反正已经这样了,自己干的这事也不是杀头的大罪,大不了再蹲几天大理寺,就不信为了这个安平县侯,李世民会弄死自己。
君臣二人沉默许久,李世民终于又开口了。
“朝廷的钱粮和兵械差不多已准备足了,大唐王师眼看就要西征焉耆王龙突骑支,这一次不仅要平了焉耆,朕打算索性将整个西域都横扫一遍,永除后患,只不过,粮草已备,奈何三军主帅仍未决定人选,这个人选实在令朕为难呀……”
李素见李世民神情有些抑郁,不由心翼翼地道:“陛下,朝中那么多武将,每一位皆是战功彪炳,从中选出一人来似乎……并不难吧?”
李世民摇摇头,叹道:“朝中良将众多,是大唐之幸事,但是西征主帅的人选,却不是那么容易决定的,毕竟,大唐的敌人不止一个焉耆,而且……”
着李世民忽然露出愤怒之色,重重哼了一声,道:“这个龙突骑支,坏了朕的大事!朕若平了他,定不受其降,将他挫骨扬灰方才解朕心头之恨!”
李素明白了。
如果没有焉耆叛唐的话,按照李世民原本的节奏,这个时候应该准备粮草召集众将,开始筹划东征高句丽了,这可是极为重要同时也是极为荣耀之事,此战若功成,在李世民的帝王功绩上,将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前朝皇帝没干成的事情,自己不但干成了,还干得漂亮,这明什么?明自己是顺应天命的帝王啊,“天可汗”这三个字实至名归,以后异国番邦的使节叫自己天可汗时,也就不会悄悄脸红了……
东征高句丽的主意,李世民肯定打了不止一年两年,不定从他登基那天便有这个想法了,好不容易等到国力勉强能支撑起这一战,军队战力也剽悍凶猛,几乎天下无敌了,李世民这才决定开始准备东征,谁知刚刚开始准备工作,西边的焉耆就反了,然后大唐不得不腾出手来,先把焉耆收拾了再,这样一来,李世民的布局全部被打乱了,怎能不发火?
李素想了想,道:“陛下的意思,臣明白,臣以为,西域焉耆不过疥癣之疾,不足为大患,所以大唐派一支偏师出征足矣,国库也不用拨付太多的钱粮,若选将合适,深入西域腹地后甚至可以以战养战,在当地自主筹粮亦无不可。大唐国中仍保留着绝大部分的军力和粮草,陛下想做别的事情,臣以为不会太受影响……”
李世民笑了笑:“看来,子正似乎知道朕想做什么?”
李素苦笑道:“陛下,整个朝堂都知道了,臣怎能不知?无非东征而已。”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道:“既然把话开了,子正不妨,朕若东征,汝意若何?”
李素犹豫了一下,缓缓道:“陛下,可否容臣好好思索数日再答复?兹事体大,臣不敢妄论。”
李世民满意地头:“到底是懂事了,如今这个样子,却已有几分老成谋国之态,你终究不负朕望。”
李素惭愧道:“臣只是最近没闯祸了,陛下如此谬赞,臣实在汗颜无地,就算想闯祸也不大好意思了……”
李世民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还是那个混账做派,怕是一辈子都改不了了,子正啊,很早便听你尤喜钱财,你若一年不闯祸,朕可赐你万贯以示褒奖,你我君臣不妨做个君子之赌,如何?”
李素乐坏了,不闯祸就能白拿一万贯?你是不是傻……不,是不是太有爱心了?
正打算伸手与李世民击掌为誓,李素忽然警醒,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若臣一年内不心闯了祸呢?”
李世民不怀好意地笑道:“闯了祸很简单,朕也不怪你,看你闯的祸大,你反过来给朕钱,轻则万贯,重则家产全收,怎样?”
李素惊出一头冷汗。
好险呐!差上当了,赌注太不公平,不闯祸才给一万,不心闯了祸却有可能倾家荡产,这种典型坑人的赌能答应吗?别的且先不,眼下算计了安平侯刘平,不大不也算是闯了祸,今日若答应了这个打赌,恐怕下一秒就得老老实实往外掏钱了……
一念闪过,给自己省下了至少一万贯,李素心中冒出一股劫后余生的庆幸。
若真的赔了钱,自己大抵对人生已失去希望了吧,可能寻短见也不一定。
连孩子的钱都骗,你简直跟那江南皮革厂带着姨子私奔的老板黄鹤一样不是人……
李素脸色阴晴不定,李世民却兴致勃勃地伸出了手,笑道:“你我君臣做个约定,击掌为誓可好?”
李素暗暗冷笑,然后……右手忽然抽风了,使劲拽着不停抖索的手腕,李素的表情痛苦且惊恐。
“陛下,臣的手……不知为何抽抽了!”
李世民一愣,接着大笑,指了指他,道:“滑不溜手的混账,还是这么没个正形,亏朕刚才还夸你稳重了,其实仍然没长进。”
李素见好就收,干笑道:“臣辜负陛下厚望了,实在是臣的性情捉摸不定,连自己都不敢保证会不会闯祸,所以臣觉得还是不要打这个赌吧……”
李世民悻悻一哼:“如此来,你还真有继续闯祸的打算?下一次你想给朕惹出什么祸来?”
李素苦笑道:“这个臣可就不清楚了,闯祸这种事,臣觉得还是随缘比较好。”
李世民又哼了一声,重重指了指他,像是警告,端杯啜了一口茶,才缓缓道:“上次朝议,朕让你提名西征主帅人选,你为何推搪过去了?若西域诸事,满朝上下唯你最有资格话,因为你在西域待过三年,对西域诸国和风土人情都熟悉,你以为朕上次要你提名是在跟你客气?”
李素叹道:“陛下,臣也为难啊,其实陛下心里有数,朝中各位老将,任挑一个出来都能胜任主帅之职,只是陛下将所有心思放在东征上面,舍不得将任何一位老将分出去办这事,故而犹疑不定,这种时候,臣不管提名哪位将军,陛下都不会太满意的,还不如不了。”
李世民若有深意地看他一眼,笑道:“今日殿内只有你我二人,姑且当是闲聊,你便随便提几个人选让朕参详一番,言若有失,朕不究罪。”
李素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客气了,再矫情那叫不识抬举。
仔细想了想,李素道:“陛下,所谓内举不避亲,臣以为,臣的舅父大人李绩可为西征主帅。”
李世民似乎有些意外,呆了一阵后,展颜笑道:“愿闻子正高论。”
“不谦虚的,臣的舅父大人也算是当世名将了,用兵如神不敢,至少荡平西域没问题,舅父用兵与程伯伯不同,他的用兵擅长化整为零,以数支股军队分散聚拢,围而击之,此用兵之法正适合西域平坦的沙漠丘陵地势,再加上舅父治军严谨且细心,若大军长途跋涉,以舅父之能,当可在缺水少粮的沙漠中最大限度地保存王师实力和战力……”
李世民微微动容:“想不到你对李绩的用兵如此了解,朕倒是看你了,所以,你觉得李绩为西征主帅最合适,对吗?”
李素垂头道:“是。”
李世民眨眨眼,笑道:“程知节呢?你不是跟你的程伯伯最亲密吗?为何不推荐他?”
李素叹道:“臣食君之禄,怎能公私不分?程伯伯用兵刚猛,攻伐迅疾如雷,然则刚极易折,勇猛有余,谋略却嫌不足,尤其是在容易迷失方向的沙漠里,稍有冲动便是数万人一齐踏进了鬼门关,臣不忍害了三军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