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岳飞之血战中原-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叫王方的学生发明了一种烧煤的铁炉子,被应天府张家铁坊用五百两银子买去了技术。短短一个多月,张家煤炉至少卖了上万台。更让这些学生激动的是,岳飞知道了王方的发明,当即命令应天军器坊给王方授予了一个发明家的称号。
不过这些学生虽然务实,多少还保持着书生的高傲,让他们担当里长的工作,一时间还有点转不过弯来。好人不为吏。自古至今,当小吏的没好人。
看到兴致勃勃的学生一下子沉寂下来,岳飞立即猜出了他们的心思。岳飞微微一笑,用眼睛视着这些年青的脸孔。“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的想法,好人不为吏。你们可能认为当小吏委曲。但我只想说一句,猛将发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郡。你们有才学,你们有雄心,但你们现在最缺的,却是经验。如今汴梁城中的流民足有数十万人,自从护民军占了汴梁,四方流民还在源源不断地往汴梁赶。这些流民来自南北各路,每个流民团体就像一个小小州郡,如果你们能安抚住这些流民,将来对你们处理州郡事务很有帮助。”
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岳帅的话太明显了。看来传言说得不假,岳帅真的是把应天公学当成文官培训基地了。既然如此,不要说是做里长管理流民,就是让他们去筑墙当流民也无所谓了。
“同学们,流民多是破家之人,他们很可怜。我只希望同学们在组织流民时,能够做到四个字,将心比心。你们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一点,我们不是官军,不是金军,不是匪军,我们是护民军。我们的职责是护佑天下黎民,而不是残害他们。”
“岳帅放心。我们不会丢苏门弟子的脸。”一百多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
岳飞分派了三百多名护民军伤残老卒,担当这些学生的副手。然后一百多个学生就兴冲冲地出了留守府,在老卒们的带路下,分别赶往各自分管的街巷。
看到自己的学生被岳飞如此看重,苏迈当然很高兴。他是苏东坡的长子,虽然同样名满天下,但是因为苏东坡和新旧两党都不对付,无论哪一党上台,苏门弟子都是被打压的对象。苏迈当然也不能例外,他如今年方半百,却是饱经忧患。只有在应天府,苏迈才重新找到了苏东坡长子的自豪和骄傲。他不是做官的材料,但苏迈却是一个好的杂学状元。
苏迈这次来汴梁,除了护送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告诉岳飞。他和学生赵芷对绿毛的研究还没有什么成果,但两人却从烈酒里提炼出了酒精。
苏迈像献宝似的从随身行李里掏出了一个酒壶,把酒壶里清澈的液体倒了一点出来,然后拿出一根点燃的火把,碰到液体上,液体立即燃烧起来,冒出蓝色的火苗。
“古人说水克火,火克水,如今看来,大谬不然啊!”苏迈摇头晃脑地说道,“水照样能生火啊。”
岳飞哈哈大笑,“苏公说得有理。五行学说本就极为荒谬。”
“这酒精有什么用?”站在旁边的李八少忽然问了一句。
苏迈顿时愣了一下。他和赵芷发明酒精本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想法。赵芷发现烈酒能点燃,水却不能点燃。赵芷就说肯定是酒里有什么东西可以燃烧。两人捣弄了半个月,浪费了几百斤烈酒,总算炼出了这点酒精。但酒精能做什么用,苏迈还真的没有想到。
岳飞笑道,“李老,这酒精的作用可不只是能摧毁五行学说,酒精有消毒的作用。有了这种东西,护民军就不会再有那么多伤残的士卒了。”
古时冷兵器时代,伤残士卒的死亡率极高。战场上受伤,极容易感染发炎。有时候一个小伤口就能要掉一个勇士的生命。
李八少一听这东西能用到战场上,当即不再说话了。岳飞立即请苏迈把酒精的提炼技术卖给应天军器坊,至于价钱,就让苏迈和徐庆谈判了。
一听到钱字,李八少的脸色又抽了抽。岳飞担心地问道,“李老,莫非应天府发生了什么事情?”
苏迈也有点奇怪地看着李八少。李八少平时泰山崩于前都不会变颜色,这次来汴梁,却好象很有心事的样子。
李八少看了一眼苏迈,欲言又止。苏迈立即明白李八少和岳飞肯定有大事要商量。当即笑道,“你们翁婿二人先聊吧,我出去转转。”
岳飞当即派了二个背嵬军,跟着苏迈一起出去了。护民军虽然控制了汴梁城,但下水道里可是还藏着鬼樊楼的不少余孽。岳飞可不想苏迈在汴梁出了什么意外。
看到整个大厅里只剩下他们二人,李八少方才神情严肃地说道,“鹏举,应天府没钱了。”
岳飞顿时也紧张起来。“还有多少钱?”
李八少说,“只剩下二十几万两银子。”
岳飞倒抽了一口冷气。他身为一方主帅,当然明白无论是打仗,还是安抚地方,招揽流民,样样桩桩都离不了钱。皇帝不差饿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人所共知的话正是说明了钱粮的重要性。
护民军之所以百战百胜,除了岳飞等人指挥得力,更重要的却是护民军的军饷高,待遇好,一天三餐,能让士卒效死力。护民军是每月一发军饷。如今护民军已有十万之众,再加上新整编的流民军,差不多有二十万人了。每个月光军饷就要数十万两。二十多万两银子根本是杯水车薪。虽然岳飞相信,就算一个月不发军饷,护民军也不会闹兵变,但军心士气受打击是免不了的。偏偏这一点,是岳飞绝对无法容忍的。如今护民军除了最早的数万精兵,其他军卒战力远逊于金兵。惟一胜过金兵的就是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些军卒愿意死在抗金战场上,却是因为相信岳飞能照顾他们的家人。岳飞不能让这些英雄流了血,英雄的家属还要流泪。
“可有其他筹钱的门路吗?”岳飞在如何嫌钱上可是一窍不通,只能向李八少发问。
李八少捻着胡须,缓缓说道,“鹏举,咱们应天和徐州两地有钱,很多富人都迁到了府城里,带着成车成车的金银。如果我们能够让他们出上一部分钱,绝对可解燃眉之急。”
岳飞苦笑了一下。这些富人逃到应天徐州,不就是为了保住那点财产吗?想让他们接济护民军,除非自己派军队去抢。可是那样一来,自己也和金兵朝廷没什么区别了。护民军转眼就会失去对天下英雄的吸引力。虽然岳效飞的敌对阵营就是用这个方法,鼓动百姓,杀地主,打劣绅,充分地利用了人性之恶,倒也是搞得风生水起。但岳飞却不愿使用那种方法。那样的方法可作用于一时,却会遗害无穷。
“那些富人该交的税都交了,又没有犯什么法,让他们出钱恐怕不合适吧。我们总不能直接去抢吧?”
李八少呵呵笑道,“鹏举想岔了。我们当然不能向金狗和朝迁学习。我和黄纵石不遇商议了一下,准备搞个募捐活动。这些富人士绅好利更好名。略施小计,还是可以让他们出点血的。当然了,这只是权宜之计。为了让护民军不致军资匮乏,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细水长流的增收办法。”
“李老有什么好办法?”岳飞急切地问。
李八少只说了两个字,“加税。”
看到岳飞有点愕然,李八少当即条理清楚地分析道,“据两地商税司统计,如今光是应天府一地,就有八万多家商户,徐州少一点,也有六万多家商户。虽然大多数都是小商户,但日收入千两的商户也有五千多家,日收入破万两的大商户也有数十家。如果我们可以加税一成,绝对不会财政匮乏。就是再招十兵精兵,也足以丰厚供养。”
“商户们会不会压力过重?”岳飞认为加税是个办法。但他首先考虑的依然是商户们的生存问题。只顾眼前的绝户计无论如何是要不得的。
李八少哈哈大笑道,“鹏举,你就是心太善了。我和石不遇都是大商家,黄纵的族人也有经商的,我们都知道护民军管辖下的商人活得多自在。如今朝廷征收的是百三税,就是价值一百文的货物,征收三文钱。海货和香料的税重,征收什四税,价值十文的货物征收四文钱。我们应天府的普通货物征收的则是什一税,价值十文的货物征收一文,比朝廷的税收重多了,为什么商人还是拼命地往应天府赶呢?就因为我们护民军采用的是一税制,货物交了一层的税后,可以护民军的所有地盘上通行无阻。而朝廷呢,表面上征收了三文钱,可是他们却是过一县就要重征一次,甚至过一镇就要重征一次。还有什么过桥费,过路费,花样翻新的收。这样下来,商人到最后交的锐就是百三税,而是百百税,甚至百二百税。虽然这些钱最后都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可是小商贩的日子也是过得极为艰难,一次贩货失败,可能就会沦为乞丐。”
李八少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非常自豪地说,“再看看我们应天府,哪个小商贩的日子不是蒸蒸日上呢?哪个商家的财产不是正在成倍地往上翻呢?鹏举尽管放心,我和石不遇都是大商家出身,更了解一个地方想要强盛,必须重商。我们不会干杀鸡取卵的蠢事。”
岳飞听李八少分析得头头是道,顿时也放宽了心。李八少忽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鹏举,胡商多是巨富。你们前些时清剿胡商时,一共抄出了多少银子?”
岳飞思索了一下,方才说道,“抄出了几千件琉璃制品,以及一些胡人器物,至于银两,总共只抄出了十几万两,全部发还给先期战死的流民家属了。”
“不对!”李八少大声说道,“胡商素称巨富。我十几年前来汴梁时,曾去过几个胡商家中,金玉宝器之多,让我这个大富豪都看花了眼。这些胡商仗着朝廷纵容,压制本地商户,独断专营,绝对积累了天量的财富。怎么可能只抄出这么一点钱呢?他们肯定是把钱藏在什么地方了!”
岳飞见李八少说得如此肯定,不禁也动了心思。不过张宪的确很用心地在胡商居住的几条大街查找了,为了找到藏在墙里和地下的财富,还特意找了几个惯偷出身的护民军卒,去那些人家查访,依然一无所获。后来张宪查访到胡人曾给金人送过十几大车银两,认为胡人把钱财全送给金人,方才罢休。但听李八少这么一说,胡人肯定还有大批钱财藏在了秘密地方。
李八少捻着颏下的胡须,思考了一会儿,忽然问道,“有多少流民进了胡人大街?”
岳飞看到李八少已经在怀疑流民私藏了钱财,当即摇了摇头。“李老,那些流民绝对没问题。”
既然岳飞说没问题,那肯定就是没问题。李八少再次陷入了思索。
他这次来汴梁,虽然是来向岳飞报告加税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他是来向岳飞要钱的。他以为张宪抄胡商,肯定发了大财。不说花上几年,接济护民军几个月还是可以做到的。
“胡商狡狯多诈,绝对在起事之前就把财产转移到什么地方了。”李八少依然肯定地说。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相国寺(上)
为了弄清楚胡人的钱藏到了什么地方,岳飞和李八少张宪薛弼四个人湊到一块,反复琢磨最有可能的藏钱地点。
没办法,岳飞和张宪薛弼对汴梁极为陌生,在剿灭王俊之前,三人都没有进过汴梁城。如今虽然掌控了汴梁,但三人的着眼点都在军事之上,只注意哪里适合驻兵,哪里适合防守,却没注意哪里适合藏钱。更重要的是,三人都是出身中富之家,总感觉家里藏个几千两就是富人了。哪里敢想象需要车拉船载的金银珠宝呢?护民军的财政一直由李八少和黄纵负责,大量的金银珠宝装在府库里,岳飞连去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所以张宪抄了十几万两银子,三个人都感到极为满意。结果听李八少一说,十几辆大车连胡人十分之一的钱财都送不出,几个人才重新提起了兴趣。可惜四个人都不是破案天才,讨论了半天,依然找不到一点苗头。
黄昏时分,转悠了半天的苏迈回到留守府,四人还在苦苦思索。岳飞向苏迈问道,“苏公,对汴梁观感如何?”
苏迈十分遗憾地说道,“我也是十五年前到过一次汴梁,那时的汴梁真是好城市,繁华富丽,天下无双。咱们应天府如今虽然也不错,却还是比不上那时的汴梁。今天老夫在城里转了半天,入眼的尽是残垣断壁。惟一能让老夫感到慰籍的地方,就剩下大相国寺了。老夫倒是没想到,金狗胡人也懂尊重如来!”
苏迈这句话刚刚结束,岳飞一拍大腿,大叫一声,“大相国寺,肯定是大相国寺。”
“不错!”李八少也十分肯定地说道,“绝对是大相国寺。”
苏迈有点糊涂。“鹏举,李老,莫非大相国寺有什么不对吗?我刚才去了一趟,虽然没有太平时节热闹,但里面依然有不少杂耍艺人,江湖术士,还有一万多被大相国寺庇护的流民,都对大相国寺的和尚们感恩戴德呢。”
岳飞冲苏迈抱拳说道,“苏公,你这次闲转,算是立了大功了。没有你这一语提醒,我反而把这个灯下黑的地方给忘掉了。”
苏迈依然没弄明白咋回事。李八少把大相国寺可能是胡人的藏钱地点说了一遍,苏迈还有点不敢相信。“不会吧?那些回回们可是和大相国寺的和尚们向来不对付。再说了,我看这些大和尚慈眉善目,宝相庄严,慈悲百姓,应该不会和胡人勾结吧。”
张宪忽然一拍大腿,狠狠说道,“我明白了。我被智源方丈给耍了。岳帅,其实我杀进汴梁的时候,也派了一队精兵赶往大相国寺,结果到了寺前,发现寺庙安然无恙,反而寺庙外面摆了一千多回回尸体。智源方丈告诉我回回攻打大相国寺,却被护寺武僧击败。我当时竟然相信了,现在想来,竟然有一多半是孩子的尸体。嘿嘿,回回们害人无数,结果遇上了更阴的智源方丈,也算是报应啊。大哥,请让我领兵三千,先围住这个大相国寺再说。”
岳飞点点头,“这一次我亲自去。我倒想看看,这个被宋徽宗称为护国禅师的大和尚到底是何等人物?”
李八少连忙提醒道,“鹏举不可轻敌。我怀疑大相国寺的流民就是智源的私人武力。”
岳飞笑道,“我自省得。张宪,你去点五百精骑,再点三千步兵,一应装备必须齐全,一刻钟之内,在留守府门前点卯。”
张宪领命出去,岳飞又笑着对其他三人说道,“苏公,李老,薛参军,咱们一起去大相国寺聆听一下智源禅师的佛法吧。”
苏迈犹豫地说,“鹏举,我见不得血。还是不去了吧。”
岳飞哈哈大笑道,“苏公误会了。智源禅师佛法无边,智慧高深,圆通无碍,肯定不会让大相国寺溅血的。”
大相国寺位于汴梁中心,离皇宫和留守府都只有一里之遥。虽然只是一座寺庙,虽然位于寸土寸金的汴梁繁华地带,但大相国寺的占地面积依然极为惊人,足有千余亩土地,共分六十四个禅院,普通僧侣有二千多人,护院武僧有五六百人。
大宋从建立那天起,就极为尊崇道教。毕竟开国太祖赵匡胤就是睡仙陈抟的弟子。可是终北宋一朝,大相国寺的地位却一点也不低于天下最有名的道观。逢年过节,皇帝,王爷,大臣们都会到大相国寺上香,乞求佛祖保佑国泰民安。哪怕自认赤脚大仙转世的宋徽宗依然不敢对大相国寺有半点怠慢。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奇怪的局面,有人说赵光义之所以弑兄登基,就是借助了大相国寺僧人的力量。赵光义的子孙自然也知恩图报,对大相国寺尊崇倍至。有人则说大相国寺占住了开封的龙脉地眼。大相国寺的香火越旺盛,赵家的江山就会越稳固。更有人说大相国寺的和尚们会长生秘法,会房中术,会喷云吐雾,行云布雨,反正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
不管什么原因,反正大相国寺在宋朝获得了天下第一寺的地位,隐然可与天下第一道观黄龙观相提并论。
但在李八少看来,大相国寺其实就是用佛法笼络信奉佛法的帝王官员,用幻术笼络喜欢仙道的帝王官员,用钱财笼络喜欢钱财的帝王官员。一句话,大相国寺的和尚生财有道,持家有方,善于经营,善于把握人心。一切皆能投当政者所好而己。
薛弼奇怪地问道,“大相国寺很有钱吗?”
李八少嘿嘿笑道,“绝对是天下最有钱的寺庙。老夫出海半生,屡经风浪,方才挣下一份家业。但大相国寺的和尚们可是躺着就能挣钱。”
然后李八少掰着手指给众人说起了大相国寺的生财之道。
“大相国寺每个月向全城商贩开放五天,初一,初八,十五,十八,二十八。每次开放都能吸引成千上万的商贩进寺庙摆摊。大相国寺每个月光收地租,就能收入上万贯银钱。”
张宪吐了吐舌头,低声说道,“原来和尚们都是家财万贯啊。”
苏迈笑道,“钱再多,他们依然自称贫僧。”
李八少也笑着说道,“但这些小钱也就够庙里小和尚们的零花钱。大和尚们对这点钱可是看都不看的。大和尚们看重的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们的祈福钱。很多贪官污吏把老百姓的皮都剥了三层,然后又用贪来的钱献到寺庙,给自己和家人祈求佛祖保佑。他们一施舍,少则数百两,多则上万两。再加上每月五次的卖香钱,大相国寺一个月至少也有五万两银子进账。这还是除去所有开销的保守估计。”
这下连岳飞都不淡定了。按李八少这样算,就算没有胡人的钱财藏在里面,大相国寺里至少也有数百万两银子。
李八少却还在继续抖露更震憾的消息。“咱们都知道,汴梁城中,蓝帽回回们最喜放高利贷。但是你们肯定不知道,汴梁城中最大的高利贷头目,可就是大相国寺的和尚们。他们比蓝帽回回们还黑。蓝帽回回们收取二分利,和尚们要三分利。蓝帽回回们放贷还有收不回来的时候。大相国寺的和尚们却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后台太硬。满城官员,谁不卖大和尚们三分薄面?”
苏迈听到这里,算是彻底的傻住了。他虽然饱经忧患,但骨子里还是一个不通世事的书生。这也是李清照说他不适合当官的原因。再加上苏东坡与几位高僧交情非常好,所以苏迈对这些出家人向来也有一丝好感。但听李八少这样说,这些和尚们哪里还有半点出家人的样子?出家人不是应当一尘不染六根清净吗?
李八少看到苏迈目瞪口呆地样子,当即呵呵笑道,“苏公,你把和尚想得太善了。老夫认为,天下间有没有一尘不染六根清净的真和尚呢?肯定有。但一百个和尚里肯定没有一个。像智浃大师,那就是隐于浮屠的英雄侠客,不守戒,爱杀人,算不得真和尚。像智源和尚,这位就是个游走于公卿之间的掮客,当然也算不得真和尚。还有一些和尚,只是因为触犯了刑法,方才剃渡出家,当然也算不得真和尚。要不然也不会每次大赦天下,都会有不少和尚还俗了。还有一些人出家,只是为了想给自家田地免去赋税。这类人,当然更算不得和尚。反正我李八少也拜会过不少名山大刹,真和尚是一个也没见着。”
岳飞感慨地说,“寺观禅院,明面上一幅神圣壮严之貌,暗地里却多是藏污纳垢之所。大相国寺当然也不例外。”
李八少点头说道,“不错。大相国寺能逃过金兵的抢掠,能逃过王俊胡骑的抢掠,绝对不是靠着护院武僧们的高超武艺,也绝对不是靠着智源和尚的口吐莲花。他们肯定是和胡人达成了什么交易。”
此时张宪已经领着五百全副武装的骑兵来到了留守府门前,三千步兵也正在陆续赶到。岳飞领着众人走到门外,先把苏迈和李八少搀上战马,然后自和薛弼翻身上马。
步兵到齐之后,岳飞冲张宪一挥手。张宪当即大喝一声,“出发!目标大相国寺!”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相国寺(中)
“方丈,不好了。护民军忽然堵住了寺门。”一个护院武僧急如星火地跑进了方丈室,大声对坐在蒲团上闭目念经的智源喊道。“领队的是岳飞岳大帅。”
智源方丈陡然走开了眼睛,目光灼灼地瞪视着武僧。“慌什么!岳大帅又不是滥杀之人,咱们也没有做什么错事,大相国寺有佛祖保佑,十八金刚的真神都在禅院之中,百邪辟尼,刀兵不进,你慌乱什么!”
一番话把恐慌的武僧说得哑口无言。智源方才慢条斯理地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且细细说来!”
“岳帅亲自登门了。他让我和方丈说八个字,不义之财,我来取之。”武僧终于恢复了记忆,把岳飞在寺门前说的话复述出来。
这次却是智源一下子从蒲团上弹了起来,一把抓住武僧的肩膀,面色变得极为可怕。“你刚才说岳飞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