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闲人-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也是。”

    …………

    …………

    第二天,太极宫忽然传出两道旨意。

    第一道是人事变动的旨意,不同的是,旨意上将一百二十多位朝臣同时变动了,其中二十多人因涉李承乾谋反案而被拿下大狱,其余的近百人则全数调离长安,赴地方为官。

    旨意出宫,颁行天下,长安臣民震惊哗然。

    明眼人能看出来,这道旨意说是人事变动,其实根本就是一场大规模的朝堂清洗,而旨意上的一百多人,大多竟是曾经投靠魏王或者已明确表态支持魏王的朝臣,从二品殿侍中到七品主事,但凡与魏王有过密切交集的官员,一个不漏全部调离。

    长安朝臣震惊过后,顿时平静下来。

    大家已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他这是亲手为李治将来的登基扫清障碍,由此看来,李治的太子之位已经无比稳当了,再联想到长安朝野最近的传闻,李世民身子越来越不行,太医束手无策,而且从东征归来后,李世民并未召集过大朝会,种种迹象表明,这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天可汗陛下,他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

    如此一来,李世民下这道略显仓促的人事调动旨意的用意,大家便都能理解了。

    时日无多,只争朝夕,大唐的朝堂不能乱,为了归拢朝臣之心,震慑那些不安分的臣子,同时最大限度地将曾经李承乾和李泰两位皇子对朝堂的影响力减到最低,方便李治将来登基后朝臣对新君的效忠和归心,这道旨意只能由李世民来下,而且只能选择在这个时候下,早一点或晚一点,都达不到效果。

    第二道旨意也颇出人意料。

    这是一道杀人的旨意,李世民下旨将城外会昌寺僧人辩机腰斩于市。旨意上只有寥寥数语,这位名叫辩机的和尚犯了什么罪,为什么要被腰斩,皆无理由。

    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不懂也无关紧要。

    …………

    李素听到这两道圣旨的内容时,他还在家里保持着好吃懒做的本色,舅父李绩派来的家仆将旨意的抄本呈给他,李素仔细研究了半晌,神情不由黯然。

    对李世民的感情很复杂,有憎恨也有感激,更有欣赏,或许,感激更多一些,这些年君臣恩怨纠缠,总的来说,终归是恩大于怨,正因为这位君主的广阔胸襟,才会容许李素无数次犯错闯祸,才会不拘一格将李素的官爵升了又升,李素如今能有这般身份地位,与这位传奇天子的胸襟气度和欣赏是分不开的。

    如今,这位传奇天子时日无多,一个激昂的壮阔的时代,依稀已见正在缓缓拉上了帷幕,依依不舍地走下历史的舞台。

    至于那位辩机和尚被腰斩,李素的内心则毫无波动。

    辩机与高阳之私情,李素不想评判是非,既然是自己做下的事,那么,做下之时便应有勇于承担一切后果的心理准备。

    李素同情的只有高阳公主,这位曾经刁蛮活泼的公主,这几年过的日子或许很精彩吧,如今一段轰轰烈烈的私情已落幕,她用怎样的心情来承受陡然发生的变故?

    独自坐在家里黯然神伤,李素呆呆地望着院子中间银杏树上的枝桠,不知在想些什么。

    许久,一双柔夷轻轻抚上他的双肩,力度不轻不重地按捏着,耳畔传来许明珠温柔的声音。

    “夫君何事伤怀?能跟妾身说说么?”

    李素没回头,强笑道:“你都没看见我的脸,为何知道我在伤怀?”

    许明珠幽幽道:“夫妻多年,夫君的动作神态早已烙进妾身的心里,夫君伤怀时便独自坐在廊下一动不动,只看背影便让妾身觉得心疼,特别的孤单无助……”

    李素笑道:“果然是夫妻,世上只有你和东阳懂我。”

    “夫君究竟怎么了?长安城里又出了什么事吗?”

    李素摇头:“没出事,只不过,有一个人已到了该走的时候,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而我,心里竟有些不舍,于是独自坐在这里,回忆一下当年与他认识后的点点滴滴,越想越觉得伤怀怆然……”

    许明珠迟疑一下,道:“夫君说的,是……当今天子么?妾身前些日探望东阳公主时,听她提过此事,东阳公主也很伤心,妾身都陪着她哭了许久呢……”

    李素沉默片刻,道:“这几日夫人若闲暇时,不妨去道观陪陪她吧,此时此刻,最伤心的人应该是她了,自小母亲亡故,如今父亲也快……”

    许明珠点头应了,柔声道:“生老病死,本是天意,按佛家的说法,不过是转入了下一个轮回罢了,或许,也会被召上天界,位列仙班,毕竟陛下一生为百姓殚精竭虑,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流离失所的百姓们从此过上了太平日子,夫君,陛下这是积下了大功德呢,一定会上天当神仙的,夫君不必为他伤怀,兴许对陛下来说,下一世的日子比今生更美好呢。”

    李素失笑道:“你倒是真会安慰人,其实我伤怀的并非人,而是往事,认真说来,陛下待我已经很好了,若换了一个气量胸襟稍微狭窄的君王,如今的我,怕是坟头的草都两尺高了……”

    许明珠嗔道:“夫君莫咒自己,您是有大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被埋没的,这些年夫君也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每一件都是造福百姓的,夫君也和陛下一样,这一世积下了大功德,将来夫君与妾身百年之后,兴许妾身也能沾沾夫君的光彩,被老天召上天当神仙呢……”

    李素哈哈大笑,黯然忧郁的心情顿时一扫而空,反手搂过她的纤腰,笑道:“夫人百年后一定会被老天召上天的,你就是仙女,我呢,这辈子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说积下功德未免有些心虚,或许我百年之后,会被老天安排转世,转到一千年以后……”

    …………

    夫妻说着私房话,府中丫鬟快步走来禀报,宫里来人了,陛下召李素觐见。

    李素的心顿时一沉,急忙收拾了一番,穿上朝服骑马出门,奔长安城而去。


………………………………

第九百五十八章 临别衷肠

    策马飞驰,不到一个时辰,李素领着十几名部曲赶到了长安城太极宫前。

    宫门外聚集着一群人,都是穿着朝服的文臣和武将,包括长孙无忌,褚遂良,还有长久以来闭门谢客的战神李靖,以及程咬金,李绩,牛进达等人,朝堂内有分量的大臣武将们几乎全到齐了。

    走近了才发现众人的脸色都很差,有的朝臣聚集在一起,不停的抬袖拭泪,而长孙无忌李绩等人也是眼眶发红,脸颊隐见泪痕。

    广场上的气氛莫名沉重,一股低气压充斥四周,天地仿佛都变得阴暗了。

    李素心中咯噔一下,脸色有些发白,急忙上前与李绩程咬金和长孙无忌等长辈们行礼。

    行礼过后,李素急忙问李绩道:“舅父大人,陛下他……”

    李绩看了他一眼,道:“子正莫多问了,陛下是否也下旨召见你了?快进宫去吧。”

    李素不敢多问,朝众长辈告了罪,然后匆匆走到宫门前。

    宫门前早有宦官守着,见李素来了,宦官也不多话,侧身一让,请李素入宫,宦官在前引路,李素一言不发跟在后面。

    穿过太极殿,两仪殿,直入甘露殿,李素昔日经常进宫,对太极宫的布局早已烂熟于心,只是今日心情却格外焦急,好不容易来到甘露殿外。

    今日甘露殿外罕见地跪着许多人,为首者是太医署的太医令刘神威,孙老神仙的大弟子,余者皆是太医,众人神情悲戚,在殿外长廊下跪成一排,各自垂头抹泪,却不敢发出哭声。

    李素的心情更沉重了,他知道这些太医跪在殿外代表着什么,想到李世民即将离世,李素心中情绪翻涌,不知不觉红了眼眶。

    宦官请李素稍等,他则进去禀奏,没过多久,宦官走出来,神情恭敬地请李素入殿面君。

    李素在廊下脱了鞋,着足衣入殿,脚步有些急促。

    入殿后抬眼飞快一扫,李素发现李世民赫然半躺在殿首矮桌后,气色似乎有些红润,竟比前些日好了许多,脸上甚至带着熟悉的爽朗笑容。

    李素不由心生疑惑,这气色,怎么看也不像是即将去世的人呀……

    目光稍移,李素看到李世民身后静立着的常涂。

    常涂仍旧是老样子,不阴不阳鬼魅一般的身影,像影子一样立在李世民身后。只是今日的常涂神态与往常不太一样,苍老的神情竟带着一抹微笑,眼眶却红了,脸上依稀有泪痕,看着身前李世民的背影,常涂的眼中露出一种罕见的如同献祭般的圣洁之色。

    李素迈着碎步进殿,离李世民五尺外站定,垂头行礼。

    “臣,泾阳县公,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右散骑常侍,尚书右丞李素,拜见陛下。”

    这是李素第一次将自己所有的官职,爵位和勋号头衔说得如此详细。

    还未抬头,便听李世民哈哈笑道:“毛头小子,年纪轻轻的,不知不觉朕竟封了你这么多的头衔,看来这些年朕待你委实不错,就冲这一点,子正该向朕道声谢吧?”

    李素忙道:“臣一直感沐天恩,无时无地感念陛下恩德,皇恩浩荡……”

    李世民大笑道:“好了好了,再说下去,朕都脸红了,原以为你成熟了许多,没想到一张嘴还是熟悉的混账味道,子正啊,这辈子你怕是稳重不了了。”

    “臣已稳重多了,最近在家好吃懒做,昨日照过镜子,臣发现自己既稳又重……”

    李世民笑得喘不过气来,连连挥手道:“行了,子正莫说了,朕已很开心,不必再说了,哈哈……”

    一边笑一边喘息,李素听出李世民的气息仍旧虚弱,甚至比上次见他时更虚弱了,待李世民平复下来后,抬袖擦了擦眼角笑出的泪花儿,道:“朕知道子正是为了逗朕开心,让朕高高兴兴的……子正的心意,朕领了,你是个好孩子,见你渐渐成为了大唐之栋梁砥柱,朕很欣慰。”

    李素垂头道:“臣有今日,全靠陛下宽容的胸襟。”

    李世民叹道:“你说错了,朕不是对任何人都宽容的,正因为你有大本事,可以为国所用,朕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宽容你,你若只是个平庸之辈,恐怕朕早已容不下你了。”

    李素一凛,他听出这句话里有别的意思,无奈自己的黑历史太多,一时竟不敢搭腔,生怕勾起李世民遥远的回忆和怒火,下场堪忧。

    李世民看着他笑道:“子正为何不说话了?是心虚了么?”

    李素飞快眨了眨眼,道:“臣非圣贤,当初年少轻狂不懂事,难免做过几桩错事,此时回想起来,臣羞愧无地,委实愧对皇恩。”

    李世民点头:“不管你的悔恨是真是假,总算你也有敬畏之心,朕便当你说的是真话吧。”

    顿了顿,李世民缓缓道:“今日朕分别召见朝堂文武重臣,都是单独召见的,你是最后一个,子正,在朕的眼里,你已是朝堂重臣了,和长孙无忌他们一样,未来不久,你也将成为帝王的左膀右臂,还望子正谨言慎行,勿负皇恩。”

    李素急忙行礼:“臣一定尽力,只不过臣年纪不大,或许偶尔还会闯点祸,还望陛下仍如当年一样对臣手下留情,臣保证,臣闯的祸一定不会太大,不会让陛下为难……”

    李世民又大笑起来,笑声渐歇,神情忽然浮上黯然:“往后你若闯祸,宽容你的人已不是朕了,其实,朕还真怀念当年你不断闯祸的样子,当时朕听了只会生气,有时候恨不得一刀砍了你,可是如今再回忆起来,却觉得挺有趣的,也算是你我君臣的一段往事,一段佳话吧,未来的青史不会记载这些,往事唯有你我自知。”

    李素听懂了他的话,神情不由怆然起来。

    “陛下,您还是春秋鼎盛之年,区区小病微疴,一定会好起来的,大唐如今已有了盛世气象,全是陛下与朝堂诸公殚精竭虑的结果,难道陛下不想亲眼看到盛世来临,百姓士子们齐声赞颂陛下功德么?不想看到吐蕃,高句丽,西突厥的君王来到长安,跪在太极宫外,向陛下朝贺么?”李素越说越悲怆,眼眶渐渐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不落下。

    李世民露出神往之色,显然,李素所说的都是他毕生的心愿,他也很想见到那一天。

    “见不到啦,哈哈,朕虽是天子,却也难违天意,当初若朕能纳子正之谏,暂缓东征高句丽之战,哪怕朕在东征战场上能听进子正的劝谏,不那么轻敌冒进,或许,朕的寿数还会长一些,许多心愿或许能够亲眼见它实现……”李世民黯然叹道:“时日无多,朕……真的舍不得这天下啊,都是当年一刀一剑拼了命挣下来的,朕自问一生洒脱,临走还是着了相。”

    李素沉默无言。

    抬头再看李世民时,李素分明看到他的脸色红润得不正常,于是心中一凛,心中情绪激荡难平。

    “陛下,您……好生养息,莫说太多话了,待陛下身子好了以后,臣愿陪陛下饮酒,奏对,甚至陪陛下再次亲征高句丽,臣……还有很多本事没掏出来给陛下看呢……”李素语声哽咽道。

    李世民笑道:“朕知道你有很多本事,你这一身本事啊,也不知跟谁学的,委实高深莫测,不过朕知你忠心,也就不寻根问底了,这些年你受了不少委屈,也经历了不少凶险,一身本事能够为朕所用,着实给朕立了不少功劳,朕很欣慰,也很庆幸,当初能发现你这个人才,一直是朕引以为傲的事。”

    “臣会为大唐再立新功的,只求陛下亲眼得见……”李素哽咽道。

    李世民悠然叹道:“朕看不到了,但雉奴看得到,你与雉奴向来交情深厚,成为君臣后,想必也不会差,雉奴是朕特别宠爱的孩子,老实说,作为下一代的大唐皇帝,他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他性子软弱,凡事忍让过甚,临事有些优柔,朕实在很担心将来那些老臣们会倚仗身份辈分欺凌他,子正,你是雉奴的好友,在朕的印象里,雉奴好像也只有你这么一位好友,朕不在了,你要好好辅佐他,莫让他犯错,也莫让别人欺负他,朝堂有你在,朕才能放下许多担心,你答应朕,一定要好好的,忠心的辅佐雉奴。”

    李素垂头哽咽道:“臣一定全心全力辅佐太子殿下,绝不让任何人欺负他,臣发誓。”

    李世民盯着他的脸,神情无比严肃,沉声道:“朕记住你的话,子正不可食言,不可负朕。”

    “是。”

    李世民盯着他的脸,看了许久,方才神情满意地缓缓点头。

    无尽的疲惫之态渐渐浮上李世民的脸庞,似乎仅在一瞬间,李世民忽然衰老了许多,脸色也苍白起来。

    李素嘴唇嗫嚅了一下,刚待说话,李世民身后的常涂忽然道:“陛下,您已累了,该服药了……”

    李世民摆摆手,道:“药石难医,服之何用?倒不如让朕少受点折磨,走得痛快利落一些。”

    常涂神色黯然地轻叹一声,缓缓退了回去。

    李世民却忽然转头望向常涂,笑道:“朕今日召见了许多朝臣,该安排的事已安排妥当,唯独不曾对你说一些体己的话儿,常涂啊,这些年你跟随朕的身边,不仅辛苦,也受了不少委屈,朕欠你一句感谢……”

    常涂含泪道:“陛下的生死,即是老奴的生死,老奴此命早已交给陛下,如同陛下的影子一般,陛下不必谢老奴,都是老奴该做的。”

    李世民叹道:“还是要谢的,朕这一生,其实活得很失败,做儿子做得失败,做父亲也做得失败,玄武门之后,朕登基称帝,整日坐在这龙庭上,防备这个,打压那个,甚至对自己的子女,也是宠爱凉薄不一,朕知道,很多子女心里其实是恨朕的,甚至对朕无数次生过杀心,比如承乾……”

    “朕何尝不在防备着他们?害怕他们重复朕当年做过的事,害怕他们权势过甚,也怕他们终有一日集结大军,把朕赶下皇位,‘权势‘二字,生生让天家父子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朕难道还不够失败吗?”

    “常涂啊,朕身边真正能相信的人只有你,想想真是可笑,可怜,可悲……”


………………………………

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上)

    最是无情帝王家。

    上下数千年,大约没有出过一个成功的帝王,“成功”的定义是,既能创下一番轰轰烈烈的文治武功盛世,又要父慈子孝,天家和睦,不仅极受臣民爱戴,而且家中子女孝顺,兄友弟恭。

    可惜,这样的帝王一个都没有。

    拥有着至尊权势的家庭里,哪里来的“孝顺”与“和睦”?争名夺利本就是人的天性,生在这样一个集天下至权的家庭里,不论父亲还是儿子,一个个都成了争夺权力的野兽,看似尊贵无比的家庭,其实骨子里奉行的是丛林法则,他们用最残酷最赤裸裸的手段,解决掉任何阻挠自己登上权力王座的对手,哪怕这个对手是自己的父亲和兄弟,照样毫不犹豫痛下杀手。不同的是,他们给自己披上了一层道德仁义的外衣,让外人看起来没那么丑陋龌龊。

    古往今来的帝王里,李世民已经算是很成功的帝王了,他的胸襟,他的气度,他的雄才伟略,都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回过头来看看他的子女们……

    形象越光辉,背后就有多阴暗。

    李世民说自己失败,这句话并没说错。

    可惜的是,如此失败的人生很难得到旁人的同情,当权势与亲情无法两全时,当年他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人生的最后一刻,他能全心信任的人,只有一个非亲非故的常涂,果真只有“可怜可笑可悲”能诠释他此刻的心情了。

    常涂跪在李世民面前泣不成声。

    他这一生只是个影子,常年随驾李世民身边,他经历的事件,知道的秘密或许比任何人都多,可他只是影子。

    当主人的生命走到尽头,影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陛下莫出斯言,陛下是天下共主,是开创贞观盛世的帝王,您必能留名青史,大唐的基业必能延绵千秋万世,永世鼎盛,能跟随陛下这么多年,是老奴前世修来的福分。”常涂哽咽泣道。

    李世民苦笑道:“史书褒贬,朕已看不到啦,朕此生之功过,连朕自己都说不清楚,史官落笔岂能尽书焉?但愿他们能留几分情面,给朕一个公正的说法……”

    李素哽咽道:“陛下文治武功之盛,古往今来罕有,臣至今钦佩不已,能为陛下之臣,是臣的荣幸,臣很庆幸来到这个年代,未来青史必不污陛下圣名之分毫,臣保证。”

    李世民含笑注视着他,道:“子正宽朕之心,朕甚慰,罢了,这些都是身后事,朕纵手握天下至权,也堵不住后人的悠悠众口,功与过,朕都坦然接受……”

    腰杆忽然挺直了一些,李世民犹豫许久,压低了声音道:“子正,朕今日召你来,是想叮嘱你几句话……”

    李素垂头道:“臣听着呢。”

    李世民缓缓道:“朕这些年有过许多心腹之患,有的已经永远平定了,比如薛延陀,比如西域诸国,但有的心腹之患仍在,外患易平,内忧难除。朕纵为天下之主,欲除心患亦畏首畏尾,不敢轻动,朕原打算这些年徐徐图之,或许只要十年,便可略见成效,无奈天不假年……子正可知朕说的是何种心患吗?”

    李素头也不抬,不假思索道:“臣知道,陛下担心的是……门阀和士族。”

    李世民露出赞许之色,点头道:“子正聪慧,朕与你说话很是省心。不必讳言,朕快不行了,大唐江山交给雉奴,而他有长孙辅机和你辅佐,江山不至于颓败,可门阀和士族,终归是大唐皇权的大患……”

    说着李世民神情一肃,加重了语气道:“三代之内,大唐帝王必须消除门阀和士族的势力,必须!否则社稷危矣!”

    李素思索片刻,低声道:“若欲完全除掉门阀士族,三代内做不到,但臣愿辅佐太子殿下,全力削弱门阀士族的势力。”

    李世民缓缓点头,神情释然道:“这件事,朕连辅机都没告诉,唯独说给你听,一则因为辅机也是出身门阀,朕心存忌惮,二则,辅机年迈矣,而子正还很年轻,你是朕属意的宰相之选,为人谦逊聪慧,更重要的是,你出身农户,与门阀士族并无瓜葛,这件事交给你,朕很放心……”

    “臣一定竭尽全力。”

    李世民叹道:“你生就一副玲珑心窍,遇事往往智计百出,无论大局还是小节皆有章法主意,如何削除门阀士族,你必然有你的想法,朕便不多干涉了,朕此生纳谏逾万,可终究还是败在刚愎自负之上,未来的方略国策,朕便不参与了,朝堂有子正在,朕放心。”

    说完李世民闭上眼,神情尽露疲惫。

    常涂悄然上前,低声道:“陛下该歇息了……”

    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